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2022-08-18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化“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工作为主线,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营造

科技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型企业集群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和科学技术普及为重点,立足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实施各类重点科技项目**项,其中列入2005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四川省重点科技计划专项1项;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项,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信息化专项*项;荣获泸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全区完成高新技术投入*万元,实现产值*亿元,利税*万元,努力实现“群众满意,工作一流”,较好地完成了预期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深化科技创先工作

1、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经市局推荐,我区成功申报“四川省科技工作试点县(区)”,是四川省县(区)科技工作“一把手示范工程”,成为全省第一批“科技工作试点县(区)”之一,是全市唯一的县(区)。区政府副区长张方正代表**区参加了全省县(市)科技工作和试点县工作会。

2、积极申报2003-2004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四川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现已通过2003—2004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四川省科技进步考核,被省政府授予2003—2004“四川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荣获2003—2004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称号,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区长陈文、科技局长蒋勇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

3、成功举办“四川省2005年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开幕式”。3月16日,100多位省市专家和领导莅临我区通滩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在开幕式上致辞,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经过全区上下的一致努力,3月,我区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四川省科普示范县(区)”的考核验收。

4、由陈昆德副书记、穆林副区长带队,组织我区11家企业参加了05年中国科学院最新科技成果洽谈会。这是我区在新时期探索地方政府、企业和全国最高科研单位合作的新模式,也是我区探索产、学、研相结合以高新技术和项目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大举措。

5、进一步深化了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任期考核制度。区委、区政府以泸江委办[2005]41号文下达了“一抓一”的目标任务考核任务。区政府以泸江府办发[2005]22号文下达了“45233科技行动计划三亿工程”的目标任务,并以泸江委办[2005]38号下达了区领导和有关单位定点联系重点科技项目(企业)的目标任务。区级领导均积极主动走访各自联系的企业,为企业服务,有效地推动了我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发展壮大。

6、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9月27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继元、副主任许建及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到华西玻璃钢厂、**职业高中、华阳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调研《科学技术进步法》贯彻情况,并进行了座谈。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对贯彻《科学技术进步法》情况进行了汇报,对我区科技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10月28日,**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和《四川省民营科技企业条例》情况,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局蒋勇局长进行了汇报。会议认为,区人民政府及科技行政部门在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和相关科技法律法规中做了大量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了全区科学技术进步。先后获得了“四川省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氛围初步形成。常委会对区人民政府贯彻实施科技法律法规工作表示满意。

7、认真贯彻全市科技大会精神。**区委于2005年11月24日召开六届第64次常委会议,会议听取了**区科技局关于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汇报,会议认为,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将进一步促进全市的自主创新,推进泸州的创新型发展。会议原则同意提出的贯彻意见,并决定于2006年初召开全区科技工作大会,出台《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决定》;报市编委同意后,成立区知识产权局;探索和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工作,建立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

(二)注重实效,扶持和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

1、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开展科技奖励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市级科技成果推荐和请奖工作。经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评审,市政府批准(泸市府发[2005]38号文),我区“ZYZ系列液压静力压桩机”等

10项科技成果荣获2003—2004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二是按《**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我局正着手开展2003—2005科技成果征集、鉴定工作。

2、结合区情,积极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及相关服务工作。我局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重点科技项目,通过发布“项目指南”、“项目申报通知”,

共收集各类科技项目36个,通过筛选,申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3项,其中,华西玻璃钢有限公司“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道”项目已被科技部批准列为2005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省重点科技项目4项,其中“机械制造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已列入省重点科技专项;申报市级重点科技项目9项,批准立项8项,获得项目扶持资金38万元;申报市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3项,批准立项2项,市信息化立项1项,获得项目扶持资金40万元(其中企业信息化专项经费5万元);区本级重点科技项目第一批安排9项,第二批拟安排7项。省、市、区共投入科技扶持资金152万元。完成04年市级创新基金项目验收2项;完成科技项目查新4项,技术查新1项;协调2003年、2004年市级创新基金拟结题项目2项;完成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县(市、区)的申报工作。开展了对全区2002——2004年重点科技项目的专项验收结题工作。2002——2004年全区共安排科技项目35个,包括工业类项目16个,农业类项目11个,社会事业类项目2个,其它类项目3个,专项类项目3个。其中工、农业实现产值21963.4万元,利税5188.07万元,农民增收1592万元。

3、加强对基层服务对象的服务工作。我局积极深入基层,为科技型企业、科技示范户协调贷款、科技经费划拨、工商、税务、物价、电力、职称评定等。如:由陈昆德副书记引荐,积极为川油钻采公司和市建设银行牵线搭桥,协助企业争取信贷,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步伐。改版了**区科技网站,初步建立了科技成果库、专利库、科技项目库、专家库,积极为社会提供优质科技服务。

4、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审推荐和科技型企业的登记工作。今年共组织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已通过评审认定1家;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已通过评审认定3家;新发展区级科技企业2家。全区现有科技型企业42家,其中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

5、结合科技型企业实际,举办现代科技知识讲座。一是区委副书记陈昆德亲自为部分科技企业负责人作了题为《企业家面临的十大挑战》的专题讲座。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科管干部参加省知识产权局举办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和省科技厅举办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企业、科管干部的科技业务素质。三是10月20日,举办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走新型发展道路的决定》座谈会及税收政策讲座,邀请区地税局领导讲解了有关科技型企业的税收政策,并就税收办理程序等问题作了针对性解答。

6、积极推动**区科技企业协会的发展。根据协会章程和工作需要,及时开展换届工作,召开了科技企业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和理事长,充实了协会领导机构。

(三)服务“三农”,拓展农业科技工作

1、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工作建设,基本上掌握了全区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农村专合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基本情况,为找准农村科技工作的切入点,寻求我区农业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奠定了工作基础。

2、突出重点,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一是加强了与泸州市园科所等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对百草堂中药饮片、龙人药业公司等中药制药科技型企业,先锋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三农高效农业发展公司京华泰银花科技种植公司等农业企业及华阳乡无公害蔬菜基地、石寨大白鹅孵抱繁育基地、弥陀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黄舣龙眼基地、永兴农业有限公司的PIC猪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分别对相关项目进行了申报。二是积极推荐**职高申报国家星火培训学校,并全力搞好推荐和服务工作。三是切实做好市级重点科技项目“高芥酸油菜示范种植和推广”的科技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群众增收明显。

3、做好农业科技“110”试点启动工作。通过我局的积极推荐和争取,我区石寨乡被列入了四川省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示范乡镇,促进和推动了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

4、按照《泸州农村小康快车星火示范工程方案》,抓好农村“小康快车星火示范工程”实施工作。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新建农业专家大院1个、科技示范基地12个,实施科技兴村试点3个,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4项,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42个。

