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2024-05-10

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精选6篇)

篇1: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现代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造成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乡镇企业与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大气、水体、噪声、固废、白色污染等.应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科学发展理念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并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完善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工业与养殖业污染治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加强科技推广,发展绿色产业.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农村经济与科技英文刊名: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年,卷(期):20(10)分类号:X5关键词:农村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篇2: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姓名:单位:专业:学号: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分治,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一直是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体系的死角。农村的环境基本处于“自治”状态,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污染治理设施等与人居环境有关的公共服务远未跟上,导致农村的环境状况显著劣于城市。本文从分析农村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出发,揭示了当前农村环境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对策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实质是村民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农村环境问题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农村环境破坏及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后劲,因此必须保护农村环境,为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但应引起关注的是农村环境恶化、地下水的污染和缺失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对农村环境问题能有更好的了解,我们对农村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探讨,从总体上看,农村的环境问题是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水环境恶化

随着农村小城镇的复兴,农村工业的勃发,现代农业资源污染以及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导致农村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不争得事实。2003年我国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仅为62.1%,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2%,卫生厕所普及率仍不到10%,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成率几乎为0。造成农村水源污染的源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日常生活的污水。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2500万吨生活污水,且大部分都末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可想而知这是多么严重的污染,以至于目前我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口喝不上干净水,有1.9亿农民的饮用水是受到严重污染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土地上投入的机肥料大幅度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快速增长,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另一方面农药的使用更是加重了水源的污染,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严重污染了水源。二是工业废水,随着农村小城镇的复兴,农村工业的勃发,现代农业资源污染以及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导致农村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不争得事实。受技术水平以及资金的限制,乡镇企业大多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高污染行业而且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农村水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畜的正常生存。

二、固体垃圾污染

农村固体垃圾主要包括生化垃圾,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房剩余物、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废旧衣服鞋帽等。由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处理设施,部分农民环保意识又相对较差,许多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如旧衣服、一次性塑料制品、废旧电池、灯管、灯泡等随意倒在田头、路旁、水边,许多天然河道、溪流成了天然垃圾桶。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土地,而且还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以及发酵甚至发生反应,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液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有1.2亿吨生活垃圾露天堆

放。并且这地固体垃圾大部分是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之类的有害物质。农用塑料薄膜技术自从在我国推广以后,我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目前多数农用薄膜为聚乙烯成分组成,这种材料的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光解和生物分解性均较差,残膜仍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据农业部组织的地膜残留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地膜残留污染较重的地区,其残留量在90~135 kg/ hm2,高者达270 kg/hm2。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据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6个县市中,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 kg/ hm2,其中最严重的地块达268.5 kg/ hm2,由于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当土壤中含废旧农膜过多时,耕作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孔隙减少,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同时,也阻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的年产生量约6亿t,其中稻草1.8亿t,玉米秆2.2亿t,小麦秸1.1亿t,还有苷薯蔓、油菜秸、大豆秸、甘蔗秸、高粱秸、花生秧及壳等,它们产出的秸秆量都超过了千万吨。目前在饲料、还田、造纸、能源和化工等领域对秸秆利用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如秸秆作为饲料的问题是消化率低,只有40%左右,氨化技术氨源损失达70%。秸秆还田腐烂速度和秸秆还田机械问题尚有待解决,秸秆造纸引起的污染难题也需根冶,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挤效益不高等,使每年秸秆利用数量相当有限。另外,秸秆焚烧现象在我国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由于秸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恶英、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农村大气环境,给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再加上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从而使农村固体垃圾污染加重。另外,乡镇企业排放的有害固体废弃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污染源。

三、空气污染

以前,农作物秸秆的焚烧是造成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等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如今,随着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政策的推出,由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逐渐消除。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气以及粉尘已经成为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这些废气中的有害物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近年来,有关乡镇企业空气污染的报道不断增多,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农村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近来,很多农村地区提倡开发山区,发展果业,以至无度地砍伐,造成大面积的森林被破坏。再加上,农村经济落后,还有伐木为柴的大量砍树,也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我国的森林总面积仅有1.59亿公顷,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然而农村森林面积却每年以8.7万公顷的速度剧减。并且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使生物多样性锐减,大量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破坏,而大规模地牵移,甚至遭到灭绝。同时,也少不了造成水土流失,蓄水量下降。

五、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部分企业公共利益意识淡薄,对矿产资源重开发、轻恢复,开采矿山时直接剥离地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地面下陷、山体滑坡,一些煤矿、磷矿等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田间地头、沟渠河流,被部分农户用来作为灌溉水源,破坏了生态,也污染了农作物。

原因分析

经过多方面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农村环境问题这么严重的原因很多,但总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农村环保监督能力严重不足。3.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不到位。4.有关农村地区的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对策

