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示范点建设汇报

2024-05-14

文化示范点建设汇报(通用8篇)

篇1:文化示范点建设汇报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深化反腐倡廉工作

——sssss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汇报材料

近年来,sssss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结合sssss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在加强组织领导、培育核心理念、推进制度创新、引导群众参与、营造反腐倡廉氛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导性。sssss始终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制定了廉政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按照“统筹规划、跟踪检查”的原则,稳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sssss工作的全过程。局领导班子经常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及时召开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同时,抓好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利用宣传厨窗、展版等载体,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教育,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在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我局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用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约束人,用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件警示人,用勤政廉洁的模范事迹鼓励人。一是完善学习教育机制。建立和完善“集中学习日”、“三会一课”等制度。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和会议研讨相结合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教育、党纪、政纪和法纪教育,并以先进模范为示范,以身边的腐败案件为警示,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

二是突出廉政教育内容。重点抓好以《廉政准则》为重点的党纪条规教育,从政道德修养教育,使广大sssss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提高廉洁从政的能力和品质。

三是创新廉政教育载体。结合sssss工作特点,定期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利用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收看警示片、交流读书心得等载体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切实做到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把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三、完善制度,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性。我们从“人、财、物”等关键环节入手,把廉政文化的内涵与岗位规章制度有机融合,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sssss行业廉政文化。

一是完善内部议事和决策程序。不断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涉及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由局联席会研究决定。

二是完善用人制度。完善干部测评、民主推荐、考察预告等制度,严格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择优录取等程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把公道正派的要求体现到察人、选人、用人的全过程,真正把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拨到领导岗位。

三是完善责任制度。年初,局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廉政责任。各负其责,形成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联动效应,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

四是完善内外监督制度。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干部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内部相互监督的作用。同时,推行政务公开,干部职工佩戴工作牌,接收群众和社会监督,切实加强对sssss干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四、突出重点,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性。

我局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相结合,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工作着力点,以打造“人民满意sssss”为目标,通过抓项目促活动,抓机关带基层,吸引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参与。

一是开展活动倡廉。坚持“抓住一个重点,选择一个侧面,开展一项主题教育”,将宣传教育主题通过趣味性、艺术性的活动方式吸引职工。先后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知识》答题活动、以廉政文化为主题内容的硬笔书法活动、“读好书、强素质”读书学习活动、廉政杯羽毛球比 赛活动,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机关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机关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二是树立典型导廉。一方面重视正面教育,认真学习先进典型的经验和事迹,强化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用反面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集中组织收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使大家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自觉抵制贪图享乐的思想和行为。

三是辐射家庭助廉。充分发挥家庭在反腐倡廉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建立家庭监督互助机制,构筑家庭廉政防线。通过召开“廉内助”座谈会、向sssss党员干部家属发出倡议书,使干部家属自觉做好“廉政之家”的守门员,营造一个廉洁向上的家庭氛围。

我局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照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研究和改进。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努力将sssss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推进sssss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克拉玛依区sssss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篇2:文化示范点建设汇报

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我校自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把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我校专门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召开了动员会及专题会议,并将创建活动纳入校务会议事日程,研究创建活动有关事宜,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谢区二中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提出了廉政文化教育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组建了廉政文化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在工作开展中,把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与学校当前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手抄报、名言警句评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学生实际,进行大力宣传。利用宣传橱窗、多功能会议室、教室走廊等场所,制作、悬挂宣传标语和图片,这些都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廉洁教育可触、可感、可亲,起到了滋润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基本实现我校廉洁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家庭、进头脑”的“四进”目标。

三、多层面构建廉政教育体系

1.把廉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借助校园文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校园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政教、团委在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充分利用重大节假日,把廉洁教育渗透进来,使广大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逐步建立起“崇廉敬信”的思想理念。1

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教室、会议室等场所,张贴、悬挂廉洁教育的宣传图片、标语,使师生、家长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廉政文化的氛围。

2.把廉政教育与学校的党建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校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凡是学校重大事项,如人事变动、财务收支、评先表优、职务晋升等一律公布在校务公开栏内,接受群众监督。

3.把廉政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清正廉洁师表形象。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淮南市师德八条禁令》,树立优良师德师风。进一步完善师德责任书制度,广泛开展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的“双评”活动,并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实行奖惩兑现,坚决杜绝教师以教谋私行为,坚守高尚的情操。

4.把廉洁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廉政文化进课堂。结合思想政治课及语文、历史、美术等人文学科教学,挖掘学科教材相关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把廉政教育纳入德育课,作为入团积极分子以及团课学习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清正为人、廉洁办事的为人处世原则。

四、在师生中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1.坚持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教育学习制度,使廉政深入人心。利用每周晨会、全体教职工会、校务会、党员民主生活会等,组织全体党员和教职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入开展“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讨论,把全校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思想上来,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

2.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主要的活动有:

⑴定期利用每周一早晨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崇廉

敬信、诚实勤奋、文明守纪、团结友爱等方面的道德教育。

⑵全校各班每学期出一期以“廉洁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

⑶各班级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以“廉洁诚信”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要求有教案,有过程、有效果、有记录。班主任充分利用平常的晨会课和班会课,做好日常教育。

⑷思品、语文、历史、音乐等人文学科的老师积极做好廉政教育进课堂的工作,把廉洁教育渗透进学科教学中,要求有教案,有活动。

⑸分年级开展了廉洁教育手抄报、名言警句、书画评比活动。

⑹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廉洁教育进家庭和家访活动。

五、在探索中起步,在总结中发展

我们学校的廉政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如在廉政教育的定位上,如何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之向家庭延伸,向社会进一步拓展,促进家校互动发展。

