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研习教案

2024-05-13

四年级研习教案(精选6篇)

篇1:四年级研习教案

学段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要求,根据对活动主题的兴趣一致性组成合作小组,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主题活动任务进行分工,在合作小组中体验个体活动与小组合作的乐趣。通过分工与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分工与合作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备课时间:2014.8.20 授课时间:2014.8.22

教学内容:第一课《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教学难点: 测量的方案。教学准备:

1、地点:设在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电脑、实物投影;配有水龙头,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

3、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上面写有调查好的水价、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和学校一共有的水龙头个数的调查表。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探究学习准备:

1、播放中央一台第九个世界水日的新闻片段和深圳缺水的画面。使学生知道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深圳又是我国的缺水的城市之一,缺水对人们的生活和全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2、播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录像,和上面播放的内容形成对比,从而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展开: 探究问题一。第一步:提出问题:

1、师:(指着刚才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

2、学生自由估算 “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

3、提出疑惑 到底谁说得最接近?(沉默一片刻后)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

1、在自然实验室里,学生每4个同学一组,每组都有测量工具和水龙头。师让学生把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调至和刚才画面上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差不多。

2、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需10分钟)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方法1: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2: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方法3: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由于条件所限,方法3为最优。引导学生再用方法四进行测量。统一测60毫升用多少秒,为了减少误差,测得准一些,要求测3次,然后取平均数。(60+60+60+)÷(84+85+84)≈0.7(毫升)0.7×60×60×24=60480(毫升)结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60480毫升(约等于60升)的水。探究问题二:

1、提出问题:按照这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汇报结果。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一年用365天计算: 0.7×60×60×24×365=220075200毫升≈22立方米 一年大约浪费22立方米的水。方法二:直接用60×366=21900升≈22立方米

三、了解结论的现实意义

1、水在生活中的用途。(自由说)水可以用来(浇花、洗碗、洗衣服、给游泳池换水、灭火、捐给灾区„„)

2、怎样节约用水?(自由说)

3、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要节约用水? 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电视”、“作广告”„„

4、如果让你用一句话告诉人们要节约用水,你打算怎么说?

四、探究学习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小结: 知道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知道了怎样节约用水。我知道要估一个大数先测出一小部分,再估全部就比较准。我知道怎样计算滴水速度。做什么事,先商量商量,做起来就比较容易。

五、探究学习引申:

1、师:生活中除了要节约用水,还节约什么? 还可以节约“钱”;“电”;“纸”;“能源”„„

2、社会调查(播放同学们去早操时,没关电灯和风扇的录像)请你调查一下电价和学校共有的班级,如果早操的20分钟每个班都没关电灯和风扇,大概会浪费多少电费? 课后作业:

1、观察学校的同学们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

2、观察自己的小区是否有分类垃圾箱。

六、板书设计:

一、节约用水

我家一天用水有多少? 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 探究、解决问题

七、课后记:

备课时间:2014.8.28 授课时间:2014.8.29 教学内容:第二课《生活垃圾分类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生活垃圾的危害问题,引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模拟采访表演,对垃圾分类加深理解,并认识到宣传这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了解废物利用的好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2.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2.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资源。

2、学生准备:垃圾调查表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1.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2.行为对比

引发思考。师:说得非常好!想不想继续看?(生看扔垃圾录象)生谈此时的感受。学生看完两段扔垃圾录象后,对录象中的两种相反的行为会很敏感,此时让他们谈感受,会说出乱扔垃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此时抓住“垃圾”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还会产生哪些垃圾。

二、说一说,分一分

1.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 指名答。学生在说有哪些垃圾时,可能会片面的从家庭里说。这时教师就要作适当的引导:想想在学习中、建筑上等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垃圾。2.说说对这些垃圾的认识。指名答。3.学生动手分垃圾。

三、垃圾的种类(可录音播放)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00千克,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列举出可回收垃圾的一些常识,让学生了解到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

2、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剩饭、变质食品等。

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桶、过期药品等。

四、垃圾的处理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主要处理方法是把可回收垃圾集中起来,送到加工厂再加工成新产品。(二)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1.填埋法: 填埋垃圾的费用是很高昂的,处理1吨垃圾的费用大约是200元。以北京为例,日产垃圾12000吨,算一算每天的花费是多大? 生计算。如果我们用这些钱帮助贫困学生来交学费,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以300元计算,请你算一算,这些钱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 通过计算“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让学生了解2400000元的大小。讨论:花费的钱2400000元,是一天一个北京市浪费的钱,而且采用填埋法处理垃圾还会占用很多的土地,引出人们要寻求更好的处理垃圾方法。2.焚烧法: 焚烧法是指把垃圾送到专门机构进行燃烧处理,把污染降到最低。(三)有害垃圾的处理 主要是把垃圾送到指定机构无公害化处理后再填埋。

