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2024-05-04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共14篇)

篇1: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科普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科协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校园资源优势,坚持把科普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校科普教育特色,成效显著。现将一年来我校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校重视,组织机构和组织队伍健全,校园科普氛围浓厚

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普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科普意识,把科普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把科普工作提到作为检验新课改工作成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为了加大科普的力度,学校成立了创建市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制定当月的科普工作计划,规划创建市科普特色学校的方案。成立了各项兴趣小组,并配备专任辅导老师,形成学校三级科普教育网络:校长、分管领导——科普工作小组成员——科普工作科技辅导员,下设各科普兴趣小组、各学科竞赛小组等,各机构分工明确,制定科普活动方案,对全校学生进行科普推广、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学校将科普工作成效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极大调动了辅导老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非常重视对科普教育的资金投入,设立了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专业资源,组建了校园局域网,开设了校园网站、广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动设备设施;还建立了完善的科普活动档案,除了活动计划、记录和总结外,还有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动照片,并定期对学校科技成果活动进行展示,为全校师生创建了一流的科普活动平台,形成了浓厚的校园科普文化氛围。

二、科普设施设备日趋完善,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配有与科普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活动设施:科技活动室、科普展览室、电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理园、生物园等;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各个学科功能室都已配上电脑多媒体电教设备;全校有学生电脑100余台,教师办公电脑,学校还有学生电脑室1间,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并设有科学探究室,科普宣传栏。学校的网站建设完善,设有专门的科普教育网站,实现科普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三、健全科普活动运行机制,打造科学创新型科普教师队伍

1、建立科学的科普评价体系,保证科普教育落到实处。

科学的科普评价机制是科普活动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学校把科普活动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科普活动实效和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

2、“走出去,请进来”,培养科普教师骨干队伍

学校非常重视科技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仅从考评制度方面、对科技骨干的工作业绩给予肯定外,还多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学习,学习他校的科普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每年派出辅导教师先后到省、市参加各类科技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校园科普教育骨干,使我校的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内外科普活动。

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活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创新精神。

1、组织各项科普活动兴趣小组

我校采用选拔和学生自愿报名两种方式,挑选了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科技苗子,组建了各类科普兴趣小组,占全校第二课堂活动小组一半以上,参加学生达300余人。如:科技创新小组、小记者团、环保小组、生物小组、航模小组等。

2、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读书教育系列活动

先后开展了以“崇尚科学、传播文明”“健康伴你行”、“防震减灾”、“我与合肥”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上开展征文、演讲、绘画、知识竞赛,到科普活动基地参观学习等系列活动,举行科普讲座,组建科普志愿队参加社会科普服务。在神七发射之际,我校组织学生收看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现场直播。然后我们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神七飞天的详细情况介绍给广大学生,把航天知识普及开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爱国和学习热情。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我校地理小组的老师们录下了整个过程,开学后学校通过观看视频,广播讲座,从地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向学生阐释了日食这一天文奇观产生的奥秘,及观测日全食的科学意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天文地理知识。

3、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科普竞赛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展示学校科普教育成果,让学生有更多、更高展示科技创新能力的机会。我校李清容同学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吴文海、张庭赫两位同学科学小电影《挂包器的秘密》获得全国二等奖,张钰同学获得市科幻画比赛一等奖,陈天泽同学的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太地区二等奖,多名同学的电脑制作和科技动手做作品获得上级表彰,张慧芳老师获得最佳辅导奖,我校也荣获最佳组织奖。

4、校园科技节活动

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科普周。在科普周期间,学校开展科技知识竞赛、科普板报及科普影视展播、网页制作比赛、科普讲座、科普征文、科技小制作比赛、小发明小创造比赛、科幻画比赛、科技金点子、航模比赛、科普调查等系列活动。全校参与科技周活动的达600余人,开展科技节活动,使校园内科普氛围浓厚,同学们尽情施展科学才华,他们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把我校的科普教育推向高潮。

在近一年中,我校在科普方面踏上一个新台阶,科普活动的开展和科普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形成了很好的氛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在开好与科学相关的课程时,还要进一步探索科普与学科的渗透和科普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努力打造科普特色学校。

篇2: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提高普及程度的主要工作措施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求及评估验收办法》的通知,和铜教发《关于印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建档资料要求的通知》及《铜梁县教育局铜梁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两基”自查和资料建档工作的通知》和《铜梁县教育局关于两基建档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通知》的相关精神,为了保证义务教育“五率”指标的完成和巩固,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普及程度,我校采取了以下主要工作措施:

1、规范招生行为,让氖适龄儿童都入学。学校按照局发文件精神,九月新生,在上期结束前即发入学通知,并把工作做细,让适龄儿童都进入学校学习,不让一个学龄儿童漏网。即使是家庭困难学生或残疾儿童也让他们入学安心学习。

2、强化执法力度,让所有家长都送子女依法接受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遇到许多子女家庭,确因家庭困难家长不愿让子女修完小学年限者,即上门服务,讲清道理,想法让家长送子女入学,并支持子女学习。

