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案

2022-08-13

教学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它要求教师灵活应变,因材施教。但是教案的撰写,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取自《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这节共设置了两部分内容:

一、什么是信息;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从认识信息的含义作为出发点,然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的起始篇,也是以后章节学习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往往又都比较枯燥抽象,容易引起学生厌学,因此在初始阶段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信息与信息特征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是本节教学中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作为高一新生,他们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另外本节课的特点是:没有相关操作内容,基本是描述性的知识介绍与现实事例的判别。所以,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注意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结合生活当中的信息实例,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传播过程等方面去理解信息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 (2)、通过分组活动形成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任务驱动体验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保持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 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难点是:

举例说明信息的某项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是高中的第一节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不甚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对今后整个课程内容的学习具有开启含义。由于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感受信息形态及应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并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环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

首先用投影显示“生存实验”: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最合适?请同学们4人一组组合成探究小组,在1分半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会很多,五花八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而学生在教师分析答案的同时也会不断的提出新的方案,通过不断的分析、引导,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而它们所对应的分别是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

此时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就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和能量学生能够理解,而信息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它又为何能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呢?带着这些疑问,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进入到下一环节。

2、通过活动,认识信息。

带着满腹的疑问,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认识一下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信息?那么是不是只有现代人类社会才存在信息?此时给学生安排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古诗词是记载历史时期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活动的文化经典。让我们在古诗词中探寻古人的信息活动。

首先教师举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中的信息为:烽火、家书。然后学生思考、讨论、课堂提问,要求学生举例并指出诗词句中信息的所在。 活动二:寻找自然界中的信息。

首先教师举例:蜜蜂跳八字舞,蜜蜂的舞蹈所透漏出的是蜜源的所在。然后学生思考、讨论、课堂提问,要求学生举例并指出自然界现象所透露出的是什么信息。

通过念古诗词、讲大自然、听小故事,让学生在汲取与分享智慧的氛围当中去领悟“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以及“信息的重要性”。那么“信息”到底是什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专家学者对于“信息”的不同定义,结合之前的引入和活动对信息的含义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信源、传递(载体)、信宿。

3、拓展训练,协同探究。

在此环节,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关于描述信息的各个特征的例子,使信息的特征更直观、更具说服力: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如:《田忌赛马》的故事。 (2)真假难辨。例如:孙膑“减灶退敌”的故事。

(3)老黄历看不得。例如: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4)一传

十、十传百。例如:中国载人航天成功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5)玉不琢,不成器。例如: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学生分析它们分别描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然后让学生每4人为一组,选择两至三项作为研究题目,从生活、经济、战争等多领域中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典型例子,通过分析和概括,深入了解信息的某种特征。学生带着问题上网学习,各学习小组内部可进行相互讨论,以最快的速度从网上收集资料加工取舍解决问题。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教案——制作我的贺卡

信息技术课教案 制作我的贺卡

课题:制作我的贺卡(图片、文字)

教材分析、处理和师生活动

这是第2单元“文字信息的处理”的第5课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字符修饰和段落排版,文本框和艺术字。本节是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事先准备了几个已经完成的作品,先展示给他们。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以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教师适当进行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学生在所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理想的作品。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鼓励创作带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培养创新能力。

2.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在文档中插入、编辑图片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标:传统美德教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插入图片 三.教学难点: 对图片的格式设置。 四.教学模式(方法):

1.名称:自学与点拨相结合。分组教学、分层教学。

2.基本环节:学生发挥想象完成任务,教师适当予以指导、演示、讲解。

3.特点:不限制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意识,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教室的广播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向学生及时示范重、难点的操作过程。对学习上(操作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对学生有新意的创作要及时利用转播功能向全体学生进行转播,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作了一个辅助教学的课件,包括了整节课的任务、重、难点分析、作品展示、制作流程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选择的使用。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周你们军训去了,累不累啊?(累)你们才仅仅是五天的时间而已,想一想你们的父母,整日在外奔波劳碌,回到家还要照顾你们;想一想你们的老师,整日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回到家还要批改作业,他们是不是更累更辛苦呢?(是)你想不想送一份小礼物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呢?(想)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提供一个机会:自己动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家长、老师或朋友。好不好?(好) 教师板书课题:制作我的贺卡。

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尊敬教师和家长,用明确的任务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思维,集中注意力,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展示样品,探索新知

展示教师课前做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思考是如何做的?(图片上写字)

如何写字?(文本框、艺术字)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会插入图片,并与文本框、艺术字组合使用,制作贺卡。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师板书:插入图片、文字。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带着目的去学习新知识。 ②制作流程: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完成第一张贺卡

任务一:插入教师机“贺卡”—“素材”—“示例”文件夹中的“样品”图片 想想文本框和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猜猜如何插入图片?(“插入” 菜单) 操作。问题:图片有几种来源?(两种:“剪贴画”、“来自文件”) 操作。分别插入一张图片和一张外部图片。

