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真情去教学

2024-04-20

要用真情去教学(精选6篇)

篇1:要用真情去教学

“有事你说话”是我当团支书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许是因为此,我已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和支持。以前虽也当过团支书,但几乎没怎么组织过活动。所以上了高一,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作为一名班干部,你不可以让人觉得你盛气凌人,所以正像我在这次班内的竞选演讲中所说的那样,我的唯一资本只有两个字——真诚,我所能给出的只有一个字——爱。

作为一名团支书,事情虽然不多,但是很杂。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最固定也最伤脑筋的就是团会了。隔周一次的团会,既要体现特色,又要让大家积极参与。经过了一年多团会的筹划和主持,我逐渐掌握了几点经验、心得。

一、团会的主题要让大家感兴趣。刚开学的时候,由于同学彼此都不太熟悉,所以交流沟通的比较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举办了《走近你我》这次团会。大家讲了自己过去的经历,谈论了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爱好、理想、人生信条……同学们畅所欲言,真的走近了许多。

二、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要善于发挥同学们的自主精神,运用集体的智慧尽力使我们的团会更生动、更有意义。平时,积累搜集信息,多和同学们交流,请他们出谋划策。

三、要体现同学们的集体参与性。团会是一个大众的活动,不可能仅靠一两个同学参与。举行团会的原则之一,就是要体现集体参与性。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才能达到团会的目的和良好的效果。有些同学不太善于在同学面前发言,不可以因此而忽略了他们。在团会时,他们是尤其应该重视的。在上学期末,我们举办了一期《亮出你自己》的团会,让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走上讲台,主持他们自己构思、自己编排的栏目。团会很成功,同学们大胆的亮出了自己,也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出众的才华。

说了这么多,其实当团支书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你要有一颗愿为大家服务的心。当一名团支书很苦很累,也很幸福。当你感觉累的时候,多给自己一些力量;当你受委屈的时候,多给自己一点坚强。因为你有责任,因为你会享受到成功后别人体会不到的喜悦和幸福。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要担心同学的看法,只要你付出你的真心,你一定会赢得同学们的真情。

篇2:要用真情去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激发兴趣

师:今天, 我们要学一首古诗, 题目叫——

生:鸟鸣涧。

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涧”是指两山之间流水的沟。 (图片) 看, 这水在两山之间潺潺地流淌。再读课题。

生:鸟鸣涧 (轻柔地) 。

师:这个地方叫鸟鸣涧, 有鸟儿鸣叫, 有涧水流淌,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生:是个诗情画意的地方。

师:是的。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 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山水诗。

【评析:开门见山, 出示课题, 看图片, 明“涧”意。作者简介, 山水主题, 教师娓娓而谈。这样做, 避免拖泥带水, 风格干脆利落。】

二、初读, 整体感知

师:请把诗读上三到四遍, 第一要读准字音;第二, 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来。 (自读后, 指读。)

师:你读得字字正确, “静、惊、鸣”都是后鼻音, 你读准了。读诗就要这样, 这叫一丝不苟。

师:孩子, 你声音响亮, 还读出了诗的节奏, 像个小诗人。他在哪里停顿了?

生:每一句前两个字的后面停顿了。

师:对, 我们像他一样来读。 (学生跟着老师的手势齐读, 很有节奏。)

【评析:教师从读书态度、音高节奏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 朗读者喜欢, 听者明白, 点化之功效自在其中。】

师: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 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夜晚。因为诗中说“夜静春山空”。

师:真会读书。读诗就要这样字字入目。那么,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呢?

生1:春天, 因为桂花是在春天开的。

生2: (急切地) 不对, 老师, 桂花是在秋天开的。 (学生窃窃私语, 小声争论。)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知识:桂花有四个品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前面三种一般是在秋季开的, 而四季桂一年四季都开花。这里是四季桂。这么说来, 写的应该是春天夜晚的景色。 (板书:春夜)

【评析:当学生陷入争辩不决之时, 教师轻松“出击”, 真可谓该出手时就出手。】

师:人们都说, 读着王维的诗就能看到一幅画, 甚至是一幅流动的画。 (板书:诗中有画) 那么, 在这如画的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生1:写了桂花、山、涧。

生2:还有鸟鸣和月亮。

师:请看大屏幕, 诗中写了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 (屏幕逐一显示, 最后定格成为一幅画) , 其实, 在我们眼中, 此时的诗人也自然是画中一景了。这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有一个字就告诉了我们。

