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律考试总结大纲(心血)

2024-05-12

思想道德与法律考试总结大纲(心血)(通用7篇)

篇1:思想道德与法律考试总结大纲(心血)

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

第一章 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概述

第一节 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职从事法律职业的专业人员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示范性 规范性 约束性)

第二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实现社会正义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忠于法律和事实 严明纪律,保守秘密 互相尊重,相互配合 恪尽职守,勤勉尽责 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为人表率,注重修养)

第三节 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

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依法治国,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 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法律职业人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示范作用 规范作用 提升作用 辐射作用)

第四节 法律职业责任概述

法律职业责任概念(法律职业责任是法律职业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职业人员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所应承担的责任) 法律职业责任的范围(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纪律处分) 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责任的关系(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责任的基础,法律职业责任是法律职业道德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二章 法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第一节 法官职业道德概述

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 特征(适用的对象 范围 效力) 作用 影响因素(历史文化 公民法律素质 审判方式 法官素质水平 法官保障制度)

第二节 法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保障司法公正[意义(公正是司法的最高价值 司法公正是实现法治的保证 司法公正是审判机关拥有社会公信力的前提条件) 程序公正(法官应当注重诉讼过程的公开性 法官应当杜绝单独接触当事人 法官审理案件应当保持中立 法官应保持诉讼过程的平等性) 实体公正(正确地认定事实避免主观偏见、准确地适用法律 杜绝滥用职权和忽视法律 坚持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法治原则)] 提高司法效率[概念 要求(具有效率意识 遵守审限 勤勉敬业 精研法理监督当事人及时完成诉讼活动)] 遵守司法礼仪[概念 作用(司法权威性的体现 提高法官职业形象 增强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充分展示法官的个人素质 有利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具体体现] 约束业外活动[范围(业余爱好 社会交往 公益事业 法学教育 新闻采访等方面) 适用对象(现任法官 退休法官)和意义]

第三节 法官违反职业道德应承担的责任

道义上的责任(同行的批评 自我的谴责) 所在法院的批评和通报批评(轻微违法行为) 纪律处分(警告 记过 记大过 降级 撤职 开除) 刑事处罚(贪污受贿 徇私枉法 隐瞒证据 泄漏国家机密 玩忽职守等构成犯罪的行为)

第三章 检察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第一节 检察官职业道德概述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指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征(责任性、表率性、强制性、自律性、献身性) 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保障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需要,是保证检察人员健康成长、促进人民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指在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那些最根本的道德规范,是检察官职业道德活动的最高价值准则。主要内容包括:忠实于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忠实于宪法和法律 忠实于客观事实) 主要规范:爱检敬业,恪尽职守(热爱检察工作 献身于检察事业 要立足本职 积极进取) 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 严格依法办案,做到不纵不枉 执法行为要文明规范) 守法遵纪,清正廉明(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 不徇私情,不谋私利 保持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职业心态 遵守职业纪律,严守工作秘密) 刚正不阿,护法为民(牢固树立为人民执好法的信念 不畏权势、不为钱色折腰的骨气 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胆略) 文明高效,热情服务(坚持文明执法,注重仪表规范,遵守司法礼仪 严格遵守法定诉讼时限,不断提高司法效率 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第三节 检察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处罚 对违纪违法行为的纪律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对违纪行为的其他处理方式(书面检查、调整岗位、调离、辞退、依法撤换、通报) 刑事处罚(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泄露机密、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行为)

第四章 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第一节 律师职业道德和律师执业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律师职业道德的界定(律师职业道德内涵 适用对象 特点和作用) 遵守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规范的意义(是律师实现职业使命的要求 是律师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律师职业责任的界定(律师职业责任的内涵 特点 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第二节 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律师应服务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利益(服务于社会王义事业 服务于人民的利益) 忠于法律和事实(忠于法律的内涵 忠于事实的内涵) 坚持原则 维护国家法律和社会正义(维护国家法律和社会正义的意义) 道德高尚 廉洁自律(道德高尚 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 诚实信用 勤勉尽责(诚实信用 勤勉尽责的基本要求) 保守职务秘密(律师职务秘密的内涵 保守职务秘密的意义) 尊重同行 公平竞争(尊重同行 公平竞争的基本要求) 敬业勤业 提高素养(敬业勤业 提高素养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律师执业纪律规范

