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2024-05-19

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共11篇)

篇1: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2010年,在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村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推广农村适用技术为手段,围绕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农社科技项目,积极开展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与成效

1、申报农社项目取得新进展。

今年,我县申报国家、省、市农社科技项目共9项。其中国家级1项:xx县有机胖姜种植加工产业化(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省级5项:高效多功能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中试和有机农产品胖姜种植加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示范项目和星火科技富民示范企业“双百”认定项目)、斑嘴鸭人工繁育和生姜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化(省农业科技支撑和星火计划)、义门陈历史文化研究(省社会发展项目);市级3项:酱菜种植加工产业化(市科技示范村项目)、12万羽斑嘴鸭养殖及深加工和多功能秸杆燃气炉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市星火计划)。

2、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取得新成效。

在组织实施农业项目方面,一是结合我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着力搞好生态农业,组织实施了“有机农产品胖姜种植加工产业化”、“年产100吨鹅肥肝20万羽朗德鹅及鹅产品深加工”等国家星火项目;二是瞄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组织实施了“葛饮料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酱菜种植加工产业化”等一般星火项目;三是积极推进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和科学育种工作,组织实施了“万亩强优势超级稻Y两优2号基地建设”、“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等农业科技项目;四是根据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了“xx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农村科技服务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项目跟踪管理及鉴定验收方面,一是对国家星火项目和被省市列入科技计划的农业项目进行了跟踪管理。为了客观如实地反映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发现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对实施期间的农业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并按时填报了项目实施情况调查表。从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项目都能按照合同的规定如期实施,能完成合同的考核指标,科技三项费使用合理。二是协助省厅专家组对《xx站培训体系》、《小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安全饮用水》、《葡萄产业化》、《早熟梨产业化》、《高效生态鸡粪肥研制》、《矿区复垦及水土保持》等八个生态农业项目进行了鉴定验收。

在科技示范村建设方面,我局投入x万元在xx乡xx村xx畲族村民小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共涉及xx户xxx人。科技示范村的建设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除了改善该村的村容村貌外,还结合该村实际,重点发展xxx、xxx、xxx、xxx、xxx等蔬菜种植及畲味酱、泡菜加工。目前,xxx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xxx食品有限公司业已竣工投产。

3、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内容需要,通过集中办班授课、技术讲座、技术咨询、“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发放书籍资料、赠送音像光盘等科普活动,利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惠民服务工程,大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工作。

一是开展了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高产棉花、xxx超级稻、丰产油菜、早熟梨、大黄李、巨峰葡萄、绿色蔬菜等。我局牵头组织县经济作物技术站和xxx早熟梨专业合作社、xxx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举办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班3期、技术讲座2次,向农民发放专业书籍200多册、技术资料2000余份、赠送音像光盘40多碟,培训农民200多人,受益农民达2000多人,受益户亩增收300—400元。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作物种植业的发展。

二 是开展了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生态养猪(鸡)、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推广、畜禽疾病防治与防疫、鱼类产品养殖技术等。我局牵头组织县畜牧水产技术站和xxx养猪专业合作社、xxx蛋鸡专业合作社等单位通过短训班、现场会等形式,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技术,共举办畜禽养殖技术与畜禽防疫培训班2期、技术咨询现场会1次,向农民发放专业书籍100多

册、技术资料1000余份、赠送音像光盘20多碟,培训农民100多人,受益农民达1000多人,受益农民户均增收2000—3000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养殖业的发展。

三是开展了返乡农民务工技术培训。我局依托xxx电脑培训中心,联合县社保局职业培训中心和xxx持续农业技术推广站(xxx星火培训学校)等单位围绕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流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共举办返乡农民工培训班2期,培训返乡农民200多人。有的返乡农民掌握了xxx技术在本地从事xxx业务,其经营收入为打工工资的2-3倍。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工作取得新成就。