3、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校教导处严格按教学常规管理,开学、中途、结束注意检查指导,并将其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4、抓好控流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流失。一是学校将此项工作作为班主任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三是与政府、村社合作,形成合力。

铜梁县西河镇民兴小学

篇3: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1.1 对象

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随机抽取其医务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参照上海市卫生局提供的健康教育调查方法, 根据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点, 经反复修改和预查后使用。问卷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活动状况、健康教育处方等内容。

1.2.2 调查方法

采用设计的调查问卷, 由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询问的方法进行。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横向纵向对比, 多表格对比,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1.2.4 中医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社区的定义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 养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 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例如, 村庄、小城镇、街道邻里、城市的市区或郊区、大都市等等, 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社区就是地方社会或地域群体。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都不同程度地配备了中医药相关健康教育设施与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健康教育人员。其中, 中心城区情况要普遍好于郊区 (县) 。

2.2 健康教育活动状况 (表1)

由表1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情况, 主要从宣传栏、宣传品免费发放、定期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播放录像、开展口头健康教育和咨询几方面进行调查。

中心城区12个已全部从上述几方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郊区 (县)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活动较低于中心城区, 其中被调查中心城区和郊区 (县) 都开展健康咨询, 播放录像合计17个为上述几方面最低。主要原因是郊区 (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不完善, 政府资金物质设备投入较少, 观念局限等。

2.3 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状况

由表2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状况, 主要从宣传栏、宣传品免费发放、定期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播放录像、开展口头健康教育和咨询几方面进行调查。

郊区 (县)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较低于中心城区, 其中, 被调查中心城区和郊区 (县) 开展健康咨询合计18个为上述几方面最高, 中心城区和郊区 (县) 播放录像合计10个为上述几方面最低。主要原因是郊区 (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不完善, 政府资金物质设备投入较少, 观念局限等。

篇4: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关键词:武术;跆拳道;普及;差异;原因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亦开始萌芽、发展,从远古到现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为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一“武术”积蓄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正是这种从古至今的武术文化和其显著的健身、防身功能使武术得以不断地发展。但是武术发展到现代,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值得我们认真思量,即风靡全国的跆拳道现象。在校园里,不少青少年对跆拳道青睐有加,对武术却敬而远之,表面看这是一桩体育项目的选择事宜,而它的深层则是一个民族间的较量。本文将试着从跆拳道和中国武术的技术体系、礼仪、服装、习练周期等方面进行对比,旨在通过对比试图找出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的不尽完善之处,从而更好地推动武术向前发展。

1当前我国武术的发展状态与现状

1.1社区武术活动

社区武术活动主要是指居民是在城市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的以自发为主的,以健身、娱乐为目的,以中老年为活动主体,以健身、养生类武术为习练内容的大众武术活动形式。社区武术对于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社区武术活动的主体大多是业余武术爱好者,缺乏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因此练习者大多动作不规范、不标准,很难收到武术锻炼应有的功效。就目前来看,社区武术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参与群体不够广泛,习练水平较低。

1.2师徒传承的形式

作为一种文化的武术,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社会的市井文化,处于亚文化状态,其传播范围以生活在社会低层的社会成员为主,在其漫长的传播过程中,较少运用其他传播和继承方式来开展,口传身授、师徒传承是最为主要的方式。由于武术传播有范围小、师承脉络鲜明、技术传播为主等特点,一般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传授,在实践中继承,传播者往往传授的是自己的现有技术和直接经验,再加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有关武术知识和信息。继承者从传授者那里接受教育,学习过程沿用师傅带徒弟,父传子的方式,采用的就是口传身授、耳提面命的传承方式。正因如此,在长期传播过程中,流传下的拳谱和要诀,大多只能由在世的人携带,只能随着继承人的存在而存在,逝去而消失,致使许多优秀拳种失传或濒临失传。这种传播方式有着极大的封闭性和门派之见,阻碍了武术的进一步传承和交流,不利武术的大众化发展。

2跆拳道项目的发展优势

2.1与竞技体育的完美结合成全了跆拳道

跆拳道推广者认识到,只有将跆拳道纳入现代竞技体育轨道,与世界体育大趋势融合,才能更迅速、更科学、更系统地发展。于是,他们大胆摒弃了传统跆拳道中类似表演以及实战性不强的一些不适应竞技的传统内容,将其最符合现代竞技体育要求的竞技性最强的对抗内容提炼成科学独立的理论和教学体系。同时,他们在充分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又大胆的借鉴了拳击、柔道等同类项日的长处,如比赛场地、评分规则等等。推广者将胎拳道竞技化,通过改革体制,适应比赛,又通过比赛完善体制,加强炒作宣传,故在短短几十年内,跆拳道在风摩世界的同时又一脚踢开了奥林匹克的大门。

2.2技术体系相对简单实用,道服规整统一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及生存的压力较大。相对来说,普通人群很难有更多的余暇精力去从事复杂的体育运动。对于高难度、高技巧性的运动人们具有欣赏的兴趣,却不一定有亲身参与的需要。相反地,倒是那些相对简单、学习时间短、见效快却又比较实用的运动,更易被普通人群所接受,而跆拳道无疑很好地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如果能去看一看跆拳道的训练、表演或比赛,身临其境,练习者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变换的各种腿法,会让观众直接体验到一种力与美的存在,而伴随着每一次速度与力量俱在的击打,练习者口中发出的“呀”、“嘿”叫声,更加令人振奋。

跆拳道服为白色,设计规整统一。不同级别的练习者腰系不同颜色的道带,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跆拳道练习者进入练习场所时,都必须身着道服,在这里整齐划一代表着一种干练,一种坚韧的作风,虽简单却又让人实在地感觉到它蕴涵着内涵。这一切无疑对旁观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兰量.跆拳道的历史及其演变[J].国外体育动态,1987(1):54.

