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诗歌教学设计

2024-04-15

炼字诗歌教学设计(共9篇)

篇1:炼字诗歌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字微视频教学设计

枣庄市第十八中学

王黎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教学重点

1、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而《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内容要求其中一条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近年的高考题看,对诗歌语言鉴赏的一个很重要考点就是炼字。那么从高考的角度出发,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炼字的妙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巧抓炼字赏古诗。

二、教学目标(PPT)

1、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三、小题狂练(PPT分页展示)(要求:指出下列诗句中需锤炼的字词。)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风老雏鹰,雨肥梅子。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四、把握常见炼字对象:(PPT)

1、动词

2、形容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

表色彩词

(PPT分项展示)动词: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形容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特殊词:

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拟声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色彩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五、常见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步骤:(PPT)

(一)常见命题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4、这个字能否换成其他字,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应当考虑修辞手法和语法现象,如拟人、比喻、词类活用等。)

第二步:述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洁生动地描述景象。)第三步:析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六、例题分析:(PPT)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此诗写于作者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北归,途经汉江时。问: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用得好,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断”有“断绝”之义,“复”有“又、再”之义。(释字义)“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复”字写出这种情况经冬历春,时间漫长。(现景象)两字写出了作者贬谪后度日如年,思念亲人的痛苦。(析情感)

七、学以致用

附针对性学习检测题。

八、总结:

沈德潜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对于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我们除了掌握方法之外,还要学会欣赏,只有带着喜爱欣赏的心态去对待,然后再辅以科学规范的做题技巧,才能打开思路,在考试中争到更多的分数。

篇2:炼字诗歌教学设计

授课人:张菁

授课班级:高三(1)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炼字诗眼类题型高考出题的设问模式。

2.学习炼字诗眼类题型解题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3.让学生获得能够在古诗词阅读或鉴赏中通过诗眼词眼来理解诗词主旨,进而说明其作用的能力。【教学重点】

1.判断哪些字词最能表现诗词的主旨思想,并能准确理解其深刻意蕴。2.学会分析诗眼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功用。3.掌握此类题目答题的规范。【教学难点】

区分诗眼类题目与常规炼字类题目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自己对某一字词运用之妙的独到见解。【教学方法】

知识、方法、技巧与巩固练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相传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龙便凌空飞去。这就是所谓的画龙点睛。作画如此,作诗为文亦有画龙点睛之笔,我们高考中的考查的炼字,诗眼、词眼,就有似于此。下面,我们就从解答此类题目的角度来解读古诗词。

二、区分诗眼词眼与一般炼字的关系。

诗眼与一般炼字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所谓常规炼字,就是对诗词中的某一句的某一字词作深入的理解,体会其遣词造句之妙,而诗眼类题目则是对整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那一个字词作深入分析,体会它在全诗中的地位及其对诗词主旨思想表达的作用。二者并不一致。同时,诗眼有时可以是一字,有时可以是一词。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分辩清楚。

但是,有时,一首诗词的重点字词也可能是一首诗词主旨思想表达的关键。这个时候,炼字与诗眼词眼又合二为一。所以,我们在阅读鉴赏时,既要注意二者不同,又要注意其相通之处。

三、明确两种设题方式:(见PPT)

1.常规炼字型,如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诗眼型,如某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四、分别学习两种题型的作答要点(见PPT)1.常规炼字型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答含义+(手法)(2)描景象

(3)明作用(形象/意境/感情/效果)2.诗眼型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找出该字

(2)解释该字的含义,放入原句中描述。

(3)该字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表达什么观点态度、思想感情)或从该字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五、锁定精妙字的三大技巧:(1)此类字常是动词或形容词(2)此类字在上下句中的位置相同

(3)此类字在诗句中文质兼美。如果美在句中,那主要是其表达效果好;如果美在全诗中,那它就可能成了“诗眼”。

重点以一般动词,形容词的活用,表颜色的词为例作必要分析

六、巩固练习(二轮专题复习·2014·大纲全国卷)以真题为例,训练规范答题

七、巧抓诗眼(见PPT)

