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

2024-04-27

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精选15篇)

篇1: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

破裂的水桶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子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子,总是能将满满一种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子到达主人家时,却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子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子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他为只能负起责任的一半,感到非常难过。

饱尝了两年失败的苦楚,破桶子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的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作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说。挑水夫替破桶子感到难过,他满有爱心地说:“我们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他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子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篇2: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

一、哲理小故事类

1、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装水的碗,以免蚂蚁或虫子爬上遗体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2、有一次,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里,丰子恺请他在藤椅上坐。他把椅子轻轻摇动一下,然后慢慢地坐下去。丰子恺见老师每次都是如此,就斗胆启问。法师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素材解析】这两个关于弘一法师的小故事都可以表现: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心存善念、于细微处见精神等。

3、甘地生前有一次外出,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他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不小心一只脚被车门夹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车门外。火车启动后,他没有犹豫,随即将另一只鞋脱下来,也扔出窗外。一些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甘地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

【素材解析】心怀善念、于细微处见精神

3、一个小和尚跟着法师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走到一条小河边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徘徊不前。法师对少女说:“来吧,我背你过河。”说罢,便背起少女送过小河,然后继续前行。小和尚跟在师傅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后来实在忍不住便问师傅:“你不是教导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法师说:“你说的是要过河的施主吗?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

【素材解析】学会放下、内心纯净、心明一切皆明

4、小和尚清晨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心来,忧至极处,便丢下扫帚至师傅的堂前叩门求见。师傅见徒儿满面愁容,便询问:“为何事如此忧愁?”小和尚说:“师傅,你总是教导我勤于修身,但即使我学得再好,人总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如这秋天的落叶一般,随着一捧黄土青冢而淹没了吗?”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说:“你看,其实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都悄悄地爬回到树上,孕育成了春天的花,夏天的叶。”徒儿问:“我怎么没看见呢?”师傅说:“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到花开。”

【素材解析】乐观积极地看待一切、心态决定一切

5、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见佛印胖胖的坐在那里,便打趣他说:我看你坐在那里活像一摊牛粪。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素材解析】内在的高度决定外在的高度、言行是内在的素养的外在体现

6、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素材解析】自立自强、求人不如求己

二、实事热点

1、“鹰爸”与“裸跑弟”

2012年2月,一名来自南京的父亲要求4岁儿子在8英寸厚的暴雪中只穿小短裤裸跑的视频一被放到网上,立即引发了热烈的跟帖和转发,这名父亲随即获封“鹰爸”之称,4岁“裸跑弟”也爆红网络。何先生说,自己40岁才得到这么个宝贝儿子,可是多多是七个月的早产儿,出生时就伴有多种并发症。为了孩子的健康,他发明了“鹰式”教育。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落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对这种极限教育方式,网民也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素材解析】

1.适度。对小孩子严格一点是对的,可是要有度。

2.教育异化。当今社会都在追求一种别样的教育方式,是教育的异化。

3.天性。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剥夺了他们选择的权利。

4.因材施教。家长要做的仅仅是呵护孩子成长,因材施教,而不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下一代。

5.物极必反。让先天不足的多多锻炼身体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这种极端天气下锻炼却是不可取的。

2、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这个时代没有新歌

如果说,《中国好声音》凭借新颖的节目模式(转椅、盲选导师制)制胜;那么《我是歌手》的走红,则是因为电视找到了更好的消费明星的方式——真人秀。专注于音乐的态度,让一贯被批“娱乐至死”的湖南卫视,这次也拥有了不错的口碑。

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歌唱节目中,选手们演唱的多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曲目。今天,打开电视,《中国好声音》走出的新鲜歌手们还在摆擂竞唱,换个频道,一众明星又在《我是歌手》里PK歌艺。歌唱节目的段位越来越高,那些被翻唱的经典歌曲也再次重回人们耳畔。

明星真人秀的可看性、音乐提供的共鸣、歌声牵引出的怀旧情绪,以及歌声中的新发现,这些加在一起,形成了歌唱真人秀节目的魅力。

然而,人们同时也在发问:这个时代是否已经没了新歌?我们的创作力到哪里去了?

