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达手法

2024-05-03

语文表达手法(精选8篇)

篇1:语文表达手法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二)表达方式: 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 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表现方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A、借景抒 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B、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C、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D、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A、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2、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A、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4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

5、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1)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

(二)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1、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语言描写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

2、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4、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心理描写作用:

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2、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3、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4、深化作品主题。外貌(肖像)描写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

2、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3、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作用:

1、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例如:蹑手蹑脚的走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4、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作用: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生动 A、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B、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一)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画图表、类比、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

篇2:语文表达手法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一 抒情方式

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不深入讨论。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借事、和托物三类。

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也称景中寓情,以景结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1、以乐写乐

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 (题酒肆·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2、以哀写哀:

比如: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又比如: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再比如:《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哀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

《清平乐》(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篇3:谐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谐音双关在语言的运用中有奇妙的效果, 在高考复习中也有指导意义。

一、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赠别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

先看一下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诗的最后一句就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诗中的“丝”是“思”的谐音。诗人将“相送情”和“散丝”“互藏其宅”, 可谓“妙合无垠”, 且富有创新。李白以“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写别情, “或取其长, 或取其深, 言情深意长者, 白也为最, 余者皆不足称。”而韦应物则以细密的雨丝为比, 且比中巧妙地蕴含谐音的手法, 可谓别开生面, 独辟蹊径, 虽不及李白, 却也给人以崭新的形象, 使诗句情景交融, 意韵悠长, 堪称一绝。

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 以“秋”谐“愁”等, 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的“扬子江头杨柳春”,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中的“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如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中的“明日巴山道, 秋山又几重”,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秋尽江南草未凋”等等, 就不再一一详细阐述了。

在高考复习中, 我们可以用杨巨源的《和练秀才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 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 殷勤更向手中吹。”出一道题来加深对谐音修辞法的认识, 题曰:“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解答之前只要理清谐音是谐何字, 找到喻体和本体, 即可迎刃而解, 作出如下正确的回答:“诗中的折柳喻行人, 春风喻送行人, 生动而贴切, 堪称妙喻。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一是`丝', 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 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 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二、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思乡诗中能起到深远悠长的表达效果

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 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 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 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此诗中的“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用的就是谐音的修辞手法, 同样是“柳”谐“留”, “折柳”挽留, 舍不得离人离去,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全诗用轻快流利的语言, 表达了淡淡的思乡哀愁, 意味深远悠长, 令人回味无穷。

2002年全国高考题即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命题 (1.诗中“折柳”寓意是什么?2.前人评论说“折柳”是此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爱情诗词中能起到使情调更优美迷人的表达效果

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这首诗开头一句描绘了眼前的景物, 第二句是叙事, 写出了一位给歌声逗引得心情起伏不定的姑娘。接下去就是两句妙喻:“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两句诗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传诵。因为它语带双关地用“晴”来谐音“情”, 抓住的是眼前景物, 暗射的又是此时此际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两种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谐声统一在一起, 如此贴切自然, 又使人感到有意外的喜悦, 有含蓄迷人的美。这首诗的女子不像那些戴着道学的假面具的大人先生那样, 绕了几个圈子也还闪闪缩缩的半吞半吐, 说不出半句心里的话;但也不是赤裸裸的叫喊, 使人觉得唐突。而是含蓄地用双关的语言, 巧妙地道出了自己这时候的心情。

毛泽东的“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同样用的是谐音的修辞手法 (“杨”实践上是指杨开慧, “柳”实践上是指柳直荀) , 表面上是失去树, 实际是失去爱人, 含蓄的地表达了失去爱人的一种心痛。

四、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小说、戏剧中能起到有助于表达主题的表达效果

小说《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回中门子所说的“护官符”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 三百里, 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 , 也使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其中“贾”谐音“假”, “雪”谐音“薛”,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四大家族的财富和权势, 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

