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2024-05-07

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精选9篇)

篇1: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作者:李来文 李小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锉削在钳工技能操作中的重要性、锉削操作的方法。结合实习教学,列举正确的锉削姿势,单一平面、平行面的合理加工方法是掌握锉削基本功的重要条件。关键词:钳工锉削加工方法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055-01

锉削是钳工三大基本操作之一,是职业类院校钳工专业学生技能鉴定和技能比赛中最重要一项操作技能。锉削水平的高低也在较大

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钳工操作技能的高低。所以锉削练习是钳工实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提高锉削基本功成为钳工实习教学中新的研究课题。下面就介绍一下本人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是如何使学生较快的掌握平面锉削方法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要抓住学生初学时的好奇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学校实习的重要性,让其了解实习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勤学苦练基本功。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会有出类拔萃的技能水平。同时锉削是钳工技能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操作。期末考核、等级鉴定、技能竞赛主要都是以锉削为主。只要大家能够掌握方法再加之刻苦练习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而且在练习中较为出众的同学还可以参加技能竞赛,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证明自己。那么刚刚从零开始就培养学生对钳工锉削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大家带着一股劲头去练习,而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态势。锉削姿势练习

正确的锉削姿势是掌握锉削基本功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规范学生的操作姿势。(1)锉刀握法:将锉刀柄头部顶到右手拇指根部,用拇指和食指合拢用力握住锉刀柄凹弧部位,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合拢握住锉刀柄。左手掌心朝下手指自然伸开,用拇指根部肌肉压住锉刀前端,中指、无名指捏住锉刀前端,其余手指自然合拢。(2)身体站位:前腿弓后腿绷,身体与钳口中心线成45°并微微向前倾斜,保证锉刀、握锉手小臂、大臂成一线,头向前不能左右歪斜。左手臂弯曲成大约90°,肩膀自然放松。(3)双手用力变化:以工件作为支点,锉削时左手的压力随着锉刀推动而逐渐减小,右手的压力随锉刀推动而逐渐增加,始终保持锉刀平稳匀速移动。回程时左手不用力,右手快速带回锉刀。需要注意的是,回程时锉刀工作面不要与工件表面脱离。(4)锉刀的运行:锉削运行行程分为长、短行程。对锉刀平衡控制会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锉削行程长一些则对平衡控制的不利影响就大一些,锉削行程短一些则对平衡控制的不利影响就小一些。因此,在锉削中

又有全程锉削和短程锉削之分。一般去余量大力锉削时采用全程锉削,保证加工精度时采用短程锉削。

这些对于锉削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老师必须认真讲解和示范,把操作中动作要领和自己的体会讲细讲清楚,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去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锉削姿势,并说明姿势不正确对锉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同学动作姿势基本协调后就可以将同学们采用就近原则进行分组,将同一钳台位置的两名同学分一组,然后一名同学做锉削练习,另一个在一旁观察该同学动作姿势是否规范,锉刀运行是否有较大摆动以及摆动的方向等。把这些问题一一指出,并及时改正。练习一段时间进行互换,反复交替进行就可以做到姿势规范。基准平面加工方法

在钳工锉削加工中有着“三分手艺,七分工具”之称。想要加工出高质量的平面,首先,必须熟悉自己的工具。并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取长补短。我们使用的锉刀都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可以利用锉刀自身的弯曲来消除锉削平面时产生中间凸两边凹的现象。还要搞清楚自己锉刀和锉刀柄的歪斜程度,钳台位置等情况。同时一定要坚决杜绝学生互借工具使用。

学生有了这些概念之后,加之我们以上动作姿势练习,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锉削平面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粗加工均匀排锉,保正行锉均匀。(2)利用刀口尺和直角尺测量锉削平面的直线度、与侧面垂直度,明确加工位置。(3)观察锉痕,判断锉削位置是否正确。4平行面加工方法如何保证尺寸精度

进行平行面加工练习前,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在这里我们假设一组平行面中,面1已经锉削达到平面度、直线度等要求。只需锉削面2达到图纸各项公差要求。加工步骤如下:

(1)用划线确定加工余量,粗锉加工,用350mm粗齿平板锉顺锉,保证动作姿势协调、均匀排锉。锉削一个循环结束后,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数值。保证加工面各位置尺寸差在0.05mm左右。计算出自己使用的锉刀和在自己锉削习惯下的锉削量,这样在粗加工中就可以大至估算出每锉削一个循环所剩的余量。同时还要不断调整锉削姿势和双手用力。锉削平面两端时,可采用交叉锉来增大锉刀与锉削面的接触面积,提高锉刀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跑锉”出现塌角现象。当余量在0.15~0.20mm时转入半精加工。

(2)半精加工,用200mm中齿平板锉顺锉,用刀口尺、直角尺配合控制加工面的平面度、尺寸及粗糙度。用千分尺反复测量来估算锉刀的锉削量,半精加工余量在0.05~0.07mm时转入精加工。

(3)精加工,用200mm或150mm细齿平板锉顺锉,同样用千分尺反复测量来估算锉刀的锉削量,增加对加工面的边、角测量次数,调整两手用力。为了增加锉削运动的稳定性,可以缩短锉削

行程,用锉刀中间部位开始锉削。达到尺寸公差要求,但平时练习要求学生尺寸控制中差值,而且加工面的边、角都在测量范围内。避免了因千分尺校对误差和人为测量误差使工件尺寸超差,影响分值。

以上各加工阶段的锉刀选用,根据加工面不同进行改变。其余量可根据练习的深入而逐渐减小来提高锉削速度。老师认真测评

学生练习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要认真做出评分标准,进行当面一对一测评,既指出了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又让学生学习了测评方法。当前环节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一环节的训练。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种闯关的感觉,自己的练习成果得到认可,赋有成就感,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成功率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加深及技能、技巧的成熟,就逐步解决了钳工技能训练中的难点,提高了各平面锉削的技能、技巧。

篇2: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作者姓名:杨立林

单位: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北街村东

邮政编码:26540

1文章摘要:本文主要讨论钳工操作者在平面锉削操作过程中,对被锉削的平面常常会出现中凸、对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横向中凸等等现象,对此进行分析,并重点从平面锉削姿势和平面锉削方法两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形成扎实的平面锉削基本功。