(四)盘活资源,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

1、努力盘活区域科技资源。今年,我局加强了与泸天化、泸州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医学院(科研处、药学院)、泸州市园科所、长起技术中心等市属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工作,与其建立了较密切的合作关系,有效盘活了区域科技资源。

2、积极开展对内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一是积极组团参加由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泸州市与中科院的科技对接活动。我区共有12家企业共16人参加,为全市各参会单位中参会人员最多的团队。这次科技对接活动,是我区探索产、学、研相结合以高新技术和项目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大举措,创新了科技交流的方式、方法,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信息;企业寻找到了技术信息或合作伙伴;与泸州籍在京专家、学者建立了联系;让上级部门和领导了解了泸州、了解了**区;较好地建立了院地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渠道。

二是邀请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副主任、省科技职工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但冰如教授到我区为机关干部、科技型企业负责人作了题为“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题报告会。

三是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和第七届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信息。

四是组织我区科技型企业到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参观、座谈,学习“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和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促进了区域科技交流工作的开展。

五是组织部分乡镇科管办、科技型企业、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在年初召开的科技工作会上,泸州川油钻采公司、龙人药业公司、茜草镇科管办、南街办事处、区计生局等五个单位分别交流了自己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科技服务与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及其成效,使企业、部门、乡镇街之间增进了了解与交流。7月15日,召开了科技工作会。区委副书记陈昆德、区人大副主任崔燚、区政府副区长张方正、区政协副主席李业彰出席了会议。区政府张方正副区长和区委陈昆德副书记肯定了近几年的科技工作,并对科技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六是积极配合区科技顾问团,组织专家、学者为我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荐言献策。协助科技顾问团举办了“大城市框架内的**经济”专题研讨会和**区“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座谈会,与会顾问畅所欲言,积极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肯定。

(五)创新机制,大力普及科学技术

1、积极开展元旦、春节的“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讲座、培训及网上科普咨询活动。

2、成功组织举办了“四川省2005年‘科技之春’送科技下乡”大型科技赶场活动。传播了科学技术,倡导了科学方法,掀起2005年我区“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的高潮,有力推动了我区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广泛开展。

3、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科普活动,组织久盛百货等公司积极开展以“走进信息时代,体验数码生活,享受快乐科技”为主题的第五届“科技活动周”活动,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4、为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工作,免费为乡镇送去200百张农业专家系统电脑光盘和210张挂图,并现场指导光盘的使用,讲解光盘中的内容。

5、组织、参与了四川省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与区科协、教育局等单位共同配合,组织了**区“新华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评出特等奖10件,一等奖134件,二等奖238件,三等奖405件,优秀奖321件。

6、积极参与我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四川省科普示范县(区)”的工作。

(六)履行职责,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1、组织了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并于4月26日在市中心设点宣传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知识,突出了“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主题,收到了明显成效。

2、组织部分科管干部参加省知识产权局举办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

3、积极参与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并开展对区属医疗科研机构的清理工作。

4、积极开展技术市场管理、宣传、综合服务工作。

(七)开展“先教”,加强机关制度、作风建设

1、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在区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组的领导下,在区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组办公室和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我局高度重视“先教”工作,统筹安排,制定方案,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狠抓落实,历经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以支部为主体,带领全局12名党员,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传承有序,切实搞好每一阶段的各项任务。11月,搬入新办公楼后,我局添置了电脑、摄像机、铁皮柜等办公设备,完善了请销假制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和制度建设,强化了职工的业务培训,使职工的业务素质得到增强,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在全局上下形成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勤奋工作的良好氛围,较好地体现了“群众满意,工作一流”。经区委推荐,我局机关支部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受到市委表彰。

2、我局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为基层办实事。积极协助定点联系村——姚村、定点联系社区——皂角巷社区,开展人ot;—猪链球菌防治工作,支持姚村1000元、皂角巷社区500元,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积极参与“创卫”迎复检活动,协助社区做好“创卫”迎复检工作。由局长蒋勇亲自带队,到联系社区——皂角巷社区开展“创卫”活动。共清除立体垃圾120处,死角50处,牛皮癣250张,清除暴露垃圾55处,清扫路面2600m2,督促指导辖区单位10个,支持社区“创卫”经费500元,为泸州市“创卫”迎复检作出了贡献。

3、认真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为了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实施、考核评比、奖励惩处等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具体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切实做到了政务公开工作“一把手”亲自抓。我局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科技网站,将科技局工作的主要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机构、领导干部姓名、职务、职责分工、内设机构的职责分工、监督电话等,在网上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切实制订**区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八)其他工作

1、加强局属各企业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我局与各企业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督查。加强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先后下发和转发各类文件、通知9个。我局7家局属工业企业,截至11月底完成:产值8176.38万元,占年计划的115;税收:248.01万元,占年计划的92.8;开发新产品2个。

2、做好关工委科技团的日常工作。科技服务团被评为2004先进集体,常务副团长陈天德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3、做好党建、综治维稳、普法依法治理、党风廉政建设,计生、保密、档案、统计、工会等工作。我局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措施和意见,把各项工作列入了全局工作日程,切实开展工作,做到与局日常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督促、同奖惩。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科技意识有待提高。

2、科技宣传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强。

3、科技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4、科技投入不足,投入机制有待完善。

5、科技创新工作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

6、机关建设有待加强。

第二篇: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我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考核先进市称号,连续六年获此殊荣。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服务意识为着眼点,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一)加强市县科技工作联动。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对全年重点科技工作进行部署。全市各地科技工作亮点纷呈柯城区启动了专家工作站建设,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为企业开展技术指导30人次;衢江区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和各类创新载体14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龙游县启动省级特种纸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建工作,该平台已被列为省重点培育对象;江山市围绕省科技强市、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和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三项创建,成功创建了省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市;常山县申报国家创新基金取得历史性突破,有两个项目首次获得资助;开化县大力优化创新环境,出台了《关于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业高新的若干意见》,高新技术领域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

(二)深化科技考核与宣传工作。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综合考核。完成xxxx——xxxx全国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工作,6个县(市、区)全部通过考核,我市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浓厚各级各部门合力抓科技工作的氛围。开展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和“4.26”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特别是第九届科工会期间,邀请了新华社、科技日报、浙江日报等20多家省内外主流媒体参加,进行了会前会中会后一个月的宣传,报道我市自主创新、产业转型、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典型和成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促调。开展“深化作风建设暨服务提升年”活动,全局干部分为7个小组,共挂联100家市本级重点联系企业,采取多项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一是加强宣传,在《衢州日报》刊登一个整版,向全市经济主体广泛宣传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企业的申报认定条件、办理程序;二是提升服务,组织力量编写《科技服务简明手册》,汇总科技计划、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和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项目的申报办法;三是建立平台,整合网上技术市场、工业110及科技信箱,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经济主体提供更及时、更有效、更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网上科工会”。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市还出资1000万元参股组建浙江科技金融服务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二、以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成功举办第九届科工会。按照“规模小型化、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活动经常化、成果实效化”的要求,第九届科工会专门聚焦新材料产业,举办了开幕式、成果展示与对接洽谈、专家企业行、新材料高层次紧缺人才洽谈会、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新材料发展趋势报告会、科技金融与创业投资报告会等七大活动,邀请了来自中科院系统、浙江大学等国内37所知名高校院所的16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提供最新科研成果和可供合作项目300多项,全市500多家企业1000多人参加对接洽谈。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签约项目130多个(其中国共产党建创新载体8个),合同金额8000多万元。

