铃木母语教学法

2024-04-28

铃木母语教学法(精选10篇)

篇1:铃木母语教学法

铃木教学法

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学家、才能教育研究会会长(1898年—1997年)。同样,铃木教学法也与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被公认为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法。铃木教学法主要是以幼儿为对象,通过孩子们的直觉与听觉以及每天的反复练习形成习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所进行的一种训练。铃木认为才能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环境所刺激、培养而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王振山教授在教学光盘中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他在以上介绍过的教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儿童学习小提琴的兴趣,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铃木认为:“才能不是天生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方法培养得很出色的,而不是生来就优秀的。”刚出生的婴儿,其才能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差别。到了五、六岁时,就已经能够讲得一口流利的母语了。这种现象本身就包含着惊人的教育成果。不仅如此,铃木认为对所有领域的教育法来说都是适用的。人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毫无疑问,也能在后天培养和造就的。他还说:“天生的优劣差别,也就是要获得能力效力的优劣。”根据这一看法,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出生后,面对环境所采取的良好的适应性之速度和感悟,形成了自己能力的优劣之分。

儿童音乐能力的开发

铃木用极其简练的方法,从记忆力、注意力、运动能力、表现力四个方面展开了能力的开发。

1、“记忆的发展——通过背诵徘句(日本的诗句)来训练”。铃木认为,为了培养记忆的所有能力,这是很有必要的手段。

2、“注意力的养成——用铅笔训练”。铃木说:“注意力集中了,一件事就得以彻底完成。只要彻底完成了一件事就自然会产生出自信。这种自信在幼儿时期培植与否。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成长形态。”

注意力也是一种习惯,类似一种技术。“坚持每天短时间的练习,并不断反复地进行的话,注意力也会成为渗透到体内的一种自然习惯。”

3、“运动能力的培养”。运动能力一般分为:肌肉力量、运动神经(反射神经)以及持久力这三种。可以说对所有的能力而言,孩提时代最重要的应属运动神经。要练就运动能力等,儿童时代是最适龄的。

4、“表现力的发展——用‘说’与‘听’的方式训练”。所谓“说”就是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听”就是听指导者(教师或父母))的语言。孩子们语言发展最直接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母亲本身。

铃木还认为:“每个人出生时都像一张白纸。要使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只有靠最接近他们,并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母亲去教育,而别无他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不容忽视。”

不难看出“铃木教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教学法之一,就在于它既简单明了,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乍看起来似乎浅显简单,但实际上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铃木教学法”应该能给大多数的父母一种最良好的启发,因为“铃木教学法”深入浅出,用简单而明了的语言以及容易上手的各种方法,使每位父母都能理解其中的内容含义,并且做起来也相当简单。作为培养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的最基本素质来说,“铃木教学法”可以说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铃木音乐教学在一般音乐教学的应用

铃木音乐教学不但应用在小提琴的教学,其他乐器教学或其他科目的教学,也多少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学校的音乐课程,除了一般的音乐教育之外,仍有乐器的课程,例如,室内管乐队,室外管乐队,弦乐团,合唱团„ 都受到铃木音乐教学观念相当程度的影响。然而根据 Kendall 指出,在美国部分学校铃木教学失败的原因如下:(一)学习过程没有使用唱片供儿童听音乐,(二)学习进度太快,未能按部就班照指定教材确实练习,(三)父母亲支持不够,(四)在未能正确的养成拉琴习惯前太早读谱,以至于分心无法练好基本动作,(五)疏忽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学习的影响。

我国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分为特殊音乐教育(音乐班)和一般音乐教育,在特殊音乐教育系统,是为音乐专才培育,大多数学生已提早开始学习乐器,并在教师、父母的要求下不断的练习。一般而言,年纪越小的儿童学习音乐,越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时学习过程也需要严谨的教材和进度,此外,因为需要大量的练习,儿童更需要家长及教师的鼓励,学习效果才显著并持续进步。至于应用铃木教学在一般音乐教育上,赖美铃(黄政杰编,民85)提到应用铃木音乐理念到一般音乐教学的五个重点(一)家长参与,(二)鼓励儿童聆听音乐,(三)反复加强练习,(四)游戏化的教学,以及(五)注重个别差异, 皆适用于一般音乐教学。

笔者认为, 铃木教学最可贵的是藉由音乐教学为爱的手段培育新的下一代,把传统乐器教学着重训练的方式,引导为人性的启发,适性的培育方式,以下仅就铃木音乐观念和教学原则的应用分述:

一.以爱为出发,相信人人皆可学音乐

父母一旦了解铃木教学的精神,他们一定会怀着无限的希望教育子女。教师们一旦了解铃木教学的精神,教育子弟一定能有教无类。一般音乐教学,着重的是音乐涵养与基本能力,不需具备天才式的超人能力。父母,教师都具备相同的观念,能热爱儿童,喜爱儿童教学,音乐教育的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大半。能够以爱出发,学习气氛愉快,才能引起儿童真正的喜好,然后进行更深一层的教学。