关键词:锉削;姿势;方法 ;教学卡

前言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地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也不断地出现,钳工虽然还是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但是对于单件或精密零件、模具、样板等等的加工方面,仍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从这几年自身的钳工操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对于钳工操作者来说,平面锉削是钳工入门最基本的操作,更是钳工操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1. 存在问题

对于钳工操作者在平面锉削时,若要把工件中的平面锉削平整,并达到一定的直线度、垂直度、平面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等技术要求,没有一定的平面锉削基本功是绝对不行的,尤其是对刚刚开始学习锉削的初学者,由于对锉削平面的操作缺乏感性的认识,加之锉削基本功几乎为零,因此在锉削平面时,常常会出现被锉削平面产生中凸、对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横向中凸等等不平整的现象。在学期初,对刚刚进入钳工操作技能训练阶段学习的学生展开调查,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会出现被锉削平面产生中凸、对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横向中凸等等不平整的现象。

2.原因分析

在平面锉削时平面之所以会产生中凸、对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横向中凸不平等等现象,进行分析,其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原因所造成的。首先,是操作者的锉削姿势不正确。操作者在锉削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余或错误的姿势动作,使锉刀的运行方向与被加工平面不能保持相对平行,从而加工出歪斜、扭曲或塌角的平面;其次,是操作者在运锉时左手、右手和肘关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双手压力不稳定,往往造成锉刀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不平衡而出现了中凸不平的平面;最后,是操作者所用的锉刀面本身就是呈现出中凹状态,锉削时便自然会产生被锉削面中凸不平的现象。经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的明白,其中操作者所用的锉刀面本身是否呈现出中凹状态,只要用刀口角尺检验一下锉刀面是否平直,如果锉刀面是平直的,问题即可解决;假如锉刀面是中凹的,也只要将锉刀换一面进行锉削即可。而其余两个原因,就都是因为锉削姿势不当而引起的。

3.解决措施

操作者要尽快掌握锉削平面的技能,就必须通过对平面的锉削操作过程和姿势,进行详细分析和分解动作,使操作者得到感性的认识,提高操作者的悟性,掌握平面锉削方法的要领和技巧,从而巩固和提高了其操作技能,加上反复练习便可取得稳定的锉削基本功。

操作者的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面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锉削姿势包括锉刀的握法、人体的站位、运锉姿势以及锉削力度等方面。具体如下:

3.1锉刀的握法

普通平锉其正确手握方法是:(1)、左手大拇指根部的肌肉正压锉刀前端的上表面,自然伸直,食指和中指捏住锉刀前端的下表面;(2)、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的尾部抵在拇指掌根的手掌上,右手大拇指正压锉刀柄上部,其余四指弯向手心自然握紧即可。

3.2人体的站位

通过反复地操作实践,把人体的站立位置分解为五个动作来给操作者练习:(1)、两脚平行站,间距留一拳;

(2)、左脚前移,使左脚脚跟与右脚脚尖在水平位置方向同一直线;(3)、左脚脚尖内撇15°;(4)右脚脚尖外撇45°;(5)人体的重心在两跨中间。

3.3运锉姿势和锉削力度

操作者在运锉前,先要把工件牢固的安装在台虎钳上,使工件的被锉面高出钳口,并将锉刀平稳的放在被锉面上,然后操作者伸出两手能很自然的正确握住锉刀两端,左手、右手和右手肘关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应保持三点成一直线。然后开始运锉,锉刀下压贴合工件被加工面,右手推动锉刀并决定推动力度的大小和推动方向,左手要协同右手,使锉刀保持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右手的下压力要随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平稳的增加,左手的下压力要随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减小,操作者的身体要随锉刀的推动而前倾15°,使锉刀保持直线、平衡的运动。回程时,锉刀要脱离工件表面,以免锉齿磨损以及影响已锉表面的质量。人体由前倾回复到直立位置,动作要自然协调。运锉速度一般在40次/分钟左右,可根据不同硬度的材料,运锉速度可做适当调整。并且在锉刀推出时应稍慢,回程时要稍快,这时应注意动作要自然协调,始终让锉刀处于平衡的状态下进行锉削加工,自然也就把加工面锉平直了。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学生认知习惯的养成,把抽象性、复杂性的理解过程用程序化、直观化的文字表述方式来教,在训练过程中把锉削姿势动作要领汇总后形成教学卡,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加快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稳步提高了学生的平面锉削操作技能。

此外,操作者要把平面锉得平整,还取决于对该平面的锉削方法的正确选择。平面锉削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顺向锉法,即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始终一致。在锉宽平面时,为使整个加工表面能均匀的锉削,每次退回锉刀时应在横向作适当的移动,并且移动轨迹要整齐均匀。其中顺向锉法还有横锉和纵锉之分,对于锉削平面而言,初学者往往是采用纵锉法,更加容易把加工面锉削平整,并且锉纹整齐一致,比较美观。这也是提高锉削基本功的一种很有效地练习方法。另一种是交叉锉法,在锉削过程中,周期性地交替改变锉刀的运动方向,产生交叉锉纹。反复使用交叉锉法可改善锉刀的切削状态,提高切削效率。同时从锉痕上可以判断出被锉削面的高低情况,便于不断地修正不平的锉削部位。但是,交叉锉法一般只适用于粗锉和粗、精锉过渡的阶段,精锉在结束时还必须采用顺向锉法,锉痕变直,纹理一致,使平面达到一定的直线度、垂直度、平面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

结束语

钳工操作者在平面锉削的加工过程中,按照以上平面锉削的姿势和方法,并能配套正确的检测方法,以及正确的指导方法,通过长期的、反复的、思考性的刻苦练习后就能达到锉削平面具有较高的平整度。稳定而扎实的平面锉削基本功也就自然随之形成了。

