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5-11

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篇1: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 2 课时

教学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第4――6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句子的仿写和顿号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以及顿号的准确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快板

教学过程:

1、学习第4题

(1) 出示例句,知道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讲小小的一样东西“来得不容易”,后面部分是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这样东西。

(2) 学生补充句子的内容。

(3) 交流

2、学习第5 题

(1) 读懂例句,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

(2) 小结:前半句表示一件事,后半句表示这件事带来的结果,中间用“这样”来连接,

(3) 说说议以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写下来。

3、学习弟弟 6题

(1) 自由反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纠错。

(3) 范读,思考:快板中提到了哪几个标点?用-------画出。

(4) 填空

逗号表示( )

句号表示( )

问号表示( )

叹号表示( )

顿号表示( )

(5) 表演小快板。

4、学习第7题

(1) 认真读句子,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读正确。

(2) 说说句子中的标点应该怎么加

(3) 学生独立尝试做题

(4) 点名朗读,并说说所加的标点

(5) 补充练习

a小猴 小兔 小熊和小猫来报名了

b回家的路上 又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

c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最著名的有八达岭长城 故宫博物馆 颐和园 天坛 中山公园 北海和景山公园

板书设计:习题内容

教学反思

[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练习2 课 型 新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重点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难点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方法 讲练法 教具器材 小黑板

教学步骤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1、钢笔描红。2、认识繁体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指名朗读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带有连笔的字“履”、“用”的写法,并复习“生”字改变笔顺的写法。 3.练习。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1)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教师口述: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如同学们都挺熟悉的电(電)、国(國)、龙(龍)。(出示幻灯片) (2)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3)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该(該) 书(書) 纸(紙) 烂(爛)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 1、学生读题目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1)学生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学生说说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 2、学生练习(1) 学生练习描红。 (2) 让学生仿写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

3、教学第三题 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4.反馈。 (1)读幻灯片上的两句含有繁体字的话。 ①讀書使王明確實認識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今後應該多讀書。 ②頭髮已白的實驗室王爺爺,熱愛學習、邉印C刻靾D書館開門,他就進去看書報紙,看到地上有紙張,他就主動撿起,發現室內光線暗就主動去開電燈。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出示幻灯片:演讲--讲演 雪白--白雪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4.反馈。 编选--选编 人名--名人 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指名读。 齐读。 学生讲清楚题目要求。 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作业 1、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字的简化字。 議( )導( )讀( )葉( ) 觀( )廠( )論( )擇( ) 2、判断下列每组词的意思是否一致,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牙刷--刷牙( ) 家人--人家( ) 坐落--落座( ) 直径--径直( ) 讲演--演讲( ) 一块--一块儿( )

教后反思

第 课时 (总 课时) 第 页

课 题 练习2 课 型 新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2.熟记12条成语。 3.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教学重点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难点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具器材 小黑板

教学步骤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1、教学第四项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改为:“张开泰和汤小泉是好朋友,张开泰经常帮助汤小泉复习功课。” (3)总结学法:修改病句,一般地先读懂原句所要说的意思,然后通过语感发现病因,接着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最后读修改后的句子并与原句比较,注意修改病句一定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3.练习。 (2)教师巡视。 4.反馈。 5、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6、校对。 1.审题。 (1)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学生读题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原句两个“他”指代不清楚。 (1) 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 同桌交流再汇报。(3)学生进行修改 学生读题目。 (1) 学生自由读。 (2) 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司,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三、教学第六题 4.反馈。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1) 指名读。 (1)集体背。 (1) 指名背。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作业 1、改病句:王宁被光荣的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满天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小明学习很好,但从不夸奖自己。2、把下列谚语补充完整。学如逆水行舟,( ) 三天打鱼,( )( )铁棒磨成针。 ( )骄傲使人落后。

教后反思

篇3: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师:孩子们,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度过一个寒冬,现在春天已悄然而至了。你是否感受到春天的大驾已经光临?看,春姑娘来啦!

