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

2022-08-20

第一篇: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

某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近些年来,**市在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源和污染面的调查;研究污染物对作物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贯彻执行农业农村环境标准,总结防治经验,及时处理污染事件;监测分析和环境管理,以及山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把环保工作的重点面向广大农村和农业,转向整个自然界,保护自然资源;注意研究生

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即由保护“小环境”扩大到“大环境”;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综合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先进典型,为当前综合整治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作出了示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存在问题

1.农村污染超过城市工业污染。据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市工业污染排放量为7527万吨,废水处理率为82.7%,农村仅畜禽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项就达到9425万吨,且基本上未作处理直接排放。这些废水和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农业环境。

2.工业“三废”污染仍较严重。据原**县环保局监测结果,1999年排放工业废水276.94万吨、废渣4.49万吨、废气147048万立方米,废水中化学耗氧量1694.34吨,比1989年分别增加了1.15倍、64.6倍、35.0%和76.6%,近两年来原**县范围内工业“三废”排放量仍呈增加的趋势。工业“三废”的排放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

3.粪便污染日趋加剧。随着养殖业发展,粪便对环境污染问题也趋严重。**市常年生猪饲养量都在400万头左右,役食两用牛8万多头,山羊30万头以上,奶牛2.5万头,家禽饲养量2000万羽只 ,还有兔、鹌鹑、鸽子、七彩山鸡等特种畜禽。这些畜禽一年中粪尿排泄量至少有250万吨,能综合利用的占69%,其余31%是直接排放的;畜禽养殖产业的污水总量为786万吨,处理率仅为0.3%,几乎全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水体。**农村一年产生的人粪尿总量311万多吨,有27%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全市37718公顷水面,53.3%的水面用于水产养殖,一年投放精饲料8.68万吨,肥料10万吨,流失率分别达到23%和30%。

4.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随着塑料业、食品包装业的进步和农民“重洋轻土”重化肥轻有机肥 思想的发展,垃圾污染已成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中一大公害。据测算,**市农村年产生生活垃圾75.2万吨。这些生活垃圾污染分为两种,一是“白色污染”,即塑料及塑料制品污染。据调查资料显示,**市农民年使用塑料及其制品约2000吨左右,回收率不到1/4;每年使用农膜3500多吨,可降解的只占5%左右,回收率也只有46%。这些难降解的塑料及其制品和农膜,成为农村农业环境一大污染源;二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连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烧,不还田,而是乱倒在池塘、溪边、村旁、路边。

5.农药、化肥污染触目惊心。农药作为工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化肥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有害物质或不科学合理施用,施用后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渗入到地下,污染了井水,或随农田排放流入地面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乱用、滥用农药,过多单一地施用化肥,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显示,**市去年施用农药5887.1吨,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30公斤,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化肥中用量最大的氮肥标准量计算,下同 一年要用32万多吨,其中近1/3被流失。还有施用磷肥7万多吨,复合肥5万多吨,钾肥2.5万余吨。由于大量又不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不仅造成环境被严重污染,而且使农药药效下降,化肥报酬递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下降。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乱用农药,滥用激素,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的品质下滑,市场竞争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因乱用、滥用农药和化肥,致使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严重超标,污染了城乡居民的餐桌,曾多次发生了食用蔬菜而中毒的事件。

6.山区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优劣不仅影响到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直接制约着平原和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市区在保护山区和半山区生态环境上做了许多有益于城乡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事,如通过构建沙畈水库、下山脱贫等举措,既保护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又给**市居民喝上“有点甜”的一级水。但近几年来,山区还有一部分农民以发展食用菌主要是香菇 为由,将大片的阔叶灌木林砍掉,使原来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了一片狼籍的山地;一部分山民为了生活,不惜砍伐阔叶林出卖。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年外运阔叶灌木8000多m3;全年采伐木材1.7万m3不包括毛竹、杂竹和未

