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2024-04-18

人生的顺境与逆境(通用9篇)

篇1: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顺境不惰,逆境不馁。

——题记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个人的一生是那样的短暂。如果我们把人生和历史相比,人生就好想是天上的流星转瞬即逝。任何人的前进道路都不可能是平坦的。人生在世顺境与逆境总是想伴而行。顺境,人之所求,却无法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人生的顺境与逆境呢?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一世,难免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相信成功人士都知道,顺境更有利于充分发展,逆境却有助意志磨练。正所谓“不经彻骨寒,哪有扑鼻香?”

人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大舞台,社会在进步,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时代的大顺境使我们的成长也比过去顺利,老师、家长、学校不断地为我们创造良好条件,为我们营造一个顺利的成长空间,让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顺境是我们渴求事事顺利的理想境遇,对于心智的成长、认知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创造有利的条件。居里夫人女儿就是从小受到她的“特殊教育”,才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更是赞颂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和熏陶而成为北宋著名词人的苏轼三父子。然而顺境固然可喜,但如若贪图享受、乐在其中,易生惰性,骄奢淫逸,或会乐极生悲。“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更是赞颂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和熏陶而成为北宋著名词人的苏轼三父子。顺境固然可喜,但如若贪图享受、乐在其中,易生惰性,骄奢淫逸,或会乐极生悲。

人生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有时荆棘丛生、变幻莫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侉少伟男。”鲁迅说:“真正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巴尔扎克也曾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幸”是天才的进身阶、信徒的洗礼水、智者的无价宝、弱者的无底渊。”逆境既能摧毁一个人,也能造就一个人。逆境锤练意志。筋骨因摔跤而强健,意志因磨炼而坚强。逆境刺激潜能,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风险、挑战与实力会使人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正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极佳条件。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这些惊世伟才,不畏艰难,面对逆境,坚强抗争,最终摆脱逆境、有所作为。

顺境自然是好事。时代发展到今天,“顺境”才是成才的正常途径,先辈们革命的目的,发展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全社会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那么,后一代的成才当然应该具备比上一代更优越的条件。这种成才的顺境,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不必回避顺境而去刻意制造一个逆境来“培养”和“造就”后一代的成长。好好利用顺境,才有利于成才。后一辈人站在前辈们肩膀上眺望前程,下一代人利用上一代人创造的可继承的资源来完善自身,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防止旧错重犯,借鉴先辈成功的经验。唯有这样,顺境才算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才具备了现代的意义,才能孕育有用之才,培育栋梁之材。

然而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剥夺了为理想目标奋斗的权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因为,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当处于人生的逆境时,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要有自尊自爱的人格。人生是顺境还是逆境,人们常常难以控制。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却是自己可以坚守不变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的做人准则。有了这样的做人准则,才能在顺境中不狂妄自满,在逆境中不妥协丧志。

2、要淡化个人名利,做到“心底无私大地宽。”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充满私欲的人,容易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难以实现宏图大业。一些人一生的许多苦恼,多源于个人私欲的不满足;当人们从私欲中解脱出来,就会发现,许多所谓的逆境,不过是由于私欲难填而杜撰出来的虚幻。况且,即使真正陷入人生的逆境,只要置个人得失于不顾,视荣辱毁誉如浮云,就能做到无私无畏,勇敢抗争,从而战胜困难,走出逆境。

3、要有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行动。乐观的精神,是战胜逆境的精神动力;积极的行动,是走出逆境的有效途径。没有乐观的精神,不可能在逆境中长期不懈地坚持抗争;没有积极的行动,大不了是个盲目乐观主义者,不可能真正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型进行的,逆境与顺境的交替过程也是这样。人的一生往往是在顺境和逆境的交替中向前演进。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不是一世;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因为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人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古语:“顺境能节制,逆境方坚韧;智者不以境役心,要以心制境”。我们不论处于何种情境,都应该正视现实。不仅要珍惜顺境,并不因顺境而故布自封及狂妄自大;更要时时与逆境相处,且不因逆境而一蹶不振和妥协丧志。善待顺境,挑战逆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敢于面对顺境与逆境,让自己人生更加丰盛。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著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著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著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著改变。就让我们在顺境与逆境交织中,打造出一个坚强的自我,不可摧的自我。我能!

篇2: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顺境和逆境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对人的事业发展也有不利因素。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易使人滋生骄娇二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古人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对顺境消极作用的一种警诫。积极利用顺境的有利条件,避免顺境的消极影响,是大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剥夺了为理想目标奋斗的权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因为,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当处于人生的逆境时,如何战而胜之呢?