二.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

任何学习都要求循序渐进,由简而繁进而产生学习迁移,迈向既广又深的学习结果。铃木的教学进度要求,正可作为参考,教师了解按部就班的教学进度,教学自然能有系统,教材的选择自然不但能顾及多数学生,也能想到少数学生的程度,尊重个别差异。尤其当教师了解母语学习的精随后,对儿童学习的进度,会更有耐心的去配合儿童的发展期待渐进的学习成果。一般音乐教育,学校老师要能灵活的跳开进度的束緮,配合学生的程度弹性的选用教材。

三.正向积极的鼓励

学习的增强原则,常涵盖各种不同的方法,铃木教学法建议教师永远采用正向积极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我国的教育文化自古以来深受 「严师出高徒」,「不 打不成器」,「君子不重则不威」„ 等观念影响,师生互动方式一向责难过于鼓励,很不适合一般音乐教学。教师们正好可思索并引用铃木对音乐教学的态度来鼓励学生们,引导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

四.聆听音乐

聆听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经由聆听音乐的过程,儿童习得音乐的基本要素及培养了对音乐的感觉。听得多才有可能唱得好、弹得顺,合奏感觉才能对,进一步的,能欣赏才能创作,听音乐可以说是音乐学习活动最重要一环。

五.趣味的学习

对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在户外玩耍远比在室内学音乐要来得有趣多了,教师如能正视这现象,就了解应该想尽办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上课的气氛,学习的过程,或是学习的方法,都得尽可能趣味化,学生才愿意继续学习。

六.反复练习

一般音乐教学仍需要注重练习,经过反复的练习,音乐的技能才能熟练,无论歌唱,读谱,乐器演奏,皆需要靠不断的练习,以达熟能生巧的境界,进而产生新的技能或更深的音乐体会,此一练习原则,可以适用到任何一项的音乐教学。

七.乐器教学的应用

九年一贯课程实施后,直笛仍是小学阶段的主要乐器,这一乐器经济实用,简单易学,人人可以拥有,如能充分的应用铃木教学的原则,小学生可以很自然的接受,不但能学得很有兴趣而且很有成果。学校指定以外的其他任何乐器,也可以引用铃木教学的原则学习,成功的例子已不少。有的老师和家长常担心孩子或学生不会看谱能否学乐器? 疑惑是否一定要先学钢琴才能学其他乐器? 没有音感能否开始学乐器? 如果她们能深刻的了解铃木教学,这些担心和忧虑都是多余不是吗?

篇2:铃木母语教学法

2010年02月07日

责任编辑:边烨 字号:TT 导读:铃木教学法不只是小提琴技术训练,同时是全面智能训练的理论,精神世界的培养,而且都是年纪很小就开始。想教育成功,最重要还是去除大量见风驶□的思想,回到从小建立全面智能的根基。关键词:铃木镇一 铃木教学法

铃木镇一(1898-1998):生于日本名古屋市,父亲曾经创办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小提琴厂。铃木镇一在东京完成学业后,留学德国柏林,跟随卡尔〃克林格尔教授学习小提琴演奏8年。1928年与妻子回到日本,开始演出和教学活动。与三个兄弟组建铃木四重奏乐队之后,他发现了年龄幼小的儿童都具有学习潜力,随后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才能教育研究会‛(Talent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铃木镇一主张通过儿童早年良好的音乐教育,培养个性优雅、才能卓越、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他的教育理念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教育革命。

铃木教学法

铃木教学法(Suzuki Method)于一九四零年代末期在日本由铃木镇一(1898-1998)始创的,原先只应用在小提琴上,后来推至其他乐器。

铃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音乐好比一种语言,要掌握一种语言,最好是从小开始学,开始得越早越能把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只要孩子们稍有掌握某种乐器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学。

在教小孩子的时候,铃木教学法都不教他们看乐谱(Music Score)或任何音乐理论上的知识(Music Theory),因为那就等如在一个正常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便教他写字和语言文法,那是违反自然的。

铃木教学法强调让小孩子先听音乐。孩子每学一乐曲之前,无论多简单的旋律,都必先重复听其录音。而听的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全神贯注坐在那里对着录音机听,是在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下听,如吃饭、嬉戏、入睡前各种休息或半休息的状态等。总之,就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像听家人谈话那样听他要学习的音乐。

但试想一想,如果要孩子在家里经常听到的是他学习的乐曲,而不是电视机或收音机播放的广告歌曲、流行曲,那就必须家长通力合作,不厌其烦地在适当情况下为孩子播放音乐,并且也要牺牲许多自己的时间和娱乐。所以铃木教学法对家长的要求可说是颇高呢。

铃木教学法透过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孩子在下意识间熟习一首乐曲之后,就让他在老师指导下凭记忆把乐曲在乐器上奏出,完全不用看乐谱或学乐理,整个过程由听到模仿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

等到拿起乐器要学那首乐曲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只是学怎样以最舒适的方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而不是学那首乐曲的本身,故往往事半功倍。同时,因为孩子脑海中的乐曲是由名家演奏的,所以他在设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时,其实是在设法达到他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演奏效果。