审批砍伐的木材 ,加上300多家大大小小木材加工厂共砍伐木材约3万m3。由于大量砍伐木材和不时发生森林火灾,部分山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八十年代前洪峰到达婺城区安地水库的时间要12个小时,最近几年缩短到6-7小时;2000年发生的“8·17”等数起洪灾都与过量砍伐树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息息相关。

二、对策措

根据**市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环保意识不提高,农业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得不到根治,因此,从宣传《环保法》着手,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讲用会、表彰会等,把《环保法》讲深讲透,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同时利用《公民道德规范》改变农民的生活陋习,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章立制,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必要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的重要保证。要根据《环保法》,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配备清洁员,建造垃圾坑、组建环保小分队等等,强化监督和管理。环保工作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3.根治工业“三废”污染。为了解决工业“三废”对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首先要对现有“三废”污染源的厂矿企业加强管理,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彻底根治“三废”污染源;不准在农田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兴起工矿企业和其他有化学污染的工程,以法保护农田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良好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持续农业的发展。

4.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场。以一村或几个村为单位,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场。养殖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筹资金,分户建造”,建成一个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治气或有机肥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养殖场。鼓励“公司出资办场”,农户进场养殖”的做法,不但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企业又有了稳固的源料基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5.兴建有机肥料厂。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中宝贵的生产资源。由于近几年来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化肥使用的方便,淡化了畜禽粪便的利用,使肥料源变成污染源。要使污染源变成肥料源,除继续推行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外,建造有机肥料加工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公益产业。

6.制订激励政策,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出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和部门创品牌和争创“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标志,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获得国家级名牌、省级名牌,同时又取得“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aa级 ”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要给以重奖;建议将农业标准化的内容纳入科技进步奖的范围,对实施农业标准化成绩显著的乡镇、部门和个人给以奖励,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提高,使广大农民成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力军,提高农业标准化的到位率、产出率和生产力。

7.多途径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对已污染的农业农村环境,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农业环境本身的自净作用消除污染,如建造污染水塘、库,种植水生殖物来净化污水;利用林木绿化净化空气;通过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料等农业综合栽培措施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或是改变重金属毒物的化学形态;②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防治病虫时,要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并采用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要严格执行新制订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禁用清单》,从源头上抓好“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等工程的实施;③搞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并法律给以保护,付诸实施。

8.以法治林,确保源头生态平衡。当前要制止山民以发展食用菌为由乱砍乱伐阔叶灌木林;继续抓好造林、护林、封山育林等依法治林,严惩破坏山林资源和山区生态平均的犯罪行为;继续实施“下山脱贫”的举措,使更多生活在高山峻岭的老百姓离开源头,下山脱贫致富,保证源头环境卫生和生态平衡;要出台保护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的政策,彻底改变山区贫苦人出钱保护、平原富裕人坐享清福的不公平局面;继续开展平原富裕村人 与山区贫困村人 给对互帮活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提高山民生活水平,共同保护源头生态环境,营造一个洁净安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的美好家园。

第二篇: 公湖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学生:胡钟文

学号:2823103010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导致我国当前公湖污染严重 ,污染特征多为有机型 , 绝大多数湖泊呈中、高营养化。 本文先分析我国目前面临主要的污染现状, 然后本文综述了目前较常见的湖泊污染整治技术 ,包括物理化学整治技术、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其中生物生态技术将在湖泊污染整治及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公湖污染;湖泊整治; 湖泊富营养化;废水处理;合理利用 ;富营养化;

【正文】

一、近几年的污染事件:

1、2007年太湖蓝藻持续暴发,贡湖饮用水源一度出现污染,严重影响了无锡上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随后,巢湖、滇池、三峡库区支流等流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进一步大规模爆发的隐患仍然存在。

