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2024-04-25

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共17篇)

篇1: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

班级姓名学号

25+63=23+68=56+37=24+46=

36+35=62+27=50+26=23+72=

65+35=21+39=59+34=61+18=

53+35=18+65=36+29=23+48=

53+37=55+25=28+67=32+49=

篇2: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2、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3、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交流、概括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试商和商的定位,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算理,能确定商的书写位置及试商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各种策略,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为了突破重难点,将小棒图与竖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同时还将方法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第八册。为本课设计、制作的资源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旧知,打下基础 1、白板出示羊村的美丽图片,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想进入羊村,要先把苹果摘完。

2、别着急,还有两道笔算等着你们。

1、学生抢答。

2、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笔算除法知识,为学生知识迁移做好充分准备,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真棒,快速而准确的答出了这么多题,可是羊村长说:“只会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多读书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下面让我们跟随羊村长一起到羊村的图书阅览室看一看。

2、白板出示羊村图书室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中获取的相关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列式,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1、学生读题并说出获取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在练习本上列式。

3、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就是看看92里面有几个30)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三、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1、放手学生:你能算出结果吗?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与同桌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想不到的方法教师可做提示。

2、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竖式计算92÷30,请一名学生板演。师再进行板演,强调书写格式。

3、引导学生关注“商是几?商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4、课件出示两道检测题。

64÷30 85÷40 5、过渡语:刚才同学们把连环画已经分配好了,现在图书室里还有178本故事书,我们也来分一分吧!课件出示情境图。“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引导学生列式:178÷30 6、谁能先估一估能分给几个班? 7、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1、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寻找不同解决方法。

学生汇报:(1)估算。

(2))摆小棒。请学生到白板课件上摆一摆,理解算理。

(3)列竖式。

2、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请一名学生板演。

3、学生交流。(商是3,商在个位上,商在个位上表示有3个30)4、学生独立完成。

6、学生估算:30×()=178 6个班需要180本,178本不够分。

7、学生尝试自己列算式做。

通过竖式计算过程与小棒图对应起来汇报,为学生说明算法,讲明算理提供直观支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算理。

8、提问:你是怎么算的?178除以30要商几?(商5)为什么商5,商6行吗?)商要写在十位还是个位呢?(师边说边板书)9、总结方法。表格出示。

(1)除的顺序。

(2)商的位置。

(3)试商的方法。

8、指名学生说方法、说算理。

9、学生口头补充。

学生在交流中明确本节课的重点,一是除的顺序;

二是商书写的位置;

三是试商的方法;

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辨析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1、基础练习。(课本73页做一做)2、纠错练习。(课本75页第八题)3、实际应用。(课本74页第七题)4、快乐提升。(课本75页第十二题)学生在活页纸上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基础练习、纠错练习、实际应用和快乐提升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检测,通过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效果的检测,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说话有理有据,能够大胆的发言,你们表现的很出色,继续努力,你们一定会更加出色。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篇3: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A) 充分但不必要的条件.

(B) 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

(C) 充分必要的条件.

(D) 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英汉小词典:arbitrarily任意地;distinct不同的;probability概率;to be made into做成, 成为;geometric sequence等比数列)

5.方程2x-|1-21-x|=3的根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6.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射后进入的第一个绕地椭圆轨道 (地心是椭圆的一个焦点) 的近地点到地球表面的距离是200千米, 远地点到地球表面的距离是51000千米, 已知地球半径约6400千米, 则该椭圆轨道的离心率是 (离心率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

`9.如图1, 已知球O的表面积是12π, A、B、C是球面上的三点, AB=1, BC=2, ∠ABC=60°, 则直线O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是 ()

二、A组填空题

12.若函数

(英汉小词典:symmetric对称的;with respect to关于;inverse function反函数)

三、B组填空题

22.设集合

(英汉小词典:to pass through通过;to intersect相交;parabola抛物线;range范围、值域;distance距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由f (x) =f (2-x) , 得

f (1+x) =f (1-x) ,

所以f (x) 的图象关于x=1对称.

由f (x) =f (2-x) , 得

由此可知, p是q的充分条件, 但不是必要条件.

选 (A) .

