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毕业论文

2024-04-10

玉米的毕业论文(通用9篇)

篇1:玉米的毕业论文

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害种植的技术论文

摘 要:本文对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的技术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玉米与大豆间套控制玉米病害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间套大豆; 病害控制; 种植技术

随着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害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的技术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玉米与大豆间套控制玉米病害的栽培技术。

据报道,近些年我国某些地区的玉米灰斑病暴发成灾,不同程度地造成玉米产量、质量的严重损失。玉米灰斑病主要在玉米抽雄后感染玉米株的叶鞘、叶片以及包叶,从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1 种植土块的选择

在选择种植土块时,应该尽量选择土壤肥力均衡、地势较为平坦以及土层较厚的梯田或者旱川地,只有种植土块选取地当才能为所种植的玉米、大豆的产量提供保障。同时,所选土地的前茬一般以米谷、马铃薯、玉米等茬口为佳。

2 选用良种

玉米种子要选择抗逆性强、种粒饱满、可口性好、矮健、株形紧凑、生育期为120~128 d的长城799、海禾l号以及海禾2号等。同时,大豆品种则要选用优质大粒饱满型品种改良8157,该品种株高36~45 cm,生育期约为100~110 d,主茎结荚,结荚密,种皮黄色,分枝约为两个,籽粒圆形的品种。

3 施肥整地与起垄覆膜

3.1 整地施肥 在种植玉米和大豆之前,比较对土地进行深翻整地施肥,尤其要做好秋季机耕和深翻工作,确保土地的耕深度约为25cm,使之有利于土壤保墒、熟化以及冻死部分害虫。而对于春季的整地,务必做到随耙平、随翻地、随整地,切实耙实、耙透、耙平,从而使整片土地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同时还要结合耕翻整地施足基肥。

3.2 起垄覆膜 在进行间套种植时,应该采用2行玉米与6行大豆的带型间作,选用宽80cm的地膜,用玉米垄作覆膜,确保垄间距在3m左右。同时,在起垄时保证垄面平整、均匀,垄高10cm,垄面宽60 cm,种2行玉米,并做好相关的覆膜前准备工作。此外,在玉米地起垄后务必采用50%乙草胺乳油45 kg对水9.0~10.5t每公顷对其进行均匀喷雾,然后将地膜覆盖完好。

4 播种要适时,株间距离要合理

1)要选定适宜的日子来播种玉米,同时,播种时必须在垄上在一定的间距间进行打孔播种,也就是通过打孔播种器打孔,提出垄上的土壤,然后通过孔内点种,又将提出的.土覆盖掉,并重复此过程。这样,播种时不仅对地膜破坏影响较小,还能够使得地膜表面干净,同时又能确保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均匀。2)根据传统的耕种经验可知,大豆播期为每年5月10日,采用条播的方法,并要确保株间的距离,使之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大豆播种完成后,应该及时采用50%乙草胺乳油每公顷45kg,对水9.0~lO.5 t/hm2,对其进行均匀喷雾。

5 病虫害控制

由于玉米主要是以鲜食为主,而玉米螟的出现又直接影响到玉米的食用性,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玉米的产值。因而,在玉米开花抽雄期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玉米螟的产生,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防治时需要使用高效并且无残留的农药,尽可能地选择生物农药,例如,可选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施或者5%阿维菌素l 500倍液喷雾在玉米心叶中防治,同时还要用吡虫啉2500倍液喷雾两三次防治蚜虫。在大豆开花初期,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2 000倍、5%阿维菌素l 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豆荚螟、食心虫;在大豆生长中期,除了做好以上病虫防治外,要加强霜霉病的防治,霜霉病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者是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

6 适时收获

因为,玉米以鲜食为主,因此在采收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既不能太晚也不能太早,才能确保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不仅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还将通过采用间套大豆的种植方法来控制玉米病害的目的。同时,大豆成熟后也要及时收获,避免大豆因太熟而出现落粒、落荚等导致大豆减产的现象,进而保证大豆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贾菊生,马德英,黄全生,陈燕. 新疆玉米病害新纪录―玉米普通锈病症状及病原形态特征. 植物保护,2009(04):26-31 .

[2] 张培竹,谢应林. 罗平县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云南农业科技, 2009(2):66-68 .

篇2:玉米的毕业论文

摘 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油生产中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综述玉米储藏特性及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机理、特点和研究现状,为安全储藏玉米提供依据。

关键词:玉米; 储藏; 氮气气调

玉米作为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人类的重要工业原料、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我国玉米的种植区域分布很广,且玉米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占粮食总产量的22.4%。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逐年增加,安全储藏对于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玉米储藏特性及现状

1.1 玉米的储藏特性 玉米具有籽粒呼吸旺盛、吸湿性强、易酸败、易霉变、易生虫及耐储性差等特点。

1.2 玉米储藏现状 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采用整仓散装储存玉米的方法,合理选择熏蒸方式和剂量,保持粮堆内有效的磷化氢浓度,同时加强日常管理,采取综合立体的控温储粮措施,隔热效果明显,能有效延缓储粮品质陈化,并且能增加仓容,提高进出仓作业速度,降低保管成本和劳动强度。王若兰、狄艳芳[1]对房式仓玉米安全储藏研究通过21个月的实仓实验对高水分玉米(水分含量14.3%)进行研究,认为高水分玉米采用化学熏蒸可以达到杀虫抑霉目的、机械通风可以达到降水降温目的,两种储藏技术配合应用可使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安全储藏。刘勇献、苏娅[2]将真空干燥技术引入到粮食干燥领域,研究高水分玉米低温真空干燥生产工艺和设备,300 t/d生产试验表明,低温真空干燥能使高水分玉米达到安全储藏水分以下,出机玉米硬度高、品质较好,与传统的热风干燥方式相比,低温真空干燥能解决玉米干燥后裂纹率高的问题,节约能耗20.0%左右,因此玉米真空干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 氮气气调储藏的机理及研究现状

2.1 氮气气调储藏的机理、特点及方法 气调储粮是指人为地改变正常大气的气体成分或调节原有的气体配比,将气体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维持一段时间,从而达到杀虫抑霉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的`粮食储藏技术[3]。迄今国内外已确认,气调储粮在粮食生理学、生物学、品质控制以及杀虫抑霉等方面均较之常规储藏有更具明显的优越性和储藏效果。气调储藏属于绿色储粮范畴,长期使用优点比较突出,气调储藏具有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达到杀虫防虫、防霉止热、延缓粮食变化的优点,减少了粮食的化学污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储粮稳定性,气调储粮也可用作偏高水分粮的安全度夏及高水分粮的应急储藏。