赏“语、句”:成语、谚语读、背。主要分为三部分:

1. 读“春天”的气息。

2. 展“春光”的美好。

3. 寻“春意”的内涵。

【案例反思】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需要,反思本课教学的过程,教者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策略,整合文本资源

(一)学词句必须从读入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读读背背”这一板块,就应当重在引导孩子读成语、读谚语。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韵律美、画面美和意蕴美。本段内容教学中,能够让孩子读准字音,读通文意,读会背诵,读出春天的味道,读出春天的内涵。

(二)层层递进,有层次感的教学会令孩子的学习稳扎稳打

写字教学中,安排学生读字帖也有学问,要想学生写好字,就要让他们会读字帖。本着这一思想在设计“写好铅笔字”一环节中, 教者请孩子观察,先明了描红、仿影的注意事项,要写稳当;再发现临摹的技巧,“一笔一画照着写”。让学生写美观、写出色。这是一般读字帖的教法。

(三)灵动开掘,可以有效拓展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

在学生回答“春姑娘是漂亮”的之后,教者随机把握教学契机, 生成教学资源,探究“春”的字源,本身就很美,蓬蓬勃发。再演化到此时此刻的“春”字书写,有机引发儿童的意义联想,加强学生的文字印象。

二、寻觅生活,发挥语文效能

生活是海洋,又是文化的源泉。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验证和回望生活,并促进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优质化教学的一个出发点。

引导学生细心体验生活,生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悟。本案例中正是使他们有了“春雨贵如油”的生活记忆。正是具有生活在春天里的经验,儿童才会有了如此美好的画面。刚开始,学生自己说的“眼中的春天”是一个词,是一层意思。回想生活中的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争相绽放。这就需要让学生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 睁开双眼凝视万物,竖起耳朵倾听万籁,敞开心灵感悟春意。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本课案例中,运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时不时地迸发出了让我们教者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涌出不少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 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语文课堂的教学精彩。

三、回归现实,演绎精彩课堂

要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本案例在让儿童感受美好春意时光,适时渗透了要珍惜时间的教育,以此结合语文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要运用丰富的现实填充练习课形式的枯燥。本来练习课的枯燥是难以避免的,但本课练习同时又是对本单元知识的一个总结。它形式丰富、内容活泼,是一个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常常是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发掘学生的思维元素来开启他们五彩斑斓的智慧之门、心灵之门。教者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尝试创造性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既是让课堂走向生活,也是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课堂因生活而精彩。这样的课堂,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想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这是喜人的课堂教学收获。

要坚信“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时对景、正常运行,单元练习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遐想、自主体验的语文学习空间。只要教者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设计,并尽可能地做得实一点、细一点,努力将乏味的单元练习课精心改进,上出精彩,单元练习就一定能引导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奔向广袤的现实空间, 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和创造,课本的单元练习就能够发挥出引渡语文修炼的巨大效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渐渐地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不应小觑单元练习。但是,根据笔者初步调查,对于语文教材中的练习一般师生常常有所忽略,研究不够,发挥其作用不多。特别是单元练习,各练习题不仅是对一个单元知识的规整,更带有举例的性质,是一个单元知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延伸。如何讲究教学策略,挖掘单元练习价值就成为我们的一个教学改进的课题之一。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寻觅语文教学的真切而奇妙的味道。笔者在此案例中,力求作为亮点,有意识地加以凸显和体现上述教学思想。作为一个教学新尝试的努力,我在以下《练习二》教学中,创设生活化课堂,让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尊重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取得了预想的教学成效。

篇4: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熟读成诵六句有关人生的至理名言。

2、根据学习读写例话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短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读,想一想每句名言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把你喜欢的名言先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再说说它的意思,一会儿进行汇报。

3、进行汇报。

4、第一句。

指名读,谈谈这句名言的意思。

先指导朗读,再齐读。

大家自由练读,再齐读。

5、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学习二、三、四、五、六句。

6、背诵。

二、完成“阅读”

1、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读写例话时,掌握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谁来汇报你是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

2、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画出表现陈毅强烈感情的句子,多读几遍。

(2) 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3) 自由读短文,你喜欢哪局话就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4) 齐读陈毅说的这句话,再次体会陈毅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二、三课时

一、导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写读后感,板书课题并齐读,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生汇报问题

什么是读后感?怎样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应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小组喜欢解决哪个问题就解决哪个问题,一会儿进行交流。

三、交流

写读后感要注意三个问题。

a) 要读动原文的内容:弄清作者主要将了什么内容?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什么景色和地方?

b) 写体会最深的部分。

c) 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i. 要有一个好的题目。

ii. 要有好的开头:总结全文;渲染环境气氛,导入主要内容,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点明中心。

iii. 要重点写好感想,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实际等,写出具体的心得感受,联系实际还要善于联想。

