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2024-05-03

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共12篇)

篇1: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应急演练方案

一、目的:

为了使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时间:2012年12月20日

三、演练地点:急诊科

四、组织体系 总指挥:刘晓琴

参与部门:护理部、急诊科病区医疗及护理组

五、人员安排

为了使抢救有条不紊,提高抢救成功率,科室成立应急抢救小组,白班:主治医师、护士甲、护士乙、护士丙。中午班及夜班:值班医师、值班护士2名,(必要时传听班)。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协调。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按各自分工开展抢救工作。组 长:马学坤 副组长:杨虹

成 员:医师1人及护士3人共4人。

六、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实施方案

1.场景:一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就诊,家属诉患者吐血量约1500ml,护士甲、乙立即接诊患者,组织进行抢救。小组各成员迅速到位,职责分别如下:

医师职责:

1.立即为患者检查,询问病史,听取护士汇报。

2.根据病情下达医嘱,随时为患者进行查体,了解病情转归情况。3.医患沟通,交代病情。护士甲职责:

1.立即通知医师,看表计时间。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询问病史并查体。指导家属挂号。

2.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随时执行医嘱用药。3.关心、安慰、体贴患者,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心电监护。4.患者病情平稳,指导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电话通知病房和电梯,填写转送患者登记本,护送患者入病房继续治疗。

5.医师补记医嘱后负责核对并签名,与第二人核对空安瓿后弃去,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护士乙职责:

1.准备抢救车及其它急救用物。

2.核对患者姓名、年龄,询问过敏史,书写腕带核对并佩戴。3.复诵、核对、抽取药物,记录。

4.标明①②通路,标注灭菌水及棉签的打开日期及时间,完善记录。5.与护士甲核对医嘱、清点空安瓿,正确无误,垃圾分类放置。6.抢救结束后负责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于2小时内补齐抢救车内物品及药物。清点备用。护士丙职责:

1.协助护士甲乙清理呕吐物、取卧位、盖被保暖,测血压,大声复诵医嘱为患者吸氧(一定要试通畅)。2.为患者采集各种血标本。

3.开通第二部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

七、培训后要求

1.全院护士长要依据本次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应急预案模拟演练培训,认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并现场模拟演练。2.护士长要考核评价。

附件:1.休克抢救程序

2.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预案演练记录

篇2: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血容量的骤降,导致血压下降,心排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动过速等,常见病因如下。

失而:如外伤、肝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消化道大出血、动脉瘤破裂等。

脱水:严重的呕吐、腹泻、胃肠造瘘管引流、肠梗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篇3: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1 病例资料

1.1 患者1:

患者男性, 48岁,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d, 加重1h而入院。高血压病史1个月, 血压最高180/110mmHg。否认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6.4℃, 脉搏89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70/110mmHg, 神志清, 口唇发绀 (+) , 心率89次/分, 心音低钝, 节律规整。心电示: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偶发室早。心肌酶示:AST 260U/L, CK 2330IU/L, CKMB 266IU/L, LDH 575 U/L, HBDH 939 IU/L, 肌钙蛋白1.31ng/ml, 血脂示:TG 5.17mmol/L, CHO 5.71 mmol/L, LDL4.11 mmol/L, HDL 0.72 mmol/L。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偶发室早, 泵功能Ⅰ级, 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险组) 入院后给予扩冠, 溶栓, 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 支持对症治疗。入院患者进食差, 尿量少, 24h 500mL, 入院后24h, 患者出现血压低, 测血压70/40mmHg, 按心源性休克治疗, 给予5%葡萄糖250mL+多巴胺100mg静点, 从每分钟5滴开始, 患者血压持续偏低, 给予持续加量, 至每分钟30滴, 血压才稳定, 之后给予补液给予生理盐水500mL, 右旋糖酐500mL, 并嘱患者进食饮水, 约1h后患者血压稳定, 并逐渐减少多巴胺用量, 约2h后停用多巴胺, 患者未再出现低血压, 患者休克原因考虑为低血容量休克。

1.2 患者2:

患者女性, 6 5岁,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 d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94次/分, 血压70/30mmHg, 神志清, 口唇发绀 (+) , 双肺无啰音, 心率94次/分, 心音低钝, 节律规整。心电示: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心肌酶示:AST 360U/L, CK 3336IU/L, CKMB 366IU/L, LDH 875 U/L, HBDH 934 IU/L, 肌钙蛋白2.30ng/ml, 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泵功能IV级, 入院后给予纠正休克, 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 支持对症治疗。入院后给予多巴胺持续治疗, 应用12h后患者仍需多巴胺每分钟50μg维持静点, 患者进食差, 尿少, 给予生理盐水500mL+10%葡萄糖500mL静点, 右旋糖酐500mL, 并嘱其多饮水, 正常进食, 4h后患者血压逐渐正常, 并逐渐停用多巴胺, 患者休克原因考虑为低血容量休克。

1.3 患者3:

患者男性, 74岁,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h入院。糖尿病病史2年。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56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60/30mmHg, 神志清, 口唇发绀 (+) , 双肺无啰音, 心率56次/分, 心音低钝, 节律规整。心电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泵功能IV级, 入院后给予纠正休克, 溶栓, 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 支持对症治疗。患者溶栓后2h患者胸痛明显缓解, 抬高的ST段明显回落, 回落达到一半, 并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 溶栓成功, 6h后但患者血压仍较低, 仍需多巴胺每分钟40μg维持静点, 给予生理盐水1000mL静点, 右旋糖酐500mL, 并嘱其多饮水, 正常进食, 5h后患者血压逐渐正常, 并逐渐停用多巴胺, 患者休克原因考虑为低血容量休克。

1.3 患者4:

患者女性, 62岁,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4h入院。高血压病史10年, 血压最高200/130mmHg。否认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56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90/60mmHg, 神志清, 口唇发绀 (+) , 双肺无啰音, 心率56次/分, 心音低钝, 节律规整。心电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泵功能Ⅰ级, 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险组) 。入院后给予扩冠, 溶栓, 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 支持对症治疗。患者胸痛明显缓解, 但患者尿少, 进食差, 逐渐出现血压低, 12h后测血压60/30mm Hg, 给予多巴胺静点, 需多巴胺每分钟40μg维持静点, 右旋糖酐500m L, 补液, 并嘱其多饮水, 正常进食, 3h后患者血压逐渐正常, 并逐渐停用多巴胺, 患者休克原因考虑为低血容量休克。

2 讨论

2.1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以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比较常见, 临床表现除有原发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外, 尚伴有血压下降,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 肢端发绀, 全身乏力, 脉搏细弱, 烦躁不安[2]。如果梗死组织超过心肌细胞总数的40%, 则容易心源性休克, 它占了心源性休克的74.5%~79%[3,4]。心源性休克是大面积心肌坏死引起, 而心脏主要的部位为左室, 左室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引起心源性休克。

2.2 低血容量休克 (hypovolemic shock)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情况, 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血、血浆或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导致循环衰竭[2]。

发生右室心肌梗死时, 体循环淤血, 回心血量不足, 引起相对血容量不足, 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电图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往往存在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大约有1/3患者合并有右心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患者中有10%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并且预后较差[5]。

2.3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一般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联合应用血管扩张药, 药物效果差可应用IABP, 尽早行血运重建, 进行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治疗。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应用右旋糖酐, 补液后多数能短期内能恢复, 而心源性休克是心脏泵功能障碍引起, 补液后容易引起心功能不全, 加重心源性休克, 而且急性心肌梗死, 特别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伴有恶心、呕吐, 大汗, 加重血容量不足。

2.4 临床医生应该多观察患者, 在无有创监测动脉血压情况下, 监测病人24h出院量, 适当时候给予补液治疗, 观察双肺啰音情况, 可以鉴别。

尽早开展右室导管检查, 监测中心动脉压, 能够更好鉴别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尽早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杨跃进, 华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Hochman JS, Buller CE, Sleeper LA.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tiologies, management andoutcome:a report from the SHOCK Trial Reg-istry.Should we eme-rgently revascularize occluded coronaries for cardiogenic shock?[J].J Am Coll Cardiol, 2000, 36 (3 Suppl A) :1063-1070.

[4]Carnendran L, Abboud R, Sleeper LA, et al.Trends in cardiogenicshock;report from the SHOCK study[J].Eur Heart J, 2001, 22 (6) :472-478.

篇4: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75-01

胃溃疡常见的合并症是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涉及系统器官多等特点。该种疾病常常由于病情凶险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护理工作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3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年龄为44.3岁。均为胃镜确诊为胃溃疡,休克诊断符合【内科学】第八版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有意识淡漠,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其他症状有乏力、纳差、嗳气、头晕、面色苍白等。

1.2 治疗与转归

采用补液、止血、抑酸、护胃等综合治疗措施。9例均于48 h~72 h内出血停止,1周左右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抗休克治疗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病情危急,进展快,若不立即抢救将危及患者生命,必须争分夺秒予以抗休克治疗,做好相应护理。

2.1.1 2液体复苏护理

早期液体复苏是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础。9例患者均经右颈内静脉置管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然后根据出血情况,血压以及红细胞压积变化调整补液量及给予输血。若血压回升并能维持时表明出血量少且已停止出血;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则不需输血,否则适当输血,最好为新鲜全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于30%.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尿量,CVP调整输液速度,妥善固定右颈内静脉导管,维持管道通畅。输液期间注意觀察有无咳嗽,胸闷,气闭,气促等症状,防止肺水肿,心力衰竭。

2.1.2 病情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每15~30min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及脉搏氧饱和度1次,注意中心静脉压,皮肤粘膜色泽及肢端血供变化。及时留置导尿,观察并记录尿量,有助于了解抗休克治疗效果。

2.2 用药护理

应用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如制酸剂,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前列腺素E2的合成剂及奥美拉唑等;同时给予胃粘膜保护药物如硫糖铝,铋剂等。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须于饭后一小时内服用,咀嚼片必须嚼碎后再行吞服。用药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2.3 一般护理