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推广使用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大多数应用气调储藏的粮仓气密性达不到气调仓的要求,所以多采用塑料薄膜密封粮堆的方法保证气密性。

气调储藏的途径分为生物降氧和人工气调2大类,生物降氧可通过粮堆生物体或人为培养的合适生物体的呼吸,将塑料薄膜帐幕或气密仓内粮粒空隙中的氧气消耗殆尽,达到缺氧的状态。人工气调则是应用一些机械设备,如分子筛、化学药剂或外购气源等,使仓内大气达到高氮低氧的状态。当氮气浓度达到97.0%以上时,霉菌受到抑制,害虫也很快死亡,能较好地保持粮食品质。

2.2 气调储藏研究现状 谭衡彪、张海马[4]对水分为14.3%~15.2%的东北玉米进行机械通风五面密闭储藏与常规储藏进行对照试验。采用间歇机械通风五面密闭储藏,既能较好地控制玉米水分、温湿度、微生物及害虫,使玉米安全储藏顺利度夏,确保粮食品质,又能节支增效。刘兴[5]在密封包装粮粮堆中,采用先抽真空再充氮气的方法,改变粮堆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充入的氮气会杀死或抑制储粮害虫和霉菌的繁殖,并降低粮食呼吸作用及基本的生理代谢。这种方法可以增强粮食储藏稳定性,减少化学熏蒸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许德存[6]通过多次实验证明,采用自制富氮储粮机生产的氮气充入粮堆,经膜下循环回风网络,使粮堆氮气浓度达到95.0%以上。由害虫观测系统发现,害虫在虫笼死亡有一个过程,并且虫种不同,窒息死亡时间也不同。玉米象12~15 d全部杀死;谷蠹和赤拟谷盗13 d后才爬行缓慢,18 d完全死亡;螨虫18~20 d全部死亡。被窒息杀死的害虫从仓取出后,在相对湿度75%、28 ℃条件下,培养21 d均未出现活虫。同时能降低粮堆上层温度,保持储粮品质,实现绿色储粮,提高产品附加值。

篇3:玉米粘虫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样品来源于辽宁省新民市高台子乡、新民市公主屯镇、康平县四家子乡、法库县四家子乡、法库县十间房乡, 品种为郑单958、富田1号、农大101、先锋335。试验仪器设备:近红外谷物分析仪 (DA7200) 、天平。

1.2 试验方法

采用GB/T5492-2008[1]、GB1353-2009附录A[2]、GB/T5519-2008[3]、GB/T25219-2010[4]、GB/T24901-2010[5]、GB/T24902-2010[6], 检验玉米的色泽、容重、千粒重、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泽

参试玉米样品郑单958、富田1号、农大101、先锋335等4个品种受灾较重的样品均与正常玉米颜色不同, 呈呆白色。受灾较轻的4个品种玉米颜色与正常玉米颜色相同, 没有明显差异 (表1) 。

2.2 容重

参试玉米样品受灾较重的郑单958、富田1号、农大101、先锋335容重均比该品种正常玉米容重低, 分别低75、140、88、86 g/L, 平均低97 g/L。受灾较轻的郑单958、富田1号、农大101、先锋335均比该品种正常容重低, 分别低22、10、24、29 g/L, 平均低21 g/L;比受灾较重玉米的容重平均高76 g/L (表1) 。

2.3 千粒重

参试玉米样品受灾较重的郑单958、富田1号、农大101、先锋335千粒重均比该品种正常玉米千粒重低, 分别低200、258、205、168 g, 平均低208 g。受灾较轻的郑单958、富田1号、农大101、先锋335均比该品种正常千粒重低, 分别低132、105、127、103 g, 平均低117 g。比受灾较重的千粒重平均高91 g (表1) 。

2.4 淀粉

参试玉米样品受灾较重的郑单958、农大101、先锋335淀粉含量均比该品种正常玉米和受灾较轻玉米的淀粉含量低, 受灾较轻的参试样品淀粉含量均高于正常玉米和受灾较重玉米淀粉含量;富田1号淀粉含量以正常玉米最高, 以受灾较重的最低 (表1) 。

2.5 粗蛋白质

参试玉米样品受灾较重的郑单958、富田1号、农大101、先锋335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正常玉米和受灾较轻玉米粗蛋白质含量, 分别高于该品种玉米粗蛋白质含量的9.6%、18.6%、15.1%、5.4%。参试受灾较轻玉米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该品种正常玉米和受灾较重玉米粗蛋白质含量 (除先锋335) (表1) 。

2.6 粗脂肪

参试玉米样品受灾较重的郑单958、富田1号、农大101、先锋335的粗脂肪含量与本品种受灾较轻的该品种粗脂肪含量相等, 低于该品种正常玉米粗脂肪含量 (表1) 。

3 结论与讨论

受灾较重玉米样品的颜色呆白;容重平均低于正常玉米97 g/L;千粒重平均低于正常玉米208 g;淀粉含量低于正常玉米含量;粗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玉米;粗脂肪含量低于正常玉米粗脂肪含量。玉米色泽呆白, 表明玉米成熟度不好, 造成千粒重下降、容重降低。尽管粗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玉米, 但由于千粒重远低于正常玉米, 实际单粒玉米的粗蛋白质绝对量小于正常玉米粗蛋白质量。综合分析, 遭受玉米粘虫侵害较重玉米的质量指标明显下降;成分指标下降。

受灾较轻玉米样品的颜色正常;容重平均低于正常玉米21 g/L;千粒重平均低117 g;淀粉含量高于正常玉米含量;粗蛋白质含量低于本品种正常玉米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低于正常玉米粗脂肪含量。尽管遭受玉米粘虫侵害较轻的玉米仍能生长, 籽粒饱满、色泽正常, 但质量指标的容重和千粒重仍低于正常玉米;成分指标的淀粉含量高于正常玉米, 由于千粒重低于正常玉米, 实际单粒玉米的淀粉绝对量低于正常玉米的淀粉量。综合分析, 受灾较轻玉米的质量指标下降, 成分指标下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5492-2008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353-2009玉米[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5519-2008谷物与豆类千粒重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5219-2010粮油检验玉米淀粉含量测定近红外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4901-2010粮油检验玉米粗蛋白质含量测定近红外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篇4:水果玉米带来的“玉米风”

