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种植玉米管理及探讨论文

2024-04-27

对种植玉米管理及探讨论文(共10篇)

篇1:对种植玉米管理及探讨论文

玉米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玉米品种类型多,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玉米可与麦类、豆类和薯类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是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的主要作物,选择玉米品种时要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栽培水平;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优良的品种。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合理选择主栽品种

与搭配品种;要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单位购买种子。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玉米栽培技术种植好玉米,使玉米产量增加,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玉米品种、类型较多,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制度选择最佳的高产品种。

(1)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栽培水平。(2)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优良的品种。(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合理选择主栽品种与搭配品种。(4)要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单位购买种子。(5)在确定购买品种后,要认真查看种子的包装,并认真查看种子的内外标签。(6)仔细观察种子外形特征,直观判断种子优劣。(7)购种后要及时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好。(8)妥善保管好种子。

2 根据当地栽培制度确定最佳种植方式,如小麦套玉米、马铃薯套玉米,选择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合理密植。

3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品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最适宜播期。

3.1 温度: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以上,过早播种、土温低种子吸胀萌发慢,长势弱,不整齐,缺苗严重。延迟播种,生长发育快,营养生长期短,也不利高产。春玉米播种宜早不宜迟,一般以清明前一星期播种为宜。

3.2 栽培制度:若小麦套种玉米,要尽量缩短共生期,一般不超过40天为宜。

3.3 播种方式:一般有塘播、湿直播、育苗移栽等几种方式。以单株育苗定向移栽为最佳,能有效培育壮苗,缩短大田生长期,充分协调早熟和高产,当季与全年增产的矛盾。实行规范化间套作,可补缺代弱,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对增强个体生长发育,提高复合产量具有很大优越性。

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繁殖生长之间的矛盾。使群体发展适度,个体发育良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获得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密度的小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条件、栽培制度来决定。一般大穗型、迟熟品种、春播套种、土壤肥力较高,一般亩植2800~3000株。如果是早熟品种、紧凑型、夏播净作,一般亩植4200株以上。

5 地膜覆盖栽培

玉米地膜覆盖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新技术,盖膜比露地栽培每亩可增收75~150公斤,增产20%~50%。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温保湿,保湿防旱,抑制杂草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变生态环境,促进有机养分的`分解和根系生长。

玉米地膜为0.8~0.9米宽,一膜盖2行玉米,出苗破膜,引苗压土,干旱可先盖膜,破膜播种,覆土,亦可出苗后盖膜。

6 苗期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是通过促控措施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增长,培育壮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健壮生长和良好发育奠定基础。主要措施是:破土防旱、助苗出土,育苗补缺,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浇水,防治虫害。

7 玉米施肥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养肥的有效成分率。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

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并配合喷洒壮穗灵增加玉米千粒重。底肥要施足,这是基础,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钾肥5.5公斤做底肥。

在底肥、种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条件较差,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可在玉米6~7叶期,进行追肥,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厘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块,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 。 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方法一是前边追肥,后边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镐刨坑,深追15厘米以上;追肥时,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结合,促进根系良好发育,一般情况下,亩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 在抽穗期灌浆期,亩用0.25公斤磷酸二氢钾和0.5公斤

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防秃尖、缺粒,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有机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发酵好的有机肥,做底肥,追肥用饼肥,肥效平稳而持久,效果好于化肥,[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而且后劲长,但追肥时,饼肥与作物幼苗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饼肥发酵时产生的热量灼烧幼苗。

8 玉米的病害

玉米的病害有30多种,主要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茎腐病等。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条螟和粘虫等。一般可采用药剂防治。

8.1 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又称赤霉病、果穗干腐病,在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玉米穗腐病在田间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发生,最典型的症状为种子霉烂、弱苗、茎腐、穗腐,其中以穗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

种子霉烂与弱苗:病菌污染粘附在种子表面,经播种后,受害重者不能发芽而霉烂,造成缺苗断垄;轻者出苗后生长细弱缓慢,形成弱苗。

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凡被玉米螟危害的果穗或茎秆,穗腐与茎腐同时发生,经济损失重。

8.2 防治措施

玉米穗腐病的初侵染来源广,湿度是关键,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必须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改善贮存条件,农药灌心与喷施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9 结束语:

玉米不仅具有单产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且玉米品种类型多,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是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的主要作物,栽培种植好玉米是农村致富好项目,是解决温饱之关键。

 

篇2:对种植玉米管理及探讨论文

关键词:玉米;种植;气候条件

农作物种植、培育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生长、发育等情况,也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的高低。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确保充分的光照以及水分,做好相关的灾害防治以及病虫害预防工作,可提高玉米的产量,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效益。

1玉米种植的基本气候条件

1.1温度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温度对其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且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感应较为敏感。在玉米生长时期,通常要求温度不低于10℃;出苗时期,通常要求温度最低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5℃。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若温度超过35℃,湿度会随之下降30%左右,导致水分蒸发过快,生长环境过于干燥,引发土壤缺水。到了玉米授粉时期,过高的温度也会对授粉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在玉米颗粒长成阶段,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0~24℃,这一阶段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对玉米的生长、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1.2光照

玉米为喜光植物,因此光照也是其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气候条件。足够的光照是保证其良好生长、发育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其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依据其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来给予一定量的光照。在玉米出苗时期,其每天需要8~12h的光照,从而确保其充分发育。此时光照的长短直接影响着玉米发育期的长短,若光照充足,玉米便能够进行足够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玉米有机质的快速生长。玉米光补偿点低,因此在其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要保证充分的光照。

