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

2024-04-26

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精选5篇)

篇1: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

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

说明:

1、本标准适用瑞安市行政区域内有关“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选活动。

2.《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分为3类指标,其中Ⅰ类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3个);Ⅱ类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0个),满分300分;Ⅲ类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4个),满分24分。

3.评分办法

(1)Ⅰ类二级指标是否决项,不参与评分。(2)每个Ⅱ类二级指标评定分数为0-6分: 6分:该指标完成出色;

5分:该指标已完成落实并符合要求,实施情况好; 4分:该指标已完成落实并符合要求,实施情况较好; 3分:该指标已经完成落实并符合要求,但实施效果一般; 2分:该指标已经部分完成落实;

1分:该指标已经部分完成落实,但存在严重缺陷; 0分:该指标空白。

(3)每个Ⅲ类二级指标评定分数为0或6分。

4.考核办法

(1)Ⅰ类二级指标中有任何一项不合格的企业(行业未要求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注明),不能申报“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2)Ⅱ类二级指标中出现0分指标,不能申报“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3)Ⅱ指标得分总和低于200分(含),不能申报“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4)按Ⅱ、Ⅲ类指标得分总和依次排序,高分的优先申报。

篇2: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

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试行)

说明:

1、《评价标准》共设9个一级评定指标,50个二级评定指标,另加4个奖励项,满分为300分(不包括奖励项得分)。

2、每个二级指标的评定分数为0-6分:6分:该指标完成出色;

5分:该指标已完成落实并符合要求,实施情况好;4分:该指标已完成落实并符合要求,实施情况较好;3分:该指标已经完成落实并符合要求,但实施效果一般;2分:该指标已经完成落实,但存在一定缺陷;1分:该指标已经部分完成落实;0分:该指标完成属空白或存在严重缺陷。

3、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考核,按下列标准执行:

(1)未到达基本条件要求的单位,不能参加“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考评。(2)获得6分的二级指标个数少于16个(约占总指标数的30%),低于2分的指标个数超过10个(约占总指标数的15%),则取消申报。

(3)在50个二级评定指标中,出现1个0分指标,则取消申报。

(4)按得分的多少排序,名列前茅的确定为示范企业。

附件2:

篇3: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

土壤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历史自然客体, 既是自然历史客体, 也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因此, 耕地地力主要由3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理化性状等土壤自然特征, 二是成土母质、地形地貌等立地条件, 三是施肥水平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建立淮阴区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表1) 。

1.1 高产稳产农田数量与现状分析

淮阴区一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1.83%, 面积为7 654 hm2, 该土壤土壤质量高, 土层深厚, 属高肥型土壤, 保水保肥能力强, 土体结构良好, 适种范围广, 基本无限制因素, 在1 m深土体内无障碍层次, 主要分布在丁集、三树、渔沟、王兴、凌桥等乡镇。全区二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9.4%, 面积为38 411.67 hm2, 该类耕地土壤一般较平整, 属于中肥型土壤, 对作物也有一定选择性, 存在部分限制因素, 保水保肥能力一般, 土体内一般无障碍层次, 基本配套齐全, 主要分布在陈集、码头、五里等乡镇。

1.2 中低产田土壤的基本情况

三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2.1%, 面积为14 302.8 hm2, 全区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该地土地基本平整, 障碍层次一般出现在50 cm以下, 能灌能排,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以稻麦二熟为主, 地下水位常年在80 cm以下, 保水保肥性尚可, 耕性稍差。四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7%, 面积为4 304.68 hm2。该类土地不够平整, 农田基础设施一般, 障碍层次一般出现在30 cm以下, 易板结, 耕性差, 保水保肥性差, 农业利用方式为稻麦二熟, 地下水位约为60 cm, 赵集、韩桥、刘老庄、西宋集古寨等乡镇。