2、2007年江苏沭阳饮用水源地遭受污染,城区供水被迫关闭,供水中断超过40小时以上,城区20万人口饮水用水受到较大影响。

3、2008年云南宗海水污染事件,使很多昆明人到现在还不能、更不愿完全相信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后花园”阳宗海因为沿湖企业长期违法排污,导致 “满湖砒霜”,成了人人敬而远之、谈之色变的“毒湖”。

这样的案例在百度上一搜,满屏皆是,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公湖污染现状相当严重。

二、我国的公湖现状及原因:

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质影响很大,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水质直接影响我国整体水质状况.目前,许多湖泊严重污染,湖泊周边地区成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调查资料显示,农业面源污染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 城市及工业污染对湖泊的水质影响更严重,国内湖泊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以及淤泥污染,湖泊水质污染及生态恢复是我国当前水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旅游、娱乐、洪涝调蓄排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任意排放等导致湖水中的碳、氮、磷含量过多,光合作用下,水体中藻类原生质的生成有赖于碳、氮、磷的存在,碳、氮、磷是生成藻类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构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藻类可利用的氮远比可利用的磷多,因此,磷常被作为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湖泊富营养化可分为天然营养化和认为富营养化。认为富营养化是当代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人类处于经济生产的需要,忽视自然规律,一方面以点、面源形式通过河渠、径流等水文过程向水体排放生活、工业和农业废水;另一方面又采取种种措施破坏水生植被(如水产养殖)、缩小湖体自净容量、在沿岸带进行各种工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进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长期的积压在湖底导致湖底的淤泥中养分过剩,也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湖泊污染治理与预防

1. 底泥疏浚内 河底泥中的污染成分较复杂,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底泥中的硫和氮含量较高,这也是内河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西湖底泥为例 , 可分三层 , 表层、软泥层和底基层。表层为流动和半流动的香灰泥 , 比重1.05g/cm ,搅动后不易沉淀,影响水的透明度,直接影响水质的感观度 ;软泥层不能流动,微粘,有可塑性,比重 1.15g/cm;底基层一般不开挖。底泥和水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平衡,当水体污染较严重时,污染物释放影响尚不明显。 一旦水体污染物含量减少,则底泥中的污染物将向水体中释放,导致水体中污染物含量进一步增加。因此底泥疏浚是治理污染湖泊污染源的必要措施。 底泥疏浚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底泥所含的污染物(水体中的N、P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 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使河流及湖泊的容量增大。物理疏浚一定程度上会有明显的效果 ,通过疏浚设备水下挖土来完成清淤。 但要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成本高;②疏浚过深将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③可能带来恶臭等环境问题。 2. 曝气技术 湖泊的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复氧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中大气复氧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大气复氧是指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的气液相传质过程,这一过程也称为天然曝气。但是单靠天然曝气,已污染河水的自净过程是非常缓慢,故需要采用人工曝气弥补天然曝气的不足。河道人工曝气具有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见效快等特点来说,是河流污染治理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河道曝气技术是根据受到污染的河流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在湖泊水质变化的不同时期应用曝气技术,可以分别达到消除黑臭、减少水体污染负荷、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等目的。

3 . 以预防为主 对于湖泊的保护预防大于治理,在湖泊受到污染以前就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相关措施来保障湖泊的安全比污染后再治理效果更明显,而且开销也将更少。具体而言政府可以制定如下相关措施:①强化源头控制,预防新的污染。 政府可以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包括环境准入标准、工程治污标准、排污收费标准,并一律停止审批和建设排放含氮、磷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工厂企业。对于达不到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或关闭。在重点湖泊流域,禁止销售、生产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②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政府可以全面淘汰或关闭生产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小造纸、小酿造、小化工、小纺织、小印染等企业和生产装置;在重点湖泊流域全面实施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加强工业污染源氮、磷污染治理为重点,强化工业污染源的全面达标排放管理。③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如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湖泊流域内新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都应具有脱氮除磷能力,同时环保总局还应要求地方要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④严格控制农村生活和面源污染。如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有机绿色农业,控制畜禽养殖污染。⑤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可以在适宜的湖湾、主要河道入湖口等地区,建设生态湖滨带、前置带等工程,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少沿岸地表径流营养盐的输入。同时禁止围湖泊造田、围湖泊养殖等缩小湖泊水面的行为,努力恢复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绝不允许利用湿地搞占补平衡,防止湿地面积进一步萎缩。

