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转型跨越发展时期

2024-04-28

浅析转型跨越发展时期(共6篇)

篇1:浅析转型跨越发展时期

浅析转型跨越发展时期

乡镇人大主席团如何做好自身工作

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廉广锋县长提出的“项目建设年”和“作风优化年”的要求,我就乡镇人大主席团如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工作职责,高效率地组织开展乡镇人大工作,真正服务与发展大局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提高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是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前提

现在,有一些人对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人大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有的认为人大监督只是做做样子,解决不了问题。其实我们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要善于从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高度,来认识乡镇人大工作对于国家政权机制的运行,对于促进政府发挥职能作用,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尊、自重、自信、自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要珍惜法律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要把肩上的担子作为责任和压力,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投入到人大工作中去,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和做人大工作到位。这样,才能树立起人大的形象和权威、工作起来才能叫得动、打得响、推得 开、做得好。

二、加强学习,增强能力素质,是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基础

从事人大工作,没有一定的政治头脑,思想认识就上不去;没有一定的理论视野,履职能力就上不去;没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工作水平就上不去。作为乡镇人大主席团,要自觉开展“三学三促”活动。学政治理论、学法律法规、学人大业务知识,促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促集体履职水平的提升、促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提速。

首先,要学习政治理论。要始终如一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理论、方针和政策。通过学习自觉把党作的自觉性和主动的理论与人大工作实际相结合,提高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认识,增强乡镇人大工性,积极身到人大工作中投去。

其次,要学习法律知识。进了人大的门,就是人大的人,要把法律作为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重点学好《宪法》、《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和《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基本法律。要学习一些民事的、行政的和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既然我们到了这个岗位上,就要有一种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法律方面的行家。把一些重要的法律、把法律中的一些重要条款都能记下来,而且用于我们的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才能回答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大量执法方面的问题。第三,要学习人大业务。乡镇人大工作具有较强的法律性和程序性,每项业务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人代会、主席团会、代表视察、执法检查等工作都有哪些步骤,先进行哪项,后进行哪项都有法律依据,必须依法进行。要熟悉人大工作方法,了解人大工作特点,明确人大工作程序,遵守人大工作原则,掌握人大工作规律。通过学习促进工作。总之,乡镇人大干部要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只有这样,眼光才能看得深、看得远、看得宽,从而不断提高参加行使管理国家重要事务的档次和深度。学习要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三、依法办事,理顺工作关系,是乡镇人大工作的基本要求

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人民群众的要求和从事人大工作同志的心愿,从事乡镇人大工作,不仅要坚持必要的原则,而且要善于理顺各种关系,采取适宜的方法,审慎从事,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具体地说,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第一,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人大工作有没有权威,主要体现在依法监督的力度与效果。要达到监督的实效,必须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一方面,监督工作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政府工作,而不是唱对台戏。因此,必须强化监督意识,要敢于监督政府的工作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是否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另一方面,监督工作也要获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开展监督工作之前,要主动汇报,积极沟通。没有给书记汇报,没有与乡长沟通,书记不了解,乡长不知道,工作得不到重视支持,监督得不到有效开展,不能埋怨书记,不能责怪乡长,只能怪自己不善于开展工作。第二,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乡镇人大要对本乡镇内根本的、长远的、重大的事情作出决定并监督政府去认真贯彻执行,而不应着眼于政府的一些繁琐事务。在实践中,一些乡镇人大存在着工作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有的乡镇完全依托于同级党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工作;有的乡镇把工作立足点放在为政府“排忧解难”上,结果陷入“事务圈”,处于既失职、又越权的“两难”境地。人大工作切忌事无巨细、西瓜芝麻一起抓;更忌舍本求末,丢西瓜拣芝麻。第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要充分运用召开乡镇人代会的形式,履行人大工作职能,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由于乡镇不设常设机构,所以,依法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好本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是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形式。当前有些乡镇存在对人代会重视不够、审议质量不高,对会议议题、程序不明确、不规范,使得会议真正流于一种形式,“日程上报开半天,三个报告念一遍。举手表决画个圈,抬手举杯共祝愿。发个礼物做纪念,回家讨论吆喝散”,会议缺少实质性内容。因此,要认真组织好人代会。会前,组织代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会议期间,严格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会议,不能怕麻烦、图省事、随意简化会议程序。要认真审议会议报告,支持和鼓励代表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使乡镇人代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形式管理乡镇事务的载体。会后,要对做出的决 议、决定和代表的建议意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督促落实。第四,事前与事后的关系。事前监督有利于推进政府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政府工作顺利进行。事后监督能够准确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监督措施,督促及时整改。考虑到不影响政府的正常工作,人大监督一般宜在事后进行,但又不能把人大监督的事后性绝对化,对监督的时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事前的事前,宜事后的事后,从而达到既“纠偏”又“防患”的目的。

四、履行职责,落实各项工作,是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关键

乡镇人大工作如何开展,开展得怎样,朝什么方向,朝什么目标都取决于主席团的组织和领导。因而,作为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要根据乡镇人大工作实际情况,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抓制度建设,规范人大工作程序。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人大工作,是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保障。任何工作都应该建立、健全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来加强自身的建设。人大工作更是如此。人大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开展乡镇人大工作,宪法、法律和法规都有原则规定,但是有些工作,法律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还必须结合乡镇人大工作实际制定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乡镇人大主席团议事规则;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守则;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的工作职责;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制度;乡镇人大主席团联系代表制度;乡镇人 大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人大代表述职制度;乡镇人大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制度;乡镇人大接待人大代表和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同时还要建立代表花名册;代表小组花名册;群众来信来访登记簿;代表学习培训记录簿;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办理情况记录簿;会议记录簿等。有了这些制度,乡镇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有记录,乡镇人大工作就能照章办事,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有了规则,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使乡镇人大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一定会搞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相反,如果制度不建立、不健全,那么,工作必定会显得杂乱无章,自身建设跟不上,能力得不到加强,工作出不了成绩,出现上面说一下,下面动一下的消极、被动局面,甚至产生措手不及的情况。

