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测试题和答案

2024-04-16

高中物理测试题和答案(精选10篇)

篇1:高中物理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物理测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

E.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F.分子动理论是在一定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2.某物质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则单位体积中所含分子个数为 [ ]

A.N/ρ B.N/μ

C.μN/ρ D.ρN/μ

3.在油膜实验中,体积为V(m3)的某种油,形成直径为d(m)的油膜,则油分子的直径近似为 [ ]

A.2V/πd2(m) B.(V/d)24/π(m)

C.πd2/4V(m) D.4V/πd2(m)

4.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的现象表明 [ ]

A.分子间有作用力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D.分子的质量极其微小

5.用油膜法测出油的分子直径后,要测阿伏加德罗常数,只需要知道油滴的 [ ]

A.摩尔质量 B.摩尔体积

C.体积 D.密度

6.关于分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量数相同的任何物质,分子数都相同

B.摩尔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子质量一定相同

C.分子质量之比一定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

D.密度大的物质,分子质量一定大

7.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

A.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二、填空题

8.适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其原因是(1)___ __;(2)___ __。

9.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___ __m.当两个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时的分子间距等于__ ___,其数量级是___ __m。

10.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 kg。

11.质量为2kg的氧气是___ __mol;标准状况下1L氧气的.质量是___ __g。

12.8g氧气所含的分子个数为_______ 个;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约为_____ _____ m。

13.已知水分子直径为4×10-10m,由此估算阿伏伽德罗常数为___ __。

14.已知铝的原子量是27,铝的密度是2700kg/m3,那么1g铝里的原子个数是__ ___个,估算铝原子的直径约为___ __m。

三、计算题

15.一滴露水的体积大约是6.0×10-7cm3,它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如果一只极小的虫子来喝水,每分钟喝进6.0×107个水分子,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喝完这滴露水?

16.体积为1.2×10-3cm3的石油滴在平静的水面上,石油扩展为3m2的单分子油膜。试估算石油分子的直径,并估算出1mol石油的体积。

参考答案:

1.BCEF 2.D 3.D 4.B 5.B 6.BC 7.B

8.(1)分子重新分布;(2)一部分分子空隙被分子占据. 9.10-10.r0,10-10.

10. 10-27~10-25 11.62.5 1.43 12.1.5×1023 6.68×10-9

13. 5.4×1023 14. 2.23×1022 1.58×10-8 15. 2.01×1016

16.4.0×10-10m,2.0×10-5m3

篇2:高中物理测试题和答案

第2节 振动的描述 测试2

1.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同一点时,下列物理量哪些是不同的( )

A.速度 B.加速度 C.位移 D.动能

2.某个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振子的加速度和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

B.该振子的 加速度和位移大小成 正比,方向相同

C.该振子做非匀变速运动

D.该振子做匀变速运动

3.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

B.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C.振子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相同,速度也相同

D.振子通过同一位置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

4.如图,一水平弹簧振子,O为平衡位置,振子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则振子( )

A.由C向O运动时,位移为正值,速度为正值,加速度为正值

B.由O向B 运动时,位移为正值,速度为正值,加速度为负值

C.由B 向O运动时,位移为负值,速度为正值,加速度为负值

D.由O向C运动时,位移为负值,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

5.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速度为V,加速度为a,则( )

A.X与V同向时,物体加速 B.X与V反向时,物体加速

C.V与a同向时,位移变大, D.V与a反向时,位移变大

6.关于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B.位移的方向 总是跟加速度 的方向 相反,跟速度的方向相同

C.振子的运动方向 指向平衡位置 时,速度的方向 跟位移 方向相同

D.振子的运动方向改变时,加速度的方向也改变

7.如图,若水平弹簧振子在B、C间做简谐运动,O 点为平衡位置,则( )

A .振子在经过O 点时速度最大,回复力也 最大

B.振子在经过O 点时速 度最大,回复力为零

C.振子在由C点向O 点运动的过程中,回复力逐渐减小,

加速度却逐渐增大

D.振子在由O 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加速度却逐渐减小

8.若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的振幅是A,最大加速度的值为am,则在位移X=A/2处振子的加速度值a= 。

