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023-01-10

制度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竞技场,持续规训着各类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等重要作用。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和院质管科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每份终末病历由科主任和质控员负责质控达标。

二、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报告单、护理等),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三、对执行十八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四、对各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定期分析评判本科室各阶段医疗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并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意见报告科主任批准,协助科主任督促落实。

七、定期向院质管科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造成后果的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及时上报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质控员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检查、评判和分析。相关科室质控员应负责本科室计量、仪器的使用,并保存其检验证复印件以备查。

二、临床质控重点内容是:科室各种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用药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协助科主任、护士长督促和落实医院质量控制方案,督促做好医疗活动环节的规范操作及各种诊疗方案的实施,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科室质量管理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医技科室质控员应注意各种操作的规范性,报告单填写规范,各种仪器的标准校正,维护是否及时,性能是否正常。各科质控员对本科室质量控制检查建立规范登记,每季度进行一次质控小结,每年有一次总结。

四、质控员每季度向科室公布一次科室质量检查情况,向全科提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整改建议。督促检查医院关于提高医疗质量的整改意见及科室质控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五、向院质管科汇报科室质量管理运行情况及质控工作改进建议。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2-3次会议,全面贯彻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研究总结工作。

二.会议由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三.会议讨论分析医院医疗质量现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疗质量问题,防范、处理医疗事故方面的重大事项。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一、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本专业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对本科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情况每月进行考核。做好事先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定期对本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求检查时严肃认真,按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逐条逐项评价。

二、院级医疗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质量检查,负责对全院各科室各专业进行质量检查。根据出现问题对所在科室提出整改建议,在下一期检查中督察整改是否落实。若科室对整改意见提出异议,则由医务科协调解决。

三、每周院长行政查房对全院各专业医疗质量进行不定期监控。

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出现有争议医疗问题进行分析和定性,并提出整改和惩罚意见交院领导讨论。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制度

一、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是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所以必须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工作。

二、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工作。各科主任、护师长负责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工作。

三、通过定期召开科主任、护士长会议强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通过检查、监督医疗规章制度、医疗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并通报,以强化医护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四、科主任、护士长利用科室召开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科室等形式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及医院下发的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规定并要求大家遵照执行,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质量管理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使我院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保证我院医疗环节不断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提高,现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不断优化医疗环境,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提高广大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全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推行,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建立明确的职责权限,相互监督与制约,相互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制度化,设施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考核管理组织和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医疗质量控制科,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员组成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由业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感染办等组织负责制定全院各相关专业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考核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及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科结合本科业务工作实际制订诊疗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并督促贯彻执行。对医疗、护理、医技、功能、教学科研、病案质量实行全面综合管理。

2、建立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业务院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医务科、质控科、感染办、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主任,对临床科室医、技、护监督考核,各科质控小组对本科医疗质量进行指导考核,形成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院质量检查考核小组,科室质控组三级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3、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鉴定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工作。

四、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1、严格依法执业,建立准入制度,对人员、器械特别是置入性器械、新业务、新项目的准入管理,规范各类人员执业范围,严禁跨专业收治病人。

2、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加强医疗环节管理,各科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小组要认真负责,严把医疗每一个环节质量关。

3、严格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重点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执行。

五、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感染办坚持下科室了解情况,检查卫生标准监测结果,认真落实医疗垃圾的收集与销毁工作,核对传递染病上报情况,检查各种感染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卫生法规,学习业务知识,抓好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严抓“三基”“三严”强化训练,达到人人过关,将“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七、建立缺陷管理制度,各个医疗环节严把质量关,科主任和护士长分别是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业务人员技术缺陷档案。各医技科室应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操作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微创外科全体工作人员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按《病历书写规范》和评分标准执行,处方书写按《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评价执行。

2、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科室、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3、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4、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 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少,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篇: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对发生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质量风险基金。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

完善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每天检查交接班记录及运行病历完成情况,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排查。每月20号前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疑难病历讨论等。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绩效工资发放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质量。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质量。每周开展科室会议,并1次业务学习。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及具体分工

王福堂:负责科室总体业务指导及管理工作。

白福平:负责协助科主任完善内科业务质量把关,同时包括在院病人环节质控、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用药的合理性、病历书写及时性指导工作,对内科整体业务指导及业务培训。

杨梅:负责对科室医疗相关登记记录,检查及危急值处理、报告。同时负责新进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参与科室医疗质量管理。

杨正科:负责对35岁以上患者首诊血糖、血压登记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登记管理工作,参与对年轻医生的带教工作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 杨小容:负责科室护理业务指导及管理工作。 王润柳:负责科室院感及抢救工作。

王小红:负责护理文书书写督导、公休座谈会、患者费用审核。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内容

1、运行病历专项质量检查情况

(1)运行病历质量综合检查: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至少抽取科室内每位医师3份以上运行病历,按照《温水镇卫生院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全面检查运行病历的书写质量、各种签字是否及时、各种知情同意书是否及时签订以及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等内容,并对每一份运行病历的质量形成总结性评价或点评。

(2)运行病历质量日常检查:病历质控员不定时随机检查运行病历质量,记录病历质量检查记录表,并督查整改情况,纳入每月科室质量检查反馈。

2、抗生素应用

检查合理应用抗生素情况,对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病例指证掌握情况

3、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统计与分析

掌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检查不良事件报告情况及分析处理措施。

4、核心医疗制度专项检查情况

5、检查疑难病例讨论、交接班记录情况。

6、检查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及签名情况。

7、检查院感知识掌握情况,定期培训

8、住院超30天以及出院两周和30天内再入院患者分析

9、质量检查反馈的问题分析、整改及改进效果评估。

10、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篇: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1. 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首诊负责制、医师三级负责制、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工作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危重病情报告访视制度、查对制度、值班与交班制度、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医患沟通制度、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核查制度、病历书写管理制度、MECT术前访视、准入和登记、预约制度。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

2. 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3. 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5. 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 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

7. 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

8. 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

三、1.2.3.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第四篇: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 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 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 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 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

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第五篇: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制度答案.doc

一、填空

1、3

二、大题

1、(1)完善手术、麻醉医师资质与批准制度,完善麻醉、手术与医疗文书书写

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抓好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并组织专家督查 (3)完善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医师术前查房及时制度麻醉方案,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制定麻醉意外处理预案,做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术后护送病人返回病房并向病房主管医师进行交接。

(4)缩短术前等候手术日,抓好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始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管理,提高手术效率。

(5)严格执行手术室出入制度和程序,加强术后病人重症监护室(ICU)和回病房的流程、制度的落实。

2、(1)各科室制定本科室常见病种质量控制及诊治流程,简化、规范诊疗程序。 (2)患者术前检查和术前评估应尽量在门诊完成,患者入院次日完成术前检查和术前评估 (3)充分落实卫生厅要耱实行的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提高检查工作效率。

上一篇:考试不合格的整改报告下一篇:空气净化器调研及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