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吸氧3~4L/min,采取中凹位或平卧位,尽量避免搬动。呕吐者头偏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及时处理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2次/d。及时送检各种检查标本,如血常规,血气分析,生化检查等,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以温和语言安慰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其治疗信心及安全感,简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进展及治疗目的,取得配合。

2.4 饮食护理

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 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

2.5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1]。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尤其反复出血者因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感到前途暗淡,消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所以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工作中做到耐心细致、关心体贴,构造和谐气氛,设法取得患者信任,稳定患者的情绪,正确应用解释、鼓励、安慰、暗示等支持治疗方法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做好家属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鼓励家属多理解患者,多探视患者;不要流露厌烦、恐惧情绪。

2.6 健康指导

溃疡为一心因性疾病,不良饮食习惯,长期精神压抑或精神紧张均可导致胃肠黏膜防御功能降低而发生溃疡[2],此外,一些药物可诱发溃疡,如发病前曾用APC、安乃近、地塞米松等药物[3]。大量研究发现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如上述因素不解除,消化性溃疡极易复发,因此,出院时对患者健康教育和指导是必要的。主要内容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生冷食物及辛辣食物。少吃零食以减轻胃肠负担;保持稳定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慎用APC、安乃近等退烧药,慎用激素;HP感染主要通过粪便—口或口—口传播,有明显的家庭群集性,因此,应强调饮食卫生,在家庭内实行分餐制等。以减少感染机会,已感染HP者应遵医嘱积极治疗。

3 小结

胃溃疡并发出血多起病急,可合并休克,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同时,增强预见性护理意识,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与医生配合协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护理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周兰妹.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71-175.

[2]丁慧.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12(3):181-182

[3]方新林.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消化道大出血1例的抢救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1(3):56-57

篇5: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概念及病因

低血容量休克的循环容量丢失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丢失。

1)外源性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至体外,失血是典型的外源性丢失。外源性丢失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2)内源性容量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循环系统之外,但仍然在体内,其原因主要为血管通透性增高,循环容量的血管外渗出或循环容量进入体腔内。

传统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识别要点:

传统的识别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包括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降(< 90 mmHg 或较基础血压下降 40 mmHg) 或脉压差减少(< 20 mmHg),尿量 < 0.5 ml/hr・kg,心率 > 100 次/分,CVP < 5 mmHg 或 PAWP < 8 mmHg 。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氧代谢与组织灌注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价值,血乳酸(> 2 mmol/L)、碱缺失( < -5 mmol/L)是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每搏量(SV)、心排量(CO)、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胃粘膜 CO2 张力(PgC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SVO2)等指标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意义。

监测

一般临床监测

包括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在休克早期阶段往往难以看到明显的变化。

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皮下静脉塌陷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休克的严重程度。但是,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心率加快通常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但是心率判断失血量多少并不可靠。部分患者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血管收缩来代偿中等量的失血,仅表现为轻度心率增快。

血压的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休克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维持“可允许性低血压”(permissive hypotention)有时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可允许性低血压究竟应该维持在什么标准? 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 60-80 mmHg 是目前部分人的通行做法。

尿量是反映肾灌注较好的指标,可间接反映循环状态。当每小时尿量低于 0.5ml/kg/h 时,应继续液体复苏。需注意高血糖和造影剂等有渗透活性的物质造成的渗透性利尿,病人可以出现休克而无少尿的情况。

篇6: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一、急救措施

1、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敷料或消毒棉垫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填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伤口止血但不影响其远端血运为宜,同时应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减轻出血量。

(2)气压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的方法不能止血时。将上肢抬高2小时,使血液回流。局部垫上松软敷料或毛巾布料,其上止血带环绕肢体缠扎两周勒紧,以不出血为止;但要及时记录开始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松开5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2、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上肢静脉或深静脉臵管,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然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

3、立即采血、配血,通知血库备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休克卧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

。血量及改善脑血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L/min,给氧浓度40-5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6、严密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次,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及氧流量以防发生肺水肿及氧中毒。

7、留臵导尿,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出入量。

8、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适当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利于防止休克、便于患者的搬运。

9、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先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二、严密观察病情

1、神志、表情与瞳孔的观察:神志和表情反映脑组织的血液灌流情况和缺氧程度及大脑皮质功能状态,是判断休克分期的首要临床指征,休克早期,患者神志清楚、紧张、兴奋或烦躁、焦虑,瞳孔无明显改变。随着休克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也可出现放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根据神志、表情与瞳孔 的变化,可对病情作出初步的判断。

2、皮肤、粘膜与肢体温度:显示外周微循环的血流状态。休克发生时,患者表现为口渴,眼睑、口唇、面色及肢端皮肤发白、发凉,甲床由红转为苍白,体温低于35C。休克进一步加重,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肤色改变往往出现在血压、脉搏变化之前,恢复往往在后。皮肤转暖、转红润,提示病情好转。