律师在工作机构中的纪律(律师应当遵规守制 遵守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 律师不得私自收案、收费及收取额外礼酬 律师不得拒绝或疏怠应承担的法律援助义务 律师不得违反收费制度和财务纪律 律师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 律师在诉讼与仲裁活动中的纪律(律师不得为办案而与案件承办人员在非办公场所接触,不得以办案为目的送礼或与承办案件的执法人员进行交易;律师在代理案件之前及其代理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宣传自己与有管辖权的执行机关及有关执法人员有亲朋关系,也不能利用这些关系 律师不得伪造证据, 不得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 律师应当遵守法庭、仲裁庭纪律,尊重法官和仲裁员 应当遵守出庭时间、提交法律文书期限及其他与履行职务有关的程序规定 律师不得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或者其他人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借职务之便违反规定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传递信件、钱物或与案件有关的`信息) 律师与委托人、对方当事人的关系的纪律(律师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谋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 律师不得为谋取代理或辩护业务而作虚假承诺 律师不得在明知的情况下为委托非法的、不道德的或具有欺诈性的要求或行为提供服务和帮助 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和代理 律师不得超越委托权限,不得利用委托关系从事与委托代理的法律事务无关的活动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 律师不得从对方当事人处接受利益或向其要求或约定利益 律师不得在与委托人依法解除委托关系后在同一案件中担任有利益冲突的他方当事人的代理人 律师不得非法阻止和干预对方当事人及代理人进行的活动 律师在未征得委托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接受对方当事人办理其他法律事务的委托,但已办结的除外 律师应合理开支办案经费) 律师与同行之间的关系的纪律(律师不得损害其他律师的威信和名誉 律师不得阻挠或者拒绝委托人再委托其他律师参与法律服务 律师之间不应进行不正当竞争)

第四节 律师职业责任

律师职业责任(律师职业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律师民事法律责任(律师民事责任范围 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律师行政法律责任(律师行政处分的方式 处罚机关 律师事务所违纪的具体行为) 律师刑事法律责任(律师泄露国家秘密的刑事责任 律师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刑事责任 提供虚假的证据或隐瞒重要事实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的刑事责任

篇2:思想道德与法律考试总结大纲(心血)

第一章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司法的概念,司法的功能,司法制度的概念和范围,法律职业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效率。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

司法的概念 司法的功能 司法制度的概念 司法制度的范围 司法公正 司法效率 司法独立 司法改革 司法考试

第二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职业的概念 法律职业的特征 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 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

第三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严明纪律,保守秘密 互相尊重,相互配合 恪尽职守,勤勉尽责 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第二章 审判制度与法官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审判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和职权,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审判制度,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审判组织的组成和职责,法官法关于法官制度的主要规定,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官职业责任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审判制度概述

审判制度的概念 我国审判制度的特征 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主要审判制度

第二节 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人民法院的业务机构 审判组织

第三节 法官

法官的条件与任免 法官的权利与义务 法官的考核和培训 法官的等级 法官的奖励和惩罚 法官的辞职和辞退 法官的保障和退休

第四节 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忠诚司法事业 保证司法公正 确保司法廉洁 坚持司法为民 维护司法形象)

第五节 法官职业责任

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的责任 法官执行职务中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第三章 检察制度与检察官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检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和职权,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检察制度,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检察官法关于检察官制度的主要规定,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检察官职业责任的规定。

第四章 律师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律师制度的概念、特征,我国律师管理体制,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和分类,律师的概念,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征和依据,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律师执业的条件、程序、限制性规定和基本原则,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和管理制度,律师收费制度,律师业务范围,律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执业律师的权利义务,律师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律师职业责任的规定,法律援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律师制度概述

律师制度的概念 我国律师制度的特征 我国律师管理体制

第二节 律师

律师的概念 律师的业务范围 执业律师的权利和义务 律师执业的资格条件 申请律师执业证书的程序 律师执业的限制性规定 律师宣誓制度 律师执业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的性质 律师事务所的分类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 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制度 律师收费制度