2 标准粮田建设目的与任务

2.1 建设目的

近年来, 我国耕地特别是粮食播种面积逐步减少, 土壤地力日趋下降, 科技投入明显不足, 加之受自然灾害影响, 粮食单产水平降低, 总量下降,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1,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增地减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可改变, 这就要求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切实保护耕地, 实行量质并举, 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 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进步和增加投入, 不断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才能发展粮食生产。2007年, 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粮食工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 以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为目标, 以恢复水稻生产确保口粮自给为重点, 严格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 优化生产布局, 加大科技创新, 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 提高粮食单产, 提高粮食品质, 提高粮食综合竞争力,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 并提出从由过去的“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藏粮于市”与“藏粮于库”有机结合转变, 把保护耕地、培肥地力、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根据这一粮食生产发展思路, 建设标准粮田不仅非常必要, 而且十分迫切。

水稻、小麦都是淮阴区大宗产品和优势产品。通过标准粮田建设, 可以提高耕地质量, 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通过与测土配方项目相结合, 可不断提高稻麦生产能力, 促进全区水稻、小麦生产区域布局的形成, 使水稻、小麦生产优势更优, 促进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 增强优质稻米和面粉的市场竞争力。同时, 也能促进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

2.2 建设任务

淮阴区系徐淮平原稻麦两熟地区, 在农业部所列的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产业带内, 又属粮食主产省的粮食生产大区, 符合标准粮田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的要求。标准粮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恢复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关系紧密, 项目实施的意义重大, 非常必要。标准粮田建设的核心是改善耕地质量, 提高基础地力, 增强抗灾能力等。淮阴区标准粮田建设主要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地力建设、地力与墒情监测体系建设。

3 标准粮田建设规划与措施

3.1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提高土水肥资源利用率, 提高良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增产潜力, 提高农作物抗灾减灾能力, 确保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农田基本建设目标:田块整理及灌溉设施符合节水灌溉的要求, 土地整理及工程满足一日大雨不产生径流, 按项目区内村组行政区划和原有的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框架, 每86.67 hm2左右为1个单元完善配套设施。排水设施可防御1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 中等旱灾年份粮食减产风险在8%以下, 农田水分生产效益提高15%, 进行机耕道硬质化和配套桥梁建设, 适应农机下田作业的需要。

地力建设目标:耕地质量达到较高肥力水平, 每年深耕1次, 耕作层厚度20 cm以上, 秸秆还田每年4 500 kg/hm2以上, 项目区粮田普及使用配方专用肥, 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 肥料使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

产量目标:单产比项目实施前增产8.5%左右, 年产量增加1 200 kg/hm2。社会及生态效益目标是:项目区增产稻谷3 500 t、小麦6 500 t, 合计增产粮食1万t。同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向全区大面积辐射, 使项目区外的3万hm2水稻、4.33万hm2小麦全面使用平衡施肥技术, 按平均增产量为300 kg/hm2计算, 每年可增产粮食2.2万t。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培肥地力, 还可有效地遏制秸秆焚烧、下河造成的大气和水源的污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能大大提高肥料施用的精准度和利用率, 减少了偏施氮、磷化肥对水体、大气和农产品的污染,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 净化农业生态环境[3,4]。

3.2 总体规划布局

总体规划布局是首批在老张集、古寨、刘老庄等乡镇, 建设3 333.33 hm2标准粮田, 做好田间工程配套, 做到路、桥、涵、闸、站、渠建设配套。全面应用各种建设措施。加强配肥站建设和地力墒情监测, 在淮阴区土肥站化验室的基础上建立地力和墒情监测站, 做到综合建站, 承担项目区土壤和墒情的监测。按133.33 hm2为1个单位, 建立25个监测点, 每年取样测试土壤常规农化性状, 指导平衡施肥。以后根据项目要求, 逐步在全区建立标准粮田。

3.3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3.3.1 地力建设。

其主要措施:一是增施腐熟有机肥。推广高温堆制快速腐熟技术, 每年施用腐熟有机肥37.5 t/hm2以上。二是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采用机械深耕翻埋, 综合利用秸秆[5,6], 每年还田量达到6.75 t/hm2以上。三是深耕深松土壤。打破犁底层, 结合有机肥施用等措施, 加厚耕层至20 cm。四是普及配方施肥技术。做到平衡施肥, 合理施用商品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