3、脉搏、血压、脉压差和呼吸:脉搏、血压和脉压差代表心脏搏出血的压力和外周血管的阻力,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每15-30分钟测定一次,收缩压小于90mmHg,脉压小于20mmHg应考虑休克存在。注意休克早期血压可能不下降反而升高,应提高警惕,一般收缩压下降不明显,舒张压略升,脉压差减小;休克晚期,收缩压明显下降,有时测不出。休克初期,脉搏细速多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常在120次/分以上;休克晚期,脉搏极其微细缓慢,甚至不能扪及。当出现呼吸加快、变浅或不规律,鼻翼煽动,提示病情有恶化的趋势;反之,则提示病情好转。

5、尿量、尿质和尿比重: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充足与否。观察每小时尿量,尿量<20ml∕h,少尿或无尿、血尿,尿量减少提示血容量不足还须考虑有无肾衰竭。尿量达30ml/h以上表示循环状态好转。休克早期尿液呈生理性浓缩状态,比重高于正

。常值;休克晚并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低而固定;恢复期注意多尿期尿液稀释的变化。警惕水电解质紊乱。

6、中心静脉压及周围表浅静脉充盈变化:中心静脉压显示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下降表示静脉回心血量不足,上升表示补液量过快或心功能损害。浅静脉瘪陷表示循环血量不足,充盈提示病情好转。

三、生活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患者清洁、舒适,床单干净整洁、床上无碎屑,身上无异味。

2、安全护理:意识障碍患者应加床档,以免发生坠床。输液肢体夹板固定。如有拔除身上的仪器或留臵管的可能,应加以适当的约束。

3、病房环境安静,减少搬动,以免加重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4、调高室温,增加盖被,液体加温至37C,但肢体局部不加温。

四、心理护理

篇7:感染中毒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人易发生多器官衰竭,如呼吸衰竭(成人r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应急性溃疡,肝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凝血(dic)[1]。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3月共收治感染中毒性休克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其中胆道感染9例,弥漫性腹膜炎12例,大面积烧伤6例,其余5例为绞窄性肠梗阻及尿路感染。年龄最大70岁,最小8岁;男19例,女13例,治愈29例,死亡3例。2 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状况 凡休克患者不论程度严重与否均应及时给氧,以提高氧含量。严重者行气管切开及人工呼吸机加压给氧。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及观察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症状的改善及机器的运行情况。2.2 做好病情观察

2.2.1 神志的观察 本病由于休克可引起脑功能障碍或衰竭,引起病人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甚至昏迷[2]。同时注意在纠正休克中使用大量654-2也可引起病人躁动。

2.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准确记录特护单 本症急重,各脏器功能受损危及生命,故抢救中随时注意bp、r、心率、t的变化。

bp:休克时注意bp变化了解休克的进展及肾功能的损害程度,恢复中注意升压药物与bp的变化关系,防止发生升压药物的依赖。r:反映ards的纠正情况。心率:由于心肌受毒素的损害而发生功能失调。t:感染初期可有高热,但随休克的发生t下降甚至不升,观察体温可反应感染纠正情况及 分析 致病菌。在本病的高热护理中要注意由于dic易发生皮下出血,故最好不采取酒精擦浴降温。

篇8: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多见于急性的速度较快的失血。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发展快, 如早期控制不及时可迅速引起各重要脏器的功能不全及DIC。现将我院成功抢救1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 14岁, 因复合外伤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于2009年5月19日入院。经查, 其血压测不到﹑腹腔内积血。即刻纠正休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约1200mL;肝右叶边缘处可见一约5cm长裂隙, 深达肝实质, 出血不止;十二指肠处后腹膜可见一3.5×4.0cm大小的血肿。术中输液2500m L, 输血800m L, 术后诊断为: (1) 外伤性肝破裂; (2) 血腹; (3) 后腹膜血肿。经迅速有效的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

2 抢救配合

2.1 迅速将处于备用状态的急救药品推车推至手术床旁, 备好吸引器、氧气、加压输液泵、麻醉机、高频电刀、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手术器械包等抢救器材。

2.2 用留置针快速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协助医师迅速准确建立中心静脉置管通道, 以便快速安全地将抢救药品输入血液循环, 快速补液扩容。

3 抢救体会

3.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足量的补液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首要措施。由于患者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的血液, 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 为保证输液输血速度建立中心静脉置管通道, 不仅能迅速补充血容量, 而且能动态观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

3.2 呼吸机加压给氧, 麻醉师迅速施行气管插管术, 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时, 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将发生异常变化, 当及时加压给氧后, 可使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以防止病情继续发展。

3.3 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分秒必争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争取抢救时机, 为患者赢得生命。

3.4 急救药品及器材的及时供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见加强对急救药品﹑急救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3.5 按麻醉、手术要求为患者摆好舒适的体位。配一热水袋为患者保暖﹑镇痛﹑解除血管痉挛。正确使用约束带利于手术操作。

3.6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全身症状和尿量,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休克程度及检查肾功能。

篇9: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关键词】颈外静脉留置针;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