五、生活中的垃圾处理

(一)处理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上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了垃圾的处理方法,此时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形成对比,便于纠正学生错误的处理垃圾方法。(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通过讨论生活中垃圾分类的好处(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节省资源),总结出进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三)垃圾分类的可行性

1.在生活中实行垃圾分类可能吗?(小组讨论)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后,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既然实行垃圾分类有必要,那么就肯定能实行垃圾分类。另外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现在的生活中没有看到垃圾分类,就会认为垃圾分类不可能。从而因出争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容易例举出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也就能得出实行垃圾分类是可行的,实行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2.主要困难在哪? 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由于是猜测,所以结果不准确,为了得出确切的答案,教师引导出可以设计一种方式来进行调查。

六、调查社会中的垃圾处理方式 如果你是洪泽县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准备调查一下当地居民的垃圾处理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种“垃圾分类调查”方式,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对这种调查类型的设计,接触比较少,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具体指导。成果展示: 生1: 生2: 生3: 成果展示后,让一个学生出演调查对象,回答其他小组设计的调查内容。也可以证实该小组设计的调查方式是否可行。

七、谈谈收获、总结全课 师:通过今天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1: 生2: 生3: 师: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的保护者,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从自己开始,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八: 课后延伸、撰写建议信 利用课后时间完成这份调查,对调查结果要进行统计整理,并以书信的形式向环保部门、家庭以及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是否可行,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并统计出结果。通过建议信的撰写,既可帮助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又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后作业:

1、在纸上设计一个分类垃圾箱。

2、调查海拉尔区绿地面积是多少。板书:

二、生活垃圾分类研究

发现问题:生活中有的垃圾可以回收,该如何分类?

备课时间:2014.9.4 授课时间:2014.9.5 教学内容:第三课《城市公共绿地的调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公共绿地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2.通过讨论植物对空气净化,噪音污染的作用,引出城市绿化的必要性。

3.通过,对城市中绿地面积的了解,与绿化作用的理解,收集资料,讨论出关于城市绿地建设的建议。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绿地的作用,学会环保。2.认识绿地建设的必要性。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学生们如何收集到全面的资料。2.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资源、图片。

2、学生准备:调查表 教学方法: 上网、实地考察,参观访问

教学设计: 第一步:提出问题:

1、师:绿地是否对我们城市有美化和净化的作用?

2、学生收集资料 “公共绿地是反应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空气有净化作用能阻挡飞扬的灰尘”„„

3、提出疑惑: 研究问题二。第一步:提出问题:

1、师:绿色植物对噪音污染是否有作用?

2、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研究。研究问题三。提出问题:

1、我城市绿地建设的面积现状调查。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参观访问,上网。

三、关于城市绿地建设的建议: 学生对这种调查类型的设计,接触比较少,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具体指导。成果展示: 生1: 生2: 生3: 成果展示后,让一个学生出演调查对象,回答其他小组设计的调查内容。也可以证实该小组设计的调查方式是否可行。

四、谈谈收获、总结全课 多建广场、绿地、小游园、风光带等来绿化城市,规划设计艺术特色要强,风格和手法要多,要让树成荫。

课后作业:

1、调查小区绿地面积是多少?

2、准备一个水果切开观察变色情况。板书设计:

二、城市公共绿地的调查

发现问题 调查探究 绿地的作用 绿地现状调查

对绿地建设的建议

课后记:

备课时间:2014.9.11 授课时间:2014.9.12 教学内容:第四课《变色的水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切开的苹果会变色的现象和原因。

2.初步学会利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来探究切开的苹果变色的原因以及水果如何保鲜的方法。

3、初步学会利用研究计划(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4、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判断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寻求帮助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切开苹果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探究水果切开后变色的原因 教学准备: 水果刀、苹果、水槽、保鲜膜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知道水果会变色吗?谁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水果会变色呢?(„..)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这节课我们初步研究水果切开后变色的问题。(板书课题:变色的水果—切开)

二、过程:

1、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水果切开后会变色?(生汇报)师:这些水果是否都是变色水果还需要我们回家之后把它们切开放在果盘上观察就可以了。

2、共同观察课前切开的水果,说一说,①水果颜色变了没有,现在什么颜色,刚切开什么颜色?②切开后蒙上了吗,泡水里了吗,淋水了吗?