1.3水分

水分同样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玉米生长时期保持水分充足,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水分控制同样需要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来进行,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量较大,除出苗期外,都需要保持水分充足。通常500kg玉米的需水量为400m3,降水量为500~600mm,这些基础的水量是保证玉米生长的关键。总体来说,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量较大,并且其在不断生长的过程中,对水量的需求会逐渐加大,其产量和需水量是呈正比例增长的。所以,要确保玉米的产量,就必须保持水量充足,满足其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1.4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影响玉米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干旱、霜冻、涝灾等。在玉米种植中为避免霜冻的影响,不同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气候条件来合理地把握、选择播种的时间,以防止出现霜冻,影响玉米的发育[1]。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玉米抽穗后,若较为干旱,水量不够充足,会直接影响玉米的授粉,导致玉米减产。玉米生长中需水量较大,但是水分过多也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且若在发育时期玉米根部长时期浸泡于雨水中,会导致其根部缺氧,影响根部生长呼吸,严重时会出现涝根,直接影响其成活率。在其生长时期积水过多,也会对其产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做好相关的积水排放、防涝工作,以确保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

2玉米种植要点

在具体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先要做好相关的种子处理工作,播种前需确保充分晾晒,以使其种皮的吸水性及透水性达到播种的要求,从而保证种子具备较强的发芽、生存能力。晒种的过程中,需进行充分晾晒,保证光照充足,晾晒时勤翻动,夜间需将种子收回,避免种子受冻。晾晒完成后,需要通过种衣剂来进行拌种,其目的一方面在于防治病虫害,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升种子的生长速度,确保种子的出芽率。种子处理完成后需要实施土壤处理,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地通常为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较为疏松、土壤肥厚的地块,因此要合理选择播种区域,同时要确保所播种的土地具有一定的存肥存水能力。最后是肥水控制,保证基肥的及时性和追肥的充足性。施肥过程中需选择合适的肥料,保证施肥量合理,避免发生烧苗现象。同时,若天气较为干旱,则要确保有足够的水分进行灌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病虫害管理,做好灾害预防工作,从而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总之,在进行玉米种植、培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好相关的温度、水分、光照及灾害的控制工作,为其提供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确保玉米的产量,实现农业增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对种植玉米管理及探讨论文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谈及的试验选取了多年灌溉条件好、土质生态环境保护得当, 常年种植夏玉米的地区, 这里的夏玉米种植采用了密植种植的方式, 株数基本采用双株种植, 每个区组种植夏玉米约为12行, 行距约为67 cm, 在播种前期和大喇叭口期施肥。

1.1 试验目标

夏玉米的冠层、根系。

1.2 试验内容

冠层:拔节、大喇叭口、开化、成熟等阶段, 分别进行采样, 包括对冠层部分的叶、籽粒、茎秆等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测定。如叶面积、叶指数、单株干物质量、相对生长率, 花期群体结构、籽粒、果穗和雄穗等, 单位面积, 物质量及群体结构图等。

根系:采集根系样品进行取样分析, 按照土层下根系深度分别取得样品, 对根系垂直分布、根系总干质量、根系分布、根系总体积、根系吸收面积和活力等进行测算和实验。

1.3 试验目的

观测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 不同类型夏玉米的种植方式对根冠垂直分布的影响, 包括叶片干质量垂直分布的趋势;茎鞘垂直分布的趋势;果穗干质量的集中趋势;根系干质量的深度;雄穗等的分布和占比等。

观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叶面积指数的峰值变化, 包括开花期、拔节期和乳熟期等。观测不同时期夏玉米根系体积的变化趋势, 如改变种植方式后, 各个品种的夏玉米的单位面积根系体积发生的变化。

种植方式不同的前提下, 夏玉米根系吸收活力的曲线变化, 根系还原强度的变化趋势。

种植方式的变化给夏玉米冠层结构带来的变化, 包括群体总叶面积、净同化率、相对生长率、开花后叶面积持续率及总叶面积持续率等。

种植方式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包括穗粒数、干粒质量、籽粒库容、群体产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变化[1]。

2 结果与分析

第一, 夏玉米的根冠状态是通过垂直结构和分布表现出来的在密植条件下, 玉米田间的空间和密度都发生了变化, 这时如果研究根冠垂直结构, 会发现玉米根冠的垂直分布发生了层次分明的变化。冠层顶部接满了雄穗, 冠层中上部分布着大量的叶片, 且数量有所增加, 冠层中下部分布着众多的茎鞘, 冠层中部则密集分布着果穗;而根系的状态也随着密植密度的增加而发生上粗下细的变化, 粗壮部分主要分布在地表的吸收层处。整体夏玉米的根冠干质量增加, 但叶片和果穗也呈现了干质量减少;同时, 冠层的垂直分布由原来的中下部转移为向上移动的趋势, 根系则向下部扎根。这种现象是根冠对于种植密度变化进行自动调节的结果, 在双株种植状态下尤为明显。经过对2块玉米田的不同种类的夏玉米进行测算和分析发现, 合理地改变种植方式对于根冠生长和群体生物量都有促进作用。这是由于种植方式改变后, 增加的光合作用促使冠层的中下部也由于得到了光照而发生了更好的扩展, 而且我们发现根系对生长空间的敏感度还要高于冠层, 这是在对其中一块夏玉米田进行观测后得出的结果。

例如, 在开花期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的群体冠层进行大田切片分析可以看出, 其他处理开花期的单位面积群体茎、叶、果穗等总干质量均降低, 从各器官来看, 群体冠层叶的比例明显增加, 0~90 cm的茎和90~180 cm的叶的比例权重明显增多, 比常规种植相应层位分别提高了8.8%、7.5%、9.8%, 改变了常规的种植垂直结构, 群体冠层叶、茎发生了比例权重侠义, 从蘑菇型变为纺锤型。其中双株种植最明显。 (见表1)

第二, 种植方式的变化植株个体形态特征在对紧凑型植株个体的形态进行分析时, 相比单株常规种植方式, 使用不同种植排布的各层位茎叶夹角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例如, 双株种植的穗位以下的茎叶夹角增加3.1°~3.4°, 一穴双株与行间错位的种植方式确实能沟扩展高密群体内的空间生态位, 有效调节密植的植株状态。 (见表2)