生:静, “夜静春山空”的“静”。

师:是的, 安静的静, 宁静的静, 幽静的静, 娴静的静, 这是一种静谧的美。 (板书:静)

【评析:诗眼是诗的根, 是诗的魂。这样的春夜给你怎样的感觉?在舒缓的音乐声中, 在直观的画面前, 在教师的语言渲染下, 此时春夜静静的美, 流淌在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田。教师先从物象入手, 抓诗中之景, 然后借助多媒体, 把单独之物组合成整体之画。这样, 学生既有局部感受, 又有对整幅画面所构意境的深切体会, 所以, 感悟一个“静”字, 水到而渠成。】

三、品读, 体味清幽

(一) 读出“诗中有画”

师:让我们想象诗中的画面, 读出山中的那份宁静来。

出示第一句: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指读)

师:你注意到第一行的“落”字了。桂花落下时轻轻柔柔的, 那样舒缓。谁再来读? (生读)

师:“桂花落”三个字读得那么轻柔, 仿佛让我看到桂花从枝头轻轻脱落, 慢慢飘下, 然后悠悠落地的画面了。大家一起读。 (生动情地齐读)

【评析:字词有轻重, 停顿有短长。教师善于捕捉学生朗读时的轻重之感, 用诗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落”的柔美, 意会那一个“静”字。】

师:真好!桂花在空中轻轻飞舞, 那么轻盈, 好美丽的画面。“空”是什么意思?

生1:空荡荡的。

生2:什么也没有了。

师:怎么可能呢?山中有树, 有花, 有草, 怎么会空荡荡的呢?

生: (沉思了一下) 因为太静了, 感觉仿佛什么都没有了。

师: (惊喜地) 说得好!大诗人就是不一样, 一个“空”字写出了这份静。你来读。 (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觉整座山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仿佛睡着了一样, 真是安静啊!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山林幽静极了, 连鸟儿也睡了, 只有桂花轻轻飘落。一个“落”, 一个“空”, 让我们感到夜是这样的恬静美好。

【评析:“‘空’字读得又轻又长。”这哪里是读, 分明已有了吟的味道。根据平仄规律, 依字行腔, 一吟, 境界全出。】

出示第二句: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指读)

师:此时, 一轮明月从薄薄的云层中钻出来, 皎洁柔和的月光倾泻在山涧中, 山林被照亮了! (画面由黑白变为彩色) 睡梦中的鸟儿有什么表现?

生:被惊醒了。

师:是的, 你来读。 (生读) 不仅被惊醒了, 还怎么样了呢?

生:偶尔叫几声。

师:读着这样的诗句, 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那月亮, 那鸟儿——

生:月亮掀开神秘的面纱, 把光芒洒向大地。林中的鸟儿被亮光惊醒了, 振翅飞出, 还不时地叫几声。

师:说得真好!

生:月亮从天上升了起来,

师:一般不这样说, 建议改成:月亮从山头升了起来。

生:月亮从山头升了起来, 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鸟儿被惊醒了。天亮了吗?它们不解地拍拍翅膀, 时而还不时唧唧喳喳地叫几声。

师:“时而”和“不时”只要一个就行了。

师: (板画) 因为鸟鸣涧两旁都是山, 月光很难得透过云层照进来, 所以才会出现“月出本无声, 却能惊飞鸟”这样动人的情景啊!如果月亮又躲进云层, 或者被山头遮住, 刚才还在叫的鸟儿们——

生:又会美美地睡了。

师:理解“时鸣”的意思吗?

生:偶尔叫几声。

师:多么美好动人的画面。来, 读出这幅画面。

【评析:都说诗是不可解的, 可这里却变生硬的解释为轻松的倾吐述说, 你看, 教师的引导是铺垫, 学生的说, 因为有了源头活水而诗情画意。】

(二) 学习“以动衬静”

师:明明写春夜静, 怎么写鸟惊、鸟鸣?写静, 怎么写声音呢? (播放几声婉转的鸟鸣声)

生: (聆听了一会) 因为山林静, 所以才听到了鸟儿鸣叫。

师:是呀, 虽然写的是鸟鸣声, 但正是因为山林的安静才听得到呀!诗人用鸟惊、鸟鸣来反衬夜的静, 这叫“以动衬静”。 (板书:以动衬静) 这正是王维的高明之处, 用声音来反衬出夜的宁静。而宁静的春夜, 因为悠悠的鸟鸣而显得——

生: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师:太对了, 请试着用声音来写出静。

出示:

1. 书房里静悄悄的, ________。

2. 夜晚的山林宁静幽美, 你听, ____________。

生1:书房里静悄悄的, 小主人写字的“沙沙”声, 听得一清二楚。

师:说得好!用“沙沙”的写字声来反衬书房里的安静。

生2:书房里静悄悄的, 连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师: (微笑地看着学生) 针的什么声音呀?