1、要有自尊自爱的人格。人生是顺境还是逆境,人们常常难以控制。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却是自己可以坚守不变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的做人准则。有了这样的做人准则,才能在顺境中不狂妄自满,在逆境中不妥协丧志。

2、要淡化个人名利,做到“心底无私大地宽。”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充满私欲的人,容易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难以实现宏图大业。一些人一生的许多苦恼,多源于个人私欲的不满足;当人们从私欲中解脱出来,就会发现,许多所谓的逆境,不过是由于私欲难填而杜撰出来的虚幻。况且,即使真正陷入人生的逆境,只要置个人得失于不顾,视荣辱毁誉如浮云,就能做到无私无畏,勇敢抗争,从而战胜困难,走出逆境。

3、要有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行动。乐观的精神,是战胜逆境的精神动力;积极的行动,是走出逆境的有效途径。没有乐观的精神,不可能在逆境中长期不懈地坚持抗争;没有积极的行动,大不了是个盲目乐观主义者,不可能真正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篇3: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一、顺境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

顺境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行进时有优越的条件保证, 前进的障碍和阻力较小, 可以较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遇到顺境时, 必须保持头脑清醒, 决不能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 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努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每前进一步都要给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 还要不断鼓励自己, 使自己在各方面有更大的飞跃, 并时刻准备迎接逆境的到来。

如果在顺境面前沾沾自喜, 就会错过自我发展的大好时机, 要时刻牢记自己前进的同时别人也在前进, 自己不学习的时候别人仍在学习。顺水行舟时决不能只靠水流的动力, 而是应该借助水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奋力划桨, 还要掌握好前进的方向, 让理想之舟尽快到达彼岸。要居安思危, 而不能死于安乐。

二、逆境给人的发展带来阻力和障碍

逆境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行进时遭遇到较为严重的障碍和阻力, 一时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遇到逆境时, 决不能气馁, 更不能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当然顺境所提供的诸多便利条件有利于人才成长, 但逆境对某些人才的成长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要在逆境中才能成才, 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在逆境中成才。

逆境对人才成长的确有太多的不利, 但逆境中往往蕴藏着成功的机遇。拥有敏锐眼光和创新意识的智者, 总是能够打破常规, 从常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寻找危机中的机遇, 找到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对策。1971 年深秋, 法军进兵荷兰, 荷兰掘开运河, 作为退兵之计。法军在进退两难之际, 拿破仑意外得知树上的蜘蛛大量的吐丝织网, 根据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他判断马上将有寒潮来临。于是拿破仑发布停止撤退, 等待时机, 准备进攻的命令。果不其然, 不久寒风劲吹, 一夜之间河水冰封, 法军踏过瓦尔河, 一举攻占荷兰要塞乌得勒支城。这正是拿破仑善于在非常不利的逆境中发现机遇, 抓住战机, 战胜敌人的成功典例。虽然黎明前特别黑, 成功前特别艰难, 但只要在危难之际再坚持一下, 并在诸多不利因素中努力寻找有利的一面, 挺过最难熬的一段, 紧接着可能就是机遇的光顾、奇迹的出现。

逆境给人才成长制造麻烦, 形成压力, 但逆境也可以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强劲动力, 是锻炼一个人意志的火炉。逆境可以帮助人重新认识自己, 可以积累人生经验, 也可以催人奋进, 当你认识到逆境只是一个暂时阶段时, 你就已经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了。2005年, 洪战辉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的案例充分验证了身陷逆境, 魔难重重, 成功欲望迫切, 成功动机强烈, 并取得了在顺境中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功。当然, 单靠这种动力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离不开成功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离不开成功者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古今中外, 逆境中成大器者比比皆是。

三、要时刻警惕顺境中的不利一面, 要善于挖掘逆境中的有利一面

在人生的道路上, 顺境也好, 逆境也罢, 都是必然存在的, 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相互统一, 相互对立, 交替出现, 相互转化。虽然大多数同学都有一个优越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但是在你们十七、八年的人生旅途上, 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困难, 遭到挫折。问题的关键是看你如何把握顺境, 又如何看待逆境。任何时候都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面对顺境时, 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抓住机遇, 扬长补短, 让自己在这难得的机遇里迅速成长。当我们身处顺境时, 如果没有忧患意识, 只是贪于安逸、不思进取, 顺境就会变成逆境。你们是温室里的花朵, 这是好事。我希望你们不是名副其实的温室花朵, 而是能经得住风吹雨打、永不言败、默默无闻的山花一样的花朵, 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里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

篇4:如何正确看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古人早就说过:“鸟随鸾凤腾飞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随鸾凤”“伴贤良”就是成长中的顺境。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就因为其祖父曾是江宁织造,他家曾经家财万贯,这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我方认为,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反方(刘帅):我方认为,逆境可以促进人的成长。首先,人在逆境中往往會比在顺境中拥有更多的人生体验。如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由于家境贫寒未能上大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时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屡受挫。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逆境非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其次,逆境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俗话说得好:“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讲的不就是逆境的巨大作用吗?