3.译文:从1, 2, 3, 4, 5, 6, 7, 8, 9, 10这十个数中任意取3个不同的数, 则它们能构成等比数列的概率是 ()

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是q, 则

当q=2时, 满足题意的数组有

1, 2, 4;2, 4, 8;

当q=3时, 满足题意的数组有1, 3, 9;

选 (B) .

5.当x<1时, 原方程可化为

综上所述, 原方程有1个解.

选 (B) .

6.设椭圆轨道长半轴长为a千米, 半焦距为c千米, 地球半径R=6400千米, 则有

选 (B) .

7.在锐角三角形中,

9.如图6, 因为球的表面积等于4πR2,

所以该球的半径

在截面圆上已知

所以截面圆的圆心就是BC的中点D, 截面圆的半径AD=1.

选 (D) .

10.设椭圆的焦点F1 (-c, 0) , F2 (c, 0) , 椭圆上的一点P (x, y) .

对于某个θ (0<θ<π) 成立.

从而c2 (1+sin2θ) >a2,

由此可知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选 (D) .

二、A组填空题

11.因为y=f (x)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12.依题意log2 (x2+2ax-a) +3≥0恒成立,

13.译文:如果函数y=f (x) 的图象关于点 (2, 8) 对称, 且其反函数为f-1 (x) , 若f (4) =6, 则f-1 (10) =_____.

解由函数y=f (x) 的图象关于点 (2, 8) 对称, 设 (m, n) 是函数y=f (x) 的图象上的点, 则点 (4-m, 16-n) 也在函数y=f (x) 的图象上, 故由f (4) =6, 可知f (0) =10,

当2-x=0时, y=x2-x+1是关于p的常数函数, 此时x=2, y=3满足题意;

当2-x≠0时, y= (2-x) p+x2-x+1是p的一次函数;

当2-x>0, 即x<2时, y=f (p) = (2-x) p+x2-x+1是p的增函数,

当2-x<0, 即x>2时, y=f (p) = (2-x) p+x2-x+1是p的减函数,

综上知, x的取值范围是

16.由图7可知:y=h (x) 的图象与x轴可围成一个封闭图形, 其面积为

17.由等比数列, 知

若不考虑θ的范围, 则

8a+9b∈[-5, 5].

因为a≠0, 而当a=0时,

所以±3有可能不在取值范围之内.

而8a+9b=3与4a2+9b2=1联立, 解得

18.由题设知OE⊥面OCD,

且OC=OD=CD=40cm,

簸箕状几何体的容积是

20.设AC=2c, BD=2b, 则

三、B组填空题

21.由条件知C2对应的函数为y=f (2x) , C3对应的函数为y=f[2 (x-1) ]-2.

23.如图9, 过M作MP∥AB交BC于P, 作NQ∥AB交BE于Q, 连接PQ, 则MPQN是平行四边形,

24.因为

所以f (θ) ·g (θ) 的最大值等于

二次方程x2-x- (3+a) =0无实数解, 当且仅当Δ=1+4 (3+a) =13+4a<0,

篇4: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篇5: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小红小东小丁

45下36下53下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篇6: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标准细目】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的笔算三位数的加法。

3.会用交换加数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体会交换加数相加得数相同的事实和规律。

4.通过探索和笔算,提高笔算能力,体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5.在归纳、概括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综合、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6.养成认真计算和检验结果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板书课题)

(课前大家自学了例4,)小朋友们都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42+86,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出结果。其中

不仅会算,而且还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但老师发现有5位小朋友在验算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二、板块一

1.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任务1(课件)读一读

小组活动建议: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组长特别关注4号同学。(课件)

2.班级交流

汇报:

(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板书):142+86,个位上2+6=8,在个位上写8;十位上4+8=12满十了,向百位近一,十位上写2;百位上1+1=2,在百位上写2。结果是228。(掌声)

师追问:十位上为什么写2,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近一,百位上怎样算?(2人,同桌互相说一说)

百位上1+1=2,2哪里来的?(这里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到百位计算时,可别忘记加进上来的1。)

(2)你们都会算了吗?哪个小组的4号小朋友来说一说?加3颗星

(3)再请XX小组的4号说一说。加2颗星

三、板块二

1.任务2

要看计算结果对不对,可以怎么办?(验算)

你是怎样验算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汇报:

我是这样验算的: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得数和原来的是不是一样的。

师提问:交换加数的位置,竖式可以怎样列?(板书竖式)

汇报计算过程:个位上6+2=8,在个位上写8;十位上8+4=12满十了,向百位进一,十位上写2;百位上1+1=2,在百位上写2。

3.最后我们把横式写完整,单位,口答。

4.你们都会算三位数减法了吗?