9.振子质量是0.2kg的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当 它运动到平衡位置左侧2cm时,受到的回复力是4N,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右侧4cm时,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A.20m/s2,向右 B.20m/s2,向左 C.40m/s2,向左 D.40m/s2,向右

※10.如图,一水平平台在竖 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一物体置于平台上一起振动,当平台振动到什么位置时,物体对平台的压力最小?( )

A.当平台振动到最低点时

B.当平台振动到最高点时

C.当平台向上振 动经过平衡位置时

D.当平台向下振动经过平衡 位置时

11.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一定为零

B.振子减速度运动时,加速度在减小

C.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D.振子远离平衡位置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题 号 1 2 3 4 5

答案 A AC D BD BD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 B 1/2 C B

题号 11

篇3:高中物理试题中的“图像”

关键词:“图像”,反映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

“图像”是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函数图像, 将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而利用图像法解决部分运动问题, 往往比其他方法更简捷、形象和直观, 且易于理解和接受。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如果能熟悉各种物理图像, 掌握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 掌握物理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并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 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首先对物理图像有以下的认识:

1、把握图像的物理意义:

注意观察图线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 从而弄清图象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能尽可能写出函数表达式)

2、把握特殊点的意义:

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要特别注意“起点”、“终点”、“拐点”、“交点”, 它们往往对应着一个特殊状态。如有的速度图象中, 拐点可能表示速度由增大 (减小) 变为减小 (增大) , 即加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 而速度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则代表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 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3、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线性元件的电阻, 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4、抓住截距的物理意义: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5、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

利用图像的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解题, 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 常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结合起来, 其中v-t图像中图线下的面积代表质点运动的位移是最基本也是运用得最多的。

6、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

物理问题常涉及到许多临界状态, 其临界条件常反映在图中, 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 可以使物理情景变得清晰。

例1质点从A点到B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的位移为s, 经历的时间为t, 而质点通过A、B中点处时的瞬时速度为υ, 则当质点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V______s/t;当质点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V_______s/t. (填“>”、“=”“<”或=)

分析: (如图1所示) 运动υ-t图线分析求解最为简捷。

考虑到υ是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瞬时速度, 因此, 图线上纵坐标值为υ的点的前、后两段线下的“面积”应相等;另外考虑到s/t实际上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而言, 数值上又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由此便可以从图中看出, 无论质点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均应有υ>s/t。

例2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 如图2所示, 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 内电阻r=_______Ω。

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 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V, 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 (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A当作短路电流, 而得出r=E/I短=2.5Ω的错误结论.) 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

例3如图3图甲是额定电压为100伏的灯泡由实验得到的伏安特曲线, 则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多大?若将规格是“100v、100W”的定值电阻与此灯泡串联接在100v的电压上, 设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温度而变化, 则此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多大?

解析:由图线可知:当U=100V, I=0.32A;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100×0.32=32W;定值电阻的阻值R=100Ω

由UL+UR=100V, 得:UL+100I=100 V, I=1-UL/100 (A)

作该方程的图线 (如图3图乙中直线) , 它跟原图线的交点的坐标为:I1=0.29A, UL1=7lV;此交点就是灯泡的工作点, 故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PL1=I1UL1≈20W。

例4如图4所示, 一宽40cm的匀强磁场区域,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 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cm/s通过磁场区域, 在运动过程中, 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 在下列图线中, 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问变化规律的是 ()

篇4:高中物理试题的“说题”之初探

说题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说题,在此通过实例向各位表达一下自己的初步见解。

说题及其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所谓的说题就是老师针对一道试题说明它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能力特点,试题本身的难度还有此题可能引起的变通与借鉴意义。通过向学生说题,可以让学生明确这个知识点在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常见的题型以及应对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深度与方度,提高学生能力,特别是应考的能力。通过在教研活动中向老师说题,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

说题要说什么?

