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案

2024-04-13

几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案(共14篇)

篇1:几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案

环境保护”一节的多媒体网络教学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特别是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本人在组织“环境保护”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局域网课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草原的利用和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2、教学对象分析

在绪论中,学生已经知道生物学向宏观方面发展就是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在“生态平衡”一课时,又学习了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危害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本节课要求学生识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草原的利用和保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和濒危的珍贵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理解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因特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 →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整堂课采用了3种教学软件。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了网站《保护绿色家园》(intranet版,其internet版网址为),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还使用javascript制作了留言板和四个专题交流室(如何保护森林和草原、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看法、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如何使广州更美丽);课上使用ie5.0浏览器浏览全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网上传输速率较慢,课前将所要网上信息浏览一遍,课上使用ie5.0所有的非在线浏览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程序设计

1、引导学生访问“黄河风情”站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的黄土高原富饶丰美,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现在却是千沟万壑,满目疮痍?为什么黄河上游清澈明净,而下游却污涝混浊呢?

1、浏览“黄河风情”站点。由于乱伐森林,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造成下游河床逐年增高,形成世界罕见的“悬河”,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自主探究

1、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哪些作用呢?

②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森林?

③草原的利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④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有哪些?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

⑦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不是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唯一手段?为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中国植物保护网

②植物科学之窗

③新疆草原存在问题 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⑤上海野生动物园

网上交流

1、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进行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交流室的在线人数、交流对象选择进入不同的专题交流室对问题展开讨论。并采用语言等形式辅助网上交流。

归纳小结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2、联系上节课所学习的生态平衡的知识提出: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我们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以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认真做好笔记。

2、将知识内化。

3、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反馈评讲

根据计算机反馈的在线练习完成情况,对其中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

完成在线练习

6、教学体会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6.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6.2.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这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6.3.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

我们以往都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网络教学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克服了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新建演示文稿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如何启动Powerpoint应用程序.2.能新建一个空演示文稿3.知道幻灯片的“版式”的涵义4.会保存制作好的演示文稿

教学重、难点: 建立演示文稿 教法、学法: 讲演辅结合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引入同学们新年好,本学期继续由我同大家来学习信息技术。上学期,我们学习了Office97中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97的相关内容,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如何制作一个表格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学习Office97中的另一应用软件PowerPoint97。用它可以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围绕下例,来学习该软件的应用:制作一个古体诗讲解的演示文稿,由五张相对独立的幻灯片组成。第一页为证词的标题和作者,第二页为诗的全文,第三页为诗词大意,第四页为重点难点的字词讲解。今天来学习如何新建一个单页幻灯片演示文稿:

1、启动应用程序从开始菜单程序的子菜单启动Microsoft PowerPoint97软件,出现该应用程序的启动画面。如KP1图,利用其中选项可以建立演示文稿。

2、建立空演示文稿应用程序窗口出现后,程序自动弹出对话框,含四个单选项目:●内容提示向导●模板●空演示文稿●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我们选择其中的“空演示文稿”项目,单击“确定”。

3、选定第一张幻灯片程序中出现“版式”选择对话框(共28种)。(版式指的是程序提供的单张幻灯片的排版样式的可选系列)从版式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标题幻灯片”版式。(第一种版式)

4、保存文件用“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选择保存位置为默认,文件名为“溪居”,文件类型为“演示文稿”。

三、小结:单页幻灯片的制作

学生练习:

一、开机

二、登录入网

三、启动PowerPoint注:我校计算机,可直接在桌面上找到打开它的快捷方式,双击之亦可启动电子表格.四、对照Microsoft Excel来熟悉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五.按要求建立空演示文稿,并保存之,文件名为“溪居”,文件类型为“演示文稿”。六.关机

教学后记 仍有少数同学不按要求进行开机关机操作 授课时间: 总第2课时

课题: 第一课: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组织幻灯片、观看放映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学会插入新幻灯片2.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插入艺术字,插入剪、贴画等等3.学会放映幻灯片

