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简短议论文

2024-04-28

创新精神简短议论文(共9篇)

篇1:创新精神简短议论文

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会议精神总结

第一部分 辅导员创新论坛

2013年5月8、9日,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和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创新论坛于5月8日举行,会上举行了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活动颁奖典礼,教育部思政司网络处处长李永智做了精彩发言,他介绍了本次博客大赛的基本情况,全国共有31个省份309所高校1295名辅导员260个博客1800篇博文参加,50位专家通过通信评审、大会评审共评选出100个“优秀博文奖”,10个“优秀博客奖”,10个“优秀博客奖”提名,并指出博客将成为网络工作平台、空间的历史代名词,要由平台向空间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传达通知、叙述具体的事向交流心灵、触及灵魂转变,本次博客的优秀作品已汇编成册《立德树人 “博”导人生》出版,这是一本凝聚了高校辅导员辛勤工作和思考的案例集,是一线辅导员工作思想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5月8日上午,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10所高校的辅导员分别进行了工作交流和分享。

5月8日下午,全体与会代表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了分组分主题的讨论,四个主题分别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辅导员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认真学习贯彻‘五四’座谈会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才报国”、“提升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5月8日下午4点,教育部司政司司长冯刚同志为全体辅导员做了重要报告。他强调辅导员工作是一门专业、是一门艺术、是一份事业。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讲话:

一、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1、数量有所壮大、结构进行了优化。目前全国专兼职辅导员共有16万,专职12万,学历以本科、硕士为主,硕士以上学历为40.6%,正科以上点24%,中级职称以上占39.7%。

2、政策体系、机制基本完善。

3、培训、研修力度有所加强。

4、作用更加凸显。

以上四点成绩的取得是源于中央高度重视,注重加强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注重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交流平台的建设。

二、专业化、职业化实现路径

16号文件下发近10年,24号令下发近7年,但仍存在职业认同度不强等问题,队伍流动过快容易影响科学化、影响质量培养。

1、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目前有一些研究,但还不权威,从人才领域如何理解。专业化要通过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达到工作科学化(科学的知识体系、专业的工作技能)、理念专家化(研究型、学术型、有素养)、管理的专门化(资格准入门槛);职业化就是要明确岗位职责和职业标准,使之成为愿意从事的长期事业,需要不断丰富理论和学科内涵,不断凝练和规范工作领域,不断强化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能力。

2、进一步明确辅导员专业化角色定位和努力方向。要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动机太强往入会导致思维能力的失误),努力成为日常事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努力成为职业发展指导的专门人才,努力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人才,努力成为突发事件处理和应对处置的专门人才。

3、着力加强当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要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有计划的专门培训;要着力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理想(辅导员是双重身份,要特别强调其教师身份,用多种形式来展现辅导员工作,今年会开展辅导员工作精品研究项目);要着力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认证、评价、退出机制,要建立激励和退出机制。

三、几点希望和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努力成为开展工作的行家里手;

3、勇于实践、擅于创新,努力破解思政队伍中的难点。

第二部分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

5月9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紧紧围绕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回顾总结了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深入研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果和经验,隆重表彰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的获得者,发布“高校辅导员誓词”,部署下一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

杜玉波副部长的讲话全稿 辅导员朋友们,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交流经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谋划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刚才,听了几位优秀辅导员敬业爱生、倾心育人的动人故事,被同志们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之后,我们又共同颂读了辅导员誓词,再次感受了辅导员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的辅导员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在你们身上,充分体现了高校辅导员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情系学生的高尚师德、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高校辅导员不愧是一支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队伍,借此机会向你们及所有辛勤奋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央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仅去年一年,习近平、胡锦涛、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多次就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今年五四青年节,10位辅导员人物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总书记同大家合影留念,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今后开展青年工作和青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强化对中国梦的认同,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谋划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用中国梦打牢辅导员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辅导员的历史责任感,把十几万高校辅导员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回顾中央16号文件下发的近十年来,中央各部门、各地各高校深刻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起一套辅导员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不断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在一系列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广大辅导员用心求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用爱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辛勤耕耘、无怨无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育人先育己。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借此机会,我向广大辅导员提五点希望。

第一,希望你们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广大辅导员要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生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力量。