举例区分全诗的诗眼和局部的诗眼,明确作答的侧重点。1.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2.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

八、补充常见的答题术语(见PPT)

九、巩固练习(二轮专题复习·秋思赠远)重点通过诗眼分析诗歌主旨,训练规范答题

十、布置作业

篇3:诗歌炼字的重要性

一.炼字能够更加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任翻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 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 有观者, 取笔改“一”为“半”字。翻 (任翻) 行数十里, 乃得“半”字, 亟欲回易之, 则见所改字, 因叹曰:“台州有人。” (李东阳《麓堂诗话》) 既然是“前峰月照”, 那么山峰一定会部分地遮掩月亮, 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唐代诗人任翻所炼“半”字更准确的反映出了峰上月照江水的实际情况。

又如2003年的高考题, 赏析“诗眼”、“咽”、“冷”:

过香积 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五六两句写声写色, 逼真如画。山中危石耸立, 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 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 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夕阳西下, 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 颜色清冷。这两个字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了环境的幽冷。正是诗工于炼字, 才将事物的特征淋漓尽致地描绘给了读者。

二.炼字能增添诗歌氛围, 创造深远意境。

性与天合, 物我两忘。天性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这是司空图所推崇的最高境界, 或者说是对创作、对“意象”提出的最高美学境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无疑需要诗人的斟酌推敲, 苦吟琢磨。炼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它能增添诗歌所需的相应氛围, 创造深远意境。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改动了十多次, 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 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绿”字有吹绿的意思, 是使动用法, 将春风拟人化, 富于情调, 用得绝妙。而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 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绿”字化静为动, 把一种流动的、带色的动态美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意境优美, 引读者回味无穷。

2004年福建高考题:下面这首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秋夜》诗全诗无“情”字, 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凉”字既写天凉, 又写心境的孤寂 (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 (顶针) 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 (离愁别怨) 的意境。

三.炼字能使诗歌更贴切地传情达意, 深入地表现主旨。

一切语言形式, 都只是诗人思想情感的一个载体, 炼字是为了更好地为诗人传情达意, 更深入地表现诗歌的主旨。

如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 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 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 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清秋傍晚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独坐无聊, 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注家评曰:“此联本平, 然用‘穿’、‘数’二字, 便觉精神振竦。”精炼的二字深入贴切地传达出了诗人在南宋亡国后的孤愤苦闷。

篇4:高考诗歌炼字试题

关键词:炼字;空字;高考诗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96-01

“空”字在咏史怀古诗、思乡怀人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这几大常见的诗歌题材中多被诗人援引。在不同题材的诗歌中,担任了不同的抒情角色。较好地掌握古人对“空”字的灵活运用,是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主题的。

一、“空”字所寄寓的情感

1、抒发对社会人生盛衰无常而自然宇宙永恒的慨叹

这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对比。例如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高阁之中的滕王李元婴现在在什么地方?此地只看见栏杆外的长江水波涛汹涌,不舍昼夜地永恒流淌。人生的短暂与江水的永恒使得诗人生发慨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来寓意着朝廷的兴盛,凤凰去象征着朝廷的衰落。社会人生是盛衰无常的,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2、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这种“今衰”是由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造成的,所以也蕴含着规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历史覆辙的思想。这一点在咏史怀古诗中较为常见。例如姜夔《扬州慢》,昔日的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繁华之极。而今却是“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萧条冷落。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六朝三百年的历史恰如一场梦,“鸟空啼”暗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样地主题还有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诗人凭吊六朝古迹,怀古而伤今。这也是在警告当朝者该如何治国理政,才能避免政权的倾覆。

3、寄寓着羁旅漂泊的愁思、思念家乡的惆怅、孤独寂寞的哀怨、壮志未酬的愤懑

这一点在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中多有体现。柳中庸《听筝》:“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只能与灯影为伴,是何等的寂寞!“空”更增添哀伤的氛围,离愁别恨之意呈现纸面。同样地,如王维的《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空堂”表达的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空”蕴含了绵绵无尽的不舍之情。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报国之志得不到伸张,空有一腔爱国热忱。一个“空”字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倾泻而出。