4 . 具体案例 2007年太湖爆发了大规模的蓝藻。由于连续高温高热,加上天气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暴发,水源水质恶化。导致自来水有腥臭味、严重到无法饮用、甚至连洗澡洗衣都无法用自来水了。。据专家们分析,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基本原因有3条:(1)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仅此足以使太湖水中的含氮量超过三类水指标。(2)工业污染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入江河,使流域内中小城市,周围的地面水都受到严重污染,形成黑水带,并随河网扩散而影响太湖 。(3)养鱼、水运和旅游业等湖内的各种其它开发活动,也使污染物发生量直线上升 。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的超常规发展,加上对环保问题认识的滞后,在相当长时间内,大量未经处理的农药、化肥、人禽畜粪便直排水中,使水中氮含量猛增;同时,含磷洗衣粉源源不断排入水体,犹如给庄稼施肥一样,水中氮、磷含量的超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遇到夏季30 ℃以上的水温、充足的阳光,蓝藻等得到呈数量级疯长的最佳条件。2007年5月以来,太湖大部分水域藻类叶绿素的含量局部地区高达230 mg/L以上,这就为藻类生长提供了一个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太湖呈全湖性的富营养化趋势。最终在大量的专家的出谋划策下,太湖的蓝藻事件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控制类似事件最根本的是要从环境因素控制“水华”的发生,如保持水体流动,管好污水排放,禁止磷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等,以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对于一些污染较重的水域,还可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来防止有害藻类对水质的污染。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对藻类营养品的质量监控,生活用水则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湖泊治理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控制外源。“治理湖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源控制,这是湖泊治理的基础,即切断或减少外来的污染源,如工业废水、农田灌溉水、生活污水等;一是排除内因,进行湖底疏浚、清理底泥,改变湖泊本身的富营养化来源。国外那些成功的治理案例都采用了这两大策略,其他的治理方案只是应急措施,属于具体技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的长期富营养化问题。”

四、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很多环境问题,水污染便是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河流湖泊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大部分水体水质已经恶化,尚不能满足原有的功能要求。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开展河流湖泊的综合整治显得十分迫切。在治理过程中必须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综合考虑削减工业、农业污染负荷,控制新增污染,建设污水厂,妥善处理底泥,建设水体人工复氧系统,推广使用生物生态技术等各种治理措施及其相互配套,使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河流湖泊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环保总局将采取措施治理重点湖泊流域工业污染(2007年07月12日)

2、中国湖泊环境污染与综合治理

3、我国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技术策略

4、能源与环境 2007 第 4 期 总第 82 期

第三篇:造纸工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陈思宇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

摘 要: 本文立足于我国造纸业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造纸行业的环境污染和治理现状,并剖析了造纸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促进我国造纸工业的污染减排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造纸工业; 环境污染; 污染现状; 防治对策

1 前言

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之一,2006年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及消费量均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目前我国 造纸产量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剧增,到2012年预计将 达到1亿t以上[1]。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纸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今后全球纸业发展将面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问题,我国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尤显突出。

2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发展现状[2]

2.1 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现状

2005年我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3600家,占世界造纸工业总企业数的40%以上。纸及纸板生产量为5600万t仅占世界总生产量的15%,但与2000年相比增长83.6%;纸浆生产量4446万t(木浆、非木浆和废纸浆比例为8%,28%和63%) 与2000年相比增长111-7%。其中木浆由8.1%提高到22%,非木浆由45.4% 下降到24%,废纸浆由46.4%提高到54%。非木浆中,禾草浆、苇 (芒秆 )及蔗渣浆消费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但所占纸浆消费总量的比例总体成降低趋势。预计到2010年纸及纸板的消费量将由2005年的5930万吨增长到8500万t.国内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人均消费量由2005年的45kg增长至62kg。 2.2 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