在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如何更贴近社会、更贴近生活、更切合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在廉政教育的制度建设上,如何与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更有机的结合,使廉政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等等,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总之,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在师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活动重在培育人、警示人、塑造人,是有效抵御腐朽文化思潮和消极思想侵蚀广大师生的重大举措,是建立健全学校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校将坚定不移地把廉政文化教育做好,做实。

篇3:文化示范点建设汇报

一、科学谋划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

(一) 遵循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以原则统揽文化建设

一是系统打造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并遵照校园文化的理念进行整体设计, 协调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 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 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多因结合的原则。与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办学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企业文化以及校长办学理念等多种因素相结合。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与职业教育特点和办学历史、企业文化的结合是特色, 与校长办学理念的结合是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保障。

(二) 建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以模式指导文化建设

建构“1+4+1”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发挥模式的指导作用。第一个“1”是指找准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4”是指进行校园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四个系统的建设。后一个“1”是指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通过四个系统的打造过程烘托出校园文化的主题, 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 熏陶、激励全校师生,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追根溯源黄炎培职教思想丰碑永驻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近一百年前。1917年, 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仁人志士, 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并于1918年在上海创建了中华职业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随着战地日益扩大, 中华职业学校和中华职教社反复磋商决定, 一方面在上海坚持复课, 另一方面, 到后方建立新的办学基地。1938年中华职教社迁至重庆, 决定在重庆设立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1938年8月, 先在学田湾筹建实习工场并开工, 1938年10月11日, 在张家花园巴蜀学校正式开学。1939年春, 日寇对重庆狂轰滥炸, 山城沦为火海, 渝校领导考虑到在城内上课不安全, 经中华职教社同意, 酝酿准备疏散下乡, 当时得到学生家长胡子移的慷慨支持, 把他在江北县黄桷坪的山间别墅借给中华职业学校。1939年5月7日, 渝校学生在黄桷坪复课 (黄桷坪旧址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中华职业学校校址) 。1939年6月, 学田湾工场被炸毁, 学校决定在江北县寸滩白沙沱租地建校建厂。至此渝校分成两处, 土木科、商科、会计训练班在黄桷坪, 机械科和中等机械技术科在白沙沱。1942年秋, 土木科迁白沙沱, 1943年初, 商科和会计训练班也迁去, 两处合并一起, 从此渝校师生全在白沙沱教学和生活。

就是在黄炎培等先辈曾经为中国职业教育史书写下光辉篇章的这方厚土之上,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应时而立。由于毗邻黄桷坪旧址, 学校很自然地将校园文化的根锁定在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之上。为发挥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的职业教育意蕴, 突出它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重庆市委统战部、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大力支持下, 渝北区委、区政府经多次研究决定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交由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和管理。

经过实地考察,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按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教社理事长张榕明指示的“最好是九十四年历史陈列, 重点介绍重庆这一段”的精神, 通过走访老校友、搜集文物、布置展室、复原场景, 挖掘渝校师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教育救国的情操, 对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重新进行定位并精心打造, 再现了抗战期间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的办学历史, 最终建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 并使之成为激励学校师生不断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

陈列馆分为图片展与实景再现两个板块。图片布展以“职教先河”“抗日救国”“同舟共济”“新的征程”“重放光彩”五个部分再现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展历程。同时, 陈列馆已经部分恢复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的原貌, 在民间搜集了60多件当年实物, 记录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在重庆的风雨历程, 弘扬了黄炎培先生“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思想。陈列馆建设成效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纪念馆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根基, 以传承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己任, 大力推进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出了融校园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三、薪火相传特色校园文化立业立人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学校办学历史以及区域文化资源, 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致力于挖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内涵, 努力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推动学校形成务实向上的校园文明风尚,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 以文载道凝练先进理念

先进的校园文化理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为了更好地进行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一是成立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学校与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了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 积极研究、宣传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大力推广并应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 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校申报的课题“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为核心元素的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被列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职业教育重点课题。校园文化建设科研成果获首届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是作为国家中职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既是示范建设的特色项目, 同时又是校园文化发挥凝聚功能的体现, 这种凝聚力量使全校师生努力去实现建设目标, 从而又好又快地推动示范校建设。

学校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 结合学校办学历史, 凝聚师生和专家智慧, 形成了一套要素齐全、贴合时代、特色鲜明的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体系。以“立业立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 以“乐业乐群, 志远行近”为校训, 形成了“即知即行, 踏实守信”的校风, “重道重业, 精育严训”的教风, “尚善尚能, 求是求真”的学风。在重庆市人文校园建设百佳评比活动中获“百佳办学理念”“百佳校训”“百佳校风”“百佳教风”“百佳学风”5项荣誉, 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人文校园示范校。学校还组织编写出版了《立业立人》校园文化理念读本和校本教材, 推进校园文化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二) 以文寓物构建多元载体

学校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线, 多渠道、宽领域搭建平台, 利用多元载体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以制度文化规范师生行为。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了聘用、考核、激励机制;制定教学常规、实训指导、顶岗实习及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严格实行校务公开, 民主管理, 学校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决定;规范财务管理, 大宗物资的采购以及基建项目招标制度都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改革后勤管理机制, 学生寝室、食堂、服务部、医务室等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同时, 学校编印了《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管理手册》, 将制度的实施纳入各部门工作及相关人员的量化考核之中, 鼓励与校园文化相一致的思想行为, 使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因素, 发挥着心理强化作用。