(二)稳步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在外出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和多次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衢州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方案,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目标要求,突出科技优势,体现衢州特色,服务我市主导产业,以中科院相关研究机构、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与浙江大学科技园、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两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共建。xxxx年9月,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在衢州建立省级大学科技园。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科工会开幕式上,浙江大学科技园衢州分园、浙江国家大学科技园衢州分园和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正式挂牌。

(三)加快氟硅技术研究院发展。在省科技厅、省编委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衢州氟硅技术研究院顺利升格为浙江氟硅技术研究院,并建立了我市首家院士工作站。完成二期科学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三期试验中心的方案设计,与跨国公司罗地亚共建了衢州氟化工联合研发中心,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共建了衢州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了纯度UP级电子化学品氢氟酸技术开发等项目,为企业开展专业咨询和产品原料的分析测试服务400余次,在氟硅生产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氟硅新材料检测中心。

(四)积极推进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全年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浙江开关厂、江山化工和捷马化工建立的研发中心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开关厂企业研究院被列为省级企业研究院建设计划。全年新增市级创新载体5家、省级4家。继续实施“创业素质工程”,举办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和专题讲座10期。会同市委人才办做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的落地和服务跟踪等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和人力社保局做好“115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考核和日常管理。

三、以项目实施和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积极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全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0项、国家火炬计划6项、星火计划8项,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6项、省公益科技计划7项、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厅市会商项目2项、开发省级新产品56个。全市获得上级科技经费3623万元。组织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进行验收,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18项,安排科技项目经费2440万元。

(二)进一步深化厅市会商制度。举行了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第二次厅市工作会商,全面推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的“电子级多晶硅项目”和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高值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两个项目列入厅市会商专项资助,资助金额分别为170万元和260万元。

(三)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创新型示范企业4家、省专利示范企业6家、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1家。新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1家。

四、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导向,加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开展知识产权宣讲培训。承办了全省专利行政执法培训班,全省120多名专利系统执法人员参加培训。举办xxxx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宣传巡回演讲”衢州专场报告会,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知识产权进社区、进企业宣传活动,全市累计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10期。特别是首次举办了“衢州市专利成果展”,全市22家企业带来了24个专利项目,较好地展现了我市新材料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的专利技术成果。

(二)强化专利行政执法与保护。一是开展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制订了《衢州市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市累计检查专业市场55个,检查产品6000多件。二是健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与市公安局签订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亮剑”专项行动联动协议书,就案件移送程序、召开联席会议等作了议定。三是组织开展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江山市左邻右舍便利商店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浙江万众商贸公司获得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项目经费补助。

(三)认真落实专利资助政策。全市共对xxxx年获得的989项授权专利、7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个软件产品,以及4项专利产业化项目和1项引进专利实行了专项资助,资助184万元。全市专利申请量1945件,授权量1522件,同比分别增长23.8%和9.1%;发明专利授权量93件,同比增长55%。

五、以科技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强农业与社会领域科技创新

(一)抓好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11项,“竹黄、金针菇珍稀食药菌资源开发关键技术中试及产品加工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获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1名、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4名。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常山县“油茶产业提升工程”新一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已列入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衢江区“衢州椪柑产业提升科技示范及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二)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省第九批省科技特派员、第四批市科技特派员和各县(市、区)科技特派员93人均已按要求派驻各乡镇基层开展工作。法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特派员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有力地推进了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据统计,xxxx年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96个,共推广新技术72项,引进新品种11个,建立基地6000余亩,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56期,发放科普资料10000余份。

(三)继续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进行筛选,向6个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发放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通知书。完成大型水库地震安全工程调查工作,并及时上报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组织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地震应急逃生避险演练和科普讲座等活动,并在全省率先完成防震减灾“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四)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根据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督促江山市淤头镇、开化县华埠镇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指导江山市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有3个项目被列入xxxx年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重大科技项目。

六、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石,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一)加强日常学习和教育。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党员)学习计划,召开40余次“学习会”和4次全市科技系统工作例会,深入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重要会议精神,组织向“最美教师”学习,争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不断提高科技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由我局选送的两个节目分别获得全省科技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晚会二等奖和三等奖,展示了我市科技系统热情踊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加强廉政和效能建设。学习换届纪律和廉政准则,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制定下发《关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局机关全体干部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开展廉政风险点自查,绘制权利运行流程图11个,查找廉政风险点227个,制定防范措施126条,做到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热情接待群众来访,正确处理群众诉求,做好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答复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共办理群众诉求30件,其中咨询5件、建议23件、其他2件,均按时答复。

xxxx年,全市科技系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全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但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距离市委、市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要求,我市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仍然偏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科技经费投入还不能满足创新的需求等,这些问题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加以解决。

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加快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四省边际“率先崛起”的关键一年,我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为指导,紧紧围绕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目标,坚持“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建设“两地三城”、支撑“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加快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一)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同时,坚持重心下移,积极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推动科技工作向乡镇延伸。

(二)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园区,支持市高新园区做好以升促建工作,完善现代产业、综合服务、高端城市和一流生态“四大功能”,努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产业新城。推进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展大学科技园设计建设、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扶持奖励政策研究等实质性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和人才引进,把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三)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好浙江氟硅技术研究院和浙江省衢州氟硅新材料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发挥好上海有机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作用,积极申报成立国家级氟硅材料检测中心,争创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谋划建设特种纸、空气动力机械等其他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四)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紧紧围绕省里提出的“六个一批”(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研院所、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的要求,结合衢州实际,重点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创新载体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科技人才引进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加强科技政策落实和宣传。继续落实完善各项科技惠企惠民政策,深化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干部挂联企业力度,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为经济主体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科技服务。加强对全市企业科技政策的宣传和辅导,扩大科技创新政策的知晓面,让企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大科技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大企业服务外包,扶持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业者,建设一个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风险和金融服务机构群体。

(三)继续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工业

110、科技信箱、网上技术市场和市科技局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扩散面广、交流成本低等优势,建立面向全市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上信息发布、网上多媒体洽谈与交流、网上中介服务等功能,构造方便快捷的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世界浙商大会”和“浙江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等中心,吸引浙商来衢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或科技服务型产业,以科技推动山区经济发展。根据衢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和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加快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羊。

