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24-05-04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精选14篇)

篇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xx年,我院申报了“创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检验科呼应了医院领导的号召,在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检验科各位同志齐心协力,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围绕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较好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思想

为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的安全,检验报告的准确性,给临床提供有效的诊疗依据,检验科成立了以科主任为首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针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强化培训,提升自身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始终把医疗安全与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督促检验科各位员工认真遵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保证检验质量。

二、活动计划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对检验科各岗各室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有成效,持续改进。

三、活动记录总结

从20xx年1月开始,质量与安全小组对检验科各岗各室进行督导检查。

1.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围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排除安全隐患,制订医疗安全整改措施,全面提高了医疗质量。20xx年检验科全年无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2.科室感染治理:通过督导检查,完善了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加强了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3.危急值报告:检验科属医技科室,职责是全力配合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质量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出现危急值,达到100%报告给临床医生,并做好检验科登记记录,确保有据可查。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根据20xx年上半年检查督导情况可以看出,检验科在各种登记记录及工作的交接班情况存在着不同情况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不足,质量与安全小组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及改进方案,确保彻底解决检验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检验质量及科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总结,在下一步工作中,检验科将认真总结经验,结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科室发展规划,认真持久地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篇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为不断提高我院医院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运行绩效,促进医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医务科定期对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进行督查,现将1-9月份手术科室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1、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均有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定期开展工作并及时进行记录。

2、查看各科室业务学习记录本,均有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质量与安全管理及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学习与培训。但自行考核的科室较少。部分科室学习内容简单,医疗安全管理方面培训内容少。

3、绝大部分科室能从医疗制度、医疗技术、病历书写、重点手术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手术例数、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日常工作等方面进行科室自查、总结,但部分科室科室自查内容较少,不深刻,流于形式。

希望各科室能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要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加强业务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各科室的自查内容要全面,查出缺陷要及时反馈及改正。存在问题的科室要立即进行整改,医务科也将继续跟踪检查。

篇3:医院检验科室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1]。近年来,医学检验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伴随着新的检验技术及仪器的引进,检验科室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与扩张。检验科在医院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等健康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但是,目前检验科室普遍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和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难以管理和控制其检验质量,检验的准确性不能与其先进的技术和仪器相匹配。同时,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布与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其承担了巨大的工作任务,使得提高检验科的服务水平和检验的准确性,成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关键。

1 检验科的现状及问题

1.1 检验科硬件体系

检验科的硬件体系主要包括检验科室的布局、检验环境以及设备仪器。目前,我国医院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推行,促进了检验科室的布局、环境等规范化发展,建立了规范的防尘、隔离、消毒、防止交叉污染等措施,为检验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提供了完备的硬件条件。同时,医学检验仪器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检验水平的提高。精密的光电、电子智能仪器的引进与应用,促进了检验科室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检验效率与检验的准确性。但是,由于这些高端检验设备对检验员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检验人才相对缺乏,检验仪器优越性与先进性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

1.2 检验科软件体系

全面的管理体系,检验行为规范,检验人员责任,组织结构以及检验技术等共同构成了检验科的软件体系。目前,检验科大都由微生物、血液、免疫、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等独立部门所组成,各学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同时检验科内部多专业的相互合作交流,促进了各类检验工作的优良发展[3]。除此之外,生化检验等部分检验项目已经初步具备质量管理机制,对于检验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检验科对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大,考虑成本原因,检验科日益增加对合同制员工招收的比例,使得多种雇佣关系并存[4]。因而引起了同工不同酬等不公平的问题出现,导致部分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积极性。软件不如硬件那样直观地引人关注,所以常被人忽略。伴随着硬件的快速进步,传统的软件体系已难以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1.3 检验人员素质

检验人员是软、硬件体系的制定者与执行者。随着检验仪器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检验人员开始过分依赖于仪器检验,而不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这个误区背离了现代化检验科室的人才要求。根据北京地区社区医学检验现状调研报告,在北京社区检验人员中属于检验专业的人员只有75.6%,而大、中专水平的检验人员占89.4%,且获得医学检验专业相应资格认证的检验人员只有72.3%,说明了社区医学检验人员学历水平相对较低[5]。比较社区检验科室的情况,二级、三级医院检验科人才建设体制较为健全,培养了较多高素质检验人员,但是相对于医院发展而言还是不足。

2 质量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2.1 检验科管理体系不健全

2.1.1 检验过程控制的缺陷。

检验质量不是结果反应出来的,而是对检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所保证。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检验的技术控制以及误差控制等。除此之外,医学检验的准确性还受到了患者的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以及检验仪器调试的影响。检验过程中环节多,情况较为复杂。但是,目前医学检验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对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做规范化的管理,使得检验结果可能出现偏倚,检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1.2 检验结果管理不健全。

医学检验的结果主要受到检验标本质量、存放时间以及实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6]。检验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服药、运动、饮食、情绪、采集操作等。检验人员通常通过采集患者早晨空腹的标本以减少昼夜变化的干扰。同时,标本保存时间应控制得当,以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如检测血糖的标本必须及时检验,若放置时间过长,检验的结果指标就会降低。其他的标本如尿、便、痰、体液等都须要及时送检[7]。同样,检验人员的实验操作水平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多数检验科缺乏一套结果质控标准来控制各因素的影响,例如没有对病人检验前的行为进行控制管理,以至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2.2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短缺

检验专业人才短缺已严重影响检验科室的发展。伴随着检验科专业化与技术化程度的提高,科室对检验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同时,高、精、尖的仪器设备的广泛运用[8,9],需要检验人员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检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更为严格。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对样品的抽取、报告的撰写等基本操作都有严格的规范,任何失误都可引起检验结果的误差。检验人员素质不符合现代化要求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已影响着检验科的发展,不利于医学检验质量提升。