参考文献

篇3:浅谈提高钳工平面锉削技能的方法

1 原因分析

在平面锉削时平面之所以会产生中凸、对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横向中凸不平等等现象, 进行分析, 其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原因所造成的。首先, 是操作者的锉削姿势不正确。操作者在锉削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余或错误的姿势动作, 使锉刀的运行方向与被加工平面不能保持相对平行, 从而加工出歪斜、扭曲或塌角的平面;其次, 是操作者在运锉时左手、右手和肘关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并且双手压力不稳定, 往往造成锉刀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不平衡而出现了中凸不平的平面;最后, 是操作者所用的锉刀面本身就是呈现出中凹状态, 锉削时便自然会产生被锉削面中凸不平的现象。经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的明白, 其中操作者所用的锉刀面本身是否呈现出中凹状态, 只要用刀口角尺检验一下锉刀面是否平直, 如果锉刀面是平直的, 问题即可解决;而其余两个原因, 就都是因为锉削姿势不当而引起的。

2 解决措施

操作者的锉削姿势正确与否, 对锉削面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锉削姿势包括锉刀的握法、人体的站位、运锉姿势以及锉削力度等方面。具体如下:普通平锉其正确手握方法是:左手大拇指根部的肌肉正压锉刀前端的上表面, 自然伸直, 食指和中指捏住锉刀前端的下表面;右手紧握锉刀柄, 柄的尾部抵在拇指掌根的手掌上, 右手大拇指正压锉刀柄上部, 其余四指弯向手心自然握紧即可。人体的站位:通过反复地操作实践, 把人体的站立位置分解为五个动作来给操作者练习:1) 两脚平行站, 间距留一拳;2) 左脚前移, 使左脚脚跟与右脚脚尖在水平位置方向同一直线;3) 左脚脚尖内撇15°;4) 右脚脚尖外撇45°;5) 人体的重心在两跨中间。运锉姿势和锉削力度:操作者在运锉前, 先要把工件牢固的安装在台虎钳上, 使工件的被锉面高出钳口, 并将锉刀平稳的放在被锉面上, 然后操作者伸出两手能很自然的正确握住锉刀两端, 左手、右手和右手肘关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应保持三点成一直线。然后开始运锉, 锉刀下压贴合工件被加工面, 右手推动锉刀并决定推动力度的大小和推动方向, 左手要协同右手, 使锉刀保持平衡。在这一过程中, 右手的下压力要随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平稳的增加, 左手的下压力要随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减小, 操作者的身体要随锉刀的推动而前倾15°, 使锉刀保持直线、平衡的运动。回程时, 锉刀要脱离工件表面, 以免锉齿磨损以及影响已锉表面的质量。人体由前倾回复到直立位置, 动作要自然协调。运锉速度一般在40次/分钟左右, 可根据不同硬度的材料, 运锉速度可做适当调整。并且在锉刀推出时应稍慢, 回程时要稍快, 这时应注意动作要自然协调, 始终让锉刀处于平衡的状态下进行锉削加工, 自然也就把加工面锉平直了。

此外, 操作者要把平面锉得平整, 还取决于对该平面的锉削方法的正确选择。平面锉削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 是顺向锉法, 即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始终一致。在锉宽平面时, 为使整个加工表面能均匀的锉削, 每次退回锉刀时应在横向作适当的移动, 并且移动轨迹要整齐均匀。初学者应采用顺向锉法, 更加容易把加工面锉削平整, 并且锉纹整齐一致, 比较美观。这也是提高锉削基本功的一种很有效地练习方法。另一种, 是交叉锉法, 在锉削过程中, 周期性地交替改变锉刀的运动方向, 产生交叉锉纹。反复使用交叉锉法可改善锉刀的切削状态, 提高切削效率。同时从锉痕上可以判断出被锉削面的高低情况, 便于不断地修正不平的锉削部位。但是, 交叉锉法一般只适用于粗锉和粗、精锉过渡的阶段, 精锉在结束时还必须采用顺向锉法, 锉痕变直, 纹理一致, 使平面达到一定的直线度、垂直度、平面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

篇4:浅谈提高钳工锉削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钳工锉削 锉削质量 质量提高 途径

钳工锉削是钳工操作技能训练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钳工锉削水平的高低基本上反映出一个钳工操作技能的高低。在钳工锉削教学中,学生常常出现平面锉不平、尺寸形位公差超差、费时、费力、合格品低等问题。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锉削质量是一大难题。笔者通过对工作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难题,应从提高其锉削基本功、选择优化的锉削工艺、选用适合的锉削工量具等方面着手。

一、练就扎实的锉削基本功是提高锉削质量的基础

钳工锉削的基本功训练首先要从平面的正确锉削方法、姿势开始。学生在锉削训练中,最不易掌握的是平面锉平,要求在训练时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讲清随着锉刀在工件表面的推进,左右两手施于锉刀两端的力量必须保持平衡,才能保证锉削出的工件表面平直的道理。在训练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锉削平面的方法外,同时注意几点。

第一,要想把工件的平面锉平,锉刀与工件表面接触面应尽量大,优先选用顺向锉法。

第二,锉削前,应先选择好锉刀的锉削平面,常用单眼“吊线法”检查锉刀弯曲情况,锉平面时用凸面锉削,锉刀的凸出量可抵消锉刀在运锉行程中的摆动量,从而提高锉削工件的平面度。

第三,在锉平面局部修锉时,选择不大于200mm的平锉,采用“舔锉法”,即用左手、中指、无名指扣住锉头,小指自然收拢,大拇指伸开压住锉刀面中部,使锉刀中部出现微量的向下弯曲变形进行锉削。

第四,在精锉时,工件的平面度的检验除了使用刀口尺来检验外,推荐使用“着色法”检验,即利用检验平板和调和好的红丹显示剂,工件在检验平板上研点显示检验,根据工件研点着色来确定工件的高点部位,便于进行局部修锉。

第五,锉削姿势要正确、用力的力度要到位,身体动作要协调。

此外还要进行锉削工件尺寸精度控制的训练。锉削工件尺寸精度控制的训练,一般情况下放在学生掌握好锉削基本功后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个锉削难度的梯度训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锉削工件尺寸精度控制的训练关键在于对常用的锉刀每次锉削量有所掌控。譬如:使用300mm、1号纹、平锉刀在对材料为Q235厚度为10mm的工件进行正常顺锉情况下,一般平面锉削每次的锉削量大约是0.01~0.03mm。因此,在锉削工件尺寸精度控制的训练时要求同学们反复锉削1mm的加工量,记录锉削时的层数,这样同学们对不同的锉刀每锉一层的切削量做到心中有数。