3.3.2 监测体系建设。

地力与墒情监测点, 长期定位综合试验区, 土肥实验室配备完善。

3.4 产业带规划与标准粮田建设

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立足资源特点, 瞄准市场热点, 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切实加大规划力度。认真抓好《淮阴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 提高各级的规划落实水平, 尽快形成有利于优质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的政策体系, 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二是明确各大产业的主攻方向。优质粮油重点突破加工增值, 设施农业重点突破集约化, 生态观光农业重点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基地建设。以项目为载体, 集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 选择重点产业、重点区域, 办好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建好一批核心示范基地。

3.5 节水灌溉与标准粮田建设

节水灌溉, 准确地说应该是农业高效用水。农业用水中能被作物真正利用形成产量的水量是很少的, 它的绝大部分都损失在从水源到田间入口输送过程的渗漏和蒸发中、进入田间后的深层渗漏和田间蒸发中以及从作物根系到形成产量的过程中。前2项损失直接影响水的利用率, 后1项损失影响到水的利用效率。农业高效用水, 就是要尽可能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把有限的水用到点子上, 从而获得最大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即做到节水、增产、高效。

由于粗放灌溉传统习惯的影响, 再加上宣传力度、投资力度不够, 节水措施、设备、工程的科技含量不高, 生产、建设的标准偏低, 管理滞后, 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种种原因, 淮阴区现阶段节水灌溉总体上技术水平不高, 单项措施多, 重硬件, 轻软件。因此, 应该有的放矢地与标准粮田建设相结合, 建设不同类型的高标准示范区, 通过示范区建设来总结经验, 发挥样板作用和引导作用, 从而带动标准粮田建设与节水灌溉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

建设标准粮田, 切实发挥示范区的示范作用, 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树立样板工程, 使大家学有榜样、追有目标;为合理选择当地最适宜的节水技术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为能获得农业节水、增产, 农民增收的显著效益, 提出农民群众易掌握、可操作的具体办法。因此, 在规划确定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具体内容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示范区本身的示范性、导向性和实用性。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广大农民群众的节水行为作示范。而农民最认可的东西是能看得见的诸如增产、增收、省地、省工等直观效益, 只有让农民群众看到实效, 才能把节水灌溉事业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很显然, 示范区的效益越显著, 农民投入节水灌溉的热情就越高, 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就会发挥得越充分, 就越能够有效地指导和带动周围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

3.6 测土配方施肥与标准粮田建设

2005年以来, 国家高度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淮阴区是2006年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之一。这项工作的社会影响广,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农民的广泛称赞。一是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业节本增效。据统计, 小麦平均增产300 kg/hm2, 增幅为8%;水稻平均增产630 kg/hm2, 增幅为10%以上;平均节约用肥30 kg/hm2;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33万hm2, 为农民节本增效6 000万元以上。二是促进了施肥结构的优化, 化肥利用率得到提高。2006—2009年统计数据表明, 淮阴区化学氮肥应用量逐年减少, 养分比例进一步调优, 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三是促进了技术成果积累, 科学施肥指标体系基本建立。通过测试土壤样品逾6 000个, 开展肥效试验逾400个, 调查农户近1万户, 基本确立了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为全面实施科学施肥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促进了技术推广模式创新, 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完善。“五个一”模式得到推广应用, 实现了“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

3.6.1 地力建设纵深发展。

随着农产品供求矛盾逐步加剧, 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耕地生产能力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地力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 地力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根据农业部的部署, 进行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建立了区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为农业结构调整、无害化生产和地力建设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二是土壤有机质不断提升。应用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提高秸秆还田的质量和效益, 累计示范面积达1万hm2, 平均节约人工和机耕费825元/hm2左右, 水稻增产5%~10%, 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约0.03个百分点。三是标准粮田建设积极推进。通过修建田间沟渠, 平整土地, 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积极改良土壤, 耕地地力提高了1个等级, 平均增产粮食750 kg/hm2以上。