【素材解析】

1、你成名,依然不能停下脚步

国内以往的音乐节目大多注重“草根梦想”,使拥有音乐梦想的普通人从中脱颖而出:而在《我是歌手》中,作为“功成名就”的专业歌手,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梦想,这一点更加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意义。节目传达了这样一个声音:即便你已功成名就,也不意味着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每个人都应不断提升自我,向更大的梦想努力迈进。

2、不能停留在过去,我们需要永不停步的去开创

“好声音”火了,全世界都在转椅子;《我是歌手》红了,荧屏上将有多档歌唱节目PK,观众们的耳朵会很忙。感动与话题,带来了一个翻唱的时代。但热闹之余,希望众多的音乐人,不要一窝蜂地都去改编经典。音乐和人一样,不能永远活在过去。原创才是中国音乐的未来,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代表作。

3、彭丽媛:魅力四射的第一夫人

歌唱家彭丽媛随同习近平主席出访,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有人形容她端庄、高贵、大气,因而被誉为“牡丹仙子”。诚然,一代**,形象气质俱佳,自然会赢得民众的拥护与赞同。

你看,她面如满月、明眸皓齿、性情直爽、质朴友善;你看,她的民歌唱出人民新生,你看,她的穿着行为符合当前价值观;你看,她的魅力横跨庙堂和江湖。

亮相莫斯科

2013年3月22日,莫斯科机场,习近平与彭丽媛出现在镜头前,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彭丽媛挽起了习近平的胳膊,随同他一起缓缓走下舷梯——双双

出现的温馨场面,带给人们更多温暖和感动。

【素材解析】家和万事兴。精彩的莫斯科亮相,给了国人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正是这种和谐促进了家庭、国家事业不断发展昌盛。

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家庭

彭丽媛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我觉着在我一生中,最主要的是我的家庭。我的家和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家一模一样,别人吃饭我们也吃饭,别人吵嘴,我们也会吵嘴,别人有天伦之乐,我们也有,而且可能比别人更多,虽然我们都很忙碌。”离开舞台回归生活的彭丽媛,特别享受相夫教子,做家庭主妇的感觉。彭丽媛说:“我很幸运自己从小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齐鲁文化的气息。传统文化是我的最佳营养。”

【素材解析】

有爱才有家,有家就有爱。家,是温暖人心的地方,是可以供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自己最爱的——亲人。彭丽媛用行动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表现了对家人事业的极大支持。

代表中**亲看望孤儿

俄罗斯访问期间,在专门接收孤儿和失去父母监护儿童的莫斯科尼库第15寄宿学校,彭丽媛在观看了学生们的歌舞杂技表演后,对孩子们说,我代表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来看望你们,少年儿童是人类的未来,祝愿你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长大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素材解析】

博爱胸怀。彭丽媛是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她热衷于公益事业,经常向需要关怀的儿童、妇女传递温暖和爱心,举手投足见真情。

我想一直做下去

彭丽媛热衷于公益事业,尤其在防治艾滋病的各种公益活动中,近几年来常见到她的身影。2006年年初,彭丽媛成为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后不久,即到安徽阜阳探访艾滋病贫困儿童,还给当时年幼的高俊喂饺子。2008年3月,彭丽媛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呼吁加强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心理关怀。

【素材运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主动承担起各种责任,唯有如此,才能无愧于我们的人格。社会责任、民族责任、家庭责任,这些责任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公益行动,正是承担责任的最有力的表现之一

拜师苦“学艺”

在中国音乐学院,彭丽媛师从金铁霖老师学习民族声乐。在金铁霖的细心

雕琢和精心指导下,彭丽媛专业成绩进步迅速。1982年,在春节文艺晚会上,彭丽媛以《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爱你,塞北的雪》这两首歌,为中国亿万观众所熟识。然而,她并不满足。努力考取本科,进一步学习声乐理论,这一学就是7年。不仅完成了声乐本科的学业,还获得硕士学位。一次,有记者问金铁霖教授:“您培养了这么多的明星,最得意的学生是谁?”金教授说:“我想是彭丽嫒吧,她特别勤奋用功。她中午从来不睡午觉,把所有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琢磨自己的演唱技巧。”

【素材解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彭丽媛的勤奋告诉我们,努力刻苦应该是长期的,需要用坚韧地毅力来支持,需要用信心来导航,人生能有几回搏?抓住机遇,就能走向成功。

山谷幽兰的风采

求学中,彭丽媛主攻民族唱法,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唱法(民族唱法的一种)会演,彭丽媛轰动了京城。有人将她比喻为“山谷幽兰”。80年代是中国明星大“走穴”的时期,有人挣了几十万、几百万,而彭丽媛还在坚守着她的音乐梦想,每月领着几百元的工资。

篇3:哲理性小故事

二十世纪初期, 维也纳有一位极负盛名的钢琴家———维特史坦, 他在二次世界大战中, 被炮弹炸断了右手;当时, 他原来用来弹奏钢琴的右手, 血流如注, 自己也被吓得哭喊大叫!

