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情结的随笔

2024-05-22

西湖情结的随笔(精选6篇)

篇1:西湖情结的随笔

关于西湖情结的随笔

小时候痴迷于白娘子的故事,记得那条小白蛇,记得可恶的法海,记得那个奇特的金箔,还记得一片早春的西湖,一支灵性的发钗,一条蓬顶的渡船,一把见证的雨伞,一袭飘然的`白裟,一次因有缘而来的千里相会。

于是,西湖成了心仪已久的人间仙境,会想象那座千里相会的美丽断桥,会梦见在烟花柳浪的季节独自撑一把油纸伞来到西湖,从断桥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想象那年那月那时那刻发生的那个柳岸邂逅的西湖传奇

然而,走在西子湖畔,才发现那是一个永远青翠的心灵故乡,一方纯洁澄澈的净水池潭。即使曾了解到她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也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秀美。看到她的那一刻她那绚烂的涟漪还是把我陶醉雷锋塔,断桥,垂柳,游船

也许正是这些一直在不厌其烦地向人们讲述那不老的传奇故事,所以西湖在人们心里是那么神秘,那么美。

篇2:西湖情结的随笔

我听得出来,他的潜台词是,你还是一个“职业女性”,咋就这么不讲究?

我笑了,那种感觉我早已体会过了。突然雨住了,我拎着这把伞,看我的人不少,目光都显得很奇怪。黑色,不能折叠,而且很大很大,伞柄手握的地方已经褪了色,成了斑斑驳驳的暗灰色。

可我,就是不忍心将它束之高阁或丢弃。

当初买这把伞,就是看中它大它结实,可以将我们母子二人完全遮住。而今,那个抱着我的双腿哭泣的小男孩已经一米七五高出了我一头。也不再我只给一个手指头就仰脸看着我傻笑,而后屁颠屁颠任由我带着他四处走动了。而今,和我一起出门,他就显得有点难为情。他更愿意和一群哥们瞎逛。

带着这把伞,就如同和他在一起。对我,也算些许的慰藉吧。恍惚间,往事清晰如昨——

风中雨里,我从幼儿园接他回家。让他打好伞,别淋湿了自己。很小很小的他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拼命将伞往前打,倾斜着高高举着。他想给我打,他不愿意妈妈被雨淋着。他太小太小了,伞虽然高举着,可伞前面的雨水正好淋到我的后背上,伞后面的雨水刚好淋在他后背上。是有一把伞,可我们母子常常都成了落汤鸡。

每每想起这类事情,我就觉得心里好温暖好温暖。

我依旧习惯用那把很豪放的大黑伞,尽管家里放着几把漂亮的折叠伞。我舍弃不了的,是伞下那些和儿子一起度过的日子,——即使曾经的磨难,也不忍遗忘!

那辆笨重的加重飞鸽自行车,漆掉得差不多了。六十多岁的婆婆一说出门就推它。事实上,多是推,很少骑。原因很简单:车子年代久了,又是横梁加重的,婆婆自己也已不是年轻时的身手与利索了。在我看来,那车子就是婆婆出门的负担。

可在婆婆眼里,它是什么呢?

婆婆说以前每次出门,都是公公骑着这辆车子带着她。她最早时还不会往后座上跳,公公就用脚撑在地上,等她坐稳了,自己再骑。在婆婆的讲述中,我走进了他们的过去。

公公在麦场教胆小的婆婆骑车子。公公边扶着自行车边陪婆婆说着话。婆婆一扭头,发现公公并没有扶车子,一惊,摔倒了。她先是嗔怒,继而心疼车子摔了,公公只是呵呵地笑着。

婆婆说公公劲很大,不太陡的坡就不让她下来,腰一弯,猛蹬一阵子,就上去了……

我明白了,为什么给婆婆换的斜梁轻便小自行车她一直不喜欢骑。婆婆不是喜欢推着笨重的老式自行车走路,她只是用那种形式来怀念和公公一起走过的岁月。或许,她一摸那辆自行车,已经逝去的公公就会浮现在眼前!

