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024-05-2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精选6篇)

篇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追其原因就是教与学方式陈旧,传统课堂模式的制约。找准并正确分析这些问题,研究解决策略,构建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育需要。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12多12少:知识传授多,情感体验少;模仿复制多,方法指导少;灌输讲解多,思考感悟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机械记忆多,操练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远离实际多,实践应用少;流于形式多,教学实效少。

这样的教学后果是高耗低效。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能力差。

二、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做到十个到位。

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显著特征的多边活动。审视教学,我们所追求的课堂应当具备:自主性、民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趣味性、活动性、生活性、高效性;重体验、重感悟、重智慧、重发展、重养成;隐藏着一种沉静之美、平实之美、睿智之美、内涵之美、生命之美;体现师生互相尊重、多方交流、教学相长、和谐统一。

力求做到:目标准确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具有时代气息,教学方法选择要合理,教学形式以个体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教学程序简单、实用、科学,环节设计重点突出、过度自然、层次清晰。教材把握到位,学情掌握到位,起点选择到位,预习到位,引导到位,练习到位,作业到位,反馈到位,检测到位,反思到位。

三、常见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面向四个实际结合三个特点,构建基本课堂模式

《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注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传承“接受式”的精化,领悟“发现式”的真谛。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构建理想课堂模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根据四个实际,即1.面向教材实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面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学生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千差万别,要因材施教,因宜施教,因需施练。3.面向教师实际。根据自己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4.面向学校实际。学校经济实力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所提供的条件、人文环境,确定教学手段。结合三个特点,即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的多元目标特点,探讨我们的课堂教学,倡导以个体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 “五步教学法”模式:

衔接迁移

——尝试探索——展示反馈——导疑启思——演练拓展

1.衔接迁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的课的基础。新课燕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引起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相关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三不”:1.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2.不要太难太繁。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现、引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太难太繁会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准备。3.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捷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尝试探索:这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需要,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或看书自学,或同桌商量,或小组探讨,大胆尝试,体验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失败和成功,使更多的学生会自主学习。本环节可采用下面学习形式:

(1)个体自学:个体自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谈谈想想、做做说说,对自已经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以求解答。

(2)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个体无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同伴商讨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尽量引导学生在组内协助解决。

(3)全班学习:在个体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达成共识。鼓励全员参与、团结互助,自由争辩,取长补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

遵循五个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展示反馈:这是课的第三环节,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会说,说思考探索过程,说获得结论的根据,说学会了什么,疑惹的问题是什么。

遵循四个原则:(1)师生平等、融洽感情;(2)既有倾听、又有争论;

(3)提倡竞争、深化参与;(4)积极评价、互相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克服困难的毅力。

4.导疑启思:这是课第四环节,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盲点,准确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讲解。讲到学生的需要处,讲到学生的困惑处,讲到学生的疑难处。二是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积极思考而又搞不懂的一种状态。“悱”即“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善于引导、巧妙点拔、及时鼓励、适时启发,放得开,收得拢。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启思开智,达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遵循五个原则:启发性原则;冲突性原则;思考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5.演练拓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演练包括练习和作业两部分。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品德教育功能。

练习要注意六点:1.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练习。4.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5.注重练习的发展性。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

6.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技能。

作业要注意三点:1.作业量的把握要少而精,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让优等生有发挥的余地,学困生也有成功的可能;2.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动手操作的、有动脑思考的、有上网查询的,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3.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自主作业、小组协作完成的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愿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遵循五个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下面再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模式的主要形式是: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二)初学新知识──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四)巩固知识──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五)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可以这样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讨论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的方法。2.教师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

学习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并初步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方法是:自学教材,初步尝试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并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或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二)初学新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选定练习题,进行初步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掌握新知识。

1.小组讨论,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2.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班内讨论解决。3.教师帮助解决班内不能解决的问题。4.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有关的定义是: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注意的问题: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a+b=b+a)

(四)巩固新知识。

1.学生讨论巩固的方法。2.按选定的方法选定练习。

3.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和订正。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六)作业。

1.选定作业,教师进行指导。2.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这一种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四)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五)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

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实践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就可以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五)讲座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多种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愉悦。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内涵。

篇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构建理想课堂模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根据四个实际,即1.面向教材实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面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学生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千差万别,要因材施教,因宜施教,因需施练。3.面向教师实际。根据自己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4.面向学校实际。学校经济实力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所提供的条件、人文环境,确定教学手段。结合三个特点,即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的多元目标特点,探讨我的课堂教学,倡导以个体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 “五步教学法”模式:

衔接迁移

——尝试探索——展示反馈——导疑启思——演练拓展

1.衔接迁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的课的基础。新课燕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引起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相关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三不”:1.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2.不要太难太繁。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现、引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太难太繁会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准备。3.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捷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尝试探索:这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需要,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或看书自学,或同桌商量,或小组探讨,大胆尝试,体验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失败和成功,使更多的学生会自主学习。本环节可采用下面学习形式:

(1)个体自学:个体自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谈谈想想、做做说说,对自已经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以求解答。

(2)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个体无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同伴商讨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尽量引导学生在组内协助解决。

(3)全班学习:在个体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达成共识。鼓励全员参与、团结互助,自由争辩,取长补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

遵循五个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展示反馈:这是课的第三环节,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会说,说思考探索过程,说获得结论的根据,说学会了什么,疑惹的问题是什么。

遵循四个原则:(1)师生平等、融洽感情;(2)既有倾听、又有争论;

(3)提倡竞争、深化参与;(4)积极评价、互相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克服困难的毅力。

4.导疑启思:这是课第四环节,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盲点,准确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讲解。讲到学生的需要处,讲到学生的困惑处,讲到学生的疑难处。二是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积极思考而又搞不懂的一种状态。“悱”即“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善于引导、巧妙点拔、及时鼓励、适时启发,放得开,收得拢。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启思开智,达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

遵循五个原则:启发性原则;冲突性原则;思考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5.演练拓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演练包括练习和作业两部分。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品德教育功能。

练习要注意六点:1.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练习。4.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5.注重练习的发展性。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6.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技能。

作业要注意三点:1.作业量的把握要少而精,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让优等生有发挥的余地,学困生也有成功的可能;2.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动手操作的、有动脑思考的、有上网查询的,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3.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自主作业、小组协作完成的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愿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篇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创设情境

新课标提出, 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里的所谓“现实”, 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直观性层面上的现实状态, 也可以是学生在其他学习的途径中思考或操作的思维层面上的现实状态。对处于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来说, “现实”的含义是不同的, 选取有关“现实”素材和创设有关问题情境时, 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差异性与层次性, 从而准备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那么, 在实际操作中应创设哪些情境呢?

1.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 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打电话省钱”“压岁钱怎样花”, 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 既有现实性、趣味性, 又有思考性和开发性, 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 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 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

2.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的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 在教学中, 一方面, 要尽可能地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 要创造条件, 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 并能解决一些问题。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铺地砖问题”等, 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如组织学生到商店观察购物情况后, 回到教室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 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掌握四则运算知识。

3. 创设大课堂情境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使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如“分数”问题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调查, 寻找有关的分数问题。因此, 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实际, 调查了解有关问题, 收集相关信息。这样,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二、营造平等、民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和谐情为桥。小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 敢于课堂气氛过于严肃, 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 阻碍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要重视形成平等、民生、和谐的课堂气氛, 它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1. 让每个学生饱受爱的情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教师要善于用真心去发现其闪光点, 要认可每个学生, 不能根据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而造成更差的恶性循环, 甚至是后进生对学习丧失信心, 对数学失去兴趣, 产生畏惧。反之, 如果教师以热情的目光, 可亲的面孔天天面对每个孩子, 对“后进生”多些“厚爱”。课堂上鼓励他们发言;课下多交流, 多辅导。彼此建立一种超越师生关系的朋友关系, 其乐融融, 才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 充满学习欲望。

2. 教师要多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数学课堂上, 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鼓舞学生的积极性。比如, 计算“119+59”这道题, 教师可问:“这道题要简便计算, 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后, 说:“那就试试, 看谁的方法多、妙。”学生列举了很多方法时, 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 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 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 眼睛稍微瞪大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 只要有勇气举手, 即使回答错了, 仍要表扬:“你能站起来说, 老师和同学已经很高兴了, 慢慢来。”另外, 对回答出人意料时, 教师还有大加赞赏。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非常愉悦, 是对学生的信任, 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最有神奇的功能, 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的融洽。

3. 给予竞争机会, 活跃气氛

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 课堂上要结合教材, 面向全体学生, 创设一个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 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标新立异,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波。一节课中创设竞争的机会很多, 如口算竞争、笔算竞争、简便计算竞争等。这里允许先做完全部题的学生可依次板演或当“小老师”。再如, “看谁说的最清楚”?“谁想得快”?“谁的方法巧”?“哪个小组合作最好”?都是在设置竞争的机会。最后, 教师对表现好的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扬。