可是, 尽管维特史坦如何大吼哭叫, 都无法改变他右手被炸断的事实!怎么办没右手, 怎么弹钢琴钢琴家的生命就此打住吗不!不!绝不!维特史坦大声地向命运恶神发出怒吼:“我绝对不低头!即使只剩下左手, 我也要继续弹钢琴, 永远不停歇地弹下去!”后来, 维特史坦到处恳求作曲家, 特别为他剩下的左手谱写乐曲, 而他仍然可以弹奏出优美的乐章。

感悟:痛苦的人, 没有悲观的权利!人必须在苦难中, 勇敢向命运挑战, 努力寻找“绝处逢生”的契机。

篇4:初中作文哲理小故事素材

入冬时,陈太太带着孩子去纽约与先生团聚,把孩子送进了一所公立学校念书。

纽约的冬天真是冷极了,暴风雪几乎就是家常便饭,有时几尺厚的积雪使部分单位和商家不得不暂时歇业,可是公立小学却依旧照常开课。接送小学生的公车艰难地爬行在风雪路上,按时将孩子们接来送往。

陈太太像许多家长一样对校方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有必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非要让孩子们去学校吗?她忍不住打电话给学校,打算向校方提出停课的建议。待陈太太说明原委后,校方的答复却令她感动良久:“正如您所知,纽约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不少穷人家庭冬天甚至用不起暖气,把那些孩子接到学校来上学,他们不仅能拥有一整天的温暖,还能在学校里享受到免费的营养午餐。”

感动之余,陈太太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她又打了一个电话:“为什么不在有暴风雪时,让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们待在温暖的家里,只接送那些贫穷人家的小孩去学校呢?”这一次,校方的回答令陈太太终生难忘。

篇5:寓言哲理小故事(作文素材)

《狐狸和葡萄》: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贪婪

《寡妇与母鸡》: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原形毕露、真相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这故事是说,借助别人的东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离时,就会原形毕露。

未雨绸缪、付出与收获 《蚂蚁与屎壳郎》: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这是说,尽管风云变化万千,未雨绸缪的人都能避免灾难。

缺点、正视自己 《两只口袋》: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风险、磨砺、雨后见彩虹

老鹰可以活到六七十岁,但是老鹰的生命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三十多岁的时候是老鹰生命的最旺盛时期,但是它的优势同时又变成影响它生存的危机因素:它的翅膀很长,展开有近3米;羽毛很丰满,沉重的羽毛使它不能扶摇直上,翱翔云天;喙又硬又重,影响它捕食;鹰爪又弯又尖,影响它撕裂食物。这个时候的老鹰,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最终会因为羽毛的过于沉重而不能飞翔,因为鹰爪又弯又尖而无法捕捉食物,因为喙又硬又重而无法进食。为了生存,老鹰不得不忍受炼狱般的磨砺:它必须飞到山的最高峰,在最高处给自己垒一个简陋的窝以避免天敌的袭击,然后在山顶的岩石上,自己将又硬又重的喙摔碎,忍饥挨饿,等待新的喙长出,再用新的喙将自己的又弯又尖的鹰爪拔掉;再等待新的鹰爪长出,用新长的有力的鹰爪将羽毛一根一根拔掉,等待新的、轻盈的羽毛长出。„„这样经过炼狱般的150天以后,老鹰会长出新的喙、新的爪、新的羽毛,显得更加年轻、敏捷、有力、凶猛,获得重生。风险可以转化为动力,风险越大,所获得的可能就越多,不能因为惧怕挫折、困难、失败和危机而痛失发展的良机。

靠自己、自强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分清善恶

①《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②《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这故事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团结

①20世纪初,英国的乡村有一套牛奶配送系统,将牛奶送到顾客门口。由于牛奶瓶没有盖子,山雀与知更鸟常常毫不费力,便在顾客开门收取牛奶前,先一步享用。后来,随着厂商加装了铝制的瓶盖,山雀与知更鸟便不再拥有这“免费早餐”。但到了50年代初期,当地的所有山雀(约100万只)居然都学会了刺穿铝制瓶盖,重开“免费早餐”的大门。反观知更鸟,却只有少数学会,始终没有扩散到大多数。很明显,山雀经历了组织学习的过程,借助个体的创新技能,传送给群体成员,成功增加了族群对环境的适应力。但问题是,为什么山雀可以,而知更鸟却不能呢?