3、师:同学们既没蒙上,也没泡水里、淋水等,那么,为什么切开的水果会变色呢?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问题 为什么切开的水果会变色?

4、以小组为单位猜想交流“切开的水果变色会与什么有关?小组讨论后并汇报,教师板书:猜想 与空气有关? 与水分蒸发有关? 师:为什么加问号呢?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②生汇报,师板书:(1)一个苹果切开两半 一半包膜另一半裸露 对比观察(2)一个苹果切开两半 一半浇水另一半裸露 对比观察 师:两组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出了你们要实验时的步骤,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板书:步骤师:同学们共同来看一下,两组同学做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可见两组共同采用了什么方法?(对比观察法)这也是我们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方法。师板书:方法:对比观察法

5、师: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刚才同学们只是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说出采用的方法以及打算怎么做,这就是我们实验前必须做的研究计划,也叫研究方案,师板书:研究计划(方案)

三、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汇报)老师希望大家能根据这节课学会的对比实验法,回家做“水果保鲜实验”(看书16页)。教师辅助指导。

课后作业:

1、观察其他水果切开氧化情况,颜色变化。

2、观察一种花生长茂盛的方向。

板书设计:

四、变色的水果

问题 : 为什么切开的水果会变色(被空气氧化)

猜想 ①与空气有关 ②与水分蒸发有关方法 对比观察法 步骤: ①一个苹果切两半 一半包膜另一半裸露 对比观察 ②一个苹果切两半 一半浇水另一半裸露 对比观察 结论: 与空气有关

课后记: 时间:2014.9.18 授课时间:2014.9.19 教学内容:第五课《植物的向光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具有向光性。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植物世界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向外生长的原因,掌握研究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方法掌握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花,几个不透明和透明塑料袋,花盆,资料卡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试验道具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对比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盆花,向外生长,观察图片,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交流讨论:为什么花喜欢向外生长。是和外面有更多阳光有关,还是和外面有很多空气有关。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3.各组汇报结果,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深入研究资料

1.资料分享,了解植物是否有向光性,小组交流并汇报。2.出示向光性的定义和作用。

3.如何验证猜想结构:植物向外生长与外面有更多阳光有关还是空气有关。

4、引导学生研究如何验证与阳光有关?小组同学讨论实验方案,然后汇报 方法步骤:将制作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塑料袋子,另一组用也用塑料袋,但在上端剪一个小孔接收阳光),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观察结果。

5、讨论是否与空气有关,实验方案。汇报。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讨论,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找出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方法步骤: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罩住一盆植物,另一盆相同植物不罩塑料袋子,都接收阳光,但是一个有空气,一个没有太多空气,一周后观察变化结果。

6、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怎样通过比较、分析各实验组结果推出结论?

板书:第五课《植物的向光性》

阳光 空气

备课时间:2014.10.9 授课时间:2014.10.10 教学内容:第六课《纸飞机能飞多远》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本活动设计为四年级学生参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索未知的方法,“纸飞机能飞多远”恰好给予学生们一个平台,让学生体会“纸飞机”这样一个儿时就开始接触的玩具,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可以带来这样多的有趣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更加重视科学探索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对问题能够提出有根据的猜测,并能够搜集数据和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测。2.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实践方案,并且完成对比试验。3.知道影响纸飞机飞行远近的一些简单的因素。4.体验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影响纸飞机飞行远近的因素做出猜测。教学难点: 合理的制定实践活动方案。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纸张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折好的纸飞机。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比观察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玩过纸飞机吗?(玩过)。老师做了两架纸飞机,现在我试飞一下,同学们观察,看有什么发现。(教师试飞)。找学生回答。(一架飞的近,一架飞的远)师:发现两架纸飞机飞的距离不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为什么第一架飞得近第二架飞得远呢?怎么才能让纸飞机飞得远些呢?„„)师:同学们是想知道纸飞机飞得远的一些原因是吗?也就是影响纸飞机飞得远近都有哪些因素是吗?(是)。那好,这节课我们就共 同来探究“纸飞机到底能飞多远”同时板书课题“纸飞机能飞多远”

1、同时板书问题:影响纸飞机飞得远近都有哪些因素。

2、师:那么,影响纸飞机飞得远近到底都有哪些因素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猜想一下。教师板书:猜想:(1)以小组为单位猜想,教师巡视。(3分钟时间)(2)找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同时板书: ①机型?②纸张?③力度?④风向?⑤角度?⑥高度?