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由于周围循环衰竭,微循环灌注不良,四肢静脉塌陷,病人躁动不安等导致四肢静脉穿刺不易成功,而此刻迅速建立有效、可靠的静脉通道是纠正休克的首要抢救措施,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引起身体重要脏器遭受严重的、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选择颈外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很好解决这一难题。

2007年5月——2009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60例,其中30例选择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30例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将两种穿刺方法作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在18-62岁,平均37.5岁,外伤性脾破裂22例、血气胸12例、重度以上烧伤12例、肝破裂4例、肠系膜撕裂伤4例,肾包膜下破裂2例、其他4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穿刺。两种穿刺操作人员为具有护师以上资格,熟练掌握颈外静脉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1.2方法

1.2.1操作方法两种均采用20G静脉留置针(上海普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3M无菌透明敷贴。观察组病人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450为宜,肩下垫薄枕或放低床头,使头部低于躯干部,头尽量后仰,伸直平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头部朝向心方向穿刺。常规消毒皮肤后,助手用手指在锁骨上窝附近按压颈外静脉近心端,使血管充盈,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留置针,在耳垂下3-5cm或胸锁乳突肌中心进针[1]对准血管,与皮肤呈350-400刺入,进针速度宜慢,见有回血后,压低进针角度5-150,再进入0.2cm,使套管针进入血管内,抽出枕芯0.5-1cm,沿血管方向将套管针送入血管中,拔出针芯,3M透明敷贴妥善固定留置针,并标记穿刺时间,连接输液管快速补液、输血。对照组根据病人血管情况常规选择前臂的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及大隐静脉穿刺置管连接输液管道。两组患者在输液暂停期间均用含25U/ml肝素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3-5ml封管,每班觀察穿刺局部及输液通常情况,排除固定不牢造成的留置针脱落。

1.2.2评价方法①穿刺置管成功率:一针见血或皮下探测血管≤3次为成功。②补液速度,以每小时经所选通道输入液体的毫升数。③留置天数,以局部不发生静脉炎,输液通畅,且患者无主诉穿刺部位不适,可以不更换输液部位为标准[2]。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讨论

2.1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在第一时间内尽早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足量液体的补充,改善休克状态,挽救患者生命。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6.7%,对照组7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四肢浅静脉。在基层医院抢救工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时间紧急,尤其在冬季,患者穿着衣服厚,选择四肢静脉耗时长,而颈外静脉暴露明显,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一般取平卧位,易于选择血管[3]。颈外静脉管腔粗,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以胸锁乳突肌作为穿刺定位,易于穿刺成功,而四肢浅静脉相对较细,管腔小,血流慢,加上大量失血致血容量不足时,血管塌陷明显,充盈不足也是穿刺成功率降低的原因。

2.2颈外静脉粗、直,上段直径为(0.6±0.2cm)[4],充盈时血管直径最大可达0.8cm-1.0cm[5],离心脏近,并受到胸腔负压影响大,静脉输液时血管内静脉回流对输入液体还起到虹吸作用,能迅速达到扩容的目的,决定了它在抢救失血、失液患者补液给药速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最快补液速度可达55ml/min,表2显示观察组单通道补液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扩容速度,能满足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快速补液的要求。

2.3休克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躁动,颈部相对四肢活动减少,幅度小、导管不易脱出,较少发生输液故障,颈外静脉留置针克服了冬季肘部静脉不易暴露和测血压时对输液滴速产生影响。

2.4影响留置时间的原因主要是静脉炎的发生,颈外静脉由于管腔粗直、血流丰富,留置针在其内随血流浮在血管中,对血管壁的刺激小,且减少药物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5颈外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①合并有颈部外伤和颈部脱位、骨折禁忌使用。②留置针与输液管连接紧密并排净空气及时换液,防空气栓塞。③穿刺点不可过低,致导管在血管内反折,甚至意外。不可过高,因靠近下颌角妨碍操作。④帮助血管充盈的指压手法用力不可过大和压迫范围过广,防患者发生脑缺血或压迫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致心搏骤停等意外发生。颈外静脉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抢救中,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建立补液通道,而且能完成快速补液的要求,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留置时间长,

参考文献

[1]甘英.静脉留置针临床采用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4,17(10):42-43.

[2]庞永慧.颈内静脉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1(1):4-5.

[3]刘丽,梁桂芳等.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6,21(21):14-15.

[4]陈友燕,叶斌,等.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0-162.

