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好父母观后感

2024-05-12

成为好父母观后感(精选13篇)

篇1:成为好父母观后感

成为好父母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让我看到了一位“不合格”的爸爸。对于孩子来说,遇到“尼克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父母却是一直陪伴自己的,所以与其去碰到一位好老师,不如自己成为好父母。

在这部电影里,依夏爸爸就算不上一位合格的爸爸。举几个例子。当邻居家长找上门,说自己家孩子被依夏欺负,他一看到儿子回来,不问青红皂白一巴掌打到他的脸上,指责他只要一出门就闯祸。可他不问问孩子额头、嘴角、手臂上的伤怎么来的?难道他看不出自己孩子受的伤比邻居家的还多吗?如果我的孩子遇到了,我会怎么做?问清楚、不偏袒,勇于担当。

第二个是爸爸对孩子说:“不要你了,再也不回来了。”和很多大人一样,“不要你了”这种话经常脱口而出,以此来威胁孩子,可是这句话对孩子的杀伤力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这对孩子而言,这不是玩笑!

第三个伊夏爸爸找到尼克老师,他告诉老师自己已经阅读了大量关于阅读障碍的资料,他是爱伊夏的。尼克老师告诉伊夏爸爸,一个亲吻一个拥抱一句爱你都是关心,伊夏爸爸听后羞愧难当,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他从未对伊夏做过。当出门看到儿子站在宣传栏下仰着小脑袋在认真地阅读上面的字,他流下了自责和高兴的眼泪。儿子上了两个三年级,一点都没有进步,他们把他丢在这里,不再抱任何希望。可现在,他居然能够阅读了,还这么认真。为什么他得到的帮助不是来源于自己?明明自己才应该是最爱孩子的,依夏是他自己的孩子啊。

所以怎样才是真正爱孩子是为人父母一身的命题。

篇2:成为好父母观后感

你是个好父母吗?

每个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好孩子”,但却并非都知道,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父母的自身教育。也就是说,只有先教育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好父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好父母必须是孩子的好老师。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还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不仅要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教孩子课本外的知识??生活知识,父母不仅要教孩子学习,更要教孩子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有健康人格的适应社会的人。

2、好父母必须是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要使孩子爱学习,父母首先必须自己爱学习,要使孩子有良好的行为,父母必须检点自己的行为。

3、好父母必须是孩子的好朋友。

父母应该珍爱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经常与孩子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心灵沟通。父母要虚心接受孩子的正确意见,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好父母必须对孩子进行民主管教。

管教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溺爱型管教易使孩子任性,幼稚……;专制型管教易使孩子反抗或依赖……;只有民主型管教,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外向开拓型的性格:独立、爽直、亲切、协作,善于社交,社会适应性强。

亲爱的父母,对照一下,您做到了吗?

怎样才算“好孩子”?

许多父母往往以为听话的乖孩子就是“好孩子”,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正确。因为在所谓的乖孩子中,有的孩子往往会为了博得别人的欢心,有意地根据别人的要求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按照别人的眼光来表现自己。久而久之,就会盲目顺从别人,缺乏主见,丧失独立人格。如果过分压抑自己,必然会形成内向退缩的性格。这种孩子长大以后依赖性很强,没有主见,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还有许多父母往往以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种看法也较为片面。因为近年有人经过调查后发现,有一部分经常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较差的所谓“差生”,由于他们经常挨批评,经受的挫折相对较多,久而久之,他们具备较强的对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处于逆境,他们对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强,比较容易摆脱困扰。相反,有一部分一惯受到老师表扬和父母喜爱的所谓“好学生”,由于他们往往具有喜表扬、怕批评、爱妒嫉、重虚荣、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的特点,心理素质相对较差,但又往往容易被他们“学习成绩好”这个表面现象所掩盖。一旦处于逆境,他们往往比其他孩子会产生更多更大的心理困扰,也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然而这一点,却往往容易被许多父母所忽略。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只有“有才干有特长有个性、能在逆境中顽强抗争、能抓住机遇为成功努力拼搏的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孩子”,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孩子”。因此父母必须注意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钻研能力……,这也是父母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重要课题。

篇3:成为好父母观后感

要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必须挖掘家庭生活中的德育资源,使家庭生活成为有效的品德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指出:“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的良好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风。家庭、学校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案例描述]

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以“父母心中的我”为问题采访父母,在课堂上我结合自己的感受畅谈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亲情。许多同学也都自豪地跟同学讲了父母心目中的自己是如何的宝贝,自己又是如何的感激父母、热爱父母。

可班中的沈燕冰同学却一脸严肃地说开了:“我问妈妈您心目中的我是怎样的,妈妈说我是个呆婆。”她还哭着提高声音说:“真的,我觉得我妈妈不喜欢我,以前没妹妹的时候还好点,现在有了妹妹,我什么都没有了,爱没有了,吃的东西少了,用的东西少了,玩具更加没有了。”同学们都向她投去了同情的目光,有几个同学甚至流露出了同病相怜的神色,紧接着不少同学也开始悄悄数落起父母的不是了。此时,我感觉到自己再有多大的本领也无法彻底解开孩子们心中的疑问。这节课就在失败之中结束了。