铃木教学法训练出来的孩子程度不一。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铃木教学法。有不少孩子费尽脑力也无法把听了无数遍的乐曲完整记住。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时下常用的那种先看谱后听音的乐器教学法,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训练出的学生表现差异也很大。有不少孩子因看谱能力较弱,在学乐器的初期便被看谱一事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吸取铃木教学法的精神,不用乐谱而先让孩子多听所学习的乐曲,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学家、才能教育研究会会长(1898年—1997年)。同样,铃木教学法也与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被公认为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法。铃木教学法主要是以幼儿为对象,通过孩子们的直觉与听觉以及每天的反复练习形成习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所进行的一种训练。铃木认为才能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环境所刺激、培养而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王振山教授在教学光盘中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他在以上介绍过的教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儿童学习小提琴的兴趣,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铃木认为:‚才能不是天生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方法培养得很出色的,而不是生来就优秀的。‛刚出生的婴儿,其才能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差别。到了五、六岁时,就已经能够讲得一口流利的母语了。这种现象本身就包含着惊人的教育成果。不仅如此,铃木认为对所有领域的教育法来说都是适用的。人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毫无疑问,也能在后天培养和造就的。他还说:‚天生的优劣差别,也就是要获得能力效力的优劣。‛根据这一看法,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出生后,面对环境所采取的良好的适应性之速度和感悟,形成了自己能力的优劣之分。

儿童音乐能力的开发

铃木用极其简练的方法,从记忆力、注意力、运动能力、表现力四个方面展开了能力的开发。

1、‚记忆的发展——通过背诵徘句(日本的诗句)来训练‛。铃木认为,为了培养记忆的所有能力,这是很有必要的手段。

2、‚注意力的养成——用铅笔训练‛。铃木说:‚注意力集中了,一件事就得以彻底完成。只要彻底完成了一件事就自然会产生出自信。这种自信在幼儿时期培植与否。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成长形态。‛

注意力也是一种习惯,类似一种技术。‚坚持每天短时间的练习,并不断反复地进行的话,注意力也会成为渗透到体内的一种自然习惯。‛

3、‚运动能力的培养‛。运动能力一般分为:肌肉力量、运动神经(反射神经)以及持久力这三种。可以说对所有的能力而言,孩提时代最重要的应属运动神经。要练就运动能力等,儿童时代是最适龄的。

4、‚表现力的发展——用‘说’与‘听’的方式训练‛。所谓‚说‛就是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听‛就是听指导者(教师或父母))的语言。孩子们语言发展最直接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母亲本身。

铃木还认为:‚每个人出生时都像一张白纸。要使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只有靠最接近他们,并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母亲去教育,而别无他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不容忽视。‛

篇3:铃木母语教学法

日本知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用他的“神童作坊”证明了这个观点。铃木镇一每年都会培养出700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 他提倡的“铃木教学法”也掀起了超越国界的少儿教育风暴。

铃木镇一信奉的理论是:“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采用了不优秀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平庸的人是因为被平庸人所培养的必然结果。”

能力并非天生的, 但不能错过培养的关键期, 得不到精心培养的孩子只能成为庸才。

虽然人的成就千差万别, 但在婴幼儿时代, 人的能力差别很小, 莫扎特生下来也不会说话, 不会走路, 不会作曲弹琴, 只能躺在襁褓中让人照顾。孩子成长的环境与氛围决定孩子的教养与才能的发展。这一点我们从世界各地有关狼孩与野人的报道中也可以得到反证。世界上已知的狼孩子有十多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她们被发现的时候, 卡玛拉大约七八岁, 阿玛拉约两三岁, 她们不会说话, 用四肢行走, 怕光, 怕水和火, 白天睡觉, 晚上活动, 午夜后发出像狼似的嚎叫。阿玛拉第二年就死了。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虽然经过七年的教育, 卡玛拉仅掌握4 5个词, 勉强学会了几句话。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 但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 甚至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 而是实践与环境影响的产物。

然而婴幼期是天才核变的关键期, 如果早期教育得当, 就能将孩子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发挥出来。而且年龄越小, 潜能越大。如何发掘孩子身上的潜能呢?铃木镇一主张用“加算式法”——也就是日积月累法。比如让孩子记诗词, 可以每天一首, 第二天在记诵新的诗词时, 先背诵旧的, 如此这般不断坚持, 孩子的记诵能力就会从量到质发生飞跃。对于音乐的学习尤其如此。也许刚开始的时候, 年龄小的孩子比年龄大的孩子学得慢, 但只要家长和老师有耐心, 不断地鼓励孩子, 到一定的时候, 年龄小的孩子反而会学得更快更好。

发掘和开发孩子的潜能, 环境的刺激也非常重要。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音乐神童, 这是因为他们都出生于音乐世家, 从小耳濡目染, 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假若莫扎特的父亲是木匠, 从小没听过音乐, 也没有见过小提琴, 莫扎特三岁肯定不会作曲。

