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2024-05-20

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共8篇)

篇1: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发布时间:2008-08-05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窗口】

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 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涟水质量技术监督局)

执行力是政府行政工作的生命力,各个部门如何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令法规,以及上级的精神高质量的付诸于实施,并到达最佳效果,主要是看政府部门的行政执行能力。因此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职能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政府部门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工作质量不高、效率较差、作风浮漂等不良行为,执行力缺失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人员执行力不高的行为和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禁止。与当前淮安经济大发展的需要相违背,在各级政府提倡建设“服务型、高效型、务实型、和谐型、廉洁型”机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大环境下,不断提升政府部门的行政执行能力显的非常必要。质监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如何提升执行力,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上入手,不断优化行政项目审批程序和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和改进质监系统作风建设,为企业和经济推行“保姆式服务”。

一、提高认识,强化意识,理顺四类关系。

执行力在工作中也体现为一种工作能力,而工作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人的思想认识,只有认识到位,端正态度,才能对做出的工作有保障。质监系统作为企业的管理与服务部门,首先要从思想上认清所当前所面临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在工作上以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和群众利益、维护质监整体形象为出发点,在思想上要大解放,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行动上与上级同步,在节拍是与上级合拍,在工作方法、服

务方式上要大改进。

在工作中要理清思路,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学习意识,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电脑等方面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任何形势下,牢固树立“为经济、为企业、为群众”的三服务意识;三是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当前的行政工作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的环境和形势也很复杂,方式不妥,处理不好,有时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以灵活的工作方式,正确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可以促进质监部门进一步提升执行力。一是处理好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多向地方政府汇报质量振兴、名牌战略、打假治劣、质量安全等工作动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取得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二是处理好对企业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既要严把质量安全关口不出问题,又要优质高效服务企业的所需所盼;三是处理好与各职能部门关系,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四要处理好单位内部关系,一方面加强依法行政管理与监督,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确保不出现违纪违规的人和事,另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关心职工,创造条件,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活力。

二、强化措施,狠抓整改,切实转变不良作风。

在现实工作中,降低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一些个人或部门工作作风不正,风气不好,只有解决这个首要问题,才能谈如何去提升行政执行力。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以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抓好“三治”,破除影响行政执行力的突出问题。

一是治“庸”。工作中如果缺少主动性,不思进取,只是一味的应付了事,对上级的各项任务都是一副应差的心态,可想而知,这样带来的“行政执行力”并不具备所谓的执行力。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推行绩效考核方案,激发服务活力,建立健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彻底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真正体现发挥质监服务、监管的作用;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促进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二是治“散”,用于解决思想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严格机关工作纪律,严肃查处迟到早退,工作时间脱岗串岗、上网玩乐、就餐、抹牌赌博等不良作风,促使广大干部职工遵章守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

平。

三是治“乱”,解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暗箱操作(办证、自由裁量权)、影响行业不正之风的问题。严厉查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办坏事的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乱摊派行为,切实转变政风、行风。

(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抓好效能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效能考评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内容,以公开办事制度来推进政务公开,以效能评估制来评价工作实绩,以责任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实现以制度规范从政行为,以制度管人管事。

二是切实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组织行政效能监察专班,定期不定期对工作纪律、工作作风、收费情况、行政执法等方面进行监督,开展整治不良作风明查暗访,建立干部不良作风记录制度,定期通报作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规范执法行为、服务行为,规范工作程序、坚持依法办事,提升质监执行力。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对不良行为被上级通报、在媒体披露的人和事,从严从重处理。轻者通报批评,重者责令下岗。

三是推行阳光政务。进一步增强质监党务、政务、事务工作的透明度,强化行政效能建设,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程序,拓宽政务公开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推行政务公开、与媒体联合公开、网站公开等不同的形式,公开质监职能、办事依据、收费的项目和标准、办事程序、服务承诺、涉企服务项目、工作动态、产品抽检权威发布、消费指南、举报投诉等影响范围广、企业比较关注的内容。

四是优化政务服务。认真清理收费、服务项目,对没有收费依据、无收费许可证的一律取消;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到人;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将审批和办理事项制成《一次性告知书》,由承办工作人员亲笔签名后提供给管理服务相对人;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在限定时间内提前办结。严明工作要求,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全面推行工作人员去向公示牌、岗位公示座牌和挂牌上岗制度。

(三)坚持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树立良好部门形象。

一查政务值守。看是否存在值班人员素质不高、态度生硬、脱岗、离岗和怠岗;是否存在突发事件信息不按规定及时报送,迟报、漏报、瞒报信息等问题。二查执行落实。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重点检查区委、政府和上级局及本局党组决定、决策、指示落实情况。三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作风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重点检查机关工作人员精神状态和工作秩序,看是否存在上班迟到早退、脱岗串岗、聊天嬉闹、上网炒股聊天玩游戏等问题。四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是否存在企业和群众跑来跑去,事情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等问题。五查大局观念。重点检查服务大局和团结协作的情况,看是否存在单位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是否存在有利的就争,无利的就推,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表面答应好、实际没行动等问题。六查服务质量。重点检查依法行政和履行服务承诺的情况,看是否存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淡薄;是否存在职能转变不到位,重收费轻服务;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是否存在生、冷、硬、推和吃、拿、卡、要;是否存在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

好处乱办事等问题。

提升执行力要求每个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是否依法依规办事、政务公开、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队伍素质、行业作风等方面进行认真查摆,找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把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工作意图和工作宗旨落到实处,取得效果。

篇2: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当前,影响和制约基层国税机关科学发展的问题比较多,其中一个群众反映强烈、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就是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笔者结合基层国税系统近年来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实践活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正确理解税务行政效能与执行力的实质与内涵

