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医疗会诊制度

2024-04-12

5医疗会诊制度(共14篇)

篇1:5医疗会诊制度

外请专家会诊制度

一、遇症情复杂等疑难危重病人,经科内会诊或组织院内有关专家会诊后,仍不明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可申请院外专家会诊。

二、院外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提出,由主管病人的主治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函(包括简要病史、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等情况),科主任签字,送医务处,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并负责安排接待事宜。会诊由申请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主治医师报告病情,经治医师作详细会诊记录。

三、任何科室、个人及患者家属,未经医院批准,不得私自邀请院外专家会诊。

四、聘请院外专家的会诊费,医院、科室各承担50%,每月由科室消耗扣除。由患者或家属提出聘请院外专家会诊的,会诊费用患者自付。

五、需转外院会诊者,经本科室主任审签,医务处批准,持会诊邀请函前往会诊。外出会诊要带全有关医疗资料,并写明会诊目的及要求。

篇2:5医疗会诊制度

为切实增强监狱医疗保障能力,有效提升监狱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远程医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网络医院特色优势,按照预防为主、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方针,随时为监狱民警及服刑人员提供健康服务,现制定如下规定:

1、远程会诊在医院院长及业务副院长带领下开展工作,任何人不得擅自在会诊室做与会诊无关的工作,无关人员不得在会诊室逗留。

2、会诊室电脑、打印机等各项设备只做会诊专用,不得为其他办公所用,不得存储与会诊无关的文件,不得插入其他移动优盘及光盘,不得安装和下载任何软件,不得外借。

3、会诊室由业务领导和指定人员亲自管理,爱护各项设备,熟练掌握设备的日常应用和操作规程,保持网络通畅。

4、保持室内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放置有序,不得将罪犯带到会诊室打扫卫生或干与会诊无关的事。

5、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离开时关闭所有电源,做好设备防护工作。

6、会诊时资料要准备充分,回答问题使用医学术语,语言简要明了,不得讲方言,均为普通话。

7、会诊时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打闹、吃零食等。

8、会诊过程中保持室内的严肃性,遇到有争议的问题不得在此争论不休。

9、对会诊的结果进行保密,会诊资料属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授权,不得向外界泄露病情和翻阅资料。

10、做好远程医疗会诊情况登记工作。(民警及病犯姓名、病因、会诊时间、专家姓名、会诊结果。)

于田监狱医院

篇3:远程医疗会诊车应用及故障分析

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给军事医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 注入了新血液[1]。近年来, 部队相继推出了远程会诊车、单兵视频系统等高科技的用于医学领域的新设备。在野战条件下, 这些设备充分应用网络技术、远程医学网和卫星通讯技术, 通过与后方医院的连接, 对音视频信号进行传输, 解决了野战条件下医疗技术的匮乏问题, 实现了医疗技术资源的共享, 有效地提高了野战条件下的医疗救护能力和卫勤保障能力。

2 远程会诊车应用及工作原理

2.1 远程会诊车应用

作为目前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野战卫生装备, 远程医疗会诊车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功实现了矿井救援、抗震救灾、高原患者救治等野外救治[2]。现列举如下: (1) 远程会诊医疗车曾对被困井下196 h、严重颅脑外商的矿工实施突破, 被301医院陈香梅院士誉为“生命史上的奇迹”; (2) 在“5.12”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中, 我院医疗队应用远程医疗会诊车开展了多例远程会诊, 使部分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后期又针对官兵高原缺氧导致的疑虑、焦躁情绪, 远程组织心理疏导和应急干预,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灾后的通讯设施受到严重干扰, 远程医疗会诊车通过远程医学信息网络, 与后方指挥中心建立点对点连接, 实现了后指任务的及时下达, 解决了灾后通讯差的难题; (4) 灾区条件艰苦、生活环境恶劣, 一线官兵生活单调, 远程医疗会诊车利用自身的优势缓解了官兵思乡之苦、生活之苦。通过网管中心的控制, 将电视节目发到车内, 并通过车外接口传到电视上, 为战友们获取新闻、娱乐提供了平台。

2.2 远程会诊车工作原理

远程会诊车工作时, 首先接入220 V市电, 或者通过3 kW以上发电机对会诊车进行供电。其次, 依次打开车内总电源输入开关、UPS电源输入输出开关、车内设备供电开关、天线控制器、一体化计算机等设备, 最后进行天线控制器的展开。工作时, 远程医疗会诊车首先借助于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络和后方站点医院建立点对点的通讯连接, 然后通过远程会诊车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卫星通讯等功能单元, 将前方的信息 (伤员的声音和动态图像、医护人员对伤员病情描述) 等资源传递到后方会诊医院;同样, 后方医院和专家会诊意见通过远程会诊车的卫星通讯、信息处理、信息表达 (显示器、话筒) 等功能单元返回到前方, 为前方医护人员实施的医疗处置进行远程指导[3]。处理框图如图1所示。

3 常见故障及分析

3.1 故障一

3.1.1 故障现象

开机时, 天线控制器显示天线数据错误;开机后, 天线角度读数错误。

3.1.2 分析与排除

天线控制器的程序存储在主板上CPU的ROM存储器内, 天线每次展开后, 角度数据存储在flash内, flash通过蓄电池供电, 用以保存天线展开后的角度数据。在天线展开后, 如果蓄电池电量不足, 天线控制器断电后flash内存储数据会丢失, 开机则发生上述故障。排除方法:依次进入天控器的以下菜单控制→手动→复位, 对天线进行手动收藏复位。当天线方位下限位灯及俯仰下限位灯亮起时, 关闭天控器, 开机, 故障即可排除。

3.2 故障二

3.2.1 故障现象

在自动寻星过程中, Linkstar的SAT灯快闪, 不能常亮。

3.2.2 分析与排除

此故障由Linkstar接收或发射信号无法与网管中心信号同步引起。首先, 应确定网管中心是否开通此车的卫星信道。其次, 应判断车内ODU是否正常工作 (到车外观察ODU尾端指示灯, 如果为绿色, ODU正常工作) 。最后, 判定Linkstar同步发射信号, 通过检查Linkstar、串口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及天线控制器之间的线路是否接好。如以上故障均排除, 可联系网管中心协助解决。

3.3 故障三

3.3.1 故障现象

天控器开机后, 不显示“G”标识情况下如何搜星成功。

3.3.2 分析与排除

显示“G”标识, 说明GPS已经定位, 自动搜星过程中根据GPS确定的经纬度可以搜星成功。未显示“G”标识, 首先检查GPS与天控器的连线是否松动, 如果正常, 在卫星信号的质量和强度达到一定数值后, 通过调节ASM5800的载波频率使得SAT灯稳定常亮。

4 故障四

4.1 故障现象

在单独使用3 kW发电机过程中, 出现车载UPS被烧坏的现象。

4.2 分析与排除

3 kW发电机供给的电是有效电压为220 V、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在发电机开机和关机过程中, 由于转速瞬间的改变, 造成输出电压或者频率大幅度改变, 致使UPS电压输入部分烧坏, 不能进行工作。排除方法:给车载UPS和发电机之间连接另外一台稳压电源, 降低进入车载UPS的电压和频率, 确保车内设备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傅征, 连平.远程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2]白净.远程医疗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会诊”医疗网站

