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故事作文素材

2024-04-26

禅理故事作文素材(通用16篇)

篇1:禅理故事作文素材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时近傍晚,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雨,大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

“怎么办呢?”和尚四下张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好便能够求住一宿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回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吧。”和尚恳求着。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仍然不肯答应。

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结果,仆人依旧摇头拒绝。

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主人名号,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

三年之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上香祈福,老爷便陪着一起出门。

进了庙院老爷忽然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小和尚,向他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一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

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供养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

这是一位老和尚最喜欢讲的一个改造「恶缘」的故事。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人生何处不相逢。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与大怨,人我原无两”的道理,环境与他人施与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励启发自己,恩与怨都是成就道业的助缘。相反的,心胸褊狭的人,除了求一时之快以外,积累恶缘阻绝善缘,结果只有逐渐封闭自己未来更多可能的路向。

篇2:禅理故事作文素材

好人来到了佛前,说:“佛祖,我修行了一世,经历了这九九八十一难,我为何还不能成佛?”

佛祖说:“阿弥陀佛,九九八十一难,只是我们的宣传用语而已,具体地说,是每一世要历经八十一难,修行八万八千世,才能成佛啊.哈哈哈哈哈。”

篇3:如何寻找童话故事中的作文素材

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让自己在寻找小学生作文素材的过程中,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寻找童话的源头,探究童话的趣味,提升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能力,并能把童话故事通过自己的加工,变成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就是寻找作文素材的路径之一。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抱怨,学生作文的时候,他们不是抓耳挠腮,就是啃笔头,愁眉紧锁,无从下笔。可一旦让他们说自己看的童话故事,他们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老师就要抓住孩童的年龄特征,寻找他们的兴趣切入点,把对故事的阅读,内化成一个个可以用他们的语言表达的文字,并进一步组织成文章。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渠道寻找作文素材。

一、从书中寻找故事的源泉。

就拿《小红帽》的故事来说吧,如果学生能把小红帽去外婆家看外婆的过程中遇到大灰狼的故事,改编成一个自己需要叙写的记叙文,那他们就会抓住记叙文的要素来写,什么时间、什么人物、什么事件,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他们在写的过程中已经对这个童话故事有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了解,再把故事变成自己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血肉丰满了。有生命的东西就能够产生共鸣,并带来巨大的写作动力。

二、从电视上寻找趣味的故事。

童话的世界总是独辟蹊径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独立的欣赏空间,童话的电视频道似乎只要有了孩子们,就变得鲜活起来。动画片《猫和老鼠》中老鼠的形象刻画得那么机智而富有活力,让猫常常受尽欺凌,一说到《猫和老鼠》,没有一个孩子不为之高兴,似乎那就是他们每天最近距离接触的朋友,他们会在猫遭遇尴尬的同时,报以开怀的大笑。也就是一个个这样的故事,让小学生的童年变得更加富有情趣,甚至很多成年人也常常看得目不转睛。我们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把成人的生活,用几种不同性格的羊表现出来,把复杂缤纷的生活多样化,让孩子们乐于接受,也在电视剧的熏陶下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作文素材。

三、从童真童趣中寻找作文素材。

孩子们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可以说,他们的思想有多活跃,他们想象的空间就有多高,他们童真的翅膀就能飞多远。好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并从他们的语言和玩乐中寻找童真和童趣,发现它们,并把它们变成有趣的作文素材。记得我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他回到家急急忙忙地去卫生间,冲水的时候发现卫生间的抽水马桶发出“咕哒哒”的声响,他异常兴奋地跑出来,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声说:“我们家的卫生间会唱哆来咪发索啦西啦!”一种在我们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声响,在他的世界里就成了动听的音乐。我们住的家属区里有火车的站台,在站台上有很多已经装满粮食的火车皮,每节车厢上都蒙着军绿色的篷布,我儿子看见后,也是一个劲儿地说:“这下火车不冷了,它盖被子了。”这就是童真的魅力!