效能,简单地说就是行政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税务行政效能就是指税务机关办事的效率和能力,是机关作风、工作效果、工作效益的综合反映,是衡量税收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执行力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其核心是指集体或个体把思路、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那么对基层税务部门而言,行政执行力就是指基层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国家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及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提高国税机关行政效能特别是执行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效能国税机关、加快国税机关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到提升基层国税机关行政效能就是要以“勤政、依法、高效、廉洁”为主题,突出依法治税,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确保实现社会满意、纳税人满意的一项政务工程。通过提升行政效能,创新机制、健全制度、严格监督,实现基层国税部门职能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提升基层国税部门的执政能力,促进税收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提升基层国税机关行政效能与执行力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各级基层国税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就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和执行力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转变职能、改革行政审批、改善政风行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与建设效能型国税机关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办事效率、服务水平、干部作风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不新,认识不足。二是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三是纪律不严,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

三、提升基层国税机关效能和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及措施

执行力是税务机关依法履责的生命力。因此,提升基层国税机关行政效能,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执行力这个核心,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不断强化执行意识,优化执行环境,提高执行能力,改进执行方式,健全执行机制,努力营造一种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结合我们的基层税收工作实际,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执行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态度、转变观念。基层国税干部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发扬良好的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弘扬勤勉敬业、刻苦严谨的精神;克服以我为主,高高在上的官僚习气,弘扬管理与服务并重,公正执法就是最佳服务的工作理念;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恶习,弘扬求真务实、积极创新的工作作风;克服贪图享乐,以权谋私等歪风邪气,加强税务职业道德修养,弘扬勤俭朴素、清正廉洁的从税之风。

(二)提高素质,提高行政效能执行力。行政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等个体素质以及整体结构如何。增强干部素质能力是提高税务行政效能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基层干部培训。二要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知识竞赛、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履职能力。三要采取交流轮岗、双向选择等办法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国税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促进国税征管质量和效率提升。

(三)统一机构设置,构建和谐国税。科学的国税机构设置是构建和谐国税的基本组织保障。科学设置基层税务机构既要着眼长远,体现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前进方向,又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服务于经济发展。要最大限度地压缩管理层次,变层级型组织结构为扁平化组织结构,将机构设立、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连成一体,实现深层次的专业化,集中合理划分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的职责,保持三者之间的合理衔接,又不能忽视其内部各个岗位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衔接,要按照职权和事权和谐的标准,统一设置各级国税机构,实现权利义务的透明化和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立符合新的征管流程的和谐的国税组织机构。

篇3: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一、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 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基础性保障。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 政府执行力如何直接取决于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及其行政效能, 如果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消极懒散, 行政效能低下, 那么政府执行力必然很差, 反之执行力则很强。而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 执行力差的政府必然得不到人民的信任与认同, 这样的政府其公信力就很低。《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商鞅南门移木、取信于民的典故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正是他强有力的执行力保证了商鞅变法的成功和秦国的强盛。在实际施政过程中, 如果地方政府对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执行不力, 老百姓得不到应有的实惠, 地方政府的表现没有达到老百姓对它的期望值, 那么老百姓肯定会对政府感到失望, 认为政府无能, 进而对政府不信任, 久而久之, 政府的公信力就会越来越差。同样, 如果行政效能低下, 对老百姓的各方面诉求不能及时地回应和处理, 那么也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因此, 唯有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才能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 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复杂而伟大的系统工程,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需要全中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民的齐心协力参与建设。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保障其民主权利, 必然会激发人民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 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 它既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全面改革具有影响全局、带动各方的关键性作用, 我们所有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最终要取决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界定其职能, 减少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 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保障, 从而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三) 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者在政治领域都可以具体为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当家作主地位和各方面的政治利益都得到切实保障。这就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 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从理论上说, 政府手中掌控着大量的公共资源, 拥有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 是国家和社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这样的性质和角色也要求它必须提高行政效能, 降低行政成本, 增进公共利益。政府作为实施行政行为的机构, 在实施每一项行政行为时都必须对赋予其权力的人民负责, 为人民服务。

(四) 是发展政治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首先,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阶段的奋斗目标。“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进步的整体状态”, “集中体现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文明, ……政治文明也就是政治现代化”。政治文明是具体而非抽象的, 在不同的现实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 但是无论如何, 政治文明最起码应该体现为政府工作人员的高效、廉洁、负责和服务的作风和态度。其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 然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而伟大的系统过程,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更多、更为紧迫的要求, 客观上要求通过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来带动、影响、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 而决不允许因为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然也不能因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的路径选择

王充曾在《论衡·谢短篇》中说:“夫知古不知今, 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 谓之盲瞽。”商鞅学派的吏治思想尽管有其严重的缺陷和历史局限性, 但他们对官府办事效率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既然目前的客观情况要求我们对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刻地改革, 不断地完善它, 进而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 那么我们可以借鉴商鞅学派的吏治经验, 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构建如下路径来达到此目的。