4、热爱山水、渴望归隐、淡泊名利、超然脱俗

这在山水田园诗中多有体现。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空”就是一种闲适、一种宁静。《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大山幽静,不闻人语。《过香积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描写了水潭清幽。《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环境的清洁空明,也是诗人淡泊名利心态的有效折射。再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大自然的山水能够去除内心的杂念、纯洁心灵,超然脱俗。

二、答题技巧与示例

释含义,点手法+描景象,摹情态(结合特定诗句翻译)+谈感情,明作用(艺术效果)

例如:《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萍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该诗写于贞元末年(804)韩愈无端被贬连州阴山(广东县名)的赴任途中。相传屈原贬逐,遇一渔父到:“举世混浊,和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说罢,“鼓枻而去”。

问题: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空”字的妙用。

分析:有效理解诗歌,我们需要从宏观与微观处着眼。从宏观处着眼,即抓住诗歌的题目、作者、诗句以及背景介绍等环节。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诗人无端被贬,那么这种情感或者是乐观豁达的或者是壮志未酬的。需要我们再做进一步的确认。从微观处着眼,就是抓住诗歌的典型意象。中国古代文人都有“渔父”情结,其背后蕴含着两种情感:一是渴望归隐、淡泊名利;一是壮志未酬,被迫归隐的无奈。下一步就是抓住诗歌的整体去分析,第一句出现了“愁”的心绪,第三句描写的是寂寥的情境。综合以上分析,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壮志未酬的情怀。而一个“空”字将那种怅然若失的心理展露得淋漓尽致。

本题参考答案:“空”字是“只”的意思,“空”字所在的诗句为用典艺术手法。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了空阔的汨罗江畔只留下渔父扣弦而歌的寂寥情状。这里用“空”字写出诗人面对茫茫水天的怅然若失,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三、高考真题汇编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问题: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4年全国卷)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篇5: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前导入】知识情况反馈,引入课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 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2)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在改卷过程中,很多同学错误的分析了本诗的情感。总结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出了诗人一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年华易逝的苦闷。

2、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独、落寞、心酸之情。

4、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

5、讽刺当朝统治者政治腐败,表达了自己的苦闷之情。【诗歌鉴赏要求】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云破月来花弄影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人生几度新凉

5、羌笛何须怨杨柳

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

二、牛刀小试:(5分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①,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释】①张罗地:指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首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网,“网住”之意,2、丝丝小雨像网一样,要把春天网住,3、诗人运用想象、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惜春之情。

三、自主学习:(3分钟)

(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161页,思考:

1、炼字类试题设问方式一般有哪些

2、炼字类试题一般答题步骤

(二)自学检测:明确:

1、炼字类试题设问方式一般有哪些?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他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请对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炼字类试题一般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阐释或描绘画面。(3)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有手法答手法。

四、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释: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问题】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片,说第一句有三个字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字,它们好在哪里?

交流要求:

1、小组讨论时,成员轮流发言,其他成员点评,看形式上是否缺少环节,内容上情感是否准确。

2、小组内统一答案,指定代表作好记录并发言 【参考答案】

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 “未”,“没有”之意;“先”,“提前”之意; “空”,“白白地,徒劳地”意思。(步骤一)

写出了胡人还没有被赶出国土,诗人却年老体衰、双鬓斑白,只能徒劳的流下泪水。(步骤二)

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沉痛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步骤三)

五、拓展练习:综合运用课堂知识,为这首词的下片拟一道炼字题并制定参考答案。(12分钟)

要求:

1、两人一组,同时出题,交换回答

2、问题设置符合炼字题的一般问法

3、答案要符合解题步骤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学生点评黑板上同学展示的学习成果。(点评设问方式是否符合炼字类试题一般问法,答题步骤是否完整,答案内容是否准确)

六、小结(5分钟):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古诗词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的一般设问方式和一般答题步骤,即

1、释含义

2、描景象

3、点作用

4、明手法(板书)

七、作业:在课下完成P161页达标检测题“应用体验”

八、总结: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

通过樱桃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写出了时光的流逝。告诫我们应该把握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努力学习!