第二,希望你们刻苦学习钻研,与学生一道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开展工作的能力。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是提高本领的根本途径。广大辅导员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善学,努力掌握做好辅导员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要与学生一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掌握真才实学,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希望你们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当前,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主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面对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勤于和善于思考,努力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广大辅导员要勇于创新创造,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带着对青年学生的爱去做工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方式开展工作。要通过与课堂教学、实践育人、文化建设、就业教育、典型选树等日常教育教学各方面相结合,不断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创新主题教育的方式和载体。要尊重创新、注重创造、包容多样,鼓励青年学生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敢于求索的勇气攀登知识高峰,努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四,希望你们发扬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学生矢志艰苦奋斗。实现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广大辅导员要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用恪尽职守来诠释责任,用奋发有为来回应期望。要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感染青年学生,教育引导学生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到国家建设的一线,到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磨练,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第五,希望你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学生锤炼高尚品格的榜样与楷模。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上。广大辅导员要带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奉献社会的模范、促进和谐的模范。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感染学生,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列,用实际行动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同志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党中央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央16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坚持质量导向和内涵发展,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培养培训,在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培训是提升辅导员素质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党组已经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对今后五年的辅导员培训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方式,加强培训保障,健全国家、省级、学校的三级培训网络,构建融教学、科研、实践交流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建立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流程,完善学历培养机制,支持推动理论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教育部已经明确将全国高校辅导员国家级骨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全国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计划,在安排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项经费时对辅导员培训给予支持。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加紧研究制定相应的经费和政策保障机制,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与推进培训工作的主要思路结合起来,把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与专业素养提升结合起来,把培训整体质量提升与重点培育优秀辅导员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要加强形成合力,在完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队伍建设要注意形成合力,尤其要注重建立健全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各地各高校要从辅导员最关心、同辅导员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校内资源、校际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有利于政府、学校和社会积极联动的工作机制。要整合校内资源,充分集成学校教育、管理、服务部门的资源,形成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内生动力。要整合校际资源,充分借鉴兄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推进高校之间辅导员队伍建设资源优势的有效互补。要整合社会资源,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宏观指导、资源投入,真正形成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关心辅导员队伍、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研究制定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可评估、可检测、可衡量,让辅导员干有所依、考有所据、劳有所得、优有所用。

三是要加强典型选树,在塑造队伍职业理想上下功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善于挖掘、大力选树辅导员先进典型,广泛开展“高校辅导员人物”评选活动,组织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巡讲,大力弘扬辅导员价值追求。要积极宣传普及“辅导员誓词”,加强辅导员职业内涵挖掘和职业道德建设,凝炼和培育辅导员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引导辅导员在岗位上奉献、在岗位上成才、在岗位上发展。要善于与媒体协作,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优秀辅导员的精神风貌、感人事迹,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工作成效,为辅导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四是要加强工作督查,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中央16号文件颁发近10年,个别地区和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重视不够和“忽冷忽热”等问题。各地各高校要真正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办学质量、教学评估、教师队伍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拿出更为有效,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措施。教育部将适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重点督查,推动编制、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高校辅导员岗位设置、待遇保障、职业发展等问题,真正让广大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更好地发挥育人的作用。

五是要加强理论研究,在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把握工作规律,是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深入开展规律性问题研究,不断深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点、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运用规律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要注重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其它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从跨学科的视角形成一批重大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要发挥高校思政研究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的作用,汇聚有关专家学者,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联合攻关。要实施“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重点培育和资助一批具有决策咨询价值和推广示范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同志们,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同心协力,奋发进取,再接再厉,努力为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创新精神简短议论文

红花岗区长征镇卫生院 2012年3月5日

统一思想 振奋精神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着力推进全镇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

——长征镇隆重召开2012年卫生工作会议

为努力开创我镇卫生工作的新局面,深化2012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号文件,做好今年各项卫生工作,开好头,起好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负重拼搏,着力推进

全镇卫生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全面可持续发展。

我镇2012年卫生工作会于3月2日下午2点,在佳乐家酒店会议室隆重召开,区卫食药监管局副局长陈霖同志、长征镇副镇长邓加庆同志、长征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杨光亮同志、卫生院支部书记何开明同志、卫生院院长冯光俊同志,组织各村(居)委会、中心学校、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门诊部)、长征小学,隆重召开了长征镇2012年卫生工作会,由长征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杨光亮同志主持会议,会议共计52人参加。