正方(董梦璇):那么请问对方辩友,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和坐在狭小黑暗的教室里学习,哪个效果更好呢?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只有一支粉笔的教学条件,哪个更有利于大家的成才呢?不知道同学们这两天看《小别离》了没有,现在的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买钢琴、择名校,国家也为学校配备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不就是为了大家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吗?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国家和家长何必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呢?很明显,对方辩友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普遍的真理。

反方(付晓晓):对方辩友说逆境成才只是个例,那么,请允许我方来说明逆境成才的人是多还是少。孔子不得重用,只得率弟子周游列国作《春秋》;屈原被流放著《离骚》;左丘明失明写《国语》;司马迁受宫刑发愤著成《史记》……况且,刚才对方辩友提到了曹雪芹,感谢你们替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逆境成才的例证。实际上,《红楼梦》是在曹家穷困潦倒,曹雪芹尝遍了人间辛酸后才写成的,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把辛酸泪”不正是促使他逆境成才的条件吗?

正方(凌蕾):对方辩友已经犯了逻辑错误,我们讨论的是“成长”,而不是“成才”,“成长”的意思指生长而成熟,也指向成熟的阶段发展。人的成长是指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变得成熟,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成长包括成才,但不仅仅指成才。你们在偷换概念。我在此重申一下我方的观点,什么是顺境?顺境就是有利于人发展的条件,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很难保证人的健康成长的。

请问对方辩友,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发展好呢?还是津巴布韦、索马里等国家的人发展好呢?显而易见,那些提供了良好环境的国家的人们更容易成长且成才,这就是顺境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主持人:双方同学都已发表了自己精彩的见解。下面请辩论双方进行总结陈词。

正方一辩:顺境对人的成长有利。首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不断地追求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我们才会不断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人才培养机制。其次,顺境有利于个人的成才和发展。在优越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有健康合理的饮食,拥有健康的体魄。身处顺境,我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让我们找到成功的信心,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机能,乐观面对困难,积极迎接挑战!

反方一辩:“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儒学大家孟子早就为我们作了总结。雨果也说过:“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疾风知劲草,困难吓不倒英雄,逆境才显本色。

主持人:听了大家的辩论后我受益匪浅,我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成长环境越好,对我们的成长就越有促进作用,但逆境在人的成长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有人说,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逆境则是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的绊脚石,只要努力跳过这些绊脚石,我们的能力才会得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怎么来看待和利用顺境和逆境。这里,我希望大家在顺境中莫懈怠,在逆境中不消沉,每个人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拥有美丽的人生。

篇5:人生顺境逆境的感悟

2.人生,就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渴求幸福,驱赶着人们去奋斗;享受幸福,就是在甜美之中品尝到奋斗的结果。

3.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没有理由逃避问题,你也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白

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读书要玩味。――(宋)程颢

7.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8.父母是教科书,朋友是参考书,爱人是工具书,邻居是报纸杂志,美女是画报。

9.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屋子书籍的书店主人抗衡。――路基亚诺斯

10.碰到低潮,自己鼓励自己。千万别乞求,依靠别人来鼓励你。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13.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16.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1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马克思

18.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19.生活对于智者永远是一首昂扬的歌,它的主旋律永远是奋斗。

20.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21.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篇6:人生的顺境逆境哲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可是有谁喜欢逆境呢?谁喜欢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像项羽那样破釜沉舟,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人们总是喜欢过平稳的日子,喜欢得过且过。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贪图享受。这是人类的通病,所以,人类会有大量平庸存在,会在自己犯错的时候轻易地宽恕自己,会在碌碌无为的时候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原谅自己。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中的仁人志士会如同凤毛麟角。