(一) “无宿治”, “官无邪”。

《商君书·垦令》说:“无宿治, 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 而百官之情不相稽, 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 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 则草必垦矣。”意思是说如果朝廷官吏能提高办事效率, 所有公事在当日办结, 那么即使是奸邪的官吏也无法用他手中的权力来“寻租”, 无法从人民那里谋求私利, 这样公事就不会因为工作人员相互推诿而积压下来, 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劳动, 农民的利益就不会受到损害, 荒地也必然会得到开垦了。在古代农业社会, 政府官员提高行政效能后能给老百姓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农耕, 这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天, 生活在信息时代、工业社会中的人们更加注重效率, 更希望政府能够提高行政效能, 节约办事时间。提高行政效能就意味着政府机关人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回应人民的各种诉求, 改变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涣散的现象。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这样的现象:本来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够办结的事情, 却被无限期地拖延。其原因是某些政府工作人员想通过拖延时间来以权谋私, 收受贿赂。行政效能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学派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以日治者, 王;以夜治者, 强;以宿治者, 削。”意即办理公事迅速彻底的, 就能使国家富强, 从而成就王业;而拖延怠慢、相互推诿, 国家就会削弱。即使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今天, 这一理论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我们借鉴。现在, 各单位都在探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节约行政成本、建设效益政府的有效途径, 如有些部门出台了类似“无宿治”的举措, 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实行特事特办、限时办理, 如果逾期不能办结则要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等。

(二) “利异而害不同”, “事合而利异”。

政府官员的素质对预防腐败等违法行为固然重要, 但是相互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政府官员也是人, 从人性的角度看, 在其内心深处会有好利的一面, 也有“饥而求食, 劳而求佚”的要求。如果个人的理性不能把这种好利的想法和行动控制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就必须使用外在监督来弥补。但是如果官员之间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监督效果就不会好。原因在于:“吏虽从, 事同体一也。夫同体一者相不可。”“利合而恶同者, 父不能以问子, 君不能以问臣。吏之与吏, 利合而恶同也。”利益一体, 就容易勾结成奸, 监督就会漏洞百出, 名存实亡。因此要做到“利异而害不同”或者“事合而利异”, 使官吏“皆以法相司也, 命相正也, 不能独为非, 而莫与人为非”。即官吏都以法令互相监督, 以命令互相纠正, 不能独自做坏事, 也不能与别人合谋做坏事。最终达到“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 而不害于亲, 民人不能相为隐”的理想状态。这与十七大精神有相通之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使其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避免滥用权力、乱用权力和权力“寻租”, 建设廉洁政府。

(三) “缘法而治”。

其一, 无规矩不成方圆。商鞅学派作为一个法家学派, 对如何从法律层面来保证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有着深刻和丰富的思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但是, 有法可依是前提和基础。“法者, 国之权衡也。”凡事都要以法律为准绳, 用法律来判断是非曲折。至于如何立法, 商鞅学派提出了如下立法原则。一是“不法古, 不修今”。就是说立法不要受限于古人, 也不要拘守于现状, 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立法, 只要不合乎时宜就必须改革, 否则会“欲治民而助之乱”。二是“观俗立法, 察国事本”。意思是说立法必须充分考虑到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以及国情。总之, 这两个立法原则要求从国情、从实际出发来立法。另外, 法律还应该明白易懂易执行, “必使之明白易知, 愚智遍能知之”。其二, 有法必依要求依法行政。只有做到依法行政, 才能保证做到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行政人员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法律, 不符合的不能做, “言不中法者, 不听也;行不中法者, 不高也;事不中法者, 不为也”。依法行政是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前提。有了法律之后关键是执行, 如果不执行就相当于没有立法。“国之乱者, 非其法乱也, 非法不用也”, 而是因为“无使法必行之法”。“有法不胜其乱, 与无法同。”显而易见, 一个国家的治与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吏是否能够严格执法。其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们必须秉持的一条根本理念, 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一点, 商鞅学派有深刻认识。他们认为:“法者, 君臣之所共操也”。并主张“刑无等级,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 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 罪死不赦。有功于前, 有败于后, 不为损刑。有善于前, 有过于后, 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 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 罪死不赦, 刑及三族。”古人尚且知道“立法明分, 而不以私害法, 则治”, 今天我们的各级组织和干部更应该带头守法, 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更好地培育一种良好的法治环境, 从而完成我们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四) “论贤举能”。

善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一种政府治理状态, 即“有效的治理、良好的治理”。但是“实现善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善政, 因为在现实的政治发展中, 政府仍然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 官员依然是人类政治列车的驾驶员, 政府对人类实现善治仍然有着决定性作用”。“善政就是良好的政府或良好的统治, 善政的内容一般都包括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很高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务等因素。”可见, 官员选拔无论对善政还是善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合格甚至优秀的官员, 那么即使制订了完善的制度也不会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 这样制度就相当于一纸空文。商鞅学派在选拔官吏上秉持“论贤举能”的原则, “虽有辩言, 不能以相先也”。意思是要把优秀能干的人举荐上来当官, 不能用巧言虚道之人, 因为“说者成伍, 烦言饰辞, 而无实用”。商鞅学派的论贤举能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提拔各种“关系户”、带“病”提拔现象的发生, 从而能够保证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官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能否实现善政, 进而能否实现善治。邓小平说过:“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政府官员必须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人民的公仆, 秉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而绝对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人民服务的对象。只有官员树立正确的理念才能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如果官员的官僚主义严重, 作一个“官老爷”, 那么就不会也不能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 因此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 作为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 作为政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 整合行政机构, 构建大部门体制。

在我国, 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比较严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政府机构数量太少, 相反是政府机构数量太多, 机构设置不够科学、不够合理。许多政府机构的职能交叉重叠, 责任界限不清晰, 导致管理过程中既相互推诿扯皮, “九龙治水”, 政出多头, 又存在“无龙治水”———没有政府机构管理的“真空”地带。这种现状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 探索实行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实行大部门体制, 是指把政府相同或者比较相近的职能加以整合, 归入一个部门为主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或者把职能相同或者比较相近的机构归并成一个较大的部门”。通过整合政府机构, 构建大部门体制, 精简机构, 依据实际情况科学的界定、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 这能够避免“九龙治水”、政出多头的现象, 同时对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摘要: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事关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发展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商鞅学派吏治思想的启发之下, 我们构建了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的路径:“无宿治”, “官无邪”;“利异而害不同”, “事合而利异”;“缘法而治”;“论贤举能”;整合行政机构, 构建大部门体制, 最终经过善政达到善治的目标。