二是抓活动组织,推动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开展代表活动,发挥代表作用,是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重点。发挥代表作用,在人代会会议期间容易做到,但在闭会期间,则往往被忽视。开展代表活动,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是人大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反映,是人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强化人大的法律监察和工作监督,并进一步使之公开化、法制化的力量所在。第一,要组织代表培训活动。人大工作有没有水平,主要体现在议事决策的层次与质量。提高议事决策水平,最基础的条件是代表的综合素质。作为来自农村最基层的各乡镇人代表,他们大多是农民出身,自身的文化水平、政治觉悟、理论知识等有着很大差距,要想使每名人大代表真正做到不辜负人民 群众的重托,为选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必须加大对代表的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的自身综合素质。一是活化学习方式。在学习方式上,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利用每年冬季和夏季农闲时节,对乡镇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并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每季度进行集中学习或专题座谈讨论,把每名代表的学习情况作为年终评优的一个重要依据。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在学习内容上,要充分调动代表参与的积极性。除了认真组织代表学习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文件,以及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使其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吃准吃透政策精神外,还应结合代表从事农村工作的实际,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知识、涉农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同时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各乡镇人大代表外出进行学习考察,开阔他们的视野、汲取经验,不断拓展知识空间,提高参与管理乡级事务的能力和参政议政水平,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务能力。第二,组织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是代表学习和履职的最基本的方式。要本着就近、就地、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组建代表小组,要结合人大自身工作特点和农村季节组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小组活动视察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组织视察要注重实际调查,直接听取群众反映、认真分析研究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督促政府认真办理,给代表 一个满意的答复,人大正、副主席要起到建议、意见,议案牵头人的作用,尽职尽责为代表履职服务。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可以集思广义,集中反映选民的呼声和正当要求,为选民当好代言人。第三,组织乡镇代表开展基层站所评议和述职活动。代表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是乡镇人大主席团全年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大依法行使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乡镇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和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年坚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大代表对乡镇政府及其部门以及基层站所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乡镇政府组成人员进行述职评议,及时向社会公开评议结果。一方面能促进政府组成人员和各部门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推动人代会决议决定和政府报告中主要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监督履职能力。第四,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的活动。乡镇人大主席团要牵头制定代表述职实施方案,要明确代表述职活动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述职对象,召开述职评议大会,总结归纳评议意见,帮助述评代表改进工作。通过代表向选民述职,增强代表意识,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既保证人大代表履职,又能集中反映群众的心声。

三是抓创先争优,发挥代表典型激励作用。一个好典型,就是一个航标灯,要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和“一名代表一面旗帜”的效果。使每名人大代表都能做到尽职尽责,在人 民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就要在人大代表中树立争先创优的奋斗目标。为此,要在代表中发现、培养、总结典型,总结他们在生产一线改革创新、带头致富、起先锋示范作用的典型事迹;总结他们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为民解难、代民建言的先进事迹;总结他们学法、守法、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支持政府工作、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的典型事迹等等;开展以“联系一次本选区选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想一条致富路子、提出一条好的意见和建议、化解身边的一件矛盾纠纷”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发放“代表履职手册”,认真填写代表联系选民、议政、走访等履职情况,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并在活动中,引导每名代表争做“四种人”:农业科学技术的明白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的传播人、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的百姓贴心人。不断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尽可能扩大典型的辐射面。我们西村乡的秦永宽代表在从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考察回来后,买了切片机对药材进行深加工,除此他还联系了药材收购的大客户,带领了全村老百姓致富增收;张玉鹏和贺晓源两位代表远赴甘肃兰州考察,寻求一条了在果树下套种油菜可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的路径,为全县果农种植果树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在。我县的转型跨越发展进入了攻坚时期,我们乡镇人大主席团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服务于发展大局为全县经济社会良好有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突出贡献。

篇2:浅析转型跨越发展时期

——中国杂粮之乡朱碌科镇发展纪实

辽西美丽小镇——朱碌科,素有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美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绵绵流长,乾隆年间的弥陀寺、青云庵给小镇的佛教文化和旅游带来勃勃生机,辽西朱碌科黄河会和杨杖子辽西撒灯给小镇的传统文化蒙上了神秘色彩。朱碌科镇位于北纬41。39ˊ,东经119。55ˊ,地处建平县东南部,东距朝阳市65公里,西离县城40公里,南到锦州港180公里,“老宽线”、“朱馒线”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朱碌科镇辖12个行政村,人口2.618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余万亩。有杂粮加工企业280多家,产品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欧盟、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杂粮之乡”。该镇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突出贡献奖”、“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有: 白云石、白粘土、大理石、硅石粉、石灰石等。