4. 课堂提问, 举例生活化

纯粹的数学史枯燥的, 然而数学方法和理论都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 提问学生, 生活中对这一特点是怎样应用的?学习“利息”时可由学生先去银行存一次钱, 课堂上讲自己通过存钱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学习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时。让学习在生活中寻找, 哪些数量在怎样的条件下成正、反比例关系“学习减法性质, 如100-13-17=100- (13+17) , 教师可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小明爸爸有100元钱, 小明买书要13元, 姐姐买书要17元, 爸爸怎样给他们钱简便?学习“圆面积计算”后, 出示要知道一棵大树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可以怎么办?以此来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具有的学以致用的智慧, 从而信心倍增, 情绪激昂, 也有益于课堂气氛的民生和谐。

总之, 《新课标》指出,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得到肯定, 增强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

摘要: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创设适宜的情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46-01

新课程改革目前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教学的需要,当今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意识已经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根据自身的教学现状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是摆在广大教育实践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相关的教学现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认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应以教师为指导,努力带动学生,形成良性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

1、教师在课堂中统领全局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计划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学生学习具体情况不同却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的巨大浪费。教师使用“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基础的学生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同时,题海的战术严重的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小学生正是思维发散的最好时期,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拿着一本教科书、几道练习题的模式和死板的教学态度束缚了学生思维发展。往往一节课按部就班的讲授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严谨的数学课堂上适当的幽默一下,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适当的释放,对于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敏捷性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时间控制

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做好教学准备。分层次的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课前测试、课堂练习、课件等教学资料;做好课堂的时间规划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一环,首先准备5分钟左右的课前测试时间,课前测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检测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划分学生的层次,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课前测试的情况随机的划分学习小组,在不同的小组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完善自己。然后是20分钟左右的新课讲授时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突出“高效”二字,集中一节课时间内最高效的二十分钟讲授新课知识,系统的、完整的、由浅入深的带动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准备15分钟左右的分层次学习时间,对于刚刚讲过的新课知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势必会有不同的理解,随后的消化时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通过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利用不同水平的练习题来巩固其学习效果,基础好的小组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试题,基础较好的小组可以选择难度适中的试题,基础较差的小组选择难度较小的试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法”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最后,留给教师的5分钟的点拨时间,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对于在练习中普遍反映出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的解决,5分钟的黄金时间对于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心中的困惑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检查。通过上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培养出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深远意义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创新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保留优秀教学成果的基础之上,根据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情况适当的扬弃,通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武爱英.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2(14):131.

[2] 徐美莹.新时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16):172.

[3] 黄江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语数外学习,2014(01):46.

篇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李家庄联校冯家庄学校 姓名:杨美荣 郭香果 性别:女 联系电话:2110679 邮政编码:045000 【文章摘要】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这一模式主要是我针对区教育局提出的导学案教学方法针对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近两个学期的实践中逐渐从导学案中得到了很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这种教学方法是适合当前的教学思路,很好的体现了创新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法。【关键词】 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

【正 文】

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这一模式主要是我针对区教育局提出的导学案教学方法针对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近两个学期的实践中逐渐从导学案中得到了很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这种教学方法是适合当前的教学思路,很好的体现了创新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法。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学习新的教学思想,为此我探索和研究了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教学模式。下面我解释一下我的这种教学模式。

温故互查:

“温故互查”作为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在现今的教学中大相径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宠儿。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进行安排温故互查。当新授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特别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授课知识之间存在矛盾或空缺时,就有必要安排温故互查。在一节课的起始环节,适当的铺垫是必要的。我们安排铺垫要在“短、精、新”上下功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顺理成章。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1.时间要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一堂课的第5分钟到第20分钟这段时域是他们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最佳时域。为了确保学生能在这最佳时域内学习新知,温故互查的时间必须要短,务必控制在3至5分钟内。能为学习新知抛好“锚”,打好“桩”,架起认知桥梁。把复习旧知与引进新知融于一体,达到了短时高效的目的。温故互查的重点应该在铺垫和沟通上,设计时要紧扣新授课教学的重、难点,瞄准目标,速战速决,不能拖泥带水,影响“重头戏”。

2.内容要精。温故互查的关键是要把握住知识的生长点,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因此,温故互查的内容应精选,做到“惜墨如金”,要能让学生经历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思维过程,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相应的培养。

3.形式要新。温故互查的形式如果是一味地解题和回顾,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我们不妨适当变换复习的形式,如采用讨论、抢答、自由答、或者竞赛等方法,创设出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求知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

