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械发展趋势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论文以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为突破口,对玉米收获机械的分类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的现状预测了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玉米收获机械发展趋势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趋势论文 篇1: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我国玉米收获机械行业的市场现状和产品、技术现状,分析现有产品在结构、技术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收获机械;玉米;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使用第一大国和农机装备制造第二大国。2004年11月,国家开始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和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再加上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巨大的刚性需求,促使农业机械产业在近10 a来取得了飞速发展。2014年全国有近10 000家农机制造企业,其中2 200多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近4 000亿元,同比增长8.55%。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农机化水平达到61.00%以上。这10 a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累计投入超过1 200亿元,补贴农机具超过3 500万台(套),中国农机工业的平均增速超过20.00%。但是2014年开始,这个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而一些使用新技术、性能先进的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不降反增,传统的大众农机产品如中小拖拉机等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刚性需求走弱,商业利润严重缩水,一批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企业开始逐渐退市或倒闭。

1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1.1 市场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经历了从几乎为零到如今基本自给自足的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农机工业整体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行业有了飞跃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有150多家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当年新增玉米收割机将近7.00万台,总保有量达到35.00万台,增幅近24.00%。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2 000万hm2,比2013年增加300万hm2。2005—2014年我国玉米机收率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玉米机收率在2005年的时候不到3.00%,而2014年达到了56.00%。2014年我国有近6.00万台玉米收获机在玉米主产区参加跨区机收作业,累计完成跨区作业面积333.3万hm2,约占机收总面积的16.00%,平均每台玉米收获机作业面积约60.0 hm2,基本上与2013年相同;机收收费平均价格为1 200元/hm2,比2013年稍低;平均每台机器净收益4万多元。2014年中央财政拿出30.5亿元用于补贴购置玉米收获机,比2013年多投入7.0亿元,增幅近30.00%。地方财政也投入7 300多万元用于补贴购置玉米收获机。2014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继续突飞猛进,机器作业质量日渐提高,机器保有量继续增加,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机收市场需求日趋旺盛。

1.2 产品和技术现状

我国玉米收获机按照整机的结构形式分为牵引式、背负式、自走式,按照收割行数分为2行、3行、4行、5行及以上机型,按照收获工艺分为非剥皮型、剥皮型、秸秆粉碎还田(回收)型、穗茎兼收型、直收籽粒型、青贮收获型,现在的主流机型是自走式具有剥皮和秸秆粉碎还田功能的机型。

2014年,玉米收割机新增机具中近80.00%是自走式3行及以上机型,传统2行和背负式机型销量大幅度下降,玉米籽粒直收机型、玉米青贮饲料收获机在部分玉米主产区产销两旺。3行机累计销售近4.00万台,同比增长约73.00%,占比高达48.00%;4行机累计销售2.00万余台,同比增长约25.00%,占比近25.00%;5行以上机型累计销售近2 700台,同比增长约43.00%,占比约3.00%;2行机销售1.77万台,同比下降约14.00%,占比约22.00%。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的可靠性不高

在世界发达国家,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为70~100 h,在我国只有30~40 h。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把主要精力用于抓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生产出的产品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售后服务又跟不上,致使玉米收获机质量投诉和纠纷不断增加。

2.2 安全隐患突出

玉米收获机械产品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培训不足和用户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安全事故频发。

2.3 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几十年来,中国农机工业基本上走的是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路子,缺少原创和核心技术,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几乎全部依靠引进。目前主流收割机的功能还是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实现一机多用。

2.4 关键零部件水平不高

对市场缺少科学的调研和预测,产品跟不上市场变化,更新较慢。尤其是发动机在节能环保方面和驱动桥在电液控制变速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5 管理落后,制造水平低,行业结构不合理

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容易跟风效仿生产中低端大众产品,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时常发生恶性竞争。

2.6 产业链不够协调完善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很快,特别是籽粒收获开始日渐升温,但与之相配套的粮食干燥设备、储存粮仓等后处理装备还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着力培育其市场,大力提升其技术和产能。