2.3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不畅

检验与临床诊断、治疗、康复等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特异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例如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血象和骨髓象,就可对白血病进行确诊。同时检验科的发展,也依赖于临床科室的支持。然而,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常处于一种脱节状态,缺乏交流,对相互之间的情况都互不了解。医师不了解检验科的新检测项目、新技术与新仪器,这样就引发了开展工作的矛盾。由于检验科的工作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不畅将影响着检验科的良好发展与诊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3 加强质量管理对策

3.1 贯彻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医院要全面贯彻卫生部颁布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并且落实相关的规定,加强对医技科室的管理,促进医学检验科室的改进。根据该办法传达的精神,检验科应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具体的科室管理措施与制度。通过强化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来提高检验科的检验服务质量,以此保证医院诊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3.2 建立检验质控小组

建立检验质控小组,由检验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涉及生化、理化、血液、免疫等各专业负责人[10]。引入个人负责制,小组成员需要对自己所在检验单位的质量负责。各项目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与合作,定期对各检测项目的质量进行抽检,并且形成质量报告,抽检的结果与该项目的检验人员的绩效挂钩。如果质控小组发现检验质量问题,应采取内部讨论的方式,共同协商解决。

3.3 强化检验前质量管理

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指自临床医师提出检验申请起,对包括标本采集、运送以及标本实验前处理等过程的管理。据调查,70%的检验误差来自于检验前[11]。因此,强化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对减少检验误差尤为重要。

首先,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是对高质量的检验结果的保证。随着更多新检验项目的引进,医院需要加强临床与检验科的交流,以确保医师对新检验项目的及时了解,并指导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良好的检测结果需要有一个合格的检验标本。高质量检验标本的采取需要得到患者的充分配合。然而患者的准备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取样时,患者应处于休息平静状态,防止情绪心波动对标本的影响;控制患者饮食,采样时最好保持空腹;掌握病人的用药情况,必要时须及时停止患者服药;采集标本应严格控制采集时间,原则上在早上空腹时采集标本,以避免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便于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但某些疾病也需要特殊时间的标本,如病毒性抗体检查需要在急诊期及恢复期采集双份血清进行检查。总之,检验人员要熟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对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3.4 构建学习型科室大力开展人才建设

检验人员是生产要素中的主动因素。现代化的医学检验强调人员教育、培训和经验三者结合起来要足以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对其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近年来,检验技术与仪器发展迅速,自动化、智能化逐渐成为了检验科室的发展趋势。新检验项目的不断引进,使得检验科对高素质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构建学习型的科室,加强对现有检验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成为促进科室发展的重要任务。鼓励检验新人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试验,通过充分的实践,来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教育培训、出国进修等,以此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科室还要坚持人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以增加新鲜的血液。完善人事制度,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调动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因材施教,人才分级培训,将对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使用情况与科室的绩效挂钩,完善检验科室人才队伍建设。

3.5 加强临床交流与协作

检验科应重视提升检验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交流,促进临床医师与检验人员对相互部门与学科的了解。由于临床医师对新项目的不了解,检验科室有责任指导建议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同时鼓励检验人员参加临床查房和病例讨论[12]。在接收检验申请时,检验人员发现检验项目与患者情况有异议,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意见交流。医院可以通过组织知识讲座等活动来增进检验科与临床交流协作的机会。检验员的业务水平在与临床的交流协作中得到不断锻炼,有利于检验质量的提升和科室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华,朱建斌.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4):226.

[2]李轶.浅析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1,9(18):138-139.

[3]彭兰英.浅谈医院检验科如何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J].中外医疗,2008,33(11):88.

[4]张洪波,刘丽,陈丽.检验科员工结构现状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11-12.

[5]李晖.北京地区社区医学检验现状调研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06-107.

[6]林英辉,黄小琪.医学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7,17(3):941.

[7]殷丽.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正确采集[J].医疗装备,2011(8):86-88.

[8]姚军,韩月萍,石兆光.对现代医院医技科室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2004,20(8):496-498.

[9]陈宏础.检验医学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临床检验信息,2000,7(1):1-5.

[10]部纪春.论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309-310.

[11]刘广勤,金春明,文景爱.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6):62.

篇4: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关键词】精细绩效管理;医院科室;分配制度;工作量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越来越需要医疗卫生事业,医院中的各种缺点也都逐渐显露了出来,原本的工作管理制度很难对医院管理需要进行满足,难以兼顾效率和公平,并且难以对部门科室的价值进行体现。因此,也很难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需要深化改革其精细绩效管理与医院科室分配制度。

一、早期传统医院绩效体系的弊端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4个部分是现有的医院薪酬体系的主要内容。医院可以以职权和工作需要为依据设置岗位,其相关部门科室有聘任的相关人员组成。一般薪酬分配的主要内容就是岗位工资,可以以工作和出勤内容为依据进行绩效工作的分配,以临时性或特殊岗位需要为依据对各种津贴进行分配,并对一些必要的生活福利进行发放。

早期传统所使用的医院分配制度过于陈旧,在这一制度中是以岗位工资和奖金分配组成各科室人员的工资收入,其中由提成比例和收支差额相乘对奖金进行确认。这种分配模式是早期医院的产物,其过去在对劳动报酬进行调节,对成本进管控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医疗事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新的要求逐渐出现,早期传统的分配体系难以对新形势的需要进行满足,因此逐渐可以看出其弊端。首先,在大环境下,早期传统的分配体系没有足够的社会效益;其次,分配体系将工作价值和经济价值混为一谈,很难将工作业绩在分配中进行体现,更加无法将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出来。并且由于医院的性质较为特殊,因此必须存在政策性亏损科室,这些科室没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但却具有较大的劳动量,因此会造成不公平的收入分配。

早期传统的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分配,其中的价值偏差十分明显,其对经济利益过于追求,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此同时医院内部也存在不平衡。所以,需要进行绩效管理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创新,保证其有效、操作性强且与医院特点相符合。

二、医院科室精细绩效改革措施

精细化管理体系需要以工作量、实现贡献为主,质量、效益和效率等为依据,将考评的标准和规则建立起来,并促使其动态化和体系化,将分配的标准设置为上述三元分配机构涉及的评价指标量精细化,以工作量为重点对各项指标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应该是工作量,从而对各部门科室工作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对其工作绩效进行提升。