“玉米哥”杨天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80后。1983年他出生于兰州市榆中县高崖镇李家磨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的贫困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初三那年,他辍学后走上了创业之路——养兔子,没想到创业失败的他无奈之下只得返校学习却又遭遇高考失利。随后,他一边创业,一边自学,最终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农业大学。

2004年,杨天龙从甘肃走向北京,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活。由于自小在农村长大,他对土地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所以他就主动找到班主任,请求帮他推荐一些玉米种子,希望能提高产量。当时,老师给他近30个品种的种子,在家乡进行引种。不久 “水果玉米”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这玉米会像哪种水果呢?苹果?桃子?还是梨?可是,玉米一天天长大了,和普通玉米没有什么区别。惟一的一个区别就是,那个玉米实在是太能长分支了,太能吸引蚜虫了。成熟后,他尝了下,非常甜,但是甜而不腻。更奇怪的是,这个玉米能生吃。

2007年,他在自己家里种了八分地的水果玉米。水果玉米收获时,得到了不少亲朋好友的青睐,接下来他对水果玉米的经济效益展开市场调查,拿了几个生的又煮熟了几个,拿到集市上卖,没想到十几个玉米棒子竟然能卖20多元钱。而且经过进一步查阅资料,他了解到:这种香甜能与西瓜相媲美的水果玉米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一种绝佳的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其水分含量达到78%,含糖量高达20%,是一般水果的1倍左右,比西瓜还要高出30%,绝对绿色营养。看到水果玉米的经济效益和广阔前景后,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决定实施一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大计划:种植低投入、高收益的水果玉米,让它来带动家乡农业、经济的发展。

2008年,杨天龙开始在榆中县三个地方小规模试种,种了3亩地左右,收获后所有的水果玉米都销售了出去。其中,当地驻军的一个单位,还预订了第二年的货。而且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危机。所以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北京优越的工作机会,选择返回家乡种植水果玉米。

杨天龙用自己的诚恳和执着得到了大家的帮助,早在还没有毕业前,他就在北京注册成立了种业公司,公司的启动资金大半来自于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捐赠。杨天龙回忆道:“我当时去改良中心,把做甜玉米这个想法与改良中心副主任谈了谈,他很赞成这个想法,就答应捐资一笔费用。”有了一个小实体,杨天龙把家乡的农户们组织起来,成立水果玉米种植合作社,走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效果不错。

随着规模的扩大,杨天龙回到兰州组建了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截至目前,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水果玉米已发展种植面积1051亩,种植面积覆盖兰州榆中新营、高崖、甘草、清水、三角城、定远等15个乡镇。现有“中美国玉”注册商标,申请包装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一个,绿色认证面积2000亩。从2009年开始,合作社先后参加北京商品大集、兰洽会、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中国食品博览会等多次全国性展会。其中,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450万元,返回农户超过200万元。2011年完成销售收入2500万元,返回农户超过1700万。杨天龙实现了用农业科学技术和产品让家乡富裕起来的梦想。2012年2月,杨天龙荣获“甘肃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这对杨天龙用农业知识带动家乡致富的理想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篇5:玉米杂交制种高产分析的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玉米单产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玉米制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因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及技术等造成的种子质量不合格、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大量的劣质种子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杂交玉米制种的技术措施。

玉米杂优品种具有高产、抗性强等优点,所以在玉米种植区,种植杂优品种已成为提高产量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探讨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我所进行了三年制种试验。产量由过去的1200kg/hm2提高到现在的2325kg/hm2,增产93.75%。现将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措施

1、选地及整地

选隔离条件较好,土壤肥力和光照条件较好,集中连片,有排灌条件,保水保肥力强的地为制种地,并做到精细整地,畦面无大土块,无杂草,无作物残根,达到松、细、平。

2、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

制种地要求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钙镁磷50kg、钾肥10kg。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合理安排群体结构

父母本行比1:5,大行距90cm,小行距40cm,株距25cm,父本留双株,母本间隔留单双株,每亩母本4500株,父本1500株。

4、合理确定播种期

玉米各生育阶段所需的光、温、水必须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才能正常生长。播种过早,低温阴雨天气易造成烂芽;播种过迟,抽雄吐丝遇梅雨高湿气候不利于授粉,影响结实率。在贺州市农科所(信都镇),早造制种可在2月下旬播种,利用地膜覆盖育苗效果较好。

5、确定父母本播差期,保证花期相遇

玉米父母本花期相遇是杂交制种的关键,根据父母本生育期,结合当地气候资料,准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一般情况下,玉米雄花散粉时间延续较短,夏天在相同条件下,花粉寿命只有5~6h,而雌花吐丝后10d内还能受精,吐丝后1~5d受精能力最强。

一般情况下,应安排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d,按照“迟熟早播,早熟后播,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确定播差期。具体播差期根据亲本特性确定。

6、搭好丰产苗架

(1)精细播种

播前整地要求达到无根茬、无坷垃、上虚下实、埂直面平,浇足底墒水。待播种子摊晒2~3d后用55℃左右的热水浸泡2~3min,然后用温水浸种6~12h,捞起后用40%乐果乳油兑水拌种均匀后点播,可以防治地下害虫。播种规格为小行距50cm,穴距33cm。采用开沟条播,每穴播3粒种子,667m2用种量约3kg。播种后在穴间(株间)点施少量复合肥,注意肥料不能沾附到种子上,以免烧坏种子,影响出苗,然后盖上3~5cm碎泥。播后做好父本区别标记,如在行头种上其他作物,以避免杂交种子纯度因亲本人为混淆而受影响。

(2)科学施肥。玉米的全程施肥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磷钾肥要早施。追肥看苗势分期追施。底肥在整地时,667m2施复合肥17kg,并混施部分有机肥。定苗到拔节(6~7叶)期间,追施一次尿素(15kg/667m2)。雄穗抽出前,667m2施复合肥15kg。籽粒灌浆期667m2施复合肥10kg。