关键词:机关作风,行政效能,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善政,善治

参考文献

[1].蒋礼鸿.商君书锥指[M].中华书局, 1986.4 (第1版)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人民出版社, 1993, 10 (第1版)

[3].闫健.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10 (第1版)

[4].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07, 10 (第1版)

[5].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学习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7, 10 (第1版)

篇4: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改革;行政管理;执行力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得到大力的推广。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经遍布全国,而且具有学历教育的招生资格。而且福建省像这样的高职院校就已经超过五十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经过不断改善和发展形成多种多样的形式,目前主要有成人高校改制、职业大学、中专等等还有一些民办的教学。基于这些情况,整个高等职业院校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整个发展过程中在行政管理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明显的行政化趋势

高职院校的主要形式是以公办形式行政机构为主的,整个组织结构主要由学院、系部、教研室等几个部分组成的,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教学行政管理的组织形式。部分高职院校的内部不断的强化这样行政级别,行政管理的主要形式当然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加上各部门的委员和专家的配合,虽然其中有很多力量的加入和有效的措施,但是高职院校的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落后的管理模式

落后就会影响效率,用政府的行政模式和级别作为参考标准,长时间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相对落后。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机制有很多的缺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制度体系上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机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的形式自然会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久而久之还会影响院校工作的正常运行,不能更好的加强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不能促进高职院校多样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制约了整个高职学校的长远发展。

3.不合理的考核标准

“德能勤绩”的考核标准是我国高职院校考核不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标准,但是细分到具体项目上却没有一个完善体系,也没有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导致绩效目标很笼统。绩效考核中,必要的实际依据是很重要的,在高职院校中,主要实施的评价方法是带有奖励性的评价方法,通常是运用总结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考核更多的注重结果,对于评价过程完全忽略。导致整个过程缺乏该有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这种传统的考核制度上不能合理分配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管理人员,逐渐让工作人员失去积极性,影响工作实效性,长期制约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发展。

4.不够高效的团队

行政管理团队的组织形式布局明显性,整个团队成员能力不均衡;团队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合作意识不足,形成管理梗阻的局面;没有有效的激励,没有规划工作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整个团队没有中心归属感。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加强和改进

1.建立体制,完善体制

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现状中,从内部出发,要针对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行加强,同时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体制,这样才能保障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要实现既科学又合理的管理体制,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改善:

其一,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管理体系,首先就要将行政级别消除,这样可以增强集体负责制度的有效性,有助于高职院校制定长远的发展攻略,有助于规划整体的发展,更好的发挥行政集体、校党委的主导作用,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在克服个人知识、能力、经验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在行政管理的决策上需要加强民主性、科学性,使得整个决策更公开、公正、公平。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体制,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读懂基层组织的条例,坚持高等教育的精神,掌握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有计划的去进行行政工作的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同时还要重视与党的政通配合,保障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地发挥其管理能力。

其二,以合理为目的,构建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针对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情况,要坚持精简,就是要对于普通的中层管理部门要进行优化,多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中层机构。设立一般性的管理机构来针对中层机构,促进他们在发展方向上可以更加明确,其目的是提高行政执行力,为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高职院校的特色也会体现在科学的、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上面,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与教学服务,促进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2.转变观念,树立思想

新时期新任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和专业团队才能逐步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先进理念,要不断地熏陶管理人员的思想,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将他们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构建一个具有和谐气氛管理环境,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将管理做得更好,实现更好的服务。

首先,搞好培训,加强学习。行政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准,必须要得到加强,因此需要他们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掌握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熟练现代管理技,而且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行政管理当中去。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加强,促进行政管理的理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更加现代化,更加先进,在加强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其次,加强素质,主要针对的是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重点是要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整个管理事业中形成自我服务、自我充实、自我创新的意识,敢于奉献、敢于服务的意识,自我规划,坚持好的工作心态。只有一直保持好的工作心态和工作作风,才能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力,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构建科学的人才派遣制度,打造好的气氛和环境,鼓励他们不断的充实、规划、完善自己,同时利用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去筛选优秀而且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才参加到工作岗位中去。利用岗位轮换的方法,可以促进有较好业务水平的人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每一个岗位都能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平常管理工作中,要设立良好的岗位竞争制度,肯定他们的优秀业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可以更好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3.建立制度,完善体系

“无规矩就不能成方圆”规章制度在整个行政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行政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关制度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坚持有章可循,面对出现的违反情况要及时制止以及追究,才能明确行政管理的目标,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头上。要落实管理制度,需要仔细检查才能更好的落实,只有落实到每个细节才能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要坚持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针对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实施业绩考核,考核机构要根据实际的绩效情况做出准确的科学的定位,然后制定计分标准。在制定这些标准的时候,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其实结果更加真实,反之就会失去考核的意义。另一方面,考核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要重视考评的完整性;慎重选取考评的主体;要设立一个奖惩评价,并不断晚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公正、公平。例如在进行年度考核的时候,要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列为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通过这样才能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重视约束理论,运用到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改革中

1.约束理论的融合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学院行政管理部门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其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机构显得很臃肿,而且没有一定责任意识,导致整个行政管理缺乏效率,缺乏质量,最终影响了高职院校整个发展计划。约束理论是需要通过系统进行仔细的分析,通过掌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挖掘其特性,其主要任务是要深入行政管理,挖掘行政管理中的错误方法,能更好的节约制约性的问题,可以结合它的管理特点来帮助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发现问题的原因,促进他们能更好的掌握原因,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优化内部矛盾,最终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约束理论的优越性,絕对能成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理论,它的原则是坚持先进的科学观,使其整个管理过程具有科学性,促进管理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再通过总结、改善,从而实现改革增效的目的,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2.约束理论的运用