近年来,朱碌科镇党委、政府把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以小杂粮深加工为依托 建设辽西秀美中心小城镇”主题和“文化立镇、工业兴镇、杂粮名镇”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朱碌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朱碌科镇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进入了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2014年,朱碌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重点工作推动全局发展为主旋律,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使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步。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1500 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500万元。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1、积极开展各种载体活动。一是深入开展了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先进党组织”和“五个好”村党组织争创活动。我们按照争创先进党组织目标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工作机制,并在工作中狠抓落实。二是组织开展了“双培双带”、“一句话承诺”、“设岗定责”等载体活动。全镇779名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党员申报了岗位并进行了承诺,完成率达100%,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镇各个党组织按照基层党建的具体要求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特别是实行“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党支部联系群众”等各项制度。各村党组织全面开展了“一制三化”活动,加强“五个好”村党组织建设,先后有7个村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1名村书记被评为“十佳”农民党员。

2.集中力量对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治。今年我镇集中力量整顿了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指导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抓好“两委”班子建设、找准软弱涣散的原因、明确发展思路、健全发展机制、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抓好培训党员干部等工作,联系部分企业为为软弱涣散村购置了图书、桌椅、电脑、打印机等;还为软弱涣散村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清单,明确了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时限。为软弱涣散村经济社会发展输入持久动力,为整改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为民服务代办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全年为民办理事项1200余件,各村组或自然屯都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站(点),办理粮食直补、新农合、户口、移动电话等3000余件次,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4.在发展党员方面,我镇大胆创新、严把入口关,将党员发展与做好事、办实事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发展对象必须做2件以上好事或实事,鼓励发展对象积极参与到群众路线“联村帮户”活动中来,为帮扶对象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党员意识,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从行动上入党。今年我镇共发展党员12名,预备党员转正16名。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0名,每个村保持了5名入党积极分子常数。我镇还创新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机制,建立了流动党员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流入地清、作用发挥明显。

5.全面加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建设。各村工作室牌匾、公开栏、意见薄、资料库、工作制度、工作台帐健全到位,促进了“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履职尽责。年初党委对党代表、人大主席团、政协工作进行研究,分别都做出工作计划。召开座谈会3次,检查、视察、调查4次。为党委工作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政府工作实行了有效监督,促进了政府工作和推进了法治镇进程。6.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镇党委加强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茁壮成长。今年 我镇选派了12名中层干部任村第一书记,使干部得到了锻炼,为各村增强了战斗力与活力。镇党委还培养了36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村党组织后继有人奠定了基础。

7.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党员标准化活动室建设得到加强,全镇12个村都达到了“六化十有”标准,实现了村干部办公、党员活动、远程教育、为民代办、文体娱乐“五位一体”的功能设置。

8、镇党委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狠抓党建项目化管理;对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进行高标准谋划和指导。重视非公企党建工作,有条件的,都建立了党组织,逐渐实现非公企党组织全覆盖。

二、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梯次推进,稳步提升

2014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党代会、人代会及镇人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认真研究,狠抓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等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全镇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截止10月末,民营经济总产值完成2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招商引资完成2.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80万元。预计到年末,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34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招商引资实现2.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90%,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较好的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以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围绕杂粮种植、畜牧养殖、经济林栽植等特色产业,调结构、扩规模、促转型。2014年杂粮种植面积发展到4万亩,新增有机认证品种5个,建设国家级杂粮示范基地一处,谷子新品种谷子400亩,推广节水滴灌技术种植新品种谷子300亩,完成玉米螟防治4万亩;栽植经济林3140亩,其中栽植山杏树1740亩,栽植文冠果1300亩,栽植南国梨100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达15处,规模养殖户发展到500户,全镇禽、羊、猪、牛的饲养量分别达到52万只、1.5万只、3.4万头、2700头。

——加强和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投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年来,新打农田灌溉井15眼,维修和改造机电井50眼,新增节水滴灌面积10000亩;新打人畜饮水井6眼;完成草原围栏工程18193亩,完成种草面积1840亩;完成春季节水滴灌面积10300亩,挖埋管路6万余延长米;实施了二道河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投资达1200余万元,治理河流10公里,目前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完工。另外,又分别争取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节水滴灌工程6500亩、5000亩,目前打井配套、管路铺设、安装等工程正在施工。总之,通过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了我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节水滴灌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抗旱减灾能力,为实现我镇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今年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全镇的万亩节水滴灌玉米喜获丰收,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二)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实现新突破,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

年初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铁精粉等产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在抓铁精粉生产和销售的前提下,围绕项目建设这一工作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工作力度,采取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服务优质、环境优化等措施,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今年全镇共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3.7亿元,其中新建3个,计划投资 3.2 亿元,分别为金利源矿业轻烧白云石项目、建平荣盛石材有限公司理石加工项目和怀志米业的杂粮即食食品加工项目;续建和改扩建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分别为华业鑫河铁精粉加工项目和源丰杂粮有限公司项目。产业不断壮大,从不同程度的改变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朱碌科镇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今年是全省农村环境整治年,朱碌科镇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投资350万元,在西梁村、二道河子村、七台营子村新修水泥路10.3公里;新建垃圾池和垃圾箱45个;新配置垃圾清运车一台,在12个村安装路灯180盏;在主要街路开展环境整治10余次,累计动用购机、铲车、运输车30余台次,清理垃圾近万方,有5个环境整治村通过了验收,有4个村纳入了明年县级环境整治,同时政府所在地的两个村建立了垃圾清运制度,成立了专门组织,基本实现了垃圾日清理,使村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近年来,朱碌科镇党委、政府以杂粮产业为依托,着力打造辽西秀美中心小城镇。招商开发建设的中德新村小区现已入住,小区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总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可容纳240户居民入住,五栋多层建筑,东一号和西一号楼1-2层为商网,楼体全面采用框架结构,先进的飘窗设计,地热取暖,24小时供水,施工全部使用新型环保建材,设有庭院式独立游园。小区整体协调,布局完善,空间优美,户型合理,安全舒适,绿色环保,邻里和谐,是集餐饮、商贸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镇党委、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加工仓储物流园区、杂粮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和杂粮种植合作社,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朱碌科镇以中德新村为示范,以点带面,面向周边农村逐步延伸,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使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来此居住,打造具有城乡特色的辽西靓丽宜居小城镇。