二、提高锉削质量的捷径

以“锉配件”来提高锉削实战水平、在“锉配件”的实战中优化和形成正确的锉削工艺路线是提高锉削质量的捷径。

“锉配件”训练是钳工综合运用基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使工件达到规定的形状、尺寸和配合要求的一项重要操作技能。“锉配件”的能力和水平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所掌握基本钳工锉削的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能力和熟练程度,也体现学生对“锉配件”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通过“锉配件”来训练和检验一名钳工的锉削水平和能力。要想训练和提高同学们的锉配水平和能力,除了要求个人应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与其对锉配工艺路线安排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在锉配件加工时应遵从以下几点共性原则:

第一,锉配时“凸件”先锉削加工、“凹件”后配锉的加工原则。配合部分凹件以凸件尺寸来配锉凹件以控制配合间隙。

第二,按测量的难易程度,先易后难的加工原则。

第三,按中间公差加工的原则。

第四,按先外锉削面加工后内锉削面加工,从大面到小面加工的原则。

第五,按先锉平面后锉角度,先锉角度面后锉圆弧面的加工原则。

第六,对称性零件先加工一侧,以利于间接测量的原则。

第七,基准优先保证其最小形位误差原则。应选择有关外表面做划线和测量的基准,并要求基准面应达到最小形位误差要求。

第八,在运用标准量具不变或不能测量的情况下,优先制作辅助检具和采用间接测量方法的原则。

第九,一个锉削面同时有形、位公差要求时,位置公差优先保证原则。

第九,综合兼顾、勤测、慎修、逐渐达到配合要求的原则。

三、正确选用和使用工、量具以及把握好测量时机是提高锉削质量的有效保证

在锉削加工中,有些学生因怕尺寸超差、尺寸控制不好,在有较大的加工量时,就用小锉刀锉削,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用时多;在加工量较小时,仍盲目地使用大锉,其加工精度也得不到保证。因此, 正确选择锉刀非常重要,一般原则是:先粗、后细,以使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留下合适的加工余量。粗加工用粗纹, 半精加工用中粗和细纹, 精加工用细纹和油光锉。在粗加工阶段,尽可能使用1号纹锉刀;当粗锉接近划线时应改用2号或3号锉纹的锉刀进行半粗加工或半精加工,当加工余量在0.1mm左右时进行精加工,应选择4号或5号纹锉刀进行加工,以达到图样上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测量同样是钳工锉削质量检测的重要步骤。锉削中一般各尺寸精度的要求很高,有时“多一锉”或“少一锉”都会引起尺寸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想保证锉削质量,必须要正确使用量具和把握好测量方法、时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因而在测量前要对量具进行调零,使测量有保障(量具定期要检定,使用时注意量具是否在有效期内)。同时在测量时要正确使用量具,测量方法要正确、工件要放置牢固,最好将被测量位置安放在便于检查的方位上,读数时尽量减少人为误差,做到要既快又准。锉削时往往需要对同一尺寸进行多次测量,既要做到适时检测,但又要尽量减少测量次数。把握测量时机与减少不必要的测量方法的要点是:一是要求确保划线尺寸准确,要求划线后的进行尺寸复查,这样可以避免因划线尺寸错误而导致后续加工中尺寸不合格;二是在粗加工阶段基本靠划线来确定加工余量,尽量少测或不测;三是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阶段适当增加测量次数,以保证尺寸精度的控制和提高加工效率。

总之,钳工锉削质量的提高与操作者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但从技术层面上讲,想要提高锉削质量要从锉削的基本功学起,并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训练,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在锉削的实战中训练如何选择最佳的工艺路线、选用合适的锉刀和测量工具与测量时机。这些都是提高锉削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参考资料:

[1]蒋增福.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卢泉州.钳工锉削练习方法与技巧[J].职业.2012

(9).

[3]张文伟.掌握平面锉削的操作要领提高工件的质量[EB/OL].http://www.hqzz.cn/hzjl/show.asp?id=144

[4]杨宏宇.浅淡钳工如何提高锉削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4).

[5]董宝渝.谈谈钳工用锉刀的要诀[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3).

篇5: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摘 要:钳工是机械加工中技术性比较强的工种,主要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锉削是钳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方法之一,具有劳动强度大,动作要领不易掌握等特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容易出现姿势不正确、锉削精度低、个别差异大等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方法,以更好提高学生的锉削技能水平。

关键词:钳工;锉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工种。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艺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加工质量。钳工工作的基本内容很多,纵观各类钳工技能比赛以及钳工等级考试,考核锉削技能的比重是最大的。因此,锉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钳工技能的高低。在钳工实训教学中,锉削技能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锉削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技能。实训教学中,有些学生练习较认真、刻苦,但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与要求的锉削精度总是有一定差距。总结多年的钳工实训教学,就锉削技能教学的常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锉削时平面锉不平

1、类型及产生原因

⑴平面中凸,产生的原因有:

① 锉削时双手用力不能使锉刀在锉削工件表面保持平衡。

② 开始推削时,右手压力大,使锉柄被压向下偏。待锉刀推到1/2时,由于左手压力大,锉刀头被压向下偏,形成前后低、中间高。

③ 锉削时,身体向前倾斜程度过大,控制不住锉刀的平移。

④ 锉削时,速度太快,控制不住锉刀的平移。

⑤ 锉刀本身中凹。

⑵ 对角扭曲或塌角,产生的原因有:

① 左手或右手施加压力时重心偏在锉刀的一侧。

② 工件夹持不正确。

③ 锉刀本身扭曲。

⑶平面横向中凸或中间凹,产生的原因有:

① 锉刀在锉削时,左右移动不均匀。

② 锉削时,每次行程中,两手施加压力不相等。

⑷ 较窄工件长度方向形成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

原因是左右手施加压力时重心同时向一个方向偏移。

2、解决方法

⑴ 锉削姿势不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锉削质量,因此,锉削姿势和锉平平面有着直接关系。影响锉削姿势的因素有:

① 台钳过高,尤其对于身体较矮的女生,两手不能揣平锉刀,建议降低台钳或加脚踏板,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② 站姿,左脚与台钳中心线成30°夹角、左脚与台钳中心线成75°夹角,两脚相距250~300mm。这样与身体、双臂构成一个矩形,身体稳定,上身动作灵活,重心放在左脚,便于双臂用力。在练习时可以再地上用粉笔画上脚位图,让学生养成习惯,另外检查身体重心情况,左腿微曲右腿蹬直,要逐个检查。

⑵ 双手用力不平衡,右手重左手轻,这样锉出的面向一个方向倾斜,建议让学生把工件转180°后再锉,两次锉纹肯定不重合,使之自行调整左、右手的力量。

⑶ 锉刀前后摆动,运锉不稳,形成中凹。初练锉削时,应用较大平面,使锉刀紧贴工件平面,防止前后摆动。

练习锉削分阶段进行,一个阶段确定一种要求,不要急于求成。如第一阶段只要求站姿和握锉,其余不要求。第二阶段,在站姿、握锉基本正确后,要求锉削姿势,不要求尺和粗糙度等。第三阶段,当基本能掌握锉平技术后,可以要求公差较大的尺寸,随着锉削技术的提高,逐步提高要求标准和增加考核项目。

⑷ 用交叉锉法,可以增大锉刀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还可锉掉凸高点。

⑸ 用钢直尺或刀口尺检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自动调整锉削姿势。

⑹ 减小锉削速度。锉削速度太快,是学生初练时的通病,可让一个学生为练习锉削的学生定时记数,使锉削速度降至每分钟60次以下。

⑺ 锉削行程过短,有的学生短锉削时,锉刀前后摆动,为了限制或减少摆动,用短行程锉削。这种方法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正常练习,所以要求一定要全程锉削。

⑻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互相观摩,相互找出不足之处,或搞一次锉削单项比武,主要考核锉削姿势和锉削平面度,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锉削操作技能。

二、学生掌握锉削技术速度不一致

1、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教师要及时指出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如锉不平问题,要及时正确地进行个别示范指导,使学生看清,再让学生模仿,甚至手把手地教,务必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统一的要求。

2、对后进生个别辅导,要注意先指出学生的成绩,再提出不足,使之充满信心,鼓励学生大胆练习。

3、可以组织技术掌握好的学生与后进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使后进生的锉削技术迅速提高。

三、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1、怕苦、怕累。锉削时钳工的基本功,练习时比较单调、枯燥,而且比较艰苦,学生容易产生怕苦怕累的思想。在教学中要注意:

⑴ 明确练习目的,向学生反复讲锉削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钳工技术的基础,锉削基本功练习不好,将来很多课题都无法进行。

⑵ 严格要求和鼓励相结合。对学生只有严格要求,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要多肯定学生在练习时的成绩,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刻苦练习锉削技术的积极性。

⑶ 适当的分配练习时间,进行交叉练习,如果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进行相同的练习,学生很容易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就会降低操作练习的效果。应采取各种形式的练习,如练习一段时间,教师进行一次讲评分析,学生既可得到适当的休息,还可以从讲评中找出自己的不足。经过较短时间的休整,又可集中精力投入下一次练习。

2、畏难情绪。在锉削练习中,锉平面相对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在通过一段时间练习后,部分学生达不到分课题技术训练的要求,便会产生畏难情绪。解决方法有:

⑴ 教育学生打消顾虑,经常不断地向学生讲,只要进行认真刻苦的操作练习,任何复杂的操作技术都是可以掌握的,使学生树立练好基本动作的信心和决心。

⑵ 对后进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小的进步,都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四、实训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在锉削训练中,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始终,给学生讲解锉削时的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知识,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串岗。钳工实训一般每人一台台钳,彼此相距不远,由于测量、划线等工作上的需要,学生有时会离开自己的岗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串岗、聊天说笑,容易分散实训精力和出意外事故。为此,教师在组织实训时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给每个学生配备必要的工具,每个台钳配备一定的量具,尽量减小学生走动的机会。

2、打逗。中职学校的学生正是好逗得年龄,打逗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一定要及时制止,并严格批评。因为实训教室有很多工具、工件,打逗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事故。个别学生如经批评仍旧不改时,要停止该学生的实训课题,令其反省检查,以教育大多数。

3、乱摸乱动。实训教室内有各种设备和电器开关,有的学生好奇,乱摸、乱动,这样极易发生事故。所以要及时对学生反复强调,除教师允许外,实训教室的其他设备一律不准学生擅自动用。

总之,在钳工实训锉削技能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多,哪怕是小问题也不能忽视,教师应细心观察,客观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保证有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篇6:谈钳工锉削课题的教学体会

最常见的问题有:锉削动作不规范、锉削的面不平、尺寸及形位精度超差和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

1 锉削动作不规范

在进行这个计课题时, 老师对锉削的动作讲解的很到位, 很规范。可是在练习中, 学生往往动作变形, 仅仅是靠胳膊上的力量用手推着锉刀来回运动, 而没有借助全身的力量。这样做的最大缺点是只靠两手端锉刀本来就不容易端平, 且在练习过程中容易疲劳。因此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锉削动作的训练。只有动作规范了, 才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正确的方法是:

1.1 站立姿势

在教学中用的粉笔在实习位置相应的位置画出3条投影线, 来固定身体和脚的位置角度。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在角度选择正确后以一个脚掌的距离来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学生在简单的线条提示下顺利地掌握住站立的姿势动作。

1.2 锉削过程

锉削动作开始时, 身体预先前倾10°, 左腿膝盖略弯右腿蹬直右腿与上身呈一条直线。锉刀向前运行时, 身体是是以右脚为支点做摆动。当锉刀行程1/3时身体前倾15°当锉刀行程2/3时身体前倾18°。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带动手臂, 手臂带动锉刀。感觉锉刀握住部位力量增加, 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手臂上后再开始锉刀运行。这样可以在大运动量的情况下节约体力, 提高整个工件的加工速度, 确保在细锉和精修阶段操作者的体力及工件的精度。