[2]杨亮.跆拳道运动起源与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2):123~128.

[3]肖作清.从历史和现状看中国武术的未来[J].武林,1990(2):2.

篇5:关于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报告

双保

一、调查背景及路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中就有九亿是农民,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绝大多数城市人并不清楚。“中国的问题仍然主要是农村问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因此,一个真正关心中国人喜怒哀乐的人就不能不关心中国最基层社会的人的生活。”基于此,我们对家乡的3个村(双火场村、新伙场村、王家庙村)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我们本着面向农民,服务农民的精神,相继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以法律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本次调查,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今社会各级政府与社会团体都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农村法制建设活动,那么究竟有多大的成效呢?本报告主要是了解农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设计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些简单的法律常识,分析近几年农村法制发展的状况,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为主,座谈调查为辅。

问卷调查,是我们了解基层法律服务现状的另一重要手段。有专家认为,在中国的调查,必须正视被调查者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调查常识的现实,少用书面调查方式。然而我们认为,这是对基层群众的固有偏见。事实上,我们所接触到的农民大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也接触过许多外部信息,对我们并没有表现出敬而远之的态度。

我们对访谈对象的选取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民群众,包括接受过法律服务和未接受过法律服务两类。这种分类十分必要,一方面前者对基层法律服务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直接反映了基层法律服务的现状。另一方面后者在农村占绝大多数,更具代表性。这对我们了解农村法律服务的真实面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的是,未接受法律服务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遇到法律纠纷,是何种原因使他们与法律服务擦肩而过?追寻其中的原因,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访谈对象是村干部。主要是了解法律服务所之现状,以及在满足农村法律需求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对农民的访谈不同的是,这部分访谈大多不是以正式方式进行的,往往是在闲聊甚至是吃饭时获得我们想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第三部分则是外出务工者,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农民工同样需要接受法律方面的-1-

知识,这样才能够在他乡保证自己的护法权益不受侵犯。近年拖欠农民工工资,欺骗农民工等不法行为屡屡发生。为什么这样的时间屡禁不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不懂法,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

三、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前三题为自由式问答,无对错之分。题目主要为基础的法律常识,包括继承法、婚姻法、土地法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基本法律。

农民朋友对法律的喜爱程度是多少呢?了解又是多少呢?从我们120份调查数据来看,有43%的人喜欢法制节目,46%的人喜欢程度一般,11%的人不喜欢。9%的人对法律了解多,84%的人了解一般,7%的人一点都不了解。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法盲的人已经占到了一少部分,在法制建设上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可以看到农民的法律知识还有很大程度的欠缺,我们的农村法制建设道路还任重道远。

农民朋友的了解渠道有哪些呢?21%的人是通过书籍,50%的人是通过电视,29%的人是通过网络。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书籍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而电脑、电视等新兴媒体在农村已经得到了可喜的发展。有些农民也开始使用电脑,并将其作为了解新闻的主要途径。

继承法、婚姻法、土地法等一些基本民事法律是农村出现纠纷较多的,那么农民在这些方面了解又是多少呢?下面就来看一下调查数据,回答正确的占30%左右,而回答错误的则多达50%左右,另有10%左右的人回答不清楚。大多数农民都是凭第一感觉选的,凭感情选的,说不出选择的理由来。调查问卷多少都有一些“水分”,有些回答正确的也是蒙对的,所以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走访,走到农民朋友家中去,与农民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与农民的交谈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方面农民认为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人都处在法律的包围之中。但另一方面,当被问到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具体涉法问题时,大多数都回答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实际问题,基本上还是与世无争,过着恬然自得的生活。在一个村治保主任那里我们得知,该村一年也就发生17起村民纠纷,这与该村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而当被问到周围都有哪些常见纠纷时,甚至有一部分人的回答竟是“不清楚”、“不知道”、“不好说”等。可见,一涉及到具体生活,法律与农民又相距甚远。在一些纠纷发生时农民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法律,不能够将法律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们认为,随着中央和地方在法制宣传上的投入越来越大,特别是各类法制电视节

目的播出,依法办事作为一种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地植入农民的大脑。农民对于法律已不再像从前那样陌生。权利、义务等时髦名词已耳闻能详,维权观念日渐浓厚。然而农民这种法律认知度的提高,更多的依赖于外部力量的推动。各种普法教育、电视宣传,就像一部鼓风机,将各种法律观念强行吹进农民的大脑。农民仿佛一夜之间明白了法律的意义。农民正是这样被动地改变着自己的法律观念。从而不能真正的运用来法律服务自己。