会议首先,由卫生院院长冯光俊同志,对全镇2011年卫生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全面安排布置我镇2012年卫生工作,进一步动员全镇卫生工作者,各级相关工作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努力开创镇卫生工作新局面,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构建“和谐新长镇”,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其次,由卫生院支部书记何开明同志,对党风廉政建设、医德医风及“双创一巩固”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及安排,进一步动员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门诊部),明确“双创一巩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时间安排、方法步骤。以突出的“五脏”、“五乱”、医疗废物、公共场所禁烟、宣传教育等;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一些督促检查;对于影响及严重后果的,报区卫食药监局和镇委、镇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分别进行了安排。

然后,由区卫食药监管局副局长陈霖同志,宣读长征镇2011年度卫生工作表彰决定并颁发奖牌奖状,卫生先进单位(12个)、卫生工作先进个人(8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先进个人(8名)、预防保健工作先进个人(9人)。

而后,由长征镇副镇长邓加庆同志与各村(居)委会签定目标责任状。

随后,由陈霖局长简要对2011年长征镇卫生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2012年卫生工作进行安排,重点是3月份居民健康档案工作、4月份省厅暗访组对计免、流动儿童、居民健康档案等,并要求在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配合下才能完成,使长征镇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最后,副镇长邓加庆同志对2011年全镇卫生工作进行总结,安排部署2012年全镇卫生工作,动员全镇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步伐。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卫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机制,切实履行好公共卫生工作职责;狠抓落实,确保卫生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大宣传、积极营造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一定要齐心协力全面做好全镇各项卫生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工作的目标如期实现,维护群众健康,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篇3:创新精神简短议论文

一、以经验为基础, 走出思维定势

爱因斯坦说过, 在经验的基础上能产生直觉, 在直觉的基础上产生假想, 假想才能产生逻辑思维。创新是需要背景的, 它要求创新者对所创新的领域有所了解, 如果缺少基础性的知识储备, 就不可能理解与掌握新事物与新观点。在语文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让课堂生活化、趣味化, 并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投放进去, 如游戏、演讲、调查、访问与讲故事、知识竞赛等, 这样就将较抽象的理论化为感性的教学素材,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积累一定经验的过程中, 学生会产生不满足于现状的感觉, 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时, 他们就会努力地去深入未知领域, 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实际上已经拥有创新的理念, 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了, 有些学生还表现出永不知足永无尽头的探索精神。

在大部分的学习过程中, 对学生而言, 他们的思维中常常受到“老师思维定势”与“书本定势”的影响, 也就是说, 老师、学校的教育观点左右着他们的思维。一次次考分的公布、一回回奖励与批评, 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狭小的区域;在他们心目中, 老师说的和书本上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他们很少甚至于完全没有去想过是否去实践去验证其正误。还有一种就是习惯定势、从众定势对学生的影响。要削减约束学生思维的东西, 就要培养创新意识、发掘学生创新内驱动力;就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不要用“必须做……”、“应该做……”、“不能做……”等祈使词汇来命令他们、指责他们, 要鼓励他们去思考, 去怀疑;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 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创新的精神。

二、创造宽松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首先从学生来看, 他们应该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 他们的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他们可以自由命题、设计、尝试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从老师来看, 应做好教学的主导, 在学生需要之时出现, 去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自我肯定;去激励学生在创新胆怯退缩之时勇往直前。教师要让他们通过实践明白创新是不能怕失败的, 要有坚强的意志品格。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一些稚拙的做法与想法进行挖苦或嘲笑, 因为他们心中创新的嫩芽是经不起“暴风雨”袭击的。教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敏感, 要及时肯定他们有创意的东西, 要努力在教学中注入生活气息, 因为远离生活的课堂是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课堂内容要贴近生活, 课堂的外延要等于生活。只有这样, 学生的欢声笑语才会回荡在课堂上, 创新也才有了空间、有了机会。呆板的、枯燥的、晦涩的东西应变得尽量生动些、形象些, 即使是严肃的公式、定理, 也应该给学生留下验证的机会, 不应板着面孔一灌到底。

三、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

实践是参与是体验, 在实践中学会一些技能掌握一些知识, 同时也强化了直觉感知。美国在一些学校推行“木匠教学法”, 强调的是在实践中去认知、去发展创新。他们讲几何知识、讲面积知识时, 会发给学生一些工具, 一些实物, 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去拼造。这样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就认识了工具的用途, 掌握了使用的方法, 也理解了线段长短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这种把知识与技能统一在一起的实践法, 让学生学得主动、记得很牢。学生中有很多人头痛作文, 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少的命题不属于他们的生活圈子, 或者说写作的内容不能体现他们生活中闪光的东西、喜欢的东西。如果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参与之后记下参与过程与情感, 他们写起来是不是就会容易得多呢?我尝试在学校、教室等可能的范围内搞起科研角、实验场、生活圈等实验基地,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同时又进一步地推开学校、教室的门窗, 让学生们走出校园, 走出教室, 走进社会, 走进生活。面对大量的实践, 学生怎会无话可说呢?实践出真知, 实践长才干啊!