在逆境中有所作为的人,一定是杰出的人物,所以,历来被奉为典范。这些人因身处逆境反而激发出了求胜的欲|望,产生了一种挑战困境的斗志,有了一种搏杀求生存的原始的冲动,加上先天的条件,就会创造奇迹。我们不妨假设,如果屈原不屡遭放逐,可能就不会有诗词之滥觞《离骚》的问世;如果司马迁不遭宫刑,也许就不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辉煌出世;如果孙膑不被膑刑,恐怕也不会有光照千秋的《孙子兵法》。其实,在逆境中沉沦的人数不胜数,只不过不具典型性,早已被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谁都希望有所作为,但没有哪个人愿意像司马迁,孙膑那样遭受人生屈辱,也不希望像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但是,顺境往往使人产生惰性,而惰性就是制约成才的最大敌人。最著名的论断当是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骄奢淫逸的八旗子弟了。

在逆境中有所作为需要付出极大努力,要有挑战各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顺境中想有所作为,需要有一种坚强的毅力,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挑战的是自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惰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顺境中成才,尤其难能可贵。

当你身处温柔乡里的时候,怎么会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经历呢?与其说顺境是成才的有利环境,不如说是对那些渴望成才的人设置了更加艰难的考验。没有了身陷绝境的恐惧,没有前途未卜的警觉,没有食不果腹的压力,唯一的动力来自自我的不断鞭策和渴望成功的愿望。这又何其难也。这就要求我们丢掉自我怜悯之心,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宽恕自己,不要为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懒惰寻找可以原谅的借口。

如果想在顺境中有所作为,就应该力戒骄奢之心。像《送东阳马生序》中那些身披金秀,腰戴白玉,只知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终究难成大器。这一点我们应向世界上发达国家诸如欧美,日本等国学习。学习他们对待财富的豁达的心胸,学习他们对待下一代的教育方式。否则,我们一味地敛财逐富,渐而为富不仁;我们的下一代贪图享乐而丧失进取之心。别说有所作为,能否善终都是问题。

在顺境中有所作为还应常怀恐惧。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知道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心中常怀警戒,不断反省自己,牢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古训;常常以古人仁的事迹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在顺境中不忘废寝忘食,在偷懒时知道“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道理。”

在顺境中有所作为,就应把心态放平,力戒好高骛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应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的道理。不去想丰功伟绩,只注重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也许,低微的姿态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篇7: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摘 要】 通过对《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的学习,我们应更加清楚顺境与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的真实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加以重新认识,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关键词】 顺境;逆境

人生在世,顺境与逆境总是相伴而生的。顺境,人人所求,却无法如愿以偿;逆境,人人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一个人从生到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一个人有顺水推舟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有逆水行舟困难重重的时候。如何顺应你面前的优越环境,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如何战胜摆在你面前的不利因素,品味饱经风霜的梅香?这,全靠我们自己来把握。

一、顺境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

顺境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行进时有优越的条件保证,前进的障碍和阻力较小,可以较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遇到顺境时,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决不能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努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每前进一步都要给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还要不断鼓励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有更大的飞跃,并时刻准备迎接逆境的到来。

如果在顺境面前沾沾自喜,就会错过自我发展的大好时机,要时刻牢记自己前进的同时别人也在前进,自己不学习的时候别人仍在学习。顺水行舟时决不能只靠水流的动力,而是应该借助水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奋力划桨,还要掌握好前进的方向,让理想之舟尽快到达彼岸。要居安思危,而不能死于安乐。

二、逆境给人的发展带来阻力和障碍

逆境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行进时遭遇到较为严重的障碍和阻力,一时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遇到逆境时,决不能气馁,更不能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当然顺境所提供的诸多便利条件有利于人才成长,但逆境对某些人才的成长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要在逆境中才能成才,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在逆境中成才。

逆境对人才成长的确有太多的不利,但逆境中往往蕴藏着成功的机遇。拥有敏锐眼光和创新意识的智者,总是能够打破常规,从常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寻找危机中的机遇,找到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对策。1971年深秋,法军进兵荷兰,荷兰掘开运河,作为退兵之计。法军在进退两难之际,拿破仑意外得知树上的蜘蛛大量的吐丝织网,根据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判断马上将有寒潮来临。于是拿破仑发布停止撤退,等待时机,准备进攻的命令。果不其然,不久寒风劲吹,一夜之间河水冰封,法军踏过瓦尔河,一举攻占荷兰要塞乌得勒支城。这正是拿破仑善于在非常不利的逆境中发现机遇,抓住战机,战胜敌人的成功典例。虽然黎明前特别黑,成功前特别艰难,但只要在危难之际再坚持一下,并在诸多不利因素中努力寻找有利的一面,挺过最难熬的一段,紧接着可能就是机遇的光顾、奇迹的出现。