来看评价任务设计:试一试。谁来读一读?(拿出学历单)

师板书横式,请两个小组的4号小朋友上来板演。

一起来看看他们算的对不对。(可以板演的本人说,也可以再指名别的4号说)

交流:怎样列竖式算的?(说明计算过程)哪一位需要进位?百位上怎么算的?

全对的举手,有错误的改正过来。

5.归纳算法。

回顾上面的计算过程,我们是怎样笔算三位数加法的?

(1.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进位的小1要写好,不能漏掉;横线用直尺打;横式要写完整)

四、当堂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活动建议:1.在小组里过关“想想做做”第1、3题。

2.有错误的,从第2题中选一列再练一练。

课前组长已经到老师这里过关了,请组长关注组内成员,特别关注4号同学。

组长汇报过关情况

2.当堂训练

★★完成《补充习题》P38

1-3

★★★完成《补充习题》P38

1-4

五、板书设计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

215-93=122

验算:

+

【教学反思】

篇7: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1、加法的验算方法有几种?

2、你在验算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很明白的,因为教材中是以几个小朋友讨论的形式说明了加法验算的三种方法的。课后我自以为很成功,在课堂中我除了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功能同桌和小组口头交流了验算的方法之外,还对一些错例做了分析。感觉孩子们应该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了,没想到是纸上谈兵啊!课后的反馈真是让我大伤脑筋,从书写格式到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一部分学生混淆不清,思维明显的混乱不条理也不清楚。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

1、孩子们不会倾听。

篇8: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1.命题p:偶函数一定没有反函数;

(A) p真q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 p假q假.

2.若不等式|x-m|<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2<x<3,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2, 3) . (B) [2, 3].

(C) (-∞, 2) . (D) [3, +∞) .

3.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和b, 斜边长为c, 斜边上的高为h, 则a+b和c+h的大小关系是 ()

(A) a+b<c+h. (B) a+b>c+h.

(C) a+b=c+h. (D) 不能确定.

4.函数

的定义域是 ()

的解集是 ()

(A) a2. (B) b2. (C) 2ab. (D) a2+b2.

7.定义平面上的区域D如下:若P为D的任意一点, 则过P点必定可以引抛物线y=mx2 (m<0) 的两条不同的切线, 那么 ()

(A) 圆的一部分.

(B) 椭圆的一部分.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9.如图1, 点P和点Q分别是正方体的棱DH和BF上的两个动点, 且HP=BQ, 则平面PQC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10.平面内有4个圆和1条抛物线, 它们可将平面分成的区域的个数最多是 ()

(A) 29. (B) 30. (C) 31. (D) 32.

二、填空题

12.已知函数

三、解答题

21.解关于x的不等式:

(1) 求双曲线C的方程;

(2) 若P为C上任一点, A为双曲线的右顶点, 通过P, O的直线与从A所引平行于渐近线的直线分别交于Q, R, 试证明|OP|是|OQ|与|OR|的等比中项.

23.已知函数

(1) 求y的定义域和值域, 并证明y是单调递减函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不等式|x-m|<1的解集为

故选 (B) .

3.由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知

故选 (A)

由图3知, 定义域为

故选 (B) .

5.原不等式可化为

令tanx=t, 即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arctan3, arctan5) .

故选 (B) .

6.如图4, 设P (x1, y1) , 则

故选 (A) .

7.设点P (a, b) 为区域D的任一点, 考虑过点P的直线l:y=k (x-a) +b, (显然与y轴平行的直线不是抛物线的切线) , l如果和抛物线相切, 则方程

今若要有两条不同的切线, 那么关于k的方程k2-4mka+4mb=0要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

当m<0, 化简得ma2<b, 故

故选 (A) .

8.由条件有

表示双曲线的一部分.

故选 (C) .

9.如图5所示, 设平面PQC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θ, 正方体棱长为a, 则

在点P, Q的运动过程中, △PQC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不变 (△BCD) , 并且△PQC的面积与△QEC的面积相等.