(二)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更多的科技资源,研发更多的高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加快国家氟硅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空气动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三)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专项计划,重点提升建材、机械、轻工、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明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努力形成一批以高端产品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四、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着力集聚优质科技资源

(一)完善厅市会商制度。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山区经济发展等重大课题方面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确定几个重大科技专项与优先主题予以重点支持,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着力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提升区域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化市校合作机制,不断加强与市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好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个衢州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围绕企业需求,采取“小分队、多批次”形式,组织邀请专家到企业发现解决技术难题、洽谈合作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围绕产业需求,采用“市县两级联动”的方式,有重点地举办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有效解决产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三)创新办好第十届科工会。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聚焦主导产业,突出专利展示与交易,进一步改进办会模式,及早部署,争取办出新特色、取得新成效;按照“规模小型化、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活动经常化、成果实效化”的思路,推进科企合作,努力促进科企双方从单项技术难题解决逐步向合作研发、引进专有技术或专利技术、联合共建创新载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合作转变,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五、围绕改善民生,着力加快农业农村和社会领域科技创新

(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以贯彻落实xxxx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衢州农科院建设,深化与省农科院、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继续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扎实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两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做好种子种苗、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等科技项目攻关,培养一支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实施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集成推广项目,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助推新农村建设。

(二)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围绕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重大民生科技问题,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疾病防控等一批民生类科技项目攻关,建设一批示范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民生类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的推广转化,加强培育民生科技产业。

六、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和人才战略,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积极创建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制定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建设目标。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同时,积极争取成立市专利行政执法支队,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大专利宣传和保护力度,及时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m.depeat.Com)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配合抓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工作,重点做好“四个一百”项目技术评审工作;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实施、重点产业和基地建设,捆绑式引进创新团队。重视人才的柔性引进与共享使用,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工大、杭电的人才培养合作,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重点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激励。

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科技管理绩效

(一)继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牢固确立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评价、奖惩体系,加大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作用。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两高于”,即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十一五”增长幅度。

(二)继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绩效。完善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三审一决策”制度,加强科技项目的中期评估、结题验收和绩效考评。调整优化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结构,重点支持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的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集中度和绩效,更好地发挥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等办事程序、行为准则,提高科技计划立项和科技成果评审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

八、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

(一)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山海协作、互挂互派等合作机制,加大干部上挂下派交流力度,密切与各级部门的联系,服务企业服务园区,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深入开展“进村入企走基层、科技服务促转型”大走访和以“三治三比”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全面落实“两项工作”和“三项制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机关效能。

(二)坚持加强学习和推动工作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深化完善学习制度,努力提高科技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工作能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科技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切实增强开展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和“三重一大”各项规定,完善岗位风险防控机制,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结合省里开展的“深入基层谋发展、心系群众惠民生”创先争优蹲点调研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一线形成科技发展思路,在一线了解科技需求民意,在一线兴办科技惠民实事,倡导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争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争当一个“最美科技干部”。

第三篇: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xxxx年,衢州市科技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厅的悉心指导下,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围绕“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我市“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和科学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考核先进市称号,连续六年获此殊荣。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服务意识为着眼点,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一)加强市县科技工作联动。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对全年重点科技工作进行部署。全市各地科技工作亮点纷呈:柯城区启动了专家工作站建设,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为企业开展技术指导30人次;衢江区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和各类创新载体14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龙游县启动省级特种纸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建工作,该平台已被列为省重点培育对象;江山市围绕省科技强市、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和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三项创建,成功创建了省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市;常山县申报国家创新基金取得历史性突破,有两个项目首次获得资助;开化县大力优化创新环境,出台了《关于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业高新的若干意见》,高新技术领域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

(二)深化科技考核与宣传工作。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综合考核。完成xxxx——xxxx年度全国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工作,6个县(市、区)全部通过考核,我市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浓厚各级各部门合力抓科技工作的氛围。开展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和“4.26”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特别是第九届科工会期间,邀请了新华社、科技日报、浙江日报等20多家省内外主流媒体参加,进行了会前会中会后一个月的宣传,报道我市自主创新、产业转型、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典型和成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促调。开展“深化作风建设暨服务提升年”活动,全局干部分为7个小组,共挂联100家市本级重点联系企业,采取多项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一是加强宣传,在《衢州日报》刊登一个整版,向全市经济主体广泛宣传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企业的申报认定条件、办理程序;二是提升服务,组织力量编写《科技服务简明手册》,汇总科技计划、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和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项目的申报办法;三是建立平台,整合网上技术市场、工业110及科技信箱,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经济主体提供更及时、更有效、更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网上科工会”。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市还出资1000万元参股组建浙江科技金融服务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二、以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成功举办第九届科工会。按照“规模小型化、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活动经常化、成果实效化”的要求,第九届科工会专门聚焦新材料产业,举办了开幕式、成果展示与对接洽谈、专家企业行、新材料高层次紧缺人才洽谈会、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新材料发展趋势报告会、科技金融与创业投资报告会等七大活动,邀请了来自中科院系统、浙江大学等国内37所知名高校院所的16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提供最新科研成果和可供合作项目300多项,全市500多家企业1000多人参加对接洽谈。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签约项目130多个(其中国共产党建创新载体8个),合同金额8000多万元。

(二)稳步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在外出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和多次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衢州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方案,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目标要求,突出科技优势,体现衢州特色,服务我市主导产业,以中科院相关研究机构、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与浙江大学科技园、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两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共建。xxxx年9月,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在衢州建立省级大学科技园。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科工会开幕式上,浙江大学科技园衢州分园、浙江国家大学科技园衢州分园和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正式挂牌。

(三)加快氟硅技术研究院发展。在省科技厅、省编委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衢州氟硅技术研究院顺利升格为浙江氟硅技术研究院,并建立了我市首家院士工作站。完成二期科学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三期试验中心的方案设计,与跨国公司罗地亚共建了衢州氟化工联合研发中心,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共建了衢州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了纯度Up级电子化学品氢氟酸技术开发等项目,为企业开展专业咨询和产品原料的分析测试服务400余次,在氟硅生产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氟硅新材料检测中心。

(四)积极推进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全年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浙江开关厂、江山化工和捷马化工建立的研发中心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开关厂企业研究院被列为省级企业研究院建设计划。全年新增市级创新载体5家、省级4家。继续实施“创业素质工程”,举办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和专题讲座10期。会同市委人才办做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的落地和服务跟踪等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和人力社保局做好“115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考核和日常管理。

三、以项目实施和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积极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全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0项、国家火炬计划6项、星火计划8项,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6项、省公益科技计划7项、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厅市会商项目2项、开发省级新产品56个。全市获得上级科技经费3623万元。组织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进行验收,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18项,安排科技项目经费2440万元。

