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4-07

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篇1: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夕照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 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日落的全过程,体会其如诗如画的美。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样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投影仪 观察日落景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色,这颗作者又把我们带入了夕阳西下的神奇世界之中。出示课题。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 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 汇报交流

(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 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 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四题任做两题)

1、 作者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色。

2、 课文最后一段写了什么?体会这句话的内涵。

3、 从色彩变化中体会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

4、 看到这如诗如画的夕照你有何感受?他与海上日出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讨论

背诵

如若逐句讲解,原本如诗如画的夕阳西下的景象会变得支离破碎,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调动。

第二课时

一、品读美文(出示课文插图)

1、 评画学文,品味语言

评画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从而品味其规范的语言,领悟语言形式是怎样被用来贴切地表情达意的。

2、 赏画诵文,积累语言

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3、 自由交流,运用语言

说说自己的观察和课文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二、结束语: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看到这如诗如画的夕照,一种感慨,一种激动在心中油然而生,我们为大自然神奇而感慨,为夕照迷人的景色而激动,表现了作者欣喜并为之欢呼的感情。

板书设计:

橘黄 调皮

微红 水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

变红 大石榴

越发的红 燃烧的烈火

[夕照(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学习准备:天气好时,让学生在放学路上观察夕阳景色。

第 一 课 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海上日出的景象堪称伟大的奇观,屋外夕照的景致更是如诗如画。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由读课文,了解作者所描写的夕照景色与自己观察到的夕阳有什么不同。

橘黄色-微红-红色变深-渐渐变红,变红-如火

杨树的树梢--树杈--远去

2、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 精读课文,交流讨论

1、 让我们来认真地读课文,相信大家能在读中自己解决问题。请学生自由朗读,可以把最喜欢的夕照的景象多读几遍,等一会儿把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 请学生朗读最喜欢的景象的段落,其他学生仔细听并展开想象。在听完以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由于作者是按照夕阳落下去的经过来描写景象的,所以在引导学生交流中,应该在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考虑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交流,以便让学生有顺序地想象夕照景象。)

3、 你们想象的夕阳景象多美啊,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有条件地学校可以播放夕照的录像片断,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夕照的美景,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

四、 美读,升华情感

1、 通过刚才的朗读和想象,听得出大家已经读懂了课文,并且都很喜欢夕照的景象,下面再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次请小组合作,选择各小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们眼里的夕照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夕阳在树梢时的景象,夕阳在树杈时的景象,夕阳远去时的景象来朗读。这样既练习了朗读又理清了课文层次。也可采用师生配合、生生配合的方式来进行朗读练习。

3、 交流汇报,大家评议。

4、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交流。

五、 布置作业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

2、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篇3:夕照(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佳句,理解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教师备注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推敲词句的阅读习惯。

2.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

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训练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

自然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夕阳西下时那种如诗如画的美,学会欣赏美的自然景物。

二、学法引导

先留心观察一下夕照的情景,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夕照

的哪些景色,把自己的观察与课文做对比,把稳重喜欢的句子读

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的办法

(一) 重点

了解日落的全过程,体会其如诗如画的美。

(二)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样的。

(三) 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的突破应注意引导学生读懂文章中的每一句话,同

时图文对照,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夕照如诗如画之美,把自己观察

到的夕照景物与文中描写作对比。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录象带

二、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交代学习任务和方法,总结学习情况。

2.学生自学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七、教学步骤

教师备注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 导入:上节课 我们领略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像,这一课,

作者又将把我们带到夕阳西下的神奇境界中。(板书:夕照)

2.你注意观察过夕照吗?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么样?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简单描绘)

2.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夕照景象?(指名读,注意正音)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地点--小屋(窗子朝西开)说明看夕照很方便;

周围环境--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挺拔的钻天杨]

2.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写因小屋的窗子朝西开,便有机会尽情

地欣赏那米人的夕照,及小屋周围的环境。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什么?(夕阳消失了,

预示着一个美丽的黎明)

出示:“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

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看完夕照的美景之后,作者内心有说不

出的喜悦,这句话就是他当时心情的流露。)

4.全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结构图示:

欣赏迷人的夕阳--油然而生

黄昏时分--如诗的夕照

“波纹”

刺眼的光--柔柔的光--红润的光[

夕照 调皮 一种感慨

颜色 一种激动

泛出微红--渐渐变红--一团烈火[

变化

夕阳--消失--带来--美丽的黎明

全文可分三段 教师备注

第一段(1、2)写“我”有机会尽情地欣赏如诗的夕照。

第二段(3~7)写夕照时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8)夕阳消失,迎接一个新的黎明。

(上述要求,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条理清晰,可让

学生自己概括段意。)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组词。

1. 读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裹(ɡuó ɡuǒ)着 泻(xié xiè)下来

红润(rùn yùn) 杰(jié mù)作

一则(zé zhé) 燃(ránɡ rán)烧

镀(dù duò) 宛(wǎn wán)然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脉络。

2.作者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色?