作文的素材找到了,就剩如何把有用的素材组织成作文了。秉承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恰当地把素材进行处理,对他们来说,桌子凳子都是有语言有生命的,小猫小狗和动画片里演的一样,会说会笑会生气,有丰富的人文情怀。那老师就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他们一样年轻,和他们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快乐地说,轻松地写,把自己置身事内,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

在写的过程中,需要提醒同学们,童话素材里表现力最多的就是说,说的话如何用提示语来写,用什么样的提示语才能更生动地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和展示的语言美。很多同学词汇量贫乏,写到说话的地方,用得最多的都是没有任何修饰成分的提示语,如小明说、我说、他说、妈妈说等等,如果能耐心细致地启发他们,在用说字的同时,添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激动地说、满脸通红地说、一字一顿地说,再让他们将两种提示语的语言表达效果进行对比,他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在作文的过程中加上一些修饰成分,语言的魅力就充分展示出来了。

提示语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相关内容的取舍。学生文章记流水账的事情,好像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领,不要老师教,可以自成一体,他们往往写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文章要表达什么观点,要写什么事情,所以就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走到哪里算哪里,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文章篇幅很长,却几乎不着边际,纯粹的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老师要善于启发同学,告诉他们和文章无关紧要的话少写甚至不写,把笔墨浓墨重彩地用在主要问题和主要事情上,这样文章就能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了。

在童话故事中寻找作文素材,只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会了在童话中寻找素材,就能触类旁通,在其他的生活素材中也能挖掘作文的素材,素材收集得多,写作的时候就能运筹帷幄,挥笔自如了。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敖阳小学

篇4:中考禅理故事作文素材

这是人和真主的对话,充分突出了人的贪婪。一起来看看真主对人说什么了吧!

有人梦见自己在和安拉对话。

人问:“伟大的安拉哟,在你眼里,一千年意味着什么?”

“一分钟罢了。”

人又问:“哦,至高无上的真主①哇,在你眼里,一万金币意味着什么?”

“一个铜板罢了。”

人请求道:“大慈大悲的真主哇,请赐给我一个铜板吧。”

安拉回答说:“好的,请等一分钟。”

篇5: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一次,佛祖释迦牟尼问身边的弟子:“给你一滴水,怎样才能让它不干?”

弟子答不出来,佛祖说:“融入大海。”

篇6: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

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篇7:人生禅理

小和尚手持灯盏,问禅师:“我手持光明,为什么还能看到自己的阴影呢?”

“你把手中的灯盏举高点,再举高点。现在,你再看自己的阴影,有什么变化呢?”禅师问。

“我手中的灯盏举得越高,我身体的阴影就缩得越短、越小。”小和尚说。

“你把手中的灯盏一直举过头顶,看又会怎样呢?”禅师对小和尚说。

小和尚把手中的灯盏高举到头顶,发现自己脚下的阴影不见了。为什么把灯盏举到头顶阴影就不见了呢?“那是因为你把光明放到了自己至高无上的位置。”禅师说,“当你把光明当做内心最神圣的东西去推崇、去敬仰时,光明自然会照亮你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小和尚站起来,躺下;躺下,又站起来。

禅师见小和尚举止怪异,便问:“你在做什么呢?”

小和尚搔搔脑袋,疑惑地问:“当我站起来时,阴影就出现了;当我躺下时,阴影便消失了。为什么一个人站着有阴影而躺下没有呢?”

“一个人躺着时,会摔倒吗?”禅师问。

“一个躺着的人怎么会摔倒呢?躺着是最安全的了。”小和尚说。

“正因为一个人躺着最安全,所以也就没有人生的阴影,没有摔倒和失败的担忧。躺着的人生,虽然最安全,但也是最毫无作为的人生啊!”禅师说,“一个人站着,就会有阴影,就会有遭遇摔倒和失败的风险,但站着的人生,进取的人生,迎来的更多的是光明,是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快乐。”

一阵风吹来,树叶哗哗地落下。

“风把树叶吹落了。”小和尚说。

“不刮风,树叶也会落的。”禅师说。

不久,风停了下来。可仍有零零星星的树叶飘落。

“风不吹它,樹叶怎么会自动落下呢?”小和尚问。

“世间不只是那‘动’的力量,还有一种‘静’的力量;不只是那有形的力量,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禅师说,“如果说生命是一片树叶,那么摧毁它的,不只是来自外界,还有它自身生命深处那看不见的心灵。如果心灵失去了希望,那么生命之叶也就随之枯萎、凋零。”

小和尚摸了摸自己光光的脑袋,似有所悟。

(编辑 慕容吟)