注:a为籽粒库容, b为单株籽粒产量。

第三, 不同种植方式还会对叶片SPAD (叶绿素测量值) 起到作用, 通过对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光合性能高低进行观测后, 除了穗下叶层、灌浆期不同处理叶片SPD (叶绿素测量值) 随着生育进程而升高, 而在吐丝期, 叶片SPAD值低于常规DD (种植密度) 种植, 灌浆期SC (含水率) 、SD (群体内光截获总量) 、DC (透光率) 处理间的数值明显高于常规DD (种植密度) 种植, 穗下叶和穗位叶分别高出3.1%、4.3%、3.69%、2.95、2.7%。

第四, 不同种植方式会影响到根冠单位面积、根系面积, 根冠吸收活力、还原强度。根据试验观察, 种植方式改变后, 根冠群体结构就发生了变化, 群体根冠吸收功能随着株数的增加而增加, 根系的生长空间受到挤压后反而激发出根系的更强烈的新陈代谢, 根系的强度和吸收能力进一步提升, 吸收面积、体积、还原总量发生了增长, 根系的自我调节能力向着抵抗生长空间压缩努力着。此外, 在将单株变为双株之后, 每颗玉米的竞争力增强, 根系变得发达, 吸收面积增大, 活跃度增加, 根系还原总量增加。就冠层而言, 高密度群体叶片衰老期发生了提前的变化, 尤其是在乳熟期过后, 叶片衰老的比低密度种植来的要快一些。品种不同的夏玉米在内层结构指标上略有不同, 但情况是相似的。说明种植方式的变化使夏玉米的群体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根系发生了积极的抵抗空间压缩的功能, 变得更加活跃和发达, 而冠层出现了快速衰老的情况, 对种植密度递增更为敏感一些[2]。

第五, 种植方式的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一是光合作用对玉米穗粒发生了影响。试验表明, 光合作用对玉米生长发育中籽粒的产量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玉米单叶光合速率的计算, 中部叶片发生光合作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随着种植方式的改变, 光合作用由于冠层的通风能力和观照能力的变化而增加的话, 玉米穗粒从拔节期到盛花期, 单株的光合速率也会增加, 群体光合态势发生了增长态势。紧凑型玉米和半紧凑型玉米的这种增长态势不明显, 平展式玉米的反应最大。相同的行种植和行距种植下, 玉米冠层群体的水、热、气等微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善, 作物产量增加[2]。二是夏玉米的种植时群体种植, 群体发生的光合速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双株种植的光合速率比单株种植更为复杂。双株种植条件下, 玉米的通风透风条件、叶片衰老期, 叶面积指数、光片光合能力、截光能力都发生了变化。株数和高度、密度增加后群体呼吸和光合得到了提高, 适宜的行距帮助群体降低了呼吸消耗, 提高了光合速率, 增加了籽粒的产量。三是夏玉米的干物质与产量有着密切的联系。种植方式的改变对干物质的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势和净同化率都产生了影响。试验表明, 玉米干物质积累是随着不同种植方式的变化而增加着, 双株的干物质比单株的干物质多, 在平展式玉米中影响尤为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等行距前提下过度增加面积会造成光合度差降低群体质量, 采用大小行种植才能充分发挥光合作用, 且不减少单位种植株数, 提高产量[3]。四是种植方式改变后, 不同的行距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影响, 玉米的株高、茎粗、根系及籽粒产量都不同。尤其是采用大小行种植手法, 进一步促进了玉米的生长, 增加了籽粒产量。根据多年的产量计算, 玉米实行宽窄行双株种植, 出现了增产态势。最佳产量的夏玉米种植行距约为50 cm, 行株比为1.85∶1, 在这种行株比条件下, 公顷籽粒数、千粒质量、株高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五是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 不同种植处理方式可以影响穗粒数, 使用实际有效穗粒和千粒质量高于常规种植方法, 尤其是千粒质量差异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 结语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夏玉米进行种植密度、行距和方法等的改变, 玉米群体的垂直分布、结构、产量等都发生了变化。在种植密度的合理配置、种植行距的科学分布、种植手法的巧妙运用上, 只有根据科学合理的数值来进行种植, 才能在密植条件下使根冠良好生长, 最终促使产量的增加。

摘要:不同的植物密度条件下, 种植方式的不同对夏玉米的冠层、根系的结构和物质积累、叶绿素的荧光和光合特性、产量等都有影响。试验表明, 将留苗方式和种植方式改变, 玉米根冠特性及产量就会发生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种植方式,根冠生长,种植密度,夏玉米

参考文献

[1]李宗新, 陈源泉, 王庆成, 等.密植条件下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根冠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12, 32 (23) :7391-7401.

[2]曹慧英.播深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 2015.

篇4:种植玉米管理及探讨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玉米品种类型多,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玉米可与麦类、豆类和薯类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是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的主要作物,选择玉米品种时要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栽培水平;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优良的品种。

1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玉米品种、类型较多,根据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制度选择最佳的高产品种。(1)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栽培水平。(2)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优良的品种。(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合理选择主栽品种与搭配品种。(4)要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单位购买种子。(5)在确定购买品种后,要认真查看种子的包装,并认真查看种子的内外标签。(6)仔细观察种子外形特征,直观判断种子优劣。(7)购种后要及时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好。(8)妥善保管好种子。

2 根据当地栽培制度确定最佳种植方式

如小麦套玉米、马铃薯套玉米,选择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合理密植。

3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品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

虑确定最适宜播期。

3.1 温度: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以上,过早播种、土温低种子吸胀萌发慢,长势弱,不整齐,缺苗严重。延迟播种,生长发育快,营养生长期短,也不利高产。春玉米播种宜早不宜迟,一般以清明前一星期播种为宜。

3.2 栽培制度:若小麦套种玉米,要尽量缩短共生期,一般不超过40天为宜。

3.3 播种方式:一般有塘播、湿直播、育苗移栽等几种方式。以单株育苗定向移栽为最佳,能有效培育壮苗,缩短大田生长期,充分协调早熟和高产,当季与全年增产的矛盾。实行规范化间套作,可补缺代弱,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对增强个体生长发育,提高复合产量具有很大优越性。

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繁殖生长之间的矛盾。使群体发展适度,个体发育良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获得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密度的小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条件、栽培制度来决定。一般大穗型、迟熟品种、春播套种、土壤肥力较高,一般亩植2800~3000株。如果是早熟品种、紧凑型、夏播净作,一般亩植4200株以上。