(二) 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事情发展)

2.默读课文,勾画出夕阳西下时表示颜色变化的词语。

(①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 橘黄

① 太阳的脸开始泛出微红 板书{ 微红

③可爱的脸渐渐变红 变红

④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 越发的红

(从色彩变化让学生体会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

3.细究,体现夕照下景物的美

(1)当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时.周围的景物是什么样的?(勾画句子)

(重点写了房屋及屋顶在夕照下的样子)

①雀跃的“波纹”和平静的“湖面”指的是什么?

(雀跃的“波纹”指夕阳用田瓦片形成的情景。[光的折射作

用]平静的“湖面”指房顶。)

②“被它踩脚了”,“它和我们一样调皮”中的“它”分别指

教师备注 什么,(夕阳、夕阳)

这里把夕阳当作什么来写了?(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再

找一找本段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体会其好处。

(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来,旁边加以批注)

(2)当太阳脸开始泛出微红时是什么样的?

(读第5自然段,体现这里“小姑娘”指谁?)

(3)读第6自然段,体会美景。

①“大石榴”指的是什么?

②出示“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

天杨矫健的身影。”(看投影片,感受其壮观)

这句话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体会其好处。

(重点体会“溢”一词的好处。)

(4)黑色渐渐来临,这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歌读课文体会

(太阳越发的红,宛如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

(5)看到达如诗如画的夕照你有何感受’

(一种感慨.一种激动在作者的心中油然而升,作有为大自然

的神奇而感慨,为夕照迷人的景色而激动,表现了作者欣喜

并为之欢呼的感情。)

4.指导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激动胁心情。

(三)总结、扩展

1.课文中把夕阳都当作了什么?找出有关句子,再如下来。

2.作者为什么能把平常的事物写得这样细致传神呢?(总结扩展)

(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文中采用了拟人、

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而且富于丰富的想像)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归纳)

(四)指导背诵

1. 投影片出示夕阳西下的全过程,边看图边说,教师引导学生

记忆。

2.按原文多读两遍,试背,教师引读。

3.全班齐背。

(学生边背诵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八、布置作业 教师备注

1.背诵全文。

2.把自己观察到的夕阳景象写下来。

3.预习〈古诗两首〉

九、板书设计

2 夕 照

橘黄--调皮

微红--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

变红--大石榴

越发的红--燃烧的烈火

十、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篇4: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宜 实 色 华、谷、金、尽、层、丰、壮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11个生字,会写生字6个。难点: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教时数 2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金秋时节的图画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宜 实 色 华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1、 巩固生字11个,会写生字6 个。2、 阅读带有本课生字的短文,或同步阅读上的短文。3、 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说金秋1、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 出示图画: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季节?这什么?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3、 出示句子: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二、 自由读课文1、 复习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2、 那么,秋天里你有什么好的词语来说说春天的景色。3、 自由学习秋天的词语。4、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5、 同桌对读,四人小组轮流读。6、 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三、 朗读感悟。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交流,说说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是听了哪个词语才有这样的画面?(估计学生会先听懂大雁南飞、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等比较感性的词,这时可以让学生对照图片找一找)2、 自己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需要向别人请教。3、 交流有关词语,说说各自的理解,比如:秋高气爽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四、 认一认生字。1、 出示生字,自主认读。2、 开火车读生字。五、 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 巩固生字:1、 生自由试读词语,读不出的问同座。2、 分组互助读词语。3、 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4、 开火车 读生字。二、 在读中巩固生字。1、 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2、 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读一读。三、 在应用中巩固识字。1、 给生字找朋友。2、 读带有生字的短文,巩固生字。四、 写中巩固生字。自己看看这些学过的字,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教师示范写,说说还有哪里 不够好。

反馈信息记载

教后随笔

篇5: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本单元有《趵突泉》《长城》两篇看图学文和《古诗两首》,还有一篇略读课文《西湖的“绿”》,都是写景的。