四、小结

根据汇报的结果,我们来读《古井》的读后感。重温读后感的写法,加深印象。根据学习的方法,我们来写一篇读后感。

篇5: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莫运晓

学习要点: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或比喻来说明事理的方法(重点)2了解并正确评价“舍生取义”、“与民同乐”的观点3掌握文言虚词“之”、“也”、“则”等(难点)

导入:1由分析题目入手:标题中的“章”能否换成“则”或“篇”?古代记述言论的文章,有的标题为“则”(如《论语》),有的叫“章”,有的叫“篇”,“则”是“条”的意思,“章” 是“段落”,“篇”是首尾完整的诗问或成部著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所节选的是段落,所以不能叫“则”或“篇”。  2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前372~前298),字子舆。鲁国邹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大师)、散文大师。孟子在儒家学说中形成一个唯心主义的体系,对后来的儒家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地方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的观点最主要有两点:性善论和仁政(民本主义:邦国之权在民、政事以民为归宿、用人以民意为准,国君以保民为职分、施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内容是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等。 3复习并导向新课:其实,对大家来说,孟子并不陌生,初中学过他的《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成语都是从中而出。这二章除了给人深刻教益之外,还可从中领略孟子文章的磅礴的气势和滔滔的雄辩。

鱼我所欲也

本章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主要阐述“人性”的问题。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固有的美德,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他在《尽心上》里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仁、义、礼、智,根本心也。”本章里说的“义”就是说人要有羞恶之心。作者借此宣扬了他的性善论。

课文讲析

第一段 1字词 ①欲:喜爱(的东西)②不可得兼:可能;同时并有 ③舍:放弃 ④取:选取 ⑤甚:超过、胜过  ⑥(凡可以)得生者保全生命的方法 ⑦由是:因此 是:代词,可以得生者(可以避患者)⑧丧:丧失

由是可以避患而不有不为也:因此有明知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避开祸患却不采用的人

2解释下列概念的含义 ①义②甚于生者③甚于死者④是心⑤本心(在下文第三段):除了③指“不义”(即无耻)外,其余均指“羞恶之心”,本章是以“羞恶之心”贯穿。

3本段论述“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可分为三层:

①(……舍生取义者也)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 文章从“所欲”入手,先以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为喻,说明人在“所欲”发生矛盾冲突时,应采取一个原则的态度去对待,要进行正确的抉择、取舍。“舍鱼而取熊掌”也正是说明要选取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进而引出生与义发生矛盾、不可得兼时,理应“舍生取义”的观点。

②(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避)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  紧承上文进一步分析人们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避的心理。文章从生、死的角度提出了为了正义决不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无返顾,进一步强调“义”的价值和作用。

③从反面论述“义”的价值和作用。  这一层从反面指出: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但事实上常有舍生取义、不避祸患的人,这种舍生取义之心是人人都有的,贤明的人更能存之不失。

第二段 1字词  ①豆:量词,可译作“碗” ②羹:用肉或菜汤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汤的食物     ③蹴:践踏,可译作“用脚踢过去”;④行道之人:路过的人

2内容分析:本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作者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指出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们都把“羞恶之心”放在首要位置上。施与的人如果态度轻蔑无礼,那么甚至连乞丐也拒绝接受。从而说明人虽然饥饿仍将“义”看得重于生命,甚至可以宁死不食。

第三段 1字词 ①为( 宫室之美):为了 ②穷乏者:走投无路的穷困者   ③向(过去)为(是)身(自身、自己)死而不受,今(现在)为(为了)宫室之美而为(做:接受)之 ④是(代词,这)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动词性结构,作谓语,要带宾语)失其本心:这难道不可以停止不做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本心

2本段篇末点题,强调“义‘的广泛存在。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蒙蔽,“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的行为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因为它使人丧失了羞恶之心。

总结 1中心论点:生和义不可兼得的时候应舍生取义

2论证方法:⑴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论证舍生取义,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  ⑵正反对比论证:①(正)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反)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反可以得生者何不为用也……和何不为也--结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正)向为身死而不受→(反)今为……而受之--结论:此之谓失其本心  通过正反对比,增添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论证力量  ⑶举例论证:第二段,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庄暴见孟子

本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 孟子有个著名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前学过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这一思想的折光。本文通过孟子和齐宣王谈音乐这件事情,阐明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和施行“仁政”的主张。