10.一条抛物线可将平面分成2个区域, 记作a1=2, 增加1个圆, 此圆与抛物线最多有4个交点, 这4个交点将圆分成4段首尾相接的弧, 每段弧将原来所在的区域一分为二, 则有

再增加1个圆, 此圆与抛物线最多有4个交点, 和第1个圆有2个交点, 故此圆与原有曲线共有6个交点, 这6个交点将该圆分成6段,

故选 (B) .

二、填空题

交换x, y的位置, 反函数为

综上知

13.易知数列{dn}的公差为30, 故只需找出d1来.

它们的第1个公共项为29.

15.由条件知

又因为P, M, Q三点共线, 所以

若k2+4k-12>0, 不合题意,

当k2+4k-12<0时, 则f (x) 在x≥2时单调递增,

18.显然arccosx≠0, 所以

问题转化为求t的值域.

所以当arccosx=2时, tmin=6,

故t的取值范围是[6, +∞) .

19.设连接抛物线上两点A (x1, y1) , B (x2, y2) 的弦AB的长为1, 且AB的中点C的坐标为 (x, y) , 则

20.如图7所示, 设球心为O, O在底面的射影为O′, E为BC的中点,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x,

在Rt△OEO′中, OE2=OO′2+EO′2,

三、解答题

21.设t=logax, 则原不等式可化为

y2=a.

如图8所示, 画出函数y1=|t|+|t2-1|, y2=a的图象.

22. (1) 由条件知

抛物线方程可化为

焦点坐标为 (-5, 0) , 故

所以双曲线C的方程为

(2) 设P (x1, y1) , 则

23. (1) 显然, y的定义域是-1≤x≤1;且y在0≤x≤1上是单调递减的.

当-1≤x≤0时, 设-1≤x1<x2≤0,

故f (x) 在[-1, 0]上也是单调递减的, 从而y是单调递减函数,

两边平方有

原不等式解集为

篇9: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1. 小朋友,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江南水乡换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你们想去看看吗?

2. (播放金秋江南的图片)看,这就是金秋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配以轻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

二、 初读词串,认读生字

1. 在金秋的水乡,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卡)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3. 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乘着想象的小舟到水乡游一游、看一看。你能把这课的生字朋友都读好吗?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承载的不仅仅是学会几个生字的任务,词与词之间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犹如一首音韵和谐的小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有滋有味……就在学生一遍遍琅琅上口的诵读中,传达出汉语言特有的声韵美。]

三、 想象画面,感悟诵读

1. 想一个好名

小朋友们,如果给《识字1》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儿?(“金秋水乡”“水乡的秋天”“水乡真美”等等)

2. 展一幅画卷(指导学习第一行词串)

(1) 我们坐上小船,乘着秋风来到了绿水荡漾的水乡。瞧,一望无垠的湖面在微风中荡起了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湖面烟雾茫茫,是那么辽阔。(出示图画:水乡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生字的对应)

(2)(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你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

(3) (出示“秋”的古文字)教师讲述“秋”的造字规律:小朋友,你们看,“秋”的左边是个“禾”,它表示是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秋天就到了。

(4) 教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词语。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一边诵读词语,一边想象水乡秋天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一个古文字“秋”字,是中国几千年汉字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就在孩子们追本溯源,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时,我们的情感与古人的精神世界也就贯通了。教学时要发挥汉字表音、表形、表义的优势,变机械识记为明字理、悟结构的文化熏染。]

3. 赏一池秋色(指导学习第二行词串)

(1) 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朋友想不想去荷塘找一找秋天?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秋景,展示一组画面,让学生说说芦苇、菱藕的样子。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荷塘的简笔画。

(2) 在一个碧绿的荷塘上,一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洁白的苇花随风飘舞,一节节莲藕嫩生生的,多美的荷塘啊!(出示:一片芦苇、一节莲藕、一个荷塘、几个菱角)刚才我们看到的像“一片、一节、一个”这些词,我们叫它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出笑话的。现在,谁想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小组间赛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美丽、富饶)

(4) 把水乡的美丽景色读出来,齐读第二行词串。

4. 听一曲渔歌(指导学习第三行词串)

(1) (多媒体播放一段渔歌)听,这是什么声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湖面,一只只小舟从远处归来,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渔歌满载而归了。