5 地膜覆盖栽培

玉米地膜覆盖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新技术,盖膜比露地栽培每亩可增收75~150公斤,增产20%~50%。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温保湿,保湿防旱,抑制杂草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变生态环境,促进有机养分的分解和根系生长。玉米地膜为0.8~0.9米宽,一膜盖 2行玉米,出苗破膜,引苗压土,干旱可先盖膜,破膜播种,覆土,亦可出苗后盖膜。

6 苗期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是通过促控措施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增长,培育壮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健壮生长和良好发育奠定基础。主要措施是:破土防旱、助苗出土,育苗补缺,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浇水,防治虫害。

7 玉米施肥

玉米是高产作物,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养肥的有效成分率。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并配合喷洒壮穗灵增加玉米千粒重。底肥要施足,这是基础,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钾肥5.5公斤做底肥。在底肥、种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条件较差,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可在玉米6~7叶期,进行追肥,畝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厘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块,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方法一是前边追肥,后边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镐刨坑,深追15厘米以上;追肥时,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结合,促进根系良好发育,一般情况下,亩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

8 玉米的病害

玉米的病害有30多种,主要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茎腐病等。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条螟和粘虫等。一般可采用药剂防治。

8.1 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又称赤霉病、果穗干腐病,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玉米穗腐病在田间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发生,最典型症状为种子霉烂、弱苗、茎腐、穗腐,其中以穗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

8.2 防治措施

玉米穗腐病的初侵染来源广,湿度是关键,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必须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改善贮存条件,农药灌心与喷施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9 结束语:

篇5:小议玉米种植技术论文

1合理选种

1.1深入了解当前市场所需的玉米品

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玉米品种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对玉米品种的实际需求,着重、科学、认真地研究玉米的实际销售状况以及各类玉米种类的市场回收行情,进而对玉米进行科学选种,并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种植技术的推广。

1.2详细分析玉米种植地的土壤情况任何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会受到其所生长的土壤和日照情况的影响,玉米也是一样,土壤肥沃与否、日照热量充足与否都严重地影响着玉米的生长。一般玉米的生长周期越长,产量必然会增长,质量也会提高,同时质量的稳定性也会增强,也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此外,其产量与其生长还受到种植地块的湿度、温度、酸碱度及土地坡度等的影响。

1-3针对当地病虫害情况合理选种为合理地选取玉米品种,保障种植效益,需要对当地一些已经遭受病虫害危害的玉米品种进行研究,选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从而解决玉米种植品种遭受病虫害的现象,以免在玉米种植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上遭受损失。

总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优质的玉米品种能够在一定基础上提高玉米的产值。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一定要选择颗粒丰满、抗干旱和病虫害抵抗力较强的玉米品种,从而达到提升玉米产值的浦目标。麟,优质的玉米品种在提高玉米成活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娜[步提高玉米的产值。优质的玉米品种自然灾謝,损失也会相对跡。

2合理栽植

合理密植对于玉米的生长尤为重要,过密或者过疏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农作物营养吸收不全面,进一步抑制作物的生长。首先,需要依据具体种植土壤的肥力和土质进行科学的种植。针对土壤肥力比较高的地方,可以适当密植;土壤肥力比较差的地方,则必须适当稀植。同时,还需要根据所选玉米品种自身的种植要求来合理栽植。此外,在合理栽植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土地中土壤的具体承受能力来进行合理密植。

3科学施肥

土壤肥料对于玉米的生长至关重要。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其不同生育时期应选择增施不同类型的肥料,以满足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具体施肥应遵循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要养料、磷肥为辅助养料的原则。在具体的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配比的科学性,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相互间的比例,与土壤成分、温差及施肥方法的不同等有着紧密的关系。

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程度存在不同,简单来说,玉米幼株对于氮的吸收量比较少,待玉米到了拔节和开花阶段,对氮的吸收量达到50%以上,在玉米灌浆的生长时期,对于氮的吸收量相应减少,一般在40%左右。而玉米对于钾元素的吸收,在授粉过程中为50%以上;在灌浆高峰期的生长阶段,玉米吸收的元素全部是钾元素。此外,在具体施肥过程中,必须注意施肥方法要科学。在给玉米增施肥料的过程中,应深施基肥,以保证玉米幼苗期和生长后期的稳定性;科学选用安全合理的原料作为种肥,不断满足玉米种子发芽阶段和幼苗期生长的不同营养需求。与此同时,需要分层次地合理施用追肥、孕穗肥、花粒肥及叶面喷肥等,最终保证玉米在其生长阶段中的不同营养需求。

4、田间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时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1)定苗、间苗:掌握“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定苗一般在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一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如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目标是:攻秆、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使植株整齐、茎节粗短、叶片宽厚,根粗量多,雌雄穗发育好。

(1)水肥管理: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 50克 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喷施。玉米从拔节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缺水,发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秃顶、缺粒或空秆,所以这时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为害的危害期,都要喷施500—800倍敌百虫或杀虫双+Bt粉混合喷施,防治玉米螟。

(2)中耕培土:为防止土壤板结,消灭杂草,提高根系的生长机能,促进根系的多发和深扎,穗期要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培土。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

3、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此期是决定有效果穗数,每穗结实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主要抓适量补肥(尿素10公斤)、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积水缺氧伤根。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秃顶。

5、结语

篇6: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论文

玉米在早期的生长中易出现枯死情况,出现早期枯死的症状表现为叶片枯黄、苞叶呈散开下垂状、最底部的枝干软化易折断,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玉米减产。因此,要提高对玉米前期生长的关注,有效的措施是施钾肥与磷肥。

当玉米处于3~4叶期时要进行间苗,当玉米处于5~6叶期时定苗。在这一过程中,尽量使叶子的方向和垄垂直。平时还要及时对玉米地进行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以利于玉米根的生长。