课文讲析

第一段 1字词 ①见:庄暴见(jian ,见到)孟子 ;暴见(xian,被……接见)于王  ②未有以(之,代“话”)对:用来,回答 ③王之(连词,可译为“如果”)好乐甚(补语,可译为“非常”),则齐国其(表揣测,译为“大概”)庶几(差不多)乎?  2这一段庄暴和孟子的对话,是全文的引子,引出“齐王好乐甚”及孟子对“乐”的见解。为下文围绕“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的论述做了铺垫。

第二段 1字词 ①独乐(yue,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乐(le,感到快乐),与人乐乐(yue le),孰乐?②不若与人(乐乐)③而相告(互相议论)曰 ④好鼓乐:喜欢击鼓奏乐 ⑤至于此极也 极:极端痛苦的境地 ⑥今(如果)王与百姓同乐 ⑦吾王庶几(大概)无疾病欤(吧)  2本段写孟子如何与齐宣王讨论欣赏音乐的问题。分角色朗读,思考:孟子如何抓住齐宣王的心理进行论辩的?讲析:①先见到齐宣王就“好乐”之事向其发问→齐王的反应“变乎色”是因为他对“乐”的意义并不理解而觉得理亏,既有羞,又有怒,只好用“直好世俗之了”作为托辞为自己辩解、掩饰→二人话不投机。②孟子因势利导,借题发挥,转换内容,把“好乐”与治国自然联系在一起(“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引起齐宣王的兴趣,缓和谈话的气氛。③在以上谈话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论辩很有灵活性,吸引对方,便于进一步说理。④提出两个常识性问题,引导齐宣王否定“独乐乐”、“与少乐乐”,肯定“与人乐乐”、“与众乐乐”,自然将谈话纳入自己的轨道,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⑤两个层次的正反对比说明不“与民同乐”百姓处于痛苦的境地,则口出怨言;反之,“与民同乐”则百姓“欣欣然有喜色”,对比鲜明,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切入话题、打破僵局,巧妙提问、请君入瓮,假设场景、形象说理,水到渠成、提出论点。

讨论、归纳这一章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1比喻论证:“独乐乐……不若与众”由“独”不如“与人”,“少”不如与“众”,步步推进,潜藏的结论自然是愈众愈乐。用欣赏音乐作比,给中心论点提供了依据。 2对比论证:“今王鼓乐于此……何以能田猎也?”这一段里对百姓说的话既有内容(语言描写)又有形象的神态描写,两个层次语言中一再反复,辅以百姓或怨或喜的说话语气的摹拟,尽管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看法,但褒贬之意已现于字里行间。

总结:这两篇散文可看出孟子文章的特点:1主要运用正反对比和比喻的方法进行说理,说服力强;2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有论辩力量。

篇6: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学习准备:天气好时,让学生在放学路上观察夕阳景色。 第 二 课 时

一、 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夕照》,课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呢?请学生看拼音写汉字(投影出示),将错误较多的生字重点纠正。

二、 读课文,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1、 作者把夕照的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夕照的奇丽景色。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把夕阳都作了什么,画出来并在小组里交流。

2、 全班交流。

3、 作者恰当地动手了这些比喻的语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写得这么逼真、奇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吧。(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感悟作者的描写手法。)

三、 背诵课文

1、 作者描写了这么美的夕照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请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 在小组里背诵给大家听,互相评议。

3、 把你背诵得最好的段落背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边听边想象。

4、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夕照的景象,请学生配音解说。(用小组背诵、给画面配音解说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在背诵中再次感悟、想象夕照的奇丽,同时积累语言。)

四、 讨论

1、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 小组汇报、交流。(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对景色的感受,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感受,还可以是其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鼓励学生阅读时有不同的阅读感受。)

五、 练笔

1、 你观察的夕照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请你们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像作者一样,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写出自己的观察。

2、 全班交流,建议教师要注意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六、 布置作业

1、 修改自己的练笔,办一期“奇丽的夕照”习作展。

2、 课后可以继续搜集阅读描写夕照的文章。

3、 把课文中的比喻句抄写下来。

篇7: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读读背背)

一、 谈话引入

这是一些流传千古的名言,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品格。大家可以先自由读读,大致了解有些什么方面的名言。

二、理解名言意思(大致说说意思,教师补充订正。)

第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李白《将进酒》诗中的一句话,

意思是天生我于世,给我以能力,必定要有派上用场的时候。这是

产句自勉的话,对自己充满着信心。

第二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益,更加;坠,失去;青云之志,高尚的志向。全句的意思是,虽然贫穷,‘但意志更加坚定,不能丧失高尚的志向、奋起向上的气概。