“十五” 期间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监督和管理,关停1500多家落后制浆造纸企业.与2000年相比.2005年在产量增长高 达83.5%的情况下 废水排放量仅由35.3亿t略增至36.7亿t,COD排放量由287.7万t降至159-7万t。吨产品综合能耗由 1.55t标煤降至138t标煤 .综合取水量由139t降至103t。但 是2005年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 17%,COD排放量占全国工业COD总排放量的32.4%.造纸工业已成为全国COD减排的重点行业。

3 我国造纸工业的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3.1我国造纸工业污染的现状

近年统计资料介绍,全国制浆造纸工业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10%~12%,居第三位;排放污水中化学耗氧量(CODcr)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45%,居第一位。造纸工业是中国污染环境的主要行业之一。

制浆造纸生产中的废水主要是蒸煮废液,中段废水和造纸白水三部分。蒸煮废液的污染负荷约占全部制浆造纸废水的80%,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其次是中段废水。造纸白水回收技术,在我国已普遍推广。大型纸机一般都采用了多圆盘过滤机,中小企业则采用气浮池或 作者简介:陈思宇(1987-), 女, 甘肃兰州人, 现为兰州城市学院化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072班学生

1 多圆盘过滤机进行白水回收,使造纸白水得到了充分的回用,有的已实现封闭循环。造纸白水的污染治理在技术上已没有障碍。蒸煮废液和中段废水的污染治理是我国造纸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3.2我国造纸工业污染防治的对策.

两级处理,还可以达标排放。

我国造纸原料以非木材原料为主,非木材原料中又以麦草为主。制浆方法以碱法为主,其他还有很少量的酸法制浆和亚铵法制浆。非木材原料蒸煮废液的特性与木材原料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加上我国以非木材为原料的制浆造纸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装备比较落后的问题。我国非木材原料制浆造纸废水的污染治理程度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的问题、难题多,是最主要的污染源。据测算我国麦草碱法化学浆年产量约340万t左右,每年用碱量约100万t。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套的碱回收系统。通过碱回收系统回收的碱不到5%,95%以上的烧碱连同被溶解的有机物被排入水体。全国麦草浆CODcr的排放量约占整个造纸工业排放总量的74%以上。 非木材原料中的苇浆和蔗渣浆,由于其黑液碱回收系统较早地实现了正常运行,使用这些用料的企业多数建设了碱回收和配套的中段水处理系统,苇浆碱回收率达到80%,蔗渣浆碱回收率达到78%,综合废水能够达标排放。

我国政府对造纸行业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十分重视。早在1984年国务院就颁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乡镇、街道企业不准从事如制浆造纸等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1986年轻工业部制定了《造纸工业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实施细则》,1988年国家环保委和轻工业部等部门又联合颁发了《关于防治造纸行业水污染的规定》。但是,由于几年前,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环保执法不严,也由于一些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大批没有任何治污措施的中小纸厂仍不断出现,从而导致造纸行业水污染状况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为了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执法力度。1996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在1996年9月31日前关闭年产5000t以下的小制浆厂,并明确要求到2000年底以前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到1996年底,全国共关停4000多家小纸厂,较大幅度地削减了造纸工业的污染。