教学重、难点: 组织幻灯片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PowerPoint?功能如何?2.怎样建立一个文件名为“溪居”且含有一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得到了一个单页幻灯片演示文稿,今天我们来进行幻灯片的组织与放映。¦组织幻灯片 1.插入新幻灯片a.插入第二张幻灯片(选第10种版式:竖直排列标题与文体)b.插入其他幻灯片(均为第2种“项目清单”版式)2.输入文字a.确定编辑条件:在幻灯片视图下(双击幻灯片或使用“视图/幻灯片”命令)b.输入第一页文字内容:单击标题框,输入诗题“鹿柴”,单击副标题框,输入“作者:王维”c.编辑幻灯片文本内容:单击编辑窗口右侧滚动条上的下箭头,将第二张幻灯片显示在窗口中。在标题框中输入诗的题目,在竖排文本框中输入诗词原文。重复上述操作,将文字内容添加到相应的幻灯片中。3.插入艺术字:要求将标题换成艺术字 方法:插入/图片/艺术字 步骤:a.删除已有的标题文体 b.添加艺术字标题 c.调整艺术字的位置 4.插入剪贴画:目的是美化幻灯片a.选定幻灯片:在“幻灯片”视图中选择b.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剪贴画c.调整剪贴画的位置¦观看放映再次保存刚制作的幻灯片,我们来观看幻灯片的演示效果。方法: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切换到“幻灯片放映视图”,第一张幻灯片全屏显示在屏幕上,如果想看后续的幻灯片,单击鼠标就可以切换了。三.小结:组织幻灯片及观看放映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插入四张新幻灯片(其中第一张为第10种版式,另三张均为第2种版式。五.分别输入入各张幻灯片的文字六.将第一张幻灯片的标题转换成艺术字七.任选一张幻灯片,在其中插入剪贴画八.观看放映九.保存文件十.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2.信息的传递

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处理信息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获取信息再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板书:输入信息 处理信息 输出信息)依照信息处理的过程有同学能告诉大家,人工处理信息(不借助其他设备)是怎样进行的呢?(讨论)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觉器官就能直接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归纳、综合、比较、判断等处理后,能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采用说话、写字、动作、表情等方式输出信息。

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仅仅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来处理信息,而是利用各种设备帮助我们进行信息的处理。就如人们用算盘来计算„„。在计算机被发明以后,人们将处理信息的大量繁杂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用计算机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所以,人们也将计算机叫做信息处理机。计算机是如何进行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呢,计算机是利用各种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等)再经过信息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从各种输出设备把处理的结果输出出来(显示器、打印机等等)例如气象工作者借助于计算机处理卫星发回的大量数据,绘制出气象云图,可以及时地运报出近期的天气趋势;再如我们用计算机计算1+1=?,首先将题目信息从键盘输入,计算机计算处理出结果,再在屏幕上输出结果1+1=2。

从计算机诞生那天到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的诞生仅仅50多年但它的发展却是史无先例的: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三、练习

讨论回答:信息和计算机有什么联系?举几个信息的例子

口述: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举几个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例子。

四、小结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变得更加快捷,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来自全球的各种信息,也可以将信息快速地传递到世界各地。我们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学好信息学这门学科般的更加的重要。

篇2:几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

[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练掌握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方法。

2、使同学养成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对电脑绘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制、旋转的操作使用

[教学难点]:在实际绘图中的复制的多种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欢乐的小鸡》图

师:在这图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幅图里的小鸡小花不是都要我们一笔一笔的画呢?其实我们只要画好其中的一朵花,一只鸡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中的一个新功能来实现这幅画了,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复制功能的学习。

师:要完成那么多的小花的绘制,我们得先画出一朵花。

活动一:

下面请大家选好前景色,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刷子”等来花小花。

1、教师先示范,同学动手一起画一朵花。

(可参考课本第20页的方法,画出一朵花)

2、单击“图像”菜单,检查菜单中“不透明处置”前是否有打钩,有的话把钩去掉。

3、单击工具箱中“选定”工具,在小花周围拖动鼠标把要复制的小花围出。

4、选“编辑”菜单的“复制”,再点“粘贴”。

5、在出现新的小花选区上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把小花拖到其他位置,这样就复制了一朵小花了。

6、教学新的复制方法:选择要复制的图像后按CTRL键同时用鼠标脱动也可以复制。

让同学动手,教师指导,让好的同学进行演示。

三、画小鸡大家庭

师:在草地上有许多的小鸡,大家能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绘制吗?但是如何绘制有大有小的呢?

