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

2024-05-22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共10篇)

篇1: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称校记者团(英文名称The Association Of Student Journalists Of Guizhou Normal College),隶属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在我校原院报记者团和广播站的基础上合并而成。是由热爱新闻创作和播音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写作、普通话、摄影等功底的在校大学生组成,在校党委宣传部领导及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记者团以“提高新闻素养,追踪学院热点;传递新闻信息,抒发青春情怀”为宗旨。以“贴近校园生活,展示校园风采;培养综合素质,发展完善自我”为工作原则。

记者团任务是组织、推动大学生记者学习,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学院的中心工作,恪守“为人师表”的校训,厉行“励志勤学,知行合一”的学风。在校党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新闻采访活动,及时为《贵州师范学院院报》和贵州师范学院新闻网等校园媒体提供新闻素材,新闻稿件及新闻图片;搜集学校教学理念、纲要、与成果,师生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其他相关信息,宣传学校教学、学生工作特色,及时报道学校的先进文化。

记者团设置团务委员会管理日常工作和维持记者团的正常运行。团务委员会由团长一名、团长助理两名、副团长两名、各部部长若干、我团驻各学院的站长数名组成。下设主席团、秘书部、校园广播站、新闻部、编辑部、采访部、策宣部、影视部、网络部、外事部、音响设备管理部、报纸收发部、各学院记者站等

学生永远是校园的主角,永远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记者团永远是这种未来和希望的见证者,记者团将用手中的笔记录师院的发展和师院学子的心声,用心中的激情和责任记录师院的脉动和心跳。它的成立、发展和完善,对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学校的宣传工作和繁荣校园的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最新更新于2010年8月30日

篇2: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正式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学院党政办公室宣传部。其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在院团委办公室指导下的学生宣传组织。2009年9月,为了更好的配合学院学生组织宣传工作,记者团再次回归到院团委办公室,由团委老师指导本团开展各项工作。

其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紧密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及时采访、报道学院最新信息,反映校园最新动态,成为学院和同学之间的信息纽带;报道学生生活,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促进我院各项工作开展。同时,不断提升我团成员的写作水平,扩大知识空间,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记者的综合素质。

记者团的机构设置采取动态管理办法,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适时调整,但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目前,记者团设团长1名,副团长2-3名,下设采编部、摄影部、编辑部、外联部、办公室、广播站、宣传部七个部门。各部部长从学生记者中选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较高的组织能力。记者团团长对记者团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团长负责,同时对各部门负责。

目前,我团在团委指导下每年均独立举办校园读书文化节、大学生记者节两大品牌活动及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在团内形成“记者之家”温馨的工作氛围,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与学院七个系记者团体形成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大学生记者团为中心,七个系记者团为主翼的大学生记者团体联盟,同携手,共进退,共同推进学院校园宣传

工作的发展。

以下是记者团各部门的工作职能简介:

团长:负责记者团的全面工作,主持召开记者团会议(例会),传达上级指示和决议,主持制定、修改记者团规章制度,协助老师开展记者团的日常工作。有义务发现和培养记者团的人才并加以任用,有义务做好记者团成员的审核评定工作;监督副团长及各部部长的工作;任免副团长﹑各部部长﹑记者(与负责老师商量后)。通常代表记者团对外联络,组织好记者的采访、外出活动,以及与其他社团的联系工作,做好每一个学期的总结工作。

副团长:协助团长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向团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记者团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以及记者团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并明确分管某项具体工作。做好各种信息的反馈工作,并及时向上汇报。组织学生记者加强新闻理论的学习。

采编部:负责全院各类活动的新闻采集,留意学院最新动态,参与学院大中型活动,详细了解活动全过程,及时报道活动情况。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及稿件的质量,保证准确、及时、效率。

摄影部:与采编部配合做好各项活动的新闻图片搜集工作,掌握基本的图片处理技术,每次采集完照片将质量较好的进行存档。对学院大型晚会等活动进行视频录制,并要求会简单的视频制作。主动学习摄影方面的技术,如新闻图片水印添加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办公室:对记者团的日常工作进行记录及相关资料整理归档,负责记者团文件通知的编写以及年鉴的编纂工作。做好会议记录,并做

好干部及各部例会出勤情况的记录。承接记者团的各项新闻任务并对新闻任务加以记录。

广播站:主要负责校园广播的播报,要求具有标准的普通话,有较强的组织安排能力;能够有效的掌握广播稿的写作特点。工作积极主动负责。

编辑部:现主要负责我院共青团刊《徐海青年》的工作。此外,负责运动会审稿工作。

外联部:深入了解学生活动最新动态,及时向团长汇报,紧密联系学校及其他学院相关部门,联系各学生组织和社团。做好学院对外宣传工作,提高我院记者团的对外影响力。同时,做好我团举办的各项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如“记者节系列活动”和“读书节系列活动”。

宣传部:主要负责我团日常工作与我团举办的各项活动的宣传和海报、视频制作。要求具有较好的视频、海报制作技术,会使用Ps等基本的图像,视频处理软件。

篇3: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

近年来, 贵州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得益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 师资力量的软件建设与教学设施的硬件建设都有所发展。贵州高校在改善软硬件设施的同时, 并没有降低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关注, 反而更加重视。长期以来, 贵州高校都把思政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做, 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内容、方式、外部环境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但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应用为贵州高校创造了一个赶超良机。

1.1 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及物质文化的总称。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在仍有强大生命力和深刻启示意义, 它极大地拓展高校思想政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率先垂范、立己立人的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体系等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1]。可以说,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1.2 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精神;“推己及人、重群克己”的集体精神;“旷达不羁”的宽容精神等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 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融入与学生的对话当中, 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陶冶大学生的心境, 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 培养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2]。在思政工作中,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3 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其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人物和事件, 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爱国主义的文学创作, 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在面对大学生政治意识模糊、爱国意识不强的现状下, 大学生日常的思政工作中, 应该积极利用这些资源, 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及对祖国的归属感;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发挥民族英雄的楷模作用, 促使大学生在思想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传统。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013年11月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 在全会《决定》中, 明确提出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首要改革任务, 高校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 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这一改革任务, 通过实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贵州高校在实施改革,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新形势, 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发现、研究解决各种新问题, 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宣传不够。

当代大学生是在全球化与网络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其生活特征两极分化:一面热衷接受众多新事物, 另一面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中国教育在线》发表的有关大学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统计显示, 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 20%表示无所谓, 20%走中间派, 仅有10%的大学生关心传统文化”[3]。从中反映出, 在现今高校思政工作中,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存在缺失, 在宣传方式上滞后, 跟不上时代发展。另外, 在现今高校实行专业分科的教育模式下, 过于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除少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密切的专业学生外, 普遍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宣传不够的现状。