4 造纸工业污染减排的对策及建议

4.1加大关闭力度,淘汰污染严重的制浆造纸企业[3]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淘汰造纸等行业落 后产能时间表,要求各地依法淘汰不符合法律法规 产业政 策规定,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超标或超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放 的落后造纸生产能力,要求 “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造纸产 能 650万 t 2006年至2005年全国淘汰落后造纸产能的年 度目标分别为210.5万t、230万 t、106.5万t、50.7万t和 52.3万t,淘汰规模为3.4万t/a草浆生产装置、1-7万t/a化学 木浆生产线和 1万t/a废纸浆造纸企业。 根据制浆造纸行业的治污投资及运行成本估算 ,制浆生 产企业产能在5t/a以上才有能力进行污染治理和配套碱回 收装置。建议将制浆企业淘汰产能规模至少提高至5万吨/年 废纸造纸企业的淘汰规模根据其产品进行核定 ,产能要求3 万t;新闻纸淘汰幅宽3200mm 以下的纸机,文化用纸和包 装用纸淘汰幅1760mm以下的纸机。

4.2整合资源 合理布局 ,促进造纸工业健康发展

根据各地区造纸纤维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容量及地区 消费水平,提出各地区的造纸工业发展规划及布局建议。对 以纤维资源为原料的省份,加大造纸纤维资源整合力度,以 资

[4]源规模确定造纸发展规划:建议将阔叶木、针叶木为原料 的化学浆企业产能起始规模提高至60万t、30万t化机浆和非木浆起始规模提高至10万t;废纸中瓦楞纸及箱纸板起始规模提高至10万t,白纸板等其他纸种起始规模提高至5万t.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及珠江

2 三角洲地区鼓励建设以进口木片或木浆为原料的项目:东北地区鼓励利用俄罗斯木材资源 建设大规模木浆企业;西北地区严格控制扩大产能。除此之外,在城市规划区、水资源缺乏区和水体无环境容量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再布设耗水量大的制浆企业。 4.3 优化原料结构,加强废纸回收,合理布局非木浆企业

[5]总体要求是提高木浆比重、控制草浆规模和保持废纸比重。鼓励发展林纸一体化项 目建设 ,以国内木材资源为主的林纸一体化项目根据林基地规模确定制浆规模 ;以国外木材资源为主的制浆造纸企业不得利用国内木材资源。化学草浆生产企业需整合现有企业,建设大型草浆项目,提高清洁生产和治污水平。政府加强引导,加快建立国内废纸回收系统和废纸回收标准 ,加大国内废纸回收力度提高废纸回收率和利用率,争取到2010年废纸回收率达35%左右,利用率达40%左右,保持废纸浆的比例。

4.4 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修订造纸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近期出台了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和硫酸盐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 的清洁生产标准。针对我国中小型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水 平低的特点,应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进行污染物 控制,促使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如将间歇蒸煮工艺改进 为连续蒸煮工艺、元素氯漂白改进为无元素氯漂白工艺和制 浆企业配套碱回收装置。尽快修订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且应与欧盟标准接轨,把AO列为强制性指标。

4.5 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实现规模效益

新建、改扩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一级水平 ,采用无元素氯漂白工艺,配套建设碱回收装置。造纸林基地建设要注重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严禁毁林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实现规模效益。 4.6 改进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强制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并重罚直排企业,营造造纸工业公平竞争环境。加强与银行、税务等部门合作,将企业环境信用作为考核指标。适当奖励守 法企业,对连续三年污染排放及清洁生产水平符合国家要求的企业,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授予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或准予使用绿色环保标志,并纳入政府优先采购产品目录表。总之,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造成了严重的 环境污染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的监督引导、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创新以及公众的监督参与,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才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造福于子孙万代。

5 结束语

总结、推广、应用麦草浆黑液碱回收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改进和完善工程设计,进一步提高碱回收率,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加强造纸工业环境保护领域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学习、借鉴、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逐步提高造纸工业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水平,实现我国造纸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造纸协会,中国造纸工业 2006报告[R],北京,中国造纸协会,2006.

[2] 中国造纸协会,中国造纸协会关于造纸工业“十一五”发展的意见[R],北京,中国造纸协会,2006.