(二)进一步深化厅市会商制度。举行了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第二次厅市工作会商,全面推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的“电子级多晶硅项目”和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高值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两个项目列入厅市会商专项资助,资助金额分别为170万元和260万元。

(三)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创新型示范企业4家、省专利示范企业6家、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1家。新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1家。

四、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导向,加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开展知识产权宣讲培训。承办了全省专利行政执法培训班,全省120多名专利系统执法人员参加培训。举办xxxx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宣传巡回演讲”衢州专场报告会,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知识产权进社区、进企业宣传活动,全市累计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10期。特别是首次举办了“衢州市专利成果展”,全市22家企业带来了24个专利项目,较好地展现了我市新材料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的专利技术成果。

(二)强化专利行政执法与保护。一是开展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制订了《衢州市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市累计检查专业市场55个,检查产品6000多件。二是健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与市公安局签订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亮剑”专项行动联动协议书,就案件移送程序、召开联席会议等作了议定。三是组织开展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江山市左邻右舍便利商店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浙江万众商贸公司获得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项目经费补助。

(三)认真落实专利资助政策。全市共对xxxx年获得的989项授权专利、7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个软件产品,以及4项专利产业化项目和1项引进专利实行了专项资助,资助184万元。全市专利申请量1945件,授权量1522件,同比分别增长23.8%和9.1%;发明专利授权量93件,同比增长55%。

五、以科技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强农业与社会领域科技创新

(一)抓好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11项,“竹黄、金针菇珍稀食药菌资源开发关键技术中试及产品加工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获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1名、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4名。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常山县“油茶产业提升工程”新一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已列入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衢江区“衢州椪柑产业提升科技示范及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二)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省第九批省科技特派员、第四批市科技特派员和各县(市、区)科技特派员93人均已按要求派驻各乡镇基层开展工作。法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特派员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有力地推进了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据统计,xxxx年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96个,共推广新技术72项,引进新品种11个,建立基地6000余亩,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56期,发放科普资料10000余份。

(三)继续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进行筛选,向6个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发放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通知书。完成大型水库地震安全工程调查工作,并及时上报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组织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地震应急逃生避险演练和科普讲座等活动,并在全省率先完成防震减灾“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四)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根据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督促江山市淤头镇、开化县华埠镇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指导江山市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有3个项目被列入xxxx年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重大科技项目。

六、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石,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一)加强日常学习和教育。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党员)年度学习计划,召开40余次“学习会”和4次全市科技系统工作例会,深入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重要会议精神,组织向“最美教师”学习,争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不断提高科技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由我局选送的两个节目分别获得全省科技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晚会二等奖和三等奖,展示了我市科技系统热情踊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加强廉政和效能建设。学习换届纪律和廉政准则,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制定下发《关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局机关全体干部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开展廉政风险点自查,绘制权利运行流程图11个,查找廉政风险点227个,制定防范措施126条,做到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热情接待群众来访,正确处理群众诉求,做好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答复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共办理群众诉求30件,其中咨询5件、建议23件、其他2件,均按时答复。

xxxx年,全市科技系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和任务,全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但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距离市委、市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要求,我市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仍然偏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科技经费投入还不能满足创新的需求等,这些问题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加以解决。

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加快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四省边际“率先崛起”的关键一年,我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为指导,紧紧围绕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年度建设目标,坚持“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建设“两地三城”、支撑“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加快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一)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同时,坚持重心下移,积极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推动科技工作向乡镇延伸。

(二)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园区,支持市高新园区做好以升促建工作,完善现代产业、综合服务、高端城市和一流生态“四大功能”,努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产业新城。推进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展大学科技园设计建设、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扶持奖励政策研究等实质性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和人才引进,把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三)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好浙江氟硅技术研究院和浙江省衢州氟硅新材料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发挥好上海有机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作用,积极申报成立国家级氟硅材料检测中心,争创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谋划建设特种纸、空气动力机械等其他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四)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紧紧围绕省里提出的“六个一批”(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研院所、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的要求,结合衢州实际,重点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创新载体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科技人才引进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加强科技政策落实和宣传。继续落实完善各项科技惠企惠民政策,深化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干部挂联企业力度,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为经济主体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科技服务。加强对全市企业科技政策的宣传和辅导,扩大科技创新政策的知晓面,让企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大科技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大企业服务外包,扶持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业者,建设一个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风险和金融服务机构群体。

(三)继续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工业

110、科技信箱、网上技术市场和市科技局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扩散面广、交流成本低等优势,建立面向全市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上信息发布、网上多媒体洽谈与交流、网上中介服务等功能,构造方便快捷的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世界浙商大会”和“浙江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等中心,吸引浙商来衢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或科技服务型产业,以科技推动山区经济发展。根据衢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和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加快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羊。

(二)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更多的科技资源,研发更多的高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加快国家氟硅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空气动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三)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专项计划,重点提升建材、机械、轻工、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明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努力形成一批以高端产品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四、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着力集聚优质科技资源

(一)完善厅市会商制度。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山区经济发展等重大课题方面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确定几个重大科技专项与优先主题予以重点支持,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着力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提升区域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化市校合作机制,不断加强与市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好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个衢州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围绕企业需求,采取“小分队、多批次”形式,组织邀请专家到企业发现解决技术难题、洽谈合作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围绕产业需求,采用“市县两级联动”的方式,有重点地举办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有效解决产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三)创新办好第十届科工会。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聚焦主导产业,突出专利展示与交易,进一步改进办会模式,及早部署,争取办出新特色、取得新成效;按照“规模小型化、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活动经常化、成果实效化”的思路,推进科企合作,努力促进科企双方从单项技术难题解决逐步向合作研发、引进专有技术或专利技术、联合共建创新载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合作转变,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五、围绕改善民生,着力加快农业农村和社会领域科技创新

(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以贯彻落实xxxx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衢州农科院建设,深化与省农科院、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继续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扎实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两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做好种子种苗、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等科技项目攻关,培养一支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实施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集成推广项目,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助推新农村建设。

(二)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围绕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重大民生科技问题,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疾病防控等一批民生类科技项目攻关,建设一批示范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民生类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的推广转化,加强培育民生科技产业。

六、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和人才战略,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积极创建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制定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建设目标。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同时,积极争取成立市专利行政执法支队,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大专利宣传和保护力度,及时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配合抓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工作,重点做好“四个一百”项目技术评审工作;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实施、重点产业和基地建设,捆绑式引进创新团队。重视人才的柔性引进与共享使用,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工大、杭电的人才培养合作,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重点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激励。

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科技管理绩效

(一)继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牢固确立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评价、奖惩体系,加大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作用。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两高于”,即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十一五”增长幅度。