1.对医院发展目标进行确认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就是绩效管理体系,在一定区域社会中医院承担的功能就决定了其发展目标,但其自身的各种条件会对其发展产生限制。作为一个动态的体系,医院的发展目标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会对绩效管理体系具体数值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2.构建以工作量为中心的医院科室精细绩效模式

围绕着发展目标,对绩效管理模型进行建设,需要保证其可行且实际。具象化的绩效管理实现路径、明确目标、总体思路和整体概念的体现和结果就是绩效管理模型。工作量为主的重要指标和关键要素如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成本、医疗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科教管理、医保物价、院感防控、岗位管理、服务对象满意度是绩效管理模型的主要内容,需要分析其相关性,并以不同科室和部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其考核表的制定。

在评分标准进行确认后,需要对其进行精细化和量化处理,将具体的科室考核方案制定出来。以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组,以其参与活动情况、科研成果、值班时段、职务设置、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工作时间为依据,对其进行评分,将科室内部二次分配建立起来。除此之外,还需要以医院工作具体情况和需要为依据,灵活的调整评分因素,从而转移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进而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性作用,激发其工作的热情。

3.进行良好的沟通,应用考评结果

在对考核实施之后需要应用好考评结果,并将沟通工作做好。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反馈和沟通是其开展的前提,也是主要的绩效管理动态过程的手段,其与静态管理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实现。

三、结语

本文就精细绩效管理与医院科室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早期传统医院绩效体系的弊端,随后提出了医院科室精细绩效改革措施。通过措施的实行,确保医院科室精细绩效改革能够成功,将精细绩效改革的中心设定为工作量,从而在医院的工资绩效等分配的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进而将各部门和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努力认真,能够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宇明,董琳,叶舟,谭忠,罗红斌,郑豫珍,林智杰,付海澄,洪素华,岳江涛.基于医院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05:24-28.

[2]汪丹梅,刘立善,奚晓鸣,高一红,徐磊.基于绩效管理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26-129.

[3]谢世堂,尹金淑,张梦平,柴冬丽,张桂芬,赵亮,孙凯洁,杨方其,谢朋呈,申悦,周海迎.北京市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分配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04:12-15.

[4]赵明,罗莉,邓然,王晖,许岩,岑珏,郭永瑾,陈建平,曹建文.上海市级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参与者评价[J].中国医院,2015,09:8-10.

篇5: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病历质控小组会议、院感小组会议,护理管理小组会议,医疗安全小组会议等,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使我科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二、明确科室医疗、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2%

2、平均住院日≤14天

3、入院三日确诊率≥90%

4、术前平均住院日≤3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0/100分)

10、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90/100分分以上)

11、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2、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0%

13、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

14、抗菌素使用范围<60%,DDD<40%,药敏>80%,抗菌素限制使用率<50%

15、手术300台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定考评标准,每月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

1、参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的评审标准,对科室的每月工作情况,认真评分,结果与奖金挂钩。

2、健全、落实各种医疗制度,要求各种制度执行记录规范,项目齐全。医疗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入院48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一周内主任查房,术前,术后上级医师查房,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房,病重自动出院请上级查房,重病人值班医师查房后作好病程记录。

加强知情谈话制度管理,非手术病人入院内72小时谈话,手术前、中、后谈话,植入谈话,危重时随时谈,特殊诊疗操作、治疗、用药谈话,输血同意谈话,麻醉前同意谈话;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及手术权限制度、交XX制度等。各科每月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四、认真做好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工作

1、强化病历书写者自我检查、科室病历质量小组(相关质控人员)监控。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环节及终末病历质量检查,培养每个质控员的病历质量意识,加深检查者的感性认知,将检查结果及时传达到自己科内,避免同样错误发生,使被检查者引起重视,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实时改时,起到良性循环作用。、

2、抓好病历质量的评价、实施奖惩结合制度

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检查存在问题及乙级、丙级病历上报质控办。相关科室的质控人员需及时上报检查结果,如连续不上报的则扣科室当月一定的

考核总分,与科室奖金挂钩。促使大家重视并互相督促,避免和减少病历缺陷发生率,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3、落实病历检查制度,突出重点

每月检查重点安排如下:

1月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准备切开皮肤前的核查,规范书写手术安全核查书。

2月份:“危急值”报告登记,护理人员及时报告医师,医师及时处理并记录,

3月份:对住院>30天的患者,做大查房重点,核查有无评价记录。对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瓶颈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进行逐一核查,落实各项措施。

篇6: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一、在医院医院各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科主任是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负责人。

二、建立健全本科室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和计划。

三、按照质量标准定期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结合质量检查情况,针对发现问题,查找原因,积极整改,并跟踪检查。

四、检查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常规、操作规范、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五、积极开展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严格要求和考核,把好新上岗人员临床“准入”关。

六、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评价达标情况,分析不达标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七、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提出处理意见。

八、定期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相应职能部门汇报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XX科

篇7: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

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

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

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

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

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组织要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安全生产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八、严格科室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

篇8: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患者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我科从2007年成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网以来, 每月由全体护士参加的质控活动, 对科室本月的护理质量分6个方面进行检查, 具体为对核心制度、护理安全、等级护理、文书书写、院内感染、健康宣教进行质控、检查、分析、整改, 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 防止下月发生类似护理缺点、缺陷, 以此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1.1 护理质控网的建立

科室在医院护理部成立质控网的基础上, 于2007年初由全科护士成立护理质控小组, 按护理质量6个方面进行分工、质控, 10名护士按资历、年限、工作能力、责任心诸方面进行分组搭配, 2人1组, 从6个方面分工负责、检查、质控、现场布控, 以此调动全科护士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的积极性和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

1.2 科室质控网的活动

在每月底各组人员按检查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查和交叉检查, 下月初召开质控分析会, 对上月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查找问题, 对存在的主客观因素, 每个人都要对照自己进行检查, 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 以防再犯, 以此达到护理质量的提高、改进。