一是加速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我县共有科技特派员3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7人,大专学历以上25人,并分别派驻到农村经济实体、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工作,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开展创业致富行动,实现了面对面的直接服务,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科技特派员共引进农业新技术11项,农业新品种13个,实施农业科技开发项目5个,组建利益共同体19家,形成龙头企业3家,年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实现年利润780万元;适用技术现场指导、咨询200余场次,直接培训农民总人数为2200余人,辐射带动农民3000余人,发放科普资料6000份,农民人均纯收入5563元,比上年人均收入增长10.5%。促进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特派员积极帮助农民确定产业优势,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有效地组织起了农民发展专业化生产。我县科技特派员xxx原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凭着自学的养鸡技术,成为当地有名的蛋鸡养殖大户和致富能人。他无偿向周边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村周边农民共同走上科技致富路。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已有100余户农民加入蛋鸡养殖行列,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有效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促进农业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上了新台阶。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宣传,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素质,是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特派员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按需培训、学以致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立足当地生产和经济、科普现状及特点,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他们采取集中讲授、现场指导、入户咨询等各种途径,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培育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和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xxx、xxx两人经常深入水稻主产区的田间地头指导农户使用农技设配,完成农业机械化生产,实现了水稻育秧、耕整、插秧、植保、排灌、收获全过程“一条龙”式机械作业。为了强化示范基地建设,他们两人狠抓农机服务培训。目前,在各示范基地共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2场次,培训农民、村组干部50多人次,举办现场演示会10次。科技特派员的培训不拘一格,既有正规的课堂式教学又有田间的实地技术指导;既有专题技术讲座又有田间地头的技术答疑;既有定期的技术指导又有不定期的跟踪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四是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放在突出位置,依托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建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科技特派员xxx的生猪养殖协会、科技特派员xxx的早熟梨种植技术协会、科技特派员xxx成立的xxx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不但在技术上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服务,在产品的销售和深加工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2011年主要工作思路

1、认真抓好农业科技项目的调研和论证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星火计划项目和社会与发展攻关项目,力争获得国家、省级农业科技支撑和星火计划的支持。

2、继续抓好科技示范村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以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不断引领产业发展,夯实基地建设,打造优质品牌,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探索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切实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繁荣发展。

3、积极做好医卫及社会发展科技工作,重点做好人口、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科技和农副产品标准化等工作。按照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要求,对涉及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项目给予积极培育。

4、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引导力度,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积极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及时解决优质蛋鸡养殖中的防疫技术难题,促进优质蛋鸡养殖稳步发展。三是积极配合工信委、农发办等相关部门,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壮大。

5、继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实施作物良种科技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二是实施优质高效畜牧水产科技行动,加速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三是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科技行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实施农业区域发展科技行动,开发区域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农业;六是积极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工作。

篇2: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大部分。近期,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现就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探讨如下:

一、当前农村消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消防意识淡薄。

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还比较低,对应有的消防法规知识和消防应急常识了解甚少。消防“四进”工作仅仅还停留在点上,没有人力、物力去解决面上面的问题。提到消防工作上也仅仅知道可以用水来灭火,许多农民没有接触过灭火器等常见的灭火工具,甚至“119”报警电话都不清楚。一但家用的液化气瓶发生火灾,只能等待消防队来扑救,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灾害损失。

(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低

农村建筑受传统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多为三级耐火建筑,经济状况落后地区甚至还保留着四级耐火建筑。加之有农家小院内四处堆放有木质杂物或生活取暖使用的木柴。由于农村建设大多缺乏统一规划,基本上仍延续旧宅基地,家家相连,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火烧连营”就有可能在农村经常发生。

(三)、安全用火用电常识缺乏

农村火源较多,诸如用木柴生火做饭、取暖,小孩玩火,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等。有一些地方烧香拜佛现象也存在,也是造成农村火灾的隐患。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逐步走进了农家。农村家用电器线路普遍没有经过正式电工安装,无保险丝,电线老化,乱接乱拉等现象严重。

(四)、发生火灾消防扑救困难

农村因分布广远离城市,一但发生火灾,消防队到现场时间迟,甚至消防队还在赶赴火场的路上,火已烧完了。加上部分农村山高寨深,交通不便,水源不足,消防队根本无法到达,消防装备无法派上用场,只能靠人力去拼。特别是在青壮年外出务工期间,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更是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一)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强化镇级政府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解决本地突出的消防问题,同时要求在农业收获季节和火灾多发期对各村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基层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要真正把消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不能仅仅局限于挂横幅、贴标语、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层面上。

(二)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消防法》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等有关规定,大力改进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赋予基层派出所更多的消防监督管理职能,投入更多的警力推动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向农村个私企业及村、组、户延伸,加大农村消防管理力度,减少失控漏管。

(三)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

消防部门定期派人对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乡镇专兼职防火员进行消防培训,使之成为农村消防培训宣传教员,由他们去培训村和村企业的防火员,最后由村和村企业的防火员对企业和村民实施培训教育。通过层层培训,使消防宣传真正覆盖全市广大农村地区。