实例:(2012年新课标卷,第25题)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圆表示一个圆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在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沿图中直线从圆上的a点射入柱形区域,在圆上的b点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向与直线垂直。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3R/5,现磁场换成一个方向平行于纸面且垂直于直线的匀强电场,同一粒子与相同的速度也从a点射入,同样从b点射出,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不计粒子的重力。求匀强电场强度的大小。

首先是说考纲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

电场力与洛兹力的特点,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几个认识点。

从而明确其综合性,使学生充分体会高考物理的综合性,以及着生

对主干知道进行考查的特点。必要时展示高考考试纲要的表格内容。

说题目背景

针对题目背景,说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选择此题的初衷:

作为新课标卷的一道试题,本题的难度较低,但是数学要求较高。同时展示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第24题,特点与之完全相同。

说审题分析

在说审题分析时,应该注意说重点与关键点。如本题重点是读图时围绕:一个圆,三个点,一条线。而其中的关键点是:aob不一定共线,如认定为共线,则错误。所以本题最容易犯的错误就在这里。另外一个重点是说隐含条件。本题词的隐含条件是:粒子沿线射入,离开时速度方向与线垂直,因此速度偏转900。在题目隐含条件的设置上有一个创新之处就是:非径向入射,这与平时做的大部分题是完全不同的。

说审题分析同时更要说明学生在审题经常面临的困难与常犯的错误。就本题而言,学生在审题分析时经常面临的困难是:因知识与心理上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作图不精确;不能恰当引出辅助线,找不特殊的三角形,因此无法求出将磁场换成电场以后粒子在做类平抛运动的水平与竖直距离r。

确定求r的思路:

引辅助线,找到合适的算法:利用直角三角形,

或者作弦定理或者对称全等:如图所示

在说解题步骤时,必须强调解题的规范要求:

重方程:轻计算;

适当的文字说明,准确简单。

说思想方法

物理的学习与教学总伴随各种思想方法的教育与渗透,说题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说题向学生同时向同行展示一道试题的思想方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就本题而言,它所包含的思想方法是对称法。本题中磁场与电场的对称,粒子进与出的对称。同时进行引申,拓展介绍展示物理学中的其它对称,如力学中的对称: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电磁学中的对称;等量异种与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电流与磁效应与电磁感应;光学的对称:光的反射与光路可逆,光线从两面平行的玻璃砖进与出的对称等等。。。。。。。

说引申拓展

通过介绍试题的引申拓展,可以发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与变通能力,最终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打好基础。所谓的引申拓展主要有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就本题而言,例如可以在题目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求粒子运动的时间。

篇5:高一物理试题和答案

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

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答案: B

2.(北京西城区联考)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10 N,则下列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

A.F1=10 N F2=10 N B.F1=20 N F2=20 N

C.F1=2 N F2=6 N D.F1=20 N F2=30 N

解析: 本题考查合力和分 力之间的关系.合力F和两个 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为|F1-F2||F1+F2|,则应选C.

答案: C

3.小小东同学在体育课上做单杠练习时,两臂伸直,双手平行握住单杠,之后逐渐增大双手间的距离,如右图所示,此过程中小东同学手臂上拉力的变化情况为()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

人体受手臂的两个拉力和本身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两个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属于二力平衡,则两者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右图所示,在小东同学两臂伸直、逐渐增大双手间距的过程中,重力G一定,可以判断手臂的两个拉力的合力F合不变,由于两个手臂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合力不变,所以拉力逐渐变大.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

4.如右图所示,两个共点力F1、F2的大小一定,夹角是变化的,合力为F.在角从0逐渐增大到 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A.从最小逐渐增加 B.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

C.从最大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0时, F1、F2同向,合力最大,而=180时,F1、F2反向,合力最小,但不一定为零.