《红楼梦》中还有许多的地方也用的是谐音的手法, 如“甄英莲”谐音“真应怜”, 暗示了英莲 (香菱) 以后悲惨的命运;“甄士隐”谐音“真事隐”, “贾雨村”谐音“假语村言”, 指明了小说的写作风格;“霍起”谐音“祸起”, 写出了甄家灾祸的起端;“万艳同杯”谐音“万艳同悲”, “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 “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 暗示了小说中那些美丽女子最后的共同的悲惨命运, 这些谐音手法的使用共同有力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戏剧《茶馆》中一些人名的取名也有谐音手法的使用, 如“唐铁嘴”即“荡铁嘴”也。“荡”表明此人是一个浪荡公子, 好逸恶劳的市井闲人;常四爷即“尝试爷”, 他是一个勇于尝试的人, 自然是有见识、有勇气、有创新精神的人, 是一个不甘受奴役、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反抗的中国人民的一个出色的代表;吴祥子谐音“无肠子”、宋恩子谐音“送恩子”, 表明此二人都是没有心肠、不讲良心, 没有廉耻、不讲恩义的小人;秦仲义即“情钟义”“钟情于道义”的意思, 他力图挽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之中;刘麻子即“留麻子”即留下一身麻烦的意思。在剧中, 作者用谐音的手法给人物取名, 共同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体现了戏剧的主题。

五、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短信、广告中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短信中双关显深意, 例如:新的一年, 心的希望;新的开始, 心的收获;新的起点, 心的快乐。愿幸福财富永伴你左右, 新年快乐!

这个短信的设计者运用了双关谐音的手法, 有意识地用“心”换“新”, 一语双关, 把新春的祝福表达得淋漓尽致, 畅然无余。

“广告”顾名思义是要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特别是通过电视、广播传送的广告, 更要充分利用语音因素, 使广“告”语言达到悦耳、易记, 有深刻影响的效果。利用语音因素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谐音.但广告中的谐音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 它一般是利用人们熟悉的语言材料, 多半是熟语, 构成一种音趣, 从而突出产品的名称、特点和功能, 以达到宣传的效果。广告中的谐音手段已成为广告文体的特点之一。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见这样的广告词:别吻我, 我怕羞 (修) 。此广告语把安全行车的提醒用谐音的方式表达出来, 看到者会会心地一笑, 自然而然地会把车速慢下来;涂料广告语:好色之涂。此语利用的是汉语中多音字的谐音, 把自己产品的特点进行了宣传。此类例子还有很多, 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篇4:语文表达手法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它们的概念。

所谓表现手法,其实也称之为艺术手法,也可以叫做写作特色。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材料,然后精心布局,并运用相关表达方式以及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

因此研究其表现手法有何特点,可以从选材到主旨情感去考虑,也可以从结构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语言表达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选材到结构再到主旨去考虑。表现手法具体特点如下:

从选材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对比(人物对比、景物对比等)、详略、象征、典故、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物寓意、借古讽今等。

从结构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点题引题、开门见山、总领下文、设置悬念、伏笔、照应、铺垫、一波三折、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升华感情等。

从表达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

从语言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生动、平实、凝练、清丽、豪放、婉约等。

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在语文高考卷中每年都出现。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上善若水》第13题即是: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其分值为6分。其答案为:①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②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③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④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从以上答案看,②③两题就是从“选材”到“主旨”去审视的,①就是从“表达”去考虑的。④就是从描写去定位的。因此对照表现手法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加进很多答案。例如运用生动传神的修辞;运用一些典故;设置悬念;前呼后应;运用对比等等。

再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关于诗歌《咏素蝶诗》第12道题,其诗为: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其中第(2)小题是这样问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分值为5分。

其答案为:托物言志。(当然也可以说为借物喻人。)

首先我们看题目及所写的内容,它是一首咏物诗,因此我们肯定它是托物言志诗,我们也可以从作者的简介中了解。但我们也不能局限于选材角度,我们还可以从表达角度去审视,说是“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也不能算错,或纯粹从描写角度去思考也应该正确的,如运用动作“绕”“隐”“争”“归”“飞”“依”等及其生动传神的写出素蝶的情态。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现手法”时,应该从“选材”、“结构”“表达”“语言”到“主旨”综合起来审视,这样思考才能全面,以免答题时失之偏颇。