生2: (马上心领神会) 书房里静悄悄的, 连根针掉在地上也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师:来, 谁说第二句?

生:夜晚的山林宁静幽美, 你听, 鸟儿在轻轻歌唱, 那么动听, 那么悠扬。

【评析:不仅让学生“得意”, 更“得言”。费老师独具匠心, 提供句式。同桌交流, 有互动, 有碰撞, 有交流, 使得学生的言说富有个性与创意。】

(三) 体会“景中融情”

师:此时的鸟鸣涧就是这般的宁静幽美,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 让那缕缕桂香飘溢, 鸟鸣回荡, 涧水潺潺流淌。 (生动情齐读)

师:短短20个字, 就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一幅静谧恬静的画面 (出示画面) , 桂花轻落、薄云飘飞, 月光皎洁、微风徐来, 鸟鸣悠悠、涧水潺潺, 诗人漫步林中, 流连忘返……好一个诗中有画!让我们把这份诗情画意定格在心里。 (生背诵)

师:学到这儿, 你是否关注到了看风景的人。王维在诗的第一句就说——

生:人闲桂花落。

师:“闲”就是?

生:闲适。

师:他此时隐居在蓝田辋川, 那儿风景秀丽, 景色宜人, 他过得悠闲自在, 所以王维说自己是人闲, 人闲所以心——静。心静, 夜静, 才能感受到桂花轻轻飘落, 鸟儿悠悠鸣唱。他醉在这夜静春山里, 醉在这宁静幽美里, 所以眼中的景物也都融进了诗人的这种感受。

【评析:有时, 诗情也隐藏在诗人生活的背景里, 教师揭示诗人隐居的背景, 不就是为了解得那个“闲”字吗?所以, 背景如山, 诗情似海, 教学关键之处, 要懂得把作者生平背景融入进来。】

师:其实,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种感受。星星在夜空一闪一闪, 开心时你会觉得星星在——

生:开心地眨眼睛。

师:如果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你会觉得星星——

生:星星在安慰我。

师:雨点敲打在玻璃窗上, 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家有喜事时, 你觉得那声音——

生:像敲锣打鼓一样在祝贺我们。

师:难题做不出, 很苦闷时, 雨点滴答滴答, 你觉得——

生:让人厌烦。

师:你们看, 心情不一样, 景物给你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一样的春景, 一样有鸟和有花, 杜甫在《春望》中这样写:“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花, 这鸟, 融进了诗人怎样的情?

生1:悲伤。

生2:痛苦。

师:是呀, 眼中的景和心中的情往往是紧紧融合在一起的。这就叫景中融情。 (板:景中融情)

【评析:教师的可贵之处不是言说和告诉, 而是开启学生生活的场景, 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情景交融的境界里。同时, 教师善于引进资源, 借《春望》中的诗句, 温故而知表达之技巧。】

四、总结, 延伸课外

师:而此时的王维内心一片宁静, 所以诗中的一景一物都流淌着一种静静的美。读。

师:诗句就这样从诗人的心底静静流出, 静静地流进我们的心底。再读。

师:今天我们通过大诗人王维神奇的笔触、清新的语言, 感受到了鸟鸣涧的宁静、恬美、怡人。大自然真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是美的,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是美的,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也是美的。让我们怀着美丽的心情, 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感受、去书写大自然的美吧!