教学《趵突泉》,要让学生们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长城》看图和学习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古诗两首》时,要引导学生想想诗人分别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习《西湖的“绿”》,要想想作者抓住哪些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1、趵突泉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的。

3.学习生字并理解:“幽静、妩媚、晶莹、疲倦”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的图是一幅国画,要使学生从图中欣赏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本文只从图中是感受不到趵突泉自身的整体美的;这也是与其他看图学文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趵突泉》的教学软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网上查找有关趵突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看教学软件,听课文朗读,欣赏自然美;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划出文章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景物。

教学过程

一、整体观图,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看教学软件,听课文朗读,欣赏自然美。

(一)图中石碑上写着什么?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趵突泉。

(二)简介文章作者老舍先生。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一)第一遍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时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文章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景物?(教师范读,使学生感受美。)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读第1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理解“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首先理解“单”是什么意思,随后引导学生理解由这句话引出下文。)

(三)学习第2段,理解第2段内容。

1、读第2段,有几句话?

2、四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发表意见。

(这里图文对照理解柳、泉是济南的特色,而趵突泉又为“第一泉”照应了图中石碑上的“第一泉”。重点理解第四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说明趵突泉的地位。“妩媚”一词要理解。)

四、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到大泉眼是怎样的,想象句子描写的景象,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了解小泉眼的不同姿态,想想小泉眼美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后作业理解第3段。

1.读第3段并说说了解到大泉眼是怎样的?

形状:差不多见方。

大小:占了大半个公园。

水清:清极了,清到“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程度。

位置:泉池中央偏西。

大泉眼的特点:水量大,永不停歇。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全,要通过指导阅读弄清上述问题。

2.读句子,想象句子描写的景象,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示投影胶片:

(1)指导朗读,帮助理解。

(2)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你的感受。

提问:

(1)“要是冬天来了就更好了”,为什么?请同学说说、读读。

(2)想象一下这句话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4段。

1.读第4段。(请学生自由读)

2.学生自学。读一读、画一画众多小泉眼的不同姿态,想一想小泉眼美丽的景象。

3.讨论自学收获。

(1)向同学们介绍一种小泉眼的姿态。

(2)到黑板前画一画小泉眼的姿态。

(3)阳光下的小泉眼哪里美?

4.大泉眼、小泉眼的美不同点在哪?

5.指导朗读描写小泉眼美的姿态的句子。

三、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本文叙述的线索由三大名胜之一引出趵突泉,由溪水引出趵突泉公园;由大泉眼讲到小泉眼。教师可依此指导分段背诵。

1.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2.背诵课文。

四、作业: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挑选几句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泉 水 清洁美

活泼美

1、趵突泉 大泉眼 妩媚美

神秘美

小泉眼 变化美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篇6: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做个好学生;知道老师爱我们,我们要爱老师,培养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习惯。

2、能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听懂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会说“老师早”“老师好”;学会回答“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那个学校的学生”等问题,能作自我介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们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鼓励学生大胆站起来说。)

二、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1、现在老师教你们学会说一句话。(跟着说)

“我是一年级小学生。”

2、跟老师念儿歌。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我笑,

背上我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这首儿歌可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念边做,作为课中操。

三、看见老师要问好。

1、指导看图,听录音。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师”翘舌音)

(2)丁丁和冬冬是有礼貌的孩子。他们早上来上学,见到老师怎么说呢?(听录音。丁丁:“老师早!”冬冬:“老师早!”老师:“小朋友早!”)

2、练习说话。

(1)你早上到学校,见到老师怎么说?

自由练说。指名说。指名上台表演。

这句话要大面积训练,做到人人会说,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2)再听听丁丁和冬冬下午见到老师时怎么说。(听录音。丁丁:“老师好!”冬冬:“老师好!”老师:“小朋友好!”)

模仿丁丁和冬冬,学会说“老师好”。

3、小结:

小朋友到学校里来学习,老师教我们学文化,学做人的到了。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每天见了老师都要主动问好,早上说“老师早”,其他时间说“老师好”。

四、学会自我介绍。

1、丁丁和冬冬原来也不认识,现在同在一个班里学习。他们要认识以下,听听他们说什么。

2、听录音。

丁丁:你叫什么名字?

冬冬:我叫冬冬,你叫什么名字?