自从2004年妻子怀了孕,王航就开始了与医院打交道的漫长历程。一开始,他要陪妻子一次次地去做孕期检查。孩子出生后,头两年小病不断,他有时凌晨5点钟就要去医院排队挂号,好不容易熬到上班时间开始放号,却得知医生今天停诊。

这样的经历,让王航这个互联网职业经理人感到“崩溃”。出于职业习惯,他上网查过,发现大多数医院的官方网站都不提供医生出诊的相关信息,即使提供,也不会有及时的更新。他不理解为什么医院不能把这些基本信息放到一个人们都看得见的平台上。于是,王航开始琢磨是不是要做一个网站,将这些信息聚合在一起,好方便患者就医。

于是,2006年,王航从奇虎网副总裁的位置上辞职,和几个哥们儿一起,创办“好大夫在线”网站。由于创业时资金有限,一开始,王航与合伙人要亲自跑各大医院,在门诊挂号处的大牌子下,手抄医生的个人信息与出诊时间,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到网上。那时候,没有人上网去查找和评论医生,网站上前500个对医生的评论,都是他们在医院“现场采访”得来的。

医疗网站兴起

“我们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做一个医院的‘大众点评网’。比如你要看心血管病,那么去好大夫网上一查,就能知道全国最好的心血管医院是哪家,它的哪位医生最受欢迎,以及他们的出诊时间。这个排名,都是患者投票的,不牵涉到商业利益。此外,我们只做公立医院,因为中国最好的医生都集中在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也是在公立医院。”王航解释说。

在国内,与好大夫网站前后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39网”“家庭医生在线”等一批健康医疗类网站。在努力打造自身特色的同时,这些网站的普遍做法,都是都让一批医生在网上与患者互动,包括网上电话咨询服务。

位于广州的家庭医生在线网站,汇聚了华南地区的医疗资源。该网站总编郑文艺解释说,“由于有一份已经创办30余年的《家庭医生》这本杂志作为依托,我们在医疗界积累了丰富资源,有很好的口碑。所以很多医生会主动来开设个人频道,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好大夫’不大一样。”这一点得到了王航的确认,他强调说,好大夫网站是主要依赖患者的,医生们是在患者的推动下来上网和患者沟通。

“以好大夫为代表的医疗网站的出现,是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如果不是因为有‘看病难’这个问题,就不会诞生这样的网站。”北京协和医院的骨科医生余可谊这样评价。他解释说,在美国,如果是感冒发烧这样的小问题,家庭医生就可以解决。如果得了大病,会在家庭医生的推荐指导下,转诊到相关的医院或医生。但在中国,由家庭医生帮助转诊的这个环节是缺失的,当病人想寻找治疗某个病最好的医院时,他是盲目的。此时,医疗网站就起到了一个辅导患者就诊、帮助转诊的功用。谁为网上医疗信息把关

随着医疗网站成为一个产业,问题也随之而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肖医生曾遇到过一个40岁患肾上腺瘤的男性病人。这位病人开口便问:“大夫,我还能活过三个月吗?”削医生愣住了,对方接着说:“我看网上说,所有得肾上腺瘤的,三个月必死……”对此,肖医生说,“现在患者都喜欢在网上预查病情,但谁来保证网站的质量呢?

上海财经大学的刘长喜与王学成今年初发表了《互联网在健康传播、病患医疗决策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一文,对上海中心城区的449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5%的人对网上的健康医疗信息感到“比较满意”,没有任何人选择“很满意”,说明互联网健康医疗信息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而调查对象最不满意的问题,主要是医疗健康信息广告成分太多。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存在。根据美国对结肠直肠癌病人互联网信息使用情况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一半的此类疾病相关信息链接都是商业导向的,只有不到1%的信息由专业团体提供。

此外,上海财经大学的这项调查也显示,有27.8%的,人在利用健康信息进行医疗诊断时出现过误诊情况。而网上信息不专业、不准确是误诊的最主要原因,占69.4%,其次为虚假信息与欺骗性广告。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医疗健康类网站信息鱼龙混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网站需要用民营医院的广告来养活自己。美国最大的医疗网站Webmed,主要收入之一是药厂的广告。但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处方药不能在大众媒介上向公众直接做广告。因此,国内医疗健康网站的利润来源,除了网上咨询电话的收费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各种民营医院的广告。而好大夫网站由于拒绝民营医院的广告,至今还没有盈利。

此外,由民营医院自己主办的医疗网站更有着强烈的广告目的,在网上随便一搜,这类网站不计其数。从黑龙江省桦甸市来北京求医的刘先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我在网上和电话里和他们联系,问到一定程度,他们就劝我买这个药、买那个药,一听就知道是骗钱的,政府也不管管这些黑网站。”

在监管上,2009年7月开始实施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只规定了医疗网站不许进行网上诊断与治疗,但对医疗网站提供的具体内容与服务,并没有强制性约束与具体监督措施。

医疗网站需要医生“坐堂”

余可谊曾接待过一个从非洲赞比亚回国的病人。这位中国人在当地造成了颈椎骨折,在赞比亚的医院治疗后,恢复的不是很好。他上网四处寻医,便在好大夫网站上遇到了余可谊。由于当时网络条件有限,患者无法上传影像学资料,无法得知病人的更多详细情况,余可谊只好给出一些原则性意见和安慰,并让他等回国后再来医院就诊。过了一两个月,这位病人果然来找他。余可谊发现,虽然他的骨头愈合了,但颈椎发生了变形后突。后来,这位病人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网络大大缩短了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距离。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不管是美国还是非洲,只要能上网,你就能和你所想找的医生联系上。所以互联网在医学里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泛。”余可谊说。

对于医生来说,在医疗网站上和患者互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医生的负担,一般是慢性病、市场竞争比较大的科室医生会比较活跃。“在网上和患者互动,给医生带来的实际好处就是病人数量的增多。但很多大型三甲医院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并不缺病人,一些已成名的医生工作已经满负荷,所以他们并不会特别在意这一点。”余可谊解释说。

因此,上网与患者互动,很多时候,要凭医生本人的兴趣。王航介绍说,好大夫网站大约收录了30万名医生,但真正活跃的,大约占50%~60%,每天都登录网站和患者互动的,只有5万名左右。

在网上与患者互动,也令余可谊“意外”获益。很多人在微博上咨询他,平时如何锻炼,才能预防脊柱问题?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议可以多游泳和做“小燕飞”以锻炼腰背肌。后来,一些人就在微博上回复他说,听从他的建议,对保护脊柱果然有帮助。他由此就想到,游泳与做“小燕飞”对脊柱的益处究竟有多大,医学上并无系统的研究,而这正是他科研上值得研究的点,通过网络,就可以搜集病人资料,用于研究。王航也说,“有的医生为了研究某一个病,会在我们网站上特意注明,欢迎患有某种病的病人前来就诊。因此,医疗网站对医生们的好处就是,可以带来他们想要的病人。”

篇5:5医疗会诊制度

项目背景:

我国西部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以高原、丘陵、山地为多。西部十二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近900个县(市、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1.5%,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大部分人口、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仍以铁路和公路作为主要交通方式。然而,在西部,高质量医疗资源多集中于大中城市,各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医疗资源的不足与分布不平衡,尤其是继续医学教育及医疗专家的缺乏,是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最大压力。因此,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诊断服务水平,让病人花更少的钱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以解决边远、贫穷地区病人看专家难、看专家贵的问题,是目前众多县、区级医院急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四川大学华西医于2001年开始建立覆盖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华西远程医学网络并成立了华西远程医学中心。

华西远程医学中心是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华西公用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远程医学网络平台,是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充分发挥华西医院的资源优势,利用V2远程视频会议医疗系统面向西南地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视频会议会诊咨询、远程视频会议医学教学和学术交流等远程视频会议医学服务的医学中心。

华西远程医学中心具有庞大的专家资源,具备优良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学继续教育水平。有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 二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等国内一流医疗机构近500位医学专家,覆盖内科、外科、妇 产科、儿科、眼科、传染科、康复科、医技、口腔、心理疾病等临床所有专科,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渊博的医学知识、高尚的品德为各级医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咨询、远程医学教育和学术交流。

客户需求:

一、远程视频会议医学教学服务 ①临床病种教学讲座(实时互动):是中心开展远程视频会议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②点名医学讲座(实时互动):入网医院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定主题,由中心安排的视频会议教学服务;

③远程视频会议会诊咨询服务 提供24小时、实时互动、并可快速传输和查阅病历资料的远程视频会议会诊咨询服务。根据入网远程医院的实际需求,远程视频会议会诊咨询服务分为:

1、择期会诊;

2、紧急会诊;

3、点名会诊;

4、多人会诊;

5、多科会诊;

6、单纯影像会诊。

解决方案:

V2远程视频会议医疗系统为华西远程医学中心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针对该行业相关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情况,V2视频会议设计了简介、大方、实用的用户界面,使得用户无须经过培训就可以上手使用。实践证明,简单的视频会议用户界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大缩短了用户的适应周期。此外,V2远程视频会议医疗系统还向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音视频效果,在网络带宽达到256K以上的时候,可以达到DVD的画质,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华西远程医学中心于2004年携手中国医师协会成立“中国医师协会华西远程医学教育中心”,同时选用V2远程视频会议医疗系统为整个中心的核心平台,通过V2远程视频会议医疗系统的强大的音视频效果,灵活的数据功能,以及优秀的用户界面,加强了远程视频会议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使西部各级医院的医师队伍学习到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使西部各地区医疗技术水平获得提高,并培养出 更多出色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使华西医院与西部各兄弟医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实现双赢”。

应用效果:

自中心正式成立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经过八年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华西远程医学中心网络已经覆盖西部十省、市、自治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宁夏、青海、甘肃、陕西、新疆等,以及南方的广东省深圳市和海南省海口市。

现在入网的远程视频会议医院已达176家,其中三级医院32家、二级医院124家、乡镇卫生院20家;主要辐射到西部十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00多个地区,一亿多人口受益。已先后在西部各省市成功开展了远程视频会议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视频会议医疗会诊咨询服务,进行医学及相关类专业的在职医务人员的非学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和教学基地骨干师资培训。至今已完成了800余次、超过1500余学时的远程视频会议教学,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临床所有三级学科。先后培训了520,000余人次的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边远地区的3000多例疑难危重病人进行了远程视频会议会诊咨询服务。针对远程视频会议医院的不同需求与实际情况,中心还组织开展了新项目、新技术的介绍与推广,并针对性地开展实地学术讲座、教学查房与手术指导。

客户评价:

篇6:医院会诊制度

为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加强执业医师的责任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对于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佳、多科属以及病情危重需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2.各项会诊,主管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结束时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按会诊意见认真组织实施。

3.会诊分为科间会诊、院内会诊、院外会诊、外出会诊及远程会诊。

3.1科间会诊:

3.1.1 由主管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送拟邀请科室,急会诊时应在会诊单上注明“急会诊”字样。

3.1.2普通会诊,应邀医师应为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人员,要在6小时内完成。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3.1.3急会诊应邀科室值班医师必须于10分钟内到达;非正常工作时间,急会诊一般由值班医师应邀完成,特殊情况下由二线值班医师完成。

3.2院内会诊:

3.2.1 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书面提出,经医务部同意,向分管院长汇报。

3.2.2 确定会诊时间后,申请科室将会诊单及详细病历资料,抄送拟邀请科室,邀请相关人员参加。

3.2.3 会诊由申请科室主任或医务部主持,由有关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或本专业最高技术职务人员参加并按时到达。

3.3院外会诊:

3.3.1因病情需要院外会诊的,应填写院外会诊审批单。

3.3.2由经治科室向患者或亲属说明会诊原因、拟邀请专家、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或亲属同意并签字后,由申请科室主任书面提出。经医务部及分管院长同意后,提前向被邀请医师所在单位递交盖有医务部公章的申请单,内容应包括会诊患者病历摘要、会诊科目、会诊时间及所邀请专家姓名等。

3.3.3一般情况下由科主任同被邀专家联系,必要时亦可由医务部负责联系有关医院。特殊情况下也可携带病史资料,陪同病人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送至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3.3.4会诊由申请科室主任或医务部主持。

3.3.5受邀请医师应亲自诊查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补充、完善必要的检验、检查,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并在会诊意见或手术记录上签字。

程提供专业咨询、对发生术后并发症进行指导和参与抢救的责任。

3.3.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出会诊邀请:

3.3.7.1 会诊邀请超出我院诊疗科目或者我院不具有相应资质的;

3.3.7.2我院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3.3.7.3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3.3.7.4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3.4外出会诊:

3.4.1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相应诊疗经验的主治医师方可接受院外会诊邀请。

3.4.2外出会诊需填写外出会诊审批表,科主任同意并签名,医务部批准后方可外出会诊,会诊结束后及时向科室及医务部汇报会诊情况。一般情况下,邀请单位应同医务部联系外出会诊事宜,特殊情况的,经医务部同意会诊结束后由会诊医师将会诊邀请单带回医院并补填会诊审批表,会诊邀请单及审批表由医务部留存。

3.4.3受邀请医师要亲自诊查患者,详细了解会诊患者病情,补充、完善必要的检验、检查,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并在会诊意见或手术记录上签字。

过程提供专业咨询、对发生术后并发症进行指导和参与抢救的责任。

3.4.5 医师接到院外会诊申请时,应持会诊申请表到医务部及分管院长审批,经审核同意的,及时通知受邀请医师,并由受邀请医师回复邀请单位,联系具体事宜。

3.4.6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院不派出医师参加会诊:

3.4.6.1会诊邀请超出我院诊疗科目或者我院不具有相应资质的;

3.4.6.2 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3.4.6.3邀请医疗机构不具有相应医疗救治条件的;

3.4.6.4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3.4.7 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

3.4.8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会诊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

3.4.9.医师外出会诊不得索要、收受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的礼金或实物,不得私自提供医疗材料,不得借机销售医疗材料。

3.4.10.如果医师未经同意私自到非执业注册地点会诊或手术,—经发现将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5远程会诊:

3.5.1各科遇疑难病例需要远程医疗会诊时,由主管医师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后,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简要介绍病人情况,提出会诊目的,送至医务部审批备案。住院病人由主管医师下达远程会诊医嘱计费;门诊病人由申请会诊医师将远程会诊收费发票交医务部,并由医务部登记备案后安排会诊各项事宜。