3、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因素,每种因素后面老师为什么加了问号了呢?(因为不确定、因为只是猜想还不知道是不是对的„)

4、小组讨论后找学生汇报

5、师做研究方案的小结。师: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教师指着板书小结)刚才我们由提出的问题。。

板书: 第六课 纸飞机能飞多远

不同纸 不同机型 结论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2014.10.30 授课时间:2014.10.31 教学内容:第七课《吹肥皂泡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吹肥皂泡方法

2、了解吹肥皂泡的吹泡液对泡泡大小的影响

3、了解吹肥皂泡的工具对泡泡大小的影响

4、了解吹泡的原理

教学重点: 如何能吹出更大持续时间更久的肥皂泡 教学难点: 掌握吹肥皂泡的原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吹肥皂工具,吸管,泡泡液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泡泡液。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设计:

1、导课: 师:很多同学都玩过吹肥皂泡,包括我小的时候也是。但是,大家了解不了解怎么样才能吹出又大,持续时间又长不破的肥皂泡呢?在你吹泡泡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用不同东西吹出的泡泡大小有什么不同呢?用什么液体吹出的泡泡不容易破碎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究 竟是肥皂泡得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和吹肥皂泡的工具有关还是和蘸取的液体有关呢?大家今天要对这个研究一下,做一回小科学家,亲手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要同学们准备的工具都准备好了吗?来给我亮一亮,我瞧瞧谁以后能成为科学家呀!好的下面我们就要看是研究;、总结:通过肥皂泡得实验让同学们懂得了肥皂泡的形成原因及影响肥皂泡大小、持续时间的客观条件。作业:

1、泡泡液加入什么可以让泡泡更持久?

2、思考:鲜花如何能保鲜。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吹肥皂泡的学问

泡泡直径大小 吹泡泡液体 工具直径大小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2014.11.6授课时间:2014.11.7 教学内容:第八课《鲜花如何保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鲜花保鲜的方法

2、了解不同液体对鲜花寿命的影响

3、了解影响鲜花保鲜的因素对鲜花的影响

4、会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重点: 如何操作实验,实验方法的指导。教学难点: 实验具体步骤,做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鲜花若干、清水、漂白水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引言: 很多同学都买过鲜花,尤其是在母亲节或教师节时候,但是鲜花缺很难保持新鲜,过几天就会凋谢枯萎了,怎样能延长他们寿命呢?

二、小组讨论: 讨论内容:鲜花为什么会那么快凋谢,和什么有关?学生汇报

三、想想花朵很快凋谢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

四、用什么液体可以延长花的寿命呢? 学生们猜想: 白糖,咖啡,啤酒,营养液,洗米水,肥皂水

五、分组讨论,填写研究计划32页。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猜想: 实验用的保鲜液体: 实验内容与步骤: 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结论:

六、汇报计划

七、实施计划

八、汇报结果,撰写报告,结论 作业:

1、尝试:鲜花是否可以用桔汁保鲜?

2、家庭物品可以怎么分类。

板书设计: 第八课 鲜花如何保鲜

水质 剪口 保鲜液体

结论

课后反思:

四年级研习教案

乌尔科中心校 洪殿才 2014年8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 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 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 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 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 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 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 要注意安全。

篇2:四年级研习教案

罗峰中学 黄振华

教材研习的心得体会

2010年5月16日我参加了七年级英语教材的研习。这次研习中我听了朱淑一老师关于以下内容的主题报告:

一,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理解和使用:

1、什么是教材。

2、调整教材的基本手段。

3、教材使用的基本原则。

4、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5、初中教材 Go for it 的 特点。

6、从一个中单元解读教材。

二,初一英语教材(人教版)内容导读:1.人教版小学和初一英语的教材衔接。2.初一英语教材的概述。3.初一英语教材的基本结构。4.初中一年级教材单元内容特点和课时安排。5.初中一年级教材研习任务分配。6.教材研习:以Starter Unit 2为例。

在分组研讨中我们七年级的英语教师从以下几点对七年级下册Unit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进行了研习:1,教材编者的主要意图。2,单元话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3,语音和词汇目标。4,句型,语法和交际功能目标。5,课文的语言形式特点。6,单元教学的基本设想。

以下是我在这一次教材研习中对教材的理解: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目标》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于一体,包含了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习策略、任务型语言学习成分以及语篇材料等多项内容,通过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学习程序,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使用这套教材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学英语教师来说难度很大。首先是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多而杂,不知从哪里入手和如何确定重点。其次,教材中的生词量较大。第三,Section A和Section B中的阅读材料不仅语言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语言使用灵活,许多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语言从传统法的视角看非常“不规范”。然而,这些教学难点所反映的恰恰是语言的本质——口语性、交际性、工具性和文化性;也反映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即大量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只有大量接触一种语言(包括其语音、词汇、结构和话语材料等),才能习得和学会。