[3] 邝仕均.国际造纸工业纤维资源概述[J],造纸信息,2002,611-17.

[4] 黄润斌.我国造纸工业现代化与木浆造纸[J],中华纸业2001,22(12),50-53. [5] 林乔元.我国造纸工业碱回收生产及废水排放状况[J],纸和造纸,2006,25(5),58-59.

第四篇: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人与环境》课程论文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名:陈学

号: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专

业:市场营销联系电话: 俊 100612020

210-2 ***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趋严重。大气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导致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恶果,关注大气环境保护,积极采取治理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1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严重化,人们也越来也重视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不再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模式。其中,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大气流动的速度最快,污染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物直接从呼吸道进入人体,最容易被人类接触。清楚的认识当今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有利于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SO2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平流层臭氧层变薄,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酸雨等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都是由于大气环境受到污染造成的。

1.1 SO2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5年的12.8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24.6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594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t,比上年减少5.9%。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 2%,比上年增加0.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1.2 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人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7亿辆,同比增长9. 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山十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人,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1.3 颗粒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为解决严重的煤烟型污染,全国各地通过开展烟控区建设,划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加强工业烟粉尘治理、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城市集中供

1 热进程等措施,全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好转,但是历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均显示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根据中国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09年全国有17.5%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51个城市PM10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超标城市比例达15.9%。

从地区分布特征来看,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的颗粒物污染比较突出,总体上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污染严重。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PM10年均浓度平均为0.095 mg/m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大城市颗粒物污染比中小城市更为严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重化工业日趋加重,使得我国部分城市大气污染正从单一的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空气污染转型,以细粒子(PM2.5)为特征的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2010年PM2.5监测试点的年均值为0.047mg/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发展中国家最宽松限值要求的35%。复合型大气污染导致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京津冀、长二角、珠二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2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公民环境意识的加强,制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如1998年实施长江流域上游天然林的禁伐与保护工程、1998年实施淮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的零点方案、1999年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均体现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大气环境污染如此严重,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治理。

2.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不能自觉的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人、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一是把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克服地区和部门保护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各级、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

2 法律法规,树立环保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为保障群众健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2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处理。

以“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益”来代替“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方针。“谁污染,谁治理”是在我国早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提出的,对环境污染控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缺乏规模效应,大多企业单纯为满足市场短期需求和企业近期利益而逃避对环境污染责任的承担,加上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完善和环境执法、监督不力,导致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根本治理。在我国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公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治理,谁收益”的方针,通过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积累资金,扶持一批积极性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和团体,来承担对环境污染的统一治理,这样在污染治理方面,可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又可以避免环保处理设施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即省了资金,又促进了环保企业的发展。

2.3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增加碳汇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减少污染物排放,探索创新路子。节能减排,说到底就是把单位GDP能耗降下来,把主要污染物排放减下来,削减污染总量。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这就要求:一是总量控制限排。各地、各企业严格落实减排指标,不得超过总量,使空气质量不再恶化。二是提高脱硫率。二氧化硫是衡量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脱硫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排污总量。对燃煤大户通过前端抓优质低硫煤的使用,中间抓烟气脱硫治理,末端抓监测的手段,提高脱硫率。三是清理“旧账”。通过关停未经脱硫的小锅炉,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多还“旧账”;四是倡导全社会为节能减排出力。通过调高一度空调、少排一些温室气体等身边小事,为节能减排大工程做贡献。真正形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

3 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4 增强监管力度

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人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第一,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日;对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第二,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第三,由于各地监督检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检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性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日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第四,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检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检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现如今提出的环保两大体系建设,其中,强化“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正体现出了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给人类提供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赵丽丽.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山西建筑,2011,9(25):194-196. [2] 刘建兵,薛东娥.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J],理论研讨,2011,11:151-153. [3] 张赟,李代兴.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J],北方环境,2011,8(8):121-122. [4] 王艳丽,刘东奇. 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3(1):139-142. [5] 严刚,燕丽. “十二五”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9(5):20-23. [6] 苗得雨,周孝德,程文,李洋.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管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1(11):751-753. [7] 朱新英. 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党史博采,2009,10:35-36.