篇8:高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职员,过着淡泊平静的日子。

忽然某一天,这个小职员获知他将接受一笔海外遗产——一大幢房子及收藏。

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他欣喜若狂,他马上打点行装,准备奔赴海外继承这意外之财。

同事、朋友纷纷向他表示祝贺,说他是祖上积德啊!可就在他刚刚定好机票后,他又接到通知说那幢房子突然被大火烧毁了,一切变为灰烬,而房子的保险也过期了,得不到半点赔偿。

这个小职员空欢喜一场,他又重新回到了他原先的生活。但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埋怨老天的不公。

同事们原先的羡慕和嫉妒现在变成了对他的同情,时间长了,见他还是如此,整日无心工作,也都对他好言相劝。

但是无论同事们怎么劝慰,他都难以释怀,一直都郁郁不振,周围的人一个个升官、发财,而他的生活的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小故事的启迪】

篇9: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他双目失明,因为看不见,从小到大,他在过马路时经常会撞到别人身上,或被一些车撞倒,这总让他伤痕累累。

17岁那年,他又一次因判断失误,撞在了一辆响着铃的自行车上。

骑车的是一个女孩,女孩怒气冲冲地冲着戴墨镜的他大声喊:“你为什么要故意撞倒我, 看不见吗?”

他本来就怨上帝对他太不公平,而此时此刻自己被撞疼了还要受到对方呵斥,随之他也愤愤地还击:“是,我是瞎子,怎么样?”

铃按得那么响,不会用耳朵听吗?”女孩的声音更高了。

女孩走了,女孩丢下的这句话却在他耳际久久回响!“对,我是瞎子,可我有两只完好的耳朵呀!”

从此,他开始锻炼自己的听力。十几年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练习,让他练就了天下无双的敏锐听力。后来,经人举荐,他成了比利时警察局的一名警察。

他就有这样的本领——凭着窃听器里传来的嘈杂的汽车引擎声,就能准确判断犯罪嫌疑人驾驶的是一辆标致、本田还是奔驰。

当嫌疑人打电话时,他根据不同号码的按键声音差异,就能分辨出嫌疑人打的电话号码。

在监听嫌疑人打电话时,他通过房屋墙壁的回声,就可以推断出嫌疑人此时是身处机场大厅,还是藏身于喧闹的餐馆,或是在呼啸的列车上。

凭着他的听力优势,他还窃听到了大量的宝贵线索。

很多疑难的大案要案,就这样在他的耳边迎刃而解。

由于他可以辨别不同语言发音的细微差别,他不费多大力气就学会了包括俄语、阿拉伯语等七国语言,这让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语言学家和训练有素的翻译……

虽说他从警的时间并不长,可由于他屡建奇功,被有关部门授予警队“超级英雄”称号。他的名字叫夏查·范洛。可以说,是一次“愤怒”改变了他的人生。

不要总温文尔雅!毕淑敏告诫说,珍惜愤怒。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才是一种残缺的人生。该当愤怒时的愤怒,不是一种馈赠,就是一种获取。

篇10:高中禅理故事作文素材

佛祖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年终于悟得大道。这开悟的瞬间闪耀着春的萌动和秋的空明、夏的繁盛和冬的坚韧,闪耀着七年来的风吹雨打,寒暑更替。这些造就广佛祖伟大的心胸。之后,佛祖就在灵山上开寺收徒,弘道宣法,解救世人的因厄和沉重心灵。

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佛祖也声名远播,引来人们的参见和跟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草儿带着柔和的光辉,花儿蕴着似开未开的笑意,一切都明净的进行着。

灵山上,佛祖的得意弟子们济济一堂,他们交流着自己悟道的心得体会,诉说着传道时的见闻和感悟。一切的俗世困厄和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时,一个王侯进献筐箩花,要求佛祖为他说法讲道。那金色的花儿发出灿烂的光芒,几乎使整个房间都发出了光辉。弟子们都惊叹不己。

然而,佛祖只是看着,态度安详,只是静默、安详地坐在那里,声色不动。于是,大家在惊叹之后就停下来,共同请佛祖讲法。

天地间一下子就静了厂来,似乎世间的万物都在等待着佛祖的圣论。

佛祖也还是安详地坐着,目光慈和的注视着大家,注视着万物。然后,只见他轻轻地抬起手臂,拈起身边金色的筐萝花。一切都从容不迫,如云行在天,如水流在溪。大家对于佛祖的静默迷惑不解,都看着佛祖。