(3)适时排灌水。玉米出苗期,保持畦面干爽,齐苗后保持干干湿湿。抽穗前10d至抽穗后20d,注意保持泥土

湿润,保证雌穗正常发育及父本抽雄整齐,花粉壮而多。

二、确保种子质量的核心环节

1、提高播种质量,缩短去雄周期。

精选亲本种子。制种时首先要确保亲本种子质量,播前亲本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精选,彻底清除霉烂、秕瘦、虫蛀、破碎等籽粒,使籽粒大小均匀,发芽率达85%以上。

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适当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并可减轻病虫危害,以达到出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处理方法有晒种和种衣剂包衣等。

足墒播种。足墒播种是全苗的关键。实践证明,播种深度的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时才能满足种子萌动发芽的需要。好的制种基地应该有良好的水浇条件,雨天能借墒,天旱能造墒,避免天气干旱影响播种和出苗。

注意苗期虫害的防治。种子除采用种衣剂包衣外,对地下害虫比较严重的地块,在播种时可用甲敌粉撒毒土,从而保证全苗。

2、严格去杂去劣。

去杂去劣是玉米制种田保证纯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坚持早检查、早动手、严要求。第一次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根据自交系叶色、叶型、叶鞘颜色将杂苗、弱苗、病苗彻底去掉。第二次在拔节期去杂,把不符合自交系形态特征的杂株、变异株、弱小株和可疑株彻底去掉。尤其是父本杂株,绝不允许进入花期。第三次在抽雄初期去杂。在抽雄前后逐株根据自交系株型、叶片长短、花丝颜色、花药色泽去掉特殊的变异株、可疑株。第四次在晾晒脱粒前进行,把杂穗、变异穗、病穗彻底挑净。

3、严格去雄。

影响制种质量的关键是去雄。去雄涉及千家万户,必须精心组织,严格安排,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照章办事,奖惩严明。全面推动母本超前去雄技术,实行摸苞带叶去雄,并做到及时、干净、彻底。生产实践证明,母本超前去雄,不仅能有效防止母本自花授粉,而且有利于调节养分供应,促进雌穗生长,增加制种产量。抽出的雄穗必须装袋带出制种田处理掉,杜绝随去随丢,避免在田间后熟散粉,影响制种质量。去雄结束前将尚未抽出的母本株、病残株一次性彻底清理,防止去雄后散粉而影响种子质量。

4、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授粉是高产、优质制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花期未能良好相遇的情况下效果更为明显,据试验在自然授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20%以上。而人工授粉不在于授粉次数和数量,关键是掌握好时间,辅助授粉应掌握在父本散粉量最大和母本吐丝集中时进行,采粉授粉时间一般在9~12时,以10时为最佳授粉时间。

5、加强制种田的后期管理。

授粉结束后,将制种田中种植的父本及时割除:一是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二是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纹枯病、大小斑病的发生与危害;三是可以消除父母本同收而导致的人为掺杂、机械混杂等隐患,保证种子纯度。制种成熟后期要严格检查,适时收获。要求农户在收获时先自行穗选去杂,交种前逐户检查,再次穗选去杂,合格后发给收购合格证,精选入库。

6、抓好病虫害防治

篇6:玉米的毕业论文

3月20日

星期四

今天科学课上,李老师拎着一袋粉红色的种子走进教室,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去实验基地种玉米。”老师向上推了推眼镜,接着说:“这种玉米和其他的玉米不同,别的都是金黄色的,可现在要种的玉米是粉红色的。”

“为什么呢?”同学们疑惑不解地问。

“问得好!为了防止虫蛀,这玉米种子上是拌了粉红色的防虫药。”

李老师把我们领到了花卉种植园,拿起了一只花盆,示范着种玉米给我们看,他边做边说:“你们在种的时候要注意3点:一是要把土松开,二是不能把种子插得太深;三是要等把种子种下去才能泡水。”

该我们自己动手了。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先在花盆底部的小洞上盖上一块小瓦片,然后将泥块敲成豆子般大小的碎土装入花盆中,再轻轻地将三颗玉米种子插进花盆内的土里(光滑椭圆的一头朝上,扁瘪的一端插下),最后将花盆慢慢地浸入水中一会儿,使泥土湿透。等这一切都做完,我们又按照李老师的吩咐,将花盆搬进了塑料温棚。

一节课的时间,一盆盆种有玉米种子的花盆整齐地排列着,它能发芽吗?我们期盼……

(王沈绩)

(简评:小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自己种玉米种子的过程:盖洞——碎土——插种——浸水——移盆,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玉 米 种 子 发 芽 了

3月28日

星期五

中午,老师说:“现在我们去大棚里看看我们种下的玉米种子,看看它们发芽了没有。”

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大棚,“哇,好热呀!”

“真闷人。”

“这儿有温度计,三十度呢!”

“难怪这么热。”……

我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大家快过来,玉米种子发芽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立刻跑到花盆旁去看。真的,有的玉米种子发芽了,嫩芽像个紫红色的、圆滚滚的小柱子,已经从土里顶了出来,我们用直尺量了量,高的有一厘米,矮的约半厘米,有的还没发芽。老师说:“再过几天会发芽的。”

一会儿工夫,我们一个个汗流满面,有的甚至解开衣服扇风,老师见此情景,说:“我们再等几天来观察一下吧,下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于是,我们都走出了温棚,准备下次再来观察。(陈 阳)

(简评:习作中写出同学们看到种子发芽的惊喜,并通过进入温棚时的议论,暗含着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

在长

3月31日

星期一

“小棍棍”的影儿常在我脑中浮现,它长大了吗?今天我们决定再去看看它们。

在远处我们就看到绿色的一小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原先的“小棍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细条形的、嫩嫩的绿叶,我们真是又惊又喜。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两张真叶,我们蹲下来仔细观察,看到它的茎有圆珠笔笔芯那么细,外皮仍像原来一样紫红,叶子的边缘一圈也是紫红的,外面的大叶子裹住里面的小叶子,像妈妈抱着小宝宝一样。同学们都拿出尺子量它的长度,最长的叶子有六厘米,宽两厘米左右,真不可思议。

“它们在温室里已健康发芽,得让它们出去晒晒太阳了,我们现在就将花盆搬到棚外去吧。”老师吩咐道。我们又一个个将花盆搬出去。

“玉米种子长得真快呀?”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田佳敏)

(简评:小作者能将玉米苗茎的粗细和大家熟悉的圆珠笔笔芯作比较;将大叶子裹住小叶子比喻成妈妈抱着小宝宝;叶的长度、宽度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三种说明方法准确地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的玉米生长情况。)

玉 米 苗 长 粗 壮 了

4月15日

星期二

已经有半个多月不去关心玉米了。

中午写字课之前,老师又带我们去观察玉米。于是我们又随着老师高高兴兴地来到花圃区。

“你们发觉玉米苗有啥变化了吗?”