我认为该套教材最成功的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教材编写理念新颖,编排体例活泼;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且富有时代气息;全书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爱。较好地解决了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的问题

2、与每单元话题相配套的任务活动设计合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

3、单元内板块多,信息量与词汇量大,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教材信息量大、词汇量大以及任务型活动多,这套教材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明显的帮助。通过不到一个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英语很好地表达自己;但是,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很快就被分化出来,即使教师努力帮助他们,他们仍面临掉队的危险。而且该套教材相对难以把握。这主要是因为:教材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不够完善;教师用书中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建议。在有利于教师教的问题上相对考虑得较少。课堂上还是老师讲得多;课堂活动的方式还是以大班活动为主或基本上只有大班活动。

研习心得体会:

1、调整词汇量与难度

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将教材中的词汇按“必须掌握”、“只须理解”和“不作要求”等区别对待;可以删除个别不常用的、对初中学生过难或过于冷僻的词汇。从学生实际习得掌握情况出发,对教材的难易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删除和补充。

2、调整学生学习策略

中小学英语教学应当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还应有所侧重。小学应侧重听说,初中应逐渐侧重读写,和英语知识的应用。

3、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是互动式的,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内容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师在与教材编写者面对面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中才能更透彻地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才能为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奠定基础。培训中由一线教师提供的示范课或研究课更是教师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平台。比如像今天的教材研习活动要多多举办,让一线教师全部参加并有机会发言交流。4,加强教师多种渠道的学习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拓宽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拓宽交流信息和交换思想的领域。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学习,思考,交流,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刑法案例研习的四阶段论证方法

我国刑法案例研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现状

(1)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分离。为了配合学习上的方便, 目前高校中关于刑法案例研习的课程和学界出版的案例研究书籍, 多半采取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相分离的处理方式。对刑事案例进行分析时, 刑法教师侧重于实体性问题的分析, 主要解决该案当事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 即定罪的问题。笔者认为, 这只解决了该案的应然问题, 未能解决程序问题, 即根据现有证据能否定罪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科分类上实体与程序的二元划分, 造成很多教师对案件中程序问题不甚了解, 研究得较少。因此, 应然上的罪名问题较好解决, 而如何确定罪名、举证证明当事人构成该罪, 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2) 追求案件审理结果的分析方法。传统的法学教育以训练法学专业学生独立制作一份结构严谨、论理清楚的判决书为最高目的。对刑事案件来说, 对当事人行为性质的分析模式一成不变。这一分析方法, 造成学生以超然第三者“法官”的角色看问题。如此一来, 虽然有益于其建立“客观”的法律知识, 但是无助于其分析辨明分析者立场的能力培养。此外, 由于要求学生以法官的心态分析案例, 在“不告不理”、避免形成“诉外裁判”的考量下, 往往无法综观案例全貌, 容易以偏概全。因为在实际办理案件时, 还有以律师、检察官身份办理刑事案件。这些不同身份决定了其必须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律师亟需寻求检察官证据链的漏洞、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以达到维护其合法权益的目的;检察官的职责在于入罪, 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搜集被告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据;法官则是居中裁判。不同的角色, 决定了他们必须更全面地考虑本案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而现实的刑事案例分析, 只要求学生从法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与现实实践差距较大,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过分强调演绎的推演方法。传统的案例虽然取自现实社会, 但是因为出题方便或方便作答而设定若干条件, 使得一个案例失去原有面貌。而在这种预设条件的案例事实下, 理论说明和概念演绎往往成为测验的重点。如此, 学生虽然可轻松学习单一理论的内涵, 却失去观察案例全貌的机会。并且基于对法理逻辑的体系理念, 往往不愿也不能对案例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有所回应, 造成法律体系内的形式操作。此外, 若干案例研究丛书并非取材于真实案例或法院判决, 而是经过巧思设计, 配合所要表现的理论而刻意设计的配套“剧本”, 是否可称其为案例分析方法, 尚有疑义。

(4) 以考试为取向的研习方式。在职业选择上, 法律人向来被锁定在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工作。正因为如此, 国家司法考试的走向深刻影响到法律人的心灵。过去的考试试题多半集中在概念的背诵, 并不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实例题的能力, 以至于刑事案例研习的课程也不能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师生们的重视。虽然现在考试已逐渐注重实例题, 但是实例题往往脱离生活现实, 只能测验出学生在刑法科目上的功力, 却无法了解学生的分析和组织的才能。