(2) (出示:一轮夕阳 一只只小舟 渔歌)同桌练读,汇报朗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忙碌、富饶、幸福)

(4) 把你对水乡的赞美加进去,齐读第三行词串。

[设计意图:不同的量词和名词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有色彩的图画,奏响了一支有旋律的乐曲。内涵丰富的识字课,既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紧相连;又活学活用,在积累中简单运用语言,加强了字词的综合训练。]

5. 赏一湖夜景(指导学习第四行词串)

(1) 夕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在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枫叶 灯火)

(2) 你能在“枫叶”前面加上一个词吗?(火红火红的、红艳艳的)引导学生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3) 想一想,在“灯火”的前面,可以加个什么词呢?(星星点点的、若明若暗的)

(4)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水乡的秋夜怎么样?(宁静迷人)把你的感觉带进去,齐读第四行词串。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中,一行词串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四行词串连起来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秋景。“读到这一行词串,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教师用语言激活了一个个词语背后的画面、情感,虽是同一个问题,但每一行的回答却不相同,或悠远、或清新、或富饶、或宁静,水乡的金秋就在这一次次的叠加中越来越丰厚、有意蕴。]

四、 回归整体,赏读全文

1. 小朋友,这篇识字课文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指黑板上字卡“乡”“塘”“光”三个字红色的韵母)哈哈,原来它们都押韵呢!(教师范读,强调韵尾。同桌连读,汇报朗读)

2.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但每一行词语串起来读就觉得很美,像一首优美的小诗,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四幅图连起来就是金秋水乡美丽、富饶的场景。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3. 金秋,我们摇着小舟来到碧波荡漾的水乡,首先看到了——(引读)金秋 烟波 水乡。我们来到了清凌凌的荷塘,看到——(引读)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而归,我们看到了——(引读)夕阳 小舟,听到了——(引读)渔歌。夜幕降临,水乡变得格外宁静,只见——(引读)枫叶 灯火 月光。

4. 学完课文,你对金秋的水乡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5. 带着对美丽水乡的热爱之情诵读《识字1》。

五、 共同探究,巧记生字

1. 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汉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的办法最奇妙!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 指导书写,引导实践。

(1)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新偏旁:“火”和“欠”。

(2) 重点指导:“歌”和“烟”。

篇10: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教学目的:

1.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3.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交换律的意义。教学难点:

同1题,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并有序表达,启发、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学过程: 进入情境:

1.小明养了3只小鸡,小丽养了2只小鸡,一共多少只小鸡? 生:看图思考,回答 3+2=5

2+3=5。

2.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相同,位置不同,相加的结果相同。)师: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加,得数不变。练习,看谁说的快,说说为什么这么快?

(1+3= 4+1= 2+3= 3+1= 1+4= 3+2= 1+2= 2+1=)摆一摆(用圆片)计算,可按颜色摆,可左右、可上下。

(1+3= 3+1=4 3+2=5 2+3=5)说一说:

看看这两幅图的意思,在组内说说,然后再组内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生:(观察→讨论→汇报)

(1)有一只小猴正在荡秋千,另一只猴妈妈抱着一只小猴,一共有几只猴子?(2)有3个钩子上挂着水壶,有1个钩子上没挂水壶,一共有几个钩子?(3)有1个钩子上挂着个水壶,另外两个钩子上挂着两个水壶,一共有几个水壶?师:列式计算。

生:2+1=3 3+1=4 1+2=3。练一练:

1.看谁算得最快,说说你的小窍门。

(算、说窍门。利用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相加结果不变,所以第二题不用算与第一题得数相同。2.说一说,算一算

(1)先说图意(2)列式计算

注意:几+○和几+○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图意,列式计算:○+几还得几,因为:○表示没有。)3.看谁算得快,利用○+几的原理。生自己算。4.猜一猜(开放题)

有5个小朋友在锻炼身体,有4个秋千1个滑梯,可能有几个人玩滑梯,几个人玩秋千呢?思考: 先说,再列式。

篇11: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一个因数加倍,另一个因数减半,积不变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交流让学生归纳出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能运用积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用它们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初探2、4、8乘法之间的关系:相同的积。)