生物学家发现,山雀在年幼时期,就已习惯和同类和平相处,甚至编队飞行。而知更鸟则是排他性较强的鸟类,势力范围内是不允许其他雄鸟进入的,同类之间基本上是以敌对的方式沟通。因此,虽然两者同属鸟类,但和谐相处的山雀,比起互相敌视的知更鸟,更能学习互助,进化程度更高。

由此可见,在一个群体之内,如果内部竞争太激烈,成员之间互相争位敌视,就难以发展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先决条件是必须有和谐的内部气氛,组织内的成员才能互相分享知识。

②“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后来还拍了动画片,叫《三个和尚》。九龙不治水,三个和尚没水吃,说明人多反而不如人少。如今,这个观念过时了。三个和尚的故事现在已经演绎为“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

此故事说,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庙里灌进缸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这样一搞接力赛,就从早到晚不停地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团结协作的办法,可以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水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挑得水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这个新故事使我们看到了团队精神的独特魅力。

适得其反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了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这大大违背了养殖者的初衷,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们接受建议,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他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创新

在一次酒会上有7个人,美国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中国人,每个人都要宣传自己国家有什么好酒。中国人把茅台拿出来了,瓶盖一启,香气扑鼻,在座的各位说茅台了不起。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英国拿出了威士忌,法国拿出了XO,德国拿出了黑啤酒,意大利拿出了红葡萄酒,都很了不起。到了美国人这里,美国人找了个空杯子,把茅台等几种酒都倒了一点,晃了晃,什么酒?鸡尾酒。综合就是创造。他哪有东西,只不过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把好的东西综合起来就是创新。

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解放思想。我想,如果我们企业的团队都有了创新意识,我们的企业一定可以赶超欧美、日本先进企业。

关键点

一次,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束手无策,公司只好请来了在一家小公司就职的德国籍电机专家斯坦门茨。他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划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线圈减去16圈。”照此做后,电机恢复正常了。福特公司问要多少酬金?他要一万美元,人们惊呆了——划一条线竟要这么高的价!他坦然地说:“划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什么地方划线值9999美元。” 享利·福特对斯坦门茨赞赏有加,一定要请他到福特公司工作,但斯坦门茨说:“我所在的公司虽小,但是老板却对我非常好,是他给了我来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我不能见利忘义。”

福特更加钦佩斯坦门茨的人品,用3000万美元买下他所在的公司。终于得到了想要的人才。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人才、技术、品牌都可以被买走,但是,有钱是否就可以买走一切呢?显然不是的,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的,首要的就是凝聚力,也就是团队精神。

赞美

南非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叫巴贝姆村,这个村里保留了一个古老的传统,那就是当有人犯错误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村里的人对他不是批评或指责,而是全村人将他团团围住,每个人一定要说出一件这个人做过的好事,或者是他的优点。村子里的每个人都要说,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时间长短,一直到再也找不出他的一点点优点或一件好事。犯错的人站在那里,一开始心里忐忑不安,或怀有恐惧、内疚,最后被众人的赞美感动得涕泪交流。众人那真诚的赞美和夸奖,就如一副良药,洗涤掉他的坏念头和坏行为,使他再也不会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赞美是人际关系走向融洽的法宝之一,人人都需要赞美,但却往往忽视赞美。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当学会鼓励和赞美。

态度 回报 走自己的路 坚持自我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有一位推销员名叫阿基勃特。他仅是公司里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身份低微,但他尽心尽职,努力维护公司的声誉。当时公司的宣传口号是“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因此,不论何时何地,凡是要求自己签名的文件,阿基勃特都会在签完名字的下面,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样的字,甚至在书信或收据上,也不会忘记写这几个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因此被同事开玩笑地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尽管受到各种嘲笑,但阿基勃特从不在意。4年后的一天,公司的董事长洛克菲勒无意中听说了此事,马上请阿基勃特吃了一顿饭。他问阿基勃特为什么这样做,阿基勃特说:“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每多写一次就可能多一个人知道。”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篇6:小学作文哲理小故事素材

没有适合自己的衣服,野猪爸爸只能继续穿着旧衣服。

熊先生送给野猪先生一件衣服,它认为自己能穿下的衣服,野猪先生也可以穿的下。

可是熊先生的衣服根本塞不下野猪先生圆滚滚的身体,野猪先生太胖了,比熊先生还胖。

一时间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热心的给野猪先生送新衣服,野猪先生每天都在试穿新衣服,可依然没有适合自己的,这让野猪先生特别伤心。

野猪先生说:“大概只有蜘蛛大婶才最了解自己身材,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衣服。”

可蜘蛛裁缝大婶已经离开森林了,这时,野猪夫人送给野猪先生一件自己亲手做的衣服。

野猪先生穿上大小刚好合适,原来了解野猪先生身材的不只是蜘蛛裁缝,还有野猪夫人。

裁缝本来就是要根据人的身材来做出最合适的衣服,而一直陪在你身边的人,才是最了解你的,那个人最懂得你需要什么。

篇7:哲理性小故事

一个向他报告:“那个地方种的全是活不了的树, 溪流窄到几乎可让人一步跨过, 那儿的野草还有一人高哩!”