除环境氛围之外, 还应该让孩子跟“最优”的学习, 模仿“最优”。铃木镇一在教孩子们学习小提琴的时候, 发现孩子们虽然努力学习, 但拉琴的水平都高不到哪儿去。于是, 他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 会布置一首旋律简单但演奏技法高超的名曲, 让孩子们去模仿。孩子都是喜欢模仿的, 他们会一遍一遍不断地模仿名曲, 期望自己的演奏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于是, 在这种模仿学习中, 孩子们的技巧自然就提高了。

会玩的孩子才是最有才能的孩子。

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调皮捣蛋, 学习的时候不集中注意力, 完成作业的时候慢慢腾腾, 玩的时候却兴致勃勃。这些孩子往往令老师和家长头疼。

爱玩的孩子, 会玩的孩子, 往往是很有才能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 外界有趣好玩的事情会吸引他的注意力, 他把心思都放在那些事情上了, 学习方面反而无暇顾及。因为好奇心重,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他们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就显得调皮捣蛋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和老师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因势利导, 让孩子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铃木镇一曾经教过一个极端聪明的孩子寅次, 寅次每次都学得比别人快, 每当老师教新曲子的时候, 其他孩子还没有学会拉, 寅次早早就学会了。寅次没事干, 就调皮捣蛋, 影响老师教学。老师没有办法, 只好求助于铃木镇一。这一天, 铃木镇一来到教室的时候, 故意做了很多支签, 每支签上有一首不同的曲子, 让学生们来抽。大家立即有了兴趣。寅次抽中了一支和别的同学不同的曲子, 为了让自己拉好这支曲子, 在同学面前不丢脸, 寅次努力练习, 再也没有功夫调皮捣蛋了。铃木还用这样的“抽签法”布置家庭作业, 每支曲子都是孩子们自己抽签抽到的, 而不是老师布置的, 孩子们自觉地将这支曲子变成了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任务, 于是, 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

越小的孩子好奇心越强烈, 他们总是会缠着大人问个没完。好奇心强烈的孩子, 说明他的学习欲望也强烈, 所以, 老师和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但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 切忌事事都有现成的答案。“记住, 对于孩子的提问, 你的正确的回答应该这样开头:‘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它吧。’”铃木镇一如是说。

性格是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我们常常说性格即命运。一个人的生活际遇, 除了疾病天灾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大多数是人的性格决定的。铃木镇一也认为, 性格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那些乐观开朗、豁达大度的人, 往往能赢得更多的朋友, 也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成功的几率也更大一些。

一个人的性格大部分是随着成长的环境养成的。那些从小被苛求、被责备的孩子, 往往自卑, 那些从小缺乏爱的孩子, 往往性格孤僻, 长大了也不太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父母对待孩子要宽容, 绝对不可求全责备。要赏识自己的孩子, 要懂得用鼓励和表扬去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快乐成长。

铃木镇一认为, 很多父母经常责骂孩子, 时常揭孩子的短, 使他们感到自卑, 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 是导致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的原因。

药家鑫的案件之后, 央视新闻记者柴静采访了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 我仔细看了那一期节目。从药庆卫断断续续的叙述中, 我得出这样的印象——药庆卫对儿子要求太严了, 在对儿子的性格培养和情感的交流方面是缺失的。长大后的药家鑫惧怕责任, 缺乏同情心, 因而酿成了惨剧。

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一种技能, 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信的人。才能突出的孩子如果同时拥有良好的性格, 他就既能接受他人, 也能被他人所接受, 能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一的才能等于无能。

铃木镇一时常告诉他的学生:所谓才能, 并不是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 而是实现完美人生的能力。“没有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缺少丰富的想象力和广泛的爱好,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伟大人物, 更不可能获得完美而快乐的人生幸福。”

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 但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世界一流。纳博科夫是文学家, 平生最大的爱好却是研究蝴蝶。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可以将孩子的小聪明化成大聪明、真聪明, 大聪明和真聪明才是智慧, 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在音乐中聆听爱。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的手段是音乐教育, 他每年都能培养700个小提琴神童, 他们中的许多位已经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但是, 铃木镇一说, 他并不是单纯训练孩子们的演奏技巧, 而是要让他们发现音乐的美。他让孩子们欣赏世界名曲, 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 体会作曲家和演奏家们在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让孩子们自觉追随莫扎特、巴赫等伟大艺术家的崇高人格。他并不以培养手提琴演奏家为目的, 他的目的是把孩子们培养成完美、高尚的人。铃木镇一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 接触高尚优秀的人物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通过接触这样的人物, 可以净化自己的灵魂, 升华自己的感受, 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良好人格形成的过程中, 这是最根本的条件, 有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篇4:铃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说起日本的铃木幼儿园,不能不提到铃木先生培养儿童艺术才能的科学方法。