(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民政和社会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镇党委政府始终以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生活条件为目标,全力做好扶贫解困工作。今年全镇发放各类帮扶款物100万余元,为贫困户、伤残军人和低保户改造危房10户,新建房屋5户,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今年对全镇低保户进行了全面核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进行了重新认定,农村低保由原来的457户,850口人,调整为目前的188户,270口人;城市低保由原来的22户,45口人,调整为目前的10户,11口人,彻底消除了维稳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新农保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全镇参加新农保人数达11840人,参保率达98%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实名制就业150人,劳务输出3500人,镇内安排就业3000人。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镇政府高度重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对粮食直补、公益林补贴、草原沙化治理补贴、扶贫资金等重点惠农项目,成立了由业务部门牵头,纪检、财政部门参与的资金发放组织,制定了具体的发放办法,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规范操作,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到满意。另外,实施玉米保险5.3万亩、大棚保险1.4万延长米,针对节水滴灌新技术的实施,春季印发《致全体村民一封信》2000于份,培训农民500多人次,农机手105人次,提高了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认知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坚持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信息网络,形成由镇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人员具体负责、村抓好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全年共排查出矛盾纠纷78起,调处75起,排查信访案件38起,办理市民投诉6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到目前,开展全镇范围的安全检查21次,共发现安全隐患78处,整改了75处,同时对没有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保证了今年全镇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全镇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小学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率为99%,全镇初中升入高中、中专的比率均高于往年。电化教育、科技培训已进千家万户,文化、广电事业发展迅速,各种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进入百姓农家,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移动通讯在全镇得以普及,为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方便。

篇3:转型发展见实效跨越发展谱新篇

全国总社“六代会”以来, 山西城联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领导下, 在各市县城联社及成员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支持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开创我省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新局面, 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9.77亿元, 工业增加值49.56亿元, 利税28.42亿元。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达到142户。省联社机关财政预算内收入达到800万, 预算外收入达到761万, 自营收入达到720万, 剥离不良资产2.2亿元。

取得上述成绩,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确定转型发展新思路, 与时俱进谋发展

省城联社面对长期以来“机关经费靠自收、企业解困资金靠自筹、全系统改革发展靠自摸”的状况, 经过深入调研, 提出了城联社新时期以实现两个转身和转型为突破口:由传统的二轻行业管理向资产监管运营转身和转型;由传统手工业向手工艺、工艺美术向文化、旅游产业转身和转型;确立了三大任务:一是以集体资产为纽带, 用法律和市场经济的手段运营城联社资产, 加快城镇集体企业改革重组;二是依照《条例》, 全力维护各级城联社和成员单位及其职工的政治、经济地位与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和完善财政供养与创收增收相结合的城联社经费保障新机制。推进实施543111+11工程 (全省城联社系统培育出50强成员企业、40个名优产品、30强县 (市、区) 联社;省城联社培育出10强直属企事业单位, 100名优秀管理干部, 1000名生产经营骨干) 。提出“依法治社、以德兴业”的理念, 对机关干部提出增强“五种能力” (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口语表达和办文、办事、办会能力;调查研究指导实施工作能力;经营、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能力和履行不同岗位、职位、职责的能力。对全系统成员企业领导干部提出“增强五种能力”:增强经营、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能力;增强组织、协调、策划、驾驭市场竞争, 开拓单位生存空间的能力;增强挖掘自身潜力, 争取外部支持, 解决单位实际困难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创品牌、树诚信、争佳绩的能力;增强应用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新政策解决本单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树立“五种风气” (讲学习、善思考的风气;讲原则、守纪律的风气;说实话、办实事的风气;高标准、严要求的风气;保清廉、树品德的风气) 和做到“政治上清醒, 经济上清楚, 作风上清白”的“三清”清廉型党员干部。制订了《省城联社运行准则》、《党组会议制度》、《主任办公会议制度》、《省城联社加强直属单位管理30条》等等一系列决策、审批、监督、党务、政务的规章管理制度。为加大宣传力度, 指导改革发展, 开办了“山西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网”和“山西工艺美术协会”网;编印了《山西城联信息》发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各市县城联社及全国总社, 兄弟省、市联社等, 广受好评。这些措施为省城联社起好步、开好局、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年奋斗, 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系统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80%以上的县城联社行政经费不同程度地得到财政支持。11个市城联社经费全部解决, 并有4个市级城联社参照公务员管理。

二、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向各级党委政府争取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改革及手工业、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支持, 是我们这几年争取政策的基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取得显著成效。