(四)成立群众自救组织

消防部门及基层派出所应当积极号召并组织青壮年农民,进行火灾扑救常识培训,并组织建立农民消防队,配备简单常用的灭火装备,以保证火灾初起时能及时扑救。

(五)推行燃料、电气线路改造

篇3: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根据人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近期笔者参加了南京分行组织的县支行科技工作(苏北片)调研组,通过现场调查辖内部分县支行科技工作情况,力争较全面掌握当前辖内县支行科技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下一步针对县支行科技工作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二、县支行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工作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县支行普遍已经多年没有新进员工,各县行科技人员多数只有一名,而且均兼职会计、人事、劳资、纪检等多个岗位。另外县支行科技人员中很少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员老化严重,知识结构不合理,加上科技工作培训较少,科技人员技术水平仅停留在执行制度、应付日常维护层面上。

(二)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激励与提高

科技工作性质决定了科技人员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而基层央行特别是县支行,科技人员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缺乏终身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虽然兼职岗位不少,但行政职务的晋升受专业限制明显,同时科技专业职称考试难度太大。个人职业拓展受阻严重,县支行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信息安全意识和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员工计算机应用的方便性与安全性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科技人员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思想和技能也难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增强。在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往往难以得到其他同志的理解和支持,造成县支行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软硬件投入普遍不足

目前基层行普遍面临人员经费困难问题,各县支行对电子化资金的使用往往以更新计算机为主,对机房建设标准不高,多项安全防护措施难以到位。例如机房安全防盗措施不到位,机房内设备老化无双回路供电,没有安装专业防雷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县支行科技工作建议

(一)明确科技工作的目标定位

前几年在弱化县支行功能的思想影响下,县支行在人员、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明显收缩现象,县支行的科技工作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在人民银行数据集中的新形势下,考虑县支行目前客观条件所限,我们建议将县支行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和要求定位为“抓好内部管理,搞好网络维护,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无事故”。

(二)强化科技人员的有效激励

建议总分行有关部门考虑县支行的实际,针对在县支行科技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中采取特殊的照顾政策,如对在县支行科技工作岗位连续工作一定年限后的人员直接评聘为工程师。同时建议将县支行科技与业务岗位的双向交流情况列入考核指标,并对科技人员兼岗情况作合理限制和引导,解决科技人员兼岗数量多、科技工作成为副业等问题。在业务竞赛、科技岗位评优评先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正向激励措施。

(三)增加对县支行科技人员的专业培训

建议总分行能够参考县支行科技人员的现状,通过远程培训、集中培训、项目代训等形式加大对县支行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加大对县支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篇4: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关键词:农村消防工作 问题 解决途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消防工作基础薄弱,各地发展也很不平衡,农村火灾矛盾显得相对突出,农村火灾一直呈高发态势。农村作为最基础的社会团体,如何加强农村防火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确保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消防安全,成为当前消防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一、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成因

通过对各类农村火灾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具体表现在:

(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

笔者在农村调查了解中发现,由于农村居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使得很多群众不但对必要的火灾逃生、自救方面的知识缺少了解,而且对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也持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

(二)农村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物耐火等级低

农村街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防火间距,由于农村建筑未进行消防防火设计审核,也未进行长远合理统一的规划,放任自流,基本上仍延续旧宅基地,家家相连,导致防火间距不足。

(三)消防工作认识不足,农村消防管理缺位

个别乡镇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近年来,一些地方领导对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重视,而对消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对村(居)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不力,缺乏指导和监督,没有真正摆上议事日程。

(四)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消防力量空白

农村地区因财力严重不足、领导重视不够等诸多原因,每年用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很少甚至没有,消防器材严重缺乏。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器材的配置,也由于受诸多原因的影响,一直是消防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农村消防工作基础条件差、起步晚,各乡、镇对消防工作投入的資金较小,一旦发生火灾只能以原始的扑救办法灭火,小灾很易酿成大祸。

二、加强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一)统一思想、积极转变观念,切实加强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职能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千家万户,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新疆消防条例》,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立足农村实际,把消防工作纳入乡镇整体发展规划中。一是要提高农村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强化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中,推行防火安全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二是要层层建立消防管理网络。各乡镇要成立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派出所、村委会负责人组成,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

(二)合理部局农村消防规划,改善消防基础设施

由于经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的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布局不合理,常常是几家的房屋连成一片,一旦发生火灾,迅速蔓延,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因此,要按照《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搞好农村的消防规划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够的现状,以提高农村的防火抗灾能力。由于农村火灾易燃物多,报警及行车不便,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消防工作应立足于自防自救。要因地制宜完善各类公共消防设施。利用常年有水的河流、坑塘修筑便于取水的设施作为消防水源,利用自来水管线安装公共消火栓,以备自救取水和消防车给水。