那么农村的法制观念差究其原因是什么呢?经济不发达!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一个地区法律意识差,则标志着这个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们走访的村子里,根本就看不到几家商店,村级企业、农村产业化更是闻所未闻,要说商品经济那就是农民带着自家产的一些水果或蔬菜沿街或赶集来卖,村民的收入几乎是靠种地和外出打工来填充的。从农村纠纷中也可以看出来,早各类纠纷中,民事纠纷占到了大多数,刑事案件占一小部分,合同案件则是寥寥无几,有的也只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合同纠纷,从合同纠纷占如此少的比例也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的非常落后。由此可见农村经济的落后是导致法制意识浅薄的重要原因。

四、调查建议

1、建立学生志愿者农村法律援助体系,与各大院校建立技术扶助合作,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愿,对农村开展一些各个方面的培训。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技术性人员短缺的局面,填补技术空缺。促使农村生产科学化,技术化,保证农民依法生产,依靠科学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得到一些实践性的锻炼,改变大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局面,可以说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方法。

2、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在我们调查的村庄里有一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接受到有关法律的教育,一些政府只做表面文章。根本就不深入群众,只为完成工作,彰显个人业绩。建议上级政府建设通畅的监督渠道,加强对下级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基层政府要做好廉洁自律,真正做到为民所想,为民而为。

篇6: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普及程度”在“两基”检查和评估验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因为提高普及程度既是“两基”达标的出发点又是目的。下面我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普及程度方面的检查验收和评估的几个问题。

一、“普及程度”验收标准及说明

(一)标准

按内教督发(1998)3号和(2004)9号、10号文件的要求,指标达到程度应该是:

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初中阶段入学率:城镇达100%,农村(牧区)达95%。

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城镇达80%以上,农村(牧区)达60%以上。

4、辍学率:城镇小学要控制在1%以下,农村(牧区)控制在1.5%以下,城镇初中要控制在2%以下,农村(牧区)初中控制在3%以下。

5、完成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城镇达到98%,农村(牧区)达到9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城镇达到95%,农村(牧区)达到90%。

6、15周岁人口文盲率:要控制在1%左右(识字人口含通过非正规教育达到扫盲要求的)。

(二)指标内涵要点与计算公式

1、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系指正常儿童入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另项统计。

篇7:张坎小学两基普及程度汇报材料

普及程度指标是“普九”各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普及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就没有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我校严格依法办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生,保障学区内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认真做好“控流防辍”工作,严格转入、转出手续,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和失学。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控辍保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措施,做好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女童等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确保了小学“五率”等各项普及指标达到国家和省级规定标准。(1)、入学率:2008年秋季应入学66人,实际入学66人,入学率100%。2009年秋季应入学68人,实际入学68人,入学率100%。2010年应入学适龄儿童58人,实际入学58人,入学率100%。(2)、辍学率:三年中辍学0人,辍学率为0。

(3)、毕业率:2008年上期六年级在校学生184人,实际毕业184人,毕业率100%,2009年上学期六年级在校学生176人,实际毕业176人,毕业率100%,2010年上期六年级在校学生127人,实际毕业127人,毕业率100%。

篇8: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据新华网消息,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已经10周年。10年来, 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国民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有所增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的第1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上, 对下一步语言文字战线工作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力度。通过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校长, 相关行业系统从业人员, 进城务工人员的普通话培训, 不断提高全社会普通话应用水平。通过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和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高工作, 促进全社会通用语言文字的尽快普及和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 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 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的和谐语言生活。二是语言文字工作要在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力资源竞争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设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环节、拓宽语言文字教育培养渠道等多种途径, 切实促进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三是要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要用深厚的中华文化提升我国人才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 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

篇9: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对其进行的宣传教育工作已达三年之久,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本调查旨在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效果与普及程度,为下一步更好地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数据支持和意见建议。

本调查组首先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情况与普及程度调查问卷》,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问卷,从中了解基本情况。共发放300份问卷,全部回收,其中296份有效,有效率为97.6%。在调查问卷基础上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入走访,倾听意见,获取深層次的数据和资料。

一、调查内容、结果及情况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宣传方法的效果。(1)公共设施宣传。公共设施宣传即通过建立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和绘制宣传墙等方式进行宣传。此宣传方法的作用人群数量较多,普及度高,但无法使群众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作用。(2)流行媒体宣传。流行媒体宣传即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流行媒体进行宣传。此宣传方法面对的人群量也较大,但多为年轻人群,宣传方法多样且较为生动,市民对此方法很容易接受。(3)文化教育宣传。文化教育宣传即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和发放学习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在调查的地区内,文化教育的宣传方法面对的人群较少,除了对党员干部等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只有在校的学生才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此方法虽然面对的人群较少,但效率最高。(4)活动宣传。活动宣传即通过主题文艺晚会、主题有奖竞答等活动形式进行宣传。通过活动宣传的方法效果较为显著,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人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本地当前所采用的宣传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网络宣传效果最为显著,可见流行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宣传栏和传统媒体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市民也占据一定比例,但通过书本和相关课程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市民较少,通过活动宣传最少。