1.情境创设:小朋友们,你们爱看欢乐蹦蹦跳吗?今天小青蛙、小兔子和小袋鼠要在数射线上玩欢乐蹦蹦跳。小青蛙每次跳2格,小兔子每次跳4格,小袋鼠每次跳8格(电脑演示),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把它们在数射线上跳过的数据在下面表格上用打“√” 的方式进行记录。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独立打“√”)

2.把你记录到的三只小动物跳远的数据进行汇报。(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表格上一一打“√”。)

3.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说一说。

小结:原来小青蛙跳到的数据就是2的乘法的积,兔子跳到的数据就是4的乘法的积,小袋鼠跳到的数据就是8的乘法的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2、4、8乘法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

二、初探(2、4、8之间的关系:一个因数加倍,另一个因数减半,积不变的规律。)

1.刚才有的同学还发现2、4、8乘法中有些积是相同的,那我们把积相同的算式找出来,观察这两组算式的因数和积有什么规律好吗?(小组讨论。)8=1×8 16=8×2 1 8=2×4 16=4×4 8=4×2 16=2×8 2.小结:原来2、4、8乘法的积相同的原因就是:一个因数加倍,另一个因数减半,积不变。(板书)

三、练习。

1.同学们非常聪明,发现了这个规律。看书上题,这些题目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填一填、想一想。(独立完成,并汇报。)

小结:其实我们在做这样的题时,不仅可以用口诀帮忙,也可以通过刚才我们所找出的规律来解答。2.出示()×2=()×4,你们想想()可以填几? 3.出示: × 4 = ?,这道题目我们也没有学过,谁能想出办法算出结果?(9)×(8)=(72)

小结:我们可以用今天找到的一个因数加倍,另一个因数减半,积不变的规律,把不能用口诀来求积的算式转化成相应的口诀来求积。

篇12: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具准备:小棒。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销售看图说一说。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尝试列式

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列式。35+2=

二、探究建模: 35加2等于多少呢?

1、交流口算的方法。

你能口算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指名说口算的方法。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上台演示。教师小结:

2用计数器拨一拨,略 3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是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3 5 3 5 3 5 ﹢ 2 → ﹢ 2 → ﹢ 2 7 3 7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再写“2” 再画“_”(等号线)

追问,2写在什么位上,和那个数对齐? 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三对齐? 教师指出:2是个位数,个位与个位对齐。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数位对齐,等号 线要画直。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集体订正。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填写。

2、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3、学生独立看图计算,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4、知识拓展练习:判断下列算式正误 17+9=87 42+3=55 28+4=68 布置作业:完成《同步伴读》对应练习。教学反思:让学生总结课堂收获,说出加法规律; 教师补充说明本节课重点,突出练习,学生主体地位;板书设计:

篇13:让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一、分析总策略

根据课标,教师选择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思路,把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和突出创新意识,侧重师生互动融合在一起,让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每节课的设计都充分围绕师生互动进行,让学生在学中理解,在课堂交流中培养思考能力。

我在每一课中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在反思中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心得体会,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二、逐单元回顾教学得失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可以用夸张和对比,加深学生的记录。如学生用尺子量厘米和米,让学生用想象与夸张进行对比:如一个人有76米高吗?想象一下三层楼才24米,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改过来,并且在以后的练习中都自己先想像一下再填空,有的比一比量一量再填空。长度单位强调:硬币曲别针每组4样,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处理练习时学生估测有一定难度,尺子上刻度找1厘米,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了解米尺,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教材中认识线段,要记住线段的特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通过量画线段了解线段的直和有两个端点,还可用颜色表示,是线段就红色,不是线段就是绿色打X,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践活动,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直观理解,再让学生把学具操作中感受运用于探索笔算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分别完成从口算到笔算,从不进位、不退位向进位退位的算法发展,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包括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方法的迁移,知道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在交流中总结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规律。

在教笔算中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趣味运动会、掷球游戏、跑步接力赛、口算比赛、填数游戏、奖励水果等活动设计借助美丽画面的呈现,吸引了学生参与,使他们兴趣盎然,从易到难的由浅入深,在设计中发展了思维情感态度,渗透保护大自然的品德教育,把问题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里中体现解题多样化、口算、摆小棒、笔算均可,通过学生自己讲解,互相质问教师引导到改正展示都水到渠成,学生不仅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举两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我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分析,畅所欲言的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多种选择,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也照顾到下游学生有限的解题能力,为他们能顺利解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在练习课中采用系列游戏活动,如:小医生门诊,快乐加油站,夺红旗等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他们认真检查,做题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不仅会判断、改错,而且还要说出对的理由和错的原因。只有准确表达出观点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算理,也就是会说重于会做。