3.6.2 肥料管理不断规范。

根据《农业法》、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严格实行了肥料市场准入制度, 把肥料登记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区农业执法大队坚持以打假保春耕、打假保秋播为重点, 开展了肥料质量大检查和执法打假活动, 打击坑农害农行为, 保护农民利益。坚持开展肥料主推产品公告活动, 引导农民选购放心肥和安全肥。加强肥料市场监管, 肥料质量明显提高。测土配方专用肥得到大面积应用。

3.6.3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几十年来, 尽管化肥用量不断增加, 但投入产出率逐年下降。据专家测算, 20世纪50年代, 农民每投入1 kg化肥, 可增产粮食15 kg, 70年代下降到9 kg, 而90年代只有7 kg。出现这种状况,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有机肥投入数量减少。据调查, 全区平均施用有机肥15.98 t/hm2, 只有施用标准的1/2, 土壤有机质明显下降。二是有些地方的化肥施用量已达到或超过边际效应, 造成成本增大, 效益减少。三是施肥结构不合理, 长期大量偏施氮肥, 土壤养分失衡的现象更加严重。这种状况, 如果继续下去, 必然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和水体污染, 土壤生态破坏, 最终危及社会和经济发展, 危害人们身心健康, 与农业科学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3.6.4 促进了农业“三增”。

农业增产、农民增效、农产品增值, 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实现“三增”, 肥料的贡献率达40%以上。据测算, 地力提高1个等级, 平均增加粮食产量750 kg/hm2。化肥利用率的提高, 也是大有潜力。实践证明, 科学合理施肥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节约成本, 还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附加值, 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 尤其对瓜果菜等经济作物更为明显。

3.6.5工作目标。

到2020年, 全区测土配方施肥与标准粮田建设工作实现“四优化、四提高”:一是优化农田土壤生态系统, 提高耕地质量。耕地地力提高1个等级, 全区高产田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优化施肥结构, 提高化肥利用率。调优有机肥与化肥、氮肥与磷钾肥施用比例, 使化肥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三是优化农田节水模式, 提高农田水利用率。以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为重点, 使田间水分利用率提高9个百分点, 达到45%。四是优化土肥公益职能, 提高体系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强肥料管理, 使市场肥料合格率达到90%;加强体系建设, 使土肥队伍得到稳定, 工作条件得到保障。

3.6.6 工作任务。

(1) 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从构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农化服务体系和生态体系着眼, 整体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进一步扩大规模, 2009年在配方肥应用占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的份额达到60%。强化推广技术创新, 由目前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 满足农户个性化需求, 发展专家、厂家、商家、农家“四结合”的技术推广和服务模式, 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抓好项目建设, 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争取其他项目,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府的支持, 增加投资规模, 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力度。

(2) 努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大力实施标准粮田建设。这是淮阴区继测土配方施肥之后的又一个大项目, 要精心组织, 科学规划, 扎实实施。实施耕地质量监测项目, 共同构成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坚持做好耕地地理监测网点建设, 加强预测预报和质量监管工作。继续实施好商品有机肥项目,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3) 不断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和推广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要大力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扎实办好示范样板, 扩大秸秆直接还田, 减少秸秆焚烧, 积极推广粮肥、菜肥、饲肥兼用的经济绿肥种植技术, 争取始实施绿肥种植补贴试点项目, 积极引导农民广辟肥源, 增施有机肥, 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投入的目的。

(4) 切实加强肥料管理。强化区内肥料生产企业的登记工作, 重点把好实地考察关、资料审查关和评审核定关, 严格肥料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 坚持开展以打假保春耕、打假保秋播为重点的肥料执法检查活动, 加强证后质量跟踪监管, 打击制售假劣肥料、坑农害农的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做好春秋两季专用肥料配方的研制, 推介一批质量优、信誉好的生产企业和肥料产品,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选购施用优质肥。