四、教师表率的作用

教师工作重复性较大, 能不能走出“熟视无睹”, 能不能走出“按部就班”, 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教师的状态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某些教师认为每天面对一本书几十个本子, 是枯燥乏味的, 他们没看到, 书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本子中有几十张笑脸、几十种声音。我们当教师的, 只要怀着一颗拳拳的爱心开展工作, 就能不断从学生身上发现新的品格、新的精神, 就能把熟悉的课文常教常新。当然, 教师更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推出有新意的项目, 常常变换教学的形式, 引领学生以创新的精神不断进取。

篇4:浅议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

【关键词】培养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妹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妹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妹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讲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烧,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我问到:“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有的说:“邱少云遵守战地纪律……”有的说:“邱少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或批评,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有的说:“您关心我们。”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三、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四、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 的 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 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篇5:学习五四精神简短体会

___年前,广大青年以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最广大人民的解放、民主和自由为己任,体现出高度的奉献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___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年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朝气蓬勃地奉献,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篇6: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简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盛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更是一个举旗定向、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件,拉开的是一幅壮丽的政治画卷。作为一名企业团干,要进一步凝聚广大青年力量,将本次会议精神迅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立足自身岗位,提升政治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团结和引领公司青年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领跑者”。

篇7:创新句子简短

眼睛可以近视,目光不能短浅。

事在人为,也就是说,办事就要找人,而且要找对人;人找得多了也不行,少了也办不成事;办不同的事找不同的人。现在,我已经弄清楚了。

成功之前你有资格说不喜欢吗?不必再死要面子活受罪啦!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人的生命之所以顽强,是得已历经风露,磨难,而依然完好无损,享受阳光。可生命中那些不完美的缺陷,往往它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心里容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生命之歌因懂得感恩而精彩。

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

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

要少开店开好店,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碰到灾难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的客户,第二想到你的员工,其他才是想对手。

篇8:创新精神简短议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 因此只有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他们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才能使其在将来随着知识的积累, 具有越来越强的创新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 广大教师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 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应该怎样去开拓思维, 利用多向的思维习惯, 锻炼与众不同的创新能力, 教会他们在遇到问题时, 不仅要按照常规想法去想, 而且还要学会按照不同寻常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寻找更加简洁、方便的解题思路, 这实际上就是创新思维, 也是创新能力的初级基础。随着他们年龄与知识的增长, 创新能力会逐渐增强, 一定会在创新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一、教师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要想让学生学会创新, 教师就要具有创新意识。俗话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就要有一碗水。”这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要先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有更好的创新意识, 才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具有创新意识, 进而逐渐增长创新能力。

在备课阶段, 教师也要利用开拓的思维, 设计好教学思路, 想办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思路思考。一题多解, 突破常规,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发散性思维, 实际上就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要敢于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不拘一格, 只要是对学生理解问题、学习知识有帮助的都可以使用。例如, 在网上, 有一位外国女教师, 教学人体结构的时候, 别出心裁, 自己穿上紧身衣服, 在衣服上画出人体相应位置的器官, 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效果远远超出了常规教学。这样不但有趣, 而且好理解, 还记得牢固。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 就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也教会了学生一个常识:学习知识, 不可以死学, 要学会变通, 要学会创新出奇, 敢于尝试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东西。

二、为学生创造创新思维的机会

要想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让他们敢于创新的机会, 只有在有机会的进行尝试前提下, 学生才有可能擦出创新标异的思想火花。在实际教学中, 有很多教师往往把学生的一切时间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学生的一切活动, 都由自己进行安排, 学生就是自己手里的一只风筝, 随便教师进行摆布, 教师要求怎样, 学生就只能这样。在这种“管家婆”式的管教模式下, 学生的思想已经被教师所禁锢, 他们已经成为教师手中的“泥巴”, 老师把他们捏成什么样, 就是什么样, 根本就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 所以就更加不可能进行创新了。