1.3 科室护理质控网的目的

质控网的目的是达到工作质量的现场控制和防止不良现象的延续, 使护士的业务行为活动符合工作要求和满足患者需求。有效的质量控制就是用最佳的参数、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优的服务。

2 科室质控网的作用和效能

2.1 护理安全因素提高

本科护士10名, 均为聘用制护士。1年以下护龄的3人, 2年以下护龄的3人, 倒班护士6人, 均为18~23岁的年轻护士。年龄结构年轻化, 护龄短, 低年资护士多, 中等专业学历的占绝大多数, 加上护士流动大,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差、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正确的沟通交流技巧和自我保护意识, 说话不够严谨、操作不够规范、责任心不够强, 护士的业务水平对护理安全构成威胁, 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护士的压力加大,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迫在眉睫, 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 都是对护士严峻的考验。全体护理人员自觉地加入到护理质量控制行列中势在必行。管理制度、核心制度、护理技术操作执行不到位, 也是影响护理安全、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 也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通过科室质控网的建立, 我科护理安全因素得到极大的提高, 护士的缺点、差错降低到最低限度。

2.2 通过科室质控网, 全面提升了护理内涵

有1例外伤患者, 因无家属陪伴, 医嘱为二级护理, 护士通过质控、评估, 发现患者在饮食、跌倒、大小便自理、用药等方面均需要护士关心帮助, 如果用过去的护理模式, 只是遵医嘱打针、发药, 患者不但不会满意, 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护士加强了心身护理的评估, 重视患者的文化素质、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合适的交流沟通, 提供了准确的专业服务, 受到了患者的高度评价, 管床护士也在质控会上介绍护理体会, 从而激发了其他护士的工作热情, 比学赶超的风气蔚然形成。

2.3 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护理管理大师朱兰博士谈到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1], 质量改进是质量提升的前奏, 积极寻找护理改进信息, 制定改进措施。如护士反映早班工作量大, 对质量保证有影响, 从而全面调整了各班工作职责, 更合理的体现了各班次的工作布局, 收到了良好的护理反馈, 提高了护理质量。有一位护士文书书写质量不高, 质控分工时重点安排她与另一位文书书写较高的护士合作, 进行文书书写的质控。通过检查、质控, 学习了别人的长处, 语言措词得到完善, 护理文书书写水平得到提高, 专科护理知识得到巩固。

2.4 强化了护士质量管理意识

实行由护士参与的护理质量控制:护士既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 从而强化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 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内容, 被动为主动, 充分调动了其积极性, 发挥了其职能作用, 让护士学到了更多解决护理质量问题的方法。

3 实施结果

我科通过不断持续质量改进, “零缺陷”控制的方法, 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近2年无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组具有团队精神, 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对创造护理安全达到共识, 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轨道。

摘要:目的 探讨科室质控网在护理安全与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 由科室全体护士参加的质量控制网, 自2007年至2010年成立4年来, 坚持每月2次的质控活动, 对科室的护理质量分6个方面进行检查, 具体为对核心制度、护理安全、等级护理、文书书写、院内感染、健康宣教进行质控、检查、分析、整改, 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 防止下月发生类似护理缺点、缺陷, 以此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结果 有效的保障了护理安全, 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改进。结论 科室质控网在护理安全与质量持续改进中不仅必要, 而且可行。

关键词:科室护理质控网,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篇9: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临床党支部在科室管理中的定位思考与实践

● 金利国 王雪文

医院临床党支部是医院基层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科主任负责制下医院临床党支部的工作面临较多新问题。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的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探索和实践临床党支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增进了临床党支部的生机活力,促进了科室医教研、人才建设和文明文化建设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岳阳医院党委;临床党支部;科室管理;思考与实践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为激励党支部在推动医院科学发展、促进医院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中建功立业,在服务世博和保障世博中贡献力量,在办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做出成绩,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的要求,对在科主任负责制下医院临床党支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临床党支部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工作模式定位进行了积极思考与实践,取得了党建工作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的好成绩。

一、医院临床党支部在科主任负责制下面临的新问题

1982年卫生部颁发了《全国医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医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全面主持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并享有充分的决策权。党支部主要实施政治思想领导,参与决策,协调各方,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然而随着医院运行机制的转变,在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多年后,临床科室党支部的地位与作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党支部工作与临床科室工作脱节。党支部对科室内的重大问题,知情率低,参与率低。科室与党支部工作脱节,不能形成合力,群众对党支部缺乏信任感。

(二)党支部与科室群众联系不紧密。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党员和群众在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和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工作,出现的思想问题,不能及时被党支部发现,而一些党员和群众认为有问题党支部也无法解决,科室的问题都需要科主任处理。由于对解决实际问题力不从心,客观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

(三)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需求脱节。思想政治工作说教成分多,缺少启发性、趣味性,比较空洞,形成上级布置任务时开几次会,组织生活时读读文件的被动局面,不能调动党员和群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能掌握临床科室工作的特点,没有为职工群众的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政治生活内容。

二、医院临床党支部在科主任负责制下的工作定位思考

岳阳医院党委认识到,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支部在科室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功能与范围、权力与责任,直接关系到党支部的内在活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面对在实行以科主任为主体的院科两级管理的背景下,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的方式不规范、责任不明确、方法难掌握和缺乏制度保障,加之由多科室合建支部,党支部书记又是兼职,党员分布较为分散,支部对各科室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医院党委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就支部的责任与权力、工作范围与作用发挥,如何在科室搭建支部工作平台、让支部工作重心前移、更加贴近科室贴近群众,如何加强支部内部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题研讨与分析,达成以下共识:

(一)临床党支部要根植于职工之中,担负起承上启下的重任,要把握上情、了解下情,要把对组织负责与对职工负责相统一,要紧紧围绕《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和医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实际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支持保障作用。

(二)临床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成效应该体现在推动医院科学发展,保证医院医教研任务的完成;体现在促进医院和谐,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体现在服务人民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升职工和社会满意度。