(二)继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绩效。完善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三审一决策”制度,加强科技项目的中期评估、结题验收和绩效考评。调整优化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结构,重点支持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的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集中度和绩效,更好地发挥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等办事程序、行为准则,提高科技计划立项和科技成果评审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

八、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

(一)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山海协作、互挂互派等合作机制,加大干部上挂下派交流力度,密切与各级部门的联系,服务企业服务园区,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深入开展“进村入企走基层、科技服务促转型”大走访和以“三治三比”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全面落实“两项工作”和“三项制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机关效能。

(二)坚持加强学习和推动工作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深化完善学习制度,努力提高科技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工作能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科技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切实增强开展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和“三重一大”各项规定,完善岗位风险防控机制,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结合省里开展的“深入基层谋发展、心系群众惠民生”创先争优蹲点调研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一线形成科技发展思路,在一线了解科技需求民意,在一线兴办科技惠民实事,倡导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争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争当一个“最美科技干部”。

第四篇:科学技术局总结及计划

科学技术局总结及计划 11月3日 ,全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确领导和市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按照峨发[]1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五大工程”和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一城、两县、三乡、四基地”工作目标,科学谋划,开拓进取,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县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我们切实抓好市委、市政府“五大工程”的贯彻实施,结合科技工作实际,以市科技局提出的“五大科技行动”为主

题,齐心协力,奋力工作,协调推动了五个方面工作,促进全县科技工作整体水平实现“五个新”。

科技计划项目取得新突破。一是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是抓好去年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的跟踪和对接工作。申报自治区级和市级科技项目4项,自治区下达了《农村杂交野兔林下生态放牧养殖示范》、《利用县电视频道进行科技培训》,获自治区科技厅项目扶持资金53万元;另一方面是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我们通过向上沟通、汇报和请示,高质量的向市、区科技厅上报了科技计划项目7个。据统计,共向市级上报了《毛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县优质龙滩珍珠李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县龙滩库区网箱种草养鱼项目示范及推广》、《天峨六画山鸡配套品系选育与应用示范研究》等4个科技项目;共向自治区科技厅上报了《毛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开发与示

范》、《县毛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和《购置科技服务交通工具》等3个科技项目,为今明两年的科技项目实施抓谋划、打基础。二是扎实抓好科技项目的实施。,我们狠抓科技扶贫开发攻坚行动的实施,在产业带动工程和科教引领工程下功夫,全县启动万亩油桐低产林改造工程,认真谋划,科学制定了万亩油桐低产林改造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技术措施,划定油桐低产林改造中心示范区域,组织技术人员到油桐主产的三堡乡、坡结乡开展技术指导。目前,万亩油桐低改工作已完成11000亩,完成任务的110%,完成项目投资110万元;此外,抓好布柳河山瑞养殖,在龙滩电站右岸蓝远公司的保护布柳河野生养殖基地已投放种苗3000只,年底产卵达4000枚以上。三是扎实做好科技创新企业的引进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抓好产业增量提质科技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以推进新型工业和打造亿元产值企业提质工程为核心,引进和实施

eo板生产企业。我局多方努力和争取,邀请e0环保板材的研究专家及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到天峨进行实地考察,并意向在天峨投资办企业,为做好引进企业的服务工作,我局积极协助企业到发改、国土、环保、住建、林业、工业集中区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企业场地,其它相关手续也正在协调办理当中。

专利发明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及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年初,自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全区发明创造大会和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全市专利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及时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陆祥红县长担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李文丹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财政、科技、工信、教育、卫生、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24个有关单位一把手担任的领导小组。成立县知识产权局,挂靠县科技局,执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分管科技业务工作的副局长谭国轶同志兼任知识产权局局长。二是

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利用科技下乡、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深入企业、乡镇,宣传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有关知识,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举办专利发明和知识产权培训1期,培训50人次。制定和印发了《县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暂行办法》,激发全民积极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热情,营造全民参与专利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认真做好发明专利申请服务工作。县知识产权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目标任务,积极做好全县发明专利申请的各项工作。截止10月份,全县已经完成专利发明授权量9件,已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认真开展假冒专利查处执法检查活动1次,未发现有假冒专利现象。

科技宣传和技术服务水平得到新提高。一是积极组织参加“两周四会”。今年以来,我局积极组织科技创新企业、发明专利企业和个人代表参加区内外的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博览会,通过“走出去、请

进来”的方式,把我县科技创新项目和产品向外推介,把外商引到天峨来办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全县科技创新的发展。今年1月,我局共组织4个部门和企业到南宁参加广西科技活动周,参展项目6项,产品展销9个。活动周期间,成功与南宁元香木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项目引进意向。今年5月23至27日,组织龙滩永明软木有限公司参加北京科博会,该公司的软木制品作为广西参展产品在北京科博会参展,并且在科博会上得到国内外客商的高度关注,也得到自治区陈章良副主席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今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组织了龙滩永明软木有限公司、龙滩炭素有限公司和天峨中华堂鼻炎中草药研发中心等5项专利发明参加首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参展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2500多份,达成专利合作意向3项。此外,我们组织参加分别在深圳和西安杨凌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高交会和第十九届杨凌农高会,收效明显。二是

扎实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发挥科技部门的技术优势,积极深入乡村、企业、街道等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活动,通过整合农业、水果、中药等部门资源,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活动。今年,共组织3名技术人员参加在纳直乡举办的“五下乡”活动,组织人员到向阳镇当明村指导大果山楂育苗新技术应用,会同农业局深入岜暮乡平石村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分别到三堡乡、坡结乡开展油桐低产林改造技术培训2期,深入到龙滩永明软木有限公司开展科技专利调研,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全面提升了科技工作的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工作氛围。截止目前,共发放科技宣传资料2300份,共制作宣传板报3块,举办各类科技培训6期,培训群众6517人次,投入培训经费1多元。 科技行政审批工作取得新成效。,我们认真按照区、市有关扩权强县的要求,认真抓好区科技厅和市科技局下放的行

政审批事项的接收行政审批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截止10月份,已经接收区科技厅和市科技局下放的“科技民营企业的认定”和委托下放的“科技计划项目审批”两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制定了接收方案,细化了操作规范手册,优化了办事流程图。两项审批已按照要求全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共接到行政审批事项4个,正在办理审批事项4个。

科技部门自身队伍建设有了新提升。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提质增效、赶超跨越”和“学精神、明目标、整作风、增效能”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学习上级党委文件精神和领导重要讲话精神,把工作重心下移,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工作执行力。今年来,共深入基层开展工作20多次,发放征求意见表250多份,召开座谈会8次,征求到涉及科技工作和干部作风方面的意见建议12条,制定整改措施14条。在今年抗洪救灾中,我局