总之,温故互查要因生而异、因材而异。教师在铺垫环节的设计上要做到适量、适度,使温故互查有效、到位,既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从而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设问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使之合理、恰当,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就变得尤为重要。老师的设问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线”。教师善于提问,掌握对话的技巧,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还能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课堂上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得好,课堂教学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怎么样提问才能达成目标呢?我认为问题的设计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如,教“组合图形面积”时,在学生探讨出“分割”和“添补”两种转化方法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割是不是越多越好?”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分割?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就得出有效的分割应该是越简洁越好的。这样直捣黄龙的问法,学生的思维就很有方向性,得到的效果也很明显。提问的目的性,还体现在问题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洁,这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的水平和语言风格等问题。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欠流畅,或过于晦涩模糊,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老师的要求,不知该如何思考作答。一般的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尽可能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去提问。

二、提问要有巧妙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3=30=3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有的学生想出了:3元=30角=300分 3米=30分米=300厘米,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划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

三、提问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内发性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所提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与满足。

四、提问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知识。在教学中,提太空泛的、过于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连加》一课时,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2、3+2、4+3、3+4、4-

3、3-

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被打乱了。请看看教师设置的问题,那么“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五、问题要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就是当堂测试,针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考察,测试题的难度不要太大,量不要多,只要能检测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就行。批阅方法是采用组长检查的方法。无论是“练”还是“测”都要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探索的价值。本环节需要分钟左右的时间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就是自我练习,其实就是导学案中的自我检测和巩固练习的结合针对探究到的知识进行练习。教师检查组长的练习,组长再检查组员的,最后组长汇报本组完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讲解。10——15分钟。

篇6: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导学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图是王叔叔车上的汽油表,通过观察你知道王叔叔车上的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吗?学生可能会说4升多,比5升少,用什么数能较准确地表达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天性是好奇的,他们一定会想很多办法,他们说不定有奇思妙想。总之目标导学既要简洁,又要切合主题。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习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的重点要放在如何使学生顺利地进行自主地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

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在人和一生中占的比例太大,它更多的用于语文等学科,但学习数学不可或缺。我们要结合所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加以运用。比如在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迁移尝试:这种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类似的新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让学生来解决用10元钱买了如4.25元的白菜,又买了2.6元的萝卜,找回多少钱?先让学习尝试做,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将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加减法上来。

3、操作感知:在小学阶段,尤其在低年级,这种学习方式被广泛采用。如数的拆分,通过摆小棒,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要大量采用具体操作去感知,形成空间观念。这种学法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纯操作的层面,动手操作之后一定要上升到语言描述和归纳概括,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

4、比较归纳:通过对大量具体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规律,进行归纳和概括。比如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先让学习计算一组题,观察它们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再比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出示10道计算题,当然他们的商都是一样的,让学生算,可能学生算到第三题就可能会停下来,进行思考和判断,后面的题不用一一去计算。从具体的实例中去抽取事物的精华,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

5、整理链接:整理链接主要应用在复习阶段,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树,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与比较。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题,既强调算法的多样化,还要对算法进行优选优化,比如设计一道应用题,可以用一般应用题的方法解,可以用分数应用题解,可以用工程问题解,可以用比例问题解,最终进行算法的比较,可能是用比例问题求解是最优化的算法。自主学习完全依赖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安排,学生的学习也会是困难的。教师要给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设计合理的学习的步骤,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习自主学习,认真组织好小组内的讨论与合作。

三、点拨升华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习进一步地讨论,形成共识,形成结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纠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偏差,找到更优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得到6种以上的方法,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学生今后走弯路。再比如说学生通过自我尝试掌握了小数的加减计算,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并与整数计算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主要是指保持概念的定义本质而对其实例变化,使学生能更清晰概念的含义,进行有效辨别。比如认识图形时,学习材料可能提供的是位置摆放比较正,便于观察的图形,在练习时就要适当安排一些旋转,移动过和图形。

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就是保持规则的本质特征,变化它的叙述部分或题型,是规则应用于新情境。如应用题的变式练习。

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我们可以在。我们可以在练习中给一些多余的条件,让学生去判断,去取舍。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宗旨也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技能。

五、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以上是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一些探讨,并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验,在一次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试验中,我们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了教学,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测试,优秀率达到了89%,全体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增强了我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潜力的,学生不依靠教师的讲授是完全可以学会的。

上一篇:杜甫的悲悯心肠散文下一篇:描写彩虹经典语录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