篇10:急诊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

吉林省图们市人民医院(133100)时胜春

摘要了解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特点,探讨抢救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技术,通过58例急救成功例子,体会到只有建立各种抢救病人的制度、配合医生快速准确的抢救、熟练掌握抢救病人的护理技术才能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病人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急、重。如果不采取及时抢救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会危及生命。这就需要护士能快速、准确的配合医生,利用娴熟的技术和急救知识,争分夺秒抢救病人,才能挽救病人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院急诊共接诊162人次急症病人,其中创伤休克病人56人,由于伤势过重而死亡8人,48人获得抢救成功。

创伤性休克的病情特点:伤势重、病情急、变化快。因此要求护士配合医生抢救时要快速、准确、机智,才能赢得抢救时机。怎样才能快速准确的配合抢救?我们认为要抓住两方面:

1创伤抢救的平时准备

1.1健全完善的抢救制度我院制定了《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有关规定,从而提高了对抢救工作个认识,认识到抢救病人必须做到争分夺秒。

1.2紧抓护士的基本功训练护士操作基本功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抢救的速度和效果。我院紧抓创伤急救的基本功训练:如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练习、考核、心电监护的观察方法;静脉输液操作技术的考核以及理论考核,掌握了休克的判断和早期休克症状的观察,能快速的配合医生有效的纠正休克,为继续救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同心协力,密切配合要做到快速准确组织配合是很重要的。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有明确的分工有要互相配合,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更应该竭尽全力,分工协作。一名护士负责管理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和抢救记录,一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管理液体治疗、病情观察、抽血、取血等,一名护士负责手术前准备、留置导尿等工作。抢救中要做到迅速且不慌乱。

1.4物品的准备为了迎接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急救必须要有充足的物品准备。

1.4.1抢救器材如呼吸机、电动吸引器、除颤器、起搏器、心电图机等,经常检查器材性能的完好性,建立健全的制度,责任到人,及时维修,始终坚持启动的备用状态。

1.4.2抢救药物如升压药、止血药、利尿脱水药、中枢兴奋药、强心药、碱性药、镇静镇痛药、抗休克常用的液体等。

1.4.3无菌敷料如大小纱布、棉球、治疗巾。

1.4.4急救包如腹腔穿刺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等。所有器械、药物、敷料、急救包都必须做到地点固定,标签清楚,定时检查,按时交班,数量充足,绝对无菌,还应保证电源的完好性能。

2创伤抢救中的护理技术

创伤性休克病人多数合并多发性创伤,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除了平时应准备的以外,还应重点抓护理技术,快速准确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1评估诊断对于急症病人护士应先做好护理评估诊断,观察病人意识是否淡漠或者障碍,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感,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加快,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为创伤性休克。

2.2畅通呼吸道,保证氧气供应护士首先检查气道是否通畅,如有无口腔异物,有无大量分泌物堵塞,有无舌根后坠等,如有则先取出异物,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氧气吸入,如发现呼吸微弱或停止,则立即做人工呼吸或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

2.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护理措施,必须抢时间,采用粗针头多通路快速加压输液。液体多选择扩血容量快、维持渗透压持久的胶体血浆,如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在紧急情况下能主动的迅速的配合医生有效抢救,从而缩短休克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2.4紧急控制出血伤处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清创、缝合、止血,骨折处用夹板固定。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及时做好采血、交叉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工作,通知麻醉科做好相应准备。必要时做好各种管道的插入工作,如刀刺伤导致上消化道穿孔所致的休克时,应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保证胃管的通畅这也是抗休克的另一重要措施。

2.5严密观察病情病情观察极为重要,护士必须严密观察并正确记录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还应观察神志、意识、瞳孔、皮肤等变化,准确记录输液量,急救措施,各种治疗,各种药物名称和剂量,并随时观察有无反应,同时护士在抢救中应迅速插入留置导尿管,观察颜色,记录尿量。观察尿液变化是判断抗休克效果和肾功能变化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准确严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并准确记录。

2.6安全转送创伤性休克病人经密切的救护,病情稳定后尽快送病房及手术室处理。转送前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接受准备,由医护人员护送,过程要轻稳,携带氧气袋,呕吐者头侧一边,并保证输液通畅,认真交接班。

综上所述,了解了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特点,知道了抢救休克病人的措施和时间的重要性,而速度的快慢又来源于护士掌握急救医学知识程度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有高度的责任信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超前护理意识和应急能力,同时还应有严密的组织制度和齐全的物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抢救创伤性休克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姚梅芳,急诊室对严重创伤抢救的护理配合,护士进修杂志,1987,2(2);

39~40

【2】 马遇荪主编,实用护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724~728

【3】 王克英主编,最新急诊临床护理与护理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实用手册,人

篇11: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所接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47例, 其中男性23例, 女性24例, 年龄45~85岁, 平均年龄 (50.20±5.23) 岁;其中上消化道多次出血患者30例, 首次发病者1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重度胃炎出血者共20例, 慢性肝病导致消化道出血者20例, 胃癌出血者5例, 暴饮暴食及过量饮酒出血者2例;患者出血量均在1000 m L以上, 达到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标准。有效血容量明显减少, 收缩压<90 mm Hg, 出现尿少, 部分患者有意识改变。

1.2 方法

1.2.1 基本处理:

保持患者平卧, 头偏向一侧, 尽量清除口腔、呼吸道内的呕吐物和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误吸及窒息;有部分患者在入院前已经出现意识障碍, 误吸, 气道梗阻, 出现呼吸衰竭的表现, 予以气管插管, 清理气道, 并予以机械通气支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予以动态心电监护, 动态监测血压, 给予持续低流量面罩吸氧, 改善组织失血引起的缺氧症状;迅速打开多组静脉通道, 补充体液, 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补充血容量, 老年患者更应根据心肺功能状态控制输液输血的量及速度, 避免液体量过多过快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的发生。