活动二:

1、请同学们先用学的知识进行操作,画出1只小鸡。

2、然后复制一只小鸡后用选定工具再将一只小鸡选中,将鼠标指针移到“选定”框四周图像大小调整柄上,拖动鼠标后你发现什么?(变大变小)

3你们试一试。

完成练习后,老师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请一些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

四、让小鸡转身

师:用复制我们可以花很多小鸡,但都是一模一样,怎样画形态各异的小鸡呢?我们下面就来学习旋转功能的使用。

活动三:

1、选定一只小鸡。

2、在“图像”菜单上单击“翻转/旋转”命令。

3、在对话框中选“水平翻转”,大家试试有什么变化?

4、大家也试试“按一定角度旋转”,看看不同角度的变化是什么样的。

五、练习。

篇3:几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案

一、扎实练习, 稳中求快

想学好键盘, 必须稳扎稳打, 按规矩教学。从八个基准键入手, 不能操之过急。比如,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孩子了解什么叫主键盘区, 什么又叫功能键区, 只有先了解键盘的布局, 才能找到相应的键位, 找到键位之后再引出基准键的概念, 让学生牢牢记住“asdfjkl;”, 并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进行强化训练, 必须让学生牢记这八个键。下一步, 就该去练习记住26个字母的位置, 让学生打开记事本练习, 利用半节课的时间记住26个字母的键位。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强化训练,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记得主键盘区字母键的布局。

二、趣味训练, 记忆键位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 应该让学生牢记基准键以及自己的指型。所以, 在这里, 我使用的是“金山打字通”

键软件, 通过第一个“英文练

习”,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略指法, 或者将课程直接调成

“键位分布练习”, 这样, 学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正确的指法。在记住键位的分布之后, 在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适当提高自己的打字

速度。

三、游戏为主, 强化训练

在教学中, 适当加入游戏环节, 这一招非常实用。所以, 我引入打字通的游戏“生死时速”, 并将游戏环节这样设置: (1) 将游戏设置成最低级别, 让学生在玩中做到不看键盘去敲击, 并保证指法的正确; (2) 进行游戏竞赛, 将班级分成8组, 哪位学生打得最快, 成绩最好, 即予以奖励。通过这样的训练,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 学生在学习时会更有积极性。

四、适当鼓励, 增强效果

在小学阶段, 老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一次效果好的鼓励会让学生产生欣慰感, 树立自信心, 提高学习效率。我在上课时, 更注意对后进生的鼓励, 因为他们更需要树立自信心, 更需要别人对他们的肯定。或许一句鼓励的话, 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 在课堂上, 我会将鼓励性的语言贯穿整个课堂。

五、合理安排, 提高效率

一般来说, 每个班每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 根据人的遗忘定律, 如果不复习学生会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忘记所学内容。那么, 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巩固时间呢?在此, 我是这样做的:在等课的时候, 开放机房, 让班长监督, 学生统一打开电脑, 用“金山打字通”练习打字5分钟, 在这5分钟之内, 学生可以将之前学习的打字方法好好熟悉一下, 这样一来, 既提高了学生的打字水平, 又填充了等课的空白。

六、设立标准, 统一练习

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 我设立了这样几个称号: (1) 打字小菜鸟; (2) 打字高手; (3) 打字潮人。在设立了这三个级别称号后, 我又设立打字的标准, 在使用“金山打字通”打字的时候, 选择同样的课程, 打好之后让组长检查, 并记录每个人的成绩, 按照打字的成绩来分级。当然, 每个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菜鸟, 于是学习热情高涨, 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使打字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把握学生心理, 激发热情

现在的学生都非常热衷于上网聊天, 尤以QQ聊天为主。我以聊天时需要录入汉字为契机,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上网聊天, 但有一个前提, QQ好友只能是同班的同学, 所加的人必须且只能是在校的学生、老师。并为他们建立QQ群, 让大家在群中高谈阔论。这样, 既达到娱乐的作用, 又能让学生在玩中更熟练地掌握键盘使用方法, 一举两得。

当然, 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设立的竞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如用“金山打字通”玩游戏比赛, 四五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电子报刊设计比赛。通过这一系列比赛, 学生会用非常多的时间去操作键盘, 自然而然就会熟能生巧。

对键盘的正确、规范使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对于小学生而言, 对正确指法的熟练掌握更为重要, 因为指法会影响学生未来的信息技术水平。