3 发展趋势

56.00%的机收率明显还未满足市场需求,玉米收获机械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黄淮海等区域的3行机,东北、内蒙古等区域的4行以上大型机将成为竞争的有力机型。随着产业链的完善,育种技术的突破,玉米籽粒收获技术将会快速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玉米联合收获。静液压驱动技术将逐步取代复杂的机械传动技术,动力换挡技术将逐渐应用到收获机驱动桥变速箱上。要尽快突破几种关键共性技术,例如微地貌自控仿形宽幅割台技术、低损伤梯度脱粒分离技术、高通量物料高效筛分与低损失籽粒洁净气流清选技术、智能化监测与整机关键性能检测技术、田间作业在线监测技术、远程协同故障自动诊断技术等。将来的产品将不断融合液压、自动控制、微电子、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向大型化、通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栾玉英.玉米收获机械推广现状与前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231.

[2] 张华光.2013玉米机市场综述与前瞻[J].农机市场,2014(2):28-30.

[3] 胡少永.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化农业,2013(4):59-61.

[4] 宁学贵.玉米收获机械:市场兴旺,仍将保持增长[J].农业机械,2012(10):54-56.

Status of Maize Harvesting Machiner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LIN Juntang, CHANG Jianguo, LIU Xingbo, YE To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Harbin 150081, China)

Key words: harvesting machinery; maize;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作者:林君堂等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趋势论文 篇2:

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论文以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为突破口,对玉米收获机械的分类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的现状预测了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分类;趋势

引言

玉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工业原料和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玉米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其经济效益占我国农业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增加了玉米生产成本。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机型是背包式,收割效率低,作物损失大。

一、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悬挂式玉米联合收割机

这种机型比较独特,可以充分利用拖拉机的动力和行走装置,在降低机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机器利用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一排、二排、三排生产,可配套小型四轮、大中型拖拉机使用,机组在玉米收获时起收。玉米穗由提升机运输,穗由提升机去壳,最后进入穗箱,玉米秸秆通过破碎机返回田间。该机与大型玉米收获机相比,具有操作灵活、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便利性差等缺点。

1.2 牵引式玉米联合收割机

拖拉机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最早研制的机型,玉米收获机可一次完成玉米的采摘、脱壳、装箱、切丝等作业。在收获玉米的过程中,拖拉机沿山脊牵引玉米收割机,此时拖拉机输出轴的力带动玉米的采摘、提升等装置,该系列装置从下方进行加工工作.输出轴的功率。在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中,采穗装置可以先将玉米的穗部取出,通过提升装置去壳,最后将穗部收拢,同时还可以将玉米秸秆压碎返回田间.由于收割机在工作时位于拖拉机的对面,在收割开始时,操作者必须人工清路,而且由于车身面积大,不适合工作。虽然这项技术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适应小户型和家庭种植模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机器的正常运行时间。

1.3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

该型玉米收获机具有收获损失小、机身灵活、剥壳快等特点。此外,该机型比其他机型适应性更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可一次性完成玉米的采摘、脱壳、装箱、秸秆粉碎等作业。同时,在收获过程中,机器的工作速度可以根据种植情况和路面的不平整度进行调整,使机器的适应性更强,目前也有部分机器配备。更重要的是,电子监控系统提高了机床的安全性。另外,虽然采用了比较先进的行走时自动对齐技术,但由于机械结构复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设备。专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投资成本,如果一开始不能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很难保证机器零件的运行精度,进一步降低机器工作的效率.

二、玉米收获技术及设备发展方向

2.1 加强装备保障能力

有效支撑了产业发展,提高了玉米收获机的生产制造技术和质量,提高了机器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广泛采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使产品更好、更稳定,广泛采用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技术,如自动对中、自动树桩高度调节、车速自动控制、自动停车等,提高产品水平。运行控制,向减排和绿色制造转变,向智能控制、易用性、操作便捷性方向发展。

2.2 攻克技术瓶颈,满足产品升级需求

解决分离穗前期割梗能力差、后期啃穗多的问题,突破茎秆强化孵化技术,积极开发玉米秸秆作为生物质发电原料储存技术及设备;玉米收割机的静液压驱动克服底盘技术提高了机器的效率和可靠性。实现不分枝收获,实现跨区作业,延长机器工作时间。实现提高利用率的多功能联合收获技术。在技术层面,必须解决玉米收获机的可靠性、适应性、运行效率、损耗率和安全性等问题。