(三)抓好基层民警培训,发挥公安基层派出所的作用

各乡镇派出所是公安队伍的最基层单位,离农村近,对各辖区农村情况熟悉,应该让他们的优势得到发挥,达到“救早、救小、救及时”的效果。一是抓好基层公安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让他们掌握初起火灾和简单的火灾扑救技能,如液化气瓶、电气线路火灾等,使一些火灾被扑灭在初起阶段,不致于小灾酿成大祸;二是抓好公安派出所消防联队建设。公安派出所成立消防联队,配备轻便、灵活机动消防灭火装具,如手抬消防泵,小型消防车。这些装备既经济,在农村又比较实用,它既不会给基层派出所带来经济负担,同时能扑救小火、初起火灾,还可以控制较大火灾的发展。三是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专兼职消防队作用。管好、用好、协调好他们,充分发挥专兼职消防队在社会消防中的作用,也弥补现阶段消防站建设不足的缺陷。

(四)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初期火灾扑救力量

各地区可以乡镇或村、社为单位,按照地域位置、村社布局、人口数量组建农村义务消防队,指派专人负责组织管理,与治安联防队、民兵队伍合二为一或形成联动机制。针对农村路窄、水源取用不便的实际情况,配备一些小型但又能自配少量灭火剂的消防车,以便能到达农村各个村组。虽说是少量的灭火剂,但能扑灭一些小型火灾,控制初起火灾的发展,发挥较好的作用。要针对消防车难以停靠农村小河、池塘取水这个实际情况,还应随车配备手抬、推车式消防泵,使农村的各种水源随时都能发挥消防水源的作用。公安消防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措施,紧紧依靠乡、镇政府和公安派出所等农村基层组织,监督和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防火工作,加强对农村义务消防队的业务培训,制定农民防火公约等规章制度,每年对消防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提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农村消防工作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根本出路在于综合治理,形成部门联动、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依靠群众的自身力量,发展壮大自治组织,健全消防监督机制。总之,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人身财产安全,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篇5: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突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从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干部日常管理、基层党组织活动、基层裆部队伍建设、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入手,切实抓好服务型农村党组织建设,全力建设更具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一支能够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促进马币苏区振兴发展、全面赶超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举措

1、加强阵地建设,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统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定位,使之具备“八室”功能:便民服务室、接待室、计生办公室、会议室兼党员活动室、综治室、村主任办公室、村书记办公室和文化娱乐室,并进行规范化布臵;继续完善基本设施配套,统一配备标准规格的村“两委”标牌、党旗、国旗、旗杆、制度牌和办公室门牌等,全面改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牌匾规格不

一、制度五花八门的现象。继续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评星定级活动。根据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场所环境、布局布臵、活动氛围、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评定为不达标、一星、二星、三星四类,表彰先进,批评后进,增强规范化建设后劲。

2、强化干部日常管理,营造振兴发展良好氛围。按照值班考勤制度化、工作程序化、管理绩效化的要求加强村干部的日常管理。一是完善村干部值班考勤制度,每天(含法定节假日)至少安排1名村干部在村部值班,详细做好值班记录。将值班

安排表、联系电话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民聚集地公开,方便党员群众联系。定期督查、通报村干部值班情况。完善《村干部绩效管理及考核办法》,建立较科学合理的村干部管理机制,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考评过程凸显群众的评议主体地位,把群众满意率作为衡量村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注重考评结果运用,实行考核结果在乡镇、村两级公开公示,作为村干部发放绩效奖励、评先评优、提拔重用、换届提名、招考录用的重要依据。

3、积极搭建活动平台,丰富组织活动。一是推行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任期目标责任制,科学制定村党组织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分阶段部署活动,围绕制定的工作目标,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二是以“四大平台”(“双带”平台、创业平台、培训平台、服务平台)为载体,广泛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农村党员创业致富金融扶持、农村党员“一集四库”(教育脚本素材集、编摄库、师资库、演员库、景地库)培训、农村党员“定区联户”、党员先锋创绩、民情家访等活动。三是集中创建一批党建基础扎实、特色明显、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党建工作示范典型,努力树立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新品牌。

4、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做好第九届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突出抓好第九届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达到实现“一低六高”目标,即村“两委”成员中致富能手的比例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比例提高,35岁以下村“两委”年轻干部的比例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提高,村“两委”女委员比例有提高,村“两委”成员文化程度提高。强化教育培训,举办3期县级村书记主任大学生村