2.存在的问题

现行案例研习模式与社会需要相脱节, 造成法律人不能完全适应律师、检察官、法官等社会角色的思维方式。因此, 对现行案例研习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 已成为一线教师最为迫切的任务。

刑法案例的重新定位

1.案例的构成与类型

刑法案例的类型因人而异, 有很多种。

(1) 虚拟案例与真实案例。虚拟案例往往配合某种理论或概念的阐释而设计。例如, 某人枪杀甲, 却将甲旁边的乙枪杀身亡。该案如何处理?此案例的设计主要在探讨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及罪数问题。真实发生的案例, 则并不是基于某一种特殊的理论或概念而被设计出来, 反而是发生之后才去发掘其所蕴含的问题, 并作进一步的阐释和分析, 以获取经验和智慧。真实发生的案例, 事实的构成不受限定。真实发生于既有的社会环境中, 不仅受到既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而且具有彰显现状的意义。鉴于虚拟案例先天彰显讯息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 应选择真实案例。

(2) 判决案例与非判决案例。在真实发生的案例中, 可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案情的发展经过法院的判决, 甚至经过最高法院的终审;另一种虽然是现实案例, 但是未经法院判决, 而由其他方式解决, 如深圳机场“梁丽捡金案”。以判决案例为研究的主轴, 往往因判决本身受限于两个因素而受到影响:一是法院认证事实受到证据法则的拘束;二是法院判决范围受到当事人主张、相关法律争点的拘束而受影响。如此, 案例事实和争点将受到局限。但是这一缺点仍可由案例分析者在判决书的事实认定和争点讨论之外, 作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和案情分析, 而得到化解。相对的, 由于案情经过法院以较严谨的采证程序过滤, 案例分析者也容易获得一些可信的核心事实, 而不必作过多存疑或假设。未经司法判决的案例, 由于没有判决书作为探讨的主轴, 因此往往必须通过媒体报道甚至现场访谈, 才能掌握事实的轮廓, 才能进一步厘清案例所涉及的议题。这种案例的研究空间较广, 取材也不受限制。

上述两种类型的案例各有优势和弊端, 笔者认为, 应从研习的目的出发, 选择合适的案例。

2.司法判决与法院的释放讯息机能

为了案例研习的方便, 笔者认为, 应选择经过司法判决的案例, 因为此类案例能强化对刑法理念的理解, 加上对判决中争点进行功能性的诠释, 对分析司法的释放讯息机能有较好的作用。

司法释放讯息的功能, 是指法院在既有法律制度下, 固然必须就法论法, 作合乎当前法律秩序的判决, 但是考虑到法院是案件发展流程的最后一关, 法院在分析案情、阐述法理时, 往往最能体会究竟是哪些制度问题造成本案处理上的困难。法院在认定自身角色、不逾越职权作政策决定的前提下, 仍可将所发现的制度问题在判决中点出来, 促使立法等机关予以正视, 并谋求改革。

在刑事案例研习时, 虽然以法院判决为探讨对象, 但是仍要特别注意刑法理念层面的探讨、法院释放讯息的功能。

刑法案例研习的四阶段论证方法

面对一个刑法案例, 当事人的陈述、媒体的报道、法院的判决、学者专家的评论、市井传言, 往往构成一幅凌乱的拼图。我们不知道所收到的信息中, 哪些是客观存在的, 哪些是当事人主观认定的, 哪些又是随意引申的, 哪些才是真正的议题, 哪些议题只是政治人物或媒体记者“加料”或衍生出来的。对案例的论证若不讲究方法, 将使整个案例成为一个大杂烩, 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成, 毫无逻辑而言。笔者认为, 对案例研习可采取四阶段论证方法:概括事实、选定议题、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以避免产生上述结果。

1.概括事实

一般来说, 人物 (当事人、主体) 、争执事项、时间、地点、相关物件, 是共同构成一个案例事实的五大要素。

需要注意的是, 此处要求分析者掌握的事实并非一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化事物, 而是指经过法律评价的法律事实。

2.选定议题

议题, 是指系争事务的争执或原因所在。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刑事案件真正被处理的议题往往于事先被限定。但从学术研究的观点看, 议题的认定往往因研究者的观察能力不同而有差异, 本质上并没有一定的限制。有洞察力的研究人员, 往往能从一个案例中看出别人所未看出的议题。