二是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学校贯彻“立业立人”的办学理念, 对校园环境进行总体规划, 以文化性、艺术性、职业性贯穿于环境文化建设始终。其一, 着力打造景观石、人物塑像、大型浮雕等系列人文景观, 在立人楼中庭塑黄炎培铜像, 校园林荫道安置中国古今以来职业名人如华佗、黄道婆、毕昇等的塑像;在立人楼大厅布置大型浮雕, 突出中华职业学校“手脑并用, 双手万能”的教学思想。其二, 张贴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语、名言以及劳动模范、创业典型、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的画像。其三, 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命名, 教学功能区以“楼”贯名, 如“立人楼”“树艺楼”;宿舍区以“居”贯名, 如“自强居”“乐群居”;膳食区以“堂”贯名, 如“惜膳堂”“厚生堂”。总之, 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凸显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 对学校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明风尚。学校坚持德育为首, 立德树人, 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水平。学校建构以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四项教育”为载体, 以德育教育与时代精神和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的“两个结合”为抓手, 以实施校园环境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德育制度建设工程“三大工程”为保障的“四二三”德育工作模式。围绕德育工作模式, 积极开展班级、寝室、学生自治“三自治”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和校园宣教活动。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践行黄炎培“乐业乐群”的办学思想。

(三) 以文化人形成文化张力

经过全校师生人人参与、通力合作、精心打造, 学校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题元素的特色校园文化已初步形成, 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文化如春夜喜雨, 润物细无声, 所到之处, 生机勃勃, 万物生发!

一是师生人文素养大幅提升。师生通过深入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对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开展培训、举办论坛, 师生人文知识进一步丰富, 对人文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深入;通过参与创建“人文校园”“幸福校园”“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师生人文精神更加奋发, 特色校园文化理念逐步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信念, 学校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德育实践效果明显增强。学校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融入德育工作中, 通过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学生的法纪意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得到增强, 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文明礼仪更加得体, 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普遍提高, 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三是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学校以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试行实训基地整体托管合作和股份制运作模式, 成立重庆装备制造职教集团, 发挥行业、企业、研发机构的作用, 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 改革毕业生考核机制, 把毕业作品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创新教学内容, 开发各类教材80余本, 建成5个专业大类资源库, 获得首届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4项。

四是可持续发展态势喜人。在保证在校生1万人规模的同时, 把职业培训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面向社会的实用技术年培训量超过12000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师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获得全国一等奖8项, 全国二等奖16项, 市级一等奖50项;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 学校多次获全国优秀组织奖;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近60项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

篇4: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的方法探索

关键词:文化建设;示范点建设;方法

面对国际低油价油田投资大幅减少和引入民营石油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加剧的现状,石油技术服务单位面临市场生存发展的新挑战。为了提升石油技术服务单位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技术服务单位有必要通过加强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发挥示范点的引领作用,从而加快整体的文化建设,提高软

实力。

一、石油技术服务单位文化示范点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对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石油技术服务单位一手抓生产经营,确保全年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一手抓文化建设,确保员工队伍和谐稳定。但是大部分员工认为主要职责就是完成生产经营指标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一是用于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还不足,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二是文化建设方案还存在理想化,执行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三是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形成合力不够,没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二)文化示范点建设基础工作还不够坚实

石油技术服务单位在进行文化示范点建设过程中,虽然按照石油技术服务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标准逐一落实,但是,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一是机制还不够完善,工作推进力度还不够;二是重点和影响力不突出,示范效应不显;三是活动载体不够丰富,辐射作用不强。这都需要石油技术服务单位加大力度进行进一步探索实践。

(三)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缺乏特色和创新

目前,石油技术服务单位文化示范点建设还缺乏创新,特色工作不多。一是虽然根据地域和工作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是宣传作用还不凸显,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二是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总结不够,没形成特色工作方法进行推进。这不利于示范点文化建设效果的长期有效性,也很难发挥文化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性作用。

二、推进文化示范点建设的方法和实践

(一)提高员工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文化建设是石油技术服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为了保证稳健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进行文化示范点建设的过程中,要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让员工从心底里接受、情感上认同统一价值理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一是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践行企业文化,把全体员工统一到各项工作部署上来。形成由党委书记挂帅、专人负责、各部门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开展企业文化培训,每年对新分大学生都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使大家了解企业文化氛围,快速转变角色适应新工作新岗位;三是全力推进全员读书活动,使全员读书活动成为常态,既学习了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又开展学习经验分享,有力提升了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二)精心策划,严格落实,确保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扎实开展

为把全体员工整合起来,将全体员工的智慧、力量和行为凝聚到企业的发展上来,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一是制定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党政正职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实施原则和实施步骤。向全体员工征集文化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二是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评选活动,从核心人物、团队成员、工作场地、管理制度、活动经费、创新成果六个方面考核评选出优秀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三是建设荣誉展厅,展示了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史及历年来所获得的各项荣誉,使荣誉展厅成为形象窗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示范点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提升员工凝聚力。一是全员开展职工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送健康、送关怀”到一线慰问活动,为基层各单位配送图书,发放文体用品;二是体育健身活动成效显著。举办职工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比赛等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油田公司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扩大了企业在油田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倡导基层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的小型多样化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有效落实职工帮扶解困工作。每年节假日期间,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分别对职工遗孀、困难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组织职工积极开展同心互助捐助和救助活动,体现了广大员工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四)切实发挥示范点的作用