第三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出自《论语

子罕》。岁寒,时令到寒冷的季节;凋,萎谢。全句的意思是,到

了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耐寒,凋谢得晚。这句话用来比喻只有

经过恶劣环境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高尚精神品质。

第四句,“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子罕》三军,泛指军队;帅,将帅,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匹夫,普通的老百姓。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的指挥官可以被换掉,可是一个人的志向不可改变。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第五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一句话。淫,惑乱;移,改变;屈,屈服。全句的意思

是,不因金钱和地位的引诱而惑乱,不因家庭贫穷、地位低下而失节,不因武力权势的威胁而屈服。

(学生一时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要紧,不要在句意的理解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三、指导朗读、背诵

1.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重点是读的速度和轻重音的把握,读出相应的语气)。

2.然后熟读,记忆,在小组中互相背诵。

四、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从古诗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阅读)

一、 自由轻读,读得正确。

二、默读,看看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一位默默无闻的食客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并以自己过人的胆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三、指名朗读,其余思考文章的叙述顺序。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州顺序叙述的,先写毛遂自荐,后写毛遂出

色地完成了任务。

四、质疑问难,讨论解决疑难。

1.默读短文,勾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 、句。

3. 借助工具书,独立自学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与同学交流,也可以找老师帮助。如:

(1)“食客”指古代寄食在王公贵族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办事的人。

(2)毛遂对平原君说的一段话:“今天,我就请您把我当作锥子放进口袋。如果早放进口袋;那么不仅是锥尖钻出口袋,恐怕整个锥子都会钻出来呢。”要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读懂。这句话借“锥

子” “锥尖”比喻自己的潜能与才华,通过“如果……那么……不仅

……恐怕……”假设与递进的句式,层层推进,说服对方。

五、理解成语的意思和比喻意义及用法。

1.成语“毛遂自荐”用来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的举动。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加深对“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理解。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交际话题:“自己选自己,好不好”

交际形式:以讨论、辩论的形式展开话题,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与别人交流。

交际过程:

一、 讨论

先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观点。

二、辩论

1.分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组织辩论),将观点相同的学生在一起,与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

2.准备(鼓励学生课前搜集材料)。

3.辩论(鼓励联系已有的体验,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对方发言的时候,要抓住主要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努力说服对方,“自己选自己”究竟好不好,结论并不重要,不要强求统一的答案,但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辩论)注意交际过程中的文明礼貌。

第四课时(习作)

习作准备: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家里星期天是怎么过的。

习作内容:写自己家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

习作要求:要写出自己和家人的真实感受,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习作过程:

一、 谈话激趣

工作学习了一周,人们都盼着星期天的到来。人们为什么喜欢星期天呢?(可以自由安排,或休息、或短途旅游、或走亲戚、或逛街或……)

星期天的生活丰富多彩(或生动有趣、或非常有意义、或无聊、或劳累……)要是每个同学都把自己一家人过星期天的内容写下来,让大家互相交流交流,一定很有趣。

二、认真阅读习作提示,弄清这次习作的范围和要求。

三、拓宽习作思路,使每个同学都有内容可写。

1. 想一想,你们家里哪个星期天发生的一件什么事让你印象最深刻?

(逛商场、踏青、走亲戚、参加婚礼、整理房间、打羽毛球、睡懒觉、打电脑……)

2.自言自语说说那件事,注意要把经过说清楚(注意说说自己或者家人感受)。

3. 把这件事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相互评一评。

四、引导学生通顺地表达(并试着把本组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1.把自己家某个星期天怎么过的经过写下来。

2.同桌互相交流,听取意见,进行初步修改。

3.例文。 开心周日

每个星期天的晚上,都是我们全家最为开心的时刻。在这个时候,家里总是进行着各种娱乐活动,阵阵欢声笑语不时从我们家传出。妈妈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开心周日”。

上个星期天晚上,刚吃完饭,妈妈宣布:“今天咱们换个花样,来

个智力大碰撞。”

“好--”我和爸爸高兴地叫了起来。

“注意听第一道题,看谁先答上来--什么河里没有水?”

哎呀,真是小菜一碟儿,我们齐声回答“天河。”

妈妈说:“对。下边我再出题:一口并深七尺,并底有一只青蛙,它一次蹦一尺,你们说它几次能蹦出来呀?”