任务二:图片居中、放大、增加对比度、降低亮度、设置3磅蓝色双边框 通过文本框、艺术字的编辑,想想图片如何编辑?(“设置图片格式”) 操作:改变大小、位置、对比度、亮度、边框颜色和线型 任务三:在图片上添加“圣诞快乐”四个字,并加上你的名字 操作。提示:大字用艺术字;祝福语用文本框 任务四:将全部对象同时选中,组合为一体

操作:同时选中各个对象(shift键依次单击),单击右键,“组合”——“组合”。任务完成。

3.发挥想象,拓展任务

给学生时间,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自己的精美贺卡。并将作品上传,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互评。 4.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再次巩固重、难点 5.布置作业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升旗比赛设计一张宣传海报 七.板书设计

课题:制作我的贺卡

制作思路:图片+文字(文本框、艺术字) 制作流程:

附:教学后记

本节课由于准备得比较仓促,加上学生刚刚军训回来,没有练习时间,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是我刚刚进行试验的,所以学生有些不太适应,比如对教学课件的利用就显得有些生疏,因此造成时间上有些浪费,没能特别充分的展开。

但收获也是明显的:学生们普遍积极性很高,能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而且效果也比我预想的要好,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之丰富令我吃惊,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之间的互相评价也很客观、很深刻,争论得热情激烈而又切合实际,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做教师的还真应该多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纵横驰骋、自由飞翔,切不可凭一己之见,想当然地进行教学,把学生的思想禁锢住,成为误人子弟的罪人。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还是认可的,而且效果也不错,今后还要在环节设计和任务分配上仔细雕琢,争取使自己的教学能再有进步。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文件的基本操作教案

Windows文件的基本操作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Windows文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掌握文件复制、移动、删除的基本操作和各种方法。 [知识目标]:

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操作,并巩固路径的概念。 [能力目标]:

以具体的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际动手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情;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课 时]:1课时

[重 点]:掌握用鼠标左键或右键进行移动和复制的操作。 [难 点]:区分同盘与异盘移动与复制的差别 [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房

软件准备: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教学用幻灯片及相关练习文件(文件夹)。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交流讨论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文件和文件夹是操作系统组织信息资源的基本形式。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就是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文件和文件夹的一些基本操作:复制、移动、删除。由于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是一致的,我们就以文件的操作为例。

[新授]

一、复制文件

完成每种功能的方法都不止一种,这里介绍四种方法:

1、使用快捷菜单 步骤如下:

(1)用右键单击要复制的文件,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 (2)打开目的文件夹。

(3)在目的文件夹内的空白处,单击一下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

复制过程开始,如果文件比较大,将出现一个显示复制的进度的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

2、使用“发送到”

1 命令

如果要把文件从硬盘上复制到U盘或MP3上,可以使用“发送到”命令,具体步骤如下:

(1) 用右键单击要复制的文件,弹出快捷菜单。 (2) 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发送到”,然后从“发送到”菜中选择对应项即可。

3、使用拖放的办法 具体步骤如下:

(1)如果使用“我的电脑”复制文件,首先把“我的电脑”设置成多窗口风格,然后打开源文件夹和目的文件夹。

如果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复制文件,须确保所有的文件夹列表中同时列出源文件夹和目的文件夹,并显示源文件夹的内容。

(2)如果源文件夹和目的文件夹在同一驱动器(指逻辑驱动器,即在“我的电脑”或“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看到的驱动器)上,将鼠标指向要复制的文件,按下Ctrl键,用鼠标左键把文件的图标拖到目的文件夹的图标上即可。

如果源文件夹和目的文件夹的图标不在同一驱动器上,拖动时不必按下Ctrl键,直接把文件的图标拖到目的文件夹即可。

记不清规则,注意拖动时文件图标的变化,在拖动过程中(一定不要放开鼠标键)可以看到复制标志:一个方框,中间有一个加号。如没有标志就是移动操作。

4、用鼠标右键拖动

用鼠标右键把要复制的文件(夹)拖动到目的文件夹的窗口中(在“我的电脑”中)或目的文件夹图标上(在“Windwos资源管理器”中)。这时会现如下图2所示的快捷菜单,选择“复制到当前位置”即可。

图2

二、移动文件

移动文件的操作与复制文件非常类似,介绍三种方法。

1、 用快捷菜单 (1)在源文件夹中,右键单击要移动的文件,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剪切”。 (2)打开目的文件夹,在空白处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 移动过程开始后,文件较大,可以看到一个进度窗口,与复制类似,只是窗口标题是“正在移动„”。

2、 用拖放的办法

拖放办法的操作与复制类似,但注意:如源文件夹和目的文件夹在同一驱动器上,直接用鼠标左键把文件的图标从源文件夹拖到目的文件夹即可。如源文件夹与目的文件夹不在同一驱动器上,先按下Shift键,然后用鼠标左键把文件的图标从源文件夹拖到目的文件夹即可。

3、 用鼠标右键拖动

右键拖动的方法移动与复制操作几乎一样,只是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移动到当前位置”。

三、删除文件

不需要的文件应当删除,从而释放占用的磁盘空间,供其它程序使用。删除文件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1)右键单击要删除的文件,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