通过推进文化示范点的创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深入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和引导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利用宣传栏、网页等载体加大对劳模、先进集体事迹进行宣传。通过典型示范,表彰先进,推进队伍稳定和发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深入推进班组文化建设,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细胞,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开展“五小工程”和示范队建设,“五型”班组达标率95%以上,使班组形成 “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工作抢着干”的良好氛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单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五)文化建设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发展,提高凝聚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互相提升,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文化建设与经营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必须使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每一项内容都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体现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为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三、结语

篇5:文化示范点建设汇报

沙一小创建勤廉文化建设示范点工作汇报

镇第一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占地面积9368平方米,建筑面积5870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22人。我校有一支敬业爱生、治学严谨、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共有教职员工62名,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坛新秀14人,市教学能手15人。我校本着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努力培养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师素养和静思、勤习、自主、灵动的学生素质,在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下,形成了团结、遵纪、诚实、活泼的校园风貌。

在市教育局和**镇党委的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勤廉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师生中培育和弘扬勤廉价值理念,营造崇勤尚廉的校园风尚,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廉教育活动,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扩大勤廉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开展了多层面勤廉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将我校勤廉文化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注重勤廉宣传

我校高度重视开展勤廉文化进学校活动,成立了由沈肖冰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党员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形成由党支部领导,德育办具体落实,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勤廉文化进学校工作的持续开展。

学校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开展勤廉文化进学校活动工作。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完善廉政建设相关制度,制定沙一小勤廉文化建设工作规划、主题教育方案等,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增强三种力:一是党支部的战斗力,二是团支部的朝气活力,三是工会组织中教职工的凝聚力。定期召开教代会,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民主评议校风教风活动,校务公开,积极听取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廉洁治校。

为了让勤廉文化思想深入人心,学校在图书馆设置勤廉文化书架,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学校网站等阵地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帮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勤廉文化进学校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到勤廉文化进学校活动之中。

二、行政垂范,注重勤廉辐射

篇6:安全文化建设示范队汇报材料

以人为本

文化育人 安全为天

重在落实 让安全文化建设在区队落地生根

区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安全文化建设示范队汇报材料

以人为本

文化育人 安全为天

重在落实

让安全文化建设在区队落地生根

一、区队基本情况

掘进三区现有职工177人,其中农协工132名,党员8名,预备党员2名,发展党员对象3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团员21名,职工代表7名,会员代表7名,农协工占全区的75%;全区共六个工作面,下设11个班组:9个生产班组,2个机电维修班组;1—11月份,我区共掘进2265米,维修进尺1323米,比照完成掘进计划2130米的106%;没有发生重伤及以上责任事故,轻伤一名,习惯性“三违”下降40%,工程质量月月达到优良;1—10月分职工人均月工资4300元,比去年增加25%,职工队伍稳定和谐,团结向上。

二、开展安全文化“四进”活动,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本质安全”。为确保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创新,自今年安全文化建设开展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安全文化“四进”(进班子、进班组、进岗位、进家庭)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内化思想、外化行为”的作用,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区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安全文化进班子,确保部署安全。

区队党政领导、技术员和各级队干坚持每日提前半小时召开碰头会;每天必须有一名干部跟班;每日在下班后开收班会;每天认真写好《工作日志》;遇到贯通、接煤、防突等重点工程时,区干部每班都要轮流跟班带班;遇到星期

六、星期日,区长、书记必须上四点、零点坚持带班跟班;及时汇报井下安全生产状况„„这些已经成为班子成员的一种自觉的工作习惯,形成了一种区队文化,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区长、书记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将所施工的工作面分划为“区长示范工作面”和“书记示范工作面”,坚持跟班带班,为职工做出了表率。同时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活动,开展具有特色的党员包班组活动,将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分解到各个班组,并以班组业绩反馈考核党员职责履行情况,充分发挥

安全文化建设示范队汇报材料

人爱买彩票,家属反映说不但影响了家里的经济收入,而且经常回家后不好好休息,害怕他们上班时精力不济。我们就亲自到他们家里,当着家属的面作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向家属做出了保证。职工张永生、焦西峰等人因酗酒多次影响了正常出勤,我们通过走访,让家属协助,减少他们的应酬。职工许新峰、董三龙等人喜欢赌博,我们就通过走访,和家人一起苦口婆心的劝说,让他们安心工作。通过和家属的紧密配合,经常沟通,长吹安全枕边风,为所有职工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方支持。

通过安全文化“四进”活动,我区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生产、争作“本质安全人”的工作氛围。

三、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做到“文化育人”,实现“全员学习”。

以《2011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规划》指导全年安全工作,有效运用“三三五”的管理工作模式,让职工明了“三种活动(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准军事化训练、创先争优考核评比),三种途径(“手指口述”、“岗位描述”、质量标准化施工和验收),五种方法(安全理念宣贯、危险因素分析法、多渠道全方位班组管理法、用得力有效措施使狠反“三违”、“三网”互动),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教育,加强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

我们制定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每月有培训重点,充分利用班前会、黑板报、《每日一题》及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加强培训,结合职工岗位行为规范活动和“创争”活动,下大力气加强职工业务知识、行为规范、操作技能的培训。全年实行脱产12人次,半脱产培训56人次,组织《规程》考试、岗位行为规范考试及安全文化进岗位考试共6次,更换黑板报18次。形成了以区党政领导亲自抓、技术员经常抓、每班每位职工必须抓的运行机制。建立了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坚持每天学习、每周抽查、每月考核的监督检查制度,并且将每月奖罚结果公开公布,形成争创“知识型职工、学习型组织”的浓厚氛围。在分配上向知识型、技能型职工倾斜,使职工明确认识到:不学不行,不学就落后,落后就要受损的发展趋势。