“长高了。”

“比原来粗壮了。”

“叶子也多了、大了。”同学们纷纷说道。

“大家快看,花盆下面的小洞里冒出了白色的„细线‟。”不知谁大叫了一声。同学们一个个端起花盆,仰起头,盯着花盆底看,果真看到一根根“白丝线”歪歪扭扭地露在外面。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们:玉米苗长大了,长得粗壮了。那“白丝线”是玉米苗的根须,看来,花盆已经不能适应玉米苗的生长,我们得马上要给玉米苗安个新家,让它自由地、更好地生长。(蒋 璐)

(简评: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玉米的生长情况:长高、长粗、叶多等特点,尤其是对根须的描写,更带有探究性。)

给 玉 米 苗 安 个 新 家

5月8日

星期四

今天下午,我们全班决定给玉米苗安个新家。

开始移栽了,我们端起花盆,愣住了:怎么把玉米苗移出来呢?如果拔的话,就会把叶子拧断;如果挖的话,可能会把根拔断,真叫我不知该怎么办。这时,我们纷纷跑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怎么把小苗拔出来呢?”老师故意摸摸脑袋,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想办法呀!”正当我抓耳扰腮、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我们恰巧看到我校老花匠也正在给花换盆。于是,我们便凑近仔细观察:只见他用手指从花盆底的小洞往上一顶,像花盆形状的土疙瘩便从花盆里冒出来了。我们也试了一下,可是玉米苗怎么也不肯出来,这时,我们便问老爷爷有什么好办法,老爷爷找来一根小棒,顶住花盆底小洞中的瓦片,再将花盆往下一按。这个办法果然灵,于是,我们像花匠一样,一个个地把玉米苗连土从花盆里弄了出来。

老师又找好了一垅空地,叫我们挖坑,我们用小锹往土里一插,再把小锹一撬,最后往上一提,就这样,一锹一锹地挖,一个小坑挖好了。我们先小心翼翼地把玉米苗放进坑里,再把土掩得平平展展,最后,拎起小桶给玉米苗浇上了水。这样,玉米苗的移栽工作就完成了。

我们看着刚刚移栽的玉米苗,轻轻地说:“玉米苗呀,快快长大吧,长大结出又大又甜的玉米棒给我们吃!”

(朱牧云)

(简评:小作者的题目很吸引人,带有儿童趣味。先写自己在移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接着向老花匠请教,最后再写自己移栽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

6月20日

星期五

今天,老师说去掰玉米了,同学们乐的一蹦三尺高。

到了玉米地,远看玉米就像一位保安,在保护田野。走近一看一个个高大粗壮的玉米,就像一个个卫兵拿者几枚炮弹。

同学们在玉米田里窜来窜去,都在找最大的掰。老师说:“掰那种胡须是棕色的玉米,嫩绿色的还没成熟,还需长几天。”我好不容易找到我自己种的那一棵,盯住一个肥肥胖胖的大玉米。我把叶子往下一按,左手扶助秆子,右手抓住玉米棒向下一扭一拉,就掰下来了。

接着,我们开始剥玉米,它穿着好几层薄薄的淡绿的“衣裳”,就像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我小心翼翼地给它给它把一件件“衣服”脱下来,越往里面“衣服”越薄越嫩,最里面还有一簇簇粉丝一样的嫩胡须。啊!一粒粒米黄色的玉米新鲜圆润,成几路纵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真诱人,我恨不得咬上一口。

不一会儿,我们掰了满满的一桶玉米,看着这丰收的果实,我们真是说不出的高兴。李老师“咔嚓”一声帮我们拍下了甜甜的笑。(庄毓)

享 受 丰 收

6月20日

星期五

“吃玉米喽!”“吃玉米喽!”大家欢呼着。

老师端着两篓子我们刚摘的、也是刚煮好的、冒着热气的、香喷喷的玉米走进教室。我们一个个谗得像猫见到了鱼口水直流,真想拿了就吃。老师见我们迫不及待的样儿,说:“怎么分呢?”“一人一根。”“闭着眼拿,不准拣。”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们按次序排着队一个个上去拿,有的同学到篓子里摸了一根毫不犹豫地就走;有的在那翻来覆去,不知挑哪个好;还有的歪着头,闭着眼,左挑右选,放在手上掂掂,最后才拿定主意。轮到我了,我想挑个个大的,又不想站在那慢慢挑,免得影响别人,后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摸了一根粗粗的就走,睁眼一看,橘黄色的玉米粒个个饱满,真是好运。

开始品尝了,我手捧着玉米,凝视着它,虽然只是一个玉米,但它倾注了我一学期的几多汗水,我捧着它,就像捧着一个金宝宝。轻轻地咬上一口,玉米籽儿进入我的嘴里,甜到我的心里,我很开心,因为我再也不是家里的小公主,我终于学会了劳动,品尝到了劳动的果实……“你怎么才吃了这么点,我已吃了一半了。”同桌提醒我,我恍然大悟,也跟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呀,好嫩好香呀!”

我们全班同学都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丰收的喜悦!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篇7:玉米常见病害防治建议探讨的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玉米除了作为主食,玉米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也非常受欢迎。玉米的种植条件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满足,因此在北方种植面积很广。但是北方的玉米很容易遭受病害等问题。一旦玉米受病,其影响将是非常严重的。玉米会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导致严重减产,使农民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玉米病害中常见的是玉米丝黑穗病和青枯病。

1.北方玉米常见的病害分析

1.1玉米丝黑穗病分析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因是受到病原体丝轴黑粉菌的感染。这种病原菌是以土壤和粪便为载体,以冬孢子的形式越冬萌发。其生命力非常顽强,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在土地达到其适应的温度范围,就能对玉米进行侵袭和侵染,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北方的玉米一般都是春种秋收,玉米发育的时期刚好是丝轴黑粉菌的活跃期,所以如果不进行相关的防治,玉米就能很快的被侵染。