2.2 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认知不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美誉, 在传统美德方面, 建立了一整套以仁爱孝悌、勤劳朴实、尊老爱幼、明礼知耻、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团结互助、崇德向善等为核心的优良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有责任义务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但当前高校可见到一些违背传统美德的现象, 表现为:生活方面, 努力奋斗观念淡薄;学习方面, 论文抄袭、考试作弊;交往方面, 缺乏修养、举止不雅。这些都体现出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程度不足, 没有充分认识它对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导致这些不良现象出现。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措施

贵师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 在某些方面没有那么多束缚, 可以吸取成熟经验, 在学生思政工作方面亦是如此。学校从2009年升本开始, 在思政工作中就非常注重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展。负责思政工作的部门主要是学工部、宣传部、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基层党委和团委及学生党支部等, 这些部门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非常普遍, 效果显著。如宣传部“道德讲堂”、学工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校团委“书香四月·阅读人生”系列活动、各党支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授课主体的新型党课等, 都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发挥了显著作用。

3.1 规范日常教育, 引领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贵师院本就是一所以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为目标的院校, 其校训是“为人师表”。因此,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坚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坚忍意志为重点, 制定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 对学生日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积极开展励志读书活动。校团委“书香四月·阅读人生”系列活动、校图书馆“书王争霸赛”和“阅读达人”、宣传部“书香师院·院长荐书”和“博士书箧”及各个学院专业老师自发组织读书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都在整个校园积极营造阅读氛围, 鼓励大家交流读书经验, 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强化课堂教育,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是贵师院当前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重要平台。“在课堂理论教学中, 自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核心命题或经典格言等, 来解读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不仅能够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文化含量,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解或把握”。贵师院积极开设相关必修课程, 如《贵州地方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三字一画》等, 体现了历史、地方文化、道德品质、师范技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学校还开设大量相关选修课程, 以供学生在结合自身兴趣前提下进行选择。校宣传部“道德讲堂”、“师院大讲堂”、“党委书记上讲堂”及各个二级学院自己组织的文化讲座, 也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起到了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3.3 搭建网络平台, 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渠道。

贵师院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时, 不仅只是着眼于课堂教育方面, 而且在积极利用现代网络平台, 努力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渠道, 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局面。学校宣传部与校团委在2012就开通了官方微博、开辟专门板块来有意识结合社会关注热点的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13年以后又开通了官方微信“青春师院”、“师院飞信”、等;同时各个二级学院广泛利用网络平台搭建自身的宣传渠道;学生组织和兴趣社团也在开展活动时有意识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宣传中;学校图书馆在专门建立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网络讲座, 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观看。

参考文献

[1]陈小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12) :52-56.

[2]董盈盈, 都晓琴.价值认同视阈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 2015 (03) :9-12.

篇4:贵州师范学院女学生就业促进研究

[关键词]高校 师范 女大学生 就业率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是指毕业生在就业的既定有效期内,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就业受阻,不能实现就业或就业不理想的现象。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后,再经历了大学生的毕业制度的变迁后,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再是一个小范围小团体中出现的问题,它日渐在当今社会问题中占据了不大不小的一个部分。而如何改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了当今社会急需要解决一大难题。古时候的“人生四大喜事”,如今已经不及当年的地位,金榜题名已经不是一件足以令学子们欣喜的事情了,高校的扩招;高昂的学费;很多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孩子,在花掉父母所有的积蓄的同时,却换不回一份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那些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情又有谁能够理解[1]。

一方面是开展得红红火火的高校扩招,另一方面是刚毕业就要面临失业的毕业生;一方面是父辈母辈的关系网铺垫出的阳关大道,另一方面是没有关系的孩子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上挣扎;一方面是大企业垄断行业红红火火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是日渐减少的招聘需求。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鲜明对比,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何原因导致了我们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笔者简单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亚洲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是造成失业的最基本原因;

2、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阻碍了就业。中国式的马太效应造成强者权利延续子孙后代,弱者后代子孙翻身难的现象;

3、城市化进程造成就业的需求量扩大。但是在岗位职位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扩大的同时就业比率直线下滑;

4、片面的“人才观” 、大学生扩招(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泡沫人才”“万精油”涌现,高精尖端人员流失严重,使得用人单位招工单一化。

然而,在就业方面,作为弱势群体的女生面临着比男生更大的挑战。经调查,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女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本来已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女大学生”自然成了弱势群体,就业难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类似“找工作不如找老公、跑招聘会不如跑婚介所”“朱红现象”“毕婚族”等等现象,使得女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饱受争议和关注,在当今大学里,女生的比例不断增加,尽管女生在校很多表现都比男生要好,但是在就业方面,与男生相比还是处于劣势。如何提高高校女生的就业率成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破口[3]。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资料显示,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女多男少”现象正从语言类、师范类、财经类院校逐渐向综合型大学延伸,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在高校女性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女性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7]。

1、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低于男性。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06年为85.72%,2007年为89.11%,2008年达90.43%(截止到当年年底)。然而从性别来看,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则普遍低于男性1至15个百分点(不同年份、不同学校和专业有差异)。

2、女性毕业生收入低于男性。女性毕业生就业难使女生被迫降低择业标准,不断降低自己的“求职身价”。据调查,在同等工作能力时,女性应届大学毕业生薪资略低于男性同类群体,即便是女性占多数的专业、职业和行业,女性薪资也明显低于男性;在女性薪资最高的专业和行业,女性薪资低于或大大低于男性。在女性薪资最高的职业,平均来看也是男性薪资略高于女性。

3、女性毕业生普遍遭遇性别歧视。女性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普遍遭遇性别歧视现象,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只要男性或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据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招聘单位向高校毕业生提出“只要男性”的要求,甚至一些國家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也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女生的就业弱势地位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在传统制造行业男性具有性别优势。而在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女生就业率则高于男生。未来世界大学生就业将面向全球,具有语言优势的专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选择专业上面,女生需慎重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优势成了关键。另外在师范学院中,女多男少显然已经成为了不变的定律,并且在近年来还继续呈现攀升的趋势,以往就业率较高的师范女生也即将面临就业的严峻考验。2005年北京日报中就有报道,一师范女生表示“自己投了30多份简历,只有4家学校得到面试机会。而另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男生,投了10多份简历,就有4次面试机会。”另一位已经找到工作的女师范生表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据了解,目前师范生就业性别比例基本持平,但就业机会却存在差别,女生获得机会明显少于男生。造成师范女生的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就业人数的急剧上升,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失衡。