(三)临床科室支部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参加科室管理工作,发挥基层党支部在科室中的作用;难点在于参与度的把握,要起到既能更好地协助科室行政领导的工作,又能发挥保证监督作用。

(四)针对党员分布较为分散(多科室合建一个支部),支部对各科室实际情况了解还不够全面,难以真正参与科室管理工作的现状,探索党小组建在科内的支部工作新模式。党小组建在科里,不仅要承担一般意义上党支部领导下的支部经常性工作,而且还要参与临床科室的管理工作。在临床一线工作中以党员的先锋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投身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五)党小组长是党小组的领导核心,推荐党性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并受到党员和群众拥护的同志担任。党小组在科室管理中的工作内容和考评方法要明确,并制定相关制度予以保障。

三、党小组建在科内的支部工作新模式的实践

岳阳医院党委探索“党小组建在科内的支部工作新模式”,不仅在形式上予以保证,还在工作内容和方法上予以制度性保障。党小组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思路将完成支部经常性工作与参与科室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总结完善,才能真正履行好党小组的职责,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人员保障。党小组原则是在具有3名以上党员的有条件的科室内设立。党支部的工作任务主要通过党小组予以落实,党小组长原则上由支委及党员骨干担任,且要求进入科室管理的核心小组。

(二)医护共建。为形成医护党员共同推动科室建设的工作氛围,借鉴党员参与多重组织活动的新形式,明确要求护理支部的党员要积极参与所在临床科室党小组活动,并将此作为护理党员年度工作政治表现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任务明确。党小组建在科内,要完成二方面的工作:

一是发挥主导作用的工作。①做好党内思想、组织、党风廉政等方面建设工作。开展科内党员思想教育、政治学习活动,教育和监督党员抵制不良倾向。②按要求执行党小组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党员思想汇报等党内制度规定工作。③做好对科室及职工个人的评价性工作。包括科室各类集体与个人荣誉奖项的推荐申报工作、职工的年度考评、职称晋升政治思想考核、优秀人才推荐、干部推荐、科室年度精神文明嘉奖申报等工作。④做好关心科内党员和职工的生活(婚、丧、孕、产、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情况)、学习、工作,关注职工思想动态,经常听取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是协助科主任开展的工作。①推动科室文化、文明、行风建设工作。积极组织科室参与“和谐科室”创建活动,构建科室文化。根据医院《规范服务督查考评制度》要求,引导科室职工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科室行风建设。落实医院《医德规范教育培训考核制度》。②参与讨论科室学科发展、年度计划、人才队伍建设、行风建设等重要事项,配合做好实施工作。③参与科室绩效分配方案的制定及执行;参与科室内部奖惩条例的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保障其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得以贯彻。④参与组织落实医院交付科室的突发性政治性任务,如救灾捐助,援外援边,志愿者服务等,党小组配合科室做好动员工作。尤其是共产党员要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确保任务的完成。

(四)实施考核。医院党委通过完善量化管理模式,形成具有操作性、易考量的指标体系,建立对党支部工作的考核制度,从而达到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党建工作的落实,推进党支部长效机制的建设。

(五)跟踪完善。党小组建在科内,党员的表率作用发挥如何,配合科主任工作开展如何,是否受到群众的欢迎等情况是党委关注的重点。党委成员不定期下临床,听取科主任与职工的反馈;定期召开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座谈会;带领支部书记和部分科主任赴江西永新参观三湾改编纪念馆,在三湾枫树坪上开展追根溯源话党建活动,统一思想,共同研讨支部党建的推进工作。

(六)实践成效。党小组建在科内的支部工作新模式的实践,使广大党员把创先争优作为自觉的追求和价值取向,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科室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小组建在科内,明确了党小组长“协助”与“监督”的功能定位。党小组长不仅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还要配合科主任抓好业务发展,参与科内重大问题的讨论,从而加强了科室员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提高了党小组长的工作热情度,使其能更加理直气壮地担当责任,大胆管理,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党小组建在科内,能够使支部在科室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地参与科室管理,在临床一线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密切联系群众,贴近群众,引导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例如党小组长是科室管理核心小组的成员,共同参与年度考评、职称晋升政治思想考核、职称聘任,协助科主任做好医院对科室及职工个人的评价性工作等,听取多方意见,力图公平公正。党小组长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负责人,配合护士长不断优化服务,制定管理规范、健康教育读本等,促进病区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党小组长参与科室人员调动和工作安排,根据对医生工作能力、思想政治水平、医德水平等提出建议,让那些服从工作需要,默默工作有奉献精神的同志能够得到认可和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参与科室管理中党小组长始终明确职责,就是积极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树立集体观念,事事为科室和医院的发展着想,不存私心,时刻为主任做参谋,使科室管理做到政务公开,公平公正。

二是科内成员沟通及时有效,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小组的运行模式规定,支部委员小组长例会每月一次,传达党委布置的各项工作要求,讨论和安排每次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讨论支部的发展工作,讨论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支部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各党小组组织党员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党小组建在科内后,院党委和支部的有关学习和工作精神在临床医生、医技、药剂窗口等及时传达到位,相关工作布置落实也更快捷,学习形式、学习内容根据科室特点更趋多元。同时由于党小组长和科室党员、群众朝夕相处,大家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工作上的问题和日常生活的困难,有意无意地就会向党小组长反映,而党小组长都会尽力为大家解决,或及时反映到科主任、支部书记,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日常聊天、谈心中党小组长也能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变化,并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不良情绪及时发现和疏导。例如针研所支部近年来进了很多新职工,对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存在很多迷茫和困惑,这时党小组长就会耐心、具体地给予指导,让他们很快融入集体生活。