婆婆不能割舍的,是公公对自己的照顾,还是曾经的岁月?

旧物里包裹的是,是曾经岁月里的温情,或爱意。

作者:张亚凌

篇3:西湖情结的随笔

在以西湖为创作表现对象的画家群体中, 南宋画院画家中尤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 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绘画作品最为代表。四人作品风格新异, 构思新颖, 追求意境的创造, 以抒情为主要目的, 表现出一种西湖情结。我们从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卷》可见一斑。

刘松年, 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他终身与西湖为伴, 是真正的西湖边的杭州人, 日日面对西湖挥毫作画, 醉心表现出西湖的万种风情。现存之《四景山水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 设色, 共为四段, 画上都没有印款, 但可考察为刘松年真迹。后幅有明人李东阳题记。纵41.3厘米, 每段横68厘米至69厘米不等。分别描绘当时杭州春、夏、秋、冬四景, 描绘了幽居于山湖亭榭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 设色清丽妍秀、笔墨苍逸劲健、界画工整、季节渲染十分得体。每段均集山水、人物、庭院、楼阁于画面之上。画面第一幅, 春暖花开, 乍暖还寒, 堤边庄院, 花朵争艳, 游人玩耍归来, 两仆人牵马议论;第二幅, 夏日炎炎, 水边虚堂, 柳荫覆盖, 荷花映日, 主人端坐堂上, 一小童侍旁。第三幅, 秋高气爽, 枫染霜红, 庄园四周寂寥幽静, 一童子正在汲水, 主人则怡然静坐养神;第四幅, 冬风凛冽, 大雪纷飞, 路上一人骑驴, 一人徒步, 正在匆忙赶路。四幅画均主题明确, 构图布置井然有序, 对不同季节特征的把握极其到位, 让人如身临其境。

在南宋时期的西湖绘画作品中, 湖光山色于四季之中自然变换, 昭示着西湖内在生命之韵的律动。和南宋很多画家一样, 夏圭也表现西湖的云烟水月, 著名的作品有《西湖柳亭图》 (绢本, 设色, 纵107.2厘米, 寛59.3厘米,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柳堤回环, 长堤、水榭、画舫游客。水墨氤氲, 画面丰富、笔墨精谨, 密而不乱, 节奏感甚强, 颇得真实之美。岸边有游船停泊, 水上小舟来往, 近处柳梢上露出酒旗, 都表现了这南都湖上春光的佳胜。夏圭描绘西湖的作品还有《西湖春雨图》、《湖畔幽居图》。另外李嵩和他的《西湖图》亦久负盛名, 亦是现存宋代最为完好的一幅描绘西湖全景的名作。宋理宗时画院祗侯、杭州人叶肖岩也画过《西湖十景图》。宋理宗画院待诏、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陈清波, 亦是画西湖的著名画家, 多作西湖全景。据《绘事备考》记载, 其作品有《断桥残雪》、《雷锋夕照》、《南屏晚钟》等, 现存之《湖山春晓图》 (绢本, 设色, 纵25厘米, 寛26.7厘米,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即为其中一幅。马远的《荷亭消夏图》、马麟的《荷香消夏图》、《荷塘飞燕图》, 於青言《莲华图》, 梁楷《芙蓉水鸟图》等等。

诸多南宋画家描绘西湖的绘画作品传递的西湖情结, 既有取景角度转换的地域因素, 又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更有绘画风格变化的画理因素。