(1)行政管理工作要注重实践,要学会总结,需要寻找一种当前的“现实树”。面对这类情况,我们可以运用约束理论去挖掘问题,可以明确需要改善的东西,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初级步骤。

当前,我们知道人们不满意“现实树”的树叶部分,这也是形成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实树”的树干、树枝只能形成部分的结果,而导致不良现象的重要因素是“现实树”的树根部分,这是基础。根据以上的论述,很直观的发现其原因的发源地,在进行改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时候,要分析哪些是树叶,找准决策过程中越俎代庖的现象;正确分析出哪些是行政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不积极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在进行行政管理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树叶”之后,接下来需要深入到根源部分,分析相关的不良现象,最终挖掘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当然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根部,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通常会出现权责不清晰或党政不分的现象。

(2)修枝剪叶。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系中缺乏的主要资源是人才,也是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关键性因素。很多高职院校中,领导通常不能直接的看到问题的原因。针对这类情况,利用约束理论“修枝剪叶”的方法,消除阻碍,让领导能直接找准问题的根源。通过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要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中心来开展,这样可以促进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3)通过制定未来的“现实树”才能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更好。通过“修枝剪叶”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去发现问题,掌握问题的关键,之后可以依照第一点的“现实树”,将问题进行重新的逻辑链接,从而制定未来的“现实树”,这才是改革过后而重新制定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也可以说是理想的管理模式。经过这样的改善智慧,所有权利和决策的机构类型将以行政为主导地位,将所有权利进行分散,实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

多年的行政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总结,不断的加强,才能构建成一支科学、民主的现代行政管理队伍,才能真正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才能将高职院校打造成让人满意的大学。

参考文献:

[1]周雁.关于高职院校人性化行政管理的探讨.辽宁高职学报,2009(4).

[2]林碧聪.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的一些探索与思考.漳州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9(4).

[3]胡全裕.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研究.职教与成教.

[4]张春珠.浅议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革探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7).

[5]张权民.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11).

篇5: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机关效能建设是行政监督体系创新的产物,它在创新中产生,也必将在创新中发展,创新是效能建设的灵魄。必须始终着眼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从观念上更新、从思路上创新、从举措上出新,另辟蹊径,不断探索一条更具特色的效能建设之路。

一、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是提高执政能力,树立党的形象的内在要求 机关效能,是反映机关办事效率和能力、衡量机关工作效益的重要标尺。我们党所处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各级各类组织、部门和各单位,都必须接受党的统一领导。党政机关包括执法机关是我们党执政和政府行政的主要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各级机关的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如果机关执行决策不力,工作效率低下,就可能引发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影响到改革发展进程和社会政治稳定。换句话说,机关是不是负责任的、高效廉洁的机关,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以及党的执政意图的实现程度。因此,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党的形象的问题。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任务的变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效能建设必定是机关事业单位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

1、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必须适应当前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服从服务于自治区推进跨域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任务。机关效能是机关干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关键要素,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软实力的一种体现。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的能力,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良好环境。打造“效率新疆”是我区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目标,效能建设是倡导“新疆效率”的现实抓手。

2、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仅仅需要十分优越的硬环境,更需要政府所提供的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发展环境好不好,根子在机关,关键看效能。经济社会要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作风,经济社会发展时时处处离不开各级机关的雷厉风行作风和高水准办事效能。各级机关的办事效能虽然不是直接生产力,但是,行政机关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它却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与否,影响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优劣成败。比如,政府机关办事效力不高,就不能安抚人心,不能有效招商引资;不能高效行政,机关办事拖沓,就会延宕时间,贻误战机,失掉机遇。自治区专门召开了行政机关效能考评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坚决克服“懒、散、庸、拖、贪”现象,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

3、树立“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观念,对一些干部长期养成的墨守成规、死守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条条框框、把不对的理念当对的来执行的现象,要教育引导用变化、变革、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各部门要提高政府效能,按照各自职责权限,从自身做起,自上而下地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能在多大范围内改进就在多大范围内改进,能改进到什么程度就改进到什么程度。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执行能力,少坐办公室,多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发现和放手使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

4、目前,新疆正处于奋力崛起的“黄金机遇期”,各项工作要围绕着“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主题来开展,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通过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提供清晰的法律环境,便利的服务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目前,全疆各地都在有声有色地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效能革命”活动,显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更直接、更主动、更有效的服务。机关效能建设要以“勤政廉政、提高效能、优化环境、执政为民、促进发展”为主题,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分别从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效率提升、责任落实等入手,一抓到底,持之以恒,有序、稳步推进。各级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环境比投资更重要”的理念,提高认识,态度坚决,行动有力,通过效能建设活动,促使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工作环节不断减少,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改进。

三、开展效能建设活动、以专项活动为载体,增强效能建设的操作性

1、机关效能建设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行政执行力的保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托党风廉政建设和其他重点工作,以“提升效能、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改善环境”为目的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集中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解决发展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看得见的成效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取信于民。坚持把“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与受援对接工作、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民生工作、规范化管理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力促进整体工作不断有新的提高。