在山西省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 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深化集体经济改革, 以明晰产权为核心, 大力推进各类集体企业重组改制。统一组织对城联社集体、乡镇集体、供销社集体等企业的产权界定, 鼓励集体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革, 支持特殊困难集体企业依法申请破产。允许困难集体企业用产权、股权和土地转让收益一次性安置职工。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 完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发展传统手工业、民间工艺美术等特色旅游商品, 不断推出地方艺术精品。”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提出“鼓励发展特色手工业”,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继续推进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 “城镇集体企业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并列入省政府对省城联社的分解目标责任中。2006年初, 省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省属国企改革工作。我们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 将我社2户直属国企纳入了省属特困国企中, 并印发了“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同时明确了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省政府在《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中, 首次明确了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可以同国企职工一样享受同样的就业再就业政策, 领取《再就业优惠证》。2007年, 省政府专门召开协调会, 印发了[2007]36次会议纪要, 解决特困企业太行锯条厂享受国企改革的相关优惠政策问题。经过争取, 省政府领导协调, 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劳动厅同意给省城联社直属单位解决拖欠工资补贴1170万元、历史拖欠工资1290万元, 共计2460万元。省财政厅累计给予省皮革公司、省皮革试验厂、省太行锯条厂冬季取暖补贴近300万元。省总工会也对我社直属困难企业进行了慰问。

2007年8月,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体改司与全国总社就“加快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涉及的问题进行调研时来我省长治市城联社调研, 之后对改革指导意见进行了修改。省城联社还参与了全国总工会烟草轻纺工会、全国总社于2007年和2010年开展的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情况和困难集体企业职工未参保问题的调研工作, 深入我省晋城、长治等市县联社及太行锯条厂, 召开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社及直属企业座谈会, 了解了基层的真实情况及困难, 为党和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三、积极推进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在这几年国家和省一直未出台有关集体企业改革、改制、重组等规范性政策文件的情况下, 我们依照国有企业相关政策, 结合集体企业实际, 对直属单位分别采取改制重组、整顿关闭、歇业等一系列措施。为确保改革发展和稳定, 特别提出关注职工基本权益:合同期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而有救、最低工资、最低生活费五项基本要求和经营中的“不欠息、不欠税”的原则。直属单位省宏艺首饰股份公司、省塑料集团股份公司实施股权转让;宏艺公司改制4年来, 年销售收入由4000万元增长到1个亿, 现已达到4亿元。省城联社分红年均27%。省职工工艺美术学院、技工学校整顿后通过内联外延联合办学, 在校生达2000人, 年收入近百万元。同时新组建了山西城联物流公司、物业公司、外贸公司。外贸公司改制以后, 销售额从180万元连续突破5000万元, 是改制前的27倍。物流公司争取到省发改委的专项资金支持, 打造城联物流新架构。与此同时, 关闭了迎泽物资公司等6个直属单位。省塑料总厂、迎泽交易大厦酝酿改制。省皮革公司、省皮革试验工厂两户国企列入省属国企破产序列。太行锯条厂争取到在破产重组中享受省属国企破产相关政策。2010年初, 在全国总社领导的协调帮助下, 太行锯条厂协作引进浙江台州企业投资, 新上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 一期废旧家电拆解线年拆解旧家电能力40万台, 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我们制定了《关于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促进“三保”政策措施落实的实施方案》, 下发了《关于实施创新岗位增加就业的意见》。

与此同时, 各市、县城联社改革也搞得有声有色, 晋城、长治、运城、大同等市城联社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 出台了加快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扶持政策, 晋城、大同集体企业改制成本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兜底解决。各级城联社在推进改革转型中因地制宜谋发展, 平定县城联社积极从社会服务入手探索转型发展,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 举办了东方驾校、老年公寓、清算事务所, 县乡村公交营运等, 还组建了编织社带动农民就业, 探索城乡合作走出新路子。壶关县城联社在以强带弱大发展的同时, 结合“三农”发展需要组建了九牛寨乳品公司, 投资引进世界最大的牛奶设备制造商瑞典利乐公司日处理鲜奶100吨的乳制品生产线, 带动奶牛养殖户2000余户。

改革发展推进全系统涌现出众多享誉国内外的优势企业:生产能力和规模居世界第一位的运城制版集团, 全国最大的青铜铸造企业山西宇达集团, 全国同行业第二位的太谷玛钢有限公司, 跃居全国前三名的壶关化工集团, 全国无机工业用钾盐产量最大的山西文通钾盐集团, 国内最大的汽车变速箱壳体生产企业临猗汽配股份公司, 全国首饰业“十家龙头”企业山西宏艺首饰股份公司;此外平遥推光漆器、平定刻花陶瓷、晋城和祁县的玻璃制品、定襄和孟县的铸件、广灵剪纸、交城五金工具等出口产品均享誉海内外。

四、积极推进手工业转型, 山西工艺美术异军突起

2005年省城联社向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手工业、工艺美术产业的建议得到了省领导支持后, 我们积极开展工作, 完善了省工艺美术协会的组织建设, 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纪馨芳担任了名誉理事长。会员单位由70多户迅速发展到200余户。2007年7月, 我们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座谈会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名誉理事长 (省部级) 莅临太原, 5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我省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都参加了会议, 时任省委书记张宝顺作重要讲话。会议同时举办了山西省工艺美术精品展和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山西工美、山西城联的声誉得到极大提升。在省领导亲自关心下, 落实了每年500万元山西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资金。