同时,开展严师高徒活动,建立了师徒合同13份,并对师徒连续考核5个月,安全文化建设示范队汇报材料

现工伤或“三违”人数最多的班组,不得获得当月“优秀班组”,出现工伤的班组当月扣班组长500分,班组扣除2000分;综合考核第一名的班组奖励2000分,班组长奖励500分。这一举措,提高了班组长的劳动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班组成员之间的安全自保与互保意识。

按照“每日细致安排,每旬从严评比,每月积极兑现奖罚”的工作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即:利用每日班前会对各班的生产进行评估,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做到让职工心中有数;每旬进行严格的评比,包括人员安全、工程质量、进尺和职工出勤等情况;每月总结兑现奖罚,月底组织召开一次班组长以上所有队干参加的综合评比分析会,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对评比出的优秀协议工、优秀班组长报矿工会进行表彰奖励,大大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进取的上进精神,凝聚了班组的团队作战能力。

3、多渠道全方位进行班组管理,形成安全作业态势。

我区今年引进了“7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班组管理法,和已有的“五型”班组管理法相结合,执行“危险因素分析、排查”法管理模式,重点在危险因素分析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取得了良好效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原则,以“安全、稳步、合理、高效”为指导思想,在班组中营造全员安全操作的氛围。实现了安全文化的“四个有机结合”,即:安全文化建设与班组安全建设有机结合,与班组管理文化有机结合,与班组民主分配有机结合,与班组创先争优有机结合。出台了《班组长专项安全考核措施》,长期开展了“六比六赛”班组劳动竞赛活动,根据实际执行了“三对口”、“三及时”民主管理措施,将区队务公开由原来12项内容扩大到15项,每月评选两名优秀班组长和优秀掘进工,并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奖励。

4、狠抓“三违”治理,规范职工操作习惯。

我们坚持每月对“三违”情况进行分析归类,找出共性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完善管理侧重点。建立了职工安全帐户,每月对“三违”人员造册登记,对班组“三违”人次进行统计,凡“三违”人员最多的班组,取消当月“优秀班组”资

安全文化建设示范队汇报材料

坚持按岗分配,给予每个岗位明码标价分配系数,将分配向技能岗位和苦脏险累岗位倾斜,以此促进全员素质的提高。比如工作面打眼人员1.1系数,后面开皮带溜子0.8系数等等,而且要求必须干好,干不好在此基础上还要按规定下浮或扣分,兼职或一岗多职、一岗多能的提高一个分配系数,每天将每个人的姓名和分配系数标注在生产台账上,结合质量验收结果,责任到人,绩效考核落实分配结果。如果想多挣分,多挣钱,就得多付出劳动或掌握一门技术。职工赵琳来自陕南山区,刚来时,班长就对他说:“只要你好好干,不比老工人挣得少!”就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赵琳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先是抢着干重活,后来又跟着班长学打眼技术,很快就掌握了掘进工艺中的所有关键技术,结果月底结算时真比那些经常看工具、开设备的老工人分分多好几百分。

3、严格规范过程管理。

坚持对现场规范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此保证“规范型”班组建设。实行“五达标”即:现场制度达标、环境安全卫生达标、设备完好达标、操作程序达标、工程质量达标。按“六条线”(工作面架棚中心一条线,撑木、木楔一条线,拉杆一条线,刹棍一条线,防倒器一条线,管、线吊挂一条线)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架好棚子后,用粉笔画出该打撑木的位置,确保工作质量优良。制度是这样规定的,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也严格的进行落实。有次,在23306进风施工中出现小面积的漏顶,当班职工为了多快好省,用几块板皮挡住,结果安检也没有发现,但是却被接班的质量验收员王新锋发现了,他对所在班组的职工说:“咱们的矿井是双突矿井,瓦斯大。上边空多少就装了多少瓦斯。弟兄们,你们愿意整天头顶着瓦斯罐干活吗?”在他的说服下,工人们争着用编织袋装着矸石刹实了顶部。下班后,他如实填写了汇报记录,区队按照制度对他们班进行了500分的奖励,而处罚了上一班1000分,从此,职工再没有因赶时间而忽视过程的规范操作,区队制度的威严得到彰显。

六、通过“四个融合”,使安全文化建设在区队落地生根。

1、安全文化融于眼。

设立了警钟台、“三违”曝光台,在板报的安全宣传栏左上角标注了警钟符

安全文化建设示范队汇报材料

处罚;领导班子成员、技术人员、队干要坚持跟班带班并及时汇报井下工作情况,填写记录台账。通过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生产成为每个职工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人人不做“三违”的事,将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发挥“三网”互动作用,形成齐抓共管气势。

实行“九法”教育、亲情教育和人性化管理,“三网”互动,加大隐患治理效果,我们充分发挥班组长、群监员、青岗员的作用,实行现场排查整改,班后双向汇报的方式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群监员冯亚军在23305作业时,排查认真,监管到位被评为省级优秀群监员。今年,群监员张军在23301下回作业中,发现绞车大绳磨损严重,及时和区队联系进行更换,保证了作业安全。今年以来,组织班组长、群监员、青岗员集体培训10次,安全隐患因素分析排查知识有奖抢答5次,极大促进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三网互动”促进安全生产。我们每月对群监员、家属协管员和青年岗员排查、治理隐患情况进行考核落实和汇总,并根据双向汇报情况给予计件分奖励并公示。1—11月群监员现场排查隐患1266条并坚持双向汇报,有力促进了安全生产。