1.2.2 临床治疗

1.2.2.1 抗休克, 容量复苏:

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疗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的关键步骤。早期积极的液体复苏为抗休克治疗的关键。患者低血容量性休克持续存在, 组织缺氧不能缓解。液体复苏科选择两种液体: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晶体液包括如生理盐水和等张平衡液。胶体液包括白蛋白和人工胶体。暂无特别询证医学证实高张盐水有利于休克治疗。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快速补充丢失的液体, 维持组织灌注, 建立至少两条大内径的静脉导管为液体通路, 如条件允许, 在1 h内深静脉穿刺, 建立中心静脉导管。重度休克者依据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通知医院准备血缘, 等比例输注红悬及血浆, 条件允许输注白蛋白, 如出现严重凝血异常及时输注冷沉淀。

1.2.2.2 止血治疗:

抢救时根据患者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防止继续出血。禁止饮食, 快速扩充血容量的同时可给予高效止血药, 如垂体后叶素等;严重肝病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大出血经药物治疗无效, 多采用三腔气囊充气进行压迫止血;小动脉持续出血在上述措施下效果不佳时, 也可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止血等, 如效果不佳时, 由外科会诊, 决定能否手术。

1.2.2.3 血管活性药物与正性肌力药物使用:

休克治疗目标时维持适宜的血压, 维持组织的血流灌注比维持单纯的血压更为重要。根据患者消化道大出血的情况, 强调将动脉收缩压维持在适应的水平, 动脉收缩压过高看你加重出血, 而过低可能会影响其他组织的灌注, 尤其为老年患者, 其他组织过长时间的低灌注可能会导致组织缺血的严重后果。通常以维持动脉收缩压90 mm Hg左右为宜。如出血已经有效控制, 血压维持水平应保证器官功能。对血压进行评估时还应考虑患者平时血压情况。如积极补液后仍不能维持适宜的血压, 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多巴胺, 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1.2.2.4 纠正酸中毒:

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 失血性休克, 组织灌注不足, 产生代谢性酸中毒。而持续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 心律失常和死亡。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应在出血的止血已经容量复苏的治疗下可逐步纠正。监测血气分析变化, 如p H<7.20时可小剂量使用碳酸氢钠改善酸中毒。

1.2.2.5 体温控制:

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 失血性休克一般合并低体温。严重的低体温可影响血小板功能, 减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影响纤维蛋白的形成, 造成加重出血的危险性。因此保温作为休克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1.2.2.6 治疗中监测:

分为一般监测和有创监测以及实验监测。一般监测为体温, 心率, 血压, 尿量, 精神状态。有创监测比较简便实用的为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低血容量性休克时,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无创血压误差较大, 有创动脉压等为可靠。中心静脉压用于监测容量状态和指导补液, 有助于了解机体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 特别是老年患者, 心功不全时, 可防止输液过多过快导致肺水肿。实验监测主要是血常规, 凝血, 电解质, 血乳酸等, 便于评估输血指针, 评价灌注状态。

2 结果

47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未有病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 均抢救成功, 9例经胃镜等检查有明确手术指针后转往外科手术治疗, 余38例在内科保守治疗。

3 讨论

消化道大出血指发生在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在内的Treitz韧带以上、出血量在1000 m L以上的消化道出血, 是消化道系统常见的急症。发病原因有严重的胃、十二指肠溃疡、长期慢性肝病肝硬化致食管静脉曲张等, 个别年轻患者暴饮暴食或突然大量饮酒也易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再段时间内导致严重失血性休克, 危及生命。抢救主要是有效止血、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 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宝贵时机[2]。笔者对4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了抢救, 在一般抢救措施之外, 以下几点体会供临床参考: (1) 院前急救相当重要, 部分患者院前已经出现严重休克, 意识障碍, 呕吐误吸, 院前急救中保持气道通畅, 早期建立通畅静脉通道, 早期容量复苏对患者治疗尤为重要。 (2) 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 主要为休克治疗和病因治疗, 在抗休克治疗同时, 积极查清病因。予以补液抗休克, 输红悬血浆。如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 需积极外科干预。 (3) 休克治疗中应肢体保暖, 严密监测生命特征, 有条件是及早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气分析, 纠酸, 根据实验监测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对上消化道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方法 对4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低血容量性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结果 47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 抢救成功, 继续进一步治疗, 未有患者因大出血而死亡。结论 上消化道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出血, 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体会

参考文献

[1]徐维明, 刘卫国, 张艳.43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院前急救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19 (4) :326.