答案: C

5.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 N,方向沿x轴正向;F2=6 N,沿y轴正向;F3=4 N,沿x轴负向;F4=8 N,方向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D

6.一个重为20 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5 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右图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A.15 N B.25 N

C.20 N D.0

解析: 由于物体的重力大于拉力,则地面对物体有支持力,且物体仍然静止.因为物体静止,所以 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的合力为零.故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 D

7.一根轻质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两手先并拢分别握住绳 的两端提物体,然后缓慢并左右对称地分开,若想绳不断,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45 B.60

C.120 D.135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共受三个力作用,其中两绳的拉力的合力必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重力G.由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可知,当细绳拉力为G时,两绳间的夹角最大,此时合力与两分力大小相等,则两绳间夹角为120.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8.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 N,那么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40 N B.102 N

C.202 N D.103 N

解析: 设F1=F2=F.当它们的夹角=90时,其合力为2F,即2F=20 N,F=102 N.当夹角为120时,其合力与F等大.故选B.

答案: B

9.设有三个力同时作用在质点P上,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当于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右图所示,这三个力中最小的力的大小为F,则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

A.3F B.4F

C.5F D.6F

解析: 由图可知F1=F2=F,F3=2F.其中F1、F2成120角,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等于F,方向在其角平分线上,即与F 3同向,故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3F.

答案: A

10.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A.5 N,7 N,8 N B.5 N,2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解析: 三力合成力,若前两力的合力可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可以使这三个力合力为零,只要使其第三力在 其他两个力合力范围内,就 可能使合力为零,即第三力F3满足:|F1-F2||F1+F2|.分析A、B、C,D各组力中前两力合力范围为:2 N12 N,第三力在其范围内;3 N7 N,第三 力在其合力范围内;4 N6 N,第三力不在其合力范围内;0 N20 N,第三力在其合力范围内;故只有C项中,第三力不在前两力合力范围内,C项中的三力合力不可能为零.

答案: C

11.用一根长1 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 kg的画框对称悬挂 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 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 m/s2)()

A.32 m B.22 m

C.12 m D.34 m

解析: 画框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等于画框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两绳间的夹角为120,则两个挂钉间的最大距离为32 m,A正确.

答案: A

12.下图甲为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解析: (1)在测量同一组数据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如果变化,即受力变化,所以A选项正确;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通过定滑轮拉结点O,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弹簧测力计拉线的方向不一定要沿竖直方向,B选项错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能超过其量程,C选项正确;两个拉力的方向合适即可,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但不一定为90,所以D选项错误.新课标第一网

(2)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篇6:高一物理曲线运动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2.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每一个分运动的速度大

B.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D.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它们的合运动的时间相等

3.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渡过一条河流,则小船的船头应该( )

A.垂直指向对岸 B.斜指向上游方向

C.斜指向下游方向 D.不知水流速度无法判断

4.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C.任意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相同

D.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5.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哪些因素对探究规律有影响( )

A.弧形轨道末端不水平B.弧形轨道不光滑

C.实验小球为轻质小球 D.坐标原点不在抛出点

6.下列物理量中既可以决定一个物体平抛运动飞行时间,又影响物体水平位移的是( )

A.抛出的初速度 B.抛出时的竖直高度

C.抛体的质量 D.物体的质量和初速度

7.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不变

D.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没有加速度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C.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9.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了一个向心力

B.向心力不改变圆周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即为其向心力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是不变的

10.关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

B.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种力或某种力的分力

C.向心加速度描述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

D.向心加速度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11.用长短不同,材料相同的同样粗细的绳子,各栓着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 )

A.小球以相同的`线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

B.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

C.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短绳易断

D.不管怎样都是短绳易断

12.有一种大型游戏器械,它是一个圆筒型大容器,筒壁竖直,游客进入容器后靠筒壁站立,当圆筒开始转动后,转速加快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地板塌落,游客发现自己没有落下去,是因为( )

A.游客受到与筒壁垂直的压力作用

B.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C.游客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

D.游客随着转速的增大有沿向上滑动的趋势

13.一轻质杆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o为圆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过最高点时,杆所受的弹力可以为零

B.小球过最高点时最小速度为

C.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可以与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反,此时重力一定大于杆对球的作用力

D.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与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做运动,如果合外力不为零,它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做运动,如果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做运动。

2.河宽420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水流速度是3m/s,则过河的最短时间为,最小位移是.