针对目前农村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已经刻不容缓,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有关部门应督促指导乡(镇)、村在规划和建设时要同时配套环卫等基础公共设施,在一定场所、范围内设置垃圾池,便于集中或定期进行处理;二是切实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力度。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从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三是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必须坚决制止剧毒污染物、强制癌物和严重污染的生产项目,通过环境规划,使乡镇企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合理,“三废”污染得到充分利用与治理,使乡镇企业沿健康的轨道,同时督促乡镇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四是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推广机构应引导农民重视使用农家肥,积极推广安全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模式;五是环保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农民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发展观意识。五是政府应重视环境问题,制定并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和规章制度。从法律上规范农村的环境保护行为。

结语

篇3: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 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变得异常严峻, 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近年来曾先后多次召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专项工作会议, 部署和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然而由于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 因此短时间难以显现成效, 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在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后, 探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1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1.1.1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由于目前我国仍处于依靠农药、化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发展阶段,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药用量达140万t, 其中杀虫剂占70%, 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 而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品种占70%。化肥的施用量为4700万t, 其中氮肥施用量高达到2400万t左右, 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由于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35%左右, 绝大部分挥发到空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 因而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污染, 进而通过呼吸或食物链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1.1.2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迅速, 目前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近4万多家, 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27亿t, COD (化学耗氧量) 产生量6900多万t, 是全国工业和城市COD排放量的4倍多, 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然而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 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且种养分离现象严重, 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 而是直接排到土壤、河道中。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因此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土壤、河道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源的污染危害极大。

1.1.3 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

大量使用农用薄膜已成为一项农业常规技术。我国农膜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 年残留量高达45万t。大部分农膜不易分解, 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 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生长发育, 降低了土壤肥力, 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 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会析出铅、锡、酞酸脂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 造成新的土壤环境污染。

1.1.4 秸秆焚烧

在历史上, 我国秸秆多作为替代薪柴使用, 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 煤炭、液化气等开始作为农村燃料代替了秸秆。此外, 以秸秆为原料的小造纸厂全部被取消, 也使大量秸秆成为无用废弃物。我国每年秸秆产生量为7亿t, 其中有约4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由于这些秸秆未能很好利用, 又无处存放, 压占大量土地, 所以农民只有一烧了之。每年夏秋两季就会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 而且严重地污染大气环境, 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 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 还造成了航空、铁路、公路的交通事故。

1.2 农村生活污染

目前,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现在还基本处于“污水靠蒸发, 垃圾靠风刮”的现状。全国约4万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没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 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据初步调查, 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2.8亿t, 露天堆放量超过30%, 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 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 不仅成为蚊蝇的孳生地, 也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要的面源污染。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90多亿t, 平均处理率15%左右, 其他均就近排往农舍附近的沟渠, 因此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很大。

1.3 乡镇企业污染

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强, 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 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进入乡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 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 产品技术层次不高, 在加上监督管理不力以及企业的环保意识较差等原因, 因而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 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目前, 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 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 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乡镇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67%和89%, 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2 防治对策

2.1 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很低,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对环境保护缺乏迫切的要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机感, 因此人为的、随意性的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是要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 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三是要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 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2.2 多方筹集资金, 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要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就必须落实好资金, 纵观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来解决资金问题。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均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 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其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筹集的资金要要优先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庄区域区分, 制定不同标准, 分类组织实施。把农村垃圾处理等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由政府投资建设, 采取“村收集、镇 (乡) 中转、市区处置”的运行机制, 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随处乱倒的陋习。二是建设中心镇和重点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 防止城镇污水污染。从现有城市水处理厂处理情况看, 城镇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后一般能够满足农灌用水的要求, 既能防止污染水环境, 也能够节约水资源。

2.3 依靠科技力量,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 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地力。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逐步取消关闭小型饲养场, 支持创办规模化的畜禽饲养场, 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走循环经济之路, 这样既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又带来经济效益, 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 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2.4 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体系,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目前很多地方农村的环境监管工作基本处于真空无人管理的状况, 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 要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 努力形成“层级职责清晰、面上责任落实、运转制度保障、防治公众参与”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各级农村环境监管部门应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严格执法, 认真抓好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减排, 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直至关闭。严格环境准入, 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防止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 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2.5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 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出台了对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环保实绩考核办法, 建立了环保目标责任制, 将农村环保工作完成的好坏作为地方政府领导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之一, 坚决实施环保目标一票否决制。通过推行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 能够促进各级政府领导层层对本辖区农业环境质量负责, 并通过量化指标考核, 使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化, 并切实得到落实。因此这样将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因而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干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J].理论前沿, 2009 (7) :5~8.

[2]陈润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保护, 2008 (11B) :31~33.

[3]刘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 2008 (10) :32.

[4]曾鸣, 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90.