课后,我与课堂上感到委屈的几个同学单独谈了心,又跟他们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在此基础上还组织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实践活动,开展了“妈妈,我会成为你的骄傲!”主题班会,并把一些学生的妈妈请到了活动的现场。活动中,有的妈妈真情地讲述着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有的妈妈道出了平时生活中“亏待”孩子时的无奈,此时的孩子们终于按捺不住那颗纯真的心了,边哭边向妈妈说出了心里话,许多孩子还当面向妈妈道了歉。坐在一边的我终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我知道到此为止,《父母的疼爱》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中的意外虽然当时令我惊讶,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纯属偶然,可以说正好暴露了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正确的角色认知,使他们难以接受父母的正面教育,也影响了亲子关系。

其二,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亲子关系淡漠。家庭成员往往是各忙各的。为人父母的忙于事业、忙于挣钱;子女则忙于学习。忙碌的生活使家庭成员彼此缺少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更缺少相互理解。

其三,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与父辈之间平等相处、平等交流。

其四,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道德教育和良好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重智轻德”现象导致了当前一些孩子娇惯、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不易与他人合作等问题。

这个案例迫使我思考:怎样使家庭生活成为有效的品德课程?因为家庭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生活中的品德教育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教育策略]

通过探索与思考,我认为要让家庭生活成为有效的品德课程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帮扶为原则,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目前众多家长采用的说教式的、以规范约束为主的家庭德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当今的少年儿童主体意识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应当通过家长学校等各种途径指导家长采用开放式的教育,也就是说指导孩子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提高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在家庭德育的对象上,孩子是单一的教育对象,家长仅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孩子的情况,成为多年来家庭德育实效性欠佳的重要原因。“向孩子学习”、“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应当成为家庭德育的新观念。因此可以开展诸如“和谐家庭”评选等活动,促进平等、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的形成。

二、以亲情为纽带,传承质朴的孝敬教育

道德发展的根基在于心中有他人,父母、家人是这种发展的第一环节。心中有他人,首先要心中有父母,因此要找准感触点让学生“领情”、“传情”。此案例中我为了补救课堂的失败而组织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家庭实践活动,开展的“妈妈,我会成为你的骄傲!”主题班会等就是很好的情感触发点。其实孩子对爱的理解是个复杂的过程,而传递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也同样需要合理的载体。因此教师可结合品德课,利用传统节日、班队课等为孩子创设一定的孝敬长辈活动载体,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细心寻找这些感触点,为孩子创设“传情”的机会。

三、以考核为手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4:成为好父母的7个秘诀

秘诀一:家庭时间优先

父母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别人家孩子的后面,所以一个三四岁孩子的日程安排可能比他父母的还满,音乐班、美术班、形体班……孩子变成了课程的奴隶,父母变成了孩子的奴隶。我们不能说幸福、充实的家庭时间比有益的学习更重要,但是家庭时间应该优先。全家人一起野炊,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一次钢琴课,但是他还这么小,他更需要没有任何任务指标、仅仅是作为一个孩子的时光!

你可以设计一些全部家庭成员都能参与其中的活动,并把它坚持下来,具体做什么不重要,只要可以促进沟通和联络感情。比如,每天晚上轮流讲一个故事——你讲给他或者他讲给你;周末一起做顿饭——他可能只是帮你把择下来的菜叶扔进垃圾筐里;每个月末在客厅里搭一顶帐篷,全家在里面“野营”……总之,它应该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你和孩子能从中享受到快乐。

小贴士:

*当工作与生活发生冲突时,尽量选择生活;

*如果孩子十分喜欢某种家庭活动,你千万不要把取消这种活动作为一种惩罚;

*和你的孩子交流彼此的梦想。

秘诀二: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尊重

作为成年人,我们早就明白了尊重他人是多么重要。这种感悟可能是从多次的失败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通过关爱、聆听、赞赏、支持以及真诚对待,帮助孩子喜欢、欣赏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这种尊重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尊重他的意见,尊重他的朋友,甚至尊重他喜欢的玩具。尽可能地记住孩子对你说过的话,因为那可能是他一段时间以来最重要的事情;给孩子换幼儿园、保姆之前,最好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先让他去看一看,听一听他的意见;如果孩子考出了好成绩,请忍住第一个将其公之于众的冲动,让孩子自己告诉大家……应该说,完美的父母并不存在,但是任何家庭的父母都能找到让孩子满意并尊重的方式,让孩子相信自己是重要的、唯一的和独特的。这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

小贴士:

*不要把父母这个身份看得太重,没有这种特殊感,你的孩子可能会更快乐地成长;

*在孩子认为很严肃的事情上,千万别拿他开玩笑;