第四节 律师职业道德

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律师职业道德的依据 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忠于宪法、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依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注重职业修养,自觉维护律师行业声誉;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尊重同行,公平竞争,同业互助;关注、支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律师的执业职责

第五节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

执业前提 执业组织 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范 律师与委托人或当事人的关系规范 律师参与诉讼或仲裁规范 律师与其他律师的关系规范 律师收费规范 律师与所任职的律师事务所关系规范 律师与律师协会关系规范

第六节 律师职业责任

律师执业中违纪行为的处分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七节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 法律援助对象 法律援助范围 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查 法律援助实施

第五章 公证制度与公证员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公证制度的概念、特征,我国公证管理体制,公证机构的概念及性质,公证员的概念,公证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依据。

理解:公证业务范围,公证机构设立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公证员的条件与任免,法定公证制度,公证机构的管理制度,公证执业责任保险,公证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公证员的权利义务,公证的程序,公证的效力,公证职业责任的规定。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3年9月2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根据l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 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2001年10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2010年l2月6日修订后重新发布)法发[2010]53号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

(2009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法发[2009]6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

(2009年9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2004年6月1日第十届第十三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2004年6月21日发布施行)高检发[2004]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法律援助条例

(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令第385号公布 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2013年2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2004年3月19日)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

(2008年7月18日司法部令第ll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

(2004年3月20日第五届全国律协第九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试行 2009年l2月27日第七届二次理事会修订)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2008年7月18日司法部令第11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公布 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

(2006年3月14日司法部令第l0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篇3:思想道德与法律考试总结大纲(心血)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闭卷考试的弊端

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标准化的闭卷考试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闭卷考试内容一般直接来源于教材,很多时候就是教师考前给学生划定“复习重点”,知识性记忆内容占较大比例,考试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如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特点是以课程知识要点为本,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或明确的几条要点,方便教师进行批改,而对概念内涵的正确理解、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分析方法的熟练掌握等似乎并不注重[1]。过多地关于理论、观点的识记,突出对学生死记硬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程度,存在严重的考‘智’不考‘德’的弊端。导致学生对知识不求甚解,考前突击应付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没有显著效果。有些学校考试内容多年不变,既体现不出社会需求,又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更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查[2]。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开卷考试是闭卷考试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难以为继的一种变通方式,虽有助于消除闭卷考核方法带来的种种弊端,若执行不当,又会滋生出新的问题。比如,只是把考试形式由闭卷变成开卷,而试卷内容、题型、分值等跟传统闭卷别无二致,试问这样的转变除了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减少学生作弊处分和不及格率外,还有何意义和长处可言?直接导致很多高校所谓的“开卷改革”直接沦为学生的抄书活动。这种情况更助长学生对平时教学和期末考试的不重视,如一些学生平时不怎么学习听讲,临时抱佛脚却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与平时认真学习听讲的同学相同甚至更好的成绩,不仅带来某种意义上的不公平,更助长不好的学风[3]。因此,开卷考试虽势在必行,但为使其达到预定的效果而不流于形式,考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即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有难度、有压力,而难度和压力主要体现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观察、勤思考,关注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注重所学内容与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的联系,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改革期望实现的以考促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考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测评要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以下简称《基础》)课程组在2015年秋季学期实施的开卷考试改革中,在试题设计中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减少纯粹知识性内容。

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答等纯知识性试题分值不宜过高、考察知识点要分散,而且要多考细节。在此轮《基础》课考试改革中,我们在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值分配上采取四六开的原则,即客观题40分、主观题60分。其中客观题包含填空题10道(20分)、简答题2道(20分),虽然题目不多,但内容却分散到各个章节的细处。这样,即便是开卷,学生如果不熟悉教材,很难取得高分。目的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的掌握,强化学生对基本内容的记忆,更是为了督促学生将理论学习落实到细节,形成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

(二)注重内容与学生学校、社会、家庭生活的对接。

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校园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都可以被提炼为《基础》课考试的优秀素材。通过吸收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发展中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可以把学生思考视角从课本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帮助学生广泛关注学术发展的前沿问题,主动思索发生在身边、社会、国内乃至国际的热点问题[4]。如此次《基础》课材料分析题我们既选取“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十年”这样的社会热点事件,又选取“十堰市‘五城联创’面临的困境”这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件,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做到考中有学。

(三)突出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教育内容。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使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5]。考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形式,试题必须展示学生在《基础》课学习中获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升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升华[6]。因此,此次《基础》课考试中,我们专门设置了思想认识题,如A卷第五题(20分)中要求学生:“认真回顾一下,本课程任课老师曾讲的哪些具体观点或老师的哪些行为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你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修养水平有了提高?和上大学之前相比,你在思想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适应性修养等方面各有怎样的提高?目前在修养方面,你还存在哪些不足?在今后修养方面,你有什么样的具体打算?”