另一个人却评论说:“那片土地上的柴火, 够你烧一辈子;溪边有一处宽到足以挖个小游泳池;从野草的面积大小来看, 这是那地区中最丰饶, 最肥沃的土地。”

这位先生采纳了第二个报告, 开辟成令人喜悦的休闲农庄。

篇8:小学作文哲理小故事素材

狮子经常欺负小动物们,大家都很害怕它。

有一天,小猪上山采了一篮子蘑菇。让狮子碰见了,狮子让狐狸和狼抢了小猪的蘑菇,还把小猪捉到了狮子的城堡,做成了“蘑菇炖猪汤”。

还有一回,小猴在山上摘了一棵人参,狮子正好消化不良,又让狐狸和狼把人参抢了,把小猴捉回了它的城堡,做成了猴头健胃胶囊。

也有一回,小羊在外地买了几个胡椒,狮子正好想吃烧烤了,让狐狸把胡椒抢了过来,磨成了胡椒粉,又让狼把小羊捉住了,做成了羊肉串。

小兔子看见了,觉得心里打抱不平,想报复狮子。它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篇9:小学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

“我们到前面寻找水源。”大象不屑一顾边走边说。

“前面的水源还很远,得翻几座大山,经过几个平原,至少还的走几天几夜,就是找到水源,恐怕生命也难……。”野狗献殷勤般说;象群默默向前走着不予理睬。

“近处就有水源,你跟我来……马上就能解决饥渴……”野狗摇晃着尾巴讨好说。

“只要能马上解决饥渴,我愿跟着你去!”一头懒惰的大象说着走出象群;其他大象急忙阻止却无济于事。

懒惰的大象一意孤行随着野狗经过一片树林,转过山后,一下陷入布满野草的沼泽,不能自拔,难以动弹。

这条野狗凶相毕露,仰首长啸。紧接着从四面蹿出几十条凶悍的野狗,死死围住懒惰的大象咧开嘴巴,显出獠牙,恶狠狠地狂叫着,大有撕碎懒惰大象的气势。

篇10:中考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

在新疆旅行时,同房的是位看起来应该有五六十岁的日本妇人。

她自我介绍叫洋子,一个人以自助旅行的方式走丝路。从她被晒得黧黑的肤色来看,她的丝路之旅应该走了好一段时间了。果然她说,她已用搭班车及卡车的方式,行南闯北走了三个多月。但让人吃惊的话还在后头呢,她说:“为了能独自走这趟丝路,我先去沈阳读了一年的汉语,然后再从沈阳坐火车到北京,北京坐火车来新疆乌鲁木齐。”

以她这把年纪了,还用这种阿信型的旅行方式,未免太……自苦了吧?面对我的讶然,她却淡然回道:“这怎么算是吃苦呢?走丝路是我在年轻时就存在的梦想,我是在享受那一步步圆梦的幸福啊!”

后来在天山的哈萨克人牧场上,又遇见了位发须尽白,活似卡片上的圣诞老公公,只会用国语说谢谢,多少钱,你好漂亮,也是独自一人自助旅行的美国老先生。有人问他贵庚?他顽皮地反问道:“你问我的头发还是我的心呢?如果你问的是心的话,我只有十八岁。”他说他是被台湾的台风给刮来新疆的。

在青海的机场,也遇见一位七十多岁,只会用国语讲谢谢,老得像只弓背虾的澳洲医师,他独自来青海旅行的原因,只是为了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美得像块蓝宝石的青海湖。

后来又从报纸上得知,有34位平均年龄63岁的法国老人,驾着十七辆房车,从法国出发横越欧亚大陆十多个国家,从新疆进入展开为期九十天的丝绸之路环游中国的壮举。年纪已七十八岁的一位老人,光着膀子钻进车底去修车时,一位年轻的中国人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了,应该留在家中享福,干嘛还要这么受苦?”他怡然自得地回道:“我现在就是在享十八岁时‘想’的福啊!”