2.教师的性别比例都严重失衡。

3.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

传统的性别歧视及女性生理、心理条件以及职业性别“隔离”造成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意识长期制约男性女性的发展模式和行为规范,在认知上对女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造成用人单位不愿意或者不愿公平地招聘女性毕业生,加剧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地位。雇佣方常会担心女性不方便出差及产假、带薪休假和生育险制度等给自己带来额外的负担,令雇佣方更倾向于雇佣男性。一些女性毕业生缺乏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上容易情绪化,承受竞争压力的能力较差,有较强的依赖性,或自负心理严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等,这些表现都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主观因素。社会分工理论基于男女生理特质、心理特质的不同,划分出男性的优势行业和女性的优势行业,认为女性在其优势行业内的广泛就业更有利于社会整体效益的提高。基于女性特质,女性更适合在教育、医疗、纺织、服务业等一些特定的行业工作。这种职业隔离是由于文化或习俗等历史原因形成的,它在无形当中划分了劳动力市场,女性被排斥在某些领域和职业之外。

当然,本文主要从另一方面对女生就业难问题寻找突破口。

三、对如何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意见

据有关网站发表的“网帖摘录—— 五大专业最适宜女生 ”

①语言类 伶牙俐齿好工作

相比于男性,女性在语言方面更为突出、优秀。因此在语言翻译类工作中,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青睐。而且,近年来,国内急需大量翻译人才。为她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②管理类 天生管家会管理

女性在管理人和事物的时候往往比男性要更加认真、仔细、有责任心。这些都是一个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因此,女大学生在该类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具有更大的优势。

③艺术类 墙内开花墙外香

该类工作一般重视个人形象气质,他们需求更高的素质。而艺术类专业女生明显比男生更具竞争力。这样的工作显然是为她们量身定做的。

④师范类 细心耐心得人心

女性在教育学生方面比男性要更加的細心和耐心,以及她们对学生的那份责任感,社会的认可度很高,使得她们在教育事业上如鱼得水。女大学生在此类型工作中求职中往往能够脱颖而出。

⑤经济、金融类 女生也顶半边天

现代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加精明和细腻的头脑使得她们往往能干得更加出色。经济、金融类女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从上述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总的来说,师范类女生的就业率在同类专业中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本文从加强高等院校就业工作角度,提出了注重就业心理教育、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课程改革、完善创业教育等应对措施,试图突破女生就业难题,遂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学生应该学会发掘自身优势,正确树立自我价值。

要培养每个女大学生乐观积极的就业态度,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规划自己的就业前途,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心里教育。做事前先学会做人,学校老师在教授课程之前先要努力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帮助女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容应对社会招聘中的一些不平等现象。并开设各色各样的选修课程,让女学生自主的进行选择,在各色各样的选秀课程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使她们能充分的了解自身优势,发展自身特长。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竞争性的学生活动培养女生的成功意愿、竞争心理和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团和学生会机构组织讲座或竞争型比较强的活动,鼓励女生积极参与,让女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所在。

其次,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衔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我校的就业指导体系才建成不久,很多地方还缺乏完整的方案和措施,在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女性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对女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注重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为女大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加强正确性别观的引导,增强女大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在就业指导方面,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应聘技巧、职业规划、求职心理指导。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使她们信心十足地走进就业市场。

再次,学校可有针对性的适当的进行一些性别教育。从社会的角度,相对于男生,无论在学习、就业方面,还是在工资、事业方面,社会,家庭对女生的期望,甚至于女生的自我期望都要低于男生。几千来的数千年“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还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之中,男女平等说了这么多年,可是社会对女性还是有很多轻视,总觉得女性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好,而这些轻视就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因此,如何树立女生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尤为重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性别教育。如:女性心理学、女性人类学、女性法律学、女性教育学、女性创造学等女性学系列课程,加强性别教育并帮助女生树立自我意识和社会民主意识。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生家长在女孩培养观念上存在误区,直接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依赖心理、求稳心理较重,主动性不高,进取精神欠缺。高校应及时掌握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女生家长的信息,包括家长对女生性别角色所持观念、家长对学生就业方向的预估等。

从社会的角度,相对于男生,无论在学习、就业方面,还是在工资、事业方面,社会,家庭对女生的期望,甚至于女生的自我期望都要低于男生。几千来的数千年“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还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之中,男女平等说了这么多年,可是社会对女性还是有很多轻视,总觉得女性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好,而这些轻视就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因此,如何树立女生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尤为重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性别教育。如:女性心理学、女性人类学、女性法律学、女性教育学、女性创造学等女性学系列课程,加强性别教育并帮助女生树立自我意识和社会民主意识。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生家长在女孩培养观念上存在误区,直接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依赖心理、求稳心理较重,主动性不高,进取精神欠缺。高校应及时掌握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女生家长的信息,包括家长对女生性别角色所持观念、家长对学生就业方向的预估等。

引导女大学生认真思考,加强交流,携手攻克就业难关。及时主动与女大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鼓励女大学生将求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跟大家交流。客观分析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原因。鼓励女生做到自尊,自信。加强挫折教育,求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引导女大学生要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积极争取新的机会。

这样有利于在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客观的对性别差异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使学生能够从性别视角来认识和分析自我,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增强自身的独立意识,从而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当代女性形象。

最后,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倡导创业精神。

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得更多的女大学生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使得她们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的竞争中。同时也为一部分人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女大学生创业理念,培养创业“四大意识”即风险意识、创新意识、职业规划意识和吃苦耐劳的意识。注重以学科渗透为原则,将创业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开设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加强对就业指导和形式政策课的关注力度,适时有针对性的对女生进行创业教育。同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女大学生创业氛围。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一个创业氛围的形成对女大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是由内而外且并不那么轻易就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动摇和改变的。我们可以采取建立创业试点,先扶持一批,再由经扶持创业成功的那批学生带动下一部分创业还未成功的学生。另外,我校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校外创建创业实践基地,“内外兼修”,引导女生进行创业实践操作,提升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女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俗话说得好“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影响着女性整体的素质提高,关乎社会和谐进步和国家未来的发展进程。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呼吁整个社会要多管齐下共同创造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的搭建有利于女大学生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舞台,充分发挥女性同胞细致、耐心、亲和力、相对稳定等职场优势,不断提高女生自身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顺利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晓宁,陈银凤. 贫困大学生就业障碍分析及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07,(2):93-95.

[2]赵立明.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探[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6):43-44.

[3]费章娟,从政府包办到市场主导——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迁分析,池州大学学报〔J〕, 2008,(2):117.

[4]钱再见,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甘肃行政学院学报〔J〕,2009,(3):86.

[5]周建民、 陈令霞,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辽宁工学院学报〔J〕,2005,(2):103-106.