召开家属协管专题会议,根据日常“六必谈”“五必访”及“三违”分析、“三违”帮教情况,让家属常吹安全“枕边风”。形成全方位齐抓共管的阵势,形成对“三违”帮教的强大攻势,打造“本质安全型”职工。另外,利用安全活动日(周),开展工亡家属、工残人员、“三违”人员现身说法,让每位职工写一篇“安全承诺书”,写一份“个人排查分析”,深刻反思自己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今年,共走访职工56人次,举办安全活动40次,举办安全知识答题赛6次,收到“安全承诺”165份,收到“个人排查分析表”160份,建立职工个人遵章帐户169份,有效的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

八、实行人性化和制度化,确保安全文化建设根深蒂固。

篇7: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汇报材料

“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汇报材料

今天,我们高兴的迎来了凉山州安监局安全文化建设验收组的各位领导一行,来我单位验收“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这是对我单位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我谨代表XXX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力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根据安排,我就XXX集团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做一简要汇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指正。

XXX集团公司成立于2009年,前身为XXX,是一家集蚕桑生产、蚕茧收购烘炕、蚕茧经营销售、生丝加工与经营、蚕桑副产物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农、工、贸型国有独资蚕业生产企业。长期以来,我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带动全县25个乡镇、2.5万农业人口从事茧丝产业。截止2011年,农户栽桑养蚕综合收益突破12亿元,公司销售收入11.6亿元,实现税利1.4亿元。产量、质量,生产效益连续多年稳步提升。我公司在实现大跨步发展的同时,极其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公司自一九八一年组建以来,历届班子成员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蚕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企业安全方针,形成了“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最大的稳定,安全是最大的幸福”的安全理念,取得了连续30多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佳绩。连续14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公司能取得安全佳绩的主要原因是做到了“全员参与、制度规范、文化引导、持续完善,消除了安全管理盲点和难点,构建了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具体情况如下: 一、五个“注重”,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一)注重识别,突出防控重点。

我公司根据各部门、茧站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找分析,确定危险源及危险区域,实施改造或制定相应措施,对危险源及危险区域进行严格防控。现目前,我公司共确定了易发生触电、机械伤人、火灾、爆炸及坠物伤人等五类危险源和危险区域,实施重点防控。一是在重点防控区域显要位置贯注警示标示;二是对老化设施、设备实施改造;三是在危险区域设置护栏、护罩、护线管等设施;四是加强对危险源及危险区域的值班巡查。

(二)注重培训,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我公司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安全培训工作。一方面加强内部培训,即岗前培训课和定期培训。所有员工、临时用工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教育培训,绷紧安全生产的弦,明确了自身工作范围内的危险源,做好安全意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同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消防、业务技能培训,提升职工安全防范及应急能力。另一方面搞好外部培训。外部 培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积极主动参加各类上级机构组织的安全培训;二是向同行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学人之长,为我所用,丰富我们安全文化的内容和层次。

(三)注重宣传,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促使职工真正养成自觉性,促使他们产生“我要安全”的源动力。一是结合安全活动,传播安全文化。包括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年”及在企业内部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文明茧站”、“平安家庭”等系列活动,深入传播安全文化;积极参加“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开展消防演练等活动,将安全知识的传播贯穿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传输给每位职工。二是搭建宣传平台,普及安全知识。通过建立安全文化学习园地、安全知识宣传栏,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事故教训和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等内容,为员工获取安全知识,提高意识和技能搭建了实体平台。

(四)注重检查,确保各项安全制度措施落到实处。检查监督是安全获得保障的关键措施。我公司主要采取各茧站负责人及安全员进行安全自查自纠,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整改措施;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突击检查三个层面的检查方式对公司的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监督。该种方式,茧站自查自纠是关键,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是查缺补漏,是对自查自纠的再监督和再 提高。将安全生产落实情况作为年终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挂钩;同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不足,根据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或作出相应人员调整。

(五)注重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加大安全投入,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我单位始终把安全生产投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为适应蚕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新修建了,葫芦口茧站、西瑶茧站、新华茧站、转堡茧站、新村茧站、景星茧站。对城关茧站、谢家坝茧站、华弹茧站、竹寿茧站、石梨茧站、王坤田茧站、松新茧站、白鹤滩茧站的收茧晾场、烘房、库房进行了改造。投资900多万元新安装了18台热风烘茧机,改善了生产条件,为提高蚕茧烘炕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司自组建以来,先后累计投入安全生产经费2800多万元,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二、六项“成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目的在于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使员工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自觉习惯,切实杜绝安全事故。近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成果:

(一)树立了统一的安全理念。

即:“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利益、安全是最 大的稳定、安全是最大的幸福”。从社会、企业、管理人员、职工四个层面诠释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有针对性的警示,警示效果明显。经多年的宣传教育,该理念已深入人心,它时刻绷紧着全体干部职工安全生产这根弦。

(二)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长期的积累,我公司形成并完善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二是建立了安全生产考核及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奖惩逗硬;三是建立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业务技能;四是建立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实现了茧站自查、部门督查、领导突击检查三个层次的检查;五是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旦发现隐患,要按照隐患治理程序进行整改;六是建立了危险源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辨识控制危险源,消除安全隐患;七是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档案及管理制度,做到有记录、可追溯;八是建立了职工健康管理制度,关注职工健康,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我单位先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30多个管理制度。这整套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我们的管理有章可循,奖罚有据可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三)打造了高效的安全管理队伍。

我公司现有安全管理人员2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名。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单位法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 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监督责任;副局长、副经理、工会主席协助分管领导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各科室、茧站负责人是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一级对一级负责,垂直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架构。