篇11:警惕学生身边的哲理小故事

通过这次调查, 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拥有的已不再是单一的为学科考试服务的作文类或竞赛类的书籍,而是很多文学类的书籍。不过,笔者也意外地发现这些学生拥有的书中诸如《小故事大智慧》之类的书籍尤其多,甚至有的人还是整套一起买的。我想,这与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善良而睿智的品格。那么,这些看似充满着“智慧”的书籍,是不是真的能使学生在阅读的体验中受到爱的引领与智的熏陶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书中的小故事:

故事一

失去了什么

夏天的傍晚,一个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白胡子老艄公救起。

“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寻短见啊? ”艄公问。

“我结婚两年 ,丈夫就遗弃了我 ,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少妇哭诉道。

“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 ”艄公又问。

少妇的眼睛亮了:“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

“当然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了两年前 ,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吧。”

少妇回到岸上,艄公摇船远走。自此,她再也没有寻过短见。

这是一个劝人豁达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因为是一个凡人,必定会被一些凡间的悲伤事缠绕,因而伤心欲绝,想要轻生。在老艄公的劝说下,她终于放弃了自尽的念头,继续快乐地活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原来,它想说的是:失去了亲人,可以找知己;失去了钱财,可以努力挣;失去了朋友,可以重新找……人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下,都应学会乐观地考虑问题,有时一次痛惜不已的失去,反而会变成另一段快乐的开始。

[思考]人生 ,什么都可以淡忘吗 ?

这则故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豁达自然是一种胸襟,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气度,也才能够比较淡然地面对很多所谓的俗事。但《失去了什么》这个故事想传达的意思似乎又有些绝对。故事中的少妇失去的是人生里最重要的两个人, 但有人却偏偏告诉她,她什么也没有失去。少妇厌世想要自尽,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做法,她的内心在逃避现实。而老艄公的建议是忘却,假装生活还和以前一样,让痛苦的人活在假想的世界里,这其实只是逃避现实的另一种做法。

既然这样的故事出现在很多孩子的书上,这说明它的读者中有一大部分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而童年时代读的书籍也必将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生活态度与处世方式。

还处在童年时期的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是一无所知的,他们将来能够过上怎样的生活都应由他们来创造,世界到底是多彩的, 还是黑暗的, 也都应由他们自己来体验,这是他们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他们的权利。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的悲剧似乎很难让常人接受, 因为里面蕴含了太重太重的悲伤和痛苦。人类就是这样,往往越是痛苦的东西,就越想要逃避,所以故事教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忘却,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对于那些人生尚未起步的孩子, 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教导他们呢? 忘记,当你认为可能悲伤将要来袭时,就转过身,回过头,再从原点开始。可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我们,真的会为他们感到高兴吗?

那么,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我们要鼓励孩子去勇敢地尝试生活,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应持有的态度是正视与合理地解决,教孩子学会坚强。正是因为生活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体验才变得异常多彩, 而孩子们的生活也理所当然地由他们自己去经历。当他们遇到艰难坎坷时,要学会思考积极地解决的方法,找到能够让自己继续走下去的路。

故事二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 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

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慈爱地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故事中的女孩开错了窗,看到了一件令她伤心的事,很自然地悲痛起来, 慈爱的外祖父急忙为她打开另一个窗口,让小女孩欣赏美丽的玫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小女孩的心情。故事认为小女孩开错了“窗”,使本来美好的事物变得黯淡无光。而外祖父的善举才挽救了她心中美好世界的形象。

[思考]这扇窗真的开错了吗 ?

我们知道,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对人不知尊重,对己不知要求,对事不知负责,对物不知珍惜……

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家庭孩子少,个个是宝,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苦点,也不愿让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如同故事中的外祖父,当他的外孙女打开窗看到小狗死去时,这位长辈就迫不及待地关上了那扇名为“挫折”的窗户,快速地打开了另外一扇,说:瞧,窗外很美,鲜花开放,世界是这样的。刚才你开错了。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就如同小女孩看到的景象一般,它让小女孩难以接受甚至痛苦,但这是真实的,对于小女孩的小小心灵来说,这也是一种挫折,一种体验。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主动打开窗户这一动作非常重要,这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开始想要自己了解外面的世界, 对于这个对她来说还稍显陌生的世界,她勇敢地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幸的是,她首先看到的便是痛苦。她真的开错了吗? 不,她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到了身边最真实的信息, 而且这一信息对她的冲击非常大。相信即使后来外祖父给她看美丽的玫瑰园, 她也一定不会忘记邻居悲痛的眼神和小狗孤单的身躯,因为那是她亲眼所见。如果故事中的外祖父能够让小女孩下楼安慰一下她的邻居, 直面她看到的痛苦,而不是一味地回避,那么小女孩会不会从此就明白了生活本来就是有不幸的,懂得关爱也很重要呢?

未来的社会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希望提高孩子的耐挫和承受力的时候,或许需要更进一步地想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哪些事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不要回避,不要隐瞒,告诉我们的孩子:人生的路上有风也有雨,不要害怕,勇敢地走过去,你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故事三

随时随地随便随缘

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俩和尚。

小和尚化缘得到一大包种子,问老和尚:师傅,什么时候种啊?