3.一个物体被水平抛出后T、2T、3T内竖直下降的距离之比为,通过的水平距离之比为。

4.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和水平分位移相等时,则此物体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运动时间为,运动的位移是。

5.机械手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之比为。

6.做斜抛运动的物体,在2s末经过最高点时的即时速度是15m/s,则初速度V0=,抛射角=。(g=10m/s2)

7.雨伞边沿到伞柄的距离为r,边沿高出地面h,当雨伞以角速度绕伞柄匀速转动时,雨滴从伞边缘水平甩出,则雨滴落地的圆半径R=

8.光滑的水平圆盘中心O处有一个小孔,用细绳穿过小孔,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A、B,两球质量相等,圆盘上的A球做半径为R=20cm的匀速圆周运动,要使B球保持静止状态,则A球的角速度为。

9.一个小物体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物体的受个力作用,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方向

10.如图:皮带轮传动装置,A.B两点分别是大小两轮边缘上的点,C是大轮上的一点,它到轮轴的距离与小轮半径相等,已知大小轮半径之比为2:1,皮带不打滑,则A、B、C三点的线速度之比为,角速度之比为。

三、计算题(第1小题8分,2、3小题各10分,共28分)

1.第一次从高为h处水平抛出一个球,其水平射程为x,第二次用跟前一次相同的速度从另一处水平抛出另一个球,水平射程比前一次多了x,不计空气阻力,则第二次抛出点的高度为多少?

2.杂技演员在做水流星表演时,用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水的质量m=0.5kg,绳长l=40cm,求:

(1)最高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

(2)水在最高点速率v=4m/s时,水对桶底的压力。

3.质量为M的火车,以恒定的速率在水平面内沿一段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转弯,已知路面的倾角为试求:(1)速度V0为多大时,车轮对铁轨的侧压力正好为零?

(2)若火车速度提高2V0时,车轮对铁轨的侧压力为多少?

篇7:高中物理测试题和答案

(3)5.3800.001 5.910-7

14. C 6 电源的内阻太小

15. (12分)解:(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

P入=UI=122W=24W。(2分)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与皮带对圆盘做功功率相等,且圆盘转动的线速度v为2nr则:

P出=(F1-F2)v=(F1-F2) 2nr=(7.9-6.1)(50/0.05=18W。(2分)

效率为 (2分)

(2)拉紧皮带使电动机停转,此时电路为纯电阻电路,由题分析可知电源电动势为12.6V,

电源内阻为 , (2分)

电动机的直流电阻为

此时电压表示数为 (2分)

电流表示数为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 (2分)

17.解析:(1) ① (1分)

②(1分)

③(1分)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

棒稳定时: ④ (1分)

由①②③④联立解得: ⑤(1分)

(2)由能量守恒得:

⑥ (3分)

⑦ (2分)

(直接写出 得出 ② 式亦可得分)

由① ②联立解得: ⑧ (2分)

18.(14分)解析:(1)微粒做直线运动,

E0,电场方向向下,且 mg+qE0=qvB①

微粒做圆周运动时,E0, 电场方向向上,

且 mg=qE0 ②

由①②得: ③,

篇8:高中物理试题中数学思想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试题研究,思想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的学习中, 很多学生都将物理试题和数学学科, 放在了首要的地位, 因为这两门课程, 在学习中, 相对较难, 可以说, 这两门课学好了, 其他的科目都很容易。在学生当中, 总是将这两门课分开来看待, 学生学习了很多关于函数、图像、对数的计算, 指数的计算, 以及一些极值的计算, 还有圆、椭圆等的知识, 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答数学中的相关习题, 但是, 在利用这些知识能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 却总是表现出不会, 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还有的学生, 会运用数学知识, 也是胡乱将数学公式带入到了物理计算题中, 不懂得知识之间如何进行迁移、使用, 分析出现的这些原因, 主要是老师在教学中, 没有将物理公式解释清楚, 同时数学老师也没有将数学公式进行能力的提升, 应该在讲课的时候, 将数学方法迁移到物理的相关题型中, 这样, 学生就会由熟悉到熟练, 逐步培养数学思想。