(四)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安全机制。

公司一是通过制定《目标考核办法及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相关要求纳入其中;二是通过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三是通过与茧站临时用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上注明安全职责等方式,保证公司所有人员均与安全生产责任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使得公司上下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形成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履行安全职责的好习惯。

(五)提升了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我公司,一是先后安装了18台成都市干燥设备厂生产的更为安全高效的循环式热风烘茧机及热风灶;二是对各茧站收茧场、鲜茧晒场、干茧库房线路等区域进行了改造,安装了防爆灯、完成了线路穿管等;三是先后配备了428个干粉灭火器、15个消防泵、30支高压水枪、15条消防专线、80根消防带、15个消防池;四是各茧站均有安全通道、急救药箱等应急逃生救援设施设备,并配合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充分保障应急条件下的人员安全。各项安全投入及措施的落实,优化了安全生 产基础条件,有效提升了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六)实现了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在探索中完善,在实践中优化,逐步形成了比较全面、有针对性的安全文化体系,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公司连续第30多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连续14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安全先进单位。这是我们企业和员工值得自豪的成绩。全体干部职工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成果,它促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安全。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是一项特别讲究细节、讲究长效机制的工作。我公司始终坚持将安全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与蚕业工作紧密结合,逐年增添措施、完善制度,经多年的积累,现已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体系,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篇8:文化示范点建设汇报

而任何建设, 均需要规划先行。在《赤城扶贫规划》项目调研的基础上, 我们对赤城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做了专题调研, 并申报了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以赤城县为例》, 在现状调研以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以赤城镇为示范点, 做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工程规划。

1 示范点的选取

1.1 选取原则与目标

示范点的选择要充分注意应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要有一定的优势条件, 如具有一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建设, 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有良好的依托关系以利于资源共享;易于建立区域间的联合建设等;示范点应以乡镇为单位而不是以村为单位, 易于创建规模效益。

1.2 目标筛选

在理论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本案最终选择了赤城镇作为重点示范工程点来完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首先, 赤城镇具有可推广的代表性, 所辖乡村及人口数量、经济状况、文化资源状况与其他9乡8镇没有明显差异;其次, 赤城镇最利于建成文化建设示范点的有利条件是其是县政府所在地, 可以依托县城的既有文化场地及设施, 能够以城带乡, 城乡交流, 有效利用城镇资源, 可以比较经济快速的实现示范工程的建设。

1.3 优劣势分析

赤城镇是赤城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交通便利, 信息较灵通, 县城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尽管如此, 全镇劣势仍较明显:1) 贫困面广, 贫困程度深。2) 基础设施薄弱, 市场体系不完善。3) 经济发展水平低, 产业滞后。4)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基本公共服务不足。5) 农民劳动素质及技能差, 收入差距扩大, 相对贫困现象凸显。

2 赤城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工程规划

2.1 规划目标

2005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经过5年的努力, 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 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 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 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 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2008年10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对繁荣农村文化提出了三点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全过程;要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广泛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十八大报告中继续强调: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 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这是党和中央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也是赤城镇文化建设规划要实现的目标。

2.2 文化建设发展战略

要达到上述目标, 根据赤城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结果及国内外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新农村文化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 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与资金保障体系;建立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文化管理的水平与效能;加强并完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与政策建设, 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法可依。2)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 加强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3) 加强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推进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技水平等文化软性素养的提高。4) 开发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喜闻乐见的、能够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形式;坚持“种文化”和“送文化”相结合。5) 加强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经营, 让文化产生经济效益。6) 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工作。7)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指标评价体系并考核执行。

2.3 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划

各种文化基础设施、设备, 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物质基础, 要以镇为依托, 以村为重点, 以农户为对象, 发展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建设一批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站、图书室、农家图书小屋、科普活动室、文化广场、健身广场、运动场地、放映场、文体活动中心, 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还可以通过民办公助的形式, 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

2.3.1 赤城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组成规划

采取“中心+辐射”模式, 依托县级公共文化机构, 以镇和中心村为重点, 实现覆盖全镇的文化设施建设目标。

县级基础设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广场、公园。

镇级基础设施:文化站。

村级基础设施:含有科普活动、室内文娱活动、图书多功能的室内活动室、多功能活动中心 (集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健身广场、放映场、集市场于一体) 。

可以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做文化活动场所, 如将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腾空的校舍, 作为新建或改建乡、村文化活动室, 将集市、庙宇前广场、晒场整理为文化广场。

2.3.2 分期建设规划

一期建设:率先发展重点村, 重点村的确定主要考虑地理位置要处于分片区域中心、文化底蕴要厚、人口要多、经济实力较强。综合以上因素, 规划首批建设中心村为:以赤城镇为中心, 依托县城的文化资源, 辐射东关村、松林村、南大村、长富村、北大村、东大村、宏达村、西大村、宪民村、东龙村、杨家庄、卜家庄、小榆沟。西片, 以周里沟、孙家庄为中心, 依托周里沟温泉景区、农家院, 孙家庄蔬菜种植科技园, 辐射带动汤泉村、菜木沟、西四道沟、奶奶嵯、水沟、七里河、七里墩。南区, 以小营、兴仁堡为中心, 依托小营兴盛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果树采摘园、兴仁堡石英加工厂, 辐射带动西红石窑、张家窑、老幼屯、南庄子、浩门岭、南青羊沟、郑家庄、岭后、北田家窑、沃麻坑。北区, 以黄土岭为中心, 辐射带动欧阳村、上欧阳、金家寨、大榆沟。二期建设:逐渐缩小辐射范围, 重点发展较大行政村和较偏远行政村, 形成新的、较密集的文化中心村和辐射组团结构, 使文化中心布局更合理, 更有利于文化活动在所有乡村的方便开展。二期建设重点乡村为:七里河, 大榆沟, 欧阳村, 北田家窑, 浩门岭。三期建设:争取所有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都建设有自己的村文化活动室和活动中心。