3.5.2对要求远程会诊的病例必须准备如下资料:病历摘要(按标准申请单填写),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号及各种影像片、病理资料等。

3.5.3确定会诊时间后,由医务部通知请求会诊科室的主管医师及科主任,按指定会诊的时间携带必要的检查资料,提前10分钟到达远程会诊室,做好会诊准备。

3.5.4会诊时先由主管医师汇报病史,回答专家提问,可结合临床进行咨询讨论;会诊结束后打印报告单附到病历里。

3.5.5主管医师参考专家的会诊意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发展,实施具体的诊治。按病案要求记录整理会诊资料并归入病案中保存。

篇7:关于规范会诊制度

关于规范会诊制度的通知

为规范我院的医师会诊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医师会诊作出如下规定:

一、因病情涉及其他专科范围时,值班医师应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以免失去抢救时机。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向会诊医师面陈病情。

二、会诊前应将急诊病历书写完整,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在急诊病历上写明会诊目的。被邀请会诊的医师应随叫随到。

三、会诊后,被邀医师应将检查结果及诊断意见写在急诊病历上,危重疑难病员应向原接诊医师交代清楚。

四、如会诊后诊断仍不能确定,首诊科室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不得相互推诿,并及时请有关上级医师检查,确定诊治方案。

五、如病情需要多个科室会诊由首诊科室向医务科汇报,由医务科召集有关科室会诊,并应按病情,明确由某科室负主要责任。

篇8:5医疗会诊制度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通过网络技术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全新的联络手段,可以让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就可以接受异地医学专家的会诊。缩短了病人与医学专家的距离,能充分地利用高端医疗资源,还能减少病人出行费用及诊疗时间。此外,远程会诊系统在远程医疗教学方面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能促进各地的医疗卫生人员完成其医学方面的继续教育;能整合医疗资源,让好的医疗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能使不同医院医学专家能更便捷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2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组成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支持会诊申请、会诊管理、专家会诊、专家管理、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等众多子功能模块,提供完善的综合会诊服务和管理。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实时会诊系统和离线远程会诊系统组成。

2.1 实时远程会诊系统

实时远程会诊系统是指专家、医生与患者间可以进行实时远程会诊;患者可以通过申请在病床上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会诊专家可以远程控制对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可以实时传输危重症患者的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为远程治疗专家提供更实际更动态的诊断依据。

2.2 离线式远程会诊系统

离线式远程会诊系统是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的非实时离线式远程会诊;申请医生可以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会诊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非实时浏览会诊申请信息和病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通过强大的高清视频通讯服务能力,提供包括高清远程会诊、高清远程监护、高清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影像、心电、病理远程诊断等高清视频化服务。

3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结构

建设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网络,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开放给患者,实现有限的专家资源共享。

3.1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例如以某医院为远程会诊中心医院,下面接入基层医院,每次诊断都以点对点方式进行,即同一时刻只能由中心医院接入其中1个基层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中心医院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挂号顺序,轮流接入基层医院;同时在中心医院建设一个中心机房,将每次会诊的现场实时录像作为宝贵医学资料,同时将远方医院病人病历、CT、MR、心电图等患者检查资料上传至中心机房数据库保存,且转至中心会诊室的PC终端,供专家会诊使用。如图1所示。

高清无损远程医疗系统由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两部分组成,中心医院以广域网方式接入基层医院,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将基层医院的诊断设备变成中心医院的逻辑延伸,从而有效地对接中心医院的医生资源,极大地推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实现高效的异地、实时诊断及会诊,有效地解决乡镇卫生院专家资源匮乏的问题。

3.2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会诊流程

1)病人来到基层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当地医生发现病情严重无法诊断,可以在会诊工作站发送远程会诊申请,并上传医疗影像资料(如CT/ECG/MR/X光片),通过即时传输技术无损的送达中心医院。

2)中心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接受到申请后,根据病情由医政人员将申请分配给应诊医生。

3)应诊医生接受到会诊申请后,在会诊工作站上浏览上传的病人信息及相关医疗影像资料进行诊断。同时通过高清视频系统和患者进行远程交流,最终提交诊断意见。

4)确诊后,基层医院的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工作站实时的调阅诊断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3.3 医院远程医疗系统构架

为满足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和使用需求,医院远程医疗系统以中心医院为系统管理和网络传输交换的核心,包括中心机房、中心会诊室。中心医院以广域网方式接入基层医院,包括诊疗室。

各会诊室的典型设备连接如图5所示。

3.4 远程医疗系统具体功能

远程医疗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标准数据调阅、影像浏览,还具备标准完善的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的流程,包括基本会诊申请、病例分配、病例诊断以及整个远程医疗平台的管理、统计等基本功能。具体功能如表1所示。

4 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

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医疗资源,通过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可远程会诊手术,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远程教学,为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医疗资源。医院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能通过权限管理的方式对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实时音视频的互动,可对手术过程进行全面数字化录制及档案管理。通过本套系统的部署,手术的视频教学观摩可实现学员与手术室的分离,避免手术观摩对手术过程的影响。同时,可让上级医生或专家实时了解经授权手术室的实时手术情况,并可以实现手术讨论及进行远程手术指导。医院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示意图如图6所示。

每间手术室或检查室按录制、直播需要部署不同类型的编码器,前端编码可接入内镜、术野摄像机、生命监护仪、PACS、HIS等图像信号。编码器采集各种丰富的医疗图像信号编码后通过网络发送给后端的录播服务器;录播服务器接收多间手术室内的信号对多间手术室进行同步录制、直播。示教室、会议室内的医师可使用电脑接收手术/检查的直播。通过配置语音交互终端可实现手术室或其他检查室内的医师与示教室、会议室内的医师进行双向语音交流,进行手术指导、提问交流等。

5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应用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也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中。对学校来说加快了教学模式转变的步伐,医学人才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方向是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发生转变,历来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学校来说,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总摆脱不了纸上谈兵的羁绊。现在,通过学校与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医院联合应用,理论与实践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医院与学校的联合应用方面只要网络通畅,配置好该系统,就能够实现医院与学校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日常医院会举行一些会议或培训,讨论一些病例或日常的工作。日常工作会议的保存,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入档管理,病例讨论保存下来是非常重要的,病案是医院档案中利用率最高、利用者最广、利用价值最大的档案。医院医疗大讲堂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每年都会邀请各学科领域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及各阶层的社会名流担任主讲嘉宾,针对热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对于这样的活动想参加的医生特别多,但是场地没有特别大,部分医生就不能到现场观看。这套系统需要将讲课的内容实时的传到各个工作人员的桌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于课程的内容也需要作为资料长久的保存。

大型医院可以组织专家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同时和多个协作支援医院召开远程会诊、手术指导、学术交流等工作,无需多次往返帮扶医院,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了远程协作的效率,避免高端医疗资源的浪费。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身临手术室的效果,同时病人的病历、诊断报告、影像资料能够显示在屏幕上。利用该套系统对于突发疫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也提供“零污染”的环境。在保证医院的内部卫生环境的同时,避免交叉感染。