妈妈的话音刚落,我就抢着回”答:“七次。”我还得意地看了看爸爸。他却皱着眉头说:“恐怕这道题不会那么简单。”我也认真地思考起来,可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来。

妈妈笑着说:“你们想一想,井是什么样子的?”

这时我猛然醒悟过来,蹦跳着回答说:“它永远都蹦不出来”

“为什么?”妈妈问。

我说:“并是直上直下的,又有七尺深,青蛙蹦一次就会掉下一次,所以它蹦不出来。”

妈妈微笑着说:“对了。”爸爸却说:“还是咱儿子行!”说着还向妈妈眨眨眼睛。

接下去妈妈又出了一道题:“一个人骑自行车从村里到城里用了一个小时。同样的路程,同样的速度,回来时却用了两个半小时,这是为什么?”

爸爸说:“她的车坏了。”妈妈摇摇头。

我说:“她去买东西了。”妈妈还是摇摇头。

我又想了三个答案,妈妈始终摇着头。我看看爸爸,爸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生怕他又抢了先,只好求妈妈公布答案。妈妈说还是让爸爸来回答吧。只见爸爸故意看了看我,说:“一个小时是60分钟,半个小时呢?是30分钟,加上另外半个小时30分钟是多长时间?”我恍然大悟,原来,“两个半小时”就是半个小时再加上半个小时呀!我怎么就没想出来呢?

开心的周日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那一天,我又在愉快的笑声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下一个周日,你快点到来吧!

参考题目:

1.我家的星期天真无聊;2.这个星期天真快乐;3.烦人的星期天;4.繁忙的星期天;5.那个星期天真有趣;6.星期天踏青去;7.欢乐的星期天;8.星期天,放飞心情(放风筝、逛公园……)……

篇8: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抓重点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深刻理解山里孩子的淳朴和勤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和山里的孩子交过朋友吗?他们都喜欢干些什么?

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山里的孩子,你瞧,这他就向我们走来了----(多媒体出示、配乐朗诵第一小节)

2、找重点句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呢?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重点句)

3、读重点句,你会发现什么?

为什么说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4、出示学习提示

二、讲读课文

1、小组学习

(1)轻声读课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写了山里孩子的勤劳。

(3)边读边按顺序用(1)(2)(3)......标出

2、反馈

(一)学习5、6、7小节

1、学生说具体的体会到勤劳的事例,

2、找出课文内容读出来,并说出从哪个词中体会到勤劳。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读这一段,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仅勤劳还很淳朴。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勤劳淳朴的山娃!

4、学生说从采药材中体会到

理解“积攒”的意思便体会到了勤劳。

5、学生说7小节能体会,从汗水和泥渍中体会到。

(1)女生读第7小节

(2)说说“撩、揩”的意思

(3)自读这一节,你读出了什么?(抿着小嘴微笑,劳动不怕累)

那么请你也抿着小嘴对老师笑一个,是啊,你们可真是勤奋的孩子。

(二)、学习第4小节

1、学生说从这段体会到勤劳,读出相关句子。

2、出示动词填空

3、请学生自己换着读一读,体会动词的准确性。

4、请学生小组研究读,从中你能读出什么(对路熟悉,路很远)

5、指名读,看谁能读出轻快,读出熟悉的感觉。

6、齐读。

山里的孩子就连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为勤劳的孩子。

(三)、学习2、3小节

1、学生说事例

2、反问:为什么这里也能体会,我们怎么也看不出?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说出理由

4、自读这段,想想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拟人的写法)

5、出示句子比较

读句子--说不同----读出不同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6、小组合作学习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 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7、品读句子

自读--个别读--齐读

8、学习第3小节

(1)学生说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读句子发现疑问

为什么说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

(3)你能用动作把他表示出来吗?(动作表演理解)

(4)男生读句,女生表演。

(三)学习第8小节

是的,这是一个多么勤劳的山娃,使我们情不自禁的说道

1、齐读: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读最后一句,体会有何不同。

3、说说“哦”的含义

4、在齐读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

1、认识了眼前这位山里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呢?