1.2玉米青枯病分析

玉米青枯病是另一种北方玉米常见的病害。其病因也是土壤里的真菌导致的,发病率非常高。一旦受到侵袭,玉米的根部和茎部就会开始腐烂,之后全株都会枯死。一般这种病害常发生在玉米乳成熟期左右。在玉米密集种植的地区容易爆发。另外天气也是影响玉米青枯病爆发的原因之一。气候炎热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如果对青枯病做好预防措施,一旦玉米感染青枯病,很短的时间里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玉米枯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北方玉米常见病害防治建议

2.1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建议

如果要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玉米选种要提前做好调查,选择那些抗病害能力强的玉米。从源头抓起,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才能避免玉米遭受玉米丝黑穗病的侵染。其次是适当调整玉米连作的时间,因为玉米连作会在土壤中积累很多的丝轴黑粉菌。因此采取玉米与其他作物进行轮种,可以有效的减少土壤中的病原体的数量。除此之外合理的轮作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然后在玉米的田间管理时期要细心谨慎。经常抽查玉米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受到感染的玉米植株,要及时的出去受害的玉米植株,同时查看附近的其他植株是否受到感染。只要玉米植株发生病变,就要立刻除去。如果玉米的侵染范围较广,那么要尽快使用合适的农药来进行杀菌。现在有一种方法就是将玉米的种子和药物进行调拌,通过调拌使玉米种子包裹上药物外衣,以此来增加玉米抗病的能力。最后就是要进行实验研究,培育出可以抗病害同时高产和优产的玉米品种。现在的科研发展成果较多,但是真正将科研成果落实的还是较少。为了获得更好的玉米品种,实现玉米的增产,需要在玉米培育和实验上下功夫,通过研究玉米病害的成因,从而从玉米的基因上进行攻克和解决。只有保证了玉米种子的质量,才能从根源上有效的预防玉米病害发生。

2.2对玉米青枯病的防治建议

篇8:玉米黏虫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玉米粘虫,玉米生长,品质影响

玉米黏虫无滞育现象, 只要条件适宜, 可连续繁育, 世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气候等条件不同而异。其成虫产卵的最佳温度为19~25℃, 而超过30℃就会因高温无法进行正常产卵。玉米黏虫多喜爱潮湿、湿润的气候, 阴晴交错、高湿度的环境利于其产卵。在大气湿度低于50%的情况下, 产卵量急剧减少。幼虫以暴食玉米叶片为主, 严重时将整个叶片吃完, 只留下叶脉, 对玉米收成造成严重减产, 甚至绝产。黏虫通常在食完一片玉米地时, 就会立即成批地转入下一块田地为害, 所以其又名“行军虫”。通常情况下, 玉米长势高低不齐、地势低洼及杂草较多的田地受害严重。本文以黏虫暴发对玉米形态特征的危害及玉米产量的损失, 分析了黏虫的危害特征, 以及对于黏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和预测网点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选京科25、郑单958、中单28和农大108, 主要为北京市近年种植品种。实验仪器为天平。

1.2 调查方法

每个样地采取点取样的调查方法, 所设置的点连续调查, 以单株同一品种为单位设置对照, 调查的内容以三代黏虫的食叶级别为主, 其主要包括所食剩余叶片的数量, 穗的长度及重量, 以及穗百粒重。

1.3 测量与计算方法

依据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相关规定对黏虫危害级别进行调查, 根据黏虫对玉米的伤害特点, 黏虫食虫级别根据调查点的实际剩余叶片平均数量确定, 穗长及秃尖长依据实际测量的长度 (cm) 表示, 每个调查点的实际数据取调查总数的平均值, 单粒穗重及百粒重用g单位表示, 百粒重测量3次, 取平均值, 依据公式换算为标准含水量14%时的标准重, 每个调查点同样取总重的平均值。产量损失率公式为:受害总植株产量平均值与对照总植株产量平均值的比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苗形态特征的影响

在黏虫受害严重的区域, 黏虫百株数量高达100头, 甚至600头, 大批叶片几乎被全部食完, 仅仅剩余叶脉。而三代黏虫的危害性更大, 其食叶速度更快, 危害范围更广, 绝大多数叶片直接丧失光合能力。依据调查地的数据统计, 大部分植株的完整叶数量不足6片, 有的甚至只有1、2片, 整体植株只有叶脉, 穗长和秃尖损失也较严重, 籽粒大多数为空壳, 单株百粒重与对照差距显著, 后长穗也出现很大程度上的畸形。

2.2 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2.2.1 色泽

供试品种京科25、郑单958、农大108和中单28的受灾严重地区样品与对照玉米品种的颜色差异较大, 呈现白色。而受害较轻的4个地区样品与对照样品颜色基本相同, 无明显差异。

2.2.2 容重

依据表一数据所示:受灾较重的供试品种京科25、郑单958、农大108和中单28的样品容重与对照样品比较差异显著, 分别比对照低:88g/L、77g/L、88g/L和142g/L, 其平均低99g/L。而受灾较轻的供试品种京科25、郑单958、农大108和中单28, 容重分别比对照低其分别为:29g/L、24g/L、23g/L和12g/L, 平均低22g/L, 而比受灾严重地区的玉米容重平均高出77g/L (表1) 。

2.2.3 千粒重

如表1数据所示:在受灾较重的地区供试品种京科25、郑单958、农大108和中单28的千粒重分别平均比对照玉米低:170g、201g、206g和159g, 而比平均低184g。在受灾较轻的地区供试品种京科25、郑单958、农大108和中单28的千粒重分别平均比对照玉米低103g、133g、128g和107g, 而比平均值低118g, 而比受灾重的地区千粒重平均高出66g (表1) 。

2.3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调查结果表明:受灾严重地区的玉米品种颜色多呈呆白色, 其容重和千粒重分别低于正常生长的玉米99g/L和184g。从表征上来看, 受害玉米色泽呆白, 这必将影响玉米的成熟度, 从而造成千粒重及容重指标的降低。综上所述, 受玉米粘虫灾较重的品种, 其相关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

3 结论

本文通过调查取样法, 测得玉米黏虫对玉米产量各项指标的影响, 因为当前对玉米叶片成株期的黏虫危害程度还未有具体的分级标准, 本文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黏虫危害叶片特点, 对危害级别用剩余叶片量来表示, 而详细的分级标准有待深化, 很显然玉米黏虫危害与品种、田间管理措施及播种的时期等有关。玉米黏膜虫除了对玉米整体丰产的影响外, 还对玉米粒品质影响较大, 而且遭受侵害的玉米在其后期更易引发其他病毒侵染, 对食品安全也是一大隐患。这就要求对应不同地区特点, 及时制定出适合于当地特征的病虫害监控预案, 从而保障玉米丰产, 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舒琪.浅谈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与治[J].现代农业, 2010 (01) .