“六代会”以来, 我们抢抓我省实施“旅游强省、文化强省”的战略机遇, 经过全行业奋力拼搏, 实现手工业向工艺美术继而向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 取得了明显成效。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3户增加到27户;从业人员增加到6328人, 产值由1.12亿元增加到31.59亿元, 销售收入由8600万元增加到34.09亿元, 利税由400万元增加到4070.95万元, 出口交货值由3700万元增加到1.24亿元。这仅是规模以上企业, 而我省工艺美术企业绝大多数是规模以下企业, 工美协会会员单位已发展到720多户。国家级奖项实观零的突破, 收获颇丰, 仅2008—2010年, 获国家级“金凤凰”杯和“百花杯”金奖14枚、银奖26枚、铜奖30枚、优秀奖37枚。有16项手工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5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4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宇达青铜工艺品和广灵剪纸还列入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可以说是一项政策撬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搭建了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3个平台:一是省级平台, 建设完成了3000平方米的“山西省工艺美术馆”, 成为全省工艺美术企业和艺人集中收藏、展示、交易、服务的平台, 填补了我省空白。二是搭建了国家级重大展会由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交流交易平台。三是国际宣传和交易平台, 省商务厅从2008年广州秋交会开始, 每年划拨两个工艺美术品展位。我们以省工艺美术馆为平台, 先后举办了21期省内外专题展览, 获得了领导的支持和广大观众的赞誉。已先后有60多名省部级领导、200多名厅级领导和3万余名观众考察参观。特别是王君省长等省级领导先后来我社及省工艺美术馆考察, 肯定了我社在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和转型发展所做的探索, 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使我们倍受鼓舞。

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 我们遴选了30件山西工艺美术精品在世博会山西馆展示;同时还参加了中韩文化交流周———山西文化精品展示活动, 受到观众良好赞誉。省政府《关于表彰高技能人才杰出代表的决定》将我省14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凤凰杯”金奖获得者列入山西省高技能人才杰出代表进行表彰, 人社厅责成省城联社、省工美协会拟订手工艺技能标准和竞赛规则。为提升省城联社系统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艺美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我们在总社及有关方面的支持下, 先后在中央党校、清华美院举办了三期培训班。

改革发展结硕果, 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 山西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7年, 省城联社有6人被国家人事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全国总社评为“先进工作者”, 临汾会校被评为“先进集体”。省城联社连续4年获省直文明和谐单位称号;宏艺首饰公司连年获省级文明和谐单位称号;省二轻文教事业发展中心连年获得省直文明和谐标兵单位及青年文明号称号。

“六代会”以来工作最大的成效概括起来就是:

(一) 用与时俱进的理论, 确立了省城联

社的定位、职能、任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同, 确保了省、市、县三级机构的稳定, 同全国比, 来之不易。

(二) 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面对没有集

体经济改革政策和自收自支经费来源窘迫的局面, 靠强身健体,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增强凝聚力;靠争取政策, 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真正建立起财政供养和增收创收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并使得能反哺曾经为二轻、城镇集体经济做出贡献的现在陷入困境的企业和职工。

(三) 用和谐发展的思路, 以集体资产监

管运营和振兴山西手工业、工艺美术为切入点, 争得了集体资产监管和工艺美术行业管理的职能任务, 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并给予支持。也受到成员企业、会员单位的认同和赞誉。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继续推进集体企业的关闭和重组, 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 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和运营”。省政府在2011年重点工作中提出了“继续推进集体企业改革”的目标责任要求。山西省城联系统在“十二五”期间, 力求实现十个方面的转型跨越发展:1、由单一的集体企业向股份合作制企业转型跨越。2、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能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跨越。3、由封闭单一的行业经济向县域经济转型跨越。4、由二轻行业管理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转型跨越。5、由传统手工业向低碳产业、为一村一品“三农”服务上转型。6、工艺美术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跨越。7、传统二轻优势行业向我省十大产业链的延伸上转型跨越。8、招商引资向东南沿海省份产业梯度转移的接续上转型。9、发挥各级联社机关和成员企业区位优势向现代服务业上转型。10、发挥联社合作经济优势向服务城镇化建设上转型。

篇4:加快经济转型 实现跨越发展

金桥盐业堪称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是有四千年产盐历史的“淮盐”生产区,“自古淮盐甲天下”之说源出于此。淮盐盐税历来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来源,明清时曾占国库收入四分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我军的“华中金库”,解放后至今又为国家贡献了数十亿元税利。而今,金桥盐业拥有五大盐场和两万名员工,在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和“一心三极”发展规划图上,承当了临港产业带区域性工业基地的角色。我们撷发展之英,聚发展要素,乘国家层面战略发展的难得机遇,打破传统盐业经济的思维和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藩篱,做到“跳出”寻突破,“融入”谋发展;舍得老产业,换取新经济。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和优化升级的“软着陆”,通过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从盐业经济大踏步地向新型盐化经济迈进。在支持和确保把连云港打造成苏北经济新的增长极的同时,也把金桥盐化做成这个新增长极中闪亮的亮点,把转型发展的文章做得既盎然生动、又实实在在。我们创新发展理念,用“跳出盐业谋发展、融入大局求跨越”的核心发展理念统领思想,凝聚人心,引领跨越。这条理念明白晓畅,实实在在。让所有员工豁然开朗,欣然领悟,直接推动了盐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刻变迁,带来了金桥盐业的蓬勃发展。