一般教科书都采取分章节的方式, 也就是先铺陈一个完整的体系, 再将设计好的案例放进去。这虽然有助于强化学习者就单一议题的了解深度, 但是硬生生地剥夺了学习者多元思考的空间。例如, 一个被害人死亡案件, 如果出现在犯罪主观方面, 则要求学习者判断行为人是故意还是过失抑或是意外事件等;如果出现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一章, 则学习者需要判断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还是故意伤害罪等。笔者认为, 如此分析案件则有断章取义之偏狭。

刑事案件的议题选定, 不能限制分析者的想象空间, 分析者可从前面所归纳整理出的事实设定议题。

一个刑事案例, 往往会建立许多值得探究的议题。但是限于时间、篇幅等原因, 对案件作“地毯式”的全面分析, 不仅容易使最重要的议题点失焦, 而且会造成议题无法收尾的情况。因此, 如果在众多议题中, 选择符合能力、时间、研究目的的议题, 是相当重要的课题。此外, 由于议题与议题之间往往有包含或连续的关系, 议题提出的先后也往往表现出分析者的智慧。例如, 在“许霆案”中可能包含两个议题:一是当事人行为是否构成“秘密窃取”?二是如果构成“秘密窃取”, 那么是否构成盗窃“金融机构” (这一情节对量刑产生深刻影响) 。该案例显示, 如果我们未能先行解决第一个议题———行为的性质, 径直解决第二个问题, 将失去议题之间的因果联系。

3.分析论证

(1) 分析的步骤。第一, 剪裁事实。将本案全部事实剪裁成与所选议题紧密关联的事实, 与其无关的事实可以忽略不计。第二, 提出假设。针对剪裁后的案件事实, 提出解释性的假设, 说明所以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当然所提出的假设并不限于单数, 对同一现象可以提出多种假设。第三, 证明。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 也就是证明的工作。如同民事案件, 证据在刑事案件的分析上也是相当重要的。对被告人定罪的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第四, 意义。对这些“正确的假设”, 评论其代表的意义和影响。

(2) 分析的技巧。第一, 确定分析者的立场。传统的刑法案例研习, 主要以训练写出判决为重心, 往往要求分析者不可存有任何偏见和立场, 犹如法官超然独立的判案。然而在现实中, 每一件案子往往存在着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如果不能了解分析者的背景和立场, 很难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一般来说, 从分析者的立场看, 大致可分成当事人、决策者、裁决者、学术研究者四种类型。如果分析者本身是决策者 (立法机关、人大常委等) , 那么其所考虑的可能包括政策是否可以付诸实施、执行成本、资源分配等问题;如果分析者的立场是中立的裁决者, 虽然应保持中立, 但是依然面临是否应将个案所揭露的讯息 (法律的漏洞) 释放给其他部门, 以促进制度变革。由此可知, 不同的分析者代表着不同的立场, 不只是考量项目可能不同, 即使是共同考量的项目, 其深度比重往往也有所不同。第二, 人、事、时、地、物的汇总评价。一般在解答刑事案例时, 往往只进行单纯式的思考, 倾向于对当事人或时空背景的思考。然而, 事实并非只是单纯的人或时空所构成, 而是包括人、事、时、地、物, 甚至更多的因素所共同组合而成。因此, 分析者必须时时牢记复轨式的评价模式, 也就是随时将各类人、事、时、地、物汇总起来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三, 绘制流程表。流程表所强调的是一件案例发生和演变的脉络, 也就是一个案子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展现。传统的刑事案例分析往往将焦点凝结在某一点上, 却因为忽略该案件前后的相关发展, 以至于经常产生“雾里看花”的困境。因此, 分析一件刑事案例时, 除了前面提出的方法外, 将该案例的生命周期通过流程表的绘制, 也是重要的辅助工具。

4.得出结论

结论可能包括实然和应然两部分:前者为案例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层面, 提供有系统并且具有说服力的诠释;后者则进一步提出建议, 包括未来制度设计或立法方向等。当然, 配合不同案例研习目的的需求 (包括分析目的、时间) , 分析者可作不同的调控。

得出结论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 结论的内容应是前文中已经处理过的, 未经论证过的观点不宜作为结论的内容。

(2) 结论必须简明扼要, 并掌握各点结论之间的先后和包含的关系。如果有明确的问题取向, 必须针对该问题直接回答, 不宜模糊带过或逃避。

篇4: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篇5:四年级研习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们赢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安排的,这节课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继续学习非整时刻的认识,教材结合“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教材内容分为四个环节,首先以“审奥成功”情景图出现,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第三个环节试一试引导学生区分时针、分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第四个环节是练习题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会读写时刻。