(二)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程度。“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2]调查地区的公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的了解情况只停留在表面。只有10%左右的人可以准确地选出全部正确选项,证明只有少部分的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以较为准确地记忆。有63.3%的市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只停留在初步了解阶段,并不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甚至有8%的市民并未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较高,但认知程度不深。

(三)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情和宣传态度。当被问及“有没有主动了解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时,只有23.3%的人曾主动了解过相关的知识和政策,可见群众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调查中,有高达82.3%的人群愿意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被调查地区人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有极高的热情,对社会主义有极高的认同感,这为群众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当被问及“个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绝大多数群众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的关系密切,能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和群众的整体素质。也存在部分群众,没有认识其重要价值和意义,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实际作用,与个人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

(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宣传工作方面的问题。1)宣传工作过于注重形式。在调查地区存在部分宣传方式方法过于注重形式的现象。调查地区宣传的力度较大,但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的调整,没有重视宣传的效率,导致宣传工作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实际作用。2)农村地区的宣传工作明显不足。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相较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普遍较低,宣传设施明显不足,宣传方法单一。(2)群众方面的问题。1)文化程度低的群众缺少学习途径。通过对完全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的采访发现,文化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的进程,完全不认识字的群众甚至无法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目前还缺少对该类人群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法。2)群众普遍有学习意愿,但缺乏学习行动。调查地区内,绝大多数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肯定态度,也认识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学习行动,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3)少部分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调查中发现还存在小部分的群众,缺少对其内容和意义的认同,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的联系和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群众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群众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群众内心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宣传效率的基础。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和对个人素质提高的极大促进作用,从而端正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学习积极性。

(二)促进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当它深入到民众的道德意识中,内化到民众心中,实现社会价值要求和个人价值认同的统一,实现个人的行为选择和自我道德评价的统一,才能在社会中确立其核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指导与引领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个人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要着眼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实现其意义和价值。

(三)针对不同人群调整宣传力度和方法。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途经较多,认知程度较高,心理上也较为重视。中年人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重视程度也较低,因此应加强对此部分人群的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如鼓励公司结合业务工作进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课程等。老年人学习的热情较高,但学习较为困难,针对该部分人群应采用灵活的、易接受的宣传方法。通过调查不难看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成绩与问题同在,多数地区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宣传工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被调查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较高,但还存在深入理解程度不足、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足等问题。这为将来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普及工作提拱了努力方向和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1.

篇10: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工作自查报告

商州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商政教发(2007)244号文件安排,依据陕政督团(2007)12号文件要求,我们抽调人力,对照标准,对我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标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商州区教育局直属完全小学。学校创建于1907年,位于商州城区东背街中段,占地9071.2平方米,校舍总面积 7753.8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2400余名学生,124名教职工。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义务教育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现代办学新理念,提出了“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学园、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学生情操的花园、学生未来成才的摇篮”的“三园一摇篮”办学思想,形成了“用严格制度约束人,用班子成员模范带头作用感召人,用一流的科学管理引领人,用公平公开民主的决策凝聚人”的管理特色,构建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立校意识、品牌意识”政治思想工作模式,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敏思好问的学风和严谨创新的教风,使学校成为当地教育界的一面旗帜,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从而誉满三秦内外。

二、达标情况

我校2006在校学生2395人,一年级设6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95人,学区内适龄儿童395人全部入学,入学率达100%,应届生397人,全部参加考试并毕业,合格率100%。2007在校学生 1

2409人,一年级设6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94人,其中学区内适龄儿童342人,农民工子女52人,城市低保家庭子女29人,全部入学,入学率达100%,应届毕业生405人,其中农民工53人,城市低保家庭子女41人,全部入学进入六年级接受本年段的义务教育。学校在国省“两基”验收后,不断强化“两基”巩固工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近视率低于20%,无不安全事故,无一人犯罪。

三、主要做法

为了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巩固我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全面实施新《义务教育法》,为学生人生奠基,为学生未来成才创造条件,我们以控缀保学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保障措施为普及点,以责任落实为重点,以档案建设为依托,认真开展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专项督导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法》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工程中研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我校在国省“两基”工作验收的基础上,依据“两基”工作要求和商政教发(2007)244号文件安排,及时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吸纳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总务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从教育教学到总务后勤、从教师到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控辍保学制度建设,本着求实求真的原则,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确保督查工作落到实处,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以法执教意识,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各层面的工作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2、规范科学,注重档案建设。

档案是载体,是“两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领导小组反

复召开会议,选拔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书写水平高的人员进行档案工作,建立了科学规范的“两基”工作档案。我校“两基”工作档案分五大类,其中把“普及程度”放在第一类的显要位置,分26项建档,全面反映了我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集中体现了我校积极实施素质的办学思想,充分体现了省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办学成果。