在批阅中,订正单纯计算题同位互批,有错的让错的学生改正过来,还要说出计算过程,也是让其他同学有了一次巩固学习的机会,一举两得。

在应用问题中,学生经历、体验、探索,不仅用脑去学习,而且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和感受,教师一没“牵牛”二没“放羊”学生开放性问题创新能力得到有效保证。

应用题的改革大致有两点:1、情景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多彩而丰富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信息,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然后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答案回到实际情景中进行检验。2、对传统应用题进行改造,有的题将原条件进行变动,然后研究结论会有什么变化,有的题原来就多种解,现在不仅仅满足于解题,而且要引导学生用画图和列的方法系统地找出各种解,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以环保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懂得如何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好地球环境,计算中避免三个数三叠进行连加法连减的竖式加强计算时细心和计算后检查,及时提问,巩固练习,加大训练力度,最大的问题是个别学生解题速度太慢,与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注重题目及时纠错练习。

在加减法估算中,掌握整十估算,让学生利用自己思维策略进行,在整理和复习中总结出笔算加减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点笔算加法(进位、不进位),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笔算减法(不退位、退位)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总结出先加个,再加十,先算第一位,再算第二位,个加个,再加十,同学自己发明口诀并找喜欢口诀、说,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长高了这一课,让学生从猜测到动手测量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创设情境,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时钟演示,感受角,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画角从方格图中的顶点画角并做上标记,画直角的练习让学生要画直线和尖角,不要画弯角,选定一个顶点,先画条边,另外那条边与之垂直画出来的直角才有作用。在方格中角最好标上字母让学生好辨认。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这一单元有2-6的乘法口诀,我让学生每天背组口诀,然后进行练习。口诀中按5、2、3、4的规律进行归纳,最后编6的口诀由学生自编,让学生首先是练习熟记口诀,让学生选好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展数学问题的情境,同时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同时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口诀从一开始,我就每天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排口诀如第一天1的口诀,第二天2的口诀,第三天3的口诀,等以此类推,但在后面考试和练习中发现有的学生口诀是一半语文字,一半数学字,有的口诀是省掉部分字如:一一得一,写成一得一,二五一十写成二五十,五五二十五写成五五二五等,要找出部分错题,反复纠正,让学生印象深刻,在乘法初步认识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根据课标提出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在教学中从连加引入乘法,教无定法,让学生感知过程,感受乘法中的因数、因数积与加法中加数、加数、和、及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名称区别了解名称的区别与算式不同后在读作写作和表示的意思再进行区别使学生分清加、减、乘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理解的难点,个别学生出现了3+5=15的错误,也因此而纠正过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间接经历一次知识再创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灵活性,给学生更多鼓励,欣赏学生成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也意识到关注弱势群体不够,在热闹的不举手自发喊出答案的背后,又隐藏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因此我设计有层次性和开改性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如做一做布置完,在检查同时布置练习题,检查到一半时评讲练习题,再布置指导丛书相关练习题,再继续检查,使学生没有空闲,在教跳格子,数轴图时,要圈出数字再打箭号比较好。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放松让学生用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有信心,他们也才更加有动力。

教学中采取生活探究——应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给学生宽广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现每句口诀的含义,并在乘加、乘减中让学生列多样的解题方法,如玉米图三又可列乘加又可列乘减如:4×3-2=10

篇14: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1.3.1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会作简单的加法计算;

3.感受到原来用减法算的问题现在也可以用加法算.【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2)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运出200吨化肥,两天总的结果一共运进多少吨?

(3)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 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4)把第(3)题的算式列为300+(-200),有道理吗?

(5)某仓库第一天运进a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b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探索2〗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下面的数轴检验你的答案.在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某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即红队进5个球,失2个球),红队净胜几个球?

〖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前进5步,又前进-3步,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若是后退-1步,又后退3步呢?

〖练习〗

1.登山队员第一天向上攀登,第二天又向上攀登(天气恶劣!),两天一共向上攀登多少米?