2.3 细分市场,及时收获,积极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玉米产品和种植方式,开发了因地制宜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以细分市场,及时收获。 (1) 专用玉米耳环由于东北主要玉米产区的种植方式和玉米品种比较统一,所以开发了专用玉米耳环机,同时研制了一种脱皮装置和一种满足玉米需要的装置。(2)玉米联合收割机没有分枝。在黄淮海盆地,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复杂,着力创新直收技术,开发直收玉米联合收获机,提高机器利用率,实现跨区域作业(3)粮食联合收获机和玉米石南玉米粒自收。在新疆、陕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东北等地区,重点突破一年一次的柔性脱粒技术,直接收获玉米粒。集头损耗低,防止剥离损耗,实现一机多用,提高单机利用率。 (4)玉米收获机采穗和茎收割相结合。内蒙古和西北牧区需要玉米秸秆作为饲料,而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需要秸秆还田或同时收获。随着近期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随着玉米秸秆成为主要原料,玉米秸秆与玉米穗同时收获,最大限度地提高玉树的价值已成为必然趋势。

三、我国玉米机械化发展前景

3.1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延续

随着我国玉米收割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农民购机积极性的提高。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国家。随着国家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玉米秸秆被用作动物饲料,秸秆回收将成为农民考虑的一个方面。结合玉米秸秆收割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3.2 研发投入增加

目前我国小麦机械产量已达82%,玉米机械产量还很低。未来玉米收割机的发展空间较大,玉米联合收割机厂家将加大研发投入,性能优良、功能齐全的收割机将不断出现。国家还将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制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性能将不断提高。

3.3 悬挂式玉米收获机技术较为成熟

在不久的将来,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将迅速占领市场,但随着我国玉米收获机研究的加强和小麦联合收获机等中型农业作业的实现,自行式机型的发展,最终将取代停产车型,占据主导地位。

結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机器接收市场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发布适用的政策法规,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指导。近年来,我国玉米收割机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机械收割技术也不断提高。精密、高性能、自动化和舒适。相信通过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相关政策的支持,通过众多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以及各级部门的密切配合,我国玉米机收获作业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何哲峰. 玉米机械化收割的现状及主要技术分析[J]. 种子科技, 2019,037(006):166-166.

[2]赵萍,钱晓辉,常建国,郝磊,陈海涛.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1.20.

[3]苑铁成. 玉米收获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展望[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283(03):48-48.

作者:张洪梁 张真真 熊开轩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趋势论文 篇3:

技术创新铸就超越式发展

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以大型农业装备为主导业务,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提供高科技、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的机械装备产品解决方案,主营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自走式小麦收獲机械、水稻收获机械、大中马力拖拉机及大型农机具等。目前,公司已完成迪马4188Y四行玉米收割机、迪马3188Y三行玉米收割机、迪马200全喂入履带式纵轴流水稻收割机、迪马3288(3千克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迪马6188(6千克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以及迪肯28至100马力拖拉机的技术研发与产品量产,全部产品鉴定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或优于国家标准。已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并荣获“2012中国农业机械年度产品技术创新金奖”、“2013中国农业机械年度新产品推广奖”。

敏锐的眼光

国内收获机械行走驱动系统至今还是采用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故障率高,收割时既要换挡、变速,又要操纵各个功能部件,机手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销往国内的国际知名品牌收割机也只是在其大型收获机上应用液压无级变速系统,并且售价昂贵。九方泰禾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国内收获机械技术发展趋势,凭借十年工程机械从业经验在液压技术方面的沉淀,通过产、学、研、用的共同参与,率先进行了液压技术在农机上的应用研究。公司以玉米收割机为切入点,历时三年,研发出了新一代的迪马飞龙液压驱动、自动挡操纵型玉米收割机,通过与整机动力、功能部件技术参数进行合理科学的匹配优化,使迪马飞龙产品在收获效率、收获性能、舒适性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收获效率平均提高了30%,损失远远低于行业竞争对手,自动档变速将机手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致力于“技术创新”