*如果孩子告诉了你一个秘密,你必须为他保守这个秘密。

秘诀三:了解孩子个性,并牢记在心

成为好父母的精髓在于,真正了解孩子的个性,并以此调整你的教育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用心了解你家孩子的个性,用最适合他的方式对待他,将会把教育中的困难和矛盾减到最小。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容易兴奋的类型,那么你就应该避免让他晚上做剧烈运动,否则他将很难入睡;相反,你可以让他做一些相对平静的运动,帮助他培养睡意。如果你的孩子在转换状态和情绪时有困难,那么在离开游戏场前,就需要你做出暗示,这样等到不得不离开时,孩子会好受些。

小贴士:

*如果你的女儿看上去像个假小子或者你的儿子喜欢玩布娃娃,你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小题大做;

*了解孩子用以炫耀的事情和原因,从中可以发现哪些是他认为最有价值的;

*不必过度考虑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里应该是什么样子。

秘诀四:做一个好榜样

我们应该尝试每天晚上问一问自己:“今天,孩子从我这里学到了什么?”因为家长犯的最普遍的错误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教导孩子要有耐心,要自控,我们却在路上和别人大声争吵;我们告诉孩子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却在饭桌旁对别人指指点点;我们要求孩子诚实,却谎称孩子的身高不到1.2米,而逃过车票。

父母不必十全十美,但我们应该让孩子从自己的得失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比如,当你因为工作不顺心而迁怒于孩子时,应该在事后主动向他说明:“刚才我不应该那样对你喊叫。我向你道歉,宝贝。”通过这样的做法,你便教会了孩子尊重和谅解。如果你正面临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你就应该让孩子看到你为了达到目的而付出的努力;如果你遇到了极大的挫折(如裁员),你应该让孩子看到你在困境中绝不气馁的坚强和自信……因为,你所有的行为都将成为孩子学习的样板。

小贴士:

*父母间对待彼此的态度与孩子为人处世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不要承诺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你离开的时候,记得和孩子说“再见”。

秘诀五:鼓励探索和发现

孩子非常喜欢探索,这也是他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父母没完没了地说“这个不许动”“离那个远点儿”,孩子就会对未知事物抱以恐惧和退缩的态度;而孩子探索世界时,如果能得到父母的积极响应,则可以伸出更多的触角,接近更广阔的生活。

父母为孩子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确保你的孩子能够从探索和发现中受益。首先,除去房间里的安全隐患,确保孩子在里面玩耍时不会受伤。然后,你可以在每天的日程安排上多花些心思,使得孩子所到之处能够有新鲜事物供他探索和研究。可以探索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让他在壁橱里研究各种皮鞋的质地,让他在厨房里玩玩锅碗瓢勺,带他去更多的地方品尝小吃,带他去博物馆、动物园或者展览馆……如果你鼓励孩子从小积极探索,他很可能就会一生热衷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小贴士:

*不要嘲笑孩子想象中的世界;

*无论孩子的成功多么微不足道,你都要表示祝贺;

*为孩子可能遭遇的失败准备一个备用计划,在他失败时鼓励他再试一次。

秘诀六:指令明确,并坚决执行

有研究表明,在家教严明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出色。因为好的规则会使孩子更有安全感,且教会他自控和自信。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太喜欢别人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由此我们认为孩子也会对规则做出负面的反应。其实不然。孩子希望有指令明确,又不会随时改变主意的父母。说到随便改变主意,这是很多父母忽略的问题。其实,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小规则,但是父母容易忽略的是,他们往往按照自己一时的情绪好坏而随意修改规则。这么做的结果是孩子不知所措,进而对规则不屑一顾。

那么,怎么在家里颁布这些规则呢?或许你在单位是发号施令的管理人员,但在家里就不行了。父母最好的做法是:第一,你制订的规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第二,用温和的方式把规则告诉孩子。

小贴士:

*记住你曾经发誓不对孩子做的事情;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标准,请为他制订能鼓舞他、有积极意义的规则;

*如果孩子确实违反了规则,别为他找借口,让他承担自己行为的不良后果。

秘诀七:告诉孩子,你多么爱他

你可以为孩子做的最容易但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爱他、多么在乎他,他快乐的时候你是多么幸福,他危险的时候你有多么担忧。研究表明,经常获得父母爱的表示的孩子,在经历失望、沮丧和其他不愉快时,仍然能够面对生活,积极寻找办法来处理和脱离暂时的困境。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爸爸妈妈有多么爱他、在乎他,因为他们的父母似乎从来没有向他传达过这种信号。的确,让传统的中国家长说出类似于“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这样的话有些困难,但是既然这些话对孩子来说那么重要,就请尝试一下吧。

小贴士:

*每天早上醒来和晚上睡觉前,要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并且把这当成重要的事来做;

*让孩子看到你和伴侣的恩爱;