干部培训班,督促各乡镇把村组织干部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制定村组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并把“两小”组长纳入乡镇培训范围。继续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分类管理制度,将村党组织书记分为一、二、三类进行管理、考核和激励,与绩效工资、年终评先评优以及选拔任用、考试录用等直接挂钩。

篇6: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建设思路

一、建设目标

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要力争成为江苏省研究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重大战略问题的主力军;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辐射中心之一;成为江苏省各级政府制定三农政策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成为江苏省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之一;成为江苏高校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的先行区;成为江苏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绩效分类考核改革的试验区。

二、优势和挑战

我校开展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核心是需求导向,即面向新农村建设的综合需求和区域发展的创新需求;根本是高校科技推广和服务能力提升;重点是科技推广队伍和服务基地建设,难点在于服务保障机制的创新。这就要求我校在开展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时,首先要着重分析自身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1、面临的优势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建设高校。学校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在ESI最新统计中,学校工程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前1%。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通过IFT国际认证(中国唯一)。系统位置优势。我校的快速发展正受到国家和江苏省,无锡市越来越多的重视。这种在高教系统和区域系统的位置优势,使得我校学科发展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随着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推进,我校服务“三农”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科综合优势。我校作为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能够为新农村发展提供科技推广、人才培养、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服务。特别是能够利用突出的社会科学学科优势,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围绕新 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口、生态等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综合研究与系统咨询,寻求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路与对策。

学科交叉优势。我校的比较优势在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生工,食品、医学等学科,以及与工科、文科、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集成资源的创新,能够有效扩展农科教育的边界和内涵,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

服务和辐射优势。我校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人才,培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和各个行业领域,具有点多面广的辐射优势。这一优势使得综合性大学在服务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能力跨校、跨区域开展“三农”问题研究和服务,服务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2、面临的挑战

发展定位的挑战。我校把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对于学科的发展必然是扶优扶强,而我校不是纯粹的农业院校,涉农专业不多,与其它农林院校想比,优势不明显,暂时还不处于优势地位,其发展也需要有个过程,开展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人才队伍的挑战。研究型大学是我校的发展目标,基于从“教学型”向“科研型”转变,综合性大学对于教师的评职、晋升考核也多以科研成果为主来评价,这样就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吸引到科研上来,教学次之,社会服务更次之。而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直接面向的是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一线,其工作多是以科技推广和培训以及咨询服务为主,愿意直接从事这样工作的教师不多,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农业实践能力不强,也就形成不了一支高水平的推广队伍。

实现路径的挑战。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一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有面向基层的稳定的科技服务推广基地。在这两个方面,我校与其他重点农业大学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在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首批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有9个是设立在重点农业大学,只有1个是设立在涉农综合性大学。由此可见,涉农综合性大学在重大农业基础和应用研究、农业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方面,特别是农业重大科技成果供给能力、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能力上,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我校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思路与举措

1.转变发展观念,抢抓发展机遇

转变发展观念。我校应从人口与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意义,增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自觉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的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需求发生了新变化,“三农”问题不仅面临着技术的难题,也涉及到管理、理论等方面的创新需要,涉农和农业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创新发展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高等农业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在高等学校开展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有利于整合涉农学科资源,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协调发挥,也有利于高等院校推动结构转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围绕学科、区域特点,坚持特色发展。特色发展体现在学科专业特色和区域农业特色。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必须结合学科专业优势,进行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必须着眼于高校所在区域整体资源优势、农业主导产业特点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服务和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建立服务基地。

3.建设人才队伍,打造领军人才。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技术推广创新的源头活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人才队伍包括科研人员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我校应大力加强农业科研人员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军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打造农业科研前沿创新团队。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骨干力量,要以面向一线、强化服务为重点,建设一支善于转化应用、推广示范和解决实践难题,骨干力量专职化、兼职人员稳定化的科技推广人员队伍,提高服务推广能力。

4.完善机制保障,推进协同创新。完善流动机制,强化政策导向,积极推进人员分流,使科研为主人员、教学为主人员和服务推广人员各安其类,推进校内农业科技人员与政府、基层之间的交流任职,形成有序竞争流动的良好局面。完善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推广服务相关政策和奖励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从事服务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利益。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现路径,建立稳定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基地,吸引政府和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参与农科人才培养,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推进教学、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协同,在从技术推广角度大力加强与农业产业系统协同、互动的同时,加强人才培养系统向新农村建设一线的开放,提高农科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推进校内与校外的协同,建立校内农科实验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互补的实践推广基地体系。推进国内与国际的协同,利用高校资源和国际交流合作优势,积极推动国际农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种植、养殖模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二部分:近期工作