3、质量立校,硕果累累。

由于重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不断强化质量立校意识和品牌意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开花。学校年年获得商州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连续多年被商州区教育局考评为教育工作一级达标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红领巾示范学校、陕西省家长示范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陕西省少先队工作特色学校、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国防教育“十佳”先进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助残工作先进集体、全国PowerPoint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幼苗培养基地,全国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全国少年儿童平安活动示范学校、商洛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商州区行风评议先进集体,商洛市创建中小学和谐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被确定为区、市、省、国家级课题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小学。学校被《中国教育报》录入《全国名校600家》,正在向全国标准化小学迈进。

特此报告

商洛市商州城关小学

篇11: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总结

[文秘网站的龙头____工作总结:]

“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总结

根据省、市委宣传部和省、市社科联“关于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开展了以“普及社科知识、建设

文明××”和“弘扬科学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整个活动从×月××日起至×月××日结束,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思想重视,领导加强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为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市将该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宣传部、科技局、教育局、共青团、工会、妇联、科协等7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督查组,负责对全市××个乡镇街办科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同时,于×月××日召开了由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部署,保证了面上科普活动的开展。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我市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以“建设‘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旨,整个活动安排了一周时间,共开展了五项活动。一是举行开幕式。在×××举行了隆重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开幕式,邀请本市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近百人出席,并通过向广大人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开幕式上,市委副书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向全市人民讲解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的意义,动员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积极投入到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学引领思想、掌握方向,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二是论坛报告。在××日报上开辟了“建设和谐×××”系列评论栏目,并邀请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作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专题报告。三是公开信。制作并发放了“爱我××、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的公开信,大大提高了市民文明程度。四是科普宣传。在人流集中的路段设立了科普宣传摊位,悬挂横幅,集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安排专家和社科工作者、志愿者进行现场科普宣传、咨询活动,有力地宣传了社会科学。五是科学下乡活动。充分利用乡镇集市时间,分组到各乡镇开展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科普读物、现场演示等方式,揭示科学真理,戳穿伪科学的把戏,达到了提高市民素质的目的。

三、重点突出,成效显著

今年我市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普及社科知识、建设文明××”和“弘扬科学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把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紧紧结合起来,做到了深入人心、深入基层,同时,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为“三农”服务紧紧结合起来,做到了有的放矢。“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的成功举办,通过科技特派员、科技下乡、科普志愿者、科普大篷车等多种形式,把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等送到了农村,送到了基层,送到了企业,充分反映了公众对科学的实际需求,集中体现了科普工作的实效。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认可,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全市上下都能自觉地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工具和手段,积极投身到经济发展大潮中。

总之,我市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普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离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科学普及程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把我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一是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党校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和主阵地,党校在今后的干部教育和培养中,要为社会科学的普及和传播提供知识基础、思维方式、方法论和价值观念。要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力争拿出一批高水平、高档次的科研成果,为全市的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二是要保持科普宣传一条街的持久性。在科普一条街宣传中,要在每年×月份上街、下乡宣传、咨询的基础上,建设一批永久性牌匾,科普内容要定期更换,做到常看常新,保持科普宣传强大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把科普宣传一条街真正变成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和传播的阵地。

篇12: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我办开展了以“用礼仪沟通心灵,让文明变成行动”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生文明礼仪先锋模范作

利用学校周一集体朝会举行 "文明礼。

亲情和友情,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2、开展“承诺行动”,突出诚信教育。开展在公共场所的“承诺行动”:遵守交通规则、文明乘车、文明行路、礼貌待人;在社区、公共绿化带开展护绿保洁行动,率先做到“杂物随人走,垃圾不落地”;引导、强化群众使用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从而强化群众的主人意识、他人意识和社会意识;培养遵守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操。

3、开展“文明在细节”行为养成行动。倡导文明的言行举止,引导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广大群众“嘴不乱说、口不乱吐、手不乱扔,脚不乱行”等基本行为养成,引导群众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对身边文明与不文明的言行进行表扬和批评,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有效地抵制不文明行为现象的发生。

篇13:表示程度的韩语语法总结

限定:用于动词词干后。

大意:表示其前面的事情经常发生。“经常习惯性地做错某件事”或是“总是做不希望出现的事”。

例句:수미는 기억력이 좋지 않아서 물건을 잃기 일쑤입니다.좋秀美记性不好,经常丢东西。

연극 배우가 첫 무대에 서면 실수하기 일쑤이다.话剧演员第一次登台的时候经常失误。补充深化:

1.기 일쑤이다主要用于否定的情况,即表示经常出现不好的事情。不能用于肯定的情况。

2.기 일쑤이다还可用作기 일쑤다和기가 일쑤이다的形式。

例句:수미는 아침잠이 많아서 지각하기 일쑤다.秀美早上容易赖床,所以经常迟到。수미는 기억력이 좋지 않아서 물건을 잃기가 일쑤이다.秀美记性不好,经常丢东西。

3.기 일쑤이다和기 십상이다意思相近,多数情况下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例句수미는 기억력이 좋지 않아서 물건을 잃기 십상이다.秀美记性不好,经常丢东西。연극 배우가 첫 무대에 서면 실수하기 십상이다.话剧演员第一次登台的时候经常失误。表示程度的韩语语法总结(23)“ 기/게 마련이다”