*有孩子参与活动时千万不要偷懒,这会让他觉得他在你心里并不重要。

【编辑:杨子】

篇5:成为好父母观后感

很多家长会很在乎孩子的成绩,觉得只有拿到好成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父母不需要任何的证明就可以认为自己是最好的父母,并且不接受任何的反驳和差评。可怜天下孩子心,有时候没必要对孩子这么严格的,毕竟还是个孩子,很多事情都需要大人们的指导和沟通,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孩子,那你家熊孩子估计很是委屈了,有你这样的父母。

孩子的童年是父母给予的,好的童年是孩子一辈子美好的回忆,不好的童年是孩子一辈子的阴影,如果让孩子用一辈子来治愈童年,那他的父母实在是让人失望透顶了,别人孩子因为父母而变得很美好的童年,而你家孩子则是因为有你这样的父母,过得这么痛苦,真的为这孩子担忧了,年纪轻轻就过上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有点让人难过和心疼。

所以,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用一生来自于他的童年,因为,真的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的,你家孩子你要好好爱护他,适当给他温暖和教训,这也是一个父母最应该尽的责任,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不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都可以有好的童年。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能不能成为好的父母,去看看孩子的童年就知道了,喜欢的话,欢迎关注

本文编辑:艺琳

篇6:《好父母会游戏》读后感

注意力是指一个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的能力,《好父母会游戏》读后感。比如当孩子在专心看故事书时,就把注意力指向了书中内容,对周围人们的说话和活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且看得全神贯注,兴奋性高。

注意力是心灵的门户,它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没有它,其他智力的发展就如同没有根基,将会得不到支持。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对任何事都不能专心、投入地学习,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读后感《《好父母会游戏》读后感》。航航妈醉梅向我们展示了几个锻炼孩子注意力的游戏,其中对听声音和制造动静比较感兴趣。听声音和霖霖也一起试过了,聆听风的声音,下雨的声音,钟表的声音,脚步声倒没怎么试过。以后可以试试。其实我感受最深的是,醉梅可以把生活变成艺术,让孩子享受生活,享受艺术带给我们的乐趣。

篇7:《好父母好孩子》读后感

看完整本书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份送给所有家长们的精美的礼物幼儿教育,是这位深受亿万中国家长和孩子喜爱的“知心姐姐”,将其几十年来积累所得的切肤感受记述成书的珍贵礼物,值得大家一看。

书中的一个个感人的`事例深深的吸引和感动了我,知心姐姐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好父母”,最首要的条件是要爱孩子、关注孩子、从心里喜欢孩子,“在我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很棒”。有人曾经问过知心姐姐:“为什么孩子很快能与你沟通,你有什么秘诀?”知心姐姐就坦率地告诉他:我有一双爱的眼睛,5分钟之内就能发现这个孩子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我眼里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世界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负责任的父母,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以前都要先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情他的处境和心理感受,让他知道你能理解他,为他着想,那么孩子们就会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人都是需要倾诉、需发泄的。

是的,孩子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

作为一名母亲,我和普天下的母亲一样,有一颗爱子之心,疼着儿子,爱着儿子,虽然算不上优秀的母亲,起码也是一名合格的妈妈。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反思,反思之时不觉惭愧起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曾因为儿子磨蹭代替他做了很多事,曾因为儿子犯一点小错误而对他大发脾气,也曾因为工作繁忙或心情不悦,好多次没有实践给他讲故事、带他出去玩耍的承诺……书中说妈妈是一本书,书的每一页记录了母亲的亲切,温暖,深沉,坚强,无私与伟大,也记录了妈妈的过失与不足,以及带给孩子的烦恼和不幸。

是啊!没有人生来就会做母亲,也不是天下每个母亲都可以做得很好,很合格。不成功的父母或许有许多不成功的原因,但成功的父母都是在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中周而复始锻炼而成的。

书中列举了大量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幼儿教育,无疑是想通过各种案例的表面,触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首先,父母不仅要使孩子的身体成长,也要使他们的心理成长。

要帮助他们心理成长,应该先了解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了解每天发生在孩子周围的事情,分享了她孩子的快乐、知道了孩子的烦恼,我们便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

其次,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成长,解答他们的困惑。

书中从关爱、责任感、自信心、沟通技巧等各方面列举了案例,其实就是提醒父母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曾经有一个选择题:在财富、健康、美貌、地位、才干……七个选项中要大家一一做取舍,大部分人最后选择留下的是健康。的确,一个健康的心态,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财富。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子女,让孩子学会心中有爱,不仅要学会关爱自己,也要学会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要用积极、主动、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如何成为好父母?这或许不是用简单的话语就可以概括的。它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在每一个爱的细节中。

最后我把书中较为喜欢语句摘录下来让大家分享: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一生快乐,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挣一笔财产,不如培养孩子从小有个积极的心态,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篇8:当父母成为二老

我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种地。如今都已年过花甲,还在种。父亲说这一辈子值。其实父亲觉得最值得的是儿女养育成了人,因为我们都没有辜负他老人家最朴素的愿望,到山外去。山外,在父亲的眼里就是城。