1.3 回程动作

锉刀运行到2/3处, 手臂带动锉刀向前运行, 身体回到起步动作, 倾斜15°。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单项练习2/3处身体回程与锉刀送出两组动作, 然后再练习两组动作的衔接, 最终达到要求。

2 锉削的面不平

锉削的面不平主要是因锉削时两手握锉刀的不平衡和锉削的方法不当造成的。

2.1 锉削时推力主要由右手控制, 压力由两手控制, 其作用是使锉齿切入金属表面。由于锉刀两端伸出工件的长度随时都在变化, 因此两手的压力大小也应随之变化。即两手压力对以工件为支点的力矩应相等, 这是锉刀平直运动的关键。否则锉刀就会上下摆动, 锉出的面就不平, 产生中凸面。所以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两手用力变化的协调。

2.2 当锉削出的面出现扭曲时会出现学生越加工面越扭曲不平, 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加工方法时没有综合考虑整个面的情况去加工造成的, 因此在教学工程中要适当加入相关的工艺知识。

3 尺寸及形位精度超差和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

3.1 学生在进行练习时由于是刚接触测量, 脑子里没有测量的概念, 往往是等到去测量时尺寸已经超差了。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学生进行测量、针对不同测量阶段怎样进行测量。使学生尽快形成测量的习惯。

3.2 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对尺寸要求和形位要求往往是顾此失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刚接触测量, 不会去全面考虑问题, 测量不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全面测量的习惯、综合去分析判断问题。

3.3 量具的不正确使用和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是造成工件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量具正确使用方法的知识讲授。

3.4 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往往是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按要求划分粗、中、细三个阶段, 忽视了锉刀的选择往往是用一把锉刀贯穿了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姿势练习后要逐步加入相关的工艺知识, 使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这些知识。

4 练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

学生在刚接触到锉削课题时或者是还没接触到锉削课题时, 动手进行操作的积极性很高, 但随着锉削课题的进行, 当练习的要求逐步提高时一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厌倦情绪。针对目前学生这样的学习特点, 我们在安排实习课题时, 不能按照原来的老的思路去进行, 要从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练习潜力、让学生感兴趣这些方面去考虑。安排一些较新颖的练习件使枯燥的学习变成趣味的学习, 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实习教学中出现了问题, 我们要善于从出现的问题去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出版社, 2001, 4.

篇7:浅谈钳工平面锉削姿势与方法

【关键词】锉削 姿势 方法 教学卡

【中图分类号】TG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1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地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也不断地出现,钳工虽然还是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但是对于单件或精密零件、模具、样板等等的加工方面,仍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从这几年自身的钳工操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对于钳工操作者来说,平面锉削是钳工入门最基本的操作,更是钳工操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锉削、锯削是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锉削、锯削受握法、站立部位、身体动作、作用力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传统的握法是在握锉柄后顶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造成锉刀推出力度不足。满握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偏高的推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造成锯条折断及锯缝歪斜。基于此,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改进锉、锯的握法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存在问题

对于钳工操作者在平面锉削时,若要把工件中的平面銼削平整,并达到一定的直线度、垂直度、平面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等技术要求,没有一定的平面锉削基本功是绝对不行的,尤其是对刚刚开始学习锉削的初学者,由于对锉削平面的操作缺乏感性的认识,加之锉削基本功几乎为零,因此在锉削平面时,常常会出现被锉削平面产生中凸、对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横向中凸等等不平整的现象。在学期初,对刚刚进入钳工操作技能训练阶段学习的学生展开调查,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会出现被锉削平面产生中凸、对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横向中凸等等不平整的现象。大板锉刀传统握柄方法及存在问题。大板锉握法: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批放在锉刀柄上部,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着锉刀柄。此说无可非议。但多数学生认为锉削操作技能容易掌握,没什么危险性,因此当实习指导老师在讲解、演示时,学生漫不经心,操作时掌握不了握柄的要领,造成2/3的学生出现锉柄握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由于锉柄没有顶在掌心,锉刀推出力度不足,两手无法控制用力平衡,动作不协调,锉削加工面就不平整。

二、原因分析

在平面锉削时平面之所以会产生中凸、对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横向中凸不平等等现象,进行分析,其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原因所造成的。首先,是操作者的锉削姿势不正确。操作者在锉削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余或错误的姿势动作,使锉刀的运行方向与被加工平面不能保持相对平行,从而加工出歪斜、扭曲或塌角的平面;其次,是操作者在运锉时左手、右手和肘关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双手压力不稳定,往往造成锉刀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不平衡而出现了中凸不平的平面;最后,是操作者所用的锉刀面本身就是呈现出中凹状态,锉削时便自然会产生被锉削面中凸不平的现象。经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的明白,其中操作者所用的锉刀面本身是否呈现出中凹状态,只要用刀口角尺检验一下锉刀面是否平直,如果锉刀面是平直的,问题即可解决;假如锉刀面是中凹的,也只要将锉刀换一面进行锉削即可。而其余两个原因,就都是因为锉削姿势不当而引起的。

三、解决措施

(一)锉刀的握法

为解决学生锉刀握柄容易顶偏问题,经常将锉刀柄放在手掌上反复摆放、握压,使锉刀柄能准确对准掌心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寻求准确的定位。在尝试中发现用右中指作钩状后将锉柄放在上方,握紧锉柄后顶住部位比较靠近在掌心上。在此基础上再调整各手指的握紧顺序,使锉柄能较准确地顶住掌心。右手中指作钩状的过程,发现如将无名指及小指收拢,与儿童玩耍时的手作枪状形一致,此法在教学中应用,锉柄在手心上都能准确定位。

普通平锉其正确手握方法是:(1)、左手大拇指根部的肌肉正压锉刀前端的上表面,自然伸直,食指和中指捏住锉刀前端的下表面;(2)、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的尾部抵在拇指掌根的手掌上,右手大拇指正压锉刀柄上部,其余四指弯向手心自然握紧即可。