就在这时候,大弟子迎叶尊者破颜微笑,妙悟其义。于是,佛祖就将花交给迎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架妙小,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禅悟:

篇11:试论王维的“禅理诗”

摘要: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了大量禅理诗。王维“以禅入诗”,忘怀于尘世,他的禅理诗实现了“空”“静”的境界。其禅理诗淡泊冲和,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王维精通佛理的同时也仰慕道教。此外,王维性格儒雅平和,心境恬淡。

关键词:禅理诗;空观;静观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01-01

禅宗是佛教一支,是印度佛教本土化的结果。其修心持性,随缘任运的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表现在诗歌上,则影响了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刘长卿等诗人的禅理诗创作。他们的禅理诗,有许多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既丰富了中国传统诗歌内容,也影响了诗歌发展流向。唐诗光明璀璨,是一代之文学。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负有诗名。他创作了大量的禅理诗,从《山居秋暝》、《辛夷坞》等诗来看,他的禅理诗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王维的禅理诗清新自然、动中有静,真正实现了佛教“空”的艺术境界。

一、王维禅理诗中“空”观

佛法说“万法皆空”。“佛教禅宗讲究三种境界: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写寻禅而不得;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写似悟非悟;三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写瞬间永恒。”[1]“空”是禅宗最重要的思想境界之一,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创作。王维受其母崔氏信佛的影响,自幼熏染佛理,颇通佛法。在度过安史之乱后,他感到“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从此就过上半官半隐,流连于青山绿水的生活。晚年的王维参禅悟佛,不沾荤腥,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王维有“诗佛”之称,是堪与李白、杜甫比肩,影响后世深远的大诗人。他精通禅理,在诗歌中也经常流露出佛理禅趣,作诗也多用“空”字。如以下诗句: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2]

王维诗中常有“空山”“空林”“空房”“空云”“空潭”等意象出现,在王维看来,群山是“空”的,密林也是“空”的,自然万物都为“空”。为何这些实际存在的物会是“空”的呢?这其实缘于王维的心“空”。禅宗寂灭虚空的思想对王维影响很大,这在他的禅理诗中随处可见。王维在诗中经常以动衬静以实表虚,且常用清幽的意象,故使得诗歌静谧淡雅,“静”上加“静”,“空”上更“空”。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里,只听人声,不见人影,落日余晖,复照青苔。只有人声没有人影已经把空山衬托得幽冷寂静,再加上青苔上的落日余晖,山林显得更加凄清,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的心怎能不“空”。王维的禅理诗融入了对禅宗“空”的彻悟,营造出一种空濛混沌,不能言说的艺术境界。他遣词用语浑然天成,且超越语言载体,取意忘言,并在与天地交融时,达到无我之境。

“在修行实践上,禅宗的自然观表现为对无修无证,自然悟道修行方式的提倡”[3]禅宗崇尚随缘任运,认为修心礼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不一定要入寺参禅。禅宗的这种主张契合于王维的思想,并且深深地影响到王维的诗歌创作。

二、王维禅理诗中的“静”观

王维的诗歌创作风格在四十岁左右发生了变化。四十岁之前,他积极用世,写下了很多气势豪迈的诗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四十岁之后,他的处世观念发生变化,作诗也多冲和自然、蕴含禅理,相较前期诗歌的躁动,而显得安静。《山居秋暝》就是其中的代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选用的都是宁静淡雅的意象:“山雨”“月泉”“浣女渔舟”,这些焕发着清新气息的人物、景象使诗歌鲜活起来。然后,这些意象又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传神,跃然于眼前。末句表现了诗人随遇而安,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取向,这与禅宗不求人为,但求有缘的思想不谋而合。再如《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人乘舟飘荡,与水相逐,在群山叠绕中欣赏沿途的美景。乱石滞水,水声喧哗,深松老林,更显幽静。菱荇葭苇,在绿水中交相辉映,诗人心平气闲,希望在这里垂钓终老。山高水低,水动林静,可是不论动或静,高或低,诗人始终是用一种极其平淡的语调来叙说他的所观所想,即不因情动,不为物扰。王维了悟禅理,并把他对禅宗虚空寂灭的感悟融入诗歌,所以他的诗冲和平静,读之寂然。