(四)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目的不仅是测试学生的成绩,更是检验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理性思维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此次三本《基础》课A卷考试中,我们设置了一道思考题(20分)“焦裕禄、方志敏及某些见义勇为者这些人对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自己的生命却没能保住或者说自己的一些利益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何谈人生的自我价值实现呢?因此,他们据此认为,‘人生的社会价值并不是与人生的自我价值统一的,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对此观点,请你作出辨析”。这道题目的设计是层层深入的,首先需要学生表达对以上现象的看法,然后依据教材相应的知识点(人生个人价值与人生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对试题观点进行辩证并提供充分理由。此类题型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讨论环节中都训练过,具备在短时间内列出分析提纲、提供论证理由的能力,而涉及的核心理论在教材中都有依据,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看学生是否真学、是否真懂及是否会用,这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有效考查。

(五)体现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这种考试在问题设计上要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留给学生知识与思维拓展空间。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大限度地挖掘知识潜力。如《基础》课A卷中,我们设计了一道观后感的题目:“选择你曾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观看的一部视频,结合视频资料中的一些具体情节(至少列出3个以上情节),联系自身思想实际,自拟题目,写作一篇观后感。要求:条理清楚,分析到位,具有真情实感,字数500字以上。”这类题目只设评分标准,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见解独到,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给予肯定性评价。

(六)侧重对学生学科内容知识的综合考查。

社会问题是纷繁复杂的,涉及的道德、法律、人生知识较多、较分散,很难从单一角度进行分析和解答,需要学生答题时既能对教材各部分知识点理解到位,又融会贯通,有整体思维。在《基础》考试A卷中,我们引用2015年底火爆一时的“某著名大学导师发文与其硕士研究生公开断绝关系”事件,要求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并说明:“此硕士研究生在网上说“X教授是‘垃圾’、‘庸才’,其作品是‘小儿科’的行为,在法律上属于侵犯公民什么权利的行为?网络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道德要求?公民言论自由有哪些限制?看了这则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对于这道题目,学生如果对涉及的知识点不熟悉,不能综合从多个视角分析材料,或不能很好地联系个人实际,都将影响其卷面成绩。

对学生而言,这种考试不是通过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的,而必须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虽然与简单的机械性记忆相比,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开卷考试在试题难度上会有所增加,但同时能有效增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如果不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和学习,没有日常理论积累和能力训练,就无法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有效运用[7]。因此,这种考试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和优良学风养成,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对教师而言,“开卷考试”的出题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否则“开卷”就易流于形式而无实效性可言。需要任课教师命题前进行共同探讨研究,对试题的材料、命题的难度和出题的范围进行反复商酌,力求使题目更加科学、规范,能够真正区分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8]。同时,实施开卷考试,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清基本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不能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讲解,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关心时事,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付耀霞.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4,(11):176-177.

[2]徐冰.“三结合”考试模式初探———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2015,(17):84-85.

[3]吴家虎.高校思政课期末成绩考评方式效度比较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4):87-91.

[4]张艳慧,张济林.改革考试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5):23-25.

[5]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

[6]魏春艳.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22-123.

[7]张济琳,夏继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机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85-87.