篇4: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原因;防治对策

二十年前,农村户养两三头猪很普及,猪粪、猪尿是很好的农家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养殖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1 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畜禽养殖场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村民乱搭乱建

(2)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环保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基本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无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在消毒、粪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对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3)养殖户无法做到既是养殖业主又是种植业主,农牧脱节、粪便综合利用率低,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污水横流,而无法进行消纳处理,粪便资源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

2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物

2.1 粪便污染

目前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粪便,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因此,畜禽粪便成为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2 水质污染

畜禽养殖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农村水资源,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资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2.3 大气污染

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处置不当,晾晒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从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很不愉快的滋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

2.4 滋生大量蚊虫

粪便、污水是蚊虫很好的繁殖场所,产生大量蚊虫、苍蝇,农民吃顿饭,苍蝇也争着满桌子吃,严重影响群众的生命健康。

3 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3.1 加强对畜禽养殖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畜禽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养殖户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治理,防止任意排污现象的发生,要本着“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使广大畜禽养殖户明白自己肩负着治理环境、消除污染的责任,从而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减轻和消除,也促使畜禽养殖户及早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

3.2 加强项目审批的监管力度

规范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养殖业的发展,控制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凡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当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环保审批手续。规模化养殖场,需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报相关部门(镇、农业、畜牧、国土、林业等)签署初审意见后,报环保部门审批。小型规模的养殖场或养殖大棚,经相关部门或企业及所在村委会初审后,报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现场勘验,审核后审批。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或小型规模的养殖场,项目主体工程与污染处理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污染处理设施必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方可养殖。在依法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必须按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3.3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在对畜禽养殖业进行规划时,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必须符合当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养殖场应设在环境敏感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远离河流、水库等上下游主干流和支流,远离村庄集中饮用水源地,远离村民居住区,并且距离不得少于500m。

3.4 清粪工艺

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在场区内外设置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储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要逐步改为干法清粪工艺。

4 污染物的处理措施

4.1 畜禽粪便的防治措施

4.1.1 自然凉(晒)干法

场地的选择必须远离公路主干线,远离居民区(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环境敏感区。

4.1.2 堆肥发酵技术

堆肥发酵技术是在供氧的条件下,畜禽粪便中的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放出H2S、NH3等气体,非蛋白氮转化为可消化蛋白,得到无臭、无虫卵的优质有机肥和再生饲料。

4.1.3 生态技术

利用畜禽粪便养殖蝇蛆、蝇蛹、蚯蚓和培育浮游生物等,再将这些生物用作食料养鸡养鸭养鱼,是间接利用畜禽粪便作饲料的一种方式,提高了粪便利用率和利用的安全性。

4.1.4 粪便的储存

应设置专门的储存设施,其恶臭及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储存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米),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储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地下水。对于种养结合的养殖场,储存设施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储存设施应采取设置顶盖等防止降雨进入的措施。

4.2 污水的防治措施

4.2.1 生态型模式

一個养殖场主应该也是一个农场主,要有足够的土地可消纳畜禽粪便污水,利用养殖场周边的土地(如经济林、果园、花卉基地、农田等)自然吸纳降解经一定处理后的畜禽污水,避免直接排放到水体,达到零排放,一般采取猪—沼—果立体种养模式,在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污水输送网络,通过车载或管道形式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农田,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

4.2.2 环保型模式

此模式适用于周边土地无法自然吸纳降解畜禽粪便的养殖场,工作流程:粪便污水—格栅—沉砂—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淀池—储存调节池—厌氧池(沼气池)—氧化塘—达标排放或回用。此种模式在福清丰泽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养猪场就做得很好,采用台湾红泥塑料沼气工艺,值得推广学习。不过此种模式投资费用大,农村小型养殖场基本做不到,可以在养殖小区多家养殖场联网处理,结合环保部门农村环境治理项目,无缝接轨,得到双赢。

4.2.3 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模式

此项技术是集好氧发酵技术、微生物制剂技术和猪舍环境调控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垫料床分为舍内舍外两种。舍内垫料床是将锯末屑、谷壳、粗糠与一种日本进口的酵母混合,进行微生物菌群繁殖,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然后利用猪的生物特性,喜欢拱翻,垫料同猪粪尿充分混合,在有益菌的作用下,粪尿迅速被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栏、无臭味、零排放的效果。舍外垫料床是将储液池的粪便混合物抽灌到猪舍外的垫料床进行发酵,同样达到免冲洗零排放的效果。垫料床需要定期翻堆以更透彻的发酵,每2至3年更换一次垫料,更换后的腐料,是一种极佳的农业有机肥。

4.3 环境消毒

经常在周边的环境消毒打药,杀灭蚊虫、苍蝇。

5 加强日常监管

篇5: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宿松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通过调查,分析了宿松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合理解决该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作 者:胡江湖 作者单位:宿松县种植业管理局,安徽宿松,246501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200915(15)分类号:X5关键词:宿松县 农村环境 污染现状 防治对策

篇6: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农村水环境状况,分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使农村的水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作 者:代亚丽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农业环境与发展 英文刊名:AGRO-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 25(3) 分类号:X5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   污染   环保意识  

上一篇:海底总动员观后感300字左右下一篇:回忆的幸福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