【评析:舒缓的音乐, 是对诵读的推波助澜。配乐而读, 情随乐动, 心随曲舞。课到此, 方是高潮, 声戛然而止, 恰是咀嚼回味时。】

篇3:要用真情投入老区宣传工作

满情真情是做好老区宣传工作的前提

南雄是原中央苏区县。我生于南雄老区这片热土,从小就听长辈讲南雄老区的故事。其中有毛泽东同志曾四次到南雄,并亲自指挥了著名的“水口战役”等,传颂于南雄乡间的陈毅领导的三年游击战并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梅岭三章》也发生在南雄。正是较多地了解南雄老区的革命历史,和通过阅读中国现代革命史,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的血与火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南雄老区工作,使我对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革命老区更加热爱,对老区人民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对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激励着我积极参与到老区宣传工作中。

认真履职是做好老区宣传工作的基础

南雄有208个行政村,90%以上是革命老区。老区工作要做好,更要宣传得好,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区、认识老区,支持老区的发展。2010年,担任新闻秘书以来,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写作等方面的特长,为宣传老区多做一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安排和期望。正是“为老区建设鼓与呼”这份责任的驱动,使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老区宣传工作中。与此同时,我也为我市老促会会长朱雄、常务副会长林树雄等领导情系老区、敬业奉献、创新开拓的精神所感染,感受到做好老区宣传工作,对于促进老区经济发展、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以及老区和谐稳定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带着感情走基层,加大老区民生报道分量,增强采写老区群众故事力度,才能更好地服务老区人民,才能出精品。

领导重视是做好老区宣传工作的保障

今年四月,谢总带领《源流》杂志社的记者们走进南雄老区,为我们推出了主题为“中央苏区县南雄”的系列报道,对南雄老区的革命历史、老区建设和发展作了全面报道,不仅有效地宣传了南雄老区和老区工作,而且激发了老区人民建设老区的热情和干劲,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南雄老区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这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做好老区宣传工作,营造“老区优先”的舆论氛围,对于促进革命老区建设,作用确实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我市也非常重视老区宣传工作,朱雄、林树雄两位会长把南雄的“笔杆子”集中起来组建了通讯员队伍,并经常召开老区宣传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对年度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奖励。我感到,老区宣传工作,绝不是一种“虚功”,而是一项实打实的工作,它对于弘扬老区光荣革命传统,展示老区良好精神风貌,激发老区人民建设老区的热情,唤起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老区建设的责任感,都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篇4:要用真情去教学

(一) 学生成为写作的应试工具

原本应该真诚写作的学生却早已被异化成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隶。学生写的作文假话、空话、套话泛滥。

(二) 学生作文有成人化倾向

令人担忧的是, 学生作文有了成人化倾向, 他们用成人的过于世故化的心态和处世原则来写作, 世故习气抹煞和压倒了纯真童心。比如, 写学校题材的作文时, 大多数学生宁愿编, 也不想得罪老师, 这样教师永远不知道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 作文脱离生活实际

作文应写真事, 说真话。可是, 为应付考试, 有些教师只让学生写社会生活的光明面而回避阴暗面, 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他们圆滑世故、虚伪自私的性格。因此, 学生写作中真实性的缺失与教师的作文教学不无关系。

二、学生作文中情感提升的策略

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 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 树立做人和作文统一的思想

语文学科讲究语文知识和人文的统一, 语文教师也知道“做人”与“作文”理应在知、情、意、行上相互统一的道理。情感世界是人性、人的素质的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 不管写什么内容, 都要求有真情实感、美好情操。作文应“情动于衷, 而发于言”。

做人和作文在“情”上的统一, 无论是对于做人还是作文, 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意”上的统一指的是与人的意志因素的统一。在“行”上的统一指的是与品德行为的统一。做人之行与作文之行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而作文作为一种写作、表达和交际行为, 也是有“行”的意义, 何况作文的内容必然反映学生的“行”。我们只有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做人要求作文, 让作文促进做人, 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真正要求, 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初中生既富有情感又不成熟, 正处于情感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 需要教师的教育和正确引导,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做人素质得到提高, 写作水平也会与日俱增。例如, 在实际教学中, 我感觉学生的作文是瞎编时就耐心地与他交流, 告诉他写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如有个比较内向的学生在以《我的爸爸》为题目的作文中, 写自己的爸爸在最近生了怪病, 双手不能动, 嘴巴不能说话。文章粗粗一看, 写得生动具体, 还有感人的细节描写。再仔细一看, 明显发现作文是虚构的。我与他交流后才知道, 原来他的爸爸对他管得很紧, 要求又过高, 而他不敢反抗, 只能在作文中写下自己的反抗, 发泄自己的不满。我耐心地对他进行了教育, 使他明白了自己的瞎编是不道德的, 是不孝的表现。后来, 在我多次引导下, 这个男孩理解了做人和作文的关系, 写了很多篇和爸爸有关的文章, 有的还成了范文。