日本有个著名的铃木幼儿园,培养孩子拉小提琴的方式与众不同。孩子进了幼儿园先不让他拉琴,只是在一旁看别的孩子拉琴,时间一长,音乐的旋律都记住了,但是教师还是不教孩子拉真正的琴。不过教他们如何拿琴和拉弓,用不出声的琴练习。直到孩子的胃口吊起来了,迫不及待地要拉琴时,才让他拉。这样下来,孩子有了由好奇引起的强烈兴趣;有了看到比自己小的孩子都能拉琴,自己也能拉好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结果孩子拉琴的兴致极高,有的孩子睡觉时也抱着琴,不肯放下。此时,孩子并不认为拉琴是个苦差事,反而觉得拉琴很好玩。除了运用上述“欲望饥饿疗法”外,铃木幼儿园在学习技巧上也是独树一帜。

带孩子学过琴的家长都知道,学琴首先要学会识琴谱,这大概也是孩子要过的一大关。有的孩子就是因为对枯燥的蝌蚪文不能接受,便产生畏难情绪。铃木先生不是按常规在教孩子学会读乐谱的同时学习演奏,而是教学生通过耳朵感受音乐,学会演奏。铃木先生培养的世界著名音乐家丰田耕儿和林木武史都曾说过,他们是铃木方式培育出来的,在音乐感受性上,总觉得与依靠乐谱学习的人有所不同。

家长学校: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听音乐时,左脑与右脑各有分工。右脑负责旋律,左脑负责节拍,而音乐的旋律比节拍更重要。读乐谱需要接收和加工抽象符号,主要是左脑的功能。通过乐谱来掌握旋律,就得经过左脑方式向右脑方式的转换,不如通过耳朵听到信息,用右脑加工处理来的直接。因此,如今看来,铃木方式是一种右脑方式学琴,是最符合人的大脑生理功能的合理方式。当孩子学琴已经入了门,再学识谱就容易了。

铃木先生的教育方式又与儿童心智发育相协调。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不是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让孩子通过听、摸、看来掌握音乐,要比通过抽象的符号去认识音乐更合乎自然。所以,难怪铃木先生的幼儿园办得这么成功了。联想到一些家长盲目地让孩子早学多学,完全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也不顾孩子的智商水平,以为学得多,就标志孩子聪明,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结果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大多没有发展潜力。某优才学校在招生时就面对这样的困境,每年他们都招来了一些早学多学的,但能力并非超常的孩子。这种孩子多被淘汰,其实对孩子本人及学校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其实,超出孩子心理发展阶段的硬灌,只能适得其反,使孩子厌学。学习没有了兴趣和动机,想学好也就困难了。

有的家长问,早点给孩子进行抽象思维训练,不是开发智力吗?有个实验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有个叫阿诺德·格塞尔的心理学家用同卵双生子做实验,孩子A在10个月大时,经过6个星期的训练,会爬楼梯。孩子B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到一周岁时,A会爬楼梯。B不会,也不愿爬。但是又过了三星期,当B看见楼梯时,不经任何训练,就一直爬到了顶上。A因训练所得的优势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就被成熟的力量战胜了。

当然,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早熟的孩子或天才人物,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不必揠苗助长。因为成熟会使孩子很自然地进入抽象思维的阶段。违反孩子心智发展规律,人为地非让孩子早些进行抽象思维训练,牺牲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是非常不合算的。

亲子游戏:

谁是顺风耳

准备各种器皿,塑料小鼓、杯子、盘子、玻璃杯子、碗、瓶子、锅、盆等等。把宝宝的眼睛用布蒙上,背过身去。爸爸妈妈用小勺敲一个物品,让宝宝猜。猜中了就继续猜,猜不中就罚下,换上爸爸妈妈猜,看谁猜出的多。

还可选用不同的物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撕、抖动、搓等。同一种物品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难度逐渐加大。还可以学着拟音,如用抖动铁皮的声音模拟雷声。

跳琴

在室外的地上,用粉笔画出一个有8个音的跳格子。轮到谁跳,未上场的人唱歌,跳格子的人要按唱出的音跳,脚要踩在对应的音阶上,如56 56 56 5 51 76 5 3 55 33 55 33 25 32 1 1(见附表)

童话运动会

篇5:铃木母语教学法

国内虽没有正宗的铃木学校,却有铃木的教材(包括书本和音像资料)卖,所以我相信有很多老师用他的教材。

从铃木写的书中,我们学习到的不仅是音乐教育之路,而是全面的育儿理念。在这本书中,作为父母--孩子学习音乐的家庭引导者,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理论和具体方法很多。无论孩子接受怎样的音乐教育,孩子在家练琴的时间远多于在琴室上课的时间。所以即使不是在铃木学校,我们还是可以在家中借鉴铃木先生的思想和方法,寓教于乐,让孩子愉快,兴趣高涨地练琴,提高学习的效率。