篇4: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 网络技术

一、反思教学

反思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自我提问,教学中的反思,是提升教学方法的良策,以达到去粗取精、不断进步的目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是主要载体和工具,其担负着传播文化和信息的重任。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明确计算机的特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的使用方法,熟知网络的使用技巧,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步骤,懂得使用计算机查询、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所学知识能够熟练应用,把生活和学习的难题处理妥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分层教学

即指因材施教。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家里有没有计算机等等。随着教学的进行,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力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情有独钟,非常喜欢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计算机知识,是计算机的高手。有的学生能解决很多问题,堪称“小专家”,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他们都了如指掌,应用自如,对一些特殊的技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学生天赋异秉,需要教师给予巧妙的点拨,给予深层培养和正确引导。

另外一方面,也有教师和家长担心的地方,就是现在一些学生对电子游戏非常感兴趣,不利于学习,也影响学生的心态,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了,更需要学校、教师加以良性引导,将其兴趣转移到知识层面、技能方面,转移到对认识社会、人生上来。这样仅仅通过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堂上几十分钟极其有限,深度和广度也受到限制,所以需要抓住课外这一阵地。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这样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练,只有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2.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传道解惑,一言堂,传统的方法已经不适合,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领,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在课堂上,出现了问题,也不要急于帮助学生解决,要旁敲侧击,让学生自己去找方法。

3.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转变。根据心理学家的测试,在讲述过程中,讲述内容容易记得牢固。让学生做“老师”,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受益良多。

四、类比迁移

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辅助。对网络技术,学生应该能够做到熟练应用,对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故障的解决、安全方面的使用以及对一些软件工具的使用应能做到掌握,并且熟能生巧。

综上所述,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信息技术教学要讲方法,让学生喜欢计算机,提高计算机使用能力,掌握网络技术,提高技巧,教师要对学生呵护备至,对教学竭尽微忱,让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5:信息技术优秀教案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任意形状的裁剪”和“Ctrl复制”的操作。

(2)灵活运用“吊销”操作来协助画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服装DIY,使同学掌握“任意形状的裁剪”和“Ctrl复制”的操作的方法,培养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同学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并能说出自身的感受和评价。

(2)在活动中,培养同学仔细观察、善于考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任意形状的裁剪”和“Ctrl复制”的操作。

2、灵活运用“吊销”操作来协助画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食物和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对服装进行了各种巧妙的搭配,但相同的一件毛衣,假如上面添加了漂亮的小装饰可以让它与众不同,更有个性。

你们想在你们的毛衣上添加什么小装饰呢?

同学讨论,并守成P34页填空

那我们一起来“美化服装DIY”吧!

二、新授

1.打开“服装”文件

(1)怎样的把装饰放到衣服上呢?

同学自学画图协助或教材P35页内容。

汇报学习结果

选定图形 装饰品 修改大小

(2)同学尝试利用一种方式装饰毛衣

汇报遇到的题,一起解决问题并完成毛衣装饰

(4)小结

2.给衣服添加图案后不满意,怎么办呢?有没有方法可以取消刚才的操作呢?

同学自学教材P36页,并完成装饰的修改。

小结并完成P36页内容。

三、美化服装DIY

DIY评比要求:1、创意设计;2、整体构图;3、色彩搭配

同学进行服装DIY

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总结

1.作品评选。

2.自我评价

篇6:信息技术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版报的交流与评价。

[教学目标]:掌握版报的评价方法,促进同学审美能力和版报制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同学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版报的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版报的评价方法。。

[教学准备]:同学上节课保管的小版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把你们上节课制作的小板报打开来,互相来评价评价。

2.师:没有掌握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起来不客观也不全面。我们来看看课本中是怎样教我们评价的。

二、学习评价方法

1.让同学阅读课本P55-56的评价方法局部,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内容主题:读者定位明确;内容围绕主题。

②版面布局:整齐、层次分明;色彩风格统一。

③制作技术:文字、图片的格式合理;自选图形应用合理有效。

2.师:大家现在能告诉老师怎样评价一个版报作品了吗?(鼓励同学回答,小结评价方法。)

三、练习

1.师:你来评下面三组小版报,看看你的评价是不是准确。(教师让同学来完成课本P56-57的做一做。)

2.让同学汇报做一做的结果。教师给予讲评。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怎样评价一个版报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你们就把你们上节课完成的小版报拿出来给大家观赏观赏,评价评价。(分小组讨论评价各个组员的版报作品,完成课本P58的活动二)