篇12: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关键词】小儿肾病综合征;低血容量休克;临床思路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47-01

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N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征[1-2]。低血容量休克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一般病情较危急,易误诊漏诊,应及时治疗[3]。笔者对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7例肾病综合征并发低血容量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本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7例肾病综合征并发低血容量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3]。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3±3.9)岁。病程最短2d,最长10年,均属于原发肾病综合征。初治3例,复发4例。单纯型5例,肾炎型2例。对激素高敏感性4例,低敏感2例,耐药1例。

病例排除标准:血液病和过敏体质患儿。

1.2 临床表现

患者四肢末端冰凉、尿少、血压偏低、脉搏微弱、皮肤见大理石状纹理,神志意识淡漠。本实验7例患儿中,所有患者均伴发低血容量休克,入院血压<60/40mmHg者4例(57.14%)。伴呕吐3例(42.86%),腹泻3例(42.86%),便血1例(14.29%)。重度水肿3例(42.86%),轻中度4例(57.14%)。安静时心率>120~140次/min 6例(85.71%),意识障碍者2例(28.57%)。

1.3 实验室检查

血Hb14-16g/L3例(42.86%),16-19 g/L4例(57.14%)。红细胞的压积(HCT)0.45~0.48者5例(71.43%),0.48~0.54者2例(28.57%)。血钠<130mmol/L者3例(42.86%)。

1.4 治疗方案

⑴一般治疗。对于并发感染、水肿和高血压患者,应限制水钠摄入,摄盐1~2g/d,合理摄入动物蛋白质。对于部分水肿严重患者,可使用利尿剂。

⑵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给予休克纠正治疗,输入等张液2:1液或者0.9%生理盐水10~20ml/kg进行扩容,输入时间以1~1.5h为宜。扩容同时可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10ml/(kg?d)。对于肾功能异常及血白蛋白<10 g/L患儿,可静脉滴注血白蛋(0.5~1.0g/kg)或血浆10ml/kg,每天1~2次。激素耐药患儿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5~10mg/(kg?d),随后予以含钠维持液(生理盐水:5~10%葡萄糖溶液=3:2)50~100ml/kg,8h内输入为宜。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代谢紊乱、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并对患儿血容量恢复状况作出评估,结合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水平及时对输液类型和剂量作出调整。2例扩容后血液未上升,加以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2 结果

经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5例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症状完全缓解,肾炎型肾病综合征患儿中,一例症状完全缓解,另一例部分缓解,总缓解率100%。所有病例休克纠正,血压、心率等均恢复正常,精神正常,尿量有所增加。

3 讨论

3.1 发病因素

⑴低蛋白血症是发病基础。低血容量休克属于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肾病患儿大量排出蛋白尿从而诱发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渗入组织液,从而导致血管内血容量不足,这是低血容量休克发病的病理学基础[4]。

⑵利尿剂使用不当。低于低血容量患儿,利尿剂不当使用或其他原因引起过度利尿,极易引起休克。③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外源性激素的大剂量使用使得患儿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一旦激发,容易出现休克。

3.2 早期诊断指标

对于肾病综合征伴发低血容量休克患儿的临床治疗,早期及时诊断、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愈率。因此,医护人员应掌握其早期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高度的警惕。其中重点有以下两点:①心率 患者安静状态下心率>100次/min,除其他因素外,提示血容量不足;>120次/min,应表现休克体征。心率是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5],应予以高度重视。本实验研究对象中,6例患儿心率>120~140次/min,占总人数的85.71%。②血Hb和HCT 随着血液浓度的升高,血红蛋白和HCT值均明显增加。本实验7例患儿血Hb和HCT值均明显升高,这是低血容量休克早期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

3.3 临床诊治思路

本实验中,7例患者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对心率、血Hb和HCT值等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指标进行检测和追踪,并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估。确诊后,首先对临床明显症状进行改善,例如水肿患者可给予水钠平衡调节,并适当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然后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实施抗休克治疗,采用等张液或0.9%生理盐水进行扩容,同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随后注射含钠维持液液,若血压不升反降可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部分肾病患儿并发低钠血症,但因血液濃缩易造成血钠不低假象,临床易出现误诊现象。此类患儿临床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乏力等,四肢末端冷、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此时应结合血液浓缩、血Hb和HCT值是否上升、尿比重增高等情况进行判断。血钠<120mmol/L时及时静脉滴注3%氯化钠进行治疗,若血液浓缩导致血钠值不低,则先用含钠液或生理盐水扩容。患者浮肿严重时,补钠同时辅以右旋糖酐或白蛋白扩容,然后使用利尿剂消除水肿。盛晓翠等[6]对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低血容量休克患儿进行研究,采用生理盐水扩容,右旋糖酐和血白蛋白消肿,并适当给予胰岛素改善糖尿病患儿症状,最终8例患儿休克均得到纠正,无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应加强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观察,密切关注其生化指标、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低血容量休克,提高临床疗效,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韦松盛.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低钠血症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230-231.

[2] 张伟嫦,严智先,李凤,等.肾病综合征并发低血容量休克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11):38-39.

[3] 邬蕴仪.护理干预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3,19(19):136.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及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746-749.

[5]谭蔚越.小儿肾病综合征23例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0):1423-1425.

上一篇: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初探下一篇:书在我心中-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