(二)人体的站位

通过反复地操作实践,把人体的站立位置分解为五个动作来给操作者练习:(1)两脚平行站,间距留一拳;(2)左脚前移,使左脚脚跟与右脚脚尖在水平位置方向同一直线;(3)左脚脚尖内撇15°;(4)右脚脚尖外撇45°;(5)人体的重心在两跨中间。

(三)运锉姿势和锉削力度

操作者在运锉前,先要把工件牢固的安装在台虎钳上,使工件的被锉面高出钳口,并将锉刀平稳的放在被锉面上,然后操作者伸出两手能很自然的正确握住锉刀两端,左手、右手和右手肘关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应保持三点成一直线。然后开始运锉,锉刀下压贴合工件被加工面,右手推动锉刀并决定推动力度的大小和推动方向,左手要协同右手,使锉刀保持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右手的下压力要随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平稳的增加,左手的下压力要随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减小,操作者的身体要随锉刀的推动而前倾15°,使锉刀保持直线、平衡的运动。回程时,锉刀要脱离工件表面,以免锉齿磨损以及影响已锉表面的质量。人体由前倾回复到直立位置,动作要自然协调。运锉速度一般在40次/分钟左右,可根据不同硬度的材料,运锉速度可做适当调整。并且在锉刀推出时应稍慢,回程时要稍快,这时应注意动作要自然协调,始终让锉刀处于平衡的状态下进行锉削加工,自然也就把加工面锉平直了。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学生认知习惯的养成,把抽象性、复杂性的理解过程用程序化、直观化的文字表述方式来教,在训练过程中把锉削姿势动作要领汇总后形成教学卡,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加快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稳步提高了学生的平面锉削操作技能。

篇8: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关键词:锯割,锉削,平面,垂直度,平行度

近年来, 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高职毕业的学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十多年前, 国家就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提出“技术工人也是人才”, 使当时邓建军等一大批“高级蓝领”成为全国的技术模范、学习典型。随着修造船业的迅速发展, 培养钳工专业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虽然目前有先进的机械化设备, 但离不开手工操作) , 而锉削与锯割又是钳工专业中重要的操作技能, 也是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而锉削与锯割又是修理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它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练习而又不易掌握。怎样来缩短时间, 提高练习效果, 如何解决训练中的难点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呢?本人在多年的钳工实践中总结出锯割与锉削技能技巧的训练方法, 它能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好锯割与锉削技能,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锯割姿势的训练

在进行钳工操作时, 每一项操作都有其特殊目的和要求。如錾削姿势的训练, 目的是掌握錾削工具的使用方法, 要求是站立位置正确, 錾子、手锤握法正确, 锤击准确有力, 难点是锤击准确有力。以锯割来说, 在基础操作训练时, 及时纠正操作姿势出现的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操作姿势, 通常右手握住锯柄, 左手压在锯弓前上部, 稳稳地掌握锯弓。正确的操作姿势能使学生正确用力, 降低疲劳, 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钳工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 凭着一股冲劲, 一口气锯下去, 不一会儿就累了, 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 参差不齐。实际上, 正确的锯割动作包括: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与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 可以节省很多体力, 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工作。刚开始要对这些动作反复操作, 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 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并且随着大量的实践, 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 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

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 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学生初次进行钳工操作时就要对其姿势作严格要求。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分解法”, 即学生初次锯割操作时, 将锯割操作分解成若干步, 对每步先分开练习, 然后再进行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老师演示要到位, 巡回指导要勤。对个别掌握差的学生要重点帮助, 一旦发现动作、姿势不正确, 要及时纠正, 以免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 对操作姿势正确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表扬。对初学者来说操作姿势不正确的居多。由于学生身高不同, 学生离钳台的距离究竟多远要因人而异, 很难设定一个具体数字, 只有当操作者握锯前, 手的小手臂与大手臂成约90°时, 锯条前端变色处搭在工件上, 此时操作者站位最合适。

又如, 操作者视线不正确、习惯用右手的, 视线应从左往右看, 否则姿势变形, 容易产生分力, 锯缝歪斜。对诸如这些不正确的操作姿势, 老师要及时提示纠正。正确姿势见下图。教师从抓基本功训练入手, 每天安排一小时的基本功训练时间, 即每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单项基本操作训练, 教师逐项检查, 发现问题当面讲评, 用“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的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在这样的基础上, 转变学生对实习的态度, 并明确指出, 钳工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的, 而是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刻苦的学习才能掌握的, 让学生建立自信心,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锯削姿势图

工件夹在左边便于操作者观察锯缝、锯断时方便接取工件, 工件锯缝靠近钳口铁可减少振动。首先, 要注意夹力, 既不要夹得太紧, 也不要夹得太松;工件既要夹牢, 又要防止变形。其次, 掌握起锯要点。起锯操作时要遵守起锯要点:行程短、压力小、速度慢、起锯角度正确。一般采用远起锯, 这种起锯方法便于观察锯割加工线, 易正确定位操作, 起锯角约为15°, 至少要有三个锯齿接触工件;起锯锯缝深度一般达2mm左右才转为正常锯割。最后, 及时纠正锯缝偏斜。在锯割操作前, 应按技术要求决定采用单线法还是双线法操作, 在锯割操作过程中, 操作者的眼睛要注意观察锯缝, 若发现锯缝偏斜, 应及时纠正。纠偏的方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左偏左摆, 右偏右摆”, 即当锯缝相对于加工线向工边偏斜时, 锯弓稍微向右边偏斜一个较小的角度, 这样就可以把偏斜纠正过来。因为锯缝是锯条锯割产生的, 锯条锯割方向偏哪边, 锯缝就偏向哪边。

因此, 只要相应地把锯条往反方向锯割就可以纠正过来。只要锯条按单线法沿着加工线或按双线法在加工线内操作, 就能确保工件的垂直度、平行度、尺寸等技术参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锉削的训练