[6]杨东平,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70.

[7]《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EB/OL]。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8]左春曼.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J].知识经济,2010,(2).

篇5: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报记者站是学院宣传统战部直属的唯一学生机构,负担着学院各项活动的前期宣传、新闻采访、学院院报稿件的征集整理、学院文学赛事的组织筹备及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沟通等工作,自成立以来为学院的新闻宣传和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报记者站由学院宣传统战部直接领导,记者站总站成员由学院宣传统战部直接选拔任聘,各分站成员由总站从各系热爱文学和新闻宣传的同学中选拔,并设立分站长。记者站总站统筹全站的各项工作。《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报记者站下辖电气工程系分站、信息工程系分站、经济管理系分站、机电工程系分站、建筑工程系分站、汽车工程系分站、服装工程系分站、艺术与传媒系分站、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分站、外语系分站十个分站,各分站根据本系实际情况向总站递交新闻及文艺稿件。

“立足校园 热情奉献 面向社会 积极报道 拒绝平庸 崇尚人文 惟才是举 各显其能”是记者站的宗旨,“以记者站为荣,立足校园宣传,为记者站增光,记者站是你永远的家”是每一位记者站成员心中永恒的信念。

篇6:学生记者团简介

学生记者团成立十周年

校报学生记者团,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不仅是我校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更是我校较为权威的校级传媒机构,团队本着记录校园动态,反映同学心声,促进师生了解,增进校际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的宗旨,着力做好我校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是联系学校与同学的重要纽带。

校报记者团简介

我团成立于2001年5月25日,自成立至今已经历十年风雨,从各院推荐优秀通讯员到2006年自主选拔,已有10届学生记者加入这个大家庭。学生记者团下设四个部门,即办公室、采编部、外联部、传媒部。其职能分别为:

1.办公室:主要负责记者团日常工作以及日常值班、例会安排、会议考勤、会议记录、文书档案管理、,并协调各项活动与人员安排、团内活动经费财务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联系。

2.采编部:主要负责校园大型活动采访报道的组织和系列报道的策划工作,完成大型新闻采写的任务,并负责凌波杯征文大赛审稿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追踪采访报道校园大型活动、优秀个人事迹等。

3.外联部:主要负责各类活动的组织与承办,保持与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以及各个学院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时提供各学院的采访素材。并就活动策划洽谈商家赞助

4.传媒部:负责完成活动所用海报、宣传板,配合各部开展工作,并对重要事件进行追踪摄影,同时负责校报的漫画与图片展出

校园的文化传播者

校报学生记者团一直致力于弘扬校园文化,报道校园内师生优秀事迹及各学院文化活动,捕捉校园内的点点滴滴,我团已多次采访报道校新生文艺汇演,校模特大赛,“丰琪杯”足球赛等重大活动。也保证了在第一时间为学校校园网提供充足稿件,照片等信息资料。同时,校报记者团学生记者团与各个学院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准确报道各学院的常规活动,深受各个学院的一致好评,在学生组织间建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截至上学期期末,校报学生记者在本学期共上交稿

件124余篇,发表在校报上的稿件共14篇,其中消息6篇,散文5篇,漫画1篇及人物采访1篇。(外语角1)作为校园文化的宣传者,学生记者在宣传学校的方针政策,配合学校工作,及时准确的反映报道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及新闻事件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记者团特色活动

我团团体活动丰富多彩,除采写校园重大活动及优秀师生外,我团每年举办校报的特色品牌活动,即凌波杯校园征文大赛。大赛增强了我校学生写作水平,同时交流写作经验,提高我校同学文学素养,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树立了记者团在我校学生中的良好地位,扩大我团对外宣传。

每年的记者节,我团都会召开会议对工作进行总结,并评出优秀记者。同时组织到各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地点采风活动,如参观滨海大道,瞻仰著名作家萧军故居等。

学生记者利用假期时间,对各地的优秀校友进行走访,在提高我们职业素质的同时,也将更多的校友事迹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宣传。通过对优秀校友的走访,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优秀校友所具有的辽工人特有的精神,也加强了学校与其联系。

另外,校报每年都会定期邀请《辽西商报》,《锦州日报》的著名记者为校报学生记者团的学生记者们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的讲座,提高学生记者的写作能力。校报学生记者团注重培养学生记者的写作水平、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得每位学生记者提高全面素质,提升各方面能力,树立记者高尚情操意识。

积极进取,展望未来

记者团每年都会进行招新活动,学生记者对各个寝室进行走访,进行宣传与报名,预期对各院报名的同学进行几轮的考核,经过多次考核与筛选后,选出新一届记者团成员。经过校报学生记者团历届成员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记者团正逐渐成长为一支蓬勃发展的强大队伍。近年来,在师生及学生记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积极弘扬校园主旋律,活跃校园生活。学生记者新闻作品及散文作品多次在全国高校校报会议上获得奖项,受到一致好评。学生记者团经过多次改革,现设有教师风采、工大学子、校友风采、工大博客等多个栏目,并在辽宁工业大学主页推出校报网络版。与此同时校报改为铜版纸四版彩色印刷,极大地提高了校报的质量与读者的阅读量。

在这个团结友爱、执着探索的集体成立十周年之际,校报学生记者将继续发扬优秀传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提升自我,服务校园,让文字之风吹遍工大每个角落,同时在校宣传统战部的支持和校报编辑部的领导下,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篇7:《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简介1

《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简称校报记者团,隶属于北华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是由热爱新闻创作,并具备一定的写作、普通话、摄影等功底的在校大学生组成,在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领导及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校报的采访、编辑、出版、发行等活动的学生组织。

校报记者团团成立于1999年,下设秘书部,编辑部,摄影部,发行部等职能部门。现共有来自我校30余个学院的180余名学生记者。10多年来,校报记者团秉承“提高新闻素养,追踪学校热点;传递新闻信息,抒发青春情怀”的宗旨,时刻遵循“尊重事实、服务师生、宣传北华”的办报要求,先后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生记者和新闻人才。从校报记者团走出的学生记者,有的已经踏上新闻媒体的工作岗位,有的已经成功考取新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也曾先后在国家、省、市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北华大学报》编辑部定期举办学生记者培训、采风及素质拓展等活动。为学生记者通往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报记者团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媒体活动,曾应邀作为唯一的大学生社团参加吉林经济广播电台都市110台 “与城市共同成长”5周年台庆主题晚会,并每年举办校园记者风采大赛、优秀记者评选等活动。

篇8: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生本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日益趋于常态化, 许多用人单位都将应聘者的英语能力作为重要的考评条件。因此, 如何通过改革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业已成为高校英语从教人员关注的焦点。鉴于此, 本文结合贵州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以我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 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