还有的教师在课上遇到关于物理习题中, 蕴含着数学的思维的时候, 总是一带而过, 简单提一下, 这是运用的数学的某某计算公式, 至于怎么带入, 那是数学方面应该解决的问题, 你们不会, 那是数学没有学好, 不会的下去问数学老师。面对这种情况, 学生对于遇到的蕴含数学思想的物理题目, 依然是听的一知半解, 没有深刻的掌握, 课后又将之抛之脑后, 做别的习题去了。因此, 这些方面的问题都要引起重视, 只有这样, 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被运用到物理试题当中, 让学生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联系, 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二、数学思想在物理问题中的渗透

(一) 数学思想

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主要是依据现代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人的意识之间的影响, 通过人的大脑进行思维后, 产生的一种结果性的物质, 在不断的认识活动中, 形成具有普遍规律的方法。建立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运用这些思想, 比如方程函数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来解答物理中的问题。

(二) 相互之间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抽象的概念经过数学思想方法, 可以化繁为简, 形成熟练的运用过的程度, 这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逐步渗透才可以实现,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慢慢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 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景, 进行指导, 给学生建立一个生活化的教学, 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 接受物理概念及相关的现象, 适时指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方法, 进行对物理情景中的数学建模, 或者是在物理模型中建立数学方法。

三、具体应用实例

在具体的物理试题的计算中, 我们往往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 不只是解决物理问题, 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一种利用数学思维解答物理问题。采用数学的思维去将问题转化, 建立数学模型, 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 而后, 再通过物理问题的方法去验证结果, 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

(一) 物理试题中的数学函数模型的建立

数学函数模型, 目的是建立一种未知量和已经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函数的方法建立一个方程, 运用数学方法求解, 这样对于物理试题的解决, 能够快速解决问题。

例1:十字路口一辆汽车在红灯亮后, 停车等待, 当绿灯亮后, 它以加速度为3m/s2的速度开始行驶, 此时, 正好有一辆自行车从远处行驶过来, 以6m/s的速度行驶, 问汽车从路口开始行驶, 需要多长时间, 两车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根据这个式子可以知道, 当t=2s时, Δs最大的数值是6m。

(二) 物理试题中数学不等式模型的建立

一般来说, 建立数学不等式模型, 就是要依据题目中的要求来建立, 通过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建立一个不等式的关系式, 从而通过对不等式的求解, 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

例2:根据图1所示, 用一个推力F推动质量为m的物体, 物体放在倾斜角为θ的一个斜面上, 已知斜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它们接触面间压力的μ倍, 求水平力F的大小?

对解答过程进行分析:当该物体正好要向上滑动的时候, 受力分析如图1 (b) 中所示, 再对物体下滑的时候, 也进行受力分析, 见图1 (c) 中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管物体是向上滑动, 还是向下滑动, 物体同斜面之间的压力都是N=mgcosθ+Fsinθ。

如果想要让物体不向上滑动, 可以建立关系式:Fcosθmgsinθ+μN。

如果想要物理不向下滑动, 可以建立关系式:Fcosθ+μNmgsinθ。对这两个式子进行解答, 可以得到F的取值范围为:

综上所述, 在物理的试题中, 建立数学模型, 可以对题目进行巧妙地解答, 构建物理试题中的数学模型, 显示出数学思维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所以, 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 或者是化学教学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这两门课程之间的思维互换, 不断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鹏.“问题生成”教学模式——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 2012 (12) .

[2]张开洋.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J].教师, 2012 (34) .