(5) 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科学发展。发展现代农业,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要不断创新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模式, 加强科技培训, 加强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搞好现有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 增强实用性。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紧跟科技发展前沿, 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科技服务领域, 由常规作物扩大到各种名、特、优作物, 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摘要:介绍了淮安市淮阴区耕地地力现状, 包括高产稳产农田数量、现状和中低产田土壤的基本情况等, 阐述了标准粮田建设目的与任务, 并从总体目标、总体规划布局、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带规划与标准粮田建设、节水灌溉与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与标准粮田建设等方面提出标准粮田建设规划与措施, 以期为提高淮阴区耕地地力水平, 促进标准粮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地力评价,标准粮田建设,江苏淮安,淮阴区

参考文献

[1]孙承军, 王礼焦.连云港市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 :289-291.

[2]刘云, 周就猫, 宋晓.上饶市城镇化建设中的耕地资源保护[J].江西农业学报, 2012 (1) :149-153.

[3]孟俊杰, 蔡世忠.基于AHP的中原地区耕地预警实证研究——以新郑市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 2011 (3) :1-5.

[4]李晓东, 王宇, 王刚.阿荣旗耕地地力评价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 (4) :58-59.

[5]任平, 周介铭, 杨存建.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探讨——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视角[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8) :55-58.

篇4:瑞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

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企业、先进单位、示范项目评审程序

为深入开展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我市开展了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企业,先进单位及示范项目(黄鹤杯)等评选表影活动。评审工作在市城建安全生产管理站指导下,武汉建设安全管理协会负责组织成立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的工作,评委会下设评审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评审办设在武汉建设安全管理协会秘书处,具体负责评委会日常工作。

一.示范企业、先进单位评审程序

示范企业和先进单位评审表彰工作每年组织一次,时间为次年的元月,具体程序分为企业申请、推荐初审、评委会评审三个阶段。

(一)业申请:申请企业应于每年的12月30日前,向所属建设行政生管部门提出申报填写《武汉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示范企业,先进单位申报表》附录37)并提交相关资料目录见附录3536)中央省及外地来汉企业经市城建安全生产管理站结标准化达标考评合格的,可直接向市评审办申报。

(二)推荐初审:建设行政主管部们对申报的资料子以受理并建档组织对中报资料进行初审并对经过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达标考评成绩突出的企业进行推荐,在申报表上签评定意见后,于次年1月15日前将申报资料报送市评审办。(三)评委会评审: 1.市评审办组织人员按照《武汉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考核评分表》(附录32)及相关评审要求,对施工企业申报资料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并形成评审报告。

2.市评委会最终以评审会形式确定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示范企业(先进单位)获奖名单。评审办向市评委会报告评审情况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交评委会集中评审,评委会通过审查、讨论、评议,最后投票确定获奖名单,经公示7天后发文公布。

3.对获奖的企业和单位,授予“武汉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示范企业”、“武汉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经通报表彰后,颁发奖牌和证书。

二.示范项目(黄鹤杯)评审程序

示范项目评审工作每年组织两次,时间为每年的6月和12月,具体程序分为创建申请、核查申请现场核查评委会评审四个阶段。(一)创建申请

1.工程开工后30个工作日内,施企业应向实施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监管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项目监管部门限提出示范项目(黄鹤杯)创建申请,填报《创建武汉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范项目申请表》附录3-9)。

2.项目监管部门受理施工企业的示范项目申请后,对申请创建的施工现场进行首次检查考核,决定是否接受创建申请。

3.项目监管部门在决定接受创建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上报市评审办备案,未备案的项目不得参加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范项目评审。(二)核查申请: 1.创建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范项目的工程主体形象进度达到70%时,向项目监管部门申请现场核查。2.项目申请现场核查时,须提交《武汉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范项目申请表》(附录3-10)及申请资料(附录3-8)。