根据我个人的阅读理解和陪同同学小提琴不到一年的体会,我认为铃木先生音乐教育的首要思想是:学音乐和学习母语是一样的途径。具体来讲,就是:听和反复练习。怎样听呢? 就是在孩子日常活动中反复听他正在学习和以后要学的乐曲。不必强迫孩子全神贯注地听,只要象背景音乐一样让他有意无意地听,他的潜意识就已经在吸收音乐的营养了。反复练习,实际上是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的一种很自然地倾向行为。作为父母的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就是孩子很小时,玩一种游戏或玩具,或听一个故事书,喜欢反复地听在反复的过程中,孩子不断熟练学习,建立起对这一内容的掌握和支配的信心。所以说孩子要早学琴,过了喜欢重复的这个心理阶段,就要用其他的办法吸引孩子反复练习了。在练习过程中,同一难点,反复练习时,如果一个音节要反复练习时,拉几遍让他决定。我通常会在旁数数。同同很喜欢这种方式。通常练习都会超出他自己规定的次数,而且非常开心。

第二点就是要尽早开始。开始越早,表面看起来可能进步缓慢,但这是孩子积累的重要时期,只要坚持让孩子快乐地学琴,他的后劲将让人刮目。

第三点,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小孩子学琴,通常都允许父母一方陪同上课。作为父母,乐盲又如何?和孩子一起开始学习吧,以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楷模。当孩子还没有学琴的热情时,看到自己亲爱的妈妈这样充满热情地拉琴,耳濡目染中,渐渐增强兴趣,有了自己也来试试的愿望。从书中介绍的那些学琴成功孩子的事例中,无一不是妈妈和孩子一起每天练3小时琴的。当孩子每天练3小时时,有个妈妈每天拉6小时的琴。她已经成功地让孩子把小提琴当作最热爱的玩具每天痴迷地“玩”琴了。而且,在我和同同共同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我感到,因为自己也在亲身体验练琴的每一个技术细节,才可以更好地想出好办法去帮助孩子克服技术上的难点,才可以充分理解孩子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而避免只在一旁指导,为了孩子暂时不能掌握某一技巧而着急,埋怨。况且,在练习过程中,同一难点需要反复练习时,如果同同不愿意,我就和他玩“你拉一次,我拉一次,小提琴对话”的游戏。一方面变换形式引发他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也为他起了示范作用。

第四点,我受书中一些内容的启发,在同同练琴中,发明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游戏练琴方式。

当他逐渐会拉较多曲子,而且拉得比较熟练时,我会播放伴奏音乐,让他跟着音乐一起拉说起和着cd音乐练,是在孩子已经会流畅地拉整个曲子以后。有两种选择:一是和伴奏音乐;二是和cd的示范演奏音乐。

和示范演奏音乐,可以让练习者对已经熟练的曲子,进一步学习和模仿示范的音乐处理,快慢,强弱,节奏变化等。这里有一个音量控制的问题。通常当同同初次和示范音乐时,我会把cd的音量放大一点,以让他听清示范的演奏,同时在旁给他解释示范音乐的各部分音乐处理和变化;几次以后,我会把cd音量调小,只作为参考音乐,这样当同同和着cd一起演奏时,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演奏的乐声,以便了解自己的音色,从而提高演奏效果和各方面音乐表现。

篇6:关于风铃木的作文:黄金风铃木

它似一个柔弱的女子,满身的黄金点缀着线条优美的身形,微风轻轻撩起她的秀发,满身的黄金便随着摇摆起来。来到树下,抬头仰望,却见纵横交错的枝杆在蓝天的照映下显得生动美丽。在清晨阳光的映射下,黄金风铃木格外抢眼,柔软而有力的枝条似挂钩,一阵微风拂过,吊挂在枝头的黄花随风摆动,似一群身着黄色舞蹈服的姑娘,扭动着婀娜的身姿,不由得引得过路人师生们驻足痴往。

手,轻轻地拉下一个枝头,那一丛丛,一簇簇仿若黄金风铃般的花便绽放在眼前,四五片微微卷起的花瓣,如同一个个小喇叭,而那中间竖起的几根花蕊,又似吹奏出来的音符。黄金的花在阳光与树枝的掩映下光鲜亮丽。好像一块真正的黄金呈现在眼前。手,不知不觉中在摩挲着花瓣,那触感,似乎又让我沉醉在一个柔软,细腻的世界里。转过身一望,却见一朵花在一枝独秀,而它的花瓣却张显了它高贵、优雅的气质。

漫步在这校园小道上,微风吹落了几朵落花,它们似舞者,在空中自由旋转着;它们似金色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看着它们一朵朵落在地上,给这辽阔的大地赋予了生机,它们似一张金色的地毯铺在路上。拾一片落花,轻轻一嗅,我仿佛闻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那沁人心脾的味道时时令人陶醉其中,那柔弱的花衬着幽幽的芳香,真让人回味。

校园里种着两棵挺拔的黄金风铃木……

篇7:母语文化教学与外语教育

母语文化教学与外语教育

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不能只着眼于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母语文化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作 者:杨文飞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H3关键词:外语教育 文化教学 母语文化

篇8:铃木母语教学法

铃木钢琴教学法认为钢琴学习的起点是在初学者脑中树立正确的钢琴音乐形象和钢琴学习概念, 而不是从认识乐谱和摆放固定手型开始。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铃木钢琴教学法是如何在初学者脑中树立这些概念的。