篇9:赵久然:“玉米团长”的玉米心经

作为与玉米结缘从事科研整30年的专家,他最爱说的一句话:“玉米不仅是我的事业,甚至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此言不虚。

别人留洋,我去下乡

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导师留下来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赵久然主动提出,到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的北京市远郊区的延庆县下乡蹲点搞科研。这是一个令许多人费解的决定,当时,他的不少同学都在忙着考托福出国,就算赵久然不愿意闯荡异国他乡,为什么连顺理成章的“在农科院搞试验田”都放弃了?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读到一本有关美国农业科学家诺曼·布劳格的书。书中说,一位美国科学家,布劳格在大学毕业后前往墨西哥一个偏远小镇去从事小麦育种改良研究,并建立了一个试验站,这个试验站就是后来在业界地位举足轻重的‘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 (CIMMYT)。“赵久然说,布劳格在墨西哥选育改良成功的矮杆小麦,后来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大面积推广,改善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他也更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亦是该奖项获奖者中唯一的一位农业专家。

这件事带给赵久然很大的触动与感染。他想着,一个美国科学家都能跑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搞科研,国家培养自己读了这麽多年书,研究生都毕业了,该做些实际工作为国家做点贡献了。揣着如此朴素的念头,他1987年春只身前往延庆,一待就是6年。

6年期间,他马不停蹄跑遍了延庆县当地20多个乡镇几乎所有的地方。每到一处,要么是住在老乡家,要么就借宿在乡里面的农业科技站办公室,虽然日子艰苦,但成果颇丰。这期间他完成了中低产田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地膜玉米栽培和春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等项目中的重要任务,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当地政府、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的赞誉和欢迎。同时他也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更重要的是,赵久然与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朝夕相处,不断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从而树立了“从生产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再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于生产实践”的科研思路。

1992年底,他离开延庆返回农科院。经过深入思考,他重新调整和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原来一直比较侧重生产中的栽培问题,从1993年起重点转向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纯度质量鉴定,并结合新品种有针对性地做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上述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通过基层蹲点认识到,优良品种和优质种子以及相应的配套技术对于农民最为关键,也是他们最容易认可和接受的,他们不需变更生产方式或增加其他投入,就可以显著增产,也比较容易大面积推广。”赵久然说。

从零开始的玉米中心

1997年,随着赵久然的“玉米经”越念越深,另一个富于挑战的新机会摆在他面前。院领导根据玉米的产业发展前景,加快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决定集中全院的玉米科研力量,组建成立玉米研究中心。

筹建的担子落在赵久然肩上,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原先他所在的玉米栽培室,非但没有太多可以就地移植的资源,反而在与作物所分离的过程中,令他为许多人事问题大伤脑筋。再加上新成立的研究中心没基础、没材料、没课题,一切近乎于从零开始。

然而逆境之下,被委任为中心主任的赵久然不仅没四处求援,反而还给自己“加了一码”。他提出玉米中心不要事业经费,要靠自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自立更正。此言一出,“吓跑”了许多准备调动过来的同事。“我尊重他们的选择,其实不要事业费就是为了破釜沉舟,断掉自己的后路。人必须得有压力,有了压力,潜能才能释放。”赵久然说。

于是,4名科研人员、3名后勤、8万元家当、4亩试验地,就成了玉米中心起步的最初摸样。为最大程度节省开销,除了洽谈业务时“撑门面”的三套新沙发外,其余全部办公家具都是赵久然从原来的玉米室搬来的旧物件。为倡导节能环保,他还要求大家双面使用打印纸。

可是再精打细算的日子,到了年底依旧犯了难。1998年春节前,也是玉米中心成立后的第一年春节,玉米中心账面余额已不足3万元,换句话说,已经没能力为全部员工发放工资。求人不如求己,他没向院领导去诉苦求援,而是和会计商量后,带头拿出1万元,最终和几位有余力的同事凑齐了5万多元,按时为大家发放了工资。

“刚开始的时候,除了为钱发过愁,各路找上门来的‘神仙’也让我们哭笑不得。”赵久然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气功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气功大师”不断涌现。有些大师除了为人发功治病,还想通过发功使作物增产,或以此来证明功力高强,并且说已经在其他作物上证明有增产效果了。赵久然没有受大师们的暗示和诱导。为打发这些自告奋勇的“高人”,赵久然的方法很简单,他与对方约定先做2个简单的试验:第一个是将同一玉米品种分两行挨着种,一行由“大师”发功,如果能够实现早吐丝3天就证明发功管用;另一行则是由科研人员在果穗吐丝之前套上袋子,如果能够不用自然授粉而通过“大师”发功就能结粒也证明发功有效。面对这个试验,多位大师连续几年的试验也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

“做科研需要科学严谨的试验设计和操作,得出的结果才能可信。”赵久然说,玉米从选育自交系到选配组合,至少需要6年,之后品种审定试验还至少需要3年,所以着急的人根本搞不了农业育种这项科研工作。正是凭借这股“吃得了苦头、耐得住寂寞”的朝天干劲,赵久然率领他的团队,终于在2000年成功培育出“京科2号”与“京早13号”这两个品种。之后,中心通过这两个自育品种的开发,开始实现了自我造血功能。

初战告捷,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不敢懈怠,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探索选育更好的品种。截至目前,已选育出各类玉米新品种60多个,其中包括鲜食的甜玉米10多个,糯玉米系列新品种10多个。尤其是京科糯2000等系列糯玉米品种已成为我国目前糯玉米的主导品种,占到全国糯玉米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更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同时远销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外。对我国糯玉米的产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科技支撑作用。

nlc202309031954

为玉米建个DNA指纹库

眼看玉米中心的前路越走越宽,在肩负玉米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同时,赵久然他还在带领团队一直坚持赶着另外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中国玉米标准DNA指纹库构建及应用工作。