由于南方的经济在北宋时就凸显超过北方之势, 其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 江浙地区的经济、文化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就给发展绘画艺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官邸民宅、茶楼酒肆、商号、店铺等从艺术欣赏到生活实用的各个方面皆沿袭汴梁习俗。再加上高宗赵构本人的个人嗜好, 国事甫定, 和议初成, 便不思恢复, 而浸于翰墨, 踵先世遗风, 招集名家, 重兴画院。画院建设在这一时期成效卓著, 尤其是画学出身的画家, 在北宋末年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期恰逢创作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 他们于靖康变乱之后流散民间, 有的则辗转南渡, 通过各种途径被照入高宗画院。此外, 南宋画院体制上的不严密, 为宫廷画家的个性创作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条件和气氛;宫廷画家的待遇, 比之徽宗时期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画院设在宫廷之外的望江门内, 位于环山的西湖之畔, 画家们有了陶乎自然的便利条件, 西湖、孤山、钱塘江等等, 这些优美的景致折服无数迁客骚人, 自然更被画家们摄入作品之中。江浙、特别是杭州西湖的秀美风光滋养培育了南宋画家们, 他们以这些自然景物为观摩对象, “外师造化”的生活体验, 造就了其笔下众多的西湖绘画名作。这些画作里的西湖, 不惟只有风景的靓丽, 严谨精妙的笔墨交织着画家一生的挚爱深情, 沉沉地落在丝绢之上, 他们那种对于西湖的虔诚膜拜漫浸于画幅之上, 静谧无语、情愫使然。在他们的西湖画卷作品中, 我们可以呼吸到西湖的气息, 体悟出他们眼中心底的西湖意象。例如传说“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等题名, 原都为南宋画家马远所拟, 可见他对杭州西湖的钟爱。

总之, 在南宋画家们的苦心经营和巧妙描绘下, 我们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西湖风光, 感受到了西湖的秀美、风雅和诗意。

摘要:南宋是西湖的好时光, 亦是西湖绘画的好内容。西湖曼妙多姿, 明媚耀眼。其烟波荡漾的迷蒙、溪山幽远的静谧, 种种如此奚落于丝绢笺素之上并定格成美好记忆, 开启了绵延至今的艺术传统。南宋画家们用绘画的形式注入西湖, 表现出了一种西湖情结, 西湖绘画达到了她千年历史中的辉煌。

关键词:刘松年,地域因素,西湖情结

参考文献

[1]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2]陈传席:《中闭山水画史》,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8年6月

[3]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北京三联书店, 2000年l2月

篇4:我的武术情结(随笔)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小学的时候,因学习成绩优异,加上我生性乖僻、孤傲,我常被那帮“疯小子们”嫉妒、欺负。放学路上,我经常被他们劫持,那帮家伙频频对我发难。带着伤回家于我而言乃家常便饭。

我从小个头不高,瘦弱。父亲看我体弱多病,便为我找了一位武术老师,教我习武,以强身健体。

从最初的弓步、仆步、马步到踢腿、压腿、劈腿、鲤鱼打挺、腾空飞脚、旋风脚、虎跳、里合、外摆莲等基本功训练,再到几种武术套路的系统练习,后来我又打沙袋……

再遇见“围攻”,我沉着应战,轻而易举地把那几个家伙一一放倒在地。从此我在学校里一下子成了无人敢惹的主儿。当然我从未欺负过弱小。

父亲曾不止一次地告诫我练武要有恒心和毅力、“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等等。

那时的我可谓闻鸡起舞、风雨无阻。

接下来,一部《少林寺》在全国掀起了武术狂潮,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武林高手,几乎所有的小青年都要去少林寺学功夫……那是个文化依旧匮乏的年代,从英雄形象的诞生到街谈巷议,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正如80年代中后期朦胧诗的蓬勃兴起,鼓舞并振奋着那个年代人们所有的视听,汹涌着他们的热血与神经。

而我依旧默默地习武,依旧一招一式地默默坚持了下来。当然,随着日后功课的繁重与眼睛的近视,我渐渐淡化了武术的练习。但习武的经历也带给了我受益终生的品质,比如正直、正义,比如坚韧不拔、永不言弃,比如铁骨铮铮、自强不息……

当然,我也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悄悄地在心中确立了自己的“偶像”,比如李连杰,比如李小龙。并非模仿他们的利落身手或潇洒举止,而是他们的银幕形象将我从概念化的“英雄泥淖”中拉上岸来,为我提供了某种思想、性格的理想参照及书写理念的典范色彩。