融合资源,组织了农业、水产、林业、水果等部门的18名科技特派员组成抗洪救灾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到受灾严重的乡镇、移民点指导抗洪抢险、指导恢复生产,并发放科技扶持种草养鱼、种草养猪草种40亩。此外,还统筹抓好县“三网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包点移民工作、招商引资等工作。目前,我县科技大楼建设已确定,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真龙移民点汛期安全、生产开发、社会维稳等工作开展正常;项目资金完成5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8%,招商引资已经完成360万元,超额完成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完成5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83%。 今年,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利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主要原因是我县科技型企业少,企业自主创新基础差、能力弱,导致专利申请增长不稳定;科技局掌握经费有限,无法支持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开展科研活动。二是科技人

员编制配置不够。目前我局尚有2名干部无编,只能占用乡镇编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三是科技经费不足,科技工作投入太少。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扎实推进科技工作,力争全县科技工作上新台阶 ,全县科技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五大工程”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城、两县、三乡、四基地”工作目标,克难攻坚,排除万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部门、乡镇的密切配合,努力开展好全县各项科技工作,为天峨富民强县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市委“五大工程”的贯彻落实。继续以“科技大大工程”为着力点,切实抓好“五大工程”的开展,重点要抓好产

量增量提质科技行动和科技扶贫开发攻坚行动,认真谋划开展好研发创新工程和农村科技扶贫行动,抓好科技创新企业的引进和农村科技培训。

二是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跟踪和服务,确保申报的科技项目得到区市科技部门扶持,加强科技调研,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在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上有新突破。

三是抓好专利发明和知识产权工作。加大对专利发明和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力度,落实工作经费和工作责任制,建设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服务机制,努力提高单位、组织和个人发明创造和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专利申请量有突破,完成全区制定的倍增计划任务。 四是继续抓好科技宣传、科普等工作。要加强科技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的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做好“万亩油桐低产林改造”技术指导和

培训工作。

五是抓好挖掘和培训科技人才工作。继续巩固培养科技人才小高地,努力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科技特派员。组织水产、畜牧科技人才研究种草养鱼、种草养猪技术推广。通过科技示范带动,推广种草养鱼、种草养猪科技致富项目,为库区移民的民生保障打好基础。

六是抓好科技”三网通”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科技“三网通”综合大楼的建设进度,优化科技办公环境和信息网络环境,加强科技工作硬件建设,增强科技发展后劲

第五篇:自治县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五中、六中全会和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创新型都安为统揽,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化、创新自主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全县科技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以科技行动为重点,集中全力抓项目

把项目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生命线,依托项目,推进创新,提升产业,促进发展。一是实施科技富民推进行动,促进科技兴农。安排实施水稻和玉米高效规模种植新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都安山羊品种改良与养殖技术示范、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安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中药材新品种引进示范等科技兴农项目6项,引进推广农业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16项,新增产值1000万元,农民增收500万元。二是实施产业化科技推进行动,促进科技兴工。安排实施高档黄酒研制与开发、野生毛葡萄酒降酸关键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等科技兴工项目2项,新增销售收入800万元。

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深入研究国家、省、市的政策,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我局争取到自治区、市项目8项,其中自治区级项目5项,获得项目资金支持113万元,市级项目3项,获得项目资金支持20万元。

二、以试点示范为先导,整合资源抓创新

把科技试点示范作为推进科技工作的重要手段,以试点示范带动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一是开展特色产业集约发展试点示范。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在地苏乡建立了"都安山羊品种改良与养殖技术示范基地"。基地的建成标示着都安山羊科技品改工程又翻开崭新的一页,基地借鉴广西咪咩波尔山羊有限公司与贵州晴隆模式结合,开展山羊科技品改示范,分别从山东、河南及广西咪咩波尔山羊有限公司引进被称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的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有效解决了我县山羊品种生长慢、体型小、成品率低等问题。基地现种植牧草200亩,山羊300头,基地的建成,为我县打造"百万只山羊养殖基地县"打下坚持的科技基础;在澄江乡八仙社区建立了"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将建成以示范推广1000亩"桂葡1号"两性花毛葡萄改良种;研究酿酒葡萄疏花疏果、绿色食品病虫害综合防治、避雨栽培、降酸、配方优化施肥和节水滴灌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通过推广应用以上技术集成,全面提高酿酒葡萄原料的质量,从而制订出两性花毛葡萄新改良新品种"桂葡1号"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为一体的投产综合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三个,建成两性花酿酒葡萄新品种原料生产核心示范基地100亩,产年原料果160吨以上,优果率达到90%,原料浆果各项理性化指标符合葡萄酒酿造企业酿制中高等级葡萄酒的要求。以健全和完善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科技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酿酒葡萄生产栽培技术,获得及时的市场、技术信息为目的的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一个。整合科技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加强种养殖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集成研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二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点示范。在安阳镇、高岭镇、地苏乡、澄江乡、大兴乡建立"水稻和玉米高效规模种植新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开展玉米免耕、秸秆还田、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密度等技术种植集成示范3万亩,引进推广的新品种桂单58

9、正大6

19、迪卡008等玉米杂交良种亩产超550公斤。今年以来,共计向项目区农户发放优质玉米杂交种子600公斤,化肥3000公斤,开展新技术培训5期,受训群众500多人,发放各类生产资料1000多册;在安阳镇益梨社区建立"安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将建成以整合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形成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开展100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引进、推广蔬菜优良新品种5个;集成推广高效低耗无公害瓜菜滴水灌溉栽培技术;设施农业瓜菜生产模式研发,开展有土与无土栽培瓜菜的水肥控制技术、用药技术、高产技术与科学化田间管理技术对比,探索有土栽培与无土栽培增产、减药、节水、省肥"一年四糙瓜菜"(两糙哈密瓜,一糙西瓜,一糙青瓜或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为一体的建设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科技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无公害瓜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获得及时的市场、技术信息。今年引进试种的"丰蜜二号"哈密瓜生育期95天,肉质爽脆清甜,中心平均可溶性因形物含量15.36%,商品瓜率96%,平均商品瓜单瓜重1.53kg,折合1783.7kg/亩,亩产值9000元;在高岭镇、地苏乡建立"中药材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根据新农村科技示范试点其岩溶山区山脚宜林宜草地带的资源,继续引进适销对路且国内外市场短缺的中药材鸡血藤10000苗,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地苏乡大定村和高岭镇建立了2个鸡血藤人工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为培育新农村示范试点新的增长极提供了产业支撑。三是开展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试点示范。重点指导和支持县内企业申报国家专利,开展新产品试验、检测和鉴定,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今年以来,都安密洛陀公司的野生毛葡萄酒降酸关键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及宏慧黄酒公司的高档黄酒研制与开发项目分别得到自治区和市项目资金支持20万元和10万元。四是开展工业集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县内企业创新能力和全县科技人员、科技管理干部专利申请方面的知识水平,推进专利工作科学发展,今年10月,我局组织永鑫公司、密络陀公司、宏慧黄酒公司、都安虹达桑菌科学种植专业合作社、建兴公司等5家企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5名到河池市参加《河池市专利申请培训班》。1-9月,全县专利申请量7件。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2项。授件量4件,授权专利均为实用新型专利。另有3项专利正组织申请中,年内完成申请专利10项,比去年增长25%。