“通俗点说,玉米DNA指纹,就是在DNA分子水平上给每个玉米品种建一个身份证,可以准确鉴别不同品种的玉米。”赵久然表示,这项工作目前已经成为自己和团队非常重要的工作,原因有两方面。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数量快速增加,每年参加国家玉米区试的品种数百个,参加各省市区试的品种数以千计,新审定的品种数以百计。同时由于高频率使用少数骨干自交系使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加大了利用外观形态区别不同玉米品种的难度。这一方面给品种和种子管理部门、品种保护部门以及广大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农民带来诸多识别的难度;另一方面也给一些单位和个人以可乘之机,经常出现一品多名、一名多品或张冠李戴、偷梁换柱等,以未审定品种充当审定品种,以劣充好或在品种区试中和审定后更换杂交种亲本,改变品种特性等等,而这些用常规的形态鉴别较难识破。因此建立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对规范种业市场以及对玉米新品种权保护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工作最早开始于1993年。当时,赵久然刚刚开始调整研究方向,他在蜂学专家李举怀老师的启发下,尝试用同工酶来鉴定玉米品种的遗传性及种子纯度。20年来,这项起步于生化标记的鉴别手段,不断与时俱进,被更为先进的RAPD分子标记和SSR分子标记技术所取代,基于这部分重要而有效的前期积累工作,赵久然团队已经掌握了大量珍贵的试验数据。“因此玉米标准DNA指纹库的建设,并不是我们在2004年酝酿出的新项目。在此之前,有赖于前10年的成果积累,指纹库的框架实际早已初见雏形,我们现在及以后要做的工作,是不断充实、完善这个体系。”赵久然说。

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注定需要不断攻克科研难关的过程。回想起指纹库建立之初的情景,赵久然坦言,当时首当其中的困难,就是确定哪些核心引物,和多少数量的核心引物。“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品种鉴别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的数量之所以难把握,是因为如果数量太大,检测的工作量和检测成本会大大提高;但如果太少,许多品种又根本区分不开。”通过大量的试验筛选和大量的检测验证,他们最终确定了20对基本核心引物和20对辅助扩展核心引物。并经过针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广泛测试,验证了它的科学合理性。

迄今为止,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已涵盖了17000多个玉米品种(包括品种、自交系和其他资源材料),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在指纹库构建过程中,赵久然率领团队研制出的国内首个玉米真实性DNA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可成功地应用于新品种区试、审定和种子市场的品种真实性监控等方面,并对品种权保护和在品种权纠纷案件中为司法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理论技术化,技术标准化,且节约了鉴定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在技术上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并揽获了国家相关发明专利。

“过去常规的做法是每年抽检取样后,田间做种植鉴定试验,少则3个月、多则1年才能出鉴定结果,如今有了玉米标准DNA指纹库,最快当天检测当天就能出结果。”赵久然说,目前指纹库承担着为农业部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品种真伪司法鉴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任务。已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法院、工商、种子管理部门鉴定品种权案件400多起,为来自全国的数百家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提供检测技术服务3万多批次。

随着越发深入地在“玉米世界”中行走,赵久然除了不断探究玉米的身份识别及育种外,还以更宏观的视角,看到玉米种植在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2006年9月,他以北京市政府农业顾问身份向北京市科委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充分挖掘玉米自身的抗旱遗传潜力,同时辅助以配套栽培技术节约水资源。相关建议很快被付诸实践,2007年起,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在京郊大规模实施“雨养旱作玉米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至2009年,北京的200万亩玉米已经基本全部实施了这项措施,总计节省灌溉用水1亿多立方米。

“在很多方面,玉米的生态功能绝不输给种树种草。”赵久然表示,通过保护性耕作,进行玉米秸杆覆盖,能够减少裸露农田起尘,有助抑制北京冬春两季的沙尘天气。此外,玉米的固碳放氧能力也远远高于同面积的树木,他认真算过一笔账,每生产1公斤玉米籽粒,即可吸收约3.2公斤二氧化碳,释放约2.4公斤氧气,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寻找“海归”的玉米团长

熟悉赵久然的同事都知道,除了按部就班完成手头的工作,每年的7、8、9月都是他最忙的时候。这3个月恰逢玉米育种的关键期,育种人员经常在早上6点多,就乘车前往距离玉米中心60公里以外的京郊试验基地,在田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为玉米套袋授粉,观测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我们这个育种团队到现在已经选育并审定了65个玉米品种,我的梦想也都是与玉米有关,就是还要选育出更多更好的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玉米增产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起码的目标要实现选育出100个玉米新品种,还要再接再厉。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每当谈及这些成果,赵久然总将功劳归属于整个团队,并对团队的成长历程津津乐道。

“现如今,玉米中心在编的40多位科研人员中,大部分都是1997年玉米中心成立后陆续加入进来的本科生、硕士生。我很欣慰地见证了一个富于创造力的集体壮大的全过程。”赵久然坦言,他的人才观可以概括为“人尽其才、不拘一格”,由于旨在为每位团队成员谋求得宜的施展空间,近年来,不但网罗了一众得力干将,更极少有人跳槽离开。“眼下唯一令我有些遗憾的,是团队中还没有一个具备国际视野的‘海归’,这也成为我日后招兵买马的重点目标之一。”

与许多“没时间尝试新玩意”的科研工作者不同,赵久然在名片标注的权威身份之外,还有一个时髦的网络身份——“京科968玉米团长”。这是他在新浪微博注册的用户名。自2011年起,他开始陆续在微博上发声,让业内同行以及不熟悉玉米圈子的网友有机会跟自己近距离互动。

“之所以在‘玉米团长’前冠名‘京科968’,因为它是2011年即我注册微博当年出炉的国审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由我单位技术牵头,联合了5家骨干种业企业共同开发,并成立了一个由玉米中心牵头的联合体,我是联合体的技术负责人。”赵久然表示,他正在尝试用微博这种新兴的网络方式推广玉米新知,但由于自己尚不习惯碎片式的表达方式,至今只发表了不到100篇微博,亦没有刻意寻找粉丝。

“就眼下而言,微博的确不是我为玉米架设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很多时候,我更愿意在微博中探讨一些自己对于玉米之外的生活观感,尤其是对自然的观察。比如观察记录北京春天最早盛开的是什么花。”赵久然说,除了物候学,自己以前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曾有一段时间非常痴迷,可以和棋友下个通宵。但自从1993年开始全力研究玉米后,对围棋再没这么疯狂过。“理由很简单,时间全给了玉米了,这辈子,最爱的就是它!”

上一篇:威严词语解释下一篇:人生感悟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