一、入门前的准备阶段

1、从听和看开始的钢琴学习

在国内传统的钢琴教学中, 初学者入门往往是从读谱和弹奏开始的, 铃木钢琴教学法则是从聆听钢琴曲和观摩其他学生上课开始。

在幼儿接受正规的钢琴课程前, 铃木钢琴教师会要求家长在家里给学生播放钢琴音乐, 如《ABC》等, 直到他们能够记下全部的旋律。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感觉, 让学生树立音高的概念, 感受钢琴美妙的音响。然后让学生通过旋律在琴键上找到相应的音高, 而不是通过乐谱的学习来找到音高的位置。与此同时, 还要旁听其他学生的课程大约一个月左右。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上课时心理的紧张;尽早适应钢琴教学的过程和模式, 为日后学习钢琴获得一个良好而充分的准备。

2、奏响完美乐音前的准备

铃木钢琴教学法非常重视“准备”, 它贯穿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优美的音色和完美的演奏都离不开充分的准备。对触键的不讲究;作品处理的粗糙、随便、不稳定、错音、失误以及不完整等特点是没有准备好的表现。准确的说, 准备不仅指的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准备, 它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因此, 在初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潜意识的心理准备能力, 让学生知道, 没有准备好不要轻易下键;要认真地对待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休止符;同时对自己演奏的作品负责, 这培养了学生日后对待学习和工作责任感。

二、读谱能力的培养阶段

1、什么是读谱

如果不能读谱便不具备演奏钢琴的能力。铃木先生认为音乐的学习和语言的学习是类似的, 它们都是一个由听再到模仿的过程, 这也是铃木钢琴教学法与国内传统钢琴教学法最明显的不同。

在刚入门阶段, 铃木钢琴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一首新的乐曲之前要反复聆听乐曲的音频资料直至熟记的程度, 接下来才开始参照乐谱、结合脑中记忆的音符在钢琴的琴键上演奏出来。铃木的钢琴教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背谱能力, 无论你的程度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 铃木钢琴教师都要求在回课的时候背谱来演奏,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演奏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奏上而不是乐谱上, 从而更好的来表达作品。有些人认为铃木钢琴教学法这样做事不注重学生读谱的能力, 其实不然, 在课堂上, 铃木钢琴教师都会指导学生对乐谱的理解和识别。

2、节奏和节拍

音乐的结构和织体是由节奏和节拍构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通常是在音符与节奏的准确率上, 而忽视了学生是否在正确的节奏和节拍上演奏音乐。铃木钢琴教师把节奏的训练作为重中之重, 他们训练学生的重点是学生自己读谱识别节奏的能力而非乐谱本身。铃木钢琴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而不是在上课的时候纠正学生识谱的错误。当然, 在课堂上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演奏第一拍、第二拍等。

3、从乐感走向读谱学习

铃木钢琴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认识音符前能够准确演奏它们, 也即从听觉开始在琴键上演奏出音高, 然后在乐谱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这与传统的钢琴教学从识谱再到琴键时恰恰相反。传统钢琴教学法大多数都是从认识中央C开始, 先从认识乐谱开始, 然后再在钢琴的琴键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这样学生对音高没有任何感觉, 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铃木钢琴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 在学习认识“小蝌蚪”之前, 先从听觉去感觉音高和旋律, 然后在钢琴上找到相应的音高, 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固定音高, 对以后的视唱练耳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益处的。这和我们学习语言是一样的, 在我们说一个物品, 比如“桌子”的时候, 我们首先先看到了桌子, 知道它的用途, 然后才学习些这两个汉字, 当然, 在我们生下来一定是先会叫“妈妈”, 而不是写“妈妈”这两个汉字一样。

乐谱是记录作曲家创作意图的真实体现, 而音乐则是感性的, 只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乐谱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演奏出作曲家的真正意图。学生在理解乐谱上的音符、节拍和表情术语等音乐记号后, 怎样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 这才是钢琴教学的重点。铃木钢琴教学法中, 从听觉体验开始读谱, 然后用身体去表达。

铃木钢琴教学法既简单明了, 又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在简单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铃木认为:“音乐是一种语言, 要掌握一种语言, 最好从小开始学习。”在学习钢琴之前让学生从听觉和感觉入手, 建立兴趣, 寓教于乐, 这就是铃木钢琴教学法的起点。

摘要:铃木钢琴教学法由日本现代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才能教育研究会会长铃木镇一先生提出, 是世界四大音乐教育法之一。铃木钢琴教学法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幼儿, 力图通过孩子的听觉和直觉以及每天的反复练习形成习惯。铃木认为:“才能不是天生的, 人的优秀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得来的”。本文主要介绍了铃木钢琴教学法初级阶段教学的主要内容, 分为两大部分:入门前的准备和读谱能力的培养。