(二) 点燃真诚写作文的激情

我始终相信, 学生用真情写作文的激情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 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学生明确真诚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写作文并不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 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就有责任将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 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 只要让生活的激情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 那么真诚作文、快乐作文就指日可待了。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 那么学生真诚写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更要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如果语文教师只会谈经验, 说技巧, 又怎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写作的艰辛与快乐呢?所以, 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师生之间能交流写作的感受, 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比如, 班级举行篮球赛时, 我会努力观察学生观看的表情, 体会队员的拼搏精神;分析完考试试卷后, 我静静体会学生的心情;去学生寝室时, 我感受着他们的集体生活等等。当我在课上读着自己写的一篇篇文章时, 学生渐渐明白, 原来写作的材料到处都有, 原来写作文就是这样真诚地记录生活。于是, 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学生迫不急待地开始写作文。这样, 我在收获学生真诚作文的同时, 也收获着学生心理成长的记录, 真是一举两得。

(三) 注重课内外作文的结合

初中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 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 并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

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 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文章是心灵的产物。我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 从生活中找素材, 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变化, 更关注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

2.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的一时感悟、点滴的随想, 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 字数多少无所谓, 只要真实即可。评价时, 我的侧重点也是坚持文章的真实性。这样, 学生们感到有内容可写了, 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事实证明, 学生的课外习作中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 内容更充实。

我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有每周布置学生家庭道德作业的要求, 比如为家长洗一次脚, 洗一次头, 陪老人聊聊天, 然后做几句话的记录。我就把课外作文和家庭道德作业结合了起来, 并把这个作为期末成绩的主要依据。事实证明, 学生的作文因为有了真实经历的基础, 越写越感人了。

(四) 评价作文, 教师和学生要平等对话

作文讲评很重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恰当的评价, 需要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对话、互动, 激发学生真诚写作的热情, 给学生的写作有益的启发。我的作文评讲课是沙龙式的、对话式的, 往往就一个作文题目或一篇作文, 围绕作文是否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和学生展开生动的对话。我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各自的评论, 不同意见可以辩论, 这个过程中, 我只是评价的引领者、指导者。因为师生年龄的差距, 生活习惯的差距, 家庭背景的不一样, 学生常常和我的意见相左是正常的。有时候, 学生也会批评我的作文评价标准“太旧”“太实用化”“框框太多”, 我据理力争, 也虚心接受。我们讨论的话题, 不纠缠于写作的知识和理论, 我总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中不容易具体体现, 但在我们的作文评讲沙龙中学生往往都能成为“主体”, 非常投入, 学生们也觉得效果不错。沙龙式的讲评后, 学生能深入领悟写作文说真话的重要性了, 写作中说真话的意识也增强了。

(五) 鼓励自由表达感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感想。初中生情感既丰富又单纯, 学生写作文更喜欢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心里有话藏不住, 总想说出来,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把心里话说出来, 不要总以“思想健康”为由去压制他们。学生在作文中真的有不健康思想流露出来了, 教师务必静下心来, 摆正心态, 指出缺点, 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肯定学生所表达的情感是真实的, 才能进行正确引导。例如, 在一次半命题作文《我好想……》中, 有一位男生大胆地写道, 他喜欢上班里一位女生, 好想快点长大, 快点谈恋爱。也许在一般的语文老师看来, 这个学生思想不健康, 作文应该不及格, 应该严肃批评。可是, 冷静之后, 我告诉自己, 初二的少年了, 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 至少他写了自己的真实心理。于是, 读着男孩的作文, 我让自己看到了一颗纯洁少年的心。我给了他一个高分, 在评语中真诚地表扬了他写作的真实性, 告诉他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 并在课后真诚和他交流了如何与异性交流的方法。后来的几次周记中, 他陆续写了自己如何大方地与异性交往的事情。读着学生真诚的作文, 看着学生健康地成长, 我开心地笑了。我想, 如果当时我狠狠地批评他一通, 那么我一定多培养出了一个说假话的学生!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 还要鼓励学生的语言个性化。由于个性、知识背景、经历的不同, 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必然会有不同。比如, 有的同学表现出喜欢叙述的倾向, 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 有的不大喜欢用修饰语, 有的则喜欢用词华丽等等。这各具特色的语言才是自由表达之果, 因此, 语文教师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好恶影响学生, 更不能限制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

明代的李贽说过:“夫童心者, 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 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 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 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使学生远离假话、空话、套话的假作文, 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 我口述我心”的境界, 还给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让我们的学生童心焕发、自鸣天籁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于军民, 《论中学作文教学的真实性问题》, 《语文建设》, 2010年第3期