限定:用于谓词后。

可以与“(으)면”搭配,构成“(으)면-기 마련이다”的形式。

大意:表示常规、必然性和规律性。相当于汉语的“往往是„„,总是„„,必然„„,难免„„”等等。主要用于一般性的规律、真理和格言、俗语中。

例句:주머니에 돈이 있으면 쓰기 마련이다.口袋里有钱的话,一定会花的。공부를 잘하면 얼굴도 예뻐 보이기 마련이다.学习好的话,脸蛋看起来也漂亮。팔은 안으로 굽기 마련이다.胳膊肘往里拐。

补充说明:“게”和“마련이다”组合构成惯用型“게 마련이다”,表示的意义与“기 마련이다”相同,两者可以互换使用。

表示程度的韩语语法总结(24)“기(가)짝이 없다”

限定:用于形容词后。

大意:表示“程度至极、无与伦比”。

例句:도독이 누명을 쓴 것은 억울하기 짝이 없는 일이예요.背上小偷的黑锅无比郁闷。

그 때의 실수를 생각하면 창피하기 짝이 없어요.想到那个时候的失误真是太丢脸了。表示程度的韩语语法总结(25)“기(가)한이 없다”

限定:用于形容词后。

大意:表示程度非常深,相当于汉语中的“非常”、“特别"。

例句:적막하기 한이 없는 마을이었다.特别寂静的村庄。

십 년 만에 친구를 만나니 기쁘기 한이 없다.遇到了10年都没见的朋朋友,特别高兴。补充说明:“한이 없다”可以转换成副词的形式。

例子:부드럽기 한이 없다→한이 없이 부드럽다 特别羡慕

篇14:浅析农村教育与农业技术的普及

 2012-08-17 13:53:27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2期

摘要: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关系到农民个人和乡村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民受教育层次总体上偏低,教育支出水平也不高,这样的人力资本只能维持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推广体系的建立以及农业技术普及的难点,认为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投资巨大,以家户为单位的小农耕作难以胜任。土地耕作规模扩大、获得金融支撑等需要适时进行农地制度变革。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业技术,农地制度

农民所接受的教育和掌握的技术程度是他们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尽管较多农民认为种庄稼不需要什么教育和技术,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个人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会影响到他们的经济活动效率,而且也关系到乡村居民的个人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发展问题。农民的教育程度与教育支出

目前农民的受教育层次总体上偏低,全国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52.7%是初中程度,高中程度仅为11.7%,大专及以上是2.1%。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比例也在减少,不到6%,而1990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比例为20.7%。农民受教育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受教育机会的供给,而是受教育者的主观意愿(陆益龙,2009)。受教育机会相对短缺,教育成本相对昂贵,以及农民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不足,致使较多的人并不积极地选择尽量多地教育。一般家庭在子女读完初中,也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有的甚至还没有结束时,就让孩子出去打工挣钱。对较多农民来说,生产和生活并未对他们提出接受更多教育的要求,初中文化似乎足以满足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接受更高的文化教育所要支出的成本和预期的收益,在乡村似乎较高,并不符合理性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或掌握一项技术,在乡村生活似乎对其生产和生活并无显著影响,更多的农民只看眼前利益,还不能用长期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教育和技术培训。即便外出打工,也是趋向于随遇性和短期性获得所需的技术,即根据临时需要去弥补职业技能和技术的欠缺,而很少会接收系统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从目前农户教育支出水平看,不到50%的农户每年的支出额在300元以下,约70%的农户每年的教育支出额在1000元以下,且教育支出在农户的消费支出中约占10%左右。一些农户家有上高中或大学的孩子,教育支出就会是非常大的负担。接受较高教育的农村子女很少再从事农业劳动。农民认为现有的教育和技术等人力资本在满足生产和生活现状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样的人力资本也只能维持现状,难于打破温饱陷阱的低水平均衡,更难应对时代变迁和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非常不利。

目前的教育和技术培训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农民来说是一种奢侈消费品,获得的成本太高,他们难以承受,而且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内容多数并不符合农民的现实需要,致使我国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有效需求低下。同时,还存在供给有限。虽然政府鼓励基础教育、升迁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但投入的资金却难以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此外,政府或专业组织提供农业技术的培训与扶持还比较欠缺,许多农民想获得新的农业技术也是循门无路,自己去学又缺乏足够的存量资本,往往就安于现状。

提高农民收入需要更多的农民转为非农生产,也需要增大高收益的生产比例和范围,这些都需要教育和技术的支持,否则有限的教育和技术会制约农民的发展范围。如果义务教育后,乡村居民能免费或低费用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如农业技术教育,会有利于农民的人力资本提高,将有助于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农业技术推广与推广体系