三、王维禅理诗风格形成原因

王维在精通佛理的同时也仰慕道教,所以禅理诗中既有禅宗的“万法皆空”,也有道教的“天人合一”。王维结识了很多名望盛隆的高僧,如南宗神会和尚,北宗元崇和尚。同时,他也结交了许多当时道行颇高的老道方士,如《赠东岳焦炼师》中的焦练师,《李处士山居》中的李处士。在与这些道士的交游中,王维受到道教影响,吸取了“无为”“清净虚空”等道家思想。他晚年半官半隐的生活就是接受道家隐逸思想的表现。禅宗的“空”与道家的“无”使得王维的禅理诗寂静淡远,别有韵味。

王维性格儒雅平和,他主动接近禅宗,愿意为禅宗所化,所以他的禅理诗“天然去雕饰”。王维的平和性格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王母崔氏潜心修佛,使得王维从小就熏染佛教无欲无求的淡泊气息。正是因为这种性格,王维在安史之乱中没有固执地保持名节,接受了伪职。但同样因为这种性格,王维晚年没有热衷于朝堂,而是看破世事,身在官场,心却留在山水之间。这样的心境对他的禅理诗创作大有裨益。此外,王维的平和利于他主动接近禅宗,愿意为禅宗所化,从而使他的禅理诗风格显得平静冲和,意境高妙。

王维创作的大量诗歌中,禅理诗的艺术成就很高,也受到人们的喜爱。究其原因,就是其禅理诗中高妙的意境,超脱凡尘的气息,与自然相融合的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从而长久流传,代代不息。

参考文献:

[1]李国栋.王维后期诗歌中的“空”[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9期。

[2]董乃斌编.王维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版,第168页。

[3]荣梅.禅宗自然观谫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篇12:高考禅理故事作文素材

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以教人如何讲话为职。有一位青年前来请他教导演说,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苏格拉底等他说了半天以后,向他索取两倍的学费,青年问为什么。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俗云“一言折尽平生福”,谨言实在是修身要件。

“言语之于我们,乃在使我们互相做悦耳之辞。”无意间听到徒众的谈话,措辞实在值得商榷,如:

“是我拉他来的。”为什么不说“是我请他来的”?

“这是我管的……为什么不说“这是我负责的”?

“你听我的。”为什么不说“我们来沟通一下”?

“你可别后悔。”为什么不说“你不再考虑吗”?

“你要给我小心!”为什么不说“你还是谨慎点好”?

篇13:语文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禅一样讲究成佛,因为佛是一种真谛,是大彻大悟后的心境。很多和尚为了这可能会花上数十年,甚至一生的功夫。他们并不知道成佛只是一种心境,不可妄求,否则只会越修离佛越远。

青年时候的马祖就是如此,幸好,他还有一个得道的师父怀让。

那时,马祖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佛堂前的花儿开了,他看不到,天上的朗朗晴空,他没注意到;甚至连木鱼声,他都听得快没有感觉了。他只是枯枯地坐在那里。

这些都被师父怀让看在眼里,过了很久,怀让准备开导他了。

怀让问马祖:“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呢?”

马祖答道:“我想成佛呀。”回答干脆利落,不带任何迟疑。

怀让不声不响,从墙边拿起一块砖头,在马祖附近的石头上就磨了起来。

起初,马祖没有注意到。当他注意到了时,完全被老师的行为吸引了。

马祖不解地问:“师父,您磨砖头作什么呀?”

怀让若无其事地说:“我磨砖头作镜子啊。”

“磨砖也能作镜子?怎么可能呢?”

怀让却并不惊奇,仍然语调平缓。他说:“磨砖头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马祖就问道;“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这道理就好比人们驾牛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还是打牛?”看到马祖无法回答。

怀让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要成佛?如果学坐禅,弹并不在于坐卧。如果要成佛,佛无定形。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也不应该有取合。你执着于坐禅,那不能成佛,反而是背道而行了。”

禅悟:

篇14:中考作文素材禅理故事积累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篇15:从外物到内心的禅理

弟子爱好打扮,每天都要在这方面耗费太多的时候。

一日,禅师问弟子:“一朵花有多大?”