三是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生活的创新。以往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除了唸报纸、学理论、讨论新党员发展问题外,很少有其他活动。党小组建在科内之后,组织生活的单一性很快被改写,一方面时间上可以根据大家工作情况灵活掌握,使组织生活不会成为大家工作之余的一个负担;另一方面内容上更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和业务重点,合理安排不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科室党员处在周围群众的监督之中,自身所具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被激发出来了。党小组通过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党群联谊、健康宣教、科普宣传、岗位练兵等活动,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更吸引了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关注。即使是与以住一样开支部大会,也因为党小组长带来了科室内党员要解决的问题而使会议变得生动起来。而党支部通过各种办法解决党员的困难,无形中也加强了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提升了党支部的威信,提高了组织生活的质量。临床党小组活动有时还邀请所在病区护理党员参加,加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四是党员意识强化,表率作用增强。党小组建在科内,激发每位党员提升党性。在学科建设中,党员率先垂范,勇于奉献;在科室管理中,及时反馈群众意见,为科室发展出谋划策;在创建和谐科室中,每个科室都提出并践行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和谐举措;在“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行动中,党员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参与服务竞赛活动,在服务细节上下功夫;在援滇扶贫和援摩工作中,党员带头踏上征程。在积极推进医院的改革发展中,党员走在前列,在全院医护人员中取得良好反响。

实践证明,岳阳医院党委根据新时期医院工作特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的党小组建在科内的支部工作新模式定位的思考与实践,对增进党支部的生机活力,促进科室医教研、人才建设和文明文化建设等各项任务的完成,从而推进医院科学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D267.6

B

1009-928X(2012)09-0056-03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篇10: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1、健全科室质最管理组织,明确兼职质控人员;在质控小组组长的领导下,制定具体质最控制工作计划。

2、质控小组的工作目标是科室全面质最管理及持续质最改进。

3、科室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质最控制方案。

4、根据科室学科特点对本科室的各项工作进行质最检查、评价,并将结采及时上报给质控科。

5、监控本科室对各项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

6、科室每月召开科室质最与安全管理会议,对前一个月的各项指标监测结采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亮点及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 整改措施。

7、对职能部门在对本科室质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整改落实;有落实记录。

篇1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肝胆内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2012工作计划 情况,做到仔细筛查、认真整改、跟踪督查,结果与奖金挂钩。②严格落实各种医疗规章制度,特别是13项核心医疗制度。不仅要求熟记,更要求严格执。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

四、认真学习并落实《上海地区病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①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的总和,病历书写是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每周组织全科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并实施多种形式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成绩里。②督促病历书写者自我检查,培养每个书写者的病历质量意识,成立以科室质控员为主的病历质量监控小组,每月对病区进行环节及终末病历质量检查,加深检查者的感性认识,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到科主任,使被检查者引起重视,起到良性循环作用。③每月有重点的实施病历检查制度。每月检查重点安排如下: 1月份:门(急)诊病历的书写。内容包括病历手册封面、病历记录、化验单据、影像学检查资料等。应由接诊医生在患者就诊时及时、详细、全面地填写完成。2月份:“危急值”报告登记情况。接听人员及时报告床位医生并登记在册,医生及时处理并有记录。3月份:交接班制度落实情况。应在交班本上详细记录姓名、性别、年龄、主诉、目前情况、注意事项等情况,接班医师应当地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书写。4月份:检查并分析

篇1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目 录

第一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第二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第三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部分: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 第五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第六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第七部分:科室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第一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

1、病案质量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成员:朱芸、习丽、汪世花 •

2、医院感染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成员:董中明、杨国彪、尹桂花、李宝玲 •

3、临床路径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成员:汪世花、董中明、赵国祥 •

4、药品(检查)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

成员:习丽、朱芸 •

5、三基三严培训考核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

成员:谭玮玮、朱芸 •

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组:组长:李起伟 •

成员:周朝阳、习丽

第二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

2、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至少每季度召开会议一次,遇特殊情况随时召开,讨论总结本科室的医疗运行情况,对医疗差错、投诉纠纷、质控办公室所发《医疗质量改进意见书》、重点患者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缺陷,针对所发现的制度和流程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下一次会议中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3、严格做好临床、护理质控工作。认真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对临床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及时改进。

第三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第四部分: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

第五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

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组织要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安全生产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精神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八、严格科室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

医护办要加强对临床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审核及风险评估,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同时,要加强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每月或季度的质量考核,发现事故苗头及时进行堵截,以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第六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月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地点: 主持者: 参加人员(签名):

记录者: 本次活动内容:

发现的问题:

改进目标和措施:

效果评价(主要对上月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

篇13: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为依托, 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发挥其管理职能[1]。目前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三级, 即领导层、监管层和业务层。临床科室作为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层级, 在医院质量提升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医院评审标准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要求

2011年我国原卫生部发布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2], 对医院、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建立医院、科室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院长为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 负责制定医院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方案, 定期专题研究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质量管理工作, 履行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 (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 JCI) 评审标准中要求首席执行官 (院长) 负责医院的运营以及监督所适用法律、法规的合规性;医院领导共同履行医院的使命, 制定实现使命所需的各项任务及其相关政策, 并要求科室/服务部门管理者即科室主任必须具有一定资历、教育背景和管理经验, 还要根据医院患者安全目标选择, 制定和实施切合科室实际的质量安全监控指标, 参与医院内的优先级质量改进活动, 以提升科室的医疗服务品质等[3]。

2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 各医疗机构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建立了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其他人员组成的科室质量管理小组, 建立并逐步完善医院、行政职能科室、临床科室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理念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但系统的医院质量检查尚未全面定期开展;质量指标数据信息采集不够完整;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尚缺乏明确的标准, 科主任层面上其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往往将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单纯地认为是一种管理任务, 未能充分发挥每个科室的内部常态化的质量管理基础性作用, 无法做到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 质量管理给科室临床工作带来的成效甚微。

3 我院临床科室质量安全管理运作模式建立

我院于2010开始强化科室在医院质量改进工作中的作用, 通过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的建立, 各种医院质量与安全相关委员会的建立, 质量管理专职部门的设立及岗位职责的进一步明确, 以及医院与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工作的明确, 给临床科室主任搭建了良好的质量管理平台, 并建立了科室质量管理符合度考核标准以引导临床科主任按照医院的年度质量安全总体要求和目标并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开展质量管理工作[4]。