2、效能建设主要是解决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问题,就工作效率而言,不仅仅是指简单或单一的工作效率要高,更应该是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要高效。通过效能建设活动,首先解决一切执法为民,人民满意,基层满意的认识问题,实现真正的“思想革命”。其次,通过效能革命,勇于查找、发现系统、部门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权力、管理理念、为自己还是为公的出发点、为领导还是为事业的观念等等。再次,通过效能建设,在查找问题后,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大胆创新,取消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规定,减化工作程序、审批程序,完善建章健制,规范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规程,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人民群众期盼欢迎的民生建设之年,还是全国对口援疆工作全面组织实施的第一年。自治区在今年加强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大兴“执政为民”

新风,通过对不良机关作风和效能不高“亮剑”,转变“衙门”作风,创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作用非同寻常,意义非常重大。我们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区各地各级党政机关作风与效能必然得到根本的转变,“新疆效率”也必将得以实现。

四、加强效能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效能建设要求我们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提高办事效率。一是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二是要遵守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加强考核考评工作,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基层能力建设,从形式到内容以长效机制建设手段,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园,同样没有制度的约束,就不可能有高的工作效率,制度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工作中要以制度为准则,遵守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本保障,对于执法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加强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不只是领导干部的事,而是全部执法人员份内的事情,各地、各部门、各级工作人员提高政府效能,要按照职责权限从自身做起,从自己承办的每一件公共事务做起。每位党员干部要敢于负责、敢于突破、敢于担当,要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抓落实。要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就要来真格的,表决心做到“勤政为民”不难,难的是不计荣辱地拼命苦干,实事求是地真抓实干,是实实在在加强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的新风尚、新气象,这才是打老百姓内心里所期盼、所欢迎、所拥护的。通过效能建设,要做到认识提高,思想到位,行动自觉的同时,挑战自我,自我“革命”,加强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总结,提高工作技能,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做一名合格的“执政为公、执法为民”公务员。

篇6: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一、充分认识做好敞开大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的重要性

敞开大门、查摆问题阶段是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在动员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敞开大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进行问题查摆,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制订整改措施,对于巩固和扩大动员部署阶段成果,打牢整改工作基础,确保以干部作风整顿为重点的“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取得成效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工作,社会各界群众尤为关注,更是关系到下一阶段的整改工作是否具有针对性,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把这一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好。

二、重点查摆的问题

按照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照要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六个方面的作风以及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执行情况,结合农业部门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认真查找本单位以及个人在作风建设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特别是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民主生活会、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查找不足和差距,多从思想作风上查找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务必做到既要查摆出问题,找出典型,又要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力求找准症结,明确整改方向,研究制订整改措施。着重从以下12个方面进行查摆:

1、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2、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3、缺乏干事激情,精神状态不佳,创新能力不强,因循守旧,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的问题。

4、脱离实际,急功近利,不察实情、不讲实话、不办实事、不求实效,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严重的问题。

5、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吃拿卡要,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的问题。

6、该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不取消,该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不下放,该向群众公开的事项不公开,致使审批事项、审批环节过多,办事程序不透明,造成办事成本过高,办事时限过长,甚至办不成事的问题。

7、部门职能权限不清,部门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投资者和群众办事难,机关办事效率低的问题。

8、部门利益至上,对需多个部门审批的项目有利就争,无利就推、就拖,造成一些承办事项无人最终负责,办事时限无法保证的问题。

9、办事程序不科学,有重复的内容和环节,与相关部门衔接不好的问题。

10、群众或投资者申报审批事项的材料不合适而不提出、不指导群众或投资者完善材料,导致多次反复的问题。

11、机关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无法履行岗位职责要求,造成办事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问题。

12、监督工作不到位,行政效能监察没有执行,造成责任追究无法落实的问题。

三、查摆问题的方法步骤

(一)进行思想发动。要通过互联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资料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思想发动,向全体干部职工做到“三个讲清”,即讲清为什么要查摆问题,讲清重点要查摆什么问题,讲清怎样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使干部职工把思想切实统一到查摆问题的要求上来,增强查摆问题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真正沉下心来,把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摆清楚。

(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要敞开大门,走出机关,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到服务对象中去,围绕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并从下属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中查找自身存在问题。通过在贺州市农业网上设立“机关效能建设年”专栏,设立网上投诉信箱,公布投诉电话,在办公楼内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畅通意见征集渠道,广泛听取和征集干部职工、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各界对本单位干部作风、机关效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汇总并公开。

(三)开展“双千”“双百”活动,确保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农民增收和农村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内容和我市城乡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建立城乡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农业部门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农户,深入城区街道、社区、居民住户进行问卷调查,摸清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掌握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环境卫生状况,摸清农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想法,为进一步理清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制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四)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根据农业部门特点、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采取自己找、领导点、群众提、互相帮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查找本单位和干部在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对基层和群众关注度比较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与农业发展工作密切相关的岗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查找。查摆问题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敢于面对问题,揭露问题。把查摆问题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

(五)深刻剖析原因。要分层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要做到挖根源,明危害。剖析原因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列出来,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对一个问题,要看它是因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正造成的,还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不科学,审批办事程序不合理造成的,或是因为个人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造成的。既要分析工作主体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也要分析监督、督促工作不到位、违纪处理不及时方面的原因。通过剖析原因,切实抓住问题的实质,特别是一些由制度和工作人员不适应带来的问题要剖析透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把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查清讲透。

(六)研究提出整改方向。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共性的问题、集中的问题和特别重点的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方向。属于事业心与责任感、工作作风不正的问题,主要在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整改;属于体制机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的问题,主要在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能配置、优化审批程序上下功夫整改;属于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的问题,主要在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上下功夫整改。

(七)做好查摆问题的分类汇总。要在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类汇总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一批本单位集中整改的重点问题,填写《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查摆问题情况表》,向我局办公室汇报,并向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单位和群众进行反馈。