“有的如指头大,有的如拳头大,有的如巴掌大,顶大的,也不过脸盆大吧。”弟子说。

“哪花香有多大呢?”禅师再问。

“花香怎么是多大呢?”弟子不解。

“哦,我是指花香能传播多大的空间?”禅师说。

“有的可以溢满整个房间,有的可以溢满一个广场,如有风,有的花香可以传到几里地开外。”弟子说。

“几里地有多少个脸盆大呢?”禅师说,“如果把花香比作花的灵魂,那么,一个生命灵魂的芬芳,永远比它漂亮的形体传播得更长远,影响得更深广。”

一条蛇的禅理

寒冬,禅师和弟子见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禅师要上前去救它,弟子拦阻道:“师父,你忘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吗?”

“当然没忘。”禅师说。

“哪你为什么还要去救它呢?”弟子问。

“救它,就一定要跟農夫那样,把蛇放进怀里去救它吗?”禅师说完,便找来些柴火,在冻僵的蛇旁燃起了一堆火,在火的温暖下,蛇慢慢地活了过来。

“施善的手段,永远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禅师说,“面对恶者,我们要做的,不是因为害怕恶报,而放弃施善,而是智慧地选择施善的手段,让我们的善良免遭恶报。”

一道光的禅理

当禅师谈到“炫耀”这个话题,弟子问,炫耀只不过是显摆自己,并不伤害他人,炫耀又有什么不好呢?

禅师问,为什么白天我们看不见星星呢?

因为白天阳光太强,过强的阳光遮盖了微弱的星光,所以白天才看不见星星。弟子说。

禅师说,在我们的想像中,光越强,我们看得越清晰、越明了,谁知,过强的光,有时比黑暗更能蒙蔽我们的双眼。

禅师说到这里,又把话题回到了“炫耀”上。禅师说,炫耀就是那一道道强光,为显摆自己而遮盖别人的光亮,为显摆自己而蒙蔽别人、欺骗别人,这难道不是对别人的伤害吗?

一道阴影的禅理

禅师有二个弟子,可一段时间,两弟子不和,彼此产生隔阂,中间老隔着一层阴影。

一日,禅师当着两弟子的面,对着一道阴影,又是用火烧,又是用水泼,又是用土埋,又是找来风扇,对着阴影吹。

做完这一番后,禅师问两个弟子:阴影被火烧毁了吗、被水淹没了吗、被土掩埋了吗、被风吹走了吗?

没有。两弟子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这时,禅师又拿出一只手电筒,向着阴影照去,顿时阴影消失全无。

“人与人之间的阴影也是如此,消除阴影的最好办法,不是施暴,不是打击,也不是报复,而是用内心的光亮与去包容它,去照亮它,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彼此间的阴影。”禅师说。

一颗心的禅理

禅师弟子众多,但其中一弟子十分贪婪。一日,这位弟子试着问禅师:“心有边界吗?”

“当然有。”禅师说。

“哪您为什么常对我们说,一个人的心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呢?宇宙不是无边界吗?”弟子问。

“宇宙也是有边界的。宇宙如果无限膨胀,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自我爆炸,自我毁灭。”禅师说,“一个人的心也是如此,当贪婪、欲望之心无限膨胀,突破了边界和底线,也会自我毁灭的啊!”

弟子听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篇16:中考作文禅理小故事素材

一位大师带领几位徒弟参禪悟道。

徒弟说:“师傅,我们听说您会很多法术,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

师傅说:“好吧,我就给你们露一手‘移法大师’吧,我把对面那座山移过来。”说着,师傅开始打坐。

一个时辰过去了,对面的山仍在对面。徒弟们说:“师傅,山怎么不过来呀?”

师傅不慌不忙地说:“既然山不过来,那么我就过去。”说着站起来,走到对面的山上。

又一日,大师带领徒弟外出,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师傅问:“这河上没有桥,我们怎么过去呢?”

有说:“我们趟水而过。”师傅摇头。

有说:“我们回去吧。”师傅仍摇头。

众不解,请教大师。

大师说:“趟水而过,衣衫必湿,水深则有性命之忧,不足取;转身而回,虽能保平安,但目的未达,也不足取。最好的办法是顺着河边走,总会找到小桥的。”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和“没有桥就顺着河走”揭示了同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当我们用一种方法难以奏效时,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角度。

上一篇:哭孟郊,哭孟郊贾岛,哭孟郊的意思,哭孟郊赏析下一篇:欲哭无泪的意思是什么如何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