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父亲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你看人家老张家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你们几个是只要有一个像人家一样,我要是死了都闭眼了。”等我哥哥考上了大学,父亲又说了,你看你哥都考上了大学,你也一定要争气。比你哥考一个更好的大学。我们就是在父亲这种类比中长大成人的。后来我在求学其间,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开学,我走的时候父亲嘱咐我,“在学校里不要和别人比吃比穿比玩的,要比学习。学习好了比啥都好。”父亲的这几句话说了很多遍。现在想来,也正是父亲的这几句话,压制着我青春时疯长的虚荣心。

父亲的脾气有一些倔强,连母亲都有一些奈何不了他。母亲的个性好,一般不和父亲去计较,

那一次我可以肯定的是父亲让母亲伤心了,我放学回家时,母亲正在静声细气地哭泣。我看母亲伤心的样子,也跟着落了泪。父亲还在那里大声吼叫。我在心里埋怨父亲,可是我不敢说出来。就在那天晚上,父亲的胃病犯了,胃痛的很历害,父亲呻吟着,汗流满面。我心里很着急,我看母亲也没作声,我知道她是在生父亲的气。就在我去给父亲倒水的一会功夫,母亲不见了踪影。一个小时后,母亲回来了,并请来了医生。那时候去请医生是要走五里山路的。母亲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医生也是气喘吁吁的。医生说,你妈跑得也太快了,我都追不上。我知道母亲心急。

第二天父亲的病好多了,他还没有主动对妈妈说一句话。

在我记忆中这样的时候有很多次,委曲的是母亲,化解矛盾的还是她。我结婚后,有时候和爱人吵架了,让我做出让步太难了。我问母亲你一辈子为啥能对父亲如此宽容,有时还是生气对不对?母亲笑笑说,“唉,你爸是咱们家最重要的人。家里挣钱都靠他,他把你们养大成了人。我不跟他争,让他一下,他是个明白人,过几天就好了。”就是这么简单,可一辈子都这样做,是不易的。

篇9:《好父母 好孩子》读后感

《好父母 好孩子》读后感

《好父母好孩子》读后感正文:做个“三心牌”的父母・・・ ――-《好父母 好孩子》读后感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小二班17号阮泽闽小朋友的妈妈。今天很荣幸做为家长代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阅读卢勤老师《好父母 好孩子》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感谢幼儿园给我们推荐了一本这么好的家教丛书,并给家长们创造了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阅读了《好父母 好孩子》这本书后,我在思索一个问题,这本书向我传递了一些怎样的教育观念?书名给了我启示――只有好的父母,才会培养出好的孩子!如何成为好父母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在教育孩子当中的一些体会谈谈我的几点看法。我认为,我们不妨做个“三心牌”的家长。一、做个“有爱心”的父母《好父母 好孩子》第三章中提到: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要让孩子学会爱,首先父母要会爱、懂得爱。说起“爱”,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是依然有许多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亲密、融洽、和谐和平等的情感交流。有的父亲对其他人有说有笑,可一见到自己的儿女,马上就板起脸来,十分严肃,真变成个“爹”。孩子从小和父母之间缺乏很好的情感交流,就使孩子的情感不能健康的发展起来,孩子容易患有爱的缺乏症,孩子只有和父母之间有很好的情感交流,才能学会和其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父母对孩子的爱,第一重要不是父母觉得自己多么爱孩子,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常常更多地体验到父母对他的爱。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和谐、亲密、愉快的情感交流,父母不妨多抱抱孩子,多亲亲孩子,把我们逛街、打麻将的时间省下来,留给我们亲爱的.宝贝。作为母亲,我自己有时候真的很想睡懒觉,和朋友出去旅游,这个时候真恨不得能把孩子塞回肚子里去,可是想想,我们身为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我们有幸培育今天的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父母不妨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二、做个有“童心”的父母中国大学网()

篇10:《好父母好孩子》读后感

终于随着搬家,我可以如愿以偿坐上公交上下班了,最惬意的是总有座位,不坐就是出风头了,呵呵,于是我又开始每天的包包里放一本书,只要一上车我就可以看书了,无形中为上班增添了很多乐趣,更不会有周一综合症什么的了。

生活就是这样,有了期待才有乐趣。常说平淡才是真,平淡到生活没有一点涟漪,那就成了没劲了。

上周去图书大厦,无意中看到一本书《好父母,好孩子》,就随手拿了买了。与其说是一本教爸爸妈妈教育孩子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教育爸爸妈妈怎么给孩子创造环境和给孩子正面影响的书。

开卷就有益,在孩子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就很留意将来孩子教育的问题了。您可千万别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教育孩子首先父母要加强学习,更何况现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如此的变化,对自己是否可以做好一个妈妈,一直心里不是很有底。就像自己还不知道大学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就立志要考大学一样,在不知道妈妈是什么味道的时候,我就曾憧憬要和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孩子做朋友。

大好出生之后,我很注意对孩子的态度,每每看到别的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看到电视里面讲述家长里短,自己都会反省和借鉴。在哪里用心就会在哪里有收获,我坚信这点,希望真如我愿,随着大好的不断长大,我也可以成长为一个好妈妈。