为了避免过分的管教, 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常规活动中, 要敢于放手, 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研究, 探索数学知识, 这样才符合创新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 我校有一位年轻的特岗教师, 在教学小学数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 没有按照常规教法, 而是别出心裁, 整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 亲自探索, 共同商量研究的方式, 把几张彩色的纸片发给每一小组,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方法, 利用自己所能够想到的方式, 找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虽然用时较久,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商讨, 学生基本上都找出了正确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因为是学生亲自参与的, 并且是他们利用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其次, 这样理解的知识是最透彻、最深刻、记忆最牢固。第三,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 培养了学生遇到事情敢于主动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这就是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 也是值得推广的, 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进行学习和实践。

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学生因为知识水平较低, 懂得知识少, 所以对一些问题理解能力不高, 但是这并不妨碍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像一个咿咿呀呀蹒跚学步的婴儿, 他们自己还不会走路, 还不能自己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未知东西, 但是我们作为大人可以帮助他们去学习, 去逐渐地探索研究新鲜事物。可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孩子跌倒, 而始终把孩子抱起来, 不给她走路的机会,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家长爱孩子, 实际上是在害孩子, 在抹杀他们自己学习走路的机会。教学也是一样, 我们作为教师, 不应该害怕学生自己学不会, 多走路, 就不敢放手, 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教师应该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 找寻机会, 对学生进行引导, 不要只是干看着学生遇到难题, 久而不得要领, 放任不管, 也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方法, 而是应该善于观察, 时刻了解每一名学生是一种怎样的学习状况, 当他们实在是难以自己解决的时候, 就要从不同的角度, 对学生进行指导, 引着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

例如, 有一位教师在上“简便方法的计算”时, 有一个小题, 全班很多同学都已经思考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 但是都还在眉头紧皱, 不得要领。这时候这位教师没有再死等下去, 但是也没有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而是又在黑板上写出了两个小题, 让学生进行解答, 因为都学过, 所以很多学生都给出了答案, 这时候, 教师引导说:“同学们, 刚才这两个小题, 很简单, 但是它和我们这道难题有什么关系呢?”经过教师的点拨, 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 立刻恍然大悟, 原来把这个题按照两个题的思路来想, 就变得简单易懂了。

总而言之, 数学课堂的创新, 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 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 而是需要广大教育者, 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认真探索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才有可能把创新的意识灌输到孩子的心灵中去。教育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踏踏实实的默默奉献, 才有可能让创新思想之花, 开得更加艳丽。

参考文献

[1]李秉德, 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篇9:浅议学校管理中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管理 创新现代学校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1.观念的创新:早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国内教育界也率先提出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理念。现代教育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2.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3.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4.业绩的创新:有了以上几点,才会有业绩的创新。

二、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三、当今学校管理的失缺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深化教育改革,其总体思路是“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另一方面,转变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评价等都与改革的步伐大不一致。由于管理思想与心态、观念等还被固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学校“偏爱于惯常策略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再具备成功地迎接日前挑战的能力”,成为改革的阻力。其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工作,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改革相分离,两张皮现象明显,等待观望、一般应付与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管理者心目中的改革,常常是向上对国家、政府的办学自主权要求,或是内部向下的人员精简,很少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第三,受中庸管理观念的束缚,多年的校园文化积淀,用人与干部考核标准上的教训,使许多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宁可按照规矩行事而停滞不前,也不愿通过创新冒险去取得成功。

四、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1.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教育管理围绕系统的目标运行,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是由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管理循环,由此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循环的原动力。

2.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管理人员的创新是指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对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是组织下级和广大教师创新;不仅是按计划安排某人在某时去从事某项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条件。管理者往往是保守的,他们常认为优秀管理体制的象征是维持组织的运行,并对创新尝试中的失败吹毛求疵。管理者需要进行角色转变,自觉带头创新,并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努力创造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去探索新的方法和找出新的程度,而非简单的重复。领导在正确地对待创新中的失败,包括允许失败甚至鼓励失败,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包括奖励没有获得成功的创新者,并赋予创新能手以相当大的决策自主权,以合理的激励保证管理不断创新。

上一篇:颠球记作文400字下一篇:兴参经营所党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