6 结语

随着科技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可提供的功能会更加全面,也使医疗系统的应用更加快捷。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定义,在实际中如何构建此系统,以及与其他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应用。通过运用高清和网络技术手段,整合优质的医疗资源,创建一流的高清远程会诊平台,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使用,提供创新模式的医疗服务体系。

关键词: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医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9:5医疗会诊制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图像压缩技术的应用,医学图像除了可以大量存储同时用于远程图像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为保证诊断的正确性,必须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和完整、全面的相关医学信息[1];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图像压缩技术,利用小波变换对视频图像序列进行压缩编码,较好地改善了当图像场景中的物体进行快速运动时,使得时间域的小波系数突然变大而使得压缩率变低的不足,在远程医疗系统中可以快速、高效地压缩图像。

远程医疗利用现代通信网络,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传输多媒体医疗信息来实现远距离的医疗活动;主要着重于多媒体交互式服务。利用远程医疗可以减少边远地区患者求医的费用和求医诊治花费时间,节省医生往返各地的费用和时间,也可以提供分散医院之间的远程交流和协作。小波变换的视频编码的实现能够在压缩性能、诊断性能、传输性能上适应于远程医疗系统的压缩;本文利用小波变换结合运动补偿量化编码算法,能较好地对医学图像进行压缩及处理。

小波变换用于图像压缩的基本思想

所谓图像压缩就是去掉各种冗余,保留重要的信息。图像压缩的过程常称为编码,而图像的恢复则成为解码。虽然图像的数据是非常巨大,但是可以采用适当的坐标变换祛除相关,从而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小波变换通过多分辨分析过程将一幅图像分成近似和细节两部分,细节对应的是小尺度的瞬变,它在本尺度内很稳定。因此将细节存储起来,对近似部分在下一个尺度上进行分解,重复该过程即可,近似与细节在正交镜像滤波器算法中分别对应于高通和低通滤波,这种变换通过尺度去掉相关性,在视频压缩中被证明是有效的[2]。

运动补偿

运动补偿是通过先前的局部图像来预测、补偿当前的局部图像,它是减少帧序列冗余信息的有效方法。远程医疗系统不仅仅是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实时可见的视频图像资料以供医学专家参考。所以,大量、高质量的视频图像数据的处理、传输就成为远程会诊系统的关键环节,另外医生在查看图像时只对图像中很小一部分感兴趣,这部分区域有可能是病灶区域分,除病灶区外对于其他图像如背景部分等一些局部图像成为医生乎略的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医学图像的这一重要特征在进行设计图像压缩编码算法时对乎略的内容进行高比例压缩。

图像压缩技术在远程医疗系统中的研究方案

视频图像的压缩编码实际上是在静态图像编码的基础上,增加帧间图像的内插和运动补偿技术,由此来消除图像之间的时间相关性,从而实现高倍率的压缩目的。再对已消除时间相关性之后的每帧图像进行静态图像的压缩编码。

首先将要编码的图像分成16×16的宏块,对于每一个宏块,依照某指定的准则,在其参考图像中搜索与其最匹配(最相近)的块。如果搜索到的块满足条件,则作为当前编码宏块的运动补偿块。将它们相减,得到的结果称为帧间编码块,并将其放在残差图像的相应位置。如最终没有找到相近的块,则认为当前块属于帧内编码块,将其直接放置在残差图像的相应位置。然后对残差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及压缩编码。显然,解码时,将解码的残差图像加上其对应的运动补偿图像,即可得到复原的图像。

对于小尺寸图像块宜用DCT方法进行编码,先对残差图像中的帧内编码宏块用DCT方法进行变换、量化、编码,其结果作为总数据的一部分输出到比特流中。对编码后的图像块进行恢复得到其重构块,再用原快减去重构块得到残差块,即帧间编码块。由残差块代替残差图像中相应的帧内编码块。如此一来,残差图像就全部由帧间编码块组成了,从而在整体上趋近于零。以上分块的不足之处存在于,运动补偿的块越小,得到的残差图像的能量越小。然而,分块越小,块越多,算法复杂度越高,矢量数目越多。传输矢量所需要的数量可能大于图像残差能量减小所节省的数据量,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得不偿失的情况。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自适应的分块大小,对细节较少的部分采用大的分块,对细节较多的地方采用较小的分块。另外,也可以采用像素插值的方法,利用插值后的像素位置进行预测将提高运动补偿的精度,但事实上,随着插值变得精细,其对于运动补偿的改善作用也在逐渐下降。

小波和运动补偿相结合能更好地进行图像压缩,基于小波变换的静止图像压缩算法EZW、SPIHT和一种改进的EZW算法,这些算法是视频压缩编码算法中的关键部分。这有待于在软件平台上进行算法验证、分析和对比,实践证明应用改进的EZW算法对图象进行压缩,重构图像的PSNR值较高。

视频图像不仅在其每一帧内存在空间相关性,而且在帧间即时间方向也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通过有效的方法消除这些冗余信息可以大大地提高视频的压缩比。

本文分析了对图像的背景及非病灶区域进行传输编码技术,并把它有褪用到远程医疗系统会诊子系统的视频流处理模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方案可以减少传输时间,解决其数据量大、耗时长的瓶颈问题,并增加了通信双方的交互性。遠程医疗在我国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鲜事物,一个新的课题。现有远程医疗对我国医学来讲不是一个完美的系统,其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咏沙.远程医疗系统中的图像压缩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

篇10:护理会诊制度

一、目的1、加强科间协作。

2、协助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二、会诊指征

1、高危褥疮易患者。

2、深度褥疮。

3、深静脉穿刺。

4、呼吸机应用护理。

5、疑难病例护理。

6、特殊专科护理。

三、会诊种类

1、病区科间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科室人员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在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赶到邀请科室,做好会诊记录。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实施的护理措施及落实情况、效果、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责任护士、护士长签字后,派人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的要求,派主管护师或指定护士根据会诊性质、病人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会诊时责任护士或护士长应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护理对策,同时表示对被邀人员的尊重。会诊人员应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

2、院内会诊:由护士长提出,经护理部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护理措施实施及效果、会诊目的及邀请人员报护理部。护理部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一般由护理部主持,邀请科室护士长报告病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责任护士作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护理方案。

3、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2)保证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责任护士要详细介绍病人有关情况,参加会诊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所有参加会诊人员不论职称、年资,讨论问题时一律平等,要畅所欲言,以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遇有意见分歧,一面查阅资料,继续研究,一面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会诊意见。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4)紧急会诊,须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

(5)会诊单保存于科内,保存期为1年。

行政事务部

篇11:护理会诊制度

3. 护理会诊地点常规为申请科室。

4.护理会诊意见由申请科室做以详细记录。

篇12:门诊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但不属于急诊者,经本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检查认为需其他科室会诊的,先由本科室做必要的检查处理,并在门诊诊疗手册上写明拟请会诊的科室及会诊目的。

3.患者病情复杂属于急诊者,被邀的人员必须在15分钟内到位,对涉及多科会诊,由门诊部统一安排。

4.持有其他医疗单位要求会诊介绍信者,门诊医师接诊后,应认真检查,在转诊单上详细写明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5.对于复诊三次仍不能确诊者,接诊医师必须请上级医师会诊,否则,延误病情、引起纠纷追究接诊医师责任。