篇4:思想道德与法律考试总结大纲(心血)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各专业综合教育必修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认识高校、认识职业和认识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遵循本教学大纲,去组织好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内容:

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社会主义廉政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24学时 学分数:3学分

(八)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等。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占总分的40%,期末成绩占总分的60%。

三、教材和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潮娟主编,第一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杨丽主编,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思想道德修养》,吴继霞主编,第一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思想道德修养》,刘书林主编,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指导》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2年

4、《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刘玉主编,第二版,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张光兴主编,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葛操著,第一版,工商出版社,2001年

7、《创造美好的大学生活》,傅显捷、王久渊著,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8、《大学生修养》王东莉主编,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9、《大学生非智力品质修养》,孙颖,刘和平主编,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博学笃志——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第二版,杨福家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品德修养》,刘创主编,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成功始于方法》[美] 乔治·韦尔曼 著,第二版,中国致公出版社,2004年

13、《人生幸福论》,陈瑛主编,第一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14、《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张德 吴剑平主编,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篇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2010-2011学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 学 大 纲

适用班级: 一年级学生

总 课 时: 48学时(理论44学时,实践16学时)授课教师: 张建平张秀英 闫青会

一、课程说明

(一)编制依据

本大纲依据教育部对本门课程要求及我校“各专业教学计划(2010级)”所编制。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角色和面临的任务。确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树立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确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从而能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现实情况:

1、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2、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4、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5、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2010级)”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设置的。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采用

学习本门课程,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讲练结合”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六)教材的选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教出版社 2010年修订版

二、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58学时 学分:4分

讲授 实践

章 次 各 章 标 题 名 称

学时 学时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合计

4 6 6 4 6 4 4 42 2 2 2 2 4 注:本教学时数分配供任课教师根据授课班级的开课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三、教学内容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目的要求】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知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知荣辱求发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学生生活特点、大学生如何把握人生的关键时期。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目的要求】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坚定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把美好理想化为现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想与信念的科学内涵、将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难点: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理论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新时期下弘扬时代精神 【理论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 三 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目的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引导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认识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科学处理人与社会“四种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新时期人生价值取向。【理论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观,知荣辱、求发展,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道德的本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理论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目的要求】明确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增强公德意识,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了解课余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遵守公共秩序 【理论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目的要求】明确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职业的内涵和本质、爱情的本质、婚姻家庭法律规范。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论内容】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培育法治精神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认识到市场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素质,而增强法律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之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的含义和本质、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理论内容】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二、自由平等观念

三、公平正义观念

四、权利义务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充分认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国家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行政机关与公务员;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制度;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事由,故意犯罪形态,刑法制度。

教学难点: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主体资格;刑法的原则

【理论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和调解制度

四、考试、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占70%和平时表现、平时成绩占30%,进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本课程考核主要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有笔试、口试等方式。

五、参考书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三个代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2006年4月3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2010年9月

篇6:思想道德与法律考试总结大纲(心血)

一、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授课学时:54

分:3

二、课程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本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践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律,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与难点】

1.大学生活基本特点;培养优良的学风 2.大学生身负的历史使命。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2学时)

1.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的主要内容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课的方法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4.适应人生新阶段

5.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6.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给父母的一封信 【作业与思考】

1.结合自己的感受,总结大学新生活的新变化。

2.从自身素质的结构情况来看,有哪些值得加强和改进? 3.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当代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的理想 坚定崇高的信念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重点与难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参观海尔工业园或青岛港等知名企业

【学习思考】

1、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理想信念与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践履爱国主义行为,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重点与难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2.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4.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做忠诚的爱国者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观赏爱国影片“首席执行官”

2学时

参观青岛山炮台遗址、康有为故居(课余时间完成)

【学习思考】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应怎样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3.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为什么要更加强调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

4.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大力弘扬和自觉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目的要求】

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科学地理解和处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确立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各方面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和处境。【重点与难点】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2.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人生价值大拍卖

【学习思考】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2、谈谈你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生价值取向的认识。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都很“实际 ”,你认为“为人民服务”还能否作为大学生的人生目的?

6、有人说“顺境使人颓废,逆境使人成功”,请谈谈你的理解。

7、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驾驶员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之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思考与讨论: 黄志全表现出怎样一种人生价值观?谈谈你的感受。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目的要求】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二择其一,课余时间完成)

1、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2、根据校区分散特点,规定三校区学生自愿组合就近分别到社会福利院(浮山校区)、午山小学(崂山校区)、栈桥栈道(鱼山校区)至少做一次公益活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思考】

1、人需要什么样的道德?