3.1 建立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并制定相应活动计划

我院为强化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设立了医院质量与安全委员会等10余个相关质量安全的管理委员会, 同时每个科室均建立了科室质量管理小组, 开展医院质量与安全工作。院长作为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制定医院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方案, 并定期专题研究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医院其他质量相关委员会包括: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管理委员会、护理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实施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研管理委员会、医学教育管理委员会、健康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质量管理办公室等职能科室作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 负责协调跨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助力于医院消除质量管理的真空地带, 并促进院内各科室实现医院的总体目标。科室主任作为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并围绕医院质量与患者安全目标开展工作。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年初均要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JCI标准制定本年度的患者安全目标, 以及制定质量与患者安全计划, 开展质量与安全活动。同时还要根据医院的患者安全目标, 科室制定科室的质量与安全计划, 包括规范性文件的修订、质量与安全培训、质量与安全检查、质量监控指标的管理及质量改进项目的开展;每季度听取各质量相关委员会汇总的问题, 并对其进行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 以及督促落实。

医院为保障全院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顺利地推进, 提升科室质量管理水平, 各科室还制定了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工作制度, 明确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建立质量管理联络员机制, 明确联络员的工作职责。同时还明确质量管理7方面的工作内容: (1) 明确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构成及其职责, 并规定其小组成员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相关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活动并记录。 (2) 每年根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 修订科室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年度计划。 (3) 不断修订和完善科室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内容, …包括制度流程、诊疗规范、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路径等。 (4) 定期开展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 同时也督促科内成员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培训。 (5) 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质量与安全检查, 对发现的质量缺陷、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充分讨论,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 (6) 根据医院及科室发展目标建立科室质量监控指标, 定期收集各项数据, 并对指标趋势进行分析,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持续改进。 (7) 运用PDCA、品管圈等质量改进工具完成质量改进项目, 要求每年至少1项。

3.2 分级、分部门建章立制以完善制度建设

为规范化管理医院制度建设, 首先制定了医院管理制度, 明确医院的制度管理层级, 包括H (hospital) 字头的院级制度和D (department) 字头的部门性制度, 同时统一制度书写格式、文件编号、版本号、审批签发及作废流程, 并统一管理制度制作流程及其表单。科室制度要在医院制度的前提下制定本部门的相关制度及其流程, 并要按照医院的要求统一审签、发布, 确保科室所张贴的相关内容无已作废的制度和未经审批的制度。在制度管理方面, 只有科室做到定期审查才能保障全院各科室都使用的是最新版的规章制度, 使得整个医院的规章制度、程序和计划均能得到贯彻并符合各项评审、检查的要求。我院共整理、发布了899个全院性制度、1…077个部门性制度。在这诸多的制度中, 要确立核心制度的考核方法, 以便于员工熟知制度、掌握制度从而遵循制度。

3.3 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以提升员工素质

我院对员工进行质量与安全培训, 培训分两级进行, 即根据医院培训管理办法, 每位学员每年要根据自己的层级完成10~30学分的专业性课程和10学分的综合性课程培训, 其中综合性课程包括战略与文化、职业道德建设、基本人文素养、急救防灾、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管理、医疗保险等。根据医院制定的培训计划和要求, 开展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心肺复苏培训等, 明确各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其药物治疗、技术操作和手术权限等, 并对员工进行试用期评价, 每3年进行1次资格再认定及相应的资质认定。根据2013年培训情况统计, 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完成率>95%。此外, 科室根据医院各阶段制定的目标, 围绕“制度流程、临床路径指南及操作规范”、“监控指标分析、质量检查”等的改进措施以及专项培训、医院反馈的科室不良事件等开展科室培训, 并督促科室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培训。员工只有熟知医院、科室所制定的各项规范及其要求并严格执行才能保障临床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3.4 借力质量安全检查以改善薄弱环节

医院开展科室自查、质量安全管理专题检查和医院综合检查, 检查的结果除了在现场进行反馈外, 对共性问题在院周会上要予以反馈, 并提出改进建议。我院还建立了不良事件与近似错误管理平台, 通过不良事件与近似错误管理平台, 对在日常检查和医疗纠纷中发现的问题, 并结合根据事件的性质通过不良事件反馈系统或者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反馈给各科室负责人, 同时要求各科室及时查收并进行讨论及处理, 并且要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科室要针对医院反馈的问题和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 以及在制度培训及其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强管理, 每季度至少要进行1次质量检查, 以不断弥补管理中的缺陷和改善薄弱环节。

3.5 质量指标监控管理

我院为加强质量指标监控建立了院科两级指标管理体系和指标数据查询平台, 并统一对质量指标进行管理。医院每年根据当年医院质量安全目标, 均要设立相应的医院重点监控质量安全管理指标, 如患者身份辨识操作正确率、高危药品用药差错发生率、手卫生依从性、住院患者II、III级伤害的跌倒/坠床发生率、不良事件5个工作日处理率、消防火情发生率、医院关键基础数据准确率、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满意度、临床路径实施入径率、临床危急值处理记录完整率、手术部位标记正确执行率等。

科室根据医院当年质量安全目标、科室自身发展的需求及存在的实际问题建立质量监控指标, 科室在初步确定科室的监控指标后要将其提交给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和医院质量监控指标工作小组审核通过, 指标一经确定, 则要按照医院的要求制定指标监控计划表, 同时还要科学、规范地收集指标验证指标。例如, 神经内科将“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Door-to-Needle… (溶栓) 时间”作为监控指标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将其作为年度重点监控指标之一, 再通过基础数据调研及借鉴国内外标杆, 将目标值设定为<80…min, 同时向院方递交了指标收集计划。为达到这一目标, 我院还协调了急诊室、放射科及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以衔接好每一个环节, 开通了院内绿色通道, 同时还加强了对急诊护士和神经内科溶栓医师的专业培训。此外, 还采取了协调好后勤电梯、预留溶栓床等一系列措施, …经过3个月的实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在我院治疗的Door-to-Needle…时间由104…min…缩短至76…min, 远短于国内平均值 (116min) , 从而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医院也因此获得了“溶栓先锋奖”。经过科室的流程标准化及对监控指标持续监控改进, 2014年9月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治疗的Door-to-Needle…时间已经缩短至57min, 达到了国际相关指南标准的规定要求 (60min) 。