一、搭建组织机构

学校应尽快成立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名单以及新农村研究院相关聘用人员名单(讨论稿)见附件一。与此同时,随着研究院事业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充实和完善研究院下设的各个部门。建议举行一个简短,庄重,简朴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揭牌仪式。

学校应适时成立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指导委员会或者咨询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建议包括国家,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和杰出专家学者组成。这样更有利于统筹各种资源,促进研究院的建设。

二、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活动分三个层次。第一、调研可以选取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了解现在新农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第二、可以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市,县,乡,比如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各选择一到两个点,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农村,农民,农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第三,在江南大学范围内,组织各学院的院长,书记和科研院长开会,传达国家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背景和我校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意义以及给我校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并让书记,院长回学院传达我们学校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建设内容。让老师们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提早做好科研准备。并让各相关专业的老师,针对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申报课题,在学校进行公开答辩。

通过多方调研,就能基本了解我们的技术、理论储备,了解江苏新农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就能正确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出地推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工作。

三、发动老师开展新农村建设宏观战略研究研讨。

学校设立专项资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启动课题经费,开展新农村建设宏观战略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通过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理论创新,努力成为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智库。对推进区域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科学研判,重点开展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农业产业体系规划、村镇建设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为区域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中心。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载体,推动学科交叉,培育新兴学科,加快学科集群的形成。

在老师们进行课题申报的基础上面,学校组织人员选拔具有潜力的课题,进行培育,并进一步推荐到政府部门,争取项目经费,学校并做一定量的配套。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可以主办或承办“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汇聚全校乃至全社会智慧来促进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

四、有序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的成熟度,逐步推进五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站建设。分别是,特色发酵食品产业示范站,特色粮油加工产业示范站,特色畜产加工产业示范站,特色棉纺织品产业示范站,特色水产加工产业示范站。每一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站,均建立以岗位科学家牵头的专家团队,具体负责新农村基地和信息化共享平台的统筹与建设,并依托基地平台,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在五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推出10个农产品加工和安全示范服务基地建设。

五、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农民培训基地建设

根据需要,打造20个新农村信息化农民培训基地。

六、制定和出台研究院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篇7:区2013年科技工作主要计划

2013年,我*科技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申请补助资金500万元以上;开发市级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3-5个,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7亿元;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项,引进新技术15项,引进优质动植物新品种50个;组织申报专利30项;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加快科学普及,全民科技意识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进一步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态势,不断加大科技工作的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应用,推进企业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信息化,为提高传统产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广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先进合成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先进技术,加快CAD、CAM、CIMS在重点制造企业的应用,提升重点制造业的设计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采取独立、行业联合、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等形式建立科研机构,继续抓好三江公司、鑫威机械、天雄汽配等10家重点企业的科技开发机构建设,提高重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对我*的支持,争取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进入国家、省级各类专项计划;重点抓好汽车配件、新型建材、稀土复合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开发高级装帧材料、稀土合金材料、高分子建筑材料、数控锻压机床等高新技术产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力度,优化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软硬环境,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创新要素的聚集效应和对传统产业升级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高新技术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开发一批新产品,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针对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快开发、引进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我*工业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

(三)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目标,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现代科技向农业的全面渗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一是狠抓新技术引进。加强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应用,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来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实施优质种苗工程技术和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的保鲜、贮运和精深加工技术,促进农业向优质、高效、绿色发展。二是狠抓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狠抓科技培训。建立健全科技培训网络体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培养一批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农村科技管理干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四是狠抓农村科技示范。认真做好我*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探索发挥科技示范村、示范户作用的新途径。五是用活农业科技成果。以强化产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四)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建设。一是围绕全*产业基地建设和主导产业培植,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整合和集成,以开展技术攻关和组建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为突破口,加强向国家省市申报各类计划项目的力度,争取有重大项目列入部、省的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及科技专项。二是突出扶持重点。加大优势领域高新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力度,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计划立项、产学研合作等予以支持,促其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小巨人”。围绕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和促进新产品开发,各产业主管部门和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都要积极向上争取科技计划项目。2013年,申报立项的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力争达到10项以上,争取资金达到500万元。要加强在建项目管理。大力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确保科技计划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五)加强合作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加大研发机构培育力度,支持对我*产业发展有带

动效应的重点企业率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提升现有技术研发中心的档次和水平,推动企业成为研究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优化合作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全*科技创新资源,加大项目库、成果库和人才库建设力度。引导和鼓励学科带头人和专利持有人来我*兴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和创新成果向科技园区和优势企业集聚,形成开放协作的运行机