篇9:铃木母语教学法

铃木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该体系使许多孩子在较小年龄或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演奏技能。然而,铃木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却并非机械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铃木镇一认为:自己指导孩子学习音乐并不为了使他们变成音乐家,而是想使孩子发展出一种活跃的智能和一种优良的性格,是为了培养有头脑的卓越人士、通过音乐的影响力培育出一颗美好的心灵。但是,这种非功利的教学目的却恰恰促成了孩子水平的快速提高,这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却难以达到的客观结果。原因何在?我认为,铃木教学法的成功经验之一应该是他正确解决了“拔高式的教学”和“视才能逐渐增长的情况来培养才能”之间的关系。他告诫学生和家长:“最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程度的高低,而在于每个学生对当前正在学习的作品能够演奏得有多么准确和多么优美……那些努力将一首乐曲、哪怕是一首程度较低的乐曲也演奏得很完美的人,终有一天是能将一首高深的乐曲出色地演奏出来的。”

当前,我国业余学习乐器的孩子当中大量存在着盲目考级和“乱拔高”的现象。许多家长和教师过分急功近利,不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艺术修养,不切实际地追求考级级别和高难度曲目。相当一部分家长把考级当成孩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之初已然确定了几年后应该达到几级水平的潜在目标,许多人甚至把学生通过考级的比例与级别作为选择乐器教师的标准。有的人虚荣心作怪,盲目攀比,要求跳级考试,给老师和孩子带来很大压力。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快出成绩,提高自己知名度净取更多的生源,也不负责任地作负面引导,不仅鼓励学生多参加考级,还一味拔高级别程度。这些揠苗助长的做法培养出的孩子不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没有对音乐的良好感知能力。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丝毫起不到审美教育应有的效果。

对于当前业余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我过去即有所感知,通过近年来陪伴、辅导女儿学钢琴对此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应端正培养目标。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开发智力、陶冶性情,为了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养成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不是要掌握许多高难度的作品和得到某种发证机关的认可。作为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尤其不要提出他们力所不能及的要求。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接受水平和能力特点,应该正确认识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盲目攀比。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学计划和艺术学习的正常规律,过分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将本应带给人审美愉悦的音乐变成孩子的负担。其次,应注重孩子的音乐感受。演奏技术只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形象才是最终的表现目的。很多学习音乐的孩子只会按照乐谱准确而机械地演奏音符,内心没有任何感受,奏出的音乐呆板、生硬、粗糙,毫无美感和音乐形象可言,对于所奏作品的作曲家、时代特点、风格内涵等更是一无所知。长此以往,只能把孩子培养成“机器人”,根本达不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再次,正确对待乐器考级。考级是评估现阶段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了检验孩子真实的学习水平、增加孩子舞台实践和艺术交流的机会,考级成绩的取得本来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过分看重考试结果和盲目追求考试级别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而准备考级的过程中孩子要在一段时间内反复练习考级曲目,这让一些孩子感到枯燥,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丧失学习兴趣。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往往过多关注孩子的成功(尤其是学业方面的成功),却忽视了孩子性格、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和养成。我们自女儿学琴之初就确定了“愉快教育”的原则,以正面引导和鼓励、督促为主,不强迫、不打骂,帮助养成孩子每天按时、自觉练琴的好习惯。女儿的钢琴老师也主张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集中精力演奏、有感情演奏的良好品质,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不鼓励学生盲目参加考级,更不许学生拔高进度、掩耳盗铃的追求考试级别。由于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女儿几年来没有感到厌倦,也没有产生任何畏难情绪,钢琴水平呈常态发展。

篇10:铃木母语教学法

母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而大学语文教育应当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母语教育,它承载着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这是背景,是审视大学语文的角度。母语教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汉语素质的养成,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审美功用的发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注重民族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

大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基础汉语素质的养成。在这一层面上,它的性质就是基础性和普及性的,注重语言文字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它的内容要能够针对大学生在语言和文字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但如果把大学语文仅仅局限在实际应用上,那也不科学。大学语文里面所有选出的文章都是典范的,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都是优美的所以大学语文还有一个审美的功能。要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悟人世间的人性美。在审美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和谐的心态与健全的品格。大学语文如果沿着更深层次走下去的话,它还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特性的重任,它能够明确在当代文化中民族文化具有的独特价值内涵。

所以,大学语文有责任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建筑一个精神家园,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塑造民族成员百折不屈的精神风骨。真正的中国人能够抛弃地域空间的局限而建筑共同的民族精神家园,将这种精神扎根于心,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淡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也不会忘记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如果大学语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留下了“根”的文化记忆,帮助他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民族认同感,那就是很大的收获。一个无法完美使用母语的人,永远无法达到语言间的和谐沟通,无法达到自如的境地;一个不能自由使用母语的民族其人文涵养是空白的,是无法独立于世界的。母语还对其他学科有支撑作用,对大学生成才有支撑作用。

倡导母语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性质和功能。居于高校素质教育课程核心地位的大学语文课在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但应列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而且应当成为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红楼梦》中有这样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言简意赅,深刻中肯。当代大学生仅有一些知识和专业技术是不够的,人文品行更重要。每个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要同各种人、各种事打交道,缺乏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是不行的。因此,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对培养学生学习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局部误差的有界约束非线性方程组的非单调信赖域算法下一篇:顺河初中防火逃生应急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