3.2 隔行去雄技术 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并在授粉后进行隔行去雄。隔行去雄能有效减少玉米生长中的营养浪费情况。应注意,当雄穗长出1/3时,授粉处于关键期。应在盛散粉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散粉结束后还需将雄穗剪除,这种技术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3 防倒伏技术 玉米苗种植密度过大,如果生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施肥,就容易造成玉米倒伏。因此,在玉米留苗时应疏密适当,整地时也应深耕,合理施肥,增加种植土壤的营养;在中耕环节要培土,以利于玉米根茎的扎地生长;在后期施肥时,合理运用钾肥和磷肥。同时,维持玉米密度的适当性,避免出现玉米生长缺乏阳光的问题,充足的阳光与营养是防止玉米倒伏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方式,在玉米达到6~11片时,喷洒玉米矮壮素,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玉米倒伏。

3.4 防虫害技术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的主要虫害之一,要在大喇叭口期喷洒杀螟药剂;还可以采用饲养赤眼蜂防治技术,这一技术有利于减少农药的利用。玉米粘虫是玉米生长的又一个虫害,可以采用喷洒除虫粉和速灭杀丁乳油喷雾的方式。玉米种植最常出现的另一病害是根须腐朽,解决这一病害的最好方式是耕地轮作,在日常种植中还可以适量使用时氯化钾喷雾进行防治。

4 结语

玉米种植既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又被广泛运用于医药、化工等行业,玉米种植者对优质品种、高产栽培模式和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在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也应充分保障玉米的品质,实现高产优质玉米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姝彦. 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北京农业,(3).

[2] 杨虎. 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篇7:高产优质玉米种植实用技术论文

关键词:

关键词:优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种植品种的选择

玉米品种的选择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与土壤特征,选择合适且优良的玉米品种。同时,应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对玉米品种的习性与经济效益综合考量。为有效提高种植质量,还应进行播种前晒种,且事先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选择证件齐全的大型农业公司,购买合格的玉米种子。购买数量也要适合,以免数量不够或造成浪费,一般的播种量标准为667 m2约2.5 kg。种植方式分析

2.1 混种栽培 混种栽培的模式是,在同一耕地上进行多个品种的种植,一般会采用科学的比例将多个玉米品种进行混杂栽种,这种种植方式减少同品种玉米间的串粉情况,实现产量的增加。

混种栽培技术在运用时,要合理选择种植地,保证土壤特性适宜玉米生长,对混种玉米品种的选择,应以特性相近为原则,且拥有一定的抗逆性。另外,玉米品种的颜色要相近,多个颜色混杂的玉米不利于销售,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2.2 适度密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一般以种植3 500~4000株/667 m2为宜;个别特殊的品种,如植株较小或叶子较少,可达到4 000~5000株/667 m2。每株玉米的种植深度为4 cm。在玉米种子出苗后要及时定苗,3~4叶期最好,每个穴内定苗3株,这种技术不仅有利于适当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也能保证良好通风,保障玉米产量。

2.3 比空栽培 比空栽培技术的操作模式是根据科学合理的比例在玉米间留出一定的空行,这种种植方法的优势在于为玉米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玉米可以进行良好的通风与光合作用,能有效提高种植产量。高产种植技术

3.1 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应充分重视前期的整地环节,比如秋季适合深耕,耕地深度最好为25 cm,在耕地过程中应适当混合有机肥料。播种时间应与季节及耕地状态相适应。播种时,应根据面积合理配置播种量,最好同时进行施肥,保证肥料与种子间的间隔,防止肥料对种子造成破坏。

玉米在早期的生长中易出现枯死情况,出现早期枯死的症状表现为叶片枯黄、苞叶呈散开下垂状、最底部的枝干软化易折断,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玉米减产。因此,要提高对玉米前期生长的关注,有效的措施是施钾肥与磷肥。

当玉米处于3~4叶期时要进行间苗,当玉米处于5~6叶期时定苗。在这一过程中,尽量使叶子的方向和垄垂直。平时还要及时对玉米地进行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以利于玉米根的生长。

3.2 隔行去雄技术 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并在授粉后进行隔行去雄。隔行去雄能有效减少玉米生长中的营养浪费情况。应注意,当雄穗长出1/3时,授粉处于关键期。应在盛散粉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散粉结束后还需将雄穗剪除,这种技术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3 防倒伏技术 玉米苗种植密度过大,如果生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施肥,就容易造成玉米倒伏。因此,在玉米留苗时应疏密适当,整地时也应深耕,合理施肥,增加种植土壤的营养;在中耕环节要培土,以利于玉米根茎的扎地生长;在后期施肥时,合理运用钾肥和磷肥。同时,维持玉米密度的适当性,避免出现玉米生长缺乏阳光的问题,充足的阳光与营养是防止玉米倒伏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方式,在玉米达到6~11片时,喷洒玉米矮壮素,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玉米倒伏。

3.4 防虫害技术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的主要虫害之一,要在大喇叭口期喷洒杀螟药剂;还可以采用饲养赤眼蜂防治技术,这一技术有利于减少农药的利用。玉米粘虫是玉米生长的又一个虫害,可以采用喷洒除虫粉和速灭杀丁乳油喷雾的方式。玉米种植最常出现的另一病害是根须腐朽,解决这一病害的最好方式是耕地轮作,在日常种植中还可以适量使用时氯化钾喷雾进行防治。结语

玉米种植既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又被广泛运用于医药、化工等行业,玉米种植者对优质品种、高产栽培模式和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在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也应充分保障玉米的品质,实现高产优质玉米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对种植玉米管理及探讨论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在某地某玉米种植场进行, 前茬为玉米, 试验材料选择丹玉86和丹3363。试验共设计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和8.25万株/hm2共5个密度。采用裂区设计, 每小区种植3行, 行长为4 m, 行距为63 cm;施肥750 kg/hm2;定期进行除草、追肥和中耕处理。待种植一段时间后, 观察、统计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情况下玉米的产量、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及棒3叶长等玉米性状。