2.4 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的规划

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的规划, 要充分与当地文化资源、地方特色、老百姓的需要紧密结合。在对赤城镇现状调研的基础上, 本着“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易于启动、送种结合、易于参与”原则, 制定赤城镇文化活动内容与方式体系。

2.4.1 文娱体育类

1) 举办农民艺术节。包含文学、文艺、艺术、体育等活动, 是农民各种艺术的竞技与展示大会, 可每一年或两年定期开展。可组织手工艺品大赛、歌咏比赛、舞蹈大赛、秧歌腰鼓表演、绘画大赛, 以及各类棋类、球类、牌类体育竞技活动。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活动, 可调动所有村子多数人的参加热情。同时, 为参赛所做的准备工作可带动村内日常文化活动的开展。2) 借助中国传统节日、庙会、集市、节气时令等举办民间传统文化节。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丰收节、采摘节、观花节等, 举办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 形成具有传统人文及自然生态色彩的节日文化系统, 逐渐固定形成品牌, 增强旅游吸引力, 带动其他关联产业 (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等商业) 的发展。3) 举办读书节、健身节、啤酒节、话剧节、戏剧节等各种小型主题活动,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4) 组建农村演出队, 如秧歌队、广场舞队、武术队、锣鼓队、舞狮队、业余剧团、小乐队等, 平时利用村文化广场进行活动。要做到每一个村都有一支常年活跃的文艺队伍, 来带动村内日常的文化活动。5) 修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 组织村内业余体育活动。6) 开办艺术之家, 学习绘画、雕刻等艺术。7) 成立乡村电影放映队, 做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

2.4.2 科普教育类

1) 成立专门新型农民培养机构, 制定规划, 定期举办科技讲座、法制宣传、信息交流、实用技术培训、生计教育等培训, 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 举办农业科技节活动。

3) 教育与农牧林渔矿等实用技术相结合, 切实指导农民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劳动。

2.4.3 文化产业类

构建“文化+旅游”模式, 发展文化旅游。把新农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农民在文化开发中得到实惠。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只有当农民意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同他们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紧密相连时, 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投入其中。

重点培育发展传统手工艺产业、文化演艺产业、文化娱乐产业、休闲健身产业、文化会展产业、影视产业、现代传媒产业、动漫网络游戏创意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等九大类文化产业。积极构建“园区+基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科学规划集文化展演、传统工艺、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在拥有特色文化资源、具有良好产业开发前景的乡村设立文化产业基地。

1) 依托成熟的温泉旅游、三大水系和森林资源, 打造京北水城休疗养度假基地, 发展旅游产业及其相关联产业。

2) 将地方传统手工艺如核桃雕、根雕、麦秸画、吹画产业化, 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打开销售市场。

3) 建立民族特色乡村文化专业演出队, 依托旅游业发展;同时亦为社会服务。

4) 依托各种种植业、林业示范基地, 开展特色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农事活动、耕作文化、了解风土民俗、回归自然等主题旅游活动, 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有机结合。

5) 举办旅游节。

6) 建立特色文化村:挖掘农村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 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乡村旅游村、特色种植村、养殖村、手工艺村、农民画村, 争取“一村一品”, 村村有特色。

7) 其他可开发的文化产业。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电影放映队、民间剧团的发展, 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由于财政总量不足, 投入到文化活动中的经费亦是有限, 只凭国家财政投入是难以维持其正常运转的, 所以大多数广场、书屋几乎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将其改制为产业经营模式来运转, 让文化活动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为农民带来创收, 则其才将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

2.5 保障体系规划

保障体系规划即保障农村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正常开展、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手段。

1) 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做到将乡村文化建设“四纳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纳入财政预算, 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2) 建立有利于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环境。

3) 加强人才队伍和阵地体系的建设。包括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业余文化队伍、民间艺人和支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人员、辅助人员等, 是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发展的核心灵魂。

4) 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

5) 资金保障体系规划: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长效机制, 创立多种融投资渠道的农村文化投资体系, 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体制的投资格局。

6) 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及培训基地建设。借助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新型农民教育和培训基地, 开办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大、中专学历班和农牧林业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 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7) 加强文化普查与保护工作。认真积极调查、挖掘、整理、研究、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深入全镇所有村落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 收集民间文学、音乐、文物。普查传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和传统村落社区。对普查到的资料和实物, 进行整理, 分类归档, 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从源头上抓好“非遗”传承人。

3 结语

文化对一国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区别于他民族、他国家的本质标志。农村文化建设属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它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稳定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地说,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的文化建设确实得到了一些实质性的发展, 如投入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的改革等, 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投入的不足、政府的不重视、制度的不健全、设施与管理的落后、文化活动的匮乏、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尚未占领农村市场、文化产业亟待发展等问题, 深深制约着农村的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但愿本课题研究能够起到宣扬农村文化建设、引起政府对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乡村的文化建设的重视的作用, 本案规划能够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更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能够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关注和研究乡村文化建设。参考文献:

摘要:在对赤城县9镇9乡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选取赤城镇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示范点, 进行示范工程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确立规划目标、制定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以及分项规划, 重点对文娱体育类、科普教育类和文化产业类的发展作出了规划。

上一篇:李清照词对前人成果的借鉴的论文下一篇:学生会纪检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