2、学生说体会

3、朗读诗

老师也有很多话要对这位山里的孩子说。千言万语汇成一首诗

《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四、课堂小练笔

写下要对山娃说的话。

作者邮箱: lqfmaomao@163.net

篇9: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执教:浦江县实验小学 朱柏烽

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方法,认真读课文3------5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直、果然”的意思。会用“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2、理解曹冲称象的操作程序,能有条理地口述称象的过程。

3、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多动脑筋思考,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曹冲遇事善于开动脑筋,能独创性地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操作程序,能口述称象过程,知道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研读解疑

(一)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板书:造大秤 宰大象

3、朗读课文,理解“直摇头”。

(二)学习第四段

1、朗读第四段,初步感知曹冲说的称象办法。

2、自读、自悟。这个办法曹冲是分几步来说的?每一步要人们做些什么?用“○”圈出主要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课件,交流学习体会)

3、找到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然后……”,学着曹冲的样子,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4、组织小组学习,进一步研读曹冲说的称象办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第四段,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开展小组讨论,大组交流。(2)指名学当曹冲,借助课件介绍称象过程,相机解答疑问。

(三)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5段,边读边划,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一词。

2、用曹冲说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场的官员们会说些什么呢?

三、练习深化

1、曹冲称象的办法到底好在哪儿呢?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课件演示:配乐朗读课文3、4、5段)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集体交流。

3、小结曹冲能想出这个办法的原因,完成板书。(板书:船 石)

4、今天,曹冲就来到了我们的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延伸创新

1、小朋友,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吗?

2、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学着曹冲那样给老师出个点子吗?出示难题。(自由组合学习对象,研究方法,并用上“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3、选择性星级作业。

[板书]

38 称象

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曹 冲 船 石

篇10: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

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 反馈。

3. 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篇11: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会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十三个声母和zi ci si

zhi chi shi ri七个整体认读音节,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四声,能用这十三个声母和单韵母相拼,联系看图读用拼音写成的字。

2、学会三拼音节,懂得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

3、。认读“花、哥、弟、个、画、下、洗、衣、服、鸡、做、过、了、不、乐、出、读、书、骑、车、的、话”等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并会口头组词。

4、会读、会背四首儿歌。

二、教学重点

1、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十三个声母和zi ci si

zhi chi shi ri七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2、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十三个声母和韵母相拼。

3、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4、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

5、认读“花、哥、弟、个、画、下、洗、衣、服、鸡、做、过、了、不、乐、出、读、书、骑、车、的、话”等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并会口头组词。

三、教学难点

1、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2、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

3、z c s zh ch sh r的发音。

四、课时安排

拼音教学 4课 12课时

复习二 1课 2课时

篇12: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昨天我们请谁来做客?今天你们还想请他来做客吗?让我们一起呼唤来请他们来做客。2)你想说什么?3)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快乐吗?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的妈妈,你想说什么?(随着学生的呼唤,课件出示浪娃娃欢叫的情景,目的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海妈妈的话和浪娃娃的表现

1、读“海妈妈”的话。

1)找出海妈妈的话,自读。

2)打开课件或投影片,指名读:有一天,海妈妈说:“孩子们,你们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你们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好事。”

3)学着海妈妈的口气,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4)语言训练:①你读懂了哪几个词?说给大家听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②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补充具体:你们老是贪玩,( )这可不好啊。

③如果你是海妈妈,浪娃娃这样贪玩,你会怎么教育啊?

说话训练:浪娃娃,你们不应( ),应该( )。

2、浪娃娃听了后是怎么做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3段。(自读、同桌、小组合作)

过渡:浪娃娃听了海妈妈的话可高兴啦(打开课件)瞧,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以为浪娃娃,你会怎么欢叫呢?(指名读)

1)师点拨,读中感悟:①请问这位浪娃娃,你为什么脸上笑眯眯的?②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③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响?(通过“笑眯眯”、“着急”、“响亮”的提问,有意识地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浪娃娃急着去做好事的心情以及做好事的快乐。)

2)小组合作读;小组展示。

*3)从后排开始一排一排向前读,读出浪娃娃的气势。

3、随机引导:你们打算去做什么好事呢?

1)自由回答。

2)课文中的浪娃娃做了什么好事呢?自读课文第四段,找找答案。

(课件出示):后来,浪娃娃学做好事,到发电站 。

3)汇报交流。

4)引导生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交流:①浪娃娃怎么推动机器发电?(课件展示)

②科学家怎么听懂浪娃娃的话?(有意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善于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了浪娃娃想为人们做好事)

③科学家为什么偏偏叫浪娃娃去发电?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还叫其他事物发电,(课件展示:煤发的电叫火电;风发的电叫风电;原子核发的电叫核电)浪娃娃很想为人们做好事,所以科学家叫他们也去发电,海浪发出的电叫水电。(通过课件展示,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又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把语文文本和课外知识结合起来)

4、浪娃娃发的电到哪里去了?展开想象,小组讨论,浪娃娃汇报。

5、浪娃娃旅行(课件展示:电的用处)回来了,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么快乐?