会 诊 制 度

1.凡遇疑难病例,不能及时确诊和准确治疗处理者,应及时申请会诊。2.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3.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同意,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目的、科主任签字后送出;应邀会诊科室医师要在当天完成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4.急诊会诊:被邀人员必须随请随到,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延误会诊。5.院内会诊:对危重或疑难病例、重大手术等需进行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需邀请院外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指派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医务科长或主管院长参加,必要时可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或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凡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全面检查,集思广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篇13: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设计技术探讨

一、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设计原则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 设计之初必须根据要求明确设计原则。设计过程中, 应参考成功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分析本院实际及诊治对象, 有机结合系统设计要求, 故此,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设计有五大原则:

1. 标准化。

远程医疗可通过网络相互共享医学信息, 实现在开发网络中达到互联的要求, 取决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否标准, 即标准化问题。不过, 国际上还并未出台完全统一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标准协议, 但纵是如此, 在设计及实现工程的过程中, 仍旧要注意遵循每项分系统的标准协议。而目前医学信息学中, 信息数据HL7标准和图像格式DICOM标准是两个常见的通用标准, 还有JPEG标准在静态图像压缩算法中的应用, 以及H.323或H264协议在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应用等。

2. 安全性。

众所周知, 诊断信息及病员信息, 均属于个人隐私, 有必要对这种数据实施保护措施。远程医疗系统中通常以网络自身及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措施, 这也是对数据进行保护最常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例如系统账户管理工作, 可利用防病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进行安全防护, 进而再进行远程医疗系统用户账户管理、权限分级以及记录其中各种操作等。

3. 服务性。

无论任何医疗活动, 最终皆以提供给患者最优医疗服务为宗旨, 故在设计远程医疗系统时, 首要, 是考虑下级医院及患者实际, 尽可能将接入系统的费用降低, 采取容易实现的技术, 并合理控制医疗活动的费用, 保证整个医疗系统具有足够灵活的扩展性等。远程医疗需要中心医院提供医学专家资源, 需要下级医院提供诊疗资料信息, 更需要技术部门的支持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 方可促进远程医疗整体服务效率提高。

4. 扩展性。

上述提到远程医疗系统的相关协议并不完整, 不同系统之间要实现交换数据的目的, 必然要设计开放性结构, 同时远程医疗系统要完全开发各类功能, 还应坚持扩展性原则。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远程医疗系统设计之初, 尚存诸多难以直接完成的功能, 且不同时期医院的应用需求不同, 故遵循扩展性原则, 在系统设计时可以采用IHE框架, 即可在以后通过持续升级维护系统进而保证系统的生命力。

5. 可靠性。

针对患者及医院而言, 关键数据还是各类医疗信息, 特别是其中的存档信息尤为重要, 由此系统设计必须保证可靠性, 确保这些数据不会丢失。远程医疗系统临床应用时, 若系统由于故障导致运行中断, 将会为远程手术中或远程监护中患者带来难以预料的危险, 同时也会带给医院重大的损失。系统可靠性的实现, 则必须依靠系统的软硬件设备, 并且更要采用成熟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配备防意外断电的UPS, 以及防止通信线路意外中断的备用通信方式, 另外, 针对系统各种错误, 还需在软件中进行充分调试, 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等。

二、远程医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省级平台系统

根据中国当前实际来看, 显然医疗资源分布和国土面积比例严重失衡, 通常较为优质的医疗资源, 均分布在发达城市的大型医院中。而相对落后的地区, 则相对欠缺优质医疗资源, 造成部分患者就医的不方便。故此, 欲解决这一就医难题, 还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 充分利用媒体功能, 构建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 为人们提供高效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促进人们就医质量有效提高, 实现人们在新形势下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整个远程医疗系统应以省级大型医院为中心医院, 并进行远程医疗平台的搭建。而整个远程医疗平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业务平台。其中, 业务平台是医院远程医疗业务的供给平台, 包括如:远程会诊、医疗教学、听诊、监护及手术指导等内容, 业务平台的搭建需要HIS、电子病历、PACS等系统作为强力支撑。而服务平台则是综合管理及合理调度远程医疗业务, 其以病患健康档案及专家医疗库的共享等为基础, 提供给病患或是临床医生门户网站与信息服务。

2.2系统网络架构

一般来说, 针对建立起专门医疗卫生网站, 并对外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大型中心医院, 需以高于10M的宽带接入其中;而下级医院即仅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医院, 需以大于或等于4M的宽带进入其中。同时, 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中心医院, 公网固定IP地址最起码要保证有一个或以上。另外, 远程网络要保证稳定性, 就必须要求网络运行商的网络质量达标, 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对网络进行定期维护检查, 提供网络正常运行的保障。不过, 社区医疗服务站通常受到资金限制, 在选用网络方面还应选用普通网络, 例如用4M或8M宽度进入系统, 但一般来说上行只有512k或1M。基层医院 (或社区服务站) 只需通过VPN方式, 便可直接传输数据, 也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2.3系统体系结构

平台管理和业务功能是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平台主要构成, 其中平台管理包括专家资源与用户管理, 业务功能则主要是会诊管理与视频会议功能, 而会诊管理又分为双向转诊、交互式及离线式会诊。就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平台而言, 视频会议、平台及会诊管理是三大核心模块:视频会议模块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远程视频会议服务;平台管理模块可为用户提供注册服务;会诊管理模块可为病患提供各类常规会诊服务, 如双向转诊、交互式及离线式会诊等。由于, 系统中存在的角色不同, 根据角色需设计针对性功能, 如病患登陆系统, 登陆后界面应包括:预约、挂号、咨询、远程会诊等功能;全科或专科医生登录系统, 登陆后界面应包括:健康咨询、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功能;系统管理员则需负责管理用户和维护系统的工作, 譬如用户授权、坐诊排班、角色权限、科室信息等。

2.4平台管理模块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平台管理模块, 主要为基层医院申请医生和中心医院医学专家提供登录注册, 个人信息、密码的修改, 以及检索录入各医疗机构信息等常规操作。首先, 遵循卫生部对电子病历要求相关规范标准, 在接入平台前统一各模块的信息交换标准, 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换标准管理制度, 确保标准的完整持续。信息交换标准具体包括这几方面:会诊申请医院全称、科室全称、类型、备注等基本申请信息。申请会诊患者性别、姓名、民族、电话等常用信息。患者申请初期诊断结果如特征、适应症、过敏史等。临时或长期住院患者, 在住院期间接受的医嘱名称、起始时间、频次用法等。患者会诊记录、首程录、抢救记录、检查检验记录等病程记录。患者接受的手术名称、时间、术中意外事件描述等手术记录。同时, 平台管理模块还包括数据模型、用户注册、用户登陆等常规模块。

2.5会诊管理模块

联网医院管理员可直接通过输入病患住院号或门诊号获取相应的诊疗记录, 填写会诊申请单提交会诊申请, 经医务科审核通过以后上传到省级平台, 即可安排会诊的详细时间以及负责接诊的专家医生, 当完成会诊之后, 将会诊结果录入档案, 以供日后进行翻查。由于进行会诊的专家医生并非某单一医院的, 因此在开始会诊之前, 所有被挑选出的医生都必须进行注册, 方可方便医院对会诊信息及病历的管理, 并大大促进系统安全系数的提高, 同时, 如此一来, 病患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医生进行就医, 进而为远程医疗会诊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2.6其它系统模块

除上述提出的模块外,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还包括病历管理模块, 所谓病历管理就是各专家医生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利用各类工具, 对必须要完成的会诊意见或图像资料, 进行查看、删除和修改。其具体包括:病患名字、就诊科室、病历编号这三方面。同时, 通过病历管理模块, 还可在系统中录入患者的化验结果及病历摘要等文字叙述资料, 而就删除操作来说,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删除数据信息, 仅是对数据进行适当的修改, 保证患者病历时效性。通俗来说, 病历管理模块的功能就是可对患者信息及会诊意见信息进行查询。

三、总结

信息技术以及经济时代的来临, 促进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变革,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远程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具体体现, 是组成远程医疗创建的重要部分, 患者通过本地医院可直接与联网医院的专家进行视频医疗, 大大提高医疗活动的质量。同时,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可实现各大医院的信息共享, 推动着医疗视频技术的进步完善, 进而促使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健康保障和舒心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少君.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4.