刚刚看过一半,自己已经有了很多的思考,先总结以下两点吧,这也是自己一直希望回答的问题。

一、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需要朋友,孩子需要自信,孩子需要隐私,孩子需要鼓励,孩子需要知道自己能行,孩子需要自己从失败中体验,孩子需要沟通,孩子需要尊重,孩子需要保护,孩子需要成长的过程,孩子需要理想。

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的今天,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三大三小”现象,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

子不教父之过。真是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遗憾我们的愚钝。好在还有一颗追求进步的心,现在还为时不晚。

二、情爱、母爱和自爱

“事业、丈夫、孩子,构成了现代女性生活中的三个重要支点,体现了现在女性的三大精神:丈夫-情爱,孩子-母爱,职业-自爱。

妈妈是一本书。

这本书写的怎么样,只有孩子清楚。这本书伴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孩子一生都在读着妈妈这本书。年轻的妈妈不知不觉地用心灵和行动写着这本书。

有一位农民母亲告诉自己的六个女儿:“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

篇11:好父母好孩子读后感

第一、尊重孩子的妈妈才能培养出懂得自尊的孩子。

我想大家都懂得尊重他人,但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呢?有的妈妈希望孩子进入大人卧室时,要先敲敲门,那么,你进孩子的房间时,有没有敲门?有的妈妈总责怪孩子乱翻自己东西,你想过没有,你自己是否也常常翻动孩子的东西?有的妈妈总责怪孩子不愿意听大人讲话,可你是否自省过,你认真倾听过孩子说话吗?

儿童期的孩子有秘密,说明这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智商高,主意多。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孩子头”,他常常会编造出一些“小秘密”,以吸引同龄的伙伴。少年期的孩子有秘密,说明他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独立见解,自尊心也在增强。进入青春期,孩子对成人的封闭性,对伙伴的开放性更显得突出。这些“小大人”似地孩子尤其需要得到尊重。

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尊重,他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那些对人彬彬有礼的孩子,肯定是在家里很受到尊重的孩子;那些蛮不讲理、行为粗野的孩子,在家里,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常常受到伤害。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

第二、孩子需要大人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不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必要总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这就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赏识。盲目的比较,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使你的孩子失去了自信。孩子会错误的认为,他的“灾难”是他的伙伴带来的,他不但不会产生像伙伴学习的愿望,反而结下冤仇,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将拒绝向别人学习。

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了挨骂而活着。

第三、孩子渴求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爸爸妈妈永远不能对孩子说:“滚出去!”

第四、母亲在孩子心中种下自私的种子,尝到的将是无情的果子。

第五、培养责任感

1、给谁过生日

认认真真的给老人过生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是“母难日”。你牢牢地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你的孩子就会牢牢地记住你的生日。你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晚年,你就应善待你的母亲,你的婆母,你的长辈。

2、妈妈要常对儿子说:“一切全靠你了!”

对于男孩子,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他们,要敢于把重担子交给他们,不要太庇护、娇惯他们。当妈妈的不妨表现的弱一些,给孩子提供显示本事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强调一下父亲对男孩子的影响。少年时期,男孩子主要受母亲的影响,而进入青春期后,儿子更易模仿父亲。父亲将是第一个引导儿子认识男人社会和走向男人社会的人。父亲的形象将牢牢地站在儿子的心里,成为儿子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感,父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种下责任的种子,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可能对国家负责。

有些家庭里,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上学要经过一场“混战”。早上,孩子不肯起床怎么办?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爸爸妈妈没有义务替他包办一切。孩子刚刚入学,你可以送他一件礼物:一个可爱的、会叫的小闹钟,并告诉他:“以后你要跟小闹钟交朋友。每天早晨它一叫你,你就一定要起床,再困也得起来。妈妈爸爸不再叫你,上学迟到的话,由你自己负责。”这样坚持三五天,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了,到时小闹钟一响,他会自己起床的。

我们替孩子做的愈多,照顾的愈周到,孩子们就愈是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今天这些依赖性很强的儿童,注定会成为明日无能的父母!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种下责任的种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培养责任感的另一个办法:在家里要给予孩子参加劳动的机会和岗位。让孩子在家里有固定的工作,并且负责到底,有利于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

对孩子所做的工作,家长要给予认同,以赞赏作为给孩子的奖励。如果用金钱来奖赏孩子的劳动,最终会培养其浓厚的功利心。

第六、手拉手——当代孩子的伟大实践。从小窗口找到大世界,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责任,从互助中找到助人的快乐。

