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要当好四个中心

2024-05-04

办公室要当好四个中心(通用4篇)

篇1:办公室要当好四个中心

办公室要当好“四个中心”:一是当好指挥中心,要发挥好正确指挥、积极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确保校委决策部署执行到位;二是当好运转中心,要发挥办公室枢纽作用,保证党校运转正常;三是当好参谋中心,多提建设性意见,成为校委的真参谋、好助手;四是当好服务中心,要发挥“窗口”作用,为校委领导服务,为各处室服务,为全体教职工服务,为上级和有关部门服务,为全省党校系统服务。办公室干部职工要强化“四种意识”:一要强化政治意识,二要强化大局意识,三要强化质量意识,四要强化效率意识。办公室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要做到“四讲”:一是讲学习、二是讲责任、三是讲团结、四是讲纪律。

张平英在讲话中指出,一是要加强认识,把“质量提升年”作为“标准化管理年”的延续和深化,做到工作有谋划、有思路、有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提档升级。二是要认真开展“回头看”,及时规范完善现有规章制度,提高科学化水平。三是要发挥好办公室党校运转总枢纽和校委决策参谋助手作用,多思考、多谋划,多提合理化建议。四是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发挥好办公室连接上下、沟通左右的“桥梁”“纽带”作用。五是要加强学习,开展“推荐一本书”活动,组织读书交流会,在办公室营造良好学风。

会上,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办公室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的整体情况及如何抓班子、带队伍的思路措施,其他班子成员分别围绕如何提升分管工作质量进行汇报。大家共识:全校强力实施标准化管理以来,办公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和进步,但与办公室在全校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形势、新任务赋予办公室的新使命、新考验相比,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全局观念有待进一步强化;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历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按照校委关于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常务副校长刘忠昌在全校处级干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扎实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抓强班子,带好队伍,提升素质,增强能力,提高效率,上升质量,树好形象,优化环境,促进办公室工作全面提档升级。(李烨)

篇2:办公室要当好四个中心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正式提出上海要打造“四个中心”,包括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四个中心”目标的确立,既给上海人民绘就了一个更为清晰的经济战略蓝图,也给上海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动力和压力。

“四个中心”都是基于上海已有的发展基础与比较优势而提出的。为早日实现“四个中心”的奋斗目标,上海还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即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四个中心”乃为目标,“四个率先”则为保障。

针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推动了“三港”“三区”建设,即洋山深水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以及依托“三港”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延伸推出的三个保税区,并以此为载体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完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航运支持政策和制度环境。针对“国际经济中心”建设,上海规划了100多个工业区块,显示出以工业园区为主体、工业基地为亮点、城镇工业地块为补充的基本特点,并将着力点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促进跨国公司及外商投资、国际研发中心进驻发展。针对“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海力主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购物天堂”,积极推进免税商品购物场所,力求引领国际市场潮流,形成创意风向标的品牌和企业群。针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积极建立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应的人民币产品市场中心,探索在上海建立全国性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支持设在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公司率先扩大业务范围,制定上海外资股权投资企业管理办法,推动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等。

篇3:把握“四个中心”开展普法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以领导干部为中心,以带促学

一是组织机构到位。成立了由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五五”普法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班子其他领导和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政策法规科抓具体工作,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委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工作原则,落实普法规划的工作责任制。

二是普法措施到位。组织订购了“五五”普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做到人手一册。收集大量建设与管理法律、法规的文件资料,按园林、市政公用等内容分成19大类,由班子成员参与编成300万字的《建设法律法规大全》(上、中、下册)。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决策中参谋作用,增强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是制度保障到位。坚持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把法制学习纳入了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学习《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定期举办专业法律知识专题辅导,给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以公务员为中心,以讲促学