丁丁:我叫丁丁。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冬冬:我是光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丁丁:我也是光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3、模仿丁丁和冬冬的样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1)你叫什么名字?(我叫ⅹⅹⅹ。)

(2)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是ⅹ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可采取老师指名回答、同桌互相回答、“开火车”自我介绍等多种形式,扩大训练面。要求人人都会讲这两句话。

篇7: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小学语文》(第二册)

组织引导者: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金素文 评说 杨明明

教材分析

《树林里》是《现代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20课。这篇课文很有情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出现的几个象声词“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形象生动,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课文的插图是彩色的,图中的“鸟窝树洞天牛 毛毛虫”栩栩如生,是看图识字的好资源。凭借教材优势,让学生愉快地识字。在此同时,也体会到树林里各种小生命的可爱。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2.新课程标准下识字教学的走向是“课内识字,课外巩固;课外识字,课内展示。”在课内,教师要充分地调集学生已有的积累,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多识字。

预设目标

1. 认识“啾啾、咚咚、哗啦”等词语,交流孩子熟悉的像声词中的简单汉字,并引导发现构字规律;看图认识“鸟窝树洞天牛 毛毛虫”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音、细”。

2.正确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感受树林里各种可爱的生命。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识字

(师:老师带小朋友到森林里玩玩。)

1. 请学生进入“森林”听声音,说说听到了什么。

2. 大屏幕出示“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这几个像声词,请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评说:运用现代媒体,将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物的环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

3. 交流:

猜猜说说“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都是谁发出的声音。

① 关于“啾啾啾”的学习

怎么读?“啾啾啾”是谁在唱歌?

【评说】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了“角色”。

请看一段实录――

生:“啾啾啾”是小鸟在唱歌。

师:现在,我们把这里当作树林,那你们就是--(生接)小鸟。那我呢?

生1:您就是大鸟。

生2:您就是鸟妈妈。

师:我是鸟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下面妈妈和小鸟们一起来唱“啾啾啾”,你们先唱还是妈妈先唱?

(齐读--个别读)

评说:“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非常的亲切、自然。当“孩子”把“jiu”读成“jio”时,“妈妈”就亲切地唱给他们听(这里实则起到了正音的功效)。“妈妈”的唱是“范唱”的作用。在正音的过程中,也有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但用“请这只(群)小鸟来唱”来指挥,学生就觉得非常有趣。于是机械的生硬的生字记忆便充满了生趣。

②“咚咚咚”的教学

师:“咚咚咚”是谁在做什么呀?

【评说】“咚咚咚”,究竟是谁在做什么?学生因为有了充分的候答时间,有了足够的体验的空间,于是就有了各种生动的“咚咚咚”。

请看一段实录-

师:咱们先不急着回答,好好想想看,咚咚咚是谁在做什么呢?来,我们边读边来做做动作。

(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有的做敲门的动作,有的做啄木鸟给大树啄虫的动作,有的在敲鼓,还有的小朋友离开位置,从不远处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教师随机走到其中的一名学生面前,开始交流。

师:请问,你是谁?你在做什么?

生1:我是啄木鸟,我正在给大树治病呢!(请该生表演,其他学生读“咚咚咚”)

生2:我是兔妈妈,刚刚采蘑菇回来,正在叫小兔子们开门呢!

生3:我是大黑熊,我在森林里散步呢!

评说:此时,学生的想像释放了,教师及时运用生生互动中显现的各种“资源”,不仅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识字,也让学生高高兴兴地练习说话。

③“卡滋卡滋”:有的说是人走独木桥时发出的声音;有的说是毛毛虫咬树叶发出的声音。

④“哗啦哗啦”:有的说是泉水流动的声音;有的说是小野鸭在小河里游泳,翅膀拍打水面发出的声音。

(4)师小结:这些都是树林里的声音。(课件出示“声音”一词,学生齐读。)

树林里,不同的鸟,不同的小昆虫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句:)

4.正确朗读课文1-2自然段。

二、随机识字

1.(播放课件录音--几种动物、昆虫的叫声)请学生认真听,再说说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学生一般都能说出这几种象声词:叽叽叽、喳喳喳、呱呱呱、嘎嘎嘎、咩咩咩、嗡嗡嗡、喵喵喵。

教师随机把这些词和学生见面(如果学生说的词,教师有准备的,就直接卡片出示。如果没准备,教师就写到黑板上。并有意识地把这些词归类。即是“口”字旁,又是形声字的放在一起;是“口”字旁但不是形声字的放在一起;不是“口”字旁的放在一起,如:汪汪汪。)

2.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

师:看着这些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发现:

(1)除了“卡滋卡滋、汪汪汪”,其他的都是“口”字旁;