老和尚闭眼答道:随时。

小和尚转一圈又回来:师傅,种哪里啊?

老和尚不动声色:随地。

小和尚一会儿慌慌张张跑过来:师傅,鸟乱吃,轰不走。

老和尚微微笑道:随便好了。

过不几天,下场大雨,小和尚坐不住,看看外面焦急地说:师傅,水把种子都冲跑了。

老和尚继续打坐:随缘。

来年春天,漫山遍野都是鲜花。

这是一个十分超脱的故事, 故事中的老和尚肯定是一个大彻大悟之人。当小和尚因为种子的流失而感到无措时,老和尚的话总是那样轻描淡写:随时、随地、随便、随缘。而编故事的人也总是能让故事按他的意愿发展,你看,第二年春天,漫山遍野不是开满鲜花了吗? 所以,凡事不必太过认真,一切随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可以了。

[思考]一切随性就能有所收获吗 ?

很多故事之所以能够启迪人们, 让大家都照着它所引导的那样去做,是因为它给出了具体的做法,并且十分明确地告诉了这一做法可能带来的结果。在这个故事中,结果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漫山遍野开满了鲜花”,这是多么迷人的景象。于是, 读了这个故事的人们便都认为,放开手去,什么都不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再思考一下, 故事的结尾一定会是这样的吗? 似乎并不是,种子们有可能掉进了水沟,腐烂死亡;有可能受到阳光的炙烤,干枯消失……更有可能第二年春天,寺庙周围只是稀稀拉拉地长出了几株并不显得娇艳欲滴的花朵。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而故事中出现的场景只是一种偶然。就是这样一种偶然,却成了教导人们随意处事的真理。

不过,话又说回来,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大彻大悟的老和尚,相信即使是看不到漫山遍野的鲜花,他也不会在乎、不会动容。

但是,这些故事都印在给孩子们看的书里,他们不是对俗事看淡看远的高人,他们还在成长,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还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播种。播种过后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都无所谓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现在,孩子们所面对的最现实的挑战就是学习,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不断认识了解事物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是绝对重要的。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动机。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因风格。因为当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时,他成功了,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内部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形成认识失败、应对失败, 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马斯洛还告诉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孩子们而言,就体现在他们在学习中对成功的需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孩子们通过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拼搏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的情绪必定是积极的、愉悦的,具有满足感,这也必定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乐意在学习方面去探索,而且不畏困难,有毅力坚持和克服,所有这些由于成功而继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这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十分重要。

试想: 如果故事中的小和尚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去问老和尚,而是自己努力地开辟一块地,精心地种好这些花草。等到来年,看到自己挥汗种下的花儿都绽开了美丽的笑脸,他内心的喜悦,想必也一定与故事中的会有所不同吧。

篇12:中考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

很久以前,一位哲学教授厉声斥责我:“你毫无想象力,你将一事无成!”我觉得他太不公道,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和他顶撞起来。教授微笑着,叫我到黑板前面去,画一头想象的野兽。

我拼凑了一头野兽:教授的头,猪的身子,鹰的翅膀,鱼的尾巴和鹿子的腿。同学们嘻嘻哈哈地笑起来。教授对我的大作却不屑一顾。

篇13:高考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

斗转星移,100多年过去了,这两枚“黑便士”终于重出江湖,美国的一家拍卖行宣布要公开拍卖它们。

拍卖大厅内人头攒动,买家个个摩拳擦掌。拍卖师大声宣布:“底价10万,现在开始竞拍。”话音刚落,竞价声此起彼伏,邮票价格也一路攀升,一直升到50万。“50万一次,50万两次,50万……”这时,角落里传来了一个低沉却震人心魄的声音:“200万!”喧嚣的大厅顿时寂静下来,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个神秘人物。那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年轻人。接着,拍卖师毫无悬念地连叫三声“200万”,然后一锤定音。在众人的惊叹声中,年轻人拿过这两枚邮票,然后做了一件令人目瞪口呆的事——他掏出火机,毫不犹豫地烧掉了其中1枚。顷刻间,全场哗然一片,有人大叫:“这个疯子,他烧掉了100万。”年轻人面露微笑,大步登上前台,扬起手中剩下的那枚邮票,高声喊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见证人,从今天开始,全世界5月2日版的‘黑便士’只有这一枚了,可谓绝世无双。所以我宣布,它的价格为400万美元,欲购从速。”