逆境给人才成长制造麻烦,形成压力,但逆境也可以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强劲动力,是锻炼一个人意志的火炉。逆境可以帮助人重新认识自己,可以积累人生经验,也可以催人奋进,当你认识到逆境只是一个暂时阶段时,你就已经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了。2005年,洪战辉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的案例充分验证了身陷逆境,魔难重重,成功欲望迫切,成功动机强烈,并取得了在顺境中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功。当然,单靠这种动力作用是远远不够的,离不开成功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离不开成功者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古今中外,逆境中成大器者比比皆是。

三、要时刻警惕顺境中的不利一面,要善于挖掘逆境中的有利一面

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是必然存在的,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相互统一,相互对立,交替出现,相互转化。虽然大多数同学都有一个优越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在你们十七、八年的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困难,遭到挫折。问题的关键是看你如何把握顺境,又如何看待逆境。任何时候都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面对顺境时,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抓住机遇,扬长补短,让自己在这难得的机遇里迅速成长。当我们身处顺境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只是贪于安逸、不思进取,顺境就会变成逆境。你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这是好事。我希望你们不是名副其实的温室花朵,而是能经得住风吹雨打、永不言败、默默无闻的山花一样的花朵,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篇8: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是极度动荡的时代, 政权更迭频繁、门阀制度森严、社会极度黑暗。敏感的陶渊明又真实的承受着人生种种困扰:岁月苦短、际遇难逢、疾贫灾祸…“人生如寄”之感叹既是对逆境人生的勇敢承认更是超越,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在逆境中的种种表现又构筑着“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的洒脱人生;他那“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旷然姿态又展示了他委运任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生境界的不朽魅力。

“人生如寄”——对逆境人生的勇敢确认。其实“人生如寄”是积极地面对人生的警励态度。恰是对人生短促的忧虑成为

手法的继承。王逸正式以儒家政治伦理观和文艺观来解读屈原及其作品, 一方面提高了屈原和屈赋的地位, 启发了后人的研究和思考, 另一方面, 这种解读又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屈原及其作品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总体上看, 王逸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成果并没有超过西汉司马迁那个高峰。

综览两汉时期围绕屈原和《楚辞》展开的文学评论活动, 多人继起, 众说纷纭, 时相抵牾, 间有升降。以西汉中期为界, 贾谊、刘安、司马迁为一大阶段, 扬雄、班固、王逸为一大阶段。前一阶段多赞扬激赏, 后一阶段多批评并力图以意识形态相藩篱。之所以有此等差别, 皆因武帝前后思想风气转变之故。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谓:“武帝时代, 实为古今断限, 不可不知也。”7诚哉斯言。

汉初至武帝时代, 在意识形态上是处于黄老向儒学转换时期, 在社会文化风尚上是楚风大行。汉初思想文化领域还留有纵横捭阖的先秦气质, 虽然统治者以黄老为治国思想, 但经学尚未定于一统, 社会上实际还活跃着儒家、道家以及稷下学派余绪, 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汉文化受楚文化影响巨大, 汉初社会承袭着楚的语言风俗习惯, 流行着楚地的歌舞艺术, 推崇激情、想象和个体人格的浪漫追求, 李长之先生说, “汉代——特别是西汉的时代精神, 就是浪漫情调, 而楚文化则恰与这切合”, 8这种审美文化特征又被李泽厚称为“楚汉浪漫主义”。“楚汉浪漫主义”来自南方自成体系的楚文化, 与周秦文化礼乐制度发达、谨严有序的古典理性不同, 它所展现的是“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情感热烈而粗豪的浪漫世界”。9认识到这样一种开放的思想环境和浪漫文化背景, 就不难理解刘安和司马迁对屈原和《楚辞》的评价, 为何鼓荡着时代激情、冲决着生命意志、张扬着悲壮而自觉的人格精神。

武帝之后, 经学一统天下, 以经师们对“五经”的解释作为认识历史的方法、指导统治的方针、评判思想文化的准绳。因此扬雄、班固等人批评屈原的耿直孤傲是一种偏执的人格选择, 而他的作品中上天入地、瑰丽奇幻的想象则属于“子所不语”的荒诞不经、怪力乱神。到了汉末的王逸, 他感到经学的狭隘之见已积极追寻人生价值的外在驱动力。陶渊明就是用自己言行给它作正确诠释的人。陶渊明的“人生如寄”是在继承传统人生理想和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套从逆境——参悟——超越的思路!