优选育苗、发展经济作物、养殖经济动物、现代化农机具的应用等无不需要相应的农业技术,高收益的生产需要高附加值的教育和技术投入。在当前农民教育程度偏低、教育支出欠缺的情况下,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显然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以农机化推广来说,使用农机具也需要相应的技术,除了农机具补贴外,技术推广工作也要配套进行,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机化得到快速发展,包括技术推广在内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县以上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2554个,乡镇独立设置或按区域设置的推广机构6462个,占乡镇机构总数的21.5%。但是当前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些地方的基层推广机构设施简陋,在全国9000多个乡级农机推广(独立站和区域站)机构中,52.1%的机构没有电话,85.9%的机构没有培训教室,95.9%的机构没有基本检测仪器设备,80.3%的机构没有示范样机。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经费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据农业部农机化司的调查统计,县以下推广机构中财政全额拨款的仅占76.3%;在财政全额拨款的这些机构中,财政仅保证人员经费的机构占52.7%,超过一半的基层农机化推广机构没有推广工作经费的支持。可以推想,如果农机化推广技术不到位,即便农民买了农机具,使用和维修也相当困难。

日本在农业可耕面积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比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普及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县及县以下按其农作物的生态区域有针对性地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技术普及中心,这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日本高质量的农业科研与高效率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80%左右,我国逐渐意识到农业技术普及与推广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十七届三中全会时,党中央提出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改革,尽快形成一个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研院所、教学单位、涉农企业、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普及,还必须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接受农业技术的能力。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通过职业技术学校、夜校、专家现场讲座、媒体传播或示范村、示范户等方式方法,为农村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技明白人、科技致富带头人。先进农业技术普及的难点分析

3.1 需要规模经营,不适用小规模生产模式

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除了新品种研发外,就是报刊杂志上经常提到的“精细农业”。“精细农业”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及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准确地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进行指导。但是,美国“精细农业”技术系统建立在规模经营基础上,适用“精细农业”技术实践的最小面积约为85.6hm2。而且,如果没有播种、喷灌、施肥、收割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系统,“精细农业”就难以有效实施。在我国人均耕地资源极其有限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农业部门也尝试搞过一些“精细农业”。利用气象、地温等数据指导农业生产的“电脑农业”曾被传媒吹捧过,但在实际运行中,政府农业部门不过花了些钱购置了一些电脑设备,最终都流于形式,与农民没有什么关系。在农村,目前效率较高,成效较显著的,还是粮食良种的推广。良种科技之所以得以普及,是因为它不打乱农民现有的小规模生产模式,不需要农民提供他们不具备的其它配套生产条件。

3.2 投资巨大,以家户为单位的农耕方式难以承受

精细农业在大型国营农场也处于试行阶段,如黑龙江垦区的七星农场以水稻为产业支柱,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了“单位计量、要素管控”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农场引进了3G 通讯物联网技术,将GPS 卫星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RS 卫星遥感系统集成新技术用于农田联合复式作业,提升现代化大农业水平。农场建立和完善了以研发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该农场建于2004年的国家级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累计投资4600万元,是集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技术推广带动、农业人才培训、旅游休闲观光“六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基地。这样巨大的投资,是以家户为单位的农耕方式所不能接受的。

3.3 交换能力低,缺乏金融支撑

先进农业技术普及较难,除了规模经营和投资巨大的制约,还与农民缺乏金融支撑有关。农民通常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引入不了超出自己直接现金交换能力范围的科技项目。通过金融支撑本可以得以缓解,但是农村非现金资源产权的模糊化和农民的分散化造成的交易费用过高,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使农民缺少扩大技术引进的金融支撑。秘鲁经济学家赫郎多德索托认为,第三世界贫困问题的根源之一,是法律保障下的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过慢,农民拥有的土地、房屋、森林等实物资本不能通过“纸化”(指可交易的产权凭证)进入产权交换系统,影响了农民的交换能力。现金收入过低,直接制约了农民的交换能力,而农民又没有其它的可供交换的现金以外的清晰的产权。农村的森林、矿产、水源、土地的产权不清晰(从法律上看主要是国有或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利用中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农民或农民集体难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交换。我们的产权分配对农民是高度不公的,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地上地下的资源(森林和矿产等)的产权界定上。有学者认为,将这些资源产权归于以村为单位的农民集体,清晰界定,规范交易和保护交易,才有可能提高农民的对外交换能力,也才有可能提高农民的科技吸收能力。且不去探讨这一论断的真理性,但至少学界认可土地流转的制度化、规范化有益于土地的规模经营,相应的产权界定可使农民通过质押等方式获得金融支持。可以说,通过农地制度的变革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对外交换能力。结语

我国的农民教育程度偏低、教育支出欠缺,对教育与技术培训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些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我国目前拥有现代化高科技的农业技术,但是这样的农业技术普及尚很欠缺,需要尽快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投资巨大,以家户为单位的小农耕作难以胜任。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需要政府或专业组织的大力扶持,更需要农民打破旧有观念,不仅认识到教育和技术的重要性,还要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主动汲取先进的农业技术。土地的耕种规模扩大显然是一个基础要件,获得金融支撑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都需要适时进行农地制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陆益龙,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14.[2]农业部:“十二五”将建成相对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OL].新华网,2011-09-01.httpnews.xinhuanet.com.[3]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OL].新华网,2008-12-14.httpnews.xinhuanet.com.[4]杨鹏,中国农村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J].战略与管理,2001(6):21-27.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村镇建设的瓶颈分析”(NO:12515111)。

作者简介:徐东云(1973—),女,黑龙江省大庆人,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大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城乡发展。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日记范文下一篇:洛社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