引导学生体会“玩”虽然也是快乐的,但能为人们“做好事”,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当我们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时候,自己会觉得更加快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是强加的,而是因势利导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自发的感悟中进行引导)

6、带着快乐的心情朗读全文。(再次体会做好事的快乐)

教后感想:

自我感觉这节课有几点处理得比较成功:一、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感知快乐。整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着“快乐”进行,通过多种形式,课件展示,自读、指名读、小组轮流读、比赛读、分角色表演读、背诵,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感受浪娃娃做好事的快乐,理解做好事带来的快乐比起玩来才是最大的快乐;二、精美的课件带给学生丰富的课外知识,又为激发学生体会“浪娃娃做好事带来了快乐”的感受添了一把柴火。三、点拨适时恰当。“浪娃娃为什么要急着去做好事?”“为什么做好事是快乐的?”这些问题十分抽象,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体会,加上适时的点拨,如:“你为什么脸上笑眯眯?”“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响?”“现在你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快乐?”等,让学生进行主体的感悟,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篇13:练习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定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们着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换位感受童话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棉花姑娘的悲喜,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体验,去领悟,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本课的设计把握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旋律,自主读、评、说,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点拨、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请、就”两个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等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4、培养学生阅读、朗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动物头饰。

2、课前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益虫、益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棉花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小朋友还记得她吗?

齐读课题《棉花姑娘》(注意读好轻声“花”“娘”)

二、巩固生字,读通课文。

1、让我们打开书本读课文,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流利。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注意他们有没有读准生字。

2、做游戏,复习生字。(过渡:抽出生字卡片“蚜虫”问:同学们见过蚜虫吗?)

三、突出难点,感悟体验。

(1)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 出示蚜虫实物,观察蚜虫,联系生活,认识蚜虫的害处。

2、 从课文中找出一个形容蚜虫的词语。(“可恶”)

3、 课件展示棉花姑娘生病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棉花姑娘脸上的表情,回忆自己生病时的感受,体会她的痛苦、着急。

4、 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全班有感情朗读。

(2)指导读好请求的语气。

1、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真替棉花姑娘着急,棉花姑娘自己着不着急?从那些地方知道棉花姑娘很着急?用笔画出来假如你是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读?

2、课件出示“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3、 学生试读。(注意读好请求的语气,但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过渡:是呀,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呀,后来怎样了?)

四、自主探究,读懂课文。

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下面的课文(2---6自然段),再把你读懂的告诉老师和同学。

2、 学生自读、自悟、自得。

反馈、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相机点拨:a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没有帮上忙?b、棉花姑娘认识七星瓢虫吗?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她惊奇地说:“你们是谁呀?”

生读这句话,体会惊奇。

C、如果你是七星瓢虫你会怎样向棉花姑娘介绍自己呢?d、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体会病好了,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

3、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文字

1、师:棉花姑娘的病好了,老师也和大家一样高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读时故意把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读成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学生指出后。师:可我觉得同样的词重复写两遍多麻烦。

学生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叠词的作用。

2、叠词原来还有这么大的用处,那我们可得好好用这两个词。

出示课后 读读说说: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

3、学生看着笑盈盈的棉花图,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五、小组合作,读好课文。

1、由小组长分配角色,并评议组员;

2、小组竞赛进行表演,最后选出小组第一名(学生带头饰,做动 作,模仿小动物的语气)。

3、师生合作表演童话故事。 教师扮演棉花姑娘,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角色(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五、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棉花姑娘的病好了,这可多亏了七星瓢虫,像这样对人类有帮助的虫类和鸟类,我们称为益虫或益鸟,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益虫和益鸟的资料,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交流。

2、小结:是啊,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对人类有帮助的益虫和益鸟,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他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下课后,老师给你们一张大图纸,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都贴在上面,等活动课时向别班的同学宣传宣传。

六、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请”“就”二字,并说一说怎样能写好。然后,教师范写,生书空,最后写在田字格中。

2、“请”字应写得左窄右宽;“就”字左右大致相等。学生自己试写这两个字,教师巡视并给出评价

作者邮箱: xiehefei1596@126.com

上一篇:中国企业所缺乏的承诺文化下一篇:审计局工作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