锉削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 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而平面锉削是锉削工艺最基本的组织部分。在钳工操作中, 平面锉削的质量往往决定了钳工技能水准的高低,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起步阶段产生兴趣, 并用最快的速度把基础训练做好, 是关系到学生以后实践提高的最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站立姿势

理论教学要求:身体与钳口平行线呈45°, 左脚与钳口中垂线呈30°, 右脚与中垂线呈75°夹角。左右两脚之间距离为250~300mm。

实践教学技巧:学生在刚接触锉削实训的时候, 站立容易出现身体角度不到位的现象, 影响锉削运动的准确性以及锉削技能的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可以借助教学使用的粉笔, 在台钳地面上按不同的角度要求以及相对应的位置画出三条简单投影线, 来固定身体和脚的位置角度。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在角度选择正确后右脚跟旋转可以触及左脚后跟, 即一个脚掌的距离来调整到最佳状态, 使学生在简单的线条提示下顺利地掌握住站立的姿势动作。

2. 锉削起步

理论教学要求:锉削动作开始时, 身体预先前倾10°, 锉刀运行到1/3处身体前倾15°。

实践教学技巧:锉削运动对体能的要求十分严格, 尤其在粗锉阶段, 体力消耗最大, 所以如何掌握力量的正确运用对锉削的速度、精度都十分关键。

锉削起步, 尤其是粗锉阶段, 刚开始时一定要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来带动锉刀向前运行。粗锉起步时身体先向前运行, 左腿稍微弯曲, 右腿用力, 身体带动手臂, 手臂带动锉刀。感觉锉刀握住部位力量增加, 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手臂上后再开始锉刀运行。这样可以在大运动量的情况下节省体力, 提高整个工件的加工速度, 确保在细锉和精修阶段操作者的体力及工件的精度。

3. 回程动作

理论教学要求:锉刀运行到2/3处, 手臂带动锉刀向前运行, 身体回到起步动作, 倾斜15°。

实践教学技巧:回程动作是学生在锉削训练中掌握比较困难的动作之一, 操作中学生容易出现回程动作控制不到位或没有回程动作的情况。

解决方法可以在锉刀长度方向上标注出2/3处。当锉刀在工件上运行到标注位置, 身体与手臂呈现反向运动, 双手臂前伸将锉刀送出完成最后1/3动作, 左腿由弯曲状态变为伸直, 带动身体返回初始状态。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单项练习2/3处身体回程与锉刀送出两组动作, 然后再练习两组动作的衔接, 最终熟练掌握完美过渡的锉削动作。

如长方体锉削时, 为了更快速、有效、准确地达到加工要求, 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加工。 (1) 选择最大的平面作为基准面, 先把该面锉平, 达到平面度要求。 (2) 先锉大平面后锉小平面。以大面控制小面, 测量准确、修整方便、误差小、余量小。 (3) 先锉平行面, 再锉垂直面。一方面便于控制尺寸, 另一方面平行度比垂直度的测量方便。

随着训练的深入, 学生成功率的提高, 实习兴趣的加深及技能、技巧的成熟, 就解决了钳工技能训练中的难点, 提高了各平面锉削的技能、技巧, 在教学中从学生起步阶段就掌握好基础内容, 对进一步学习锉配技术打下坚实的基本。

参考文献

[1]徐冬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篇9:钳工锉削凹凸体方法探讨

由于凹形件加工过程中,凹槽两侧面不能用深度千分尺测量外,另两种测量方法与凸形件相同,因此本文不作讨论。

一、凸形工件的加工

工件制作加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 用千分尺测量的加工方法

(1)按图样要求锉削好外廓基准面,达到尺寸、垂直度和平行度要求。

(2)按要求划出加工线,并钻工艺孔4-φ3mm。

(3)按划线锯去一垂直角,粗、细锉两垂直面。根据坯件实际尺寸,通过控制尺寸误差值,保证达到尺寸要求;又保证其对称度要求。

(4)按划线锯去另一垂直角,控制并锉对尺寸20mm,至于凸形面的20mm的尺寸要求,可直接测量锉对。

2. 用深度千分尺测量的加工方法

(1)按图样要求锉削好外廓基准面,达到尺寸、垂直度和平行度要求。

(2)按要求划出加工线,并钻工艺孔4-φ3mm。

(3)按划线锯去两垂直角,分别粗、细锉两垂直角的两垂直面。通过控制尺寸误差值,保证达到尺寸要求;又保证其对称度要求。

3. 用杠杆百分表和千分尺配合测量的加工方法

(1)按图样要求锉削好外廓基准面,达到尺寸、垂直度和平行度要求。

(2)按要求划出加工线,并钻工艺孔4-φ3mm。

(3)按划线锯去两垂直角,分别粗、细锉两垂直角的两垂直面。

用杠杆百分表测量保证对称度要求,用千分尺测量保证达到尺寸要求。

二、比较分析

1. 用千分尺测量的加工方法

(1)为了能对凸形的对称度进行测量控制,只能先去掉一垂直角料,待加工至所要求的尺寸公差后,才能去掉另一垂直角料。由于受测量工具的限制,只能采用间接测量法。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来控制工件的尺寸精度,必须控制好有关的工艺尺寸。

(2)千分尺的测量头太大无法测量到内角根部。

(3)为达到配合后转位互换精度,必须控制垂直度误差(包括与大平面B的垂直)在最小的范围内,需要使用直角尺等相关量具。

2. 用深度千分尺测量的加工方法

(1)内角底边的根部都能测量到,有利凸形根部尺寸的控制。但是,深度千分尺单面测量较难掌握,容易产生误差。

(2)为达到配合后转位互换精度,必须控制垂直度误差(包括与大平面B的垂直)在最小的范围内,需要使用直角尺等相关量具。

3. 用杠杆百分表和千分尺配合测量的加工方法

(1)对称度误差能直接读数。

(2)在用杠杆百分表控制对称度误差的同时,能够控制平面度误差、垂直度误差、平行度误差,测量简便。杠杆表测量点小,能接近内角根部,百分表灵敏度高,能保证两内角底边的直线度。

通过分析比较,用杠杆百分表和千分尺配合测量的加工方法是最佳加工方法。

上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好句摘抄下一篇:小学生朗诵比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