我不紧不慢地爱上了诗歌。从此,诗歌与武术,成了我活着的两件至宝、秘籍。

80年代,武术与诗歌两股热潮的兴起,带给了人们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激情过后是理性。如今,武林高手们渐渐退回到了深山老林;而诗歌却随着现代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或深或浅地影响并干预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必要的精神前提和可能的生活前景。

我想,或许是武术更多地为我呈现了那个年代的某种诗意生活和那些杂草一样参差不齐的记忆,使我在后来的岁月中,坚持啃下一块块硬邦邦的生活,并在心中确立起某种与诗歌有关的侠义情结。

篇5:随笔:我的中秋情结

还记得一句“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写出草尽兵老,塞月孤明的淒绝哀婉之景;而“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将千古离愁之恨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也有“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的怨言,却不知为何偏要将那心里事说与月听?想起朋友时,便来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当“美人和泪辞”,恰是“残月出门时”,难道这也是巧合?就连那亡国之君的满腹哀痛,也因月明而不堪回首,只能无言上西楼,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语便十分不凡,落笔时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让人终生难忘,因此成为千古名句。从古至今,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小时候我在乡间玩耍,总盼着过节。特别是过中秋,更是热闹一番。尽管那时候生活水平低水平,每逢佳节定然热烈庆祝。老百姓只有过节时家里才有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如今中秋更有意境了,就是从餐桌上则会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茱,人民生活的水平蒸蒸日上,巨变处处带给了人们的惊喜。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月饼馅,是特别的,有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等。芝麻口味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巧克力的,年轻人情有独钟。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

月亮给我们传递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圣洁的,同时又是变化的。它以自己的时圆时缺,反衬出人间的阴晴冷暖;躲在云后时隐时现,演绎出世上的风云变幻。人间有多少喜怒哀乐,它就有多少酸甜苦辣;世上有多少悲欢离合,它就有多少低吟浅唱。很多时候,你会感到月亮是通人性的,你尽可向它倾诉衷肠。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文人骚客在花前月下写出千古名句?明朝的唐寅(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花月呤》:“有花无月恨茫然,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待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虽然艺术手法新颖独特但依然无法与“明月几时有”相比。明朝曾经流传甚广的《中秋月》(忆秦娥):“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月是无私公平的,一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我记起汶川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传情。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

篇6:童年的情结心情随笔

爱人每次拖地板,都会轻轻地拉出缝纫机,将下面的灰尘拂去,再慢慢地把缝纫机放回原处。她有一个深深的情结,对缝纫机的钟爱差不多有半个世纪了。

半个世纪前她还是个孩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十几岁时,放了学,或星期天,她总要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一起跳方、跳绳、踢毽或跳皮筋、拾拨骨、打“马尾”。经常玩完了还余兴未尽,再互相串门,到家里玩上一阵,直到吃饭时才各自回家。

她最喜欢到小妮家串门,因为小妮家给了她太多的新奇与惊喜。

小妮住在与她家一墙之隔的一座三层的小洋楼里。小妮家非常阔气,这让她大开眼界,许多过去从未见过的东西,如:落地钟、钢琴、缝纫机等,都使她眼前一亮,啧啧称奇。此后,一有机会她就翻开钢琴盖,小心翼翼地弹几下,那种柔美动人的声音,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似乎沁人心脾,妙不可言。然而,她从不敢想自己什么时候也会拥有一架钢琴,她知道钢琴对她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

那时,她的兴致常常专注在看小妮用缝纫机砸鞋垫上。只见小妮用脚轻轻一蹬踏板,缝纫机针便拉着线上下跳动,小妮用手推着剪裁好的布料,缝好的针脚立即像一条线一样向前延伸,沿着布料的形状如影随形、整齐地前行,一圈又一圈,从外向里延伸着。不过几分钟,一只鞋垫就砸好了。

她感到很稀奇,禁不住赞叹道:“你砸得太好了!”