[2]杨小霞.浅谈远程医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12) :186-186, 188.

[3]张祺琪.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 2011.

[4]曹峰.基于WEB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4.

篇14:5医疗会诊制度

摘要:远程医疗会诊及远程手术已经逐渐成为医学界革新的大事,但受限于设备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依旧是大城市大医院的内部课题。文章就社会影响、技术、成本、医疗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其在中小城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也为中小城市在医疗信息化提供更为深入的技术研究领域。

关键词:远程医疗;远程会诊;PACSDSA;远程手术;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3-0001-04

随着国家《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的颁布以及卫生部对于远程医疗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远程医疗乃至数字医疗逐渐成为城市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更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设备尤其高性能远程医疗设备的分布依旧集中在京沪广等大城市,其他城市尤其是新疆中小城市在此依旧无法有深入的进展。

而且,现阶段远程医疗还更加局限在远程病情问询以及远程病历传输等初级阶段,而远程会诊及远程手术作为远程医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城市依旧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诸多问题的深入讨论,中小城市是否无条件或者不应该实现远程会诊或者远程手术?经过反复论证和思考,笔者认为,中小城市实现远程医疗会诊及远程手术完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下文将从社会影响、技术、成本、医疗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阐述。

1 远程医疗定义及其应用范围

1.1 远程医疗的定义

1984年,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就预言:未来的医生将面对计算机屏幕对远方的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20年后的今天,从远程医疗发展的形势来看,时机真的到了。这些悄悄出现的新型医疗服务,不论被叫做远程医疗(telemedicine),还是最近又被称为E-健康(E-health),都是信息技术渗透到医疗服务当中的标志。最终,医学专家借助于这些技术能够为远方的病人提供更加专业、紧急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医院和医生也能够更好地管理各种疾病患者,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说:“从航空业到银行业,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可是医疗人员在使用21世纪的医疗技术为病人服务的同时,却在使用19世纪的传播工具,因而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方式。”

1988年美国提出远程医疗系统应作为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即从广义上讲,远程医疗应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双向视听通信技术、计算机及遥感技术,向远方病人传送医学服务或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美国学者的远程医疗系统的概念做了如下定义:远程医疗系统是指一个整体,它通过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给特定人群提供医疗服务。这一系统包括远程诊断、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多种功能,它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针对医学资料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

狭义的远程医疗技术是指电子医务数据通过一定的通讯及计算机技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以利用异地的专家及先进的医疗技术力量来解决当地的医疗难题。这些数据包括高清晰度照片、声音、视频和病历等。而广义的远程医疗技术还包括远程咨询和远程教学等内容。远程医疗技术始于20世纪,随后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历史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在传输方式、应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借助现代通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短40年,远程医疗技术的数据传输方式已经由普通的电话线发展到如今的Internet和卫星等,无论是传输速度还是传输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其次,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了众多的诸如虚拟技术、远程手术技术以及现代医疗的高新技术,是高新技术应用聚集的领域。

现在的远程医疗主要的模式基本为两种:一种是医院-远程医疗-家庭病人,一种是大医院专家-远程医疗-中小医院,本文着重讨论为后者。

1.2 远程会诊及远程手术的定义及应用

远程会诊就是利用互联网络或者专用网络系统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它是极其方便、诊断极其可靠的新型就诊方式,为医疗走向区域扩大化、服务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条件,也为规范医疗市场、评价医疗质量标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交流医疗服务经验提供了新的准则和工具。

但基于实际情况,如果无法利用专用医疗仪器进行的病人诊断,往往会有很大程度的偏差,所以本文讨论的其实是指利用中小城市医院的医疗仪器的诊断数据,通过远程调用分析的方式,对病人进行远程的医疗诊断,这样相对降低了医疗诊断的误差,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确诊,对症处理。

远程手术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可以使得医生亲自对远程的患者进行一定的操作,同样的过程应用于手术,就是“远程手术”了。也就是说,远程医生根据传来的现场影像进行手术操作,其一举一动可转化为数字信息传递至远程患者处,指导当地医生的手术过程或者直接控制当地的医疗器械的动作,通过远程手术机器人对患者进行手术。

远程会诊已经得到了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广泛应用,但远程手术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远程手术还是基于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指导当地医生手术的初级阶段。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尤其是国内网络环境的改善,远程手术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谈。

世界上首例实验性远程手术已经在1999年成功地进行。2001年7月,海军总医院的副院长田增民教授成功地实施远程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成为我国第一例远程手术的开端。同年9月,法国医生雅克·马雷斯科在一洋之隔的美国看着电视屏幕操纵机械手远程遥控法国手术室中的“宙斯”机器人为68岁的法国女病人进行了距离为7000公里,隔着辽阔的大西洋的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标志着远程手术真正实现了无距离障碍的技术论证。

配合远程会诊系统,远程手术更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同时为后期的术后回访也提供了有力保证。

2 中小城市实施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价值分析

2.1 中小城市实施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社会意义

对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医用资源本身就相当丰富,而且医疗资源的分布也相对密集。以北京为例,3甲以上医院达到62所,其中海淀区和西城区分别拥有15家及12家。这样相对密集的资源,远程会诊及远程手术固然有一定的用处,但其实核心价值并不是很高。

而新疆地区医疗资源就极为匮乏,省会乌鲁木齐三甲数量最多,也不过只有10几家,相当于北京1个区的水平,而地方,例如克拉玛依乃至石河子等经济算相对发达的地区只有1~2家,更多的城市甚至连一家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价值尤其的突出。

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个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对于中小城市人们在就医模式上有了新的选择,并且就医质量可以产生很大的提高。由于医疗行业是高信任度的行业,患者对名医、著名的医疗机构非常信任。这些著名的医疗机构拥有的是品牌、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而这些医疗能力是中小医院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远程医疗恰恰将这部分信任体系通过技术的手段搭建起来。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即使是边远地区的人们也有机会接受知名医院、著名专家的医疗服务,节省了旧医疗模式下必须花费的交通费、食宿费、误工费等,而且大大减少了其长时间等待和因为时间、路途的耽误导致的病情恶化等等危险。这样大大提高了中小城市的医疗水平,降低了因为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带来的困扰。其次,中小城市疾病诊断和治疗可以在第一时间里进行,不易延误病情,减少病人痛苦。最后,通过影响文化、教育、政治等社会建制进而改变社会个体的需求、爱好、情感、信念、性格、气质等等,使社会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等发生变化。这些不仅仅从医疗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降低因城市布局问题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由此可见,远程医疗技术给中小城市居民带来的变化是省时、快捷、方便、节约,直接影响着社会个体的衣食住行和健康需求;同时,通过社会建制间接地影响社会个体的生理、心理、生活、工作等,从而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保证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