三、以宣传活动为载体,面向基层抓科普

把科普宣传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重要手段,按照扩声势、创特色、增影响的原则,扎实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一是广泛开展科普集中宣传活动。今年11月,在组织参开展了的以"关注公众安全健康,建设和谐生态社会"为主题的"十月科普大行动"中,我局组织技术员深入企业、合作社、种养专业户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收集疑难问题,并在县科技局培训室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2期,培训企业职工100名;在县城文体广场通过科技成果展览、开展科技知识咨询、赠发科普资料等形式,开展科普集中宣传。共展示科普板报展板8幅,接受群众咨询500多人次,赠发科普资料1万余份。二是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多个部门和单位先后深入到全县各个乡镇,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把科技法规、专利知识、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送到广大农民手中。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结合实际,为县城各中小学、县级机关和部分乡镇赠送《抗震救灾科普知识》读本2500余册。三是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今年5月,组织开展了以"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知识产权宣传周,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方面的典型企业、人物进行了重点宣传,全县上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四是加强科普基地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注重衔接课程,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相互结合,全方位、系统地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了享受科技教育平台。目前,中心建立科技活动场500平方米,设有计算机40台、四驱轨道车40套、汽车模拟驾驶1套、天文望远镜一台、光电星象仪一套、日月地运行仪一套、世界钟一套、小气象站有机包埋标本一套、智能机器人套装4套、小机床10套等科普活动设施一应俱全,今年,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成为河池市首个自治区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今年十月,中心申报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及机制建设"项目得到市级科技项目经费支持5万元。

四、以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统筹兼顾抓防震减灾工作

加强地震应急系统建设工作。一是起草并报县政府下发了《都安瑶族自治县地震应急预案》,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在不断完善,地震局内部也制定了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二是起草并上报了《都安瑶族自治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各种相关。三是落实并举用了宏观观测点,聘请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观测员,并与其签定聘用合同,为其配备观测仪器、记录表等;完善了"三网一员"防震减灾体系,每个乡镇都配有防震减灾分管领导、防震减灾助理员,防震减灾分管领导都由乡镇党委或政府副职兼任,每个行政村(社区)的村主任担任地震知识宣传员和防震灾情速报员;落实地震紧急避难场所。四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结合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展出防震减灾知识挂图和赠送地震灾害防御知识小册子;起并报县政府下发了《都安瑶族自治县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方案》。做好震情上报工作。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实行值班与震情上报工作制度,今年两会及国庆长假期间,累计向市地震局、县委、县政府上报"零报告"28期;板岭乡永仁村发生ML3.0级地震后,向县政府上报震情汇报6期。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切实把"2.28"地震震后应对工作落到实处。2011年2月28日上午10时57分,我县板岭乡永仁村(北纬:24.44,东经:108.09)发生ML3.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局立即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响应,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切实把震后应对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了震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

1、快速反应,措施得力。2011年2月28日上午10时57分,我局接到河池市地震局震情报告:我县板岭乡永仁村(北纬:24.44,东经:108.09)发生ML3.0级地震。接到报告后,我局第一时间形成文字材料汇报县委、县政府,及时与三只羊乡、板岭乡、下坳乡政府联系,调查周边各村屯情况,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即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本部门参与防震减灾应对工作,于当天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现场地震调查工作。成立了以地震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科技局副职领导为副组长,科技局机关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工作小组,制定了震情应急保障方案,指派专人负责地震短临跟踪、密切监视震情。一是措施到位。坚持实行由局领导带班,双人双岗震情值班制度,24小时领导带班的值班、值宿工作机制,累计落实应急值班46人(次)23天;二履行职责。地震发生后,我局切实担起自治县"2.28"地震防震减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同区、市地震工作部门开展震情分析、判断地震趋势,组织地震后宏观异常观测,与上级地震部门保持联系,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防震减灾进展情况,及时将地震情况情况汇报县委和县人民政府。

2、稳妥处置,工作到位。为详细核实震区震情灾情,遵照谢志刚市长的批示要求,我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分别于3月1日、3月2日和3月14日,配合区、市地震工作部门,分别深入三只羊乡上年村、板岭乡永仁村进行现场调查,开展台基勘选与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实现了与自治区监测台网中心信号的联通,脉冲标定正常。现场调查工作中,我局联合区、市地震工作部门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村民宣传防震避震知识,指导群众做好可能出现的余震的预防工作,消除了群众恐慌心理,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不折不扣抓技术转移

今年以来,我县科技部门按照《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加速技术转移、促进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结合,推动产学研联合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促进了县域科技创新。一是能过"科技兴工"项目促技术从高校向企业转移。《野生毛葡萄酒降酸关键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项目实施以来,密洛陀野生葡萄酒专业酿造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开展科技合作,就野生毛葡萄酒降酸关键技术攻关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开发新产品以及建立实习科研基地等达成了共识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毛葡萄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今年1月,我县科技部门成功协办《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应用技术交流会》,会议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全区糖厂到我县永鑫糖业有限公司召开现场交流会,推广永鑫糖业有限公司"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该技术实现了生产零取水、标准煤耗达到3.843%、白砂糖产品质量一级品率达到99%以上,预计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科技兴农"项目促技术从科研院所向当地农户转移。实施的"玉米""葡萄"、"大棚瓜菜"、"中草药"、"山羊"项目中,分别从广西玉米研究所、广西葡萄与葡萄洒研究所、广西蔬菜研究所、广西花红药业、广西咪咩波尔山羊有限公司引进推广农业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16项,向当地群众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魅力;以实施城乡风貌建设为载体,在登金移民点建成智能双向视频咨询诊断服务系统,当地种养专户能通过视频与专家对话,生产技术难题直接得到专家的诊断与解答。

六、以强化执行为保障,紧扣中心抓工作

把全面贯彻执行县委、政府决策,强化内部管理作为抓好科技工作的根本保障,健全单位管理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六中全会和县委、县政府会议精神。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文件材料,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结合工作开展讨论,统一全局思想;切实解放思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用以指导全县科技工作。二是认真抓好联系点工作。落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做好"走千村访万户"活动;狠抓计生工作。认真开展帮村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安阳镇益梨社区做好抗震救灾、村两委换届选举、农村医疗保险、安全信访稳定等工作。三是认真抓好各项共有工作。积极做好单位绿化美化工作,认真整治卫生死角。加强档案规范管理,本局把档案落实到专人专处管理。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信访稳定等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上一篇:课外访万家活动心得下一篇:课堂教学改革发言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