而表达手法,也就是表达方式,是作者在选取材料后,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而采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例如写记叙文,就应该运用记叙为主,适当加上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就应该运用议论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抒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价值观。说明文,就应该运用说明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而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就应该运用描写为主,适当运用记叙、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而言,要掌握的相关概念,才能区分它们各自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的一种方法。

我们要掌握以下记叙相关特点: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记叙顺序: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线索: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感情的变化;人事景物的特点。

4.人称:第一人称(作用:第一真实,第二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人称(作用:行文更加自由)

二、描写。描写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我们要掌握以下描写相关特点:

1.人物描写。①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烘托或反衬正面人物形象);

2.描写景物。①方法:抓住特征;运用顺序(空间、时间);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反复等);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想象与联想;②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三、抒情。抒情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的一种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抒情相关特点:

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

四、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议论相关特点:

①论据:事实论据(史实、科学数据)、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警句);②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④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五、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一种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我们要掌握以下说明相关特点:

①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作用: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②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达手法”时,应该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角度综合起来考虑,这样思考才能准确无误,以免答题中忙中出错甚至南辕北辙了。

所谓修辞,就是在遣词造句中,运用特色鲜明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法。它的特点就是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互文、比拟、通感等。

由于我们对修辞比较熟悉,因此我就简要罗列一下常用的几种,并简要说说其特点和作用: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篇5:语文表达手法

2.比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5.对偶:给人以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

6.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7.反复: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篇6:语文表达手法

表达方式有以下五种:

1、记叙(叙述)

2、描写

3、抒情

4、议论

5、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辨析

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4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5表达方式只有五种,表现手法却有很多种,例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等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关于表现手法:

篇7:修辞手法表达(模版)

和答题模板

对偶的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工整,读起来郎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表达了……感情。

视听嗅闻等——用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来写的作用:可以调动读者的感觉器官,让读者感受到……,加深读者的感受,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拟人的作用: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生命力和动感,激起了人的思想感情和情绪,表达了……感情。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强调了……。

说明方法的作用

篇8:对联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功能

比喻。比喻是对联中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如: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 易纵难收。

这一联上下句各自构成比喻, 把抽象的道理表达得形象生动。有时是一联中的上句与下句构成比喻, 如:

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此联上句表述艺术创作中的经验:绘形易绘神难。下句阐明现实生活中的哲理:知人易知心难。两者之间构成比喻, 将诗情哲理融为一体,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借代。不把人与事物直接写出来, 而用与之密切相关的东西代替它。这种借代手法不仅广泛运用在诗文中, 在对联中也常可见到。如:

未晚先投二十八;

鸡鸣早看三十三。

这是旧时旅店里常见的一副对联, 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三十三天”之说。这里借“二十八”代“宿” (这里别解为“住宿”义) , 借“三十三”代“天”。意即“未晚先投宿, 鸡鸣早看天”。这种借代手法的巧妙运用使联语别具一格, 有一种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妙趣。

拟人。拟人即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动作, 使之具有活泼的生命力, 这也是形成联趣的一种手法。如: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竹能“虚心”, 梅有“傲骨”, 这显然是人移情于物的审美效应。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 感物咏志, 把抽象的品格气节表达得生动形象。

夸张。根据表达的需要, 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 以期引人注目, 这种手法称为夸张。如:

泪添九曲黄河溢;

恨压三峰华岳低。

这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一副对联, 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渲染了莺莺在长亭泣别张生时那种难以遏抑的离愁别恨, 分外真切感人。

顶真。顶真又称“连珠”, 以前一句的结尾来作后一句的起头, 使相邻的两句首尾蝉联。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是北京潭柘寺弥勒殿的一副名联。上下联的两个分句中都运用了顶真手法, 前后蝉联。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的意思引申阐发, 意蕴深长。

回文。回文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有单句回文与双句回文两种。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是厦门鼓浪屿的一副对联。上句与下句都可顺读倒读, 回环流转, 妙语天成。

双关。双关是用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 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常见的有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中“荷”谐读作“何”, “藕”谐读作“偶”。意即:“因何而得偶 (配偶) ”。下联中“杏”谐读作“幸”, “梅”谐读作“媒”, 意即:“有幸故不须媒”。音同而义殊, 言此而意彼, 别有一番趣味。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光绪三年, 黄河长江流域灾情严重。当时有人撰写了这副对联来讽刺中堂大人李鸿章 (合肥人) 和户部尚书翁同龢 (常熟人) 。作者以双关的手法将“合肥”、“常熟”这两个地名予以另解, 与联中的“瘦”、“荒”形成对比。巧妙熨帖, 讽刺辛辣。