陶渊明饱受儒学熏染, “少年罕人事, 游好在六经” (《饮酒》其十六) , 怀有“大济苍生”之志, 后混迹官场十三年官职也不过为“参军”、“祭酒”等一些小小职位, 终“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山野。他一生多半处于贫困潦倒状态, 人生短促功业难酬的种种困扰阻噬着内心, 深重无常感常使他处于矛盾痛苦状态。“人生如寄”之叹应运而生。其实这种“人生如寄”之感与汉魏以来文人因生命脆弱, 命运难卜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等无奈感慨一脉相承。在汉末《古诗十九首》里感叹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哀叹诗句随处可见。如“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 (《驱车上东门》) 等。而陶渊明又将人生短促与生命价值问题的探索推向极致。《杂诗八首》里他感叹到“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骋”, 在《荣木》诗序中言到:“总角闻道, 白首无成”。

不足以掩盖屈原人格的光辉及其作品的无穷魅力, 于是就设法努力将之融入到儒家文艺思想体系。王与扬、班, 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差异很大, 但他们的思想基础却是基本相同的, 都是以经学为标尺。

一个时代的诗学, 也是这个时代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风尚综合而成的文化状况的反映。以武帝为界, 两汉文论家围绕屈原和《楚辞》的评价活动, 彰显出汉代社会向经学时代过渡的特征。我们在这一文化事件中也看到, 经学笼罩下的诗学思想施之于《楚辞》这种与中原文化迥然有别、充满艺术个性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文体, 往往难以自圆其说, 时时显得自相矛盾、捉襟见肘, 这至少说明, 在汉代, 当时儒家文艺思想还不是中国儒家诗学史上的最完备形态;而儒家诗学思想进一步成熟、精致并体系化, 则是宋明儒学发生发展之后的事情了。

注释

1.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第18页, 北京:三联书店, 1984。

2.《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 发愤以抒情。”3.《楚辞·九章·抽思》:“道思作诵, 聊以自救兮。”

4.李景星《史记评议》, 转引自《历代名家评史记》, 第616-617页,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5.参见吕培成:《司马迁与屈原和楚辞学》, 第五章、第六章,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6.所以朱东润说, “观迁、固立论之异, 知汉初之与东汉, 其间思想之转变大矣”。见《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第18页,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7.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第13页,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8.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第一章“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 第18页, 北京:三联书店, 1984。

9.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 第75、76页,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这种对大好年华逝去而功业未就、凌志不酬的失意感慨, 深刻展现他作为饱受儒学入世思想濡染的文人却无法施展报负只能任“人生如寄”的无奈和悲哀。

但他又积极鞭策自己, “脂我名车, 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 孰敢不至” (《荣木》) , 人生将半之年依然秉着一颗建功立业之心积极进取。毕竟他是受儒经濡染的读书人, 儒家思想在其一生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先师遗训, 余岂云坠”《荣木》。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古训, 使他把自我人格的完善、社会责任的完成和文化创作的建树融为一体。出仕之前陶渊明就立下了“走仕途、济苍生”的从政和“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的从文两方面的志愿, 《读史述九章.屈贾》中称“进德修业, 将以及时;如彼稷契, 孰不愿之。嗟乎二贤, 逢世多疑。候詹写志, 感鵩献辞。”在其自传作品《五柳先生传》中言:“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陶渊明这种一开始就确定这异与他人的两重志愿, 甚至最终从文, 恰是源于他对东晋社会不稳定政治既抱希望又无法完全肯定的态度的缘故。东晋末年社会政权变更频繁, 统治者在崇礼外衣下进行的却是为自己由玩弄权术经篡政而登上皇位的政权涂脂抹粉的勾当。在《述酒》诗中的“流泪抱中叹, 倾耳听司晨”就是陶渊明对刘裕夺权过程中施展隐谋的愤慨。

儒家政治境界中“君臣遇合”是最理想的政治境界。孔子讲“君君臣臣”, 孟子讲“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陶渊明《咏三良》高度赞美“君臣遇合”的政治境界, “三良”“服勒尽岁月, 常恐功愈微”, 故谓“忠情谬获露”。穆公“箴规向己从, 计议初无亏”, 故谓“厚恩固难忘”。正是坚持企慕明君的政治理想, 欲实现建功立业志向与残酷的东晋黑暗现实不相容的矛盾, 他不得不对自己走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道路选择产生疑虑。再者家庭背景更让他心灰意冷。曾祖父是晋成帝时的大司马陶侃, 本自庶族因其有功而被加封, 到陶渊明时期家道已衰, 在那“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 社会里, 就没多少优势可谈了。因此政治上与统治者决裂, 是他所追求的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社会相矛盾达到不可和谐地步的结果。