篇12:成为父母类似坠入情网

栏目:生活

作者:赵宁宁

导语:美国一群科学家研究发现成为母亲后的女性和生育前相比大脑区域有明显不同。

有一个故事讲得是,从前有一男子一心求道,意志坚决,他的师傅为了考验他让他入十世轮回,逢事皆不语。在前几世轮回中,他无论贵为一国之君,贱如街头乞丐,都能做到终生一语不发。后来,他转世成为一个女子,嫁在山里,生了孩子。突然有一天,山贼来袭,当面杀了她的丈夫,她不发一语,继而山贼又奸污了她,她仍然一语不发,最后山贼要抢走她的孩子,她终于狂吼出声:“不!”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爱能够和母爱媲美,它浓烈到令人骇然,让人惊诧母亲的奇特和伟大。而实际上母亲确实是可以单独分离的一个物种,据美国一群科学家研究发现成为母亲后的女性和生育前相比大脑区域有明显不同。

像毒品一样的母爱

“实际上这种不同在怀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神经学家约瑟·叔本说。通过核磁共振检查研究人员发现怀孕的女性的大脑灰质变得更加集中。控制移情、焦虑和社交活动的脑区变得极度活跃。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孕期开始后母体释放了大量的荷尔蒙,正是这种激素导致了脑部的活跃,这有助于增加新妈妈们对新生儿的关注。母亲就会出现包括异常浓烈的爱意、强烈的保护欲以及一贯的担忧在内的母性感受。

目前已知的母爱激素包括安多芬激素和催产素,分娩时的安多芬激素能够缓解产妇的疼痛;催产素能够促进母乳的分泌,同时让妈妈变得勇敢,这也是动物在哺乳期攻击性变强的重要原因。

有证据表明母爱激素会使母亲对新生儿及其特殊气味“上瘾”。在婴儿第一次靠在母亲胸前时,这种激素在母亲的体内峰值达到最大,催产素的大量产生成就了母爱。催产素和鸦片一样,能够使人体有依赖性,离开了孩子的妈妈就像戒断毒品的隐君子一样,烦躁焦虑,极度想见到孩子。

同时极度活跃的脑部区域也会使母亲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据统计每六名女性中大约就有一名罹患产后忧郁症,更多的母亲则表现出诸如频繁洗手和不断察看婴儿是否有呼吸这类强迫行为。

“在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女性会表现出几乎是强迫症的行为,我们认为上述表现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研究孕产妇大脑的皮央·基姆说道,“事实上,她们总是禁不住思考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总是在想自己的宝宝情况如何,是否健康?是否生病?是否健全?”

“那些初为人母的女性,其相当一部分脑区都发生了变化,”基姆继续说道,“脑区活动增加不但牵涉到情绪管理和移情相关区域,还牵涉到我们所说的母性动机,我认为这一脑区同一些强迫行为有很大关联。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在产后都会产生强烈的想要照顾其后代的渴望。”

想“吃”了他(她)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人类母亲的这种渴望并不会随着孩子的独立性增强而有所减少,大脑的改变似乎是永久性的。

东京一所大学前不久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录下儿童在玩耍时与母亲嬉笑的情景。然后让妈妈们离开房间,并录下儿童哭泣着希望他们的母亲回来的景象。在实验中,所有的儿童都穿着相同的蓝色衣服。

然后,在每个母亲观看包括她的孩子在内的所有孩子录像时(这些录像的声音被关掉了),科学家们用MRI扫描仪观测母亲们大脑的变化。当一位母亲看到她自己的孩子在笑或者哭时,她大脑的图像是与她看到别人的孩子时完全不同的。扫描仪显示,当母亲从这些穿着相同衣服的孩子中分辨出自己孩子的微笑或者哭泣时,大脑中特别的沟回瞬间就会被激活。并且母亲对孩子的哭泣比孩子的笑容产生更强烈的回应。

而这个沟回同时还掌握着人体的神经奖赏回路,一位母亲只需凝视其婴儿,被激活的大脑沟回就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物质,与愉悦、刺激和奖赏有关。

甚至孩子自身也会发出一种气味来刺激母亲分泌多巴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约翰内斯·弗拉斯内利博士说道:“嗅觉是母子之间进行沟通的强烈化学信号,它能让母亲感觉到如美食一般的快感。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作为这些信号的一部分,新生儿的气味能够刺激母亲的神经奖赏回路产生激素多巴胺。就像人在饥饿的时候饱餐一顿。这实际上是人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母亲对抱在怀里的孩子,即使不是她自己的孩子也会感觉有一种想“吃了”的冲动,这是母性散发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他的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的《心理学前沿》杂志上。

而有趣的是似乎只有新生儿的气味对所有的母亲都有刺激效果,而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气味或者化学信号只对自己的母亲还有着这种神奇的效果。2011年一项针对儿童母亲大脑奖赏回路反应的研究表明,相比其他陌生孩子的微笑照片,她们只在看到自己孩子照片的时候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感受,而且其大脑活动也反映出这种差异。

“母性”同样适用爸爸

男性在专注照顾孩子时,其大脑也会发生类似变化。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者们利用核磁共振,扫描观察了16名上过大学的职业人士的大脑。这些新爸爸们首先在孩子出生后2-4周时第一次接受扫描,然后在2-3个月后再一次接受扫描。