紧贴连云港市的临港开发,大力推动三个加快: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加快资源利用由低效向高效转变。目的在于活化和置换发展要素。传统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守土、单一和封闭,发展开放型与区域经济对接的新经济。置换和活化发展要素,就会让盐场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为此,我们从改变企业的投资发展方向和投资发展目标人手,把原来主要投资发展盐养经济转变到主要投资发展以盐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新经济和新型工业产业上来,做到优化产业结构,二、三产业并举,同时积极引进日本、韩国的资本和技术,为盐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抓住连云港东部城区开发的无限商机,通过园区创业淘金。做足“园中文章”。服务工业园,组织失地失岗员工到工业园从事道路保洁工作,转岗安排就业人员上千名。跻身工业园,鼓励盐场到工业园区兴办企业,逐鹿新的市场,跻身现代都市产业经营,进军房地产和商服业。自办工业园,转身发展新经济。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在公司所属盐场兴办大型工业园,放手发展自己的产业,大大提升了项目投资的凝聚效应和投资项目品位,为金桥盐化集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盐业经济到盐化经济的转型升级,是金桥盐化发展的新起点。我们把这个履行企业使命和谋求发展的新起点,定位在两个新高度上,即连云港崛起腾飞的发展高度和盐化集团做大做强的区域和行业高度。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产业升级、临港互动、制度创新、和谐构建”四大发展战略,统筹处理临港开发与谋求发展、做大做强企业与为民谋求福祉的关系,大力培育“绿色盐化”,把金桥盐化集团公司建成一个主导产业突出的现代化企业、在连云港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和全国同行50强的知名企业。

在传统盐业基础上发展盐化工业有独特优势。盐是化工之母,盐化工业是百业之基。我们注意到,在上海浦东等一些经济先行区。盐化工产品持续旺需,撑起了新型工业的一片蓝天,这成为我们大力发展盐化工业的重要依据。而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决策,发展盐化工业一定要避免走高消耗高污染的“黑色化工”之路。着力营造“绿色化工”,使盐化工业从基础产业制盐到升级产业氯碱都充满绿色元素。实现清洁生产,做到上马一批盐化项目,长成一片“绿色之林”。

在新上的盐化项目中,有两个规模大、效应强的项目。即30万吨离子膜氯碱和100万吨矿卤日晒原盐,两个项目总投资额为15亿元。30万吨离子膜氯碱项目是其中的“龙头”。这个项目主要以原盐做原料,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离子膜生产工艺,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等特点。市场价值链优势明显。100万吨矿卤日晒原盐是浑身充满“绿色因子”的项目。它采用纯天然的海水日晒传统工艺,把地下矿卤引到盐滩上晒制。走现代技术嫁接传统淮盐生产工艺的创新路线,既充分利用太阳能又实现“零排放”,是一个集海盐矿盐于一炉、显著增大海盐总量、有力提升海盐发展水平的优势项目。发展这批项目既扩展了盐化项目单体规模,又有利于形成“盐—碱—化”新型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在培植“绿色化工”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改变传统产业特征明显、产量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层级低的现有格局。从依靠投入拉动和拼资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形成“以盐养产业为基础、以盐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氯碱化工为龙头的盐化基地的建设,吸引了多晶硅等新产业纷纷落户盐场工业区,为构建港城新的化工产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港城经济将通过新的基础产业集群的形成,提升百业发展后劲。聚合成新的龙头产业经济,拉动苏北经济水平飞跃增长。

与港城工业和新经济互动发展,为企业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创造了良好条件,给广大员工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一是通过上马新项目、劳务输出等办法,实现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并积极引导员工投资优质项目。创造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二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职工医疗保险问题,2万名员工全部加入市级医保;与此同时,盐场职工住房公积金问题也获得解决。三是尽快改善盐场道路、吃水条件,确保盐场所有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城市化生活的便利,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

篇5:转型跨越发展的山西经济

——论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

转型跨越的山西,正越来越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特点

山西省开展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的要求是要紧紧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改革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特别要注意处理好转型和发展改革的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够坚持先行先试、锐意突破,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因为山西省作为我们国家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长期以来为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山西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特别是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包括实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省建设试点,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建设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央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山西经济转型的独到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在已经批准的这九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主题都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山西省具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的特色,是目前批准的唯一一家在全省这么大的范围中开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其他一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括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深圳市、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重庆市和成都市以及沈阳经济区,这都是在一个区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改革试验。而山西省的试点是在全省这个省域里,紧紧围绕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个全面的重大探索。他同时表示,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他国家曾经有一些经验,比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的休斯敦地区、日本的北九州地区,都有一些转型经验,形成了一些转型模式。但是,在中国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挑战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所以,国家一方面将支持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这方面创造一些新的经验,同时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给予一些支持。

三、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四个方面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牛仁亮表示,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将从四方面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第一,淘汰落后产能。山西的产业结构以煤、焦、冶、电四大行业为主,我们在煤炭领域进行了煤炭资源整合,从过去的2600个矿,整合为现在的1000个矿;从平均一个矿30万吨的产能,提升为90万吨的产能。在焦炭行业,我们把2亿2千万吨的焦炭产能压缩为1亿2千万吨的产能。在冶金行业,全国近年来压缩钢铁产能1亿7千万吨,山西压缩了5千万吨。在电力行业,近几年来压缩10万千瓦以下的装机能力400万千瓦。

第二,在治理污染领域。在2004年国家环保部公布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中,山西就占3个。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山西的3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全部退出了污染最严重城市前十位。

第三,进行生态修复。全省大力实施植树造林绿化,每年达400万亩,同时推出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为龙头的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汾河本来是山西的母亲河,后来变成了干涸的河流,现在实行了全线复流,现在汾河流域的地下水位全面回升了3米以上。