制,实现公共科技资源共享,加快科研成果的研发与转化。三是加大引才引智引技力度,开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技术需求征集活动。围绕我*主要技术需求,以产品创新为切入口,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着力点,以重大科技项目和基地建设为依托,鼓励和支持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评选一批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注意抓好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对接工作,利用高校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我*经济建设服务。

(六)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由科技部门、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共同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扎实开展。鼓励、支持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基层创新和创业,把先进、适用技术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以科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鼓励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调动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和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活动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依托、以各类专家和其他科技人员为主体、以乡土人才为基础的基层科技创新服务网络,形成有利于科技人员在基层创业的体制和机制,构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8: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2016年, 按照上级要求, 河南省安阳县被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整体推进县, 该县按照中央、省、市土地确权工作的部署要求, 在全县20个乡镇、571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2016年底, 全县已按照省、市要求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任务, 全县完成实测耕地面积4.88万hm2, 确权到户面积4.11万hm2, 完成测绘公示面积4.55万hm2。

一年来, 全县上下高度重视, 把土地确权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工作和中心工作, 措施前移, 全员上阵, 深入一线, 早安排、早部署, 实行“一线”立体工作法, 干部包抓在“一线”, 情况掌握在“一线”, 解决问题在“一线”, 矛盾调处在“一线”, 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全面展开。该县的主要做法如下。

1 领导重视, 组织健全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这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该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组织。该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副县长任副组长, 农业、财政、国土、林业、住建、司法和档案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对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局新成立了“土地确权办公室”, 配备工作人员7名, 专职负责土地确权工作, 细化责任分工, 强化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农业局还成立了9个技术指导小组, 实行股站包乡镇制度。全县20个乡镇也都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把土地确权作为“一号工程”, 乡镇长亲自挂帅, 亲自部署, 亲自落实, 全力推进, 确保抓紧抓好, 抓出成效。

2 制定方案, 挂图作战

该县以县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技术实施方案, 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工作程序和保障措施都做了详细要求, 并设立了确权工作台账, 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和详细的“三图一表”即规划图、路线图、施工图和进度表, 实行挂图作战、按图督办, 确保土地确权工作有序推进。

3 尊重法律, 依法确权

安阳县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 坚持土地确权是受法律保护的物权, 事关农民的基本生存和农村稳定。因此, 必须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要求的程序方可生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测确权面临一轮承包和二轮延包以来农村的人地矛盾和遗留问题等, 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下进行。

4 财政支持, 资金到位

该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安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并确保专款专用, 切实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 严格支出标准, 降低工作成本, 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目前, 已安排专项资金260万元, 专门用于支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5 严格招标, 规范操作

通过公开招标、网上公示等环节, 确定了该县土地确权工作中标的9个公司。从3月18日开始, 该县中标的8家测绘公司全部进乡入村开展工作。按照“县指导、镇主导、村主体、组实施”的原则, 多举措推进土地测绘指界工作, 逐村逐户核实每块土地承包权。

6 强化培训, 大力宣传

在土地确权的每个阶段, 该县都要召开宣传动员和培训会, 编制和印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手册》《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土地确权应知应会》等各类宣传资料, 并通过召开土地确权专题会、培训会、宣传会等, 积极向群众现场宣讲土地确权工作政策、方法步骤, 扩大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政策的知晓率,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积极性。

7 明确重点, 规范流程

为确保给农民颁发一个“铁证”, 该县按照省市要求, 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 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规范有序操作;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坚持进度服从质量, 确保确“实权”、颁“铁证”, 确保实现“四相符、三到户”, 即承包面积、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登记簿、承包经营权证全部相符;承包地的四至边界要测绘登记到户, 承包合同签订到户, 承包经营权证书100%发放到户。

8 尊重民意, 不留隐患

篇9: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关键词:农村 消防 问题 方法

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但各市县乡镇发展极不平衡,都还存在不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贫困乡镇。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些乡镇农村的消防基础工作的问题日渐突出,消防安全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做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我省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管理组织网络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目前,部分财力、物力十分紧张的乡镇政府和主管部门只注重抓经济建设,没有将消防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深入乡村专门检查消防工作的很少,甚至存在“消防工作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良现象,更有少数乡镇、部门领导认为消防工作在大局工作中摆在次要位置,认为农村即使发生火灾损失也不会大。同时,农村没有专门负责安全工作的机构不健全,消防安全工作主要靠消防部门去落实,而消防部门由于人员有限把管理重心放在县城,加之农村范围广、居住分散,致使农村消防工作相当薄弱。此外,虽然每年县政府都同各乡镇政府、各主管部门签订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但乡镇政府却没有同辖区单位、村委会签订责任书,没有真正形成强有力的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因此,责任书成为一纸空文,按照责任书抓好工作、落实责任的乡镇微乎其微,从而造成有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目标和责任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严重,抵御火灾能力相当有限