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一) 多是“以教为主”的模式, 学生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要承担主要角色, 而不是教师”。然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 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 教师满堂灌输, 学生缺乏时间进行有效训练, 导致学生即使听懂了也不会应用。

(二) 多采取“词汇讲解、语法解释法和语句翻译法”的模式, 效果不甚理想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多数教师授课内容多以读写为主, 语法分析法、文本翻译法是常见的知识传授手段。这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懂词义和语法, 而不知如何合理使用单词和语法, 只会按照字面直接翻译, 而不知如何结合语境对其含义进行诠释。

(三) “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有机融合度不高

新的《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目的是“有效的培养高校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使高校的学生能够用英语来互相交流信息”。然而在现实教学中, “听、说、读、写”等模块相互割裂, 听力课只是单纯听力训练, 阅读课一味地阅读, 口语课和写作课则经常无话可说, 无内容可写。

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 笔者在2010级、2011级分别选取2个班级作为试点,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 具体措施如下:

(一) 教学观念转变

大学英语课堂具有5大功能, 即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提供适合的英语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困难、培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以及提供学生展示英语学习成果的机会。因此, 为更好地实现上述5大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 学生的角色应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型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二) 教学形式转变

1. 听力教学方面

日常生活交际中, 大约50%的时间是在听, 听是说、读和写三项技能的基础。笔者在听力教学中:第一, 课前播放几分钟耳熟能详的英语歌曲或经典影视作品, 使学生愉快地感知音频材料。第二, 完成课堂听力训练外, 结合不同学生的语言和语用水平, 精心挑选相应的课外听力材料, 鼓励学生精泛听相结合, 有效提高外语听辩能力。第三, 结合课堂听力训练的内容, 布置内容相近的说写练习任务, 使听力材料内化为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出”。第四,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即在课上、课下交流时, 循序渐进地从“中英双语”向“全英”转变。

2. 口语教学方面

传统口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 内容局限于口语教材, 以学生机械性模仿和背诵为主, 这样既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难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因此, 笔者尝试将英文原声电影教学模式和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入教学活动中。首先, 借助实物、图片、英文原声电影等使学生置身于即将创设的情境主题之下,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根据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提问并汇总。第三, 引导和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第四, 围绕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辩论, 最终教师给予适当修正、补充, 使学生能够多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第五, 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给予点评, 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使学生在提高口语水平的同时, 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及时总结与积累经验。

3. 阅读教学方面

当前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容乐观,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 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分析, 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 课外阅读又少的可怜。鉴于此, 笔者尝试将“英语阅读交互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 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效果明显。具体措施如下:1.前期:教师通过PPT、图片等展示手段引导学生浏览标题、预测内容, 并对重点词汇、词组进行讲解。2.中期:教师将文中重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查找答案。同时, 将学生划分为讨论小组 (5-10人/组) , 引导学生展开组内、组间讨论, 并对问题进行逐一解答。3.后期:以讨论、短文写作等形式对阅读语篇相关话题进行训练,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阅读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和英语交际能力。4.延伸期:教师利用微信、QQ等互联网工具创建论坛、课外阅读共享平台, 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4. 写作教学方面

英语写作是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 当前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和评阅方式单一等问题。而“过程写作法”强调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及交互性, 提倡通过写作过程而学习写作, 旨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最终提高其写作能力。合理借鉴“过程写作法”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顽疾。具体改革措施如下:1.准备阶段:教师以组织者、启发者的角色针对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提问、讨论, 并将与主题相关的词句或想法记录下来, 最后进行合理取舍,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写作主题的理解深度。2.初稿阶段:教师与学生展开更深层次问答与讨论, 协助学生理顺写作构思, 通过“构思-修改-再构思-再修改…”循环模式, 直至完成初稿。3.反馈阶段:完成初稿后, 随机选取5-10名学生的初稿, 师生共同对其结构逻辑性、思路清晰程度、语言表达正确性等给予评价反馈, 通过此环节锻炼, 使每一位学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促进初稿的修改。4.成稿阶段:在教师指导、同伴的介入和反馈以及学生个人的反复思考和重审下, 教师在课下借助微信、QQ、E-mail等网络工具, 对学生的成稿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反馈, 学生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如此反复, 直至形成最终的成稿。

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 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以大学公共英语4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数据, 传统教学模式组 (包括2010级数学与计算机专业、50人, 2011级物理与电子专业、52人) 和改革教学模式组 (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50人, 2011级化学与生物专业, 53人) 高考入学成绩差异不大, 分别为60.4±3.8分和60.6±4.3分。但经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传统组大学英语4期末考试总平均成绩、听力成绩、口语成绩、阅读成绩、写作成绩分别为67.5±5.0分、13.5±3.0分、10.1±1.6分、22.7±2.8分和10.2±1.4分;而改革组上述各项分值依次为80.1±5.0分、16.7±2.3分、13.8±2.0分、25.4±2.1分和12.2±1.8分, 且均高于传统组。

同时, 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锻炼, 改革组已有38人次分别获得过全国报刊阅读能力大赛一、二等奖, 8人次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贵州省二等奖、三等奖, 分别较传统组多出15人次和5人次。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师生间通力合作, 通过多元化、过程化、生本化的教学模式, 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并对高素质、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毅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08 (16) :88-89.

[2]吴峰松.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3, (029) :76-77.

[3]傅超波, 邢亦平, 黄鹢飞.外语教学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1 (11) :153-157.

[4]刘智慧.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05) :94-96.

[5]楼青, 董佩佩.大学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2) :46-49.

[6]苏佳卓.阅读教学模式与学生阅读能力及动机培养——大学英语阅读交互式教学模式效果初探[J].中州大学学报, 2010, 27 (2) :65-68.