九方泰禾公司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每年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约占公司销售收入的6%以上;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高薪聘请行业技术带头人,制造技术、质量管理技术的专家,同时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院;在研发手段上,采用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CAE计算分析软件,以加工中心、机器人为主的试制试验中心实现虚拟验证与实物验证;在管理上,严谨、规范的开发流程和科学、先进的项目管理制度为产品的开发成功提供了保障;此外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与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等多所大学与研究所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九方泰禾公司已形成八大系列产品线,四十多种收获机械产品资源以及十几个驱动桥产品资源。在王军伟院长带领下,项目组通过无数次对农机公司、购机用户、玉米种植农艺、标杆技术的走访调研、技术研究,将迪马飞龙产品定位为:“高效、可靠、优质、舒适”的农业机械。并在行走驱动系统、整机匹配优化、人机工程技术、摘穗、输送、剥皮等功能部件的作业参数与结构上,进行了多项技术上创新和试验验证,并经过了2011年、2012年两年小批量农艺适应性验证,2013年批量投放市场,用户反映良好。

以创新提升质量

迪马飞龙产品的最大创新点来源于液压无级变速技术与智能监控技术在农机上的成功应用,通过把液压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与检测、信息处理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应用于传统农业机械,极大地促进了产品性能的提高,同时公司汲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技术,生产出了更高效、更可靠、更优质、更舒适的行业最新型迪马飞龙玉米收割机。

农机行业所用的1000系列驱动桥原来的平均故障率都在3%以上,由其引发的其它故障接近5%,九方泰禾公司采用了自主创新的T1000/800系列液压无级变速驱动桥,2013年配装500多台,行走系统故障率为零,同时运用多项专利技术,对整个产品的功能、性能进行优化和改进。相对于同类产品,迪马飞龙产品玉米收割、输送、剥皮流畅,解决了因为物料堵塞而引起的损坏,可靠性得到了大大提升;采用低倾角割台、多叶片风机、平辊差速剥皮机等先进技术,使迪马飞龙收割时掉棒、磕粒、掉粒等损失指标明显下降;迪马飞龙产品还依据人机工程原理,进行了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提高了驾乘舒适性,并建立了驾驶室舒适性企业标准。

2013年,迪马飞龙产品首次批量投放市场,以其“高效、可靠、优质、舒适”的特点得到用户的认可,也为迪马的客户赚取了可观的收益。通过液压无级行走驱动系统的应用,并对动力、行走、功能部件进行匹配优化,大大提升了中国收割机产品技术水平。

2013年,迪马飞龙用户年均收获3500亩地左右,用户可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收回投入,用户满意度相当高,在销售淡季的11月、12月就已有用户开始定机、询价了。2013年10月10日,王军伟院长带领研发人员去拜访农安一位宋姓迪马用户时,机手尚未开口,等待收割的村民将已收后的秸秆扒开,争先恐后地说“你看看迪马收割机收过的玉米地,比我们自己掰的都干净,不掉粒、不掉棒,其他厂家的机子我们都没用,我们只让迪马收。”这时当地种植的玉米只收获了一半,宋师傅已经收割了200多垧地(3000多亩),排队等待收割的农户还有200多垧地。50多岁的宋师傅乐笑的开了花,直说“这个机子好,我明年还再买一台。” 迪马飞龙系列农机产品也引起了国内外收割机厂家的高度关注,他们也纷纷进行市场跟踪研究,其中一家国内大型农机企业总工程师在秋收时调研了47台迪马飞龙产品,用户良好的反映令他震惊。农机大户张某2013年抱着试试的心态买了一台迪马飞龙产品,一个季节收割5000多亩,2013年底受国家表彰时接受记者采访,他说:“迪马飞龙产品技术先进,操作简单、自动档变速、省力,收割效率高,收割质量好。如果中国的农机企业能有九方泰禾这样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农机用不了多久将赶上进口品牌。”

迪马飞龙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首次实现了液压驱动和自动挡驾驶,开启了中国农机自动挡的新时代,是中国农机产业技术升级的一次成功实践。九方泰禾公司还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更高层面的升级,进一步缩小民族品牌与进口品牌的技术差距,为将中国由农机大国变为农机强国做出贡献。

作者:李清

上一篇: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