2.在实际情境中,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3.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申奥成功的情景,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条件与城市小学的条件相差很远,但在农村还是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学校有投影仪,微机,教学基本不受条件限制,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父母大都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学生在家大都是独生子女,经济状况也较好,对孩子的学习也比较关心,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使用的学具是每生准备一块钟表,学生是能准备好的。

教学重点:学会认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学具准备:投影仪、挂图、每生备钟表一个。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师:(出示审奥成功情景图)举世瞩目的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刚刚闭幕,我国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二,奖牌榜上排名第三。同学们知道第29届奥运会在什么地方举行吗?(中国北京)北京申奥成功是什么时间(通过情景图学生知道是2001年7月13日晚10时8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证明我们祖国是强大的,是有实力的,你能在钟面上播出这时刻吗?

生活动,师巡视。

师:同学们做得很认真,但大多数同学拨的不对,同学们想学会吗?(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

板书课题:我们赢了。

二、复习铺垫、夯实基础。

师: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学生能答出)

生1:在钟面上,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2:我认识整点,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生3:我认识半点,分针指在6上,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半。

生4:我会读时刻写时刻。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已认识了整时和半时,那么几点几分怎么认呢?

同学们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认真观察钟面,你从上面发现了什么?

(1)

钟面上有____个大格,有____个小格。

(2)

时针走1大格是——时。

(3)

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1时=——分

1、认一认:(学生拿出备好的钟表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讨论汇报:

生1: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生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引导学生得出:

1时=60分(板书)

2、读一读:

师:学生自学课本64页,把读出的时刻填到课本上。汇报:

生1:第三个钟表上的时刻应是9:30,分针指在6上时针走过9。

生2:第四个钟表上的时刻应是9:45,时针刚走过9,分针从12走过9个大格。

生3:第五个钟表上的时刻是10: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10。

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走过几个小个格就是几分(板书)

3、拨一拨

师用投影仪出示一张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时刻表

节目预告

5:30动画城

6:05新闻

6:10大风车

7:00新闻联播

7:40焦点访谈

师:你能读懂这张表吗?

生:动画城从5:30开始——

师:你能在钟表上拨出这张表上的时刻吗?想拨哪个就拨哪个。

先自己拨然后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拨地。

生1:我喜欢动画城,我拨出了动画时间5:30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5和6之间。

生2:我拨出了新闻时间6:05,分针从12走过一大格,时针刚过6。

``````

师:拨错的同学利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重新修正自己的拨法。

师:请同学门拨出申奥成功的时刻。师巡视。大部分同学都能拨对。

四、感知时间

师:体验1分钟有多长。

生:自己的脉搏1分跳79下;写13个口算题大约需要1分钟;

``````

师:1时有多长。

生:一节课是40分钟,再加上两个课间休息就是1小时;40分钟再加1个课间操的时间就是1小时;

``````

五、拓展应用、强化新知。

1、拨出上午上第一节课的时刻,上午做课间操的时刻,上午放学的时刻,下午放学的时刻,并把这些时刻写下来。

2、连一连

投影仪出示题目

通过钟面和两种表示时刻的方法来连线,使学生学会判断两种表示时刻的方法,明确生活中多采用应用简单的数字表示法。

3、游戏

我说你拨,你说我拨。

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一名学生说出时间;一名学生说出时间,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

六、总结延伸、自我评价。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大家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而且时间流失后再也找不回来,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一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复习整时、半时,为后面学习非整时刻做了一个铺垫这一个环节比较重要。虽然在一年级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半时”,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有些知识已经淡化,通过复习,同学们明确了“整时”,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数几就是几时。半时是分针指着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点半。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按排的较好,学生通过“认一认”活动学生了解了“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读一读、拨一拨”加深了学生对“时”、“分”关系的理解,不足之处是前边学生复习“时间”的写法时,只是有学生回答了,没注意及时强调致使有一小部分同学不会写,再上这节课时要注意这个地方。

教案点评

篇6:数学四年级教案《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商是几位数。

(2)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3)思考:除数是两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强调学生在做除法时,一定要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

2、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1)先确定商时几位数。

(2)再动手计算,并任意抽取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1)根据题目的信息,说一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请大家把计算结果填写完整。

(3)用乘法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请大家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我们要知道什么?(总价和数量)

引导学生找出总价和数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要学生说一说列式的根据。

5、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试商的。

6、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0题。

(1)让学生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个学生提数学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7、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讲评时要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写。

8、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题。

上一篇:剪发看出你的人际关系的测试题下一篇:c1扣分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