到第二次扫描时,他们大脑内纹状体、杏仁核以及下丘脑部分的灰质有所扩大,而这些区域在对孩子需求的反应以及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此外,侧前额叶的灰质也有增加,这一区域与复杂的决策相关。但同时,他们大脑中的某些区域的灰质有所缩减。这可能说明初为人父的他们,将大脑资源更多的转移到与照顾婴儿直接相关的区域。

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古尔德和同事近期对过往研究梳理回顾也发现,为人父的男性体内的雌激素、催产素、催乳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激素水平也同初为人母的母亲一样在发生变化。

研究人员表示,或许是同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的接触促使爸爸体内的激素发生变化,此外,有孩子之后,男性的睾丸激素水平会下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有助于降低父亲的攻击性,让他们与孩子更亲密。

另外那些与警觉度和社会突显性有关的脑区也会变得格外敏感,比如杏仁核和多巴胺系统,后者会激励父亲优先考虑婴儿。研究人员曾要求27位父亲和29位母亲从5个婴儿的哭声中分辨出自己的孩子,结果发现,父母们辨别自己孩子哭声的准确率平均都为90%,且男性和女性的准确率几乎一样高。

似乎人类一旦獲得后代后,隐藏在基因深处的密码就会被激活,而这个行为模式优于所有事件之前,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关注,或许正是因此人类才得以延续并获得统治地位的吧。

篇13:成为好父母观后感

一个女性,一生中绝大多数曾经担任四个角色:女孩、女人、母亲、奶奶(姥姥)。身为“女孩”角色的时候,不论美丑大多都是可爱的;后面的三个角色,就发生了很大的分化,有的可爱,有的可亲,有的可敬;有的可怜,有的可叹;有的让人避之未恐不及,有的让人千刀万剐也难解心头之恨......

这里只说一种:好女孩后来为什么没有成为好母亲?我理解的好母亲是那种美丽的幸福的母亲,当然美丽不单单指外貌上的美丽。

好女孩的特点大家都能说出几条:如花似玉,清澈如水,温暖如春,善解人意,善良助人,心思简单,开心快乐......不好的母亲大家也都有自己的感受:恶毒自私,狭隘偏执,胡涂无知,不会修身,不懂持家......好女孩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好母亲?好女孩经历了什么就会变成不好的母亲?

好女孩没有变成好母亲,多数是因为无知。无知的人,不知道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是多么多么的重要,无论对于自己的幸福还是对于孩子的幸福,都是无比无比的重要。无知的人,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教育好孩子,甚至动机出于伟大的爱,结果是害了孩子还不知道。无知的人,在手机上玩游戏,与无聊的人聊天,却不知道怎么利用手机、网络、电视上的资源去最有效地教育好孩子。无知的人,买奢侈的衣服和包包,在高端的私人会所美容美体,却不知道去听几场家庭教育的课程,去身体力行地实践。

好女孩没有变成好母亲,有的是因为自私。自私的人,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自己生养了孩子,孩子就应该凡事听从自己的,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坚定地要控制孩子的一切。自私的人,把孩子当成无关紧要的人,将孩子交给老人带,自己出去打工,长期不见孩子,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可为了孩子只有这一条路吗?自私的人,懂得怎么用手机点外卖,懂得用手机淘那些自己心仪的物品,却不去学着利用手机借鉴其他孩子成长的经验,不去学着和孩子进行有效地交流,不顾自己的无知和自私给孩子、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危害。

好女孩没有变成好母亲,有的是因为不愿意。孩子是父母共同的孩子,通常父亲赚的钱多一些,母亲在家带孩子多一些,有多少老公会心疼赚钱少的老婆?男人在外面欣赏优雅、智慧、浪漫、多情、善解人意的女孩、女人,可懂得如何宠爱、教导自己的老婆、让自己的老婆象恋爱时一样可爱的男人又有多少?男人花时间、花金钱、花精力钻研权术、生意经,而对身边女人的情怀和梦想又钻研过多少?男人没钱时希望老婆爱他的精神和潜质,有钱时他喜爱曾经奉献和支持的老婆吗?

曾经水做的如花似玉的女孩都到哪里去了,怎么慢慢消失的,女人发现了吗?男人发现了吗?男人和女人,社会和制度,是否明白:好母亲的背后是怎样的支持系统?每一个想让孩子优秀的父亲和母亲应该怎样从“临渊羡鱼”转换到“退而结网”?为人父母的人,怎样把一个孩子成才的理念始终如一地坚持?怎样让简单平凡的事情成就一个不简单不平凡的结果?......

(原真原味原创作品)

幸福家庭读书会看了书童 王巧芝

★ 背起行囊走四方初二作文

★ 我们都是好女孩美文

★ 女孩高考报什么专业好

★ 《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

★ 从教走向学读后感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 笨女孩安琪儿读后感初中语文

★ 听见颜色的女孩读后感

上一篇:2016年公司八一建军节活动计划下一篇:医学会议开幕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