四、全课小结。

篇7: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案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基本特征,对信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却很模糊,一般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在体验信息技术发展这项教学内容中,重点让学生体验“语音技术”,其它几项只做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善意对待信息技术、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重、难点】

从五个方面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越势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

【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it:tnformation technology)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角度看,信息技术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1964-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__:1971-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至今,智能化计算机。

二、信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还将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即信息技术越来越符号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大众化的具体表现: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a、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人机界面装置——扩音器、按键式电话、方向盘、磁卡、交通指挥灯、crt、遥控器、液晶显示器、条形码扫描器、鼠标/图形用户界面(gui);

b、dos操作界面与gui操作界面:人性化界面、个性化设计;

c、虚拟现实技术(产生时间:20世纪末);

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受交互技术、高分辨显示技术

“3i”特点:强烈的“身临其境”沉浸感;友好亲切的人机交互性;激发人想像的刺激性。

分类:虚拟实景技术(如:虚拟游览故宫博物院)、虚拟虚景技术(如:虚拟现实环境生成、虚拟设计的波音777飞机)。

d、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asr)——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ts)——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语音技术的应用可划分为三个方面:桌面应用、网络/电话系统应用和信息家电应用。

e、智能代理技术: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栓索和过滤。如: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__”程序。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来高的性能价格比

如计算机内存条大小的变化,从刚开始的1mb开始,慢慢的出现32mb、64mb、128mb、512mb等。(mb代表计算机中存储容量的单位)。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是以字节为单位计算的。

计算机中常用的表示容量的单位还有: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8bit=1b;1kb=210b;1mb=210kb;1gb=210mb;1tb=210gb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网络犯罪形式:

1)通过互联网末经许可便进入他人的计算机设施,__他人密码,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2)通过网络向他人计算机系统散布计算机病毒;进行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国家机密信息;

3)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企事业单位存储的商业秘密和计算机程序;

4)非法转移资金;盗窃银行中他人存款,进行各种金融犯罪等。

5)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谩骂、恐吓,制造谣言,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暴力、恐怖、迷信作品,毒害青少年;亵渎宗教,破坏民族团结;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活动等。

【课堂练习】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3)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2、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 a )。

a.信息时代 b.电子时代 c.高科技时代 d.现代化时间

3、信息技术的英文全称是( a ),简称 it。

(a)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nformation technique

(c)communication transmit (d)information transmit

4、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下面有关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促进科技进步 (b)给人带来麻烦

(c)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d)加速产业的变革

5、家中新买计算机的配置为:intel 奔腾4 2.8ghz/ 256m/ 80gb/50x/15,其中通常用来表示cpu主频大小的是( a )。

篇8:几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案

1.认 识课程特征 ,做好课程定位 ,把握好教材

现在高中实行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在设计上综合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适度技术高度、典型性和对称性。在实际教学中既要反对学科本位,又不能舍弃计算机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映射;既要坚持以信息活动过程中文化素养的塑造为先,又要面对技术深度和广度的取舍。课程标准中过于理想化,忽略很多实施方法和策略,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目标水平设计上,可以理解为弹性的部分,强调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允许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实施具体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考虑如何实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多媒体技术》选修课时,可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或特产等,带领学生设计一系列的Photoshop作品,以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积累教学资源,还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

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 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多开展校本培训和校级交流研讨活动,请教师做培训活动的主角,分享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大学、学校与社区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实施和教师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另外,还可以借助本地区的教育网,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举行各种协作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得失。

3.运 用类比迁移 ,灵活运用知识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文件对象的选择时, 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个虚线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在讲word,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我用选取文件的方法试了一下,学生很快发现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又如讲文件移动和复制时,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件或文件夹);(2)剪切或复制;(3)打开目标文件夹;(4)粘贴。将它与word比较: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字块);(2)剪切或复制;(3)移动插入点到目标位置;(4)粘贴。当然也可直接用鼠标拖动法,两者类似。教师也可通过打开多种应用程序窗口,对菜单进行比较,发现通常情况下,“文件”和“编辑”菜单中的项目基本相似,所用的键盘命令也相同。学生通过比较,找出相似性,为以后知识的迁移产生积极的作用。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上机课采用 “任务驱动 ”的教学方法