2 (2)单击选定要删除的文件,按Delete键。

(3)选定要删除的文件,从“文件”菜单中选择“删除”。 执行前删除操作后,就会出现“确认文件删除”(系统默认)对话框。如想删除文件,按“是”按钮,不想删除,按“否”按钮。

另:回收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用来存放删除的硬盘文件。这时文件实际上仍存放在硬盘上。如发现删错了,还可以恢复。具体回收站知识,在其它章节学习。但这样的删除并没有释放硬盘空间。

如直接把文件从硬盘上物理地删除,在选择“删除”之前,先按下Shift键。这时出现的“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如下图3所示。删除软盘或其它移动介质的文件不会放入回收站,都是直接删除,这样的删除的文件不能再恢复,小心操作。

图3 注意:不要随意删除系统文件,否则可能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小结]

1、用鼠标左键:

同盘:复制(要按住CTRL键)、移动(不用按任何键) 异盘:复制(不用按住任何键);移动(要按住SHIFT键)

2、用鼠标右键拖动文件或文件夹到目的地时,松开鼠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相应的选项。

[作业] 打开“我的文档”,新建一个文本文件,默认的文件名是“新建 文本文档”,回车确定,然后对把文件名改为自己的名字,再对其复制到同一个驱动器上和不同驱动器上,最后对所有你操作的文件进行删除。 [板书设计]:

文件的基本操作

一、复制文件

1、使用快捷菜单

2、使用“发送到”命令

3、使用拖放的办法

4、用鼠标右键拖动

二、移动文件

1、使用快捷菜单

2、使用拖放的办法

3、用鼠标右键拖动

三、删除文件

四、小结

五、作业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1课时

课课题题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

、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时刻需要获取和交换信息。例如,各商业银行的总行要收集各业务点每天的资金情况,铁道部门要及时了解每一辆火车的运行状况等,这些数量极为庞大的信息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传输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又有什么用呢?

II、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

1、计算机网络基础?1)概念: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作用:①资源共享②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③远程通信

2、计算机网络分类(按通信距离分):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④互联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1、硬件系统:①服务器②工作站③网卡④调制解调器(卡④)⑤集线器⑥交换机⑦传输介质e

2、软件系统?1)网络系统软件:windowsXX

indowsN、、Uni网络应用软件:电子邮件软件、浏览器软件、网络教学软件

3、网络信息: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的信息称为网络信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资源。

III、练习、作业、预习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分为哪几类?②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包括哪些?③预习:Internet网络基础。

IV、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构件和其他的一些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后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2课时

课课题题

第2节

Internet网络基础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

、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该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可算是Internet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Internet的知识,看看Internet的作用和使用。Internet起源于1969年的一个广域网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发起组建的一个异地计算机网络系统,它是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II、讲授新课

三、Internet(因特网)基础

1、连接到接到Inte

mo)③宽带(②一)④其他上网方式D

2、网络协议:①TcP/IP协议②其他协议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3、网址统一资源定位器(URL):http://主机机地址(域名)UniformResourceLocator:因特网采用的一种特有的统一地址格式。HyperTextTransport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例如:http://202.121.103.101域名:①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②金羊网(羊城晚报)http://cn:一级子域名(cn表示中国)com:二级子域名(com表示商业网站)k12:三级子域名(k12表示“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服务器名)www:四级子域名(worldwideweb:万维网)III、练习、作业、预习有条件的同学可在家利用空余时间练习使用Internet。IV、教学小结本节主要讲述Internet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初步懂得什么是Internet?如何连接到Internet?如何使用Internet的基本功能等方面作了简述。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发布者: 王晓宁 发布时间: 2011-7-28 19:51:16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

提问: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四个阶段) 简单介绍搜索引擎的产生和发展

●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1、全文搜索引擎又成为“关键字查询” 原理: 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百度;

Google;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2、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原理及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搜狐;

新浪;

网易;

雅虎http://cn.yahoo.com/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总结:两种搜索引擎类型比较及趋势

趋势:现在许多搜索引擎朝着两者兼顾的方向发展。 实践:P20 1 (1)(2) 2 (1)(2)(3)

●赛一赛:比赛规则

老师读完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询问题答案,先查到的,高声喊出自己的组别并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

答对者,给所在小组加十分,抢答答错者(包括抢答不遵守规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整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老师事先选好能充分体现搜索引擎使用策略与技巧的题目。

●想一想: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赛过程中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体会,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用好逻辑符号and or not) 与 或 非 and or not + | - 以GOOGLE为例: ①不用“+”,只用空格 ②用“-”表示“非” ③OR用大写

2、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 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比较有效

3、多个关键词 中间用空格

3、 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实践:P23

●练一练:

内容:

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网络信息搜索策略与技巧查查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中秋节诗词等相关内容。

方式:

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一份卷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问卷信息查询,推举小组代表对相应的中秋专题内容向全班同学做总体介绍。

设计意图:

出一些要利用搜索才能找到答案的题目,发给学生做。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答对了就表明掌握了,所用时间长短只是熟练与否的问题。主要是考察他们对搜索技巧的掌握 。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搜索的东西。使全班都对中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总结与评价:

■教学反思:

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上一篇:观主题班会学习心得下一篇:工作总结下一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