“人生如寄”, 前人大多停留在这个命题难遣的悲哀中, 陶渊明却把它当作一种精神鞭策力量, 在积极的寻求建功立业, 实现人生价值中抚慰自己人生苦难的悲哀。他用自己的言行肯定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 并执著于生命价值实现的精神追求。在《感士不遇赋》中他称人“秉神智以藏照, 秉三五而垂名”, 应当凭着三正 (天、地、人的正道) 和五常 (仁、义、礼、智、信) 而扬名。即便“终死归田里” (《饮酒二十首》之十九) , 也要“养真蘅茅下, 庶以善自名”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以修身, 他想的是“不赖固穷节, 百世当谁传” (《饮酒二十首》之二) , 喟叹“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的衰世下“士之不遇” (《感士不遇赋》) ;尤对自己“猛志逸四海” (《杂诗八首》其五) 的志向不得实现而耿耿于怀,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同上其二) , 整日“病奇名之不立” (《感士不遇赋》) , 为“身没名亦尽”而“五情热” (《形影神三首》之《影答形》) 。而放弃政治上的进取全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 同样是儒家用世精神的积极表现。在 (《咏贫士七首》之六) 中他表示要像张仲蔚那样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铭其心志“人事固以拙, 聊得长相从”。另外 (《咏贫士七首》之一) “量力守故辙”指的就是他追求的文学创作的人生道路, 这是诗人面对黑暗社会现实和森严门阀制度, 自量从政艰难前途无望的“量力”选择, 是把从文当作了与从政相对立的生活道路, 同时“著文章”的目的在于娱情与显志, 显然把从文当作一种事业上的追求。[3]可以说致力文学仍是继承儒家传统价值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

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 更是他“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 的天性使然, 他性情率真颖脱不羁, “性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传》) 。“性刚才拙, 与物多杵” (《与子俨等疏》) 的个性终不为官场所不容, 而“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不失为更好的人生选择。在田园中追求“著文言志”的人生理想, 心与物融为一体, 也与他受老庄哲学影响有重大关联。老庄哲学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文化, 抱朴而含真[4]。陶渊明希望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 ,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借庄老思想来追求精神上的释然, 按本性追求理想, 体现自主选择的意识, 不能不说是对逆境人生的超越。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有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清醒认识, 就有了短暂洒脱人生的清醒生活。陶渊明在《形影神三首.神释》道出了对生命的清醒认识:“老少同一死, 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 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 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 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放下功名追求淡泊自然、以安详姿态顺其生命自然状态发展, 反思生存价值, 使他在思想领域有更深层次认识。在《形影神》组诗中, 通过形、影、神三者富有哲理的问答, 诗人首先确立了对人之“自然”形态价值投入的认可态度。《形赠影》云:“天地长不没, 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 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 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 奄去靡归期。”宏大的宇宙世界里, 人朝存夕逝, 生命如此脆弱。陶渊明意识到了在永恒自然界面前人的渺小, 体认到了人是作为自然界的本然形态存在着, 一切自然欲念的确认都可在人之本然状态上找到合理的根据。在《影答形》中诗人说:“身没名亦尽, 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 胡为不自竭。”想到生命名誉都会归于寂灭, 就有说不清的复杂感受。既然这样就通过“立善”来在“人生如寄”的现实中努力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吧!“立善”与建树功名涵养德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承认人作为自然存在的一种本然状态, 也就为对人自然本性的价值投入建立了合理性依据。但在《神释》诗中作者又将这秉承儒家传统的价值追求予以否定, “立善常所欣, 谁当为汝誉?”“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吾生梦幻间, 何事绁尘羁。” (《饮酒》其八) 。即放弃对现实功名的价值投入从而转向关注人的自然本性的道路。确如陈寅恪所指出“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的, 即于大自然为一体”。[5]换言即由对外部社会现实的价值投入回复到对人的自然本性的确认状态, 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深刻理性思考。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是超越逆境人生, 达到委运任化、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境界时的审美化表达。在诗人笔下“清气澄余滓, 杳然天界高” (《乙酉岁九月九日》) , “遥遥万里辉, 荡荡空中景” (《杂诗》) 其二) 清新空灵的自然无不是诗人真我与自然的性情的外化, 从诗人的眼里看世界, 无不洋溢着自然状态中生命本真的美丽和情趣。正是世间万物生灵的生机不息, 他才能如此深切的去感受人生的给予和馈赠。陶渊明以大自然的一个知己者形象出现的, 功业不就和生活之忧不曾消磨他对人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生命本身存在的感悟力。所以他能在逆境人生中纵浪大化, 不期生灭, 泰然度过人生的种种痛苦。他离开我们一千多年了, 但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意味隽永的诗歌, 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精神财富, 值得我们耐心品味。