4.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前后联系等因素。在我讲授多媒体章节课堂实例时, 让学生打开存于服务器上的“音乐欣赏”文件夹,找自己喜欢的音乐。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怎么播放音乐啊? ”我在学生思考之后,先简单回顾文件的复制、粘贴,然后讲解媒体播放软件的选择和播放等新内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任务”的规模不宜过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4.2“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共同协作完成,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5. 学 业水平测试复习要结合本学科特点 , 合理安排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

篇9: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48-001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逐步在中小学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中仍然有新的问题出现。本人结合近十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将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以期和各位同仁共享。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计算机教材还存在一定问题,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实践性很强,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选择实用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适合我们教学用的软件,选择安装实用的软件后,就可以方便我们的教学。

2.搜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一些在网络中找到的课件,由于并不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内容设计制作的,难免与我们教学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已有素材,或者从网上找到一些好的素材,然后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合成多媒体课件。

三、上机操作过程的改革及优化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但是上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一位教师上课,要辅导60多位学生,由于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的也不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上完机后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像什么也没学会。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利用教学软件系统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进行强调总结,包括:A.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B.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C 上机步骤(这次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D.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这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E.自我评价(对本次上机操作效果的简要评价)。其中A、B、C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D、E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经过以上步骤,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四、重视作业的处理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略,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可操作性强,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如在讲完word文字处理文字输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篇文章(字数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上机心得、自我介绍等,进行输入、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网上冲浪》时,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联系,教师先留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访问教师自己的网页或课件(局域网)或相应的教育网站,自己解决这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统一总结。这样学生兴趣很高,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与其他学科双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篇10: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案

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几个信息技术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教学

一、信息技术概念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⑴语言的使用

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语言是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有些语言则只为几千乃至几百人使用,如美洲的土著印第安语,中国的鄂伦春语、赫哲语。

⑵文字的创造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语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人类最早的文字诞生到今天,最多也不过五六千年。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⑶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印刷术,都是在我国印刷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印刷术和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它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文明之母」。

⑷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电报: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9“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电话: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电视: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象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并有所成就。

⑸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第一代:1946-1956年。

第二代:1957-1963年。

第三代:1964-1981年。

第四代:1982-1989年

三、信息的发展趋势

⑴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⑵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⑶越来越来高的性能价格比。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小结

1.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2.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3.不只有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它随着时代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有新事物的产生。

练习

1.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哪四个阶段?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篇1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秀教案

《下载图片》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9课,是因特网教学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以前面学过的遨游因特网、便捷访问网站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这些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掌握了这些将方便学生以后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来源于家庭或以往的经验,他们刚刚正式接触电脑,对于鼠标操作和文字输入应该说都还有一定困难。尤其,对于要上课的班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课前需要充分考虑到班上学生的差异性,对于接受能力强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都应该有所准备。学生的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都应该是可以应用的学习策略,但考虑到师生间的陌生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小组合作学习初定于同桌之间的合作。另外,本课利用学生向教师介绍镇江的风景名胜,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枯燥的搜索和下载增加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方法;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搜索引擎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下载丰富的图片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通过给文件夹重命名和保存图片的尝试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3)行为与创新:养成主动探究、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

难点:给文件夹重命名时出错时,要注意对话框的提示语言,并能及时纠正。保存的图片的位置和保存时更改文件名。

篇12:几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电子表格的启动与组成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叫 MicrosoftExcel

2、掌握如何启动 Excel 电子表格

3、掌握 Excel 窗口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Excel 启动,Excel 窗口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讲相辅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怎样开机,关机?

2. 学校机房计算机如何登录入网?

二.新知

1.Excel 的自我介绍 Excel 的特长:是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排序等.

2.启动 Excel 的.方法 a.单击“开始”按钮 b.将鼠标指向“程序”c.单击二级菜单中的“MicrosoftExcel”

3.电子表格的组成: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

三.小结:

1. 启动电子表格的方法

2. 电子表格的窗口组成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开机

2、登录入网

3、启动 Excel 注:我校计算机,可直接在桌面上找到打开它的快捷方式,双击之亦可启动电子表格.