(2)都是三个字的,三个字都是一样的;

(3)都是动物的叫声;

(4)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的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评说】对于“叽叽叽”这类简单的象声词,学生早在幼儿时期,通过唱歌、念儿歌和童谣就已经比较熟悉了。课堂上,教师充分调集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真正地让识字回归到生活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构字规律,激发学生自觉识字的热情。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指导书写“音”、“细”。

三、看图识字

1. 请学生细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请学生先把认识的词和课文中的插图连线。(课件出示连线的样子)遇到困难时及时找同学或找老师帮助。(如:有些学生不认识天牛,有些学生一下字找不到毛毛虫了等等)

(2)小组交流:读--把认识的词语读给同伴听听;

听--同伴认识的词语我认识了没有;

学--请小老师帮助。

3. 集体交流:读准必须掌握的三个词语--树洞、天牛、鸟窝(下限目标)

4. 师生齐读第3自然段。

【评说】这是个全员参与的识字过程。教学时,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图文对照,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又一次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个动静协调的过程,在前半节课的“热闹的叫声”后进入静静的自学情景,也是一种和谐。

四、尾声

师:告诉你,在树林里要走得很轻很轻,不要踩到枯枝和落叶,因为小动物一听到声音,就会躲起来的。告诉你,走进树林找一块石头坐下来。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就像一棵树一样。(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课件又进入了“森林”。观看着森林中可爱的小生命们――――――

课结束。

【评说】让孩子喜欢学习,发自内心的喜欢!――教师需要为孩子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和学习环境。――――设计这节课的教师在努力。

让孩子感到学习有趣,是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非是当啦啦队的欢乐。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在真正的学习,而且在自己的起点上提升。――这是每一位新语文课标实施者时时要想到的。――――设计这节课的教师在努力。

附:课文

树林里

树林里有许多许多可爱的生命。

听!静静听!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不同的鸟,不同的小昆虫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看!细细看!一棵树上,有树洞、有鸟窝;一片叶子上,有天牛、有毛毛虫……只要我们慢慢地走,细细地看,你会认识许多可爱的朋友。

告诉你,在树林里要走得很轻很轻,不要踩到枯枝和落叶,因为小动物一听到声音,就会躲起来的。

告诉你,走进树林找一块石头坐下来。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就像一棵树一样。

《树林里》教后反思

有老师问我:“这么好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我们一般都侧重于阅读,你为什么把它设计成识字课?”这个问题是我和师傅一起备课时就考虑到的。

新课程下的教材观强调,语文教材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和师生对话的“话题”。可见,教材只是凭借。

《现代小学语文》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应该有这样的创新精神和研究的态度。我们可以把《树林里》上成阅读课,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设计成识字课,这是一种尝试。关键是看这样的课是不是真正的有趣、有效,课堂上有没有孩子自己情趣的投入,思维的投入。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很在乎“孩子是否喜欢”。教学时,通过“情境识字、随机识字、看图识字”这些识字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在发现中积累语言。

课间,当我问孩子们喜不喜欢这节课时,孩子们雀跃--“上课时,我们把教室当成了树林,金老师是鸟妈妈,我们是小鸟,我们一起在树林里唱歌,就像真的一样!”“这节课我发现了这些字都是‘口’字旁的,还发现了这些词都是动物的叫声,我很开心!”“老师让我们把认识的词和旁边的图连线,我觉得很有意思!当我把‘毛毛虫’这个词和插图中的毛毛虫连起来的时候,我也很开心!”我想,也许这些就是课的成功之处吧。

这个设计我共试了6次,因为每个班学生的情况不同,因此每次尝试都会有新的发现。而师傅总在课前课后对我说:“不要硬记原来的教案,应该对学生作充分预设,这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在教学时,一定听清学生的发言,善于捕捉‘亮点’、利用学生即时生成的资源,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提高。”

在“随机识字”这一环节,我就是这样充分利用有益信息,自然地渗透构字规律,促进教学生成的。

备课时,我们就估计学生可能会发现“都是口字旁的”、“都是三个字的”、“都是动物的声音”这几种特点,至于“右边的那个字就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这个特点或许会有困难。师傅提示我:“不在乎孩子能否说全,要在乎学生有没有参与发现!┅┅”