没多久,这枚“黑便士”便以500万美元的价格被一名富商买走。

篇14:高考哲理小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由于皇帝没有办法判断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他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做出比较。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个小寺庙,而这两座寺庙互相面对面,三天之后,皇帝要来观看效果。

工匠组向皇帝要了100多种颜色的颜料,又要了很多的工具。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洗用具。

篇15: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

从我班实际情况看来,一提到作文,学生就绞尽脑汁、搜遍枯肠。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作文时不再有无米之炊的苦恼呢 ?针对学生的作文现状,我想除让他们平常多积累课内外素材外,更该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能围绕话题或观点多角度选取已学过的课内外作文素材,做到“多例一用”。于是,我上了一节课,和学生一起探讨作文选材的技巧“多例一用”。

过程描述:

多例一用

3月月考,高二考的是去年成都零诊的作文。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我准备把这次作文讲评的侧重点定为材料的选取,即围绕观点多角度选材。评讲前,我选印了三篇作文:一篇文章内容单薄,空洞说理,总体看算三类文;一篇文章有材料,但选材的角度窄了,材料类型单一,算二类文;一篇选材角度广,材料典型充分,算一类文。

上课了,我把这三篇文章发给他们,让他们过把老师瘾,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点评并打分。评价时,一定要找到每篇文章的亮点和不足,针对不足还要找到补救的措施。学生兴趣来了,阅读后相互讨论,然后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在我的意料之中,大家都意见一致地评出了三篇文章好中差的等次。我灵机一动,立即要求学生上来板书,把三篇文章的亮点和不足分别写出来。

我趁机引导学生,针对两篇二三类文,我们先来解决它素材少的问题,看看围绕这次普遍的立意“经历磨难,收获幸福”,我们打开思维,看还有些什么素材可用进这篇文章的呢?学生苦思冥想,然后发言,根据学生选材的角度和来源,我边在黑板上归纳“课本素材”“新闻人物事件”……“古代”“现代”等等,学生纷纷发言,我边做归纳,如下:

课内素材:《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论述、勾践灭吴的故事、史铁生的故事。

歌词名言名句:《真心英雄》的歌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活见闻:即将面临的高考或其他学习或生活经历,感动中国里的众多人物。

我观察写中等文的那位同学的神态,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似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便立即请他起来谈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对作文选材有什么新的感悟,他很感慨地说,要把思维打开,围绕观点多角度选取。

我兴奋了,赞扬这学生说他道出了我的心里话,我把他说的话板书在黑板上,并说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希望大家学会这种“多例一用”(板书)的选材技巧,其实我们多数同学脑里都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只是思路狭窄,没从多角度去选取罢了。

趁热打铁,我给学生“认清自我”的话题,提示学生从“课本与生活、时间与空间、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凡人与名人、物质与精神、自己与他人”(板书)等等角度思考,有哪些材料可用。

我要求学生先在草稿本上拟出素材。然后请学生发言,最后我很欣喜,仅必修选修中的素材,学生就列举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现错误,坦率承认,勇于改过;“满招损,谦受益。”“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谏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等。

我趁机强调选取课内素材的好处:将课文里的材料巧妙地引入自己的考场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因为课文里的材料非常具有典型意义。阅卷老师不仅因为熟悉这些材料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更因为这些材料运用到考场的作文里,能反映出考生本人对课文掌握的熟练程度、反映出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刮目相看、备加青睐。

这节课快结束了,我说,作文选材犹如买米,品种不同、新旧不同、质量不同的米,做出的饭的味道就有区别,所以做饭选好米是第一步。那么我们作文又该如何选材呢?最后我送给学生“选材口诀”(如下),要求学生牢记并运用。

“选材”的口诀:

选材熟悉最重要,材料真实才可靠;___ 典型事例有意义,新颖有趣为最好;

围绕题旨选材料,感情真挚得分高; ____考场作文时间紧,选材原则要记牢。

总结反思:

我们要做好一顿软硬适度、可口好吃的米饭,首先要有米,且要会挑选米、会烹饪。那么,在挑选米的时候,米的产地、品种、颜色都要考虑;而做饭时,加多少水、煮多少时间、用什么工具、火候的大小等也需想好。

要写好一篇让老师、同学赞赏的优秀作文,首先要有材料,且会选择材料,会运用材料。“多例一用”给学生提示了选材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重点是围绕观点,要真实典型,角度要广、忌窄,要新、忌落窠臼,材料要多样、忌单一,要充实、忌单薄。

摘要: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至农村,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积累,作文常常言之无物;再加上高中课程紧张,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可是高中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不可忽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课时对课内素材的“多例一用”进行了探索。

上一篇:安全工作总结-安全工作总结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舟舟的世界纪录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