2.2 中小城市实施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技术意义

中小城市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将极大地推动中小城市网络业务的蓬勃发展,从而从另一个层面大大提升中小城市医疗信息化乃至居民信息化的渠道应用,使原本以娱乐为主的网络资源真正成为利国利民、实实在在解决真实社会生活问题的核心资源。

全国有近18000家县级以上医院,目前每年在数字化医院方面投入仅占医院的年产值的0.3。如果我们使其按照每年18%甚至更高的速率递增,其带来的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毋庸置疑。

中小城市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随着深入性的发展,需要开发医疗信息系统HIS、医疗服务系统HSS和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PACS(包括数字化远程医疗)、远程监控系统、非标格式流媒体处理、远程协作系统、手术机器人等等,这些核心的乃至周边的开发同样可以很大程度带动中小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产生的信息化周边效应,无疑将带动地方信息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从而为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3 中小城市实施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科研教育意义

中小城市实施远程医疗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实施将教学和临床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中小城市的医生将可以真正享受到“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专家指导以及“手把手”的手术实操。

同时,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将国内乃至国际最新的理念可以第一时间传送到中小城市甚至边远地区。真正使中小城市的医院乃至医护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同步到更多前沿领域,无疑为提高整体医疗环境以及医疗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从科研角度来说,中小城市的复杂病例的第一时间发现跟踪乃至手术治疗,可以更容易积累成熟病例,使我国循证医学领域发展得更快。而通过远程会诊等形成成熟体系的回访记录,统一标准的电子病历体系的实施,也将为治疗方法、治疗药物、治疗器械等诸多方面提供有力的实例保证。

3 中小城市实施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具备条件

3.1 从技术条件考虑,远程医疗会诊和手术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困扰远程医疗的两大核心问题——传输和精确性问题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解决。中小城市在某些方面已经完全具备了实施的条件甚至部分条件还要优于大城市。

远程医疗会诊从技术条件部分已经不再是阻碍,或者退一步来说,至少已不是最大的阻碍。远程传输技术涉及到的文字、图像、视频等内容,由于医学界的DICOM传输标准的统一,使得这些问题变成了只是带宽问题和压缩技术的解决范畴。而出于中小城市带宽成本以及闲置量的考虑,这部分资源相比较大城市反而更有优势。

中小城市的网络建设由于人口相对较少,所以一直处于相对闲置的状态,无奈只好把更多资源浪费在游戏私服、娱乐视频等重复性极强但社会效应极低的网络应用。而相关技术资料显示,六个手术室的远程会诊,只需20M左右的带宽,通过压缩传输技术就可以完成满足高清(HD)DVD视频清晰度,如HD720P(1280×720像素)和HD1080i(1928×1080像素)的视频流畅传输。结合现场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手术实时指导和部分手术的远程实施。

而随着云平台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远程医疗的海量数据存取和实时大规模计算已经可以达到最优化的配置结果。数据分享、资源互联已经让整个远程医疗体系成为一个更为完整的社会性云应用,这些都是中小城市进入远程医疗体系乃至进入云医疗体系的充足条件。

对于技术研发领域,辅助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从研发逐渐进入了应用期。其完美的3D重现技术和数据跟踪、智能分析系统等可以帮助远程手术医生比以往更容易对患者“实施手术”,而完善的多操作臂精细化实施,更是让以往手术大夫无法完成的动作得以实现。在消化领域、介入手术领域、血管神经类微创手术等等领域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骨科、外科、妇产科等等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国内已经层出不穷的远程手术的案例足以证明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缺乏的只是对于中小城市的布局和实施。

3.2 从经济条件考虑,远程医疗会诊和手术完全可行

谈到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一般的思路都是高昂的费用使之谈虎色变,其实考虑到各种条件,我们可以说,成本费用其实不高,或者说根据条件逐步实施的计划可以让整个项目完全可行。

首先,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为了支持中小城市医院的发展以及解决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中小城市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说:“卫生部高度重视远程医疗工作。远程医疗作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一部分,已纳入国家医改重要日程,进入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和全面推进的历史性阶段。”从政府层面来说,对于中小城市的远程医疗的资金支持毋庸置疑。

其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活跃,投资对于医疗产业的发展更加关注。作为拥有良好资金回笼信誉的医疗产业,尤其是未来前景广阔的远程医疗市场,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随着国家重大专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推广,已经有近百亿资金开始涌入,而且势头发展前景看好。

最后,随着国内医疗IT企业的发展,设备、技术、支持都逐渐地由原来的进口变成了自营,大大降低了设备平台投入的成本,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中小城市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门槛。

而我们换个角度来考虑,即使是按远程会诊的收费标准每人次2000元来算,病人也是划算的。到北京大医院看名专家门诊,挂号、检查费加上病人及随行人员往返的车船费、食宿费,远远不止2000元,如果再让你等上一两个星期,耗费的时间、精力根本就无法拿钱来衡量。更何况随着我们医疗环境的发展和条件的逐渐完善,所需费用可以大大降低到一个非常合理的范围。

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材料显示:城填居民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性支出中,1985年每消费100元钱,会将2.48元用于医疗保健;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变成6.36元,是15年前的2.56倍,增长速度仅次于交通通讯消费,远程医疗产品与服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美国Woterford远程医疗的CEO Peter Leiner认为:在未来十年,远程医疗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据《中国卫生年鉴2001》统计,2000年中国人口总数12.658亿人,年诊疗病例总数22.23亿人次,县及县以上医院15446家。据估计0.5%的年诊疗病例接受并使用远程会诊服务,中国远程会诊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为76.43亿元/年。

也就是说,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发展远程医疗不仅仅不是赔钱赚吆喝的事情,而是实实在在可以带来明确经济效益的好事。

4 结语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远程医疗系统是一项便民和为民服务的工程。它是把医疗同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和整合医疗资源,密切内外的交流,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医疗的质量。”“因为西部医疗资源缺乏,利用这套系统可以使西部的人民能够看上病,而且得到很好的治疗,又不需要走出家门。”“我说‘密切医学的内外交流,它的结果就是提高医疗水平,也是培养人才的这样一个过程。”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努力发展远程医疗会诊及远程手术系统无论是从城市远景规划、体系调整还是从对关注民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方面都利大于弊。而成熟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都切实地支持了这一项目的前行。关注人民健康,关注医疗事业乃至医疗产业的发展,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都是势在必行而且是时不我待的。

参考文献

[1] 中商经济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R].

[2] Sajeesh Kumar,孙培培,等.远程手术[J].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9,(10).

[3] 赵玉川,等.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2,(19).

[4] 王卫,夏富乐,唐伟,等.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和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2,23(4).

[5] 白净,张永红.远程医疗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数图形教案下一篇:固体制剂的制药工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