几次尝试中,发觉所有班级的学生都在积极在发现,有个别班级的学生甚至发现了“形声字”的规律。

有的学生说:“右边的字好像就是这个字的读法。”也有的说:“左边是口字旁,右边那个字是当拼音的。”虽然,孩子说不清楚,但是,大家已经在努力地发现了!我没有马上去纠正他们,而是把这个空间继续留给他们。让他们尝试着说清楚。当学生都明白“右边的字的读音就是这个字的读音”时,我就点住“右边”的字,请学生认读,然后再读读整个象声词。自然地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供教师使用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也正是我在几次尝试后的最大感受吧。

篇8: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目标

1 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使学生通过学习感悟“盛产、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和句子。

2 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重点感悟描写葡萄生长情况的句子。

3 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葡萄”(葡萄实物以及生字、拼音)。个别读,范读,随机指导:“葡萄”的“萄”

要念轻声。咱们一起来叫它一声。

2.““葡萄”这两个都是生字,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记住

3. 你能用“葡萄”说说话吗?(我很喜欢吃葡萄。葡萄有的很甜,有的甜中带酸,也有的很酸,味道可多了。葡萄的颜色很多,有红的,有紫的,有绿的,可美啦!我妈妈可爱吃葡萄了。夏天,我们一家经常在葡萄架下乘凉。……)

4. 同学们从葡萄的不同方面说了葡萄,今天我们就到长满了葡萄的地方去玩一玩。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出示“葡萄沟”)

二、 初读感知课文

1. 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啊?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和新词读准,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桌。

2. 你认识它们了吗?检测读书情况。(切换图片)个读,集体读

葡萄 新疆 茂密 凉棚 维吾尔族 吃个够 颜色 吐鲁番 梯田

随机理解 梯田(看图理解)这几个词中有几个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呢?“疆” 你是怎样记住这“疆”字的。

3. 谁能告诉大家葡萄沟在哪里?(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课文是怎么写的,请把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读第一段第一句话)点击出示句子,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1) 葡萄沟盛产水果。

2) 那里的水果很多。(你从哪里看出那里的水果很多呢?,“盛产”, 注意了盛是后鼻音,这位小朋友真会读书, 那“盛产”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了吗?)

3) 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

三、 1. 谁能告诉大家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1) 那里盛产水果

2)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哪一个句子说明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呀!你能读一读吗!表扬)

3) 那里的老乡很热情,热情好客!

4) 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5) 美丽的地方。好地方。

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优美,葡萄干非常有名,而且那里的老乡又很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 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主要是因为那里--盛产水果,

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怎样来写的。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用“~~~~”划出写水果的句子,读一读。

3. 谁能站起来读一读写水果的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切换图片2)请大家再看看这个句子,作者在写这些水果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按时间顺序,“五月”“七月”“九十月”这几个词中看出来。)

4. 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写葡萄的段落,边读边完成屏幕上题目 :这一段共有(4)句话,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夏季、秋夏)这几个词中看出。

请大家找出具体写夏季和秋季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懂读好。

请大家看写夏季的句子。(点击出示句子)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1) 葡萄的枝叶很多。我是从“茂密”和“向四面展开”这几个词中看出。

2) 夏季的枝叶很美,从“绿色”这个词中看出。

3) 把向四面展开的枝叶比作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5. 快抬头看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葡萄沟的夏季是十分炎热的,要是这时候,人们来到葡萄沟,来到这像凉棚样的枝叶底下,会有什么感觉呢?

凉快的感觉,好像来到空调房里,舒服极了。)你们能不能通过读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呢?自己试一试。

6. 秋季的葡萄。(点击出示句子)自读这句,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主要写葡萄的颜色很多很美。

在这个括号里你觉得填上什么词语最合适( )的葡萄“一大串一写出葡萄多,还写出大,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能从一句话中读懂了这句话写出了葡萄的多、大和美。那么你能不能美美读一读呢?

一起来看看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吧(出示图片)

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用五颜六色代替? 为什么?“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写出了颜色的多和美,但“五光十色”还写出颜色有光亮,这样就更美了,因为成熟的葡萄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出示图片)这里的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和种类也这么多,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一颗颗葡萄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似的晶莹剔透,真是美极了,让我们来美美的读读吧! 看着这些葡萄你有什么心情呀?你能不能带着你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啊?男女生比赛读。(反复朗读)

7. 葡萄沟夏天的枝叶很茂密、很美,秋季的葡萄多、大而美,下面我们一起把写夏季和秋季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葡萄沟葡萄之美。

这句话读得真美,那你想不想把它背下来,回家的时候也让爸爸妈妈也感受一下葡萄的美呢?先自己试着背背看吧!指名背。

四、 结束语

葡萄沟的葡萄真是又好吃又好看啊!