每小区选3株玉米, 采用挂牌标记的方式来标记玉米植株的第5叶片和第10叶片;在玉米乳熟期调查叶片数, 并选取生长保持一致的代表玉米植株5株用游标卡尺测量其第3节的中部茎粗、株高、穗高、棒3叶宽与面积;在收获前调查和统计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空秆和倒伏情况, 采用全区收获的方式, 晾干后称重, 按照14%含水量来计算玉米的产量, 具体的计算方法为:玉米叶面积=叶长×叶宽×0.75;棒3叶面积=穗位叶叶面积+穗上1叶面积+穗下1叶叶面积。另外, 试验所得到的各种数据采用DPS7.05和Excel 2003来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

在种植密度为5.25万~8.25万株/hm2范围内, 丹玉86的产量在6.0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 为10 550.35 kg/hm2, 同时棒3叶宽度和面积最大;丹3363的产量在7.5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 最高为11 623.28 kg/hm2;5.25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低, 产量为9 164.58 kg/hm2。实际上, 玉米品种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 其同玉米种植密度之间具有显著效益,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玉米产量差异会因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另外, 丹玉86在6.0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比8.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增产20.94%, 差异具有显著性;在6.0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 同其他种植密度下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丹3363在7.5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比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高12.37%, 差异具有显著性;比5.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高26.83%, 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7.5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同6.00万株/hm2和8.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不具有显著差异。

2.2 不同密度下玉米种植性状情况

试验表明, 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之间的玉米株高、茎粗、穗高、棒3叶长等玉米性状不具有显著差异;棒3叶宽度在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空秆率、棒3叶面积和叶片数等在玉米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玉米形状在品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空秆率、棒3叶面积在玉米种植密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率、棒3叶宽间具有显著差异;各玉米性状在玉米品种和密度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玉米性状在玉米种植密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对空秆率、倒伏率、棒3叶宽及面积等方面存在差异显著性, 具体表现如下。

2.2.1 棒3叶宽与面积情况。

在不同玉米种植密度下, 丹玉86的棒3叶宽及面积均要高于丹3363。针对丹玉86而言, 其棒3叶宽在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下达到最大, 且分别比密度为6.75万株/hm2和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宽多6.59%和8.58%, 差异具有显著性;比密度为7.50万株/hm2下的棒3叶宽多5.68%, 差异具有显著性。针对丹3363而言, 棒3叶宽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棒3叶宽比6.00万株/hm2下的高4.16%, 差异不具有显著差异;在密度为6.75万~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比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棒3叶宽窄。

从棒3叶面积来看, 丹玉86在密度为6.00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达到最大值, 比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密度高10.68%, 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密度为6.00万株/hm2下的棒3叶密度比密度为6.75万株/hm2下的高7.88%, 差异具有显著性;密度为5.25万、6.00万、7.50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不具有显著差异。针对丹3363而言, 棒3叶面积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达到最大值, 比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高8.94%, 差异具有显著性;密度为5.25万~7.50万株/hm2比6.00万~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不具有差异显著性。

2.2.2 空秆率及倒伏率情况。

2个玉米品种的空秆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且二者在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空秆率达到最低值, 在密度为6.00万~7.50万株/hm2下的空秆率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丹玉86而言, 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玉米空秆率分别比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下的空秆率低89.72%、91.54%、91.84%、94.48%, 差异具有显著差异。针对丹3363而言, 在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空秆率比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玉米空秆率低82.15%, 差异具有显著性;比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下的空秆率分别低73.22%和72.53%, 差异具有显著性;与密度为6.00万株/hm2下的空秆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丹玉86在密度为5.25万~7.50万株/hm2下玉米植株均未出现倒伏情况, 且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玉米倒伏率达到2.53%。针对丹3363而言, 其在密度为6.75万株/hm2下没有出现玉米倒伏情况, 且在密度为5.25万、6.00万、7.50万株/hm2下存在轻微倒伏问题, 在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玉米种植倒伏率达到14.14%。

3 讨论

从理论上来讲, 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有其最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为了实现玉米产量最大化, 必须在确定玉米品种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与此同时, 玉米种植密度也会对玉米植株的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棒3叶的宽度与面积等性状产生影响[3]。通过此次试验研究可知, 丹玉86的产量在6.0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 棒3叶宽度和面积最大;丹3363的产量在7.5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 5.25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低。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等随玉米种植密度的变化不显著;二者的空杆率和倒伏率均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总之, 玉米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产量以及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棒3叶的宽度与面积等产生影响。所以,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 需要结合所选玉米品种的具体类型来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从而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旭梅, 高旭东, 何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 2015 (10) :34-35.

[2]侯月, 王冲, 王鹏文.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6 (1) :69-70.

篇9:对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的探讨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玉米是我们餐座上的一道美味,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粮食作物,这种著名的粮食作物,起源于拉丁美洲,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带回了西班牙,然后逐渐的推广到了全世界。如今的玉米已经是世界上有名的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的来源,由于它产量高、营养价值高以及口感好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而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水平的提高,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的玉米种类和产量都有所增长,随着农业专家们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问题的研究总结出这样的道理;玉米的种植管理,种是基础,管理才是关键,农家也有这样的俗语“三分种、七分管,十成收成才保险”。

1.对玉米种植选地的准备工作

玉米不仅是营养丰富的植物,同时也是适应力非常强的作为,它的种植范围十分广泛,对于种植地点的要求也十分宽松,不论是田间,旱地还是山地,都可以种植,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玉米的种植和管理,在种植玉米的地方的选择上还是要有一定的规律的。

在玉米的种植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收成和质量,在土地的选择上,我们要选择酸碱性适度的土地进行重视,同时也不能够选用,已经种植了几年玉米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只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因为玉米所需要的元素,在经过几年的玉米种植已经所剩无几,所以也会导致玉米的产量不高,有经验的种植户,都会选用一些种过土豆、黄豆以及绿豆的土地种植玉米,因为这样的土地有很高的肥效优势,能够促进玉米生产,起到增产作用。

在玉米种植之前,我们还必须要进行松土工作,也就是挖土、翻土的过程,这样的作用能够有效的保持土地的湿度,保证土地的平整和软化土壤,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结块的地方,我们要对其进行敲碎和弄松,以确保松土程序起到效果。