一是激励机制措施实。为调动建委系统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自觉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进程。市建委建立了公务员学法用法激励机制。做到三个结合,即:公务员学法用法与干部考核结合起来;与评优创先结合起来;与干部任职、任用提拔结合起来。推动了公务员学法、用法、依法行政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科学安排内容实。建委系统把公务员“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分为准备、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把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六个方面作为公务员普法的主要内容,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于公务员队伍学习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三是形式灵活效果实。每年采取法律专家讲、单位领导讲等形式,邀请了省厅招投标办专家、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鄂学勇、市“五五”普法宣讲团讲师赵德安等专家专题辅导招标投标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相关知识,联合市法制办、房产局等部门宣传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太阳能光热应用及发展等专题讲座20余场次。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发教材自学、发考卷自考”的普而不教的形式化做法,提高了普法效果。

(三)以执法人员为中心,以考促学

一是紧扣关联点学。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我们结合执法人员的岗位特点,采取集中培训、座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与执法人员执法工作相关的公共法律法规和建设专业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

二是抓住关键点管。为了确保每个执法人员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执法责任等一般法律知识,并运用在各自的执法岗位上,我委出台了(黄石市建委系统执法人员上岗若干规定》,明确对凡从事建设管理执法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建设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申领执法证件,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三是联系结合点考。市建委把系统执法人员平时法律知识考试成绩与年终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作为执法人员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不合格者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不合格者采取集中轮训、合格上岗的做法,确保每一名执法者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有效保证了执法效果,五年来,未发生一起恶性执法事件,行政复议没有一起错案,行政诉讼没有一件败诉,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四)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送促学

一是和活动联手。近几年来,市建委组织开展了“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工地”、”关注民生,从政为民”——湖北首站8858帮忙现场办公会、“党员义务奉献日、送法到工地”、“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发放了《建设法律法规大全目录》、(建筑安全检查规范》等手册3000余本,宣传资料近万份,接待群众咨询、投诉数百人。

二是与科技联姻。我们在建设信息网站开办了法制学习教育专栏,及时宣传建设法律法规,也方便了相关人员的了解和查阅,投入资金近10万元,制作各类建设法律法规书籍、光盘5000余套,向广大市民、农民工、各大企业进行了免费赠送。

三是向多面拓展。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对全市建筑施工、监理企业和在建工程的外来施工、监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培训,要求建筑面积或工程造价达到一定规模的建筑工地及二级以上建筑、市政施工企业都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以此为平台,开展法律、安全、技能等常识培训。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有力促进全市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五年来我市建筑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50亿元,2009年突破100亿元,年均增幅达20%以上,54项工程获省“楚天杯”,59项工程获市“铜都杯”,创省、市级安全文明施工现场189项。

二、存在的不足

(一)认识不到位。

对建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对建筑企业,宣传新时期的城乡建设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有些企业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一般化,分析问题一般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从而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

(二)机制待健全。

建委系统普法工作涉及的部门多、企业多,有的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缺乏,普法设施及平台建设滞后,普法器材及资料匮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要求,普法专职工作人员偏少,其职能作用难以发挥,普法宣传队伍及人员的组建随意性较大,致使很多工作流于形式,实际效果较差。

(三)教育存死角。

教育是普法工作的有力抓手。通过教育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普法效果,但是就目前普法教育模式而言,还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以往的专家讲、试卷考、开班学的传统模式,大部分企业还仅仅满足完成规定的动作,就目标或文件的任务而工作,缺乏创新理念和意识、缺乏钻研的氛围。

三、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全新格局,突破普法广度。

建委系统普法工作涉及内容多、广,仅仅依靠一两个职能科室是远远不够的,普法对象的社会性、广泛性、多样性和长期性决定了法律宣传的主体必须具有多层次、复合型的特点,需要广泛吸纳建委系统工、青、妇、老年协会等力量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辐射性强、社会影响面广的优势作用。在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主管科室制定指导规划、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使普法工作有规划、有指导、有执行、有监督,建立起“横能到边、纵能到底”的普法工作体系。