[3]田伶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2 (10)

[4]关燕.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原始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0

篇9:对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试题的研究

【关键词】新形势 高中物理 试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62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考查模式中,闭卷考试是考查的主要方式,试题相较于现今流行的教育理念,对知识的考查面不够广泛,对知识的考查程度不够深入,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查也未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传统的高中物理试题模式单一,结构稳固,类型固定,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未必对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可能通过“押题”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题型特点,能够猜题,甚至有些学生仅通过对往年考试题型的分析可以准确地猜中题型,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真正考查。另外,传统高中物理试题的命题原理落后于当今教学发展的实际,因此,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适时改变传统高中物理试题模式十分必要,需要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思考。

一、对传统高中物理试题模式的分析

传统的高中物理试题模式疏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试分流严重,难题偏多,怪题多,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物理考生的考试成绩差距大、分流明显,具体表现为物理学科的高分和低分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传统的高中物理试题模式对于结果的追求,要重于对于过程的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导致学生在平常学习时往往疏于对于自身逻辑的规范,也导致学生过于追求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对具体实验过程的细化分析。

学生学习功利性过强,在学习时过于追求结果的成功和准确,习惯对知识死记硬背、生硬理解,缺乏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将知识灵活应用、开拓创新的能力,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甚至违背了新课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坚持基础是一切的根本,教育工作要做好基础工作,学生只有垒好坚实的学科基础,才能进行更高水平的学科探索。然而现如今的高中物理试题结构单一、固定,题型缺乏创新与变形,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也过于单一,不利于对学生逻辑水平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另外,传统的高中物理试题模式有一大特点,即试题的背景单一化。具体表现在,在物理试题对具体实验案例方面的考查中,老师往往以课本上的实验为模型,对学生进行实验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测评。要知道,课本上的案例虽然典型,但是缺乏创新性,也不利于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此外试题疏于对细节的测评。物理试题疏于对细节知识的测评,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也不够重视一些细节的学习和分析。

二、对改进高中物理试题模式的建议

(一)重视基础

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试题模式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细化考试结构,精化试题的类型。具体说来,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比如说在设置选择题的时候,选项的设置要回归课本的基础概念,以课本的基础概念和细节知识为考查的骨架。此外,命题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追求考试的难度和高度,试卷的难度、高度的分配要均衡,要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坚持普遍性原则,密切关注教学发展的实际,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入研究课程内涵,密切关注教学发展的情况。以课本上的基础概念为命题的核心,在深入钻研教学内涵的过程中把课程内的重点知识标出,在试题中改变其外形但不变本质,对学生进行着重考查。同时,教师要找出课程内的重点基础概念,并通过对基础概念进行变形,然后将其放入具体的情境中,来加强对学生基础重点概念的掌握情况的考查。

(二)坚持创新

老师可以采用课本上的案例,但是需要对课本上具体的案例进行创新,比如变图形为文字、变文字为图形等,将简单的知识考查形式变复杂,将复杂的概念、原理抽离为具体可感的模型,让学生通过分析模型感知教学成果,感知物理学科思维。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考查和对学生建立模型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思维以及分析能力进行具体的判断。另外,新形势下的物理命题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具体说来,在命题中增加设计环节,让学生围绕具体的设计实验原理设置实验方案,而不再是单纯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掌握,在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分析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真正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命题中为学生设置丰富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真正的实验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灵感度,并将多个实验原理熔铸于一个实验环境,使考查方式更加灵活。

(三)立足现实

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命题模式不应脱离教学的实际,而应立足教学的具体情况设置具体的考查内容,命题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式要循序渐进,由简到难,难度梯度增加,要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理问题为命题考查的背景,加强测评的实践性,提高测评的生活化,重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检查。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物理,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把问题回归到课程原理,将原理打造为物理模型,在分析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特点,进行归纳找出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将疑难点分解为具体的物理规律,从而转化为物理问题,最终将问题特殊性与原理普遍性相结合,发现规律本质。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问题的切入点,联系科技、教育大事,突出问题导向,细化规律分支。比如可以以卫星发射、轨道运行为问题的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引力、电力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问题的设置和教学的反思相结合,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创新实验方案,并做出具体的实验过程设计。再有,可以以生活中具体的物理线索为问题的设置方向,比如将真实的路线图为考试的考查内容,加强对学生电路设计方案、设计原理的分析。不强调结果的唯一,鼓励探索方式的多样,不对学生的结果探索做过多的要求。