“你来试试?”小妮说。

“好,那我就试试。”她早就跃跃欲试,仿佛浑身是劲。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试了几次,她居然学会了。在此后的一个星期天,从家里带来一双裁好的.布料,在小妮的鼓励下,她鼓起勇气,虽然针脚砸得歪歪扭扭,但一双崭新的鞋垫还是赫然呈现在自己面前。这天,她像过节一样地快活,心里乐滋滋的。自此,她对缝纫机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她家兄妹7个,因为人口多,家庭生活拮据,在她看来,缝纫机是一种奢侈品。那时,她只有羡慕,没有奢望。不过,拥有一台缝纫机此后成为她的一个美丽的梦想。

我和爱人结婚后,她经常和我说起孩提时代的逸闻趣事。说到开心处,她总是格格地笑个不停;说到难过时,她会伤心地落泪。听得多了,我渐渐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后来我们有了一个女儿,随着女儿慢慢长大,需要不断添置新衣服。因为儿童服装价格比较贵,如果买来布料自己做,那就便宜多了。好在有个亲戚家里有缝纫机,时常帮我们为女儿做衣服,解决了燃眉之急。过了几年,我们有了二女儿,不好意思再找别人帮忙,爱人很自然地想到了买一台缝纫机。不单可以为孩子做衣服,平时衣着被褥需要缝缝补补,哪怕砸双鞋垫也用得上它呵。我当然支持。

当时,由于商品供应严重短缺,要买一台缝纫机或一辆自行车,除需凑足七、八十张,乃至上百张工业券外,还必须等待一张由市商业局发放的、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等来的缝纫机或自行车票才能买到。

虽不知什么时候能等来票,但期盼的心情却十分迫切。从此一有机会我们就打听缝纫机的行情,很快我们了解到上海生产的“蜜蜂牌”“飞人牌”“飞跃牌”缝纫机是名牌;自行车无须打听,上海生产的“永久牌”、天津生产的“飞鸽牌”、青岛生产的“金鹿牌”,早已是尽人皆知梦寐以求的名牌了。

生活像雾像雨又像风,抑或雨后的七色彩虹,使人捉摸不定。有些事不一定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计划如期而至,有时会突如其来地横插上一杠子。

一天晚上,不经意间,我和爱人说起某某能买到“金鹿牌”自行车。那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爱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那你买一辆吧!”

那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是人们追求的“三大件”,而自行车热又远远地超过了缝纫机热。

“不要,不要。”因为我们家离单位很近,最多十分钟就可以走到,我立即拒绝了。

“买吧!你不是早就喜欢吗?再说,换煤气罐时还可以用嘛!”爱人坚持着。

“可咱积攒的钱是要买缝纫机的啊。”我仍不同意。

“还不知那辈子才能等来票呢。”爱人不肯让步。

在爱人的再三催促下,积攒了许久的钱就这样匆匆忙忙地给我买了自行车。

我心里清楚,其实,爱人还是非常喜欢缝纫机的,只是为了我,她硬是放弃了自己的所爱。

后来,一直也没等来缝纫机票,再后来,两个女儿慢慢长大了,已经不宜再给她们做衣服了,缝纫机也始终没能买上。

不久,我调动工作,离家远了,自行车端地派上了用场,爱人十分高兴。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日益提高,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九十年代初期,原来的“三大件”被洗衣机、冰箱、彩电新的“三大件”所取代,缝纫机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爱人退休前,有个星期天,我陪她逛百货商店,走到陈列缝纫机的区域,她走过去转了一圈。

我下意识地问道:“怎么,你还喜欢缝纫机呀?”

爱人点点头。

“真的?”我认真地问。

“唔。”爱人说着,莞尔一笑。

的确,小时候的事,有些一辈子都忘不了,好象镂刻在脑海里一样。爱人不正是这样吗?即使快退休了,内心的那个缝纫机情结依然还那样深。

我突然感到有些自责。说真的,我们的心中都装着彼此的生活,也装着彼此的情感和牵挂。

我决定给她一个惊喜。

爱人生日前一天,早晨临上班时,我说:“下午我要送你一个生日礼物。”现在生活提高了,人们可以尽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送给我什么?”她看着我,笑眯眯的,急切地想立即知道。

上一篇:广州鼎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一篇:寒假社会实践个人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