(二)抓好重点对象,突破普法深度。

“六五”普法要继续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分类指导。继续加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工作力度,着力提高其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要继续加大对公务员特别是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着力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能力;要继续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生产、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切实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的观念,从而使普法在深度上得到突破,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坚持开拓创新,突破普法模式。

篇4:办公室要当好四个中心

简言之,高端软件是指因具有关键或专有技术、创新或领先模式而拥有较高附加值、并能促进产业形成较高劳动生产率的软件及服务。其“高端”体现在软件技术门槛高、行业资质要求高、业务模式领先、服务规模占优、服务应用领域所形成的生产效率高。

上海软件产业有规模、有亮点

近年来,上海软件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并成为上海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十一五”期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抓住了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历史机遇期,加强产业链完善和发展模式创新,实现了从新技术领域到支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成为上海经济发展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密集、增值效益较大的产业之一,为服务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2013年,上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突破了4300亿大关,不但成为全市的经济支柱,更成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软件产业的发展有自身的显著特点:首先,产业规模平稳增长。无论是经营收入,还是企业数量、从业人数等都具有相当规模,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内的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

其次,机制性业务创新渐成主流。更多软件企业通过自建或联合共建设立研发中心,从机制上保证业务创新的持续,并且更加注重从技术、业务模式等方面开展创新。

另外,注重强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强调做精做专。如在深度方面,整合底层工业控制系统与上层ERP的深度集成;广度方面,拓展跨产业领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此外,紧密结合行业应用形成特色专有技术、产品与服务。如工业软件领域,在钢铁制造、城市轨道交通、数控、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均形成了行业特色鲜明、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解决方案。

最后要强调的是,上海软件相关专业与公共服务已成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软件产业发展的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如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产业促进中心等)与专业服务(如软件测试、数字认证等),在推动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也应客观认识上海软件产业目前所存在的不足,譬如与国外及国内软件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关键核心技术还多为国外公司掌握,缺乏一定数量的龙头、骨干企业,高端人才缺口还较大等。

产业发展须面向“高端”

高端软件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高端软件具有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位于产业链高端,与高端应用紧密联系。其代表着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主流趋势,具有重大的产业价值和知识产权价值。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明确高端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要发展领域。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了发展高端的软件产业。2012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将高端软件及具体内容列为重点研发对象。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要求尽快形成有效支撑的配套高端软件产业。高端软件产业本身就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更对上海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渗透与带动作用。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进程中,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突破时间与空间界限,促进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的高效运作与精细化管理。这为高端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和作为空间。

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要求加大高端软件推进力度。软件产业是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升级转型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迫切要求软件企业面向行业领域开发出专业特色的软件与服务,鼓励工业企业充分应用软件技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促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鼓励服务业企业充分应用软件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创新商业模式;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农产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普及信息技术应用。

同时,支持传统产业企业的软件开发部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独立法人实体,为本行业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和提升提供专业服务。

发展高端软件是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优势的发展要求。经过多年产业规模的平稳增长,上海软件产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因高端软件具备高附加值,具有相当不可替代性,必然会形成较高产值。因此,推进上海高端软件产业的发展,是上海软件产业进一步加快大发展、做大做强、做出规模的必然选择。

推进高端软件发展,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了培育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使上海成为国内新业态、新模式最活跃、成长最快的城市,并充分发挥释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转变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新兴产业培育的“孵化器”作用,在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指导下,上海积极启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作。国家工信部和上海市政府于20u年10月7日签署协同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合作备忘录。上海成为首个部市共建中国软件名城的直辖市。

上海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布局高端软件与服务:在产业促进政策、园区基地建设、两化融合试点、产业化项目支持、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在先行先试对口试点、创建国家级国产软件应用示范区和体验中心、推动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建设云海数据中心、支持重点项目等方面有步骤地按计划推进。

nlc202309051030

上海高端软件产业发展路径

从新兴产业发展一般规律看:加大政府重点支持是基础。高端软件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应准确认识与把握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新兴产业从其广义上讲,是指那些利用先进革命成果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这些产业普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而狭义的新兴产业,则主要是指依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般而言,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最为集中的领域,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的成长期阶段。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基础之上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努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产品(服务),是保证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是新兴产业崛起的重要手段;产业链的延伸是新兴产业提升的有效途径;合理的空间布局是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