2.对于玉米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玉米的种类很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种植方式来选种并种植。首先,要买合适的种子,选好种子之后,要对所买的种子进行挑选和处理。要选择饱满、质量好、无病变的种子。选好种子之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例如在对种子进行适度的晾晒,杀菌除水之后,提前给玉米种子拌上一些防病害的农药,如种衣剂、粉锈宁或辛硫磷等防止土地害虫和病害,意图把玉米以后的病虫灾害遏制在萌芽时期。现在大多数市场上的玉米种子都已经经过筛选和处理,只要在种植之前拿出来就行,不用像早期种植玉米时要进行多步处理。选择好之后,就可以在合适的气候时进行种植,并注意其种植密度。在种植之前也要对土地进行埋肥,最适宜填含氮量较高的肥料,这也关系到玉米的生长期及其质量,因此,要重点注意,这是必不可少的。

3.玉米各个时期的特点

3.1育苗期

是指玉米出苗至拔节前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以长根为中心,根系生长较快,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这一时期为营养生长期。苗期的田间管理目标是苗全、苗齐和苗壮。壮苗的标准是: 根系发达,根深叶绿、叶片宽短,苗基较扁,节间粗短,群体整齐一致,长势旺盛。

3.2出穗期

玉米的穗期是根茎、叶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分化发育的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快,也是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期,要求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这一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控制植株营养生长,使其不过旺,促进茎杆粗壮和果穗发育,争取穗大粒多。

3.3开花结粒期

茎叶生长量已达到最大值,并停止生长,转入以开花授粉和结实成熟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 是决定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管理到位就能防止茎叶早衰,促进开花授粉、灌浆, 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

4.对玉米生长时期的管理

玉米生长时期主要分为三大时期,也就是育苗期、抽穗期和开花结实期。下面文章会对这三个生长期的管理分别进行解析。

4.1育苗期的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对育苗时期的管理上,我们可以使用最普遍的秸秆还田的方式进行玉米种植,在播种完种子之后,我们还需要在3天后进行有机磷农药的喷洒,为有效的防止虫害,待玉米出苗后,我们需要对玉米地中的苗种进行检查,及时的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种,在此期间要适度施水和施肥。在施氮肥和磷肥时要注意,不要把肥料直接埋在玉米苗下面,要在玉米苗旁边的20 cm左右的地方开沟埋肥,防止肥料把玉米种烧死。在此时期,玉米苗最容易发生地老虎和蚜虫等病虫灾害,所以要时刻注意并适时喷洒农药。

4.2抽穗期的管理

等玉米进入抽穗期后,为了保证其他玉米植株的肥力和生长空间,就要除去弱小病苗,进行除苗工作。此外,抽穗期的玉米植株也要再一次进行施肥的工作,并注意玉米地的湿润程度,因为在此时期玉米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肥料。因此,要注意其生长情况,适时浇水和施肥。此外,抽穗期的玉米容易发生叶锈病、大、小斑病等病害,也要及时喷洒相关农药。

4.3开花结实期的管理

在玉米进入开花结实期以后,一般也会在玉米雌穗抽丝的前后进行追肥的工作,主要还是施氮肥,以补充玉米地肥效。在玉米开花到结实的整个时期都要浇水,也补充玉米结实所需水分,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如果因天气地域原因使得玉米地水分太多,也要对其进行挖沟排水工作,确保玉米植株生长和生产情况良好。

5.防止空杆秃顶和缺粒

空杆秃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种植密度过大、 光照不足、营养物质供不应求、 水分不足。

5.1根据苗情施肥

根据苗情要进行施肥,这是为了防止茎叶早衰,延长功能叶的寿命,维持一定的绿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此时如果植株茎杆粗壮,叶色浓绿,长势较旺,可少施或不施粒肥,以免植株贪青晚熟;如果植株长势一般,叶色变黄,应在抽雄效期补施粒肥,防止茎叶早衰,提高光合作用,使子粒饱满,增加粒重,也可以进行根外追肥,这样对提高粒数,增加粒重效果较好。

5.2注意抗旱、防涝

抽雄开花时,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叶面积达最大值,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很旺盛,需要大量水分。此时如果遇旱,就要及时灌水。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稳步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种植中,对玉米的选地、选种、整地以及播种等生长过程的管理中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耐心细心,对作物的肥料控制以及病虫的防止措施也要根据,所中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施行科学的管理,只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够有助于实现玉米在产量和质量上的提高,才能有助于我国农业中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李明艳.当前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技术措施[J].品牌(理论月刊),2010(11).

[2]李少昆.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8(06).

篇10:华威6号甜玉米种植技术分析论文

华威6号是早熟超甜玉米新品种。华威6号是北京宝丰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通过北京审定,审定编号:京审玉009.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国家园林玉米基地于3月引进,经过3年的示范、推广,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高抗性、综合性状优良,含糖量高,产量中等和早熟性。适合在本地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北京地区种植播种至鲜穗采收期平均89.5天,株高256厘米,果穗筒形,穗位98.8厘米,单株有效穗数0.89个,穗长22.7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6-18行,粒色黄色,粒深1.0厘米,鲜籽粒千粒重300g,出籽率58.6%.籽粒(干基)含粗蛋白13.17%,粗脂肪6.06%,总糖33.75%,还原糖10.10%,蔗糖22.45%,粗淀粉15.37%,赖氨酸0.36%.

2产量表现

区试鲜穗平均亩产767.4公斤,比对照甜单8号增产10.3%,比对照京科甜183减产22.9%;区试鲜籽粒平均亩产为448.5公斤,比对照甜单8号增产9.6%,比对照京科甜183减产30.7%.生产试验鲜穗亩产709.5公斤,比对照京科甜183减产16.0%;鲜籽粒亩产490公斤,比对照减产8.1%.