篇13:几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师引领, 优化学习过程的互动交流

有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 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引领可以成功地展示课堂的高潮, 课堂导入部分的第一高潮与课堂展开时的第二高潮相得益彰, 造就一堂成功的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一门艺术。巧妙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帮助学生开启思维, 引发联想, 激发探究欲望, 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学习。如在一次全市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公开课上, 一位老师执教《汉字的发展》一课, 别出心裁地以“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介绍作为课的导入, 并且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任务:“请你为这家博物馆的‘汉字发展史’展区的大屏幕设计一份演示文稿, 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驻足?”一下子把原本抽象的汉字历史教学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 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局。教师在课堂的引领不只局限于导课部分, 而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需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这对活跃课堂氛围, 强化学习效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如在教学《图文并茂赞西湖》一课时, 我跳出了教材中“西湖来历”的框架,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为学生设置了“四季的西湖”这一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春、夏、秋、冬各个时期西湖的小报, 并在评价阶段引导学生欣赏四季西湖的美景, 使图片与文本内容的协调搭配,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本节课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学生自主探究, 注重学习过程的任务激励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也非常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结合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的特点, 为学生设置明确的任务, 组织学生探究, 已经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常态, 这也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五年级下册《文字动画》一课,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一个文字移动效果的动画, 教学重点是在两帧画面之间插入补间动画 (书上叫做“自动渐变”) , 难点有两处, 一是上述的补间动画, 二是首尾帧的制作。一般性的教学设计可以是教师先演示如何操作, 然后学生练习, 这样可以顺利突破重难点。但这样的设计也剥夺了学生的探究过程, 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依赖, 无法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经常体会思考的过程, 并从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将会充满更多的魅力。

三、学科整合, 体现学习过程的学科交流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工具学科, 信息技术教育, 不能自我孤立, 为技术而学技术, 必须将其它学科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渗透于其中, 形成“立体式”的学习。教学实践也证明, 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 可以在学生原本感兴趣的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课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诱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执着探索。这就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学习的“全学科环境”。在浙江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整套教材中, 处处都在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尤其是从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始, 直至下册第一单元, 都是以综合性的学科整合课程为主, 每一课都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经典案例。《网上图书馆》让学生过上一把读书瘾, 《旅游计划书》把学生推进了与生活完全接轨的问题情境, 《早餐的学问》完成了对学生营养学的启蒙以及统筹法的实践, 《编制古诗集》成为一次语文知识的大检阅, 《毕业留念册》让学生体会着人生的无奈离别和对友情的珍惜……所有这些具有学科整合的背景, 都可以被我们充分挖掘, 为信息技术课堂在学科空间上的扩展提供了极好的载体。只要教师肯下功夫加强引导, 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必定是非常浓厚的。

四、有效反馈, 尊重学生的点滴收获

反馈评价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与肯定, 激发并鼓励学生建立自信的主要途径。一些公开课和评优课上的教师大都很重视这一环节。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往往能使师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新火花, 成为一堂课的亮点。同样, 信息技术课堂环境的优化也离不开反馈与评价。为此, 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要原则, 重过程、轻结果, 用评价来带动课堂的气氛, 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相互尊重和理解, 这正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应有之义。

篇14: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运用、获取、处理、生成、创造的能力,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信息协作的能力和信息免疫的能力。因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一、基础知识教学是前提,我们不能忽视

基础知识教学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作为高中的学生,为什么还要进行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学呢?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前应该已经学习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而且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是由于现在许多初中学校的教学硬件的设备比较落后,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条件,所以现在的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一。有些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前没有学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比如:有的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在升入高中不知道什么是主机、显示器,鼠标和键盘甚至开机也不知道怎么操作,而有的家住城关镇的学生,上网或学习计算机的条件比较好,他们在上高中以前,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没有计算机基础,所以在高中必须要进行基础知识教学阶段,要把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地讲一下。

在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安全,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基础知识。例如键盘与指法的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等,在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最好能实物教学,这样给学生以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快速掌握。

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目的,我们要灵活施教

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信息、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操作,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可归纳为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能力、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为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初步知识等等。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内容无穷无尽,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技能,只能在高中学习阶段利用有限的时间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对新知识连续学习的能力。因而,新课改以后,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由于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适当的改变,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而,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

首先,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方面,应该更加精益求精。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通过自修、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其次,在教学理念上要有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观念。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学习困难,并引导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进取。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知识、在实践中练能力。

三、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总体目标,我们要全面促进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猎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具体的说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信息素养。

前面所分析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中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但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大量上机操作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创造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课后老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好课后练习任务,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上一篇:关集中心卫生院卫生院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工作方案下一篇:春嫩不惧寒的9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