篇9:曾涛 贵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贵州苗族 跳月 跺月亮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69-03

跳月是苗族人民的一种婚恋习俗。亦即于每年初春或暮春,未婚的青年男女,于月明之夜,聚集野外,尽情歌舞,谓之“跳月”。借“跳月”相爱者,通过各种提亲、下聘、迎亲等仪式活动,即可结为夫妻。作为苗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婚恋文化事项,“跳月”产生的年代极为悠久。“跳月”作为苗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婚恋习俗,在不同地区不同支系苗族中表现形式不同。在湘西为“赶边边场”,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区为“跳月”“游方”,黔西北地区为“踩月亮”“跳花”,黔中及西部部分苗族则是“跳花”或“跳场”。

一、赶边边场

“赶边边场”是湘西苗族未婚青年男女求爱的一种方式,常见于湘西州古丈县、吉首市、龙山、凤凰等县。赶场之期,苗族青年男女成群相约,或坐于路旁林荫之下,或散于草坪旷野之中,或聚于山麓草丛之间,谈情说笑,以歌表情,以歌结友,相互了解的过程中挑选中意的对象。谓之“边边场”。赶边边场的时间比较灵活,除固定的节日之外,一般多在赶集的日子。赶集是传统农村特定的采购生活用品的日子,一般多个市集轮流开市。临到赶集之日,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小伙汇聚在集市上,借此相互认识。如果小伙子看中了某位姑娘,可寻找各种借口或方式对中意的姑娘先行试探。

试探方法多样而奇巧,或在赶场途中向姑娘讨糖、讨果子;或在山上相见讨菜、讨水的。如果“讨”的行为得到姑娘的回应,也就表明了姑娘愿意与之交往的态度。如果讨东西遭到拒绝,那表明爱情没有了希望。男的会知趣地走开,寻找下一个对象。

两情相悦者约上双方的朋友,或坐于路旁林荫之下,或散于草坪旷野之中,或聚于山麓草丛之间,唱歌问答,以歌表情,整个过程充满浪漫情调,充满诗情画意。赶“边边场”的男女之间不能为同姓的血缘宗族,同姓通婚将被视为大逆不道。女方在赶“边边场”时必须避开同血缘宗族的男性,即使偶遇也必须规避,否则同样被视为大逆不道。

二、摇马郎

“游方”旧称“摇马郎”,是黔东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之间公开的交际活动,苗族青年男女通过游方交朋结友选择伴侣。一般地,每个苗族村寨都在村寨附近设有固定的游方场或游方坡,游方场或游方坡只限本寨女子与外寨男子参加,本村寨男子不得参与。“游方”时,男女整装相聚,两男两女对歌;双方属意后,分别相邀谈唱,若有意成婚者,则互赠信物。

据《黄平州志》:“吹笙间以山歌、木叶,两相勾引于深沟密菁,促膝私语,谓之‘摇阿妹’”。而据《贵州图经新志》云:“春日以木刻马为神,如今男女祭以牛酒,曰木马鬼。老者坐饮马傍,未婚男女俱盛饰衣服,吹笙唱歌,旋马跳舞。”中和以上两者,再结合清田雯《黔书》记载,苗族所谓的“跳月”或“游方”,是苗族重要的婚恋习俗,而所谓“马郎”者,即是“跳月”活动中吹笙的未婚男青年,由此,参与“跳月”活动的未婚姑娘,都被称为“马女”。由此可见,所谓“跳月”,和“游方”没有多大差别,仅仅是不同支系苗族对婚恋习俗的不同称谓而已。

而所谓“游方”,即是苗族地区未婚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重要方式。《黄平州志》云:“……吹笙间以山歌、木叶,两相勾引于深沟密菁,促膝私语,谓之‘摇阿妹’,又谓‘摇马郎’”。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为了方便未婚男女青年男女恋爱,社交联谊、苗族村寨都有青年男女恋爱的地方,称为“游方坡”或“游方坪”,“游方坡”或“游方坪”等一般设置在村庄附近。节日期间,姑娘身着盛装,全身佩戴银饰,等待着其他村寨男青年的到来。那些别的村寨的男青年,为了找到理想的情人,汇聚于“游方坡”,吹着口哨、木叶、夜箫、芦笙或唱山歌等,邀请姑娘至“游方坡”欢聚。有的地方往往通宵达旦,直至游方活动结束。那些身着盛装、头戴银饰、颈佩银项圈的姑娘,往往成为“游方坡”众人瞩目的重点,她们也于众多追求者中选择自己的如意郎君。整个“游方坡”的活动,变成了姑娘展示自己家庭财富的过程,也是姑娘展示自己智慧和美貌的过程。

三、跳花

跳花,又称跳场、跳年、跳厂、跳月、跳芦笙等,都是苗族未婚青年男女交际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苗族社会中,跳花曾经广泛流行,据调查,除了松桃、铜仁、务川、道真等县外,贵州各县苗族聚居区均有跳花的活动。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康佐苗)男女未婚,每岁三四月聚集于场圃间,中间立一竿为鬼竿,环绕跳跃,戏谑歌唱,相得者,至晚则负女以归。”根据这一记载,其时“康佐苗”的跳花时间是每岁三四月。据现今的人类学田野调查,苗族跳花的具体时间各地不同。如:水城南开小花苗是农历二月十五;惠水龙潭坝苗族是农历三月初三;安顺北门外跳花山的时间是农历正月;黔西化屋基跳花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三、初九、十五、十六、二月二十等;织金县境北的苗族是农历二月十一至二十一;大方、纳雍、织金三县交界的牛场,跳花的时间是农历正月二十六;大方显母寨是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毕节大南山也是正月初三到初五;贵阳花溪的桐木岭是正月初八至初十等。由于跳花活动是在一个通婚圈内举行,通婚圈内的各村寨均有自己的跳花场,故每年跳花在通婚圈内轮流举办。如织金县北境苗族的二月花坡节,农历二月十一在乌家山,十二日在茅草坪,十三日在绮陌,十四日在子坝,十五日在化处,十六日在包营,十七日在海马公,十八日在箐脚,十九日在大坡脚,二十日在青杠林,二十一日在新寨。故以上所列各跳花节的具体时间,仅指该花坡的时间,而不代表具体某一苗族支系某一个通婚圈的时间,作为一个通婚圈跳花节的时间,应该是一个时间段,而非某一日。有的跳花场因参与人数较多、影响较大的,人们往往将其跳花的时间作为某一地域内跳花节的时间,这是认识上的错误。

nlc202309081705

一般地,跳花坡是在通婚圈内举行。如大方八堡的“六寨苗”,指的是居住在阿龚寨(今菱角塘、大寨、青杠林、樱桃)、青山寨(含青山、板板桥、石板、法窝、大溝)、中寨(含中寨、五龙寨、三口塘)、仄垮寨(今下寨、新房子)、烨匠寨(上寨、新寨)和新开寨(今新开新寨)等六个自然村寨的苗族,其语言属川滇黔次方言第一土语。相对而言,“六寨苗”是一个独立的苗族群体,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通婚圈存在,故其跳花节也就仅限于在六寨之内举行。另外一种情况,参与者不限于同一通婚圈的。如大方、纳雍、织金三县交界处的牛场,牛场花坡始于道光二十年(1840),由当地名士傅跃庭先生所创,并固定跳花节的时间为正月二十六日。是日,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汇聚于此,参加一年一度的跳花节盛会。人数多者超过8万余众,少时亦不下3万人,参与者来自贵州的赫章、金沙、遵义、大方、纳雍、织金、黔西、毕节、威宁、六盘水、关岭等市县,亦有来自四川的古葡、湘江等地者。对于这种跳花节,参与者不在局限于一个通婚圈,也不局限于某一苗族支系,甚而如周边的汉族、彝族等其他民族也参与者,像这种跳花节,就是一场多民族狂欢的盛会。