篇9: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本课多音字“散发” “不得了”“ 干馒头” “调皮”,理解部分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本课多音字。

难点:给课文分段。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课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了解什么?(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二、 读课文,领会大意。

1、 着上述问题,读通课文,动笔划线或旁注六要素。

2、 论,梳理内容。

(1) 课文介绍谁的事迹?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2) 儿童团员们为什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上述内容课文哪几节作了介绍?(1、2小节)

(3) 儿童团员们追赶红军大部队的过程中有哪几点使你特别感动?这部分内容哪几节作了介绍?(3~~7节)

(4) 第七小节介绍了儿童团员们追赶红军大部队的情况,与3~~6小节有什么区别?(3~~6小节详细介绍了一天的经历,第七小节概括了3 个月的经历。)

(5) 第七小节的这部分内容能删除不写吗?为什么?(不能。第七小节高度概括了3个月、1000多公里路程中儿童团员们经历的种种磨难,突出了他们不怕苦、有志气、有毅力的精神品质。)

(6) 第七小节还介绍了什么?(结果,儿童团员们受到了表扬。)

三、 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2小节,交待时、地、人、起因;第二段:3~~6小节,介绍一天的经历;第三段:第7小节,概括3个月的历程及结果。)

四、 检查字词学习及朗读。

1、同桌互查。

(1) 指认生字。

(2) 读准多音字,并给另一读音组词。

sàn( ) tiáo( )

散 调

sǎn( ) diào( )

gn( ) liǎo( )

干 了 liào ( )

gàn ( ) le ( )

(3) 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小黑板)

春意盎然 心急如焚 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2、全班交流。

(1) 指导难写易错字。掐 右下笔顺。跋,共12笔,注意右边。涉,共10笔,右边“步”不加点。

(2) 解词后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带点字和词语意思的。(查字典或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带点字。解词时将每个字的意思说清楚。如“心急如焚”,焚:火烧,心里焦急得如同火烧一样。)

(3) 朗读课文。

五、 作业。

1、 成作业本1--3题。

2、朗读课文。

篇10: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读背背

教学要求

1、读、背名句。

2、学会阅读短文。

3、进行口语交际。

4、练习写风景作文。

重难点、关键

1、学会阅读短文。

2、练习写风景作文。

课时划分: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⑻

一、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写景的文章与诗歌,作者优美的语言你们记住了多少,背一背。

二、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1、出示幻灯片:(写有对联)

(1) 范读,指读、齐读。

(2) 自由读,想想没句的意思。

(3) 小组交流意思。

(4) 全班交流。

2、引导读、背。

(!)出示前半句引背。

(2)要求学会运用。

三、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查字典扫清生字)

2、出示阅读要求。

(1) 说说大理云塔的样子。

(2) 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完成阅读要求。

(1) 看图,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明白的词语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2) 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 交流,每组可以推荐一位同学介绍,也可以请三位同学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座塔。其他同学同学可以补充、平议。

(4) 有兴起的同学把你喜欢的部分被下来。自由练习后背诵给全班听。

篇11: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i u ü (第 1 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认识i u ü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2、能正确认读四个声调。3、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i u ü。

课时教学重 难 点 重点: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i u ü。难点:正确认读带调 i u ü

教学媒体准 备 卡片 教学投影片

时间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2101810 一 看图激趣 导入新课1、 出示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2、 谈话导入:这农家小院真美。你看,小朋友住的房子多漂亮啊!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在河边给鲤鱼喂食呢!院子的周围种着树,乌鸦飞来树上做窝。小朋友的妈妈多勤劳呀!她在做什么呢?二、学习单韵母i1、 教师示范发音,请学生仔细观察。2、 请学生齐读,指明个别读,检查发音情况。3、 让学生试着自己给I戴上四顶帽子在读一读。4、 打乱i的四个声调,指明几个学生认读。5、 请学生用i的四个声调组词。三、学习单韵母u ü1、 指导学习韵母u和ü的读音。(方法同I)提示:注意区分i和ü的读音 扁扁嘴巴iii 圆圆嘴巴üüü2、请学生认清韵母i u ü的形。四人小组看图讨论如何记住i u ü3、指导书写i u ü。 (1)请学生同桌讨论i u ü这三个单韵母在拼音格中所占的位置。 (2)教师在拼音格中板演i u ü,请学生边看笔画笔顺边书空。四、复习巩固1、 出示a o e i u ü的卡片,请学生认读。2、 指明认读a o e i u ü的四个声调:ǎ ǘ è ó à ǖ ā ò ǘ ǐ í ē 看图说话。看教师口型,学习发音方法。自由读i的四个声调。认读i的四个声调。听教师发音,注意区别i和ü的读音。念一念顺口溜来区别两个韵母的发音。想方法记住i u ü。讨论i u ü的书写位置。看教师示范,书空笔顺。认读a o e i u ü及其四个声调。