三、结束语

篇10:高中物理测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选对的得3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

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3.“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体征。下列动物体征中,能达到增大压强效果的是( )

A.骆驼有宽大的脚掌 B.鱼有流线型的身材

C.啄木鸟有尖细的嘴 D.泥鳅体表有光滑的粘液

4.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两种不同液体中,根据如图所示提供的信息能够探究的是( )

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5.如图所示,一个装水的密封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图甲)若将杯子倒过来(图乙),则( )

A.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C.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D.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小;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不是连通器的是( )

7.对下图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

B.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C.托里拆利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D.马德堡市长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8.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热气球升空 B.高压锅煮饭 C.用嘴吹胀气球 D.抽水机抽水

9.如图所示,是小强同学自制的气压计,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外界大气压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管内液柱高度上升。 B.细管内液柱高度不变

C.细管内液柱高度下降 D.瓶子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10.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面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的做法是( )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B.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C.把玻璃管稍微往上提一提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11.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气泡上升时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12.小晴在清洗苹果和梨子时,发现苹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却沉到水底。对此,她做出了如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梨子所受的浮力一定比梨子所受的重力大

B.梨子所受的浮力一定比梨子所受的重力小

C.苹果所受的浮力一定比苹果所受的重力大

D.苹果所受的浮力一定比苹果所受的重力小

13.如图所示,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B.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14.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飘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15.一物体轻放入盛满煤油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2N的煤油,如果把这物体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的水重为(煤油的密度ρ=0.8×103kg/m3)( )

A.等于0.2N B.大于0.2N C.小于0.2N D.不小于0.2N

二、填空题(本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6.用久的菜刀变钝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菜刀磨完后会更锋利的原因是 。

17.如图所示,手指用4N的力压铅笔尖,铅笔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N(铅笔受到的重力忽略不计)。手指与铅笔尖的接触面积是0.5mm2,笔尾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0.4cm2,手指受到的`压强是Pa,桌面受到的压强是Pa。

18.小华同学测得保温瓶瓶胆最大深度为30cm,装满水后,水对瓶底的最大压强是________________Pa,若将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对盆底的最大压强___________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取g=10N/kg)

19.如图所示茶叶经销的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错误是:

违背的物理原理和规律是:

20.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的一个实验,其中甲:瓶铺层砂子;乙:放入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丙: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可看到鸡蛋将____________。这个实验也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

21.在用注射器吸药水前,先将活塞向里推,将针头插入药液内,再向外拉活塞,这样管内气压比管外气压_______ (选填“高”或“低”),______________使药水进入针管。

22.一艘轮船从贵港驶往香港,当它从珠江口驶入大海时,它所受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排水深度______(选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3.小华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示数为9.8N,如将该物体全部浸没在某种液体中,称量时示数为7.8N,此时该物体所受浮力是________N。若该物体放入此液体中,松手后,物体将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24.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_______(均选填“大”或“小”),飞机的机翼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5.参加青海玉树地震救援工作的队员发现,在当地烧水,水在80℃左右就沸腾了,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压较________(填“高”或“低”);若继续加热,则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6.按题目要求作答:(2)如下图所示,请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7.有一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作出小球所受的重力G和浮力F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与设计题(第28小题6分,第29小题8分,共14分)

28.小李同学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五个选项是他探究过程中的部分片段:

A.空气的压强与空气的流速有关系吗?

B.在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相互靠近。

C.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D.用手握住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之间吹气。

E.如果空气的压强与空气的流速有关系,在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将相互靠近。

用以上片断的序号将小李同学的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小李同学首先提出了问题,并给出了猜想或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的实验是,进行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最后,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到的结论是。

29.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4)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代号即可)。

五、计算题(第(1)小题3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6分,共13分)

30.上周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九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ρ铜=8.9×103kg/m3, g=10N/kg)。求:

(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上一篇:亚欧商务网建设方案下一篇:2018年会计硕士(MPAcc)英语模拟题二(附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