3.6 建立质量改进项目奖以促进质量改进与保证患者安全

倡导全员参与和全面实施质量管理技术, 离不开医院的质量与安全文化背景的支持。我院自2011年作为浙江省首家设立质量奖的医疗机构, 每年均收集了医院各科室开展的质量改进项目, 并将其中优秀的项目在全院范围内分享, 同时作为科室目标考核的一部分来鞭策科室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院自2006年起先后应用品管圈 (Quality…Control…Circle, …QCC) 、戴明环 (Plan-DoCheck-Action, …PDCA) 等质量改进工具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2012年、2013年我院分别完成质量改进项目500余项, 在医疗服务能力、患者安全、护理质量、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晓娜, 王建安, 赵小英, 等.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模式构建[J].中国医院.2012, 16 (4) :50-51.

[2]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S].2011-12-23.

[3]Joint Commissi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M].Illinois USA: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s of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Oakbrook Terrace, 2013:163-164.

篇14: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关键词:计量检定 质量管理 思考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T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180-01

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传递的活动,是生产技术和质量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法律规定对测量起着指导、监督、保证的作用。计量检定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的过程,是进行量值传递的重要形式,是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基本内涵是根据计量技术实现单位量值的统一,根据计量检定监督职能统一国家计量制度,从而达到保证计量检定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量检定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量检定趋于动态测量、自动测量。所以,必须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

1 检定工作质量管理的要求

在计量检定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计量检定程序高质量完成计量检定的过程。计量检定是由选择测量设备、储运、检定、测量、封存、报废以及测量过程和测量数据等几个过程组成的。

计量检定过程完成情况的合理评价。计量检定是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和诚信的重要举措之一,能统一国家计量制度,实现单位量值的统一。只有保证计量检定准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与计量检定着密切关系,因为只有通过计量检定数据才能说明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基础是计量检定。

2 提高计量检定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计量检定人员的综合素质

计量检定是一项技术性、科学性、法制性、政策性的工作。检定结果是否合理有效,能否有效发挥计量保证作用,与计量检定人员的水平息息相关。所以,计量检定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计量检定工作质量,技术队伍过硬是维护单位信誉的关键,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计量检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每一个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影响到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所以,专业技术人员到刻苦加强业务学习,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定期不定期地培训检定员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通过督导培训等有效措施改进检定测试技术,转变服务方式和理念;要根据单位发展吸纳一专多能的技术型人才,要实现检定员与注册计量师对接,不断提高鉴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支法制观念强、技术业务精、工作效率高的计量检定队伍。

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定检定员权利义务和职责,使其高质量地完成计量检定工作和任务。要强化计量检定员工作质量考核,监督计量检定工作的完成情况,建立计量检定员档案管理制度,将其工作完成质量评价记录入档案之中。促使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质量完成自身工作。

2.2 开发和应用计量检定管理系统平台

自动检定系统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计量检定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计量检定的工作效率,基本控制了出具假鉴定报告的可能。但是自动检定系统一般均独立运行,信息传递不能够及时完成。建立系统平台后,会将各个独立的鉴定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使计量检定方法更加高效、灵活。适应各类自动鉴定数据接口,可以动态设置参数动态定义鉴定规范,计量检定管理系统平台统一管理鉴定数据,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2.3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计量检定质量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计量检定质量管理制度,并予以贯彻实施,切实保证计量检定数据和结论的质量。

现有计量检定工具有的不能够满足计量检定精度要求,所以必须相应改革现有的计量检定工具。在现场计量检定过程中,为达到检定现场计量检定器具的拆、送、检的数量尽量降低到最低的目的,必须根据机体情况选择准确度相对较高的参照标准。计量检定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差,要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分析检定数据,必要时可以将多种器具多种测量方法也能用到计量检测中,及时发现计量器具的随机误差,尽可能地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的产生,最后合理更正有误的数据,作出客观真实的检定结论。在日常工作中,要正确使用、科学保养和维修标准计检器具,确保计量器具的精度,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环境是影响计量检定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计量检定时,应设定规范的环境条件,顺利开展计量检定工作。规范的检定环境条件还是有效控制计量检定员、设备环境条件和检测数据。应配备监控、记录环境条件的相应设施,合理控制可能影响计量准确度的各因素。规范的环境条件一般指环境温度在(20±0.5)℃之间,湿度在50%~60%之间,含尘<0.2 mg/m3,工作室要有相关的防尘、防震、防腐蚀、防污染和防噪声等设施和措施,尽量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要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检定规程是计量检定、评定计量器具的性能、判断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的技术性规范性的文件,目的在于统一测量方法,确保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一致,使量值能溯源到计量基准,是计量检定人员执行检定工作的重要法定依据。但检定规程应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计量检测检定部门要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时跟踪和更新计量技术法规的内容,确保计量检定规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规范操作,不断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

2.4 计量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计量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必须做好计量检定工作。计量检定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计量监督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保证监督计量法律法规在基层单位得到正确有效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颁布实施,为计量检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计量器具检定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法制为先导,不断制定和完善与《计量法》配套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依法强化管理计量器具,不断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

2.5 广为宣传,强化部门之间的配合

计量检定工作者必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在社会群体和社区中宣传有关计量法律法规,提高使用者的计量法制意识;宣传计量检定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使人民群众认识到计量检定工作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领域的重要性和缺失的危害性。计量检定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使计量检定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关注计量检定的社会氛围和风气,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计量检定工作道路越走越宽,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史春霞.浅谈如何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2):213-214.

[2]黄玉蕊.计量标准检定装置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新疆电力技术,2008(4):29-30.

上一篇:滑轮组中考考点下一篇:幼儿园小班节奏乐音乐活动教案:《小鸭子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