在我国,有些市县的消防规划工作没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完成、同步实施,农村的消防规划也无从谈起,居民住宅毗邻且参差不齐造成防火间距严重不足、街道纵横交错导致消防车道不畅通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由于消防规划滞后,消防基础设施也就“无据可建”,再加上政府投入经费有限,导致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市政消火栓、蓄水池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同时,农村还存在缺乏对自然水源的利用(如未建立有自然水源固定消防取水设施)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将不能有效、快捷补充消防水源,甚至面临无水可取的局面,从而贻误火灾扑救的战机。

(三)群众消防安全知识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

尽管每年消防部门都举办“119”消防宣传日等其他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但由于大多数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和不积极参与,只是被动接受宣传教育或看热闹,不想主动去了解、熟悉掌握消防法律法规及消防安全知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其结果是自身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难以得到提高。即使是对消防安全工作有着一知半解的群众,他们也总是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的家不會发生火灾。因而不知道火警电话号码的大有人在,不懂灭火器如何使用不足为奇,小孩玩火致灾事故不在少数,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而盲目蛮干所引发火灾占相当大的比例,为私愤而放火纵火的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二、加强和改进贫困山区乡镇消防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工作管理组织网络,强化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推动乡镇政府把消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把其摆到经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上,做到与乡镇、村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生态村等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实施一票否决。有条件的乡镇可成立以一名分管领导为主任,成员包括公安派出所、居(村)委会等部门领导的消防安全委员会,村委会可成立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村治保主任、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村消防工作组,建立起乡镇居民、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消防工作网络,从而逐步形成以乡镇政府为领导,居民、村民委员会为主体,公安派出所实施监督检查的乡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二)合理编制和实施乡镇消防规划,改善消防基础设施

按照《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将消防基础设施有关内容纳入总体规划,使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总体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同时,逐步改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如在乡镇街道铺设自来水管时要同步设计、同步安装消火栓,已有自来水管的增设消火栓,尚未安装消火栓的增设消防蓄水池,有自然水资源设置消防车取水口等等,切实增强农村抵御火灾整体能力。

(三)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消防法制观念、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积极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做好乡镇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消防安全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把消防宣传教育延伸到乡镇中小学校,将防火知识和自救逃生知识等消防安全常识纳入教学内容,开设消防安全教育课程,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目标。在乡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建立固定的消防宣传阵地(如设置固定宣传栏),举行“流动消防站”开进百姓家的活动等。在“119”消防宣传日、农业收获季节、森林和草原防火期间、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采取在广播台、电视台开辟固定的消防专栏、赠送消防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消防文艺节目演出、消防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形式,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居民家庭防灭火常识、火场逃生自救技能等消防安全知识向群众传播,提醒村民注意防火,改善防火条件,落实防火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燃”。

综上所述,农村消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是我们消防人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构筑“防火墙”工程这个机遇,不断改革和创新消防管理机制,努力推动农村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使其真正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参考文献:

[1]陈浩,张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安全问题探讨[J].硅谷,2008年23期:186页

篇10: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5%;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5000件和85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500件;新建“三创”载体2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新增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引进初创式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及其团队(即“530”计划引进人才)150个以上,嫁接式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海外留学归国(来锡)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50人以上;新增国家“千人计划”5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人;组建30个海外引才工作站,聘请10名海外引才顾问;新增“三站两中心”80家,其中建立“院士工作站”10个,柔性引进10个院士科研团队,新建10个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海外人才创办企业30家。

三个一:

第一生产力——科技

第一资源——人才

第一驱动力——科技创新创业

四高联动: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高端服务业

集聚高层次人才

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准确把握市委对科技和人才工作发展的新定位,确定人才、科技“两个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要,放开眼界、放开思路、放开胸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做到人才与科技资源优先开发,人才与产业结构优先调整,人才与科技资本优先积累,人才与科技体制优先创新。

一要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理念

二要树立“人才开发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开发”的理念

篇11:农村科技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市县乡镇干部,要熟悉农业、了解农业,要懂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节气、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上一篇:春小学开业典礼校长发言稿下一篇: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