教后录 1、“i、u”的发音较准确,“ü”的发音有的学生不够稳,嘴型容易变化。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发音方法的指导,这样发音才能更加准确。2、四个声调中的第二声和第四声学生出错率较高,应加强指导和训练。3、 中优美的情境图能让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生动而又有趣,也使学习更贴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课文插图上多花a一点心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2:夕照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导读感悟老方丈借喻说理诱导弟子的话语。

2、从玄奘没去偏僻小寺,而是在法门寺潜心苦修,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中悟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方丈的妙喻,引发学生对成才的理性认识,产生深刻的启迪。

一、检查复习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法门寺是一座怎样的寺庙?(板书: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2、法门寺如此名满天下,香客如流,玄奘为什么想要离开呢?

3、设疑过渡:玄奘、法门寺和生命的林子有什么关系呢?又是什么原因使玄奘决心留了下来,并成为一代名僧的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段的“林子”

1、自读第二段,让我们一起跟随玄奘、方丈去看一看山头的几棵松树和寺后的松林。

你看到了什么?划出关键的词。

2、交流:

(1)你看到的山头的松树是怎样的?(板书:乱枝纵横 短而扭曲)

(2)寺后的松林呢?(板书:郁郁葱葱 遮天蔽日 莽莽苍苍)

3、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读出生命的力量)

读着这些词,你感到这片林子怎样?

4、这就是生命的林子的全部含义吗?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8节。

5、读了方丈的这段话,你是不是对这片林子有了新的感受?

从这里,你读出了这还是一片怎样的林子?而那棵松树呢?(板书:竞争 奋发向上)(柴 才)

6、小结:是呀,同是一棵树,但所处的环境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生命的价值也就不一样,一个无忧无虑,成为薪柴,一个充满竞争,成为栋梁之才。生命在竞争中奋发,在竞争中实现它最高的价值,这样的林子,是真正的“生命的林子”。

(二)学习第二段的“玄奘”

1、看了这生命的林子,听了方丈的话,此时,玄奘会想些什么呢?

2、玄奘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引读第9自然段。

3、法门寺的的确确是一座生命的林子,玄奘留了下来,最后成为一代名僧,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但是,是不是每个人进来法门寺,进了这片生命的林子里,都能成为一代名僧呢?那为什么玄奘能够呢?

4、交流,得出:

(1)玄奘想做太阳

师:烛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一种奉献,但这种奉献是短暂的,有限的。太阳光芒万丈,普渡众生,更是一种奉献,而且是一种永恒的无限的奉献。

(2)有句广告语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玄奘想到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潜心苦修)

5、小结:玄奘一开始想离开法门寺,是因为想做太阳想成才怕做不到,成不了才,现在他决心留下来,同样还是想做太阳,想成才,而且他明白,要想成才还必须在这个水深龙多的法门寺才能实现。他做到了,成为了一代名僧,成为太阳一样的人。他的光辉,从一千年前,一直照到现在。

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最后一节

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必须在群体中,在竞争中奋发向上,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四、拓展

同学们,玄奘是幸运的,他来到了法门寺这片生命的林子,法门寺也是幸运的,他拥有了玄奘这样想做太阳的人。这样的林子,这样的玄奘,才造就光照千古的一代名僧。当年,玄奘只有13岁,今天,你们也13岁了,你们想做薪柴还是栋梁?想做太阳还是烛火?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座生命的林子吗?它是这样的?

将来,你们会进去另一片更高更大的生命的林子,想一想它又是怎样的?在那片林子里,你将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作业

续写:玄奘留了下来,他又遇到了曾经劝他离开法门寺的人……

附板书:

树 乱枝纵横 柴

生命的林子 郁郁葱葱 遮天蔽日 莽莽苍苍 竞争 奋发向上 材

法 门 寺 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玄 奘 愿做太阳 潜心苦修 才

动力来源于压力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

作者邮箱: furonglyh@163.com

上一篇:天航局简介下一篇:秦岭旅游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