2.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

〖补充作业〗

1.分别用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表示下面每小题的结果(能求出得数最好):

(1)温度由下降;(2)仓库原有化肥200t,又运进-120t;

(3)标准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4)第一天盈利-300元, 第二天盈利100元.2.借助数轴用加法计算:

(1)前进,又前进,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上午8时的气温是,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8时下降, 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篇15: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小棒:3捆零6根

2.计算:30×2=50×6=700×5=60×8=

4×3+2=6×7+3=5×8+8=

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看数学书74页情境图,例1。

(1)从图中你知道的数学信息是有盒彩笔,每盒枝。

(2)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请你用自己会的方法列式并且计算:

列式:

(3)你会摆小棒求得数吗?

请你边摆边填: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第一行摆()捆()根,因

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捆()根,也就是得()。

(4)你 试着用竖式计算:12……()

×3……())

想:两个因数位对齐,要从位乘起,与个位相乘的积要写在积的位,与十位相乘的积要写在积的位。

二、练一练

数学书74页做一做

三、查一查

数学书第75页练习六第1---4题。

四、谈一谈

篇16: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年级:七年级

学科:数学

第一章有理数

第3小节

第1课时

累计

课时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审批领导:

授课时间:

****年**月**日

1.3.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目标

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能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法制渗透

中考链接

一、激趣导入

1、回顾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

2、在足球比赛中,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则红队的胜球数,可以怎样表示?蓝队的胜球数呢?

如何进行类似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与大家探讨的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预习分享

采用教师抽查或小组互查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你能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

三、合作探究

探究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

(1)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1+(-1)的结果呢?

现在让我们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请同学们用数学式子表示

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可以表示为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可以表示为:

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⑤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从以上几个算式中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例1

计算(能完成吗,先自己动动手吧!)

(-3)+(-9)

(2)(-4.7)+3.9

四、目标检测

[基础题]

1.计算:

(1)(-3)+(-5)=;

(2)3+(-5)=;

(3)5+(-3)=;

(4)7+(-7)=;

(5)(-6)+0

=;

(6)0+(-2)

=;

[能力提高题]

2.计算:

(1)(-13)+(-18);

(2)20+(-14);

(3)1.7

+

2.8;

(4)2.3

+

(-3.1);

[探索拓展题]

3.计算:

(1)(-)+(-);

(2)1+(-1.5);

(3)(-3.04)+

6;

(4)+(-)

五、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六、巩固目标

作业:课本P24

第1题

七、安排下节预习

预习课本P19至P20

“1.3.1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回答:

1.加法交换律在在理数加法中还成立吗?

2.加法结合律在在理数加法中还成立吗?。

修订意见

篇17:1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加法2年级

关键词:培养习惯;设置情境;加法含义;体会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1-02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时,思维方式较为开放。在学生探讨“1+1=2”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课件,气球图,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1)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反方位的示范),请举起你的左手,教师带着示范两次,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2)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体会加法含义

(一)结合儿童生活,体会“1+1=2”的含义

1.师生共同演示。①伸出1只左手,伸出1只右手,合起来是几只手?(师生共同边说边做,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②引导学生说一遍,教师板书:1?摇1?摇2。③让学生独立说一遍,教师板书 + = 。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①学生起立,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轻踏一下),一只右脚(也轻踏一下),合起来是几只脚?(两脚并拢)②同桌互说一只左脚,一只右脚,合起来是几只脚,算式是什么。(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只要说出来,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创设情境,体会“1+2=3”“2+1=3”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2=3 2+1=3。(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教师应予以表扬,但不做要求)让学生读算式,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4.认识“加号”和“等号”(1)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加号怎样写呢?(教师示范,让学生先书空,后在桌上写。)(2)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等于号。齐读)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体会加法含义

1.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让学生得出,“3+1=4 1+3=4”。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带领学生摆学具,左边摆2个圆形,右边摆2个圆形,合起来是几个圆形,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放轻音乐,做一做课间操,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并注上拼音)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说算式,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1)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2)男生拍1下,女生拍3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3)左边的同学拍2下,右边的同学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合起来是5下。)3.实践活动,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说一道加法算式(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如灯管、黑板、门、窗等)【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摆小棒。2+1?摇1+1?摇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拍手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再让学生写。(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上一篇:主题教育动员讲话下一篇:司法考试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