第四,加强安全生产。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山西安全生产的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比如2009年,全省因为安全生产死亡的人数比上年少1018人,2010年1-11月,又比去年同期少457人。煤炭的百万吨死亡率在2005年是0.9人,到2010年的1-11月,下降为0.19。根据国家对资源型转型试验的要求,根据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总的要求是,资源型产业要新型化、接续替代产业要规模化,要实现一产、二产、三产,三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具体的部署是,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另外,近几年来国家对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已经推出了三个大的政策:一是国务院在2006年确定山西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二是国家把山西确定为全国的循环经济试点省;三是国家把山西作为生态建设试点省,从各个方面支持山西省的经济转型进程。

四、做好“再造新山西”的文章

“再造一个新山西”,除了要有新的产业结构,山西还要实现工业的新型化,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城镇化和生态化。在工业新型化方面,主要是做好“地下”和“地上”两篇文章:“地下”的文章就是要清洁挖煤,安全挖煤,延长相关产业链,走好循环经济之路。尽量给生态带来的破坏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文章,一是拓展山西的旅游资源,做旅游景点,拉动旅游,把旅游变为一大产业,去年山西的旅游产业总的收入突破一千亿。二是可以做一篇物流的大文章。我们现在山西是全国第一物流大省,去年光是来回的物流量11亿吨,第三篇文章就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要打造世界级的煤炭装备基地。比如山西现在有很大的市场,我要挖媒就得要机械,要信息管理,那么现在我们既然有市场需求,我们就应该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煤炭机械的基地。这就是新山西的第一个——绿色山西。第二个应该是一个平安的山西,我认为对于山西来讲,安全生产同样是第一要务,没有安全什么做不成。第三个是富裕的山西,老百姓富裕起来,让村民都住进楼房,生活水平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高。最后就是现代山西。我们由挖掘文明到制造文明,这属于现代的范畴。在现代第一就是工业要新型化,包括循环经济,以科技来支撑。第二农业现代化,农业要走现代化的路子。第三,就是要市域城镇化。

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任务,而降低经济增长的环境和资源成本,推进绿色经济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从2011年到2015年,经过5年的实践,山西将初步建立起促进资源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巩固提升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初步建立以煤和煤炭加工转化为基础,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等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60%。在煤炭开采领域建立的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逐步向其他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覆盖,生态环境基本改善。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5%,人民生活得到新的改善,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促进转型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实现,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典型示范区。远期目标就是,再经过20~30年的努力,真正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全面转型,使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发达、产业多元、生态文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崭新面貌。新的生态环境,是新山西的体现之一。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表示,过去只是挖煤卖煤,是黑经济,现在山西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新路子,发展“绿”经济。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栽人文、栽政绩”的理念,把实施生态兴省和推动富民强省结合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王君说,山西提出“绿化山西、生态立省,建设„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十大工程,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人均1亩干果经济林的目标;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每年造林400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到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26%。

五、国家对于经济转型的政策支持

如果说到国家就这项改革试验还给一些什么优惠的政策:第一个政策,也是最重要的政策就是改革的先行先试的试验权,因为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而生产关系的调整变革不是说哪一个地区随随便便都可以推动的,我们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在这个大的概念下,赋予一个先行先试的试验权,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政策。

第二个政策,目前全国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有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政策,可以优先在山西这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进行移植和推广。包括在城乡统筹、两型社会建设,以及中部地区比照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等方面所实行的一些政策,这些都可以大面积优先向山西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广和移植

山西在近几年已经在国家的支持下对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资源型经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必须顾及到它的复杂性、长期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比如,在市场好的时候,煤、焦、冶、电都有很强的市场需求,价格也很好,因此效益也很好,在这个时候要让企业进行转型是很困难的。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比如在2009年和再早之前的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市场很不好,山西经济遇到了最困难的状况,在这个时候要求企业去转型,它没有这个能力和实力。因此,这就需要中央进行总体设计,全面把握,总体布局,从体制机制、政策各个方面做出安排。相信在国家的要求下,有国家各部委的支持,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山西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做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篇大文章,在全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

篇6:转型跨越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愿做转型跨越发展道路上的铺路石》。

转型跨越是全方位的,作为乡镇干部,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就是要像小小的铺路石一样,为整体转型跨越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铺路石是平凡而渺小的,然而,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正是一颗又一颗铺路石,夯实了基础。

首先,应立足岗位,饱含工作激情。最近,我反复研读了《你在为谁工作》一书,书中比尔•盖茨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这段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因此我们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保持工作激情的理念成为了微软文化的一个核心,并像基石一样让微软王国在IT世界傲视群雄。作为年轻的乡镇干部,我们就应向比尔盖茨那样

饱含激情、努力工作,真正要求自己在做中长见识,在做中求积累,在做中谋发展。

其次,应加强学习,增强业务本领。学习是立身之本、成事之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精进的学习精神充实自己。力求在努力工作中提升自我、在解决问题时积累经验,在遇到难题时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不断超越。

最后,应创新思维,实现工作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说过: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更璀璨。作为青年人我们不能只是完成份内的工作或领导安排的任务就算了事,我们要充分发挥青年人思想活跃、有激情、有活力的长处,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多观察、多留心工作中的细微之处,敢说、敢想、敢干,多提合理化建议,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泰山不拒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目前,我县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乡镇干部,我们要以 “勤学、善谋、创新、实干”的精神,努力工作、加强学习、创新思维,为加快建设中等工业化现代生态旅游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小雪节气教案下一篇:创廉洁新村建文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