3高产栽培技术

3.1播前准备

3.1.1选择地块

种植时宜选用土壤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水旱田,地势较高,其周边3公里范围内无“三废”污染源的地方,且300米范围内不宜种植非甜质和不同类型的甜玉米,以防串粉影响品质。应尽量避免连作。

3.1.2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由于甜玉米生长周期短,故应深翻细耙、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创造一个利于甜玉米生长的松、深、肥的土壤条件。一般亩用优质腐熟有机肥1400~1500kg,并混施根据土壤肥力,条施N-P-K有效含量45%的玉米专用复合肥(或缓释肥)35-50kg/亩。

3.2播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仔细剔除霉烂粒、变色粒、破碎粒及杂粒等,将种子置于太阳光下曝晒1~2天,播前种子处理作用如下:第一,可以杀死病菌,死粘附于种子上的病菌孢子,预防和减轻由种子带来的丝黑穗病等病害;第二,可以增强种子活力,可以提高发芽率。通过晒种增强了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第三,可以降低含水量,使其吸水能力增强,发芽快,出苗齐。可以提高发芽率。通过晒种增强了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3.3调整播期和合理密植甜玉米主要是采收鲜嫩果穗,采收集中,季节性强,短时间内就要上市。华威6号露地直播3月下旬至6月中旬均可播种,应避开高温高湿季节,总的原则是长期调整品种播期。即大幅度的时间调解靠不同生育期的品种解决,而较短时间的调整通过同一个品种的错期播种就可做到。甜玉米播种株距可采用0.40-0.50米,行距0.50-0.60米,玉米宽窄行栽培种植技术,改等行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宽行为70cm,窄行为40cm,根据不同品种特性,株距35cm,玉米密度3500株左右。

3.4大田管理

3.4.1查苗和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看苗情,发现缺苗断垄,及时用一小块地用做预留苗补栽。补栽苗要浇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

3.4.2肥水管理

甜玉米需肥量大,应遵循施足基肥,早施苗肥促壮苗,重施壮秆肥,攻穗肥的施肥原则。经过3年试种,东方甜1号品种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要求追肥3次。第1次提苗肥:移栽后及时浇肥水活苗,定苗后亩施尿素5~7kg、氯化钾6~8kg以促根壮苗,并轻培土。第2次在拔节、成穗期:促扎根和平衡壮秆,争大穗,防空秆和倒伏。在9-11叶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kg/亩、氯化钾15kg,并进行中耕培土和适当灌水,促进气生根生长。第3次为催苞肥:在大喇叭口期(约12叶)施攻苞肥,亩施尿素9~l1kg、氯化钾9~13kg.晴天拔除分蘖。追肥应在株旁10~15厘米内,结合中耕除草开穴深施。磷钾肥应一次施作基种肥,早施有利于促进壮苗早发。同时鲜食玉米要注重补施玉米微肥,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在幼苗期以浇透为好,以便提高地温;大喇叭口及抽穗灌浆期需水量较大,应适时沟灌跑马水,切忌水翻厢;整个生长期见干见湿为好,以满足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拔节期至收获期前要保证水份均衡供应,雨天要排除积水,旱天要适当灌水。

3.4.3及早掰除分蘖和小穗

分蘖形成的植株不结实或结实很差,并与主茎争光、争肥水,消耗主茎养分,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发现分蘖要尽早去除。另外,华威6号甜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华威6号在植株节上腋芽能两次分化多个果穗现象,选留果穗时,应选留中上部节位健壮的果穗,其余果穗分期摘除,以节约养分,促进主秆健壮和所留穗苞有足够的养分,尽量避免损伤主茎和叶片。

3.5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以期达到安全、有效、经济之防治效果。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要通过合理轮作和及时清理田间病株、杂草、清除病虫越冬场所;合理施肥、促进玉米生育健壮、提高抗病力。以及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玉米螟成虫等有效措施,达到既减少用药,又防控病虫害的目的。

3.5.1草害防治

在甜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中耕结合除草施肥。2~3叶期浅中耕,全面锄松畦面;拔节期深中耕,着重锄松根际周围,薄培土;喇叭口期浅中耕,大培土。

3.5.2防治地下害虫

采用包衣种子。对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250g加水5kg溶解后喷于100kg切碎的杂草上,制成毒饵,傍晚撒在地头诱杀。也可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在或在移栽时每667m2用3%绿地虫清3kg拌20kg细土穴施。

3.5.3防治玉米螟和蚜虫

玉米螟防治:一是灯光诱杀。在玉米田设置高压汞灯或频振灯诱杀玉米螟成虫。二是生物防治。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用Bt颗粒剂丢入喇叭口内或用Bt乳剂对准喇叭口喷雾,连续施用2~3次,每次间隔7d.或者在心叶中期可用1%辛硫磷颗粒剂撒施心叶,每亩施药4-5kg.三是农药防治。在抽雄吐丝期进行,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防治。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用杀螟杆菌、白僵菌粉等灌心叶。蚜虫防治:在甜玉米散粉后即有蚜虫危害,应在其迁飞扩散前喷施药物防治,可亩用10%吡虫啉、40%氯戊菊脂等稀释l500~倍液喷雾。或用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交替防治1~2次。

3.6适时采收

采收期对鲜食甜玉米的商品品质或营养品质影响较大,只有适时采收产品才能具有甜、脆、嫩、营养丰富的特点。应在果穗花丝干枯变黑褐色时采收,或授粉后22~25天进行,此时为籽粒发育的乳熟期,含糖量最高,皮也最薄,为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早籽粒干物质少,营养含量低,食味淡;采收过晚皮厚渣多,甜度下降。采摘通常在清晨进行以便当天上市或贮藏加工。同时要求当天采收当天上市采或收鲜果穗应及时冷藏。鲜果穗速冻后可在冷库中保存较长时间,可周年供应市场。

参考文献

[1]巩东营,高荣歧,刘强。特用玉米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玉米科学,,13(4):132-134

[2]潘艺,万忠,尹艳,等。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3):16-17.

[3]滕宏飞,狄广霞。鲜食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3(4):489-492.

[4]黄结龙。超甜玉米高产优质施肥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65.

上一篇:浪漫的qq签名句子下一篇:常见电力英文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