摘要:陶渊明是晋宋易代之际伟大的田园隐逸诗人, 是位历经人生苦患而意志弥坚的生活强者。几经仕与隐的选择, 贫与富的交战, 最终达到了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在逆境人生中所持有的高贵品质以及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 连同他的作品一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笔丰富遗产。

关键词:陶渊明,逆境人生,文化内涵陶渊明

参考文献

[1]、[4]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M]2004年, 北京.

[2]魏正申《陶渊明探稿》, 文津出版社, [M]1990年, 北京.

[3]魏正申《陶渊明诗集译注》文津出版社, [M]1990年, 北京.

篇9: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关键词】 顺境;逆境

人生在世,顺境与逆境总是相伴而生的。顺境,人人所求,却无法如愿以偿;逆境,人人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一个人从生到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一个人有顺水推舟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有逆水行舟困难重重的时候。如何顺应你面前的优越环境,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如何战胜摆在你面前的不利因素,品味饱经风霜的梅香?这,全靠我们自己来把握。

一、顺境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

顺境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行进时有优越的条件保证,前进的障碍和阻力较小,可以较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遇到顺境时,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决不能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努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每前进一步都要给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还要不断鼓励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有更大的飞跃,并时刻准备迎接逆境的到来。

如果在顺境面前沾沾自喜,就会错过自我发展的大好时机,要时刻牢记自己前进的同时别人也在前进,自己不学习的时候别人仍在学习。顺水行舟时决不能只靠水流的动力,而是应该借助水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奋力划桨,还要掌握好前进的方向,让理想之舟尽快到达彼岸。要居安思危,而不能死于安乐。

二、逆境给人的发展带来阻力和障碍

逆境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行进时遭遇到较为严重的障碍和阻力,一时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遇到逆境时,决不能气馁,更不能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当然顺境所提供的诸多便利条件有利于人才成长,但逆境对某些人才的成长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要在逆境中才能成才,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在逆境中成才。

逆境对人才成长的确有太多的不利,但逆境中往往蕴藏着成功的机遇。拥有敏锐眼光和创新意识的智者,总是能够打破常规,从常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寻找危机中的机遇,找到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对策。1971年深秋,法军进兵荷兰,荷兰掘开运河,作为退兵之计。法军在进退两难之际,拿破仑意外得知树上的蜘蛛大量的吐丝织网,根据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判断马上将有寒潮来临。于是拿破仑发布停止撤退,等待时机,准备进攻的命令。果不其然,不久寒风劲吹,一夜之间河水冰封,法军踏过瓦尔河,一举攻占荷兰要塞乌得勒支城。这正是拿破仑善于在非常不利的逆境中发现机遇,抓住战机,战胜敌人的成功典例。虽然黎明前特别黑,成功前特别艰难,但只要在危难之际再坚持一下,并在诸多不利因素中努力寻找有利的一面,挺过最难熬的一段,紧接着可能就是机遇的光顾、奇迹的出现。

逆境给人才成长制造麻烦,形成压力,但逆境也可以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强劲动力,是锻炼一个人意志的火炉。逆境可以帮助人重新认识自己,可以积累人生经验,也可以催人奋进,当你认识到逆境只是一个暂时阶段时,你就已经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了。2005年,洪战辉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的案例充分验证了身陷逆境,魔难重重,成功欲望迫切,成功动机强烈,并取得了在顺境中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功。当然,单靠这种动力作用是远远不够的,离不开成功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离不开成功者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古今中外,逆境中成大器者比比皆是。

三、要时刻警惕顺境中的不利一面,要善于挖掘逆境中的有利一面

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是必然存在的,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相互统一,相互对立,交替出现,相互转化。虽然大多数同学都有一个优越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在你们十七、八年的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困难,遭到挫折。问题的关键是看你如何把握顺境,又如何看待逆境。任何时候都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面对顺境时,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抓住机遇,扬长补短,让自己在这难得的机遇里迅速成长。当我们身处顺境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只是贪于安逸、不思进取,顺境就会变成逆境。你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这是好事。我希望你们不是名副其实的温室花朵,而是能经得住风吹雨打、永不言败、默默无闻的山花一样的花朵,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上一篇:化生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下一篇:教学中如何组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