[3]唐水珠, 《真实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 《教书育人》, 2009年第10期

篇5:用真情去关爱学生

一、去有效增进师生情感的交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 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 要适度, 要合乎情理。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老师不是圣人, 学生也不是圣人, 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 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 班主任要稳定情绪,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 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 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适当的放手, 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 远比不信任学生, 大包大揽, 不留一丝空隙, 效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 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 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 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进师生的感情。

二、让平等走进学生心田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 强调师道尊严,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教师形象威严, 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 教育是单向的流动, 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主观感受被忽略, 情感的交流被抑制, 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 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当今社会, 家庭独生子女居多, 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 不懂得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 这是一种道德的缺失。在实施教育的具体过程中, 班主任带着爱之深, 责之切的心理去进行说教、指正, 要善于倾听, 了解学生怎么想, 怎么看, 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 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 碰巧经过时, 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 而是帮他捡起来, 让学生觉得这个班主任是容易亲近的,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从爱出发, 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 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以欣赏去展现自己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 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以, 班主任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时代在发展, 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 以往所崇尚的自谦美德在人的精神品质中所占的首要地位, 在今天的社会已被自信所取代, 今天的学生不缺自信和自傲, 缺的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 如果只关注其缺点, 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 就会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冲突———教师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 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钱不值, 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 影响教育的效果。

现在的尖子生变得高傲自大碰不得, 双差生变得心灰意冷无所谓。评价学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对尖子生采取表扬中的批评, 让他明白自己虽有成绩, 但还有不足, 要追求全面发展, 需要不断的努力, 同时培养他们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对于双差生则实行批评中的表扬, 差生易犯错误, 犯了错误不批评不行, 这是原则, 但要让他在接受批评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 找出他的发光点, 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差生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 并鼓励他再接再励, 差生的表现易出现反复, 班主任要有耐心, 恒心。这样, 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自觉地改进、完善自我, 实现自我发展。

篇6:阅读教学要用好新信息技术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拓展阅读范围

如今科技的发展,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影响着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的人习惯通过网络进行阅读。信息技术使得学生阅读更加方便, 避免了传统阅读方式的限制。比如, 有些教材由于受到容量的限制, 介绍的内容远远不够, 而且在传统的阅读学习过程会中会有些乏味。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 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 比如补充相关阅读内容, 进行图片、视频的教学等。阅读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学生阅读时不再局限于课本中, 可以通过对媒体, 全方位的学习, 减少对于阅读的厌倦心理。这样多样化的阅读形式,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方式

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 最重要的需要学生去思考, 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方式, 所以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重要的环节。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前, 可以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阅读内容的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能让他们在阅读前了解作者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 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知和感受, 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对于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解决。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 他们可以在课上带着问题学习, 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语文阅读的教学需要精细周到, 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把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老师可以在阅读中收集到更多资料, 有利于对文章全面细致的解析。在教学中,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不同展现形式, 学生不再被动的学习, 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自己的讲解, 使教学模式灵活生动, 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也是学习的难点, 而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亟待提高。在传统的学习中, 学生仅仅通过书本锻炼阅读能力。而研究表明, 通过视觉得到的知识记忆较少, 而通过视听的结合的效果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运用到阅读的学习中, 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 对学生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在传统的阅读学习中, 学生很难真正做到预习的工作。预习时能够用来参考的书籍不多, 一旦文章难度较大会打消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结合信息技术, 就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文章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脉络, 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课堂上, 图文视听的展示,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会激发他们思考和讨论, 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 拓宽他们的思维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不是简单知识的灌输就能做到的。因为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积累和自己感悟的过程, 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探索、思考、体会以及积累, 所以这时候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过分依赖老师的教学, 其中没有自己的思考, 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转化成学习能力, 因此在阅读中总会碰到各种障碍。信息技术的发展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预习的过程更加方便也更有趣味, 学生才会有动力去尝试了解阅读的文章。更重要的是, 在课堂上, 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与老师以及同学间互动学习,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互联网上的资源让学生的探讨式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先通过自主学习, 然后相互交流, 有针对性地探讨, 最后由老师慢慢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能够主动地接受学习。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理想的学习模式中, 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支持。而传统的学习中, 这些过程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2022原料购销合同-完整版下一篇:不寐,不寐韦庄,不寐的意思,不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