3施工企业申请示范项目的时间为施工项目主体结构工作量完成70%(专业分包施工企业按规定与总承包施工企业签订了工程分包合同,完成的工作量占工程总造价的30%以上,且安全施工达到总承包单位同等水平的形象进度后)。(三)现场核查: 1.项目监管部门受理施工企业的示范项目核查中请后,应组织核查组对施工项目现场进行核查,评分达到85分以上方可参加示范项目评审。

2.经项目监管部门确认达到示范项目标准后,于每年5月30日和11月30日前将项目申报资料及现场核查评分表报送市评审办参加评审。(四)评委会评审: 1.市评审办根据申请情况列出评审工作计划,组织由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申报的施工项目资料进行评审;并结合日常检查情况,对申请示范项目现场进行抽查。

2.评审组依据项目监管部门核查意见,以及其他监督检查和抽查情况,对示范项目申报资料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并形成评审报告,评审工作分别于每年6月和12月进行。

3.市评委会最终以评审会形式确定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范项目获奖名单。评审会由市评审办组织,评审组向市评委会报告评审情况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交评委会集中评审,评委会通过审查、讨论、评议,最后投票确定获奖名单,经公示7天后发文公布。

篇5: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建设验收标准

(修订)

一、组织机构健全

建立以乡镇(含办事处,下同)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镇长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乡镇有安监站(为财政全额事业单位,安监员为财政全额事业编制,站长为国家公务员),村(社区)有安全生产联组和安全生产信息员。

二、人员经费落实

乡镇安监站有2名以上经过培训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村(社区)安全生产联组有1名以上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管信息联络员,乡镇安监站办公场地(2间房子或20平方米)、办公设备(联网电脑、数码相机、电话传真、专用交通工具、安全保护用品等)、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三、宣传发动广泛,安全文化建设效果明显。

对创建示范乡镇活动有宣传、有发动、有部署,并做到乡镇有安全生产宣传专栏,企业和村(社区)有墙报或板报,家家印有安全生产常识小册子或宣传画,辖区内道路两旁有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工作宣传标语,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乡镇安全生产大型宣传活动。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特别是各级干部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较周边地区明显要强。

乡镇每年组织一次以上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培训计划、人员名单、教材及教案、签到表、考试、总结),安监人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有组织、有记录。乡镇开展创建安全示范村(社区)、安全示范学校、安全示范企业的工作成效明显。

四、安全责任明确

建立乡村(社区)安全生产责任分工表,细化领导和部门责任,乡镇政府应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每年的工作要点。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每季度检查安全工作不少于2次,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由乡镇长或乡镇长委托的副乡镇长主持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部门、站所、乡镇有关责任区负责人参加),全年召开乡镇党政联席会研究安全工作不少于4次,乡镇党政联席会要形成会议纪要,责任到人,督促落实。要在乡镇值班制度中明确有关安全生产的条款和责任。

乡镇安监站每月要汇总有关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及时上报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每季度听取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并通报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时研究并解决问题。

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均设立了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了安全人员,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并协调配合当地安监部门工作。

五、工作制度完善

建立健全以下各种制度:乡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乡镇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治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与奖惩制度等。

六、日常管理规范

各种报表、台账规范科学;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基础资料(监管网络图、机构设置图、重点监管单位分布图、应急救援程序图等)要张挂,有完整的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党委和政府研究安全工作的专门会议记录、安全工作大会、安全例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通报会等),安全生产检查记录,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隐患排查与整治验收登记台账等;有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矿山、车站、码头、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存放仓库、重点路段、人群聚集场所处处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标语;厂矿、车船证照齐全,特种作业人员和高危企业负责人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辖区内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七、监督检查到位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辖区内重特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排查,辖区内无长期(3个月以上)得不到整改的重特大事故隐患。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现象,确保辖区内无非法生产企业和经营网点。

八、创建效果明显

上一篇:感冒药混着吃有什么危险?下一篇: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单词检查表Unit 2单词及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