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

4、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的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目的要求】

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模范。【重点与难点】 1.社会公德要求

2.在公共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法律规范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5学时)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校园道德文明面面观

【学习思考】

1、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3、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目的要求】

了解职业生活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重点与难点】 1.职业道德要求 2.家庭美德要求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课余时间完成)大学生爱情观调查研究 【学习思考】

1、如何正确理解职业的涵义?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4、如何认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

5、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6、在我国结婚有哪些条件?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目的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抽,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国家安全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重点与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3.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现身说法”活动

【学习思考】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谈一谈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在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掌握我国宪法和其他部门基本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树立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律素质,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适应社会法治化的需要。【重点与难点】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犯罪构成 2.程序法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7学时)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2.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3.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

旁听庭审(浮山校区、鱼山校区分别由教师组织到市南法院、青岛中院;崂山校区由教师组织在本校区法学院模拟法庭)【学习思考】

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的原则? 2.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3.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

五、课程使用的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罗国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刘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篇7:思想道德与法律考试总结大纲(心血)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 构建新的课程模式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对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式过于呆板, 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等。为此, 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这与教育部社政2005年5号文件即《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所要求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是相一致的;同时, 通过实践教学, 有益于深入浅出的说明“大道理”, 提高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2.实践教学顺应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实践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者, 培养其认真思考、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能力。一方面, 满足了学生渴望参与、体验、变换新形式等内在需求;另一方面, 也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讨论、分析获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探索

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也是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战略性选择。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授课过程中, 在实践教学方面, 做了几种新的尝试。

1.人生观教育主题班会

经过高考的洗礼, 同学们走进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 这里并非大家梦想的乐园。一方面, 进入高职院校, 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一种失败感;加之大学全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 大一新生一时间感到无所适从。所以, 同学们抱怨最多的就是郁闷和迷茫。如何帮助大家走出困境, 以昂扬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 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此, 笔者尝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深入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首先, 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 即组织人生观主题班会, 责成班长和团支书负责;在形式上不做统一要求, 给同学留出充分的想象空间。其次, 在同学准备的过程中, 注意和大家保持沟通, 一方面, 可以就班会做必要的指导, 一方面,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再次, 班会后由教师做总结,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 并可提炼出一些新的问题, 引导大家进一步思考。

2.“新老生互动”活动

在大一新生面临的所有困惑中, 对自己专业的理解和学习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问题的准确把握, 无疑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在为08级学生授课过程中, 笔者在06级毕业班同学中找出若干位优秀学生代表, 组织了“新老生互动”活动。

互动之前, 教师需就活动的形式、内容与老生做好沟通, 并就其准备好的材料做必要审查。活动过程中, 教师无需干预, 这样可以使新老生同学充分交流。实践表明, 大家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 参加社团活动, 就业情况等很多方面。

3.开辟网络咨询空间

当今的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 接受各类信息的速度快, 但另一方面, 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往往具有肤浅和片面的特点, 有时甚至容易走极端。因此, 在课堂之外加强师生交流、纠正其错误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选择了QQ、E-mail等网络交流方式。QQ和邮件本身是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事物;同时, 通过网上交流, 同学可以打消一些面对面交流的顾虑, 使得师生交流更充分。

一段时间以来, 这种活动方式初见成效。有的同学谈到了他对教师在课上讲过的某一制度及其实践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有的同学谈到了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也有的同学讲了他生活中的困惑等等。对此, 教师都与同学逐一、及时做了沟通,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够。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应当像课堂教学一样, 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课程涉及的学生众多, 加之实践的场所、课时等因素的限制, 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第二, 实践教学的规范性不强。目前针对实践教学还没有统一的、具操作性的计划安排, 活动的开展还处于任课教师自身摸索阶段, 因而, 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 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由于考核标准不确定, 出现了一小部分同学浑水摸鱼的现象, 在其他同学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同时也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认为, 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 需建立配套机制对其予以规范。其中重点内容包括:制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 保证实践教学的基本课时;加强与社会各单位、部门的联系, 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 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察机制, 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而实践教学是提高课程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课程教学中尝试的几种实践模式并提出了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邹颖佳, 梁妍, 洪恩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8, (4) .

[2]张耀荣, 何金花.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 .

[3]吕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6, (12) .

上一篇:销售人员岗位目标责任下一篇:破坏环境的后果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