排比。把句式相近, 语义相关, 语气相同的词或句子并列使用, 称为排比。这种手法在长联中较为常见。如: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 合宇宙奇观, 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 收古今绝艺, 置我山窗。

上联排比出八种“宇宙奇观”, 下联排比出八种“古今绝艺”。句式整饬, 意象纷呈, 气势充沛, 犹如天风海涛扑面而来, 令人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设问。为阐明己见, 故意提出问题, 以引人注目, 这种修辞手法称为设问。如: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这是杭州灵隐飞来峰下冷泉亭的一副对联, 相传为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题。上联与下联都分别由设问句构成。含蓄蕴藉, 启人遐思。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是副很著名的劝学联。上下联各由两个分句构成, 设问设答, 一呼一应;语势劲健, 张弛有致;借物咏志, 催人奋进。

用典。用典是对联, 尤其是风景名胜处楹联常用的手法, 它寓典于联, 言简意深, 大大拓展了联语的思想蕴涵。如: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这是黄州赤壁的一副对联, 对仗工整, 然而又各有出处。上联出自俞文豹《吹剑录》:“学士 (苏轼) 词须关西大汉, 执铜琵琶、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下联出自曹操《短歌行》。这两句诗也被苏轼引入他的《前赤壁赋》中。此联不仅切合赤壁名胜的由来, 而且格调高雅、语义蕴藉, 回味悠长。

析字。析字即利用字形的离合变化以形成联趣, 如:

议论吞天口;

功名志士心。

上联中析“吞”为“天口”, 下联中析“志”为“士心”, 不仅离合巧妙, 而且语义也浑然天成, 堪称佳构。

少目焉能评文学;

欠金岂可立功名。

清乾隆时, 直隶学政吴省钦主持乡试, 贪赃枉法, 民怨沸腾。当时有一落第生员愤然在试场门口贴出此联。上联中“少目”为“省”字所析, 下联中“欠金”为“钦”字所析。这样既巧妙地切合吴省钦的名字, 又对他的丑恶嘴脸作出了辛辣的嘲讽。

迭字。迭字是把同样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上下联相应的位置上。有的紧相连接, 有的间隔出现。如: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是杭州中山公园的一副对联。其中连用十对迭字, 如珠走玉盘, 历落宛转, 优美动听。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传这是明代东林党人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中分别间隔出现相同的字“声”、“事”, 这样构思既强调了联语的主题, 同时也使联语产生了一种回环反复的声韵美。

藏字。藏字, 也称藏词、漏字, 即在上下联相应的位置上有意漏缺一字, 以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相传是袁世凯称帝前夕有人为他撰写的。上联有意漏缺“八”字, 下联则有意漏缺“耻”字, 借以讽刺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是“忘八” (即“王八”) 、“无耻”。辛辣而巧妙, 深刻而又含蓄。

嵌字。根据表达的需要, 有意将几个特定的字嵌入联中, 称为嵌字。所嵌字的位置灵活多变, 如: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这是郭沫若为成都杜甫草堂“花径”题写的对联, 上下句句首嵌入“花径”二字, 不露斧凿痕迹, 十分贴切工稳而又巧妙自然。

冬夜灯下, 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 南京人唱《北西厢》。

上联中嵌入“冬夏春秋”四字;下联中嵌入“东南北西”四字, 一为时间, 一为空间, 皆恰到好处, 浑然天成。

对联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不仅仅只有上述这些, 其他如反复、列锦、呼告、转品、层递等也常用到, 限于篇幅本文未能尽述。应当指出的是, 在某些对联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 以增强其审美功能。如: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这副对联中就同时运用了层递、顶真、迭字等修辞手法。又如: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副对联中也同时运用了设问、迭字、列锦等修辞手法, 有效地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效应。

上一篇:向家坝水电站的安全管理下一篇:入股合作社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