四、基本要求

(一)领导要带头。查摆问题阶段工作搞得好不好,能否达到目标要求,关键在于领导能否高度重视,发挥表率作用。各单位的领导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剖析原因,带头明确整改方向和整改措施,从而带动本单位查摆问题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坚持实事求是。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什么问题就查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查摆什么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既不能有意掩盖,避重就轻,把自身存在问题说成是别人的问题,把属于个人的责任说成是整个单位的责任,推卸个人责任;也不能把属于主观因素造成的问题推到客观原因上,把作风、能力上的问题说成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逃避主观责任。要把求真务实的作风体现在查摆问题的整个过程中。

(三)坚持边查边改。在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的同时,对于查摆出来的问题,具备条件马上改的要立即改,并把边查边改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服务对象。

(四)加强督促检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情况汇报会等形式,对查摆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个人给予表扬,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查摆工作敷衍塞责、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个人,要责令“补课”,并进行责任追究。切实加强对开展查摆问题工作的督促检查,严防走过场。

篇7: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质监行政执行力

海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

总工程师

张 力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顺应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立足海南实际,明确提出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并围绕建设目标,对海南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具体措施,确定要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并从投融资、财税、开放、土地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给予了海南许多政策倾斜,进一步为海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有利条件,带来了难得机遇。建设国际旅游岛,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课题。同时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一、当前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机关作风是反映政府效能建设的一面镜子,机关作风问题也是影响政府效能和党政形象的关键问题。目前我们部分干部的作风与当前的形势和效能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有些机关干部缺乏公仆意识,淡

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为民服务意识较差。部分干部认为自己是老资格,干多干少没关系,缺乏新知识、新理念,不求上进,缺乏主动为民办事的热情。

二是服务能力滞后。部分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一些机关干部不读书不看报,阅文不研究消化,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停留在老思想老观念,执行政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弱,为群众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工作效率不高。一些部门职责重叠,多头管理,责任不清,项目审批环节多以及多头审批、“两头受理”等问题仍然存在。工作中讲条件、打折扣、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向不明、杳无音信。

四是“衙门”作风仍然存在。个别机关和干部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人难找、事难办”现象。一些干部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务员,对前来办事人员态度冷淡、盛气凌人。工作时间外出喝茶聊天,工作沉不下去、深入不到位,缺乏对办事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是个别机关行政行为不规范。未能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行政行为缺乏合理性、合法性、严肃性。

六是官本位主义严重,彼此之间协调不够。有些部门

在抓工作过程中,喜功冒进,不求协作,缺乏主动与相关部门的协商落实。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建议 政府行政效能是落实中央和省政府各项工作决策的有力保障。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海南岛建设成为文明程度高、政强民富、名实具备的国际旅游岛的和谐社会。我认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要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服务意识,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政府机关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自觉把工作精力集中到为民众办好事实事、解决民众困难上来。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脚踏实地工作。

坚决破除按部就班、不思进取的思想,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观念;坚决破除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牢固树立服从全局和整体的观念;坚决破除方便管理者的思想,牢固树立方便民众、热情服务的观念;坚决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事业为重、敢于负责的观念;破除工作慢、抓机遇慢的思想障碍,树立工作慢也是过的观念。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正确的政绩观与权力观统一起来,切实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公仆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增强服务本领,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增强服务本领必须要有大局意识。才能服务好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好改革发展大局。

各级机关干部是机关效能建设的主体,机关干部都要立足于“懂大局、管本行”,自觉树立全局思想,既要按照各自分工做好本部门工作,又要自觉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协同,相互理解,积极配合才是效能建设的关键环节。

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决定了机关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以建设专业学习型机关为载体,结合各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把建设专业学习型机关作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质的有效抓手,对机关干部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提高机关干部服务群众、依法行政、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抓落实的能力。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机关干部的头脑,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政府的重大决议和决定,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水平;加强对机关干部本岗本职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广泛开展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以及网络资讯,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服务是“第一要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转变作风上下功夫。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既是当前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要注重深入基层,贴近民众。把提高行政效能放在服务发展、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上,探索和搭建多种形式的服务沟通平台,畅通民意渠道,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四)规范依法行政,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

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一整套完善、科学、可操作的责任追究制度。要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完善制度、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提高人民满意度为目标,努力建设

规范、协调、公正、高效的依法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要设立效能监督机构,健全效能投诉网络,完善效能投诉受理机制,努力做到投诉有门、办理有效,有诉必查、查明必处。

细化各部门规章管理制度:第一,要健全行政制度体系。要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公示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评制、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等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机关干部的行政行为,不断规范机关管理,规范各类议事活动,规范办事程序,促使行政权力的运作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第二,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部门职能关系,建立必要的联席会议制度,从体制上杜绝部门之间有利就争、无利就跺猫猫等推诿扯皮现象。要加大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清理,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实行重大项目审批会审制度和一般项目审批主办部门负责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实行“阳光”审批。第三,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只要不违反保密要求,属办事依据程序、时限、承诺、项目、收费标准和办事结果的,原则上都要向社会公开。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干部任用、人事安排、项目审批、办证办照、批钱批物等问题和环节作为重

点,加强行政行为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

(五)强化监督,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政府行政效能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强化监督,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建立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强化内部监督。要建立健全机关各部门效能投诉中心,要加强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要配备专职人员,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群众投诉。

加强社会监督。建立“机关效能建设巡察员制度”,要聘请有阅历、有专长和各界人士为机关效能建设巡察员,组成的巡视督察组,赋予职权,对各单位干部作风和效能状况进行明察暗访和专题视察,对行政审批中不作为、违反服务承诺的行为、滥用行政执法权的行为、工作作风等方面,评议和监督机关效能建设,坚决追究违反有关制度,破坏投资软环境的部门和个人。