“跳月”习俗的当代遗存,名目多样,各地表现形式不同。然而,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均与习俗所着生的苗族文化息息相关,也与该种习俗所依托之苗族群体所生存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就黔西北地区而言,多高山草甸的植被,气候高寒,昼暖夜寒,不适于夜里的活动,故跳花多在白日。而所谓“踩月亮”,并非大规模的歌舞场景,仅仅是跳花场上是认识的恋人之间约会,三三两两,于避人之所倾述谈心,呢喃低语,三三两两之间的对歌也都是轻声的歌唱,没有跳花场上那种响彻行云、声震四野的高歌。在苗族社会中,伦理习俗对姑娘约会时对本家族的男丁不避忌是禁止的,因此苗族姑娘和情人约会时,必须避开本族的男丁,故晚上为其约会提供了便利。

而黔中地区的“四月八”,则和黔中苗族的历史故事息息相关。黔中的“四月八”,以贵阳喷水池最为著名。据传说,苗族祖先原来居住在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生活。后来因为官家垂涎此地,前来抢夺。苗族人民在亚努王的组织和领导下,聚众起义,和官家作坚决的斗争。亚努不幸于四月八日战死在贵阳市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纪念他,每年四月八日在其牺牲的地方举行纪念活动,以追思亚努王为苗族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由此可见,贵阳的“四月八”最早源于苗族人民的祭祀活动,苗族人民相约于这一天祭祖先、祭英雄、祭神灵,同时也作为苗族未婚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

四、结语

今天,苗族“跳月”的习俗也发生了很多变异:

一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民族地区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致使“跳月”的主体——未婚青年男女离开了村寨,“跳月”的人口严重流失。原来跳月要解决的问题——婚姻,也在务工地解决,“跳月”失去了存在的必须条件。当下苗族青年的择偶,不是通过“跳月”来选择,而是在务工地寻找。

二是各地方的盲目开发。为了发展各地经济,地方政府盲目开发旅游项目,将“跳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开发项目拉动地方经济,这种盲目开发缺乏对“跳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政府主导举办的各种“跳花节”“赶花坡”等节日,将苗族文化的各种音乐、舞蹈,以及时下的流行歌曲等作为表演的手段。使“跳月”“跳花节”“赶花坡”等脱离了其着生的文化土壤。传统“跳月”中的姑娘,为了获得情郎的青睐,会使出浑身解数,那种声情并茂令人感动;而现在站在舞台上的,仅仅是为演出而演出的演员,不可否认她们的歌唱比那些苗家姑娘更有技巧,但是,她没有那些苗族姑娘展示自己寻求男人关注的需求,使得整个演出苍白而乏味。

参考文献:

[1]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编.阿细跳月·月亮舞[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

[2]弥勒县阿细跳月协会编.阿细跳月论坛(第1辑)[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3]贵州省文化厅群文处,贵州省群众文化学会编.贵州少数民族节日大观[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4]李锦平,李天翼.贵州苗族古籍总目提要[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

[5]龙名骥.苗族婚姻家庭[M].北京:线装书局,2010.

[6]张君.神秘的节俗:传统节日礼俗、禁忌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7]伍福新.苗族文化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8]袁珂.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9]吴永章.苗族瑶族与长江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10]马薇,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1]杨正文,马成俊.中国婚俗文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12]巫端.南方传统节日与楚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13]杨庭硕等著.民族、文化与生境[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篇10:信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新章程

大学生记者团总章程

第一章 总则

校报大学生记者团于2009年正式成立,隶属于学院党委宣传部,由大学生记者团负责人负责日常管理。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是一支活跃在校园里的重要学生组织,是由一些爱好新闻的学生组成。它是以“促进学校舆论宣传,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广大师生,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通过新闻的采访写作和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来提高成员的写作组织交际等各项才能。对推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校园文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记者团秉承“思想创造价值”的理念,关注校园,发挥了沟通传递的作用。

为规范和加强校报大学生记者团的管理,继承和发扬记者团的优良传统,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并不断开拓创新,使之良好有序地运作,从而更好地发展,特制定本条例。本条例为记者团管理的最高原则,所有成员均须遵守,不得违反。未尽事宜将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和程序予以补充。

本条例的制定、解释以及修改权属于校报记者团团部会议,其制定与修改须得到全体团部成员2/3以上同意。

第二章 团员

第一条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成员的产生按照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记者团各部委负责组织考核,录用。

第二条 记者团成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本团章程及管理制度,执行本团决

(二)接受党委宣传部在通联方面的组织管理,并在其指导下工作。

(三)根据大党委宣传部的宣传报道计划和报道要点,及时向编辑部提供各种稿件、报道线索和信息。

(四)记者团成员必须服从记者团的工作安排,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完成记者团分派的各项任务,按时参加记者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按时参加例会。

(五)积极配合团长及各部负责人开展工作,协助其他同学开展工作。

(六)认真学习新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能够独立执行采访任务。

(七)上交稿件须经认真修改,且眷正后上交(最好打印或上传)

(八)为本团发展献计献策,为本团推荐优秀人才。

(九)新闻采访不得弄虚作假,报道不实。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对所提供的稿件、报道线索及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十)发报之后,收集反馈意见。

(十一)采访过程中,言行文明、举止高雅、礼貌待人。

(十二)不得干扰采访对象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尊重其隐私权。第三条 记者团成员可以享有其下权利。

(一)接受记者团培训和参加记者团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记者团成员人人平等,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享有对记者团的各项工作监督和提出建议的权利。

(四)记者团成员采写的稿件经过审核后,有优先在校报和网站上发表的权利。

(五)接受党委宣传部按规定付给的稿酬。

(六)接受党委宣传部给予的奖励。

(七)参加记者团的各项评优活动的权利。

第三章 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能

第四条 大学生记者团根据记者团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设有:团长处和新闻采编部、文艺副刊部,摄影部、综合事务部和文艺部五大部门。另设一秘书小组负责协助团长工作。

第五条 团长处是团内的核心管理机构,实行团长负责制;每周固定时间集中团长处人员(各部门负责人)举行会议,总结上周工作情况,部署下周工作。团长处负责团内工作总体方向组织、引导各部门有序运作,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统筹全局。

第六条 秘书小组协助团长工作,实行团长负责制;负责团内各项会议的记录和团内各项活动策划的起草。并且组织实施各项非部门的全团性活动,组织部门成员培训会议。

第七条 新闻采编部实行部长负责制;负责新闻线索的发现、收集和整理、落实各项采访和报道任务;组织部门成员培训会议;