从软件产业本身发展规律看:强调需求引领、市场驱动。简要分析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具体内容是: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需求是其是发展的动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是发展的平台,技术突破、业务模式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优势,高端软件人才、行业专家是持续创新的源泉,对行业有着较深理解力与抽象建模能力是立身之本,对软件开展产品化和产业化,推进服务化、平台化是发展之道。

从应用软件的行业发展规律看:要加大软件与业务的融合度。发展高端软件。应注重认识软件产品与服务所应用的产业领域发展规律,尤其是准确把握其发展阶段与产业需求;同时,更要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求,找准推进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的节奏与增长点、创新点,切实推动上海高端软件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从顶层设计角度看:须系统性推进产业发展。简单说,顶层设计,就是从高端软件产业发展规律出发,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以产业发展的全局视角,对各方面、各层面、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顶层设计具有高端战略性、整体系统性、先后次序性和缜密科学性。强调顶层设计视角看高端软件产业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思维方式上更为深刻,即由点上的思考,转变到线上考虑,更要向关联关系、网络、面上分析:由粗放型、经验型发展思路,向前瞻型、缜密型、科学型转变;从平面立体思维向网状体系思维跨越。尤其是注重处理好发展高端软件产业自身方面的关系,高端软件产业与所应用领域的关系等。

从国家信息产业政策看:要抓住契机、聚焦重点。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基础性、关键软件的支持力度。发展高端软件应适时抓住产业发展契机,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发展。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讲话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由此可见,基于自主可控的安全软件、网络软件、社会领域应用软件等正是亟待发展之机。

强调创新 完善环境 推进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并完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上海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包括出台高端软件产业发展三年规划方案,发布支持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形成相关标准体系。尤其注重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即通过综合应用规划引导、资质认定、财政奖励、专项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软件产业公共服务、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在深化已有的高性能计算、软件评测、构件服务等公共研发平台,行业协会、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等公共专业服务机构基础上。深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形成政府、公共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软件企业等共同推进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的合力。

增大支持并搭建业务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持续鼓励软件关键技术、业务模式自主创新,加强企业、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用户之间合作交流,打造和完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应用为一体的高端软件产业化推进机制建设。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技术、标准和应用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高端软件的联合创新和应用推广;大力提倡并鼓励上海充分发挥众多高校、研究院所集中的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搭建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与结构建设。更加注重软件人才结构,加强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建立人才培养机构与软件产业的供需匹配机制,加强软件人才专业知识教育与产业化项目实训紧密结合的复合、高端、领军型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并加大针对高端软件人才的奖励政策。同时,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

健全完善产业链并占据关键环节。健全完善产业链。不仅着眼上海软件产业,而是面向长三角、华东、甚至全国区域构建产业链,并抓住产业链关键环节推进上海高端软件产业发展。以具有国际、国内或行业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打造贯通包括软件、系统、运营、服务、维保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条。

同时,注重加快推进高端软件的产业化与应用工作,推动软件技术向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大力拓宽软件产业的应用空间与产业链锻造,并做好首次业绩突破的支持服务工作。

坚持系统性开展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建议政府资金更加注重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开展专项支持,以支持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与壮大为主;在技术层面,以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推进为要;支持领域,以聚焦上海重大产业发展为本;时间上,以尽可能持续支持为宜。

综上所述,高端软件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二五”规划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力。2014年,上海将抓住未来软件技术发展的关键核心,聚焦技术创新和竞争焦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面走向高端。

上一篇:残奥会入党思想汇报:同享一片蓝天下一篇:读书的收获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