坚持效能监察工作与舆论监督相结合。把群众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结合起来,要向社会公布监督结果,增强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需要公开答复的决不遮丑,需要内部答复的决不拖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机关效能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同时也要加大对反面典型曝光的力度,以拓宽群众监

督的渠道,促进行政机关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完善投诉信息处理机制,加大对实名投诉件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违反有关制度、破坏投资软环境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确保群众诉求渠道畅通和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要建立“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告诫制度”,对服务效率低,服务态度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党员干部,要责令其说明情况、进行诫勉谈话和限期整改。

(六)实施绩效考核,在科学客观评价上下功夫。绩效考核作为量化评价干部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机关作风建设,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完善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设计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绩效评估标准。要根据各单位所承担的责任制订相应的具体考核标准,重点要放在服务型行政部门和执法管理部门,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情况、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改善情况、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进步状况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

二、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突出量化考核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采取社会评议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网上评议与座谈评议相结合,平时评议与定期评议相结合,通过评议,发现差距,找出不足。在考核评议中,要注重将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和认定制度化,加大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含量。

篇8:关于加强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

一、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办学传统的著名学府,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 目前从总体上来说, 校部机关队伍是很优秀的, 大多数机关人员品德好、业务精、作风硬。无论是在四校进行实质性合并的融合过程中, 还是在新浙大实施第一步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 机关都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作用。但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对机关的要求来审视, 机关还有不少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工作的目标定位不够高, 安于现状, 固守陈规, 缺乏创新意识。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 仍然有重管理、轻服务的“官本位”思想, 权力下移的力度和速度都不够, 不利于改革的深入发展。三是学风不够端正, 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 对业务钻研不够, 没有把学习与提高工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 有的抓工作只停留在会上, 只提出一般号召, 工作抓得不实, 措施不够得力。五是机关的服务职能尚未完全理顺, 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现象。

高校办学意图和政策措施多是通过机关来传递和实施的, 机关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机关的工作效能, 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的心声能否及时地反映上来,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意图和决策能否坚决地贯彻下去, 充分地体现在学校各个层面、各条战线。特别是面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新考验, 如何通过加强我校机关效能建设, 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 规范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学校实施第二次跨越式发展,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也是发挥新浙大综合性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高校机关是现代高校中服务于教学科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教学科研系统一起, 构成了高校前进的二个必不可少的车轮。机关要以服务于教学科研系统、提高教学科研运行效果为最终目的。除此之外, 机关没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目标。机关效能建设要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机关为目的。“服务型”即机关人员要牢牢树立以教学科研为本的意识, 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服务态度;“学习型”即要求机关人员学习掌握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科知识, 提高工作技能、工作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创新型”即要求机关人员先要从更有效地服务师生着眼,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 方便师生, 促进教学科研, 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当前在高校机关效能建设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下放权力。

学校和学院相比, 学院更贴近师生、贴近教学、贴近科研, 对本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更有发言权。进一步下放权力, 减少中间环节, 更有利于学校的快速发展。

2.优化职能。

机关当然要管理, 同时还要履行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 要逐步减少管理职能, 逐步增加服务职能。

3.提高质量。

机关工作也是一门学问, 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性, 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机关工作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 努力成为优秀的职业机关人员, 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机关工作的质量, 要向清华、北大, 乃至世界上的一流大学看齐。机关办事要公开、公平、公正, 要讲诚信。特别是制定的政策、规定、办法, 要经过周密论证, 要做到科学合理, 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

4.讲究效益。

机关办事要有时效概念, 做到立说立行, 限时办结。尽最大努力降低机关的运行成本, 科学整合机关的各种资源, “精兵简政”, 少花钱多办事。

5.校务公开。

及时公开机关所掌握的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 扩大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6.廉洁自律。

机关人员能遵章守法, 清正廉洁。能够积极倡导廉政文化, 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物质利益的诱惑, 不以权谋私。

三、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对效能建设认识不到位, 做好这项工作就无从谈起。必须把加强机关人员思想建设摆到突出位置, 贯穿效能建设始终。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 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先进理论武装广大机关人员。大力开展宗旨观教育, 牢固树立广大师生利益至上的理念;大力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 牢固树立第二次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大力开展民主观教育, 牢固树立重视群众参与的理念;大力开展法制观教育, 牢固树立管理必须依法、用权必须监督的理念。

2.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效能建设的根本。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把制度建设贯彻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要围绕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的要求, 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 逐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全程办事代理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以岗位制来明确工作职责, 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要求, 以公示制来推行校务公开, 以公开评议制来强化民主监督, 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 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 并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 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3.加强作风建设。

良好的作风是效能建设的具体体现。机关成员的工作作风是反映机关效能建设成效的一面镜子, 没有好的作风, 提高机关效能就是一句空话。要切实增强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认真整顿“四风”, 即学风、文风、会风、事风。自觉做到“八多八少”:多学习, 少应酬;多发非发不可的文件, 少发可有可无的文件;多下去调研, 少开长会;多主动协调, 少被动应付;多换位思考, 少主观片面;多办实事, 少搞形式;多解难, 少埋怨;多立说立行, 少议而不决。

4.强化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是效能建设的有力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必须通过监督予以制约, 必须通过监督予以规范。组织人事部门应负责制定实施效能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应设立机关效能建设监督机构, 建立专门监督员队伍, 明确责任, 切实履行对机关效能建设的监督职能。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 不断完善评议机制和办法, 切实抓好督查整改。

上一篇:二年级简单的学生优秀评语下一篇:3分钟组织部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