第八条 文艺副刊部实行部长负责制;负责校报中文艺副刊部分的征稿和审定以及文艺副刊版面的排版编辑工作,负责举办和开展各类文学讲座和交流活动;组织部门成员培训会议。

第九条 摄影部实行部长负责制;负责在各大活动中进行拍照工作,负责记者团宣传海报的摄影及宣传片的拍摄工作;并做好照片和影像保存工作(注意标注照片的摄影记者姓名);组织部门成员培训会议。第十条 综合事务部实行部长负责制;负责记者团和宣传部的宣传海报和横幅的张贴,悬挂,负责监督学院范围内各类社团宣传工作,清理学院内不符合规范的宣传方式;组织部门成员培训会议。

第十一条 文艺部实行部长负责制;根据记者团安排,参加和承担各类记者团重大节庆和重要活动的文艺演出;代表记者团参加各类文艺比赛、汇演,代表记者团参加校际学生文艺交流活动;组织部门成员训练工作。

第四章 例会制度:

第十二条 例会分为全体成员会议、学习会议、部门会议,例会制度是为了保证记者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会议制度。

第十三条 全体成员会议每周召开一次,由团长主持会议。主要议题是:宣布团内重大决定;拟定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以及交流工作体会。

第十四条 学习会议由团长及本部部长共同组织,会议提前一天通知,主要是对记者团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记者团整体工作素质。

第十五条 部门会议由各部部长组织,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期工作、布置下一阶段工作和传达团长处的有关信息。

第十六条 请假制度,记者团成员因事不能参加例会的须用A4纸张,按照正规请假格式履行请假,再由部长签字,并在开会前交给团长方可生效;如遇临时紧急会议需请假应当及时向部长请假,并讲明原因。

第五章 记者证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参加记者团各项工作和活动时必须佩戴记者证,维护组织形象

第十八条 只有本团记者采访时方可本人使用记者证,不得外借。

第十九条 如有遗失记者证,遗失者递交申请,重新补办。

第六章 奖惩制度

第二十条 为激励记者团全体成员共同进步,树立先进典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十一条 评优制度,根据成员到会情况、任务执行情况、记者团内其他活动参与情况、发稿数量、发照片数量、完成作品数量等授予“优秀记者”、“优秀记者团干部”等称号。

第二十二条 无故缺席记者团内各种会议者、经常不参加记者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者、未完成领导分配工作者给予其“取消评优”处分;对记者团的名誉造成较大损害者、对记者团工作失去信心或漠不关心者、从不参加记者团的任何活动者、受校记过以上处分者予其“勒令退团”处分。

第七章 工作程序

第二十三条 采访工作,团长接到任务后,通知新闻采访部部长及摄影部部长,再由各部部长分配工作、并督促执行任务的记者按时完成任务。摄影记者原则上在活动结束一小时之内上交新闻照片,新闻采访记者原则上在两小时内将新闻稿交给新闻采访部部长或校对组(特殊情况可酌情而定),完成工作后各部部长需要将资料存档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十四条 联络任务,由分管文体活动的副团负责在各个大学生团体中建立联络员,以便及时取得信息并提前对将要组织的活动进行一定的了解;与各班班长取得联系,报纸做好后通过各班班长分发给各班同学。

第八章 退团制度

第二十五条 记者团采取严进宽出的办法,凡提出退团者,应做书面申请由团长、部长签字,收回证件即可退出。

第二十六条 凡违反记者团章程,损坏记者团声誉,缺乏团队精神,无故不服从部门领导,情节严重的勒令退团。

第二十七条 例会三次以上无故缺席者,重要会议请假次数超过三次者,每月不交稿件者,取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者勒令退团。

第二十八条 记者团成员升学至大三并没有担任团内职务,记者团组织欢送会,颁发荣誉证书。

第九章 附则

记者团量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为了加强记者团干部的内部管理,提高记者团干部的整体和素质,真正做到奖罚分明,特制定本量化管理制度。第二十九条 量化考核办法

1、考核对象:记者团全体干部。

2、本制度按考核量化标准给予相应加分或扣分。

3、秘书处负责量化分最终的统计。

4、考核结果将作为对记者团干部任免、奖罚的重要依据。第三十条 考核内容和积分量化标准

(一)有以下情况的者给予扣分:

1、每学期初记者团干部根据学校工作重点和本团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各部工作计划和个人计划,重点突出,期末写出工作总结和个人总结。A.未写标准计划或工作总结的每缺一份扣0.2分; B.目标计划或工作总结不够认真的扣0.1分;

2、准时参加记者团等组织召开的会议或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主动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做好会议记录,认真贯彻会议精神。A.旷会每次扣0.2分,累计旷会3次视为自动退会。B.迟到、早退者每次扣0.1分,累计4次者视为自动退会。C.请假每次扣0.1分,累计请假5次者视为自动退会。

3、记者团成员值班有缺勤或态度不好的每次扣0.2分。

4、开展工作时搞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或工作无作为扣0.5分。

5、记者团干部有损于记者团形象的视情节轻重扣0.5-1分。

6、不服从管理或超越权限者,扣量化分0.5分并撤销记者团内一切职务,并作退团处理。

(二)有以下情况者给予加分:

1、记者团开会全勤(不迟到,不早退)的加1分。

2、参与团级活动,每次加0.5分;组织社团级活动,每次加1分。

3、完成党委宣传部布置的特殊任务酌情加分0.5-2分。

4、在团内组织的活动中,获得奖项的,一等奖2分,二等奖1分,三等奖0.5分。

5、年终被评为“优秀部门”的每人加1分,评为“优秀记者”的每人加0.5分。

6、在新闻网每发表一篇文章记1分,做出突出贡献或为学院赢得荣誉的每次加1-3分。

7、大学生记者报创刊期间有特殊贡献者酌情加1-2分。

8、本团内所有人员的基本分为4分。第三十一条 优秀记者评选细则: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面貌好,思想上进;

2、遵守团内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团的名誉、利益;

3、具备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尊重事实,具有主义感和敏锐的新闻触觉,积极写稿及稿件采用效率高;、积极参加学院各项大型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5、为团内的报纸编辑及团内活动作出贡献;

6、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团内各项活动,认真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

7、投稿不少于10篇,至少有2篇在院新闻网或者院报上发表;

8、优秀记者评选比例为团员总数的10%,每学期评选一次。第三十二条 此章程解释权归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所有。若所发生情况未在条款之列

上一篇:山东鑫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半年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下一篇:捐赠仪式上学生代表发权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