4

第五篇: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

班级: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112班

姓名:卢传赟学号:6202111066

内容摘要:

近年来,大气污染已作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份身体健康,而且会抑制生产的发展,所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一的现实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大气污染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及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大气污染环境综合防治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中国经济要发展,但是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对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一个全局性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防治。

二正文: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年酸雨频率达100%,逢雨必酸。通过采取建立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圈。关闭城郑砖瓦厂、拆除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等措施,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所减轻,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高达41.6%。

据预算,21世纪初上半叶,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正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

所谓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大气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础

上制定最佳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我国有20余万台锅炉,年耗煤2亿多吨,因此,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3)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积极发展科技兴环保企业。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考验,那种仅凭人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去打开国际市场的办法是缺乏远见的,以民众的低收入额为代价的竞争,其出发点就不对,其可持续性等更值得怀疑。大量增强企业的科技内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面对环保领域企业数量小多、规模小的特性,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企业更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强对环保企业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导。(1)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向企业的科技开发行为倾斜,如果通过相应的监督监察机制确证企业投资与技术开发,那么这种投资的税收可以减免;如果经过相应的论证,企业投资与某项技术研究可以促进整个地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那么可以取得政府的优惠贷款甚至贴息贷款。(2)在环境领域,面向环保企业设立技术研发课题,并有配套的资金保障。(3)选择有规模、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技术研究基础的环保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有的放矢发挥最佳作用。

鼓励支持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方面的科技研究和科技发明并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

加强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联系与合作。 引进国外投资,弥补资金短缺的现状;积极开展与其他地区和国家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与应用新形式的环保理念与技术;聘请国内外知名环境专家参与我市环境整治开发治理工作规划的制定等等

(4)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囱是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①提高热能利用率;②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③采用高烟囱排放;④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5)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是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张需要。在制定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重复建设,设备落后能源资源浪费大等等。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所以中国的大气污染值得我们每个人重视,共同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6)对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警醒合理的规划管理。

增加对公共设施的投入。政府可对一些公共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如在一些公园、广场兴建喷泉、消防水池等。在适当的地点开设无车区和商业步行街,以减少汽车的流动量。

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来治理城市垃圾。政府可以投资在一个小区设置几个垃圾投放点,每天定时投放垃圾,同时政府可以投资开发垃圾产业。当然,出路垃圾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政府可以让企业在生产时就考虑到为减少垃圾创造条件,如减少包装,或改一次性包装为重复使用的包装。对一些自然无法分解的垃圾,可以进行焚烧,但一定要严格限制焚烧厂的粉尘和废气排放,烟囱要价高,而且要安装废气过滤装置,把排入大气的有毒物质减少到最低限度。

(7)加大宣传、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进一步

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1)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各级政府应把环保业绩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让各级政府把环保提上日程。(2)大中小学要积极开展环境教育。(3)建立公众才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4)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发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的个人予以曝光,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5)各级政府可以在居民小区设置宣传栏,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充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化学性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与绿化树种的选择(综述)》吕海强刘福平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年 第三期

(2)《北京城市冬季大气污染动力:化学过程区域性三维结构特征》

徐祥德丁国安周丽郑向东卞林根邱金恒杨理权毛节泰《科学通报》2003年 48卷第五期

(3) 《大气污染暴露与新生儿体重关系研究进展》

邹斌曾永年ZHAN.F.Benjamin刘慧敏邱永红张鸿辉《卫生研究》2011年40卷第二期

(4)《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研究》

桑燕鸿周大杰杨静

《生态经济》2010年 第一期

(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6)百度百科百度知道

上一篇:年度述职报告电视台下一篇:年度学雷锋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