九、板书:

《千锤百炼的智慧》

炼字一般步骤:

1、释含义

2、描景象

3、点作用

篇6:炼字诗歌教学设计

2013-04-11 15:41:22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54次 评论:0条

咬文嚼字品诗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

【教学目标】

1、明确省考试说明要求及考情。

2、掌握炼字的作用及考查方式。(重难点)

3、规范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步骤。(重难点)

4、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安排】

多媒体教学,一课时。

践行271高效课堂模式,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课前预习】

1、预习《步步高》P121~124,掌握炼字相关知识点。

2、真题演练(2008,天津)《山居即事》,“遍”字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见导学案)1、2013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要求:

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侧重于诗歌内容的评说,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这些内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考查。考查时,可以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

2、考情综述:

安徽省自2006年自主命题以来,考试题型固定,都是两道主观表述题,一个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个要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各4分。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一个重要考点,包括语言风格、炼字、炼句三个角度,其中炼字考查得最多。安徽省2008、2012两年考查了炼字,去年高考,安徽、辽宁、湖北、四川四省考查了炼字。

3、考查方式:

考查方式1:请赏析××××字的妙处——直接鉴赏关键词

考查方式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先找出关键字,再按步骤鉴赏。

考查方式3:××与××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先表明自己观点,再按步骤比较鉴赏。

4、学习目标:

(1)明确考查方式;(2)掌握炼字好处;(3)规范答题步骤。

明确了考查方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掌握了炼字的好处,才能知道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字的妙处。学会规范答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尽量避免失分。

二、故事导入

传说,苏东坡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妹妹,她才思敏捷,经常与哥哥对诗取乐。聪明人脑门大呀,苏东坡就嘲笑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当即回敬道:“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这真是世界上最长的脸啊!

在一个微风轻拂、淡月朦胧的夜晚,兄妹二人和黄庭坚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就给二人出了一个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两句五言诗。请你猜一猜,下面三组词,哪个作“腰”最美?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摇/映,舞/隐,扶/失)

三、诗眼好处

扶:弱柳扶风,情意绵绵 失:梅月一色,相互交融

鉴赏(学生分析后明确):

“摇”“映”二字,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舞”“隐”二字略胜一筹,因为“舞”

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但“扶”和“失”字却是最妙。因为拟人化的“扶”字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而“失”字则更准确地写出了梅、月融为一体的情景。

《红楼梦》黛玉出场: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小结1】炼字的好处:(参《步步高》P121)

1、刻画形象:使刻画的形象更准确生动;(风轻,柳细,月淡,梅白)

2、塑造意境: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淡雅朦胧)

3、表情达意: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情意绵绵)

四、诗眼特点

【请指出下面划线字的词性或所用艺术手法。】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动词,比拟,夸张,比喻)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2012,湖北)(动词,比拟)

4、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2012,安徽)(第一个形容词,通感;第二个动词,比拟,以动写静)

5、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魏初《鹧鸪天》2006,江苏高考题)(副词)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词)

【小结2】诗眼的特点:

诗眼通常是诗文中最传神的字,从词性来看,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词性多有活用的现象。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看,大多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通感等等的修辞手法和以动衬静、化静为动等等的表现手法。

五、答题步骤

1、以第六次月考题为例明确答题步骤:

木兰花

唐·李商隐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①是此花身。

【注】①元:原来。

【问】请赏析“洞庭波冷晓侵云”中“侵”字的妙处。(4分)【答案】侵,原指侵入、渐近。(步骤一,释字义,1分)清晨,洞庭湖清冷的水波、粼粼寒意直逼云霄。(步骤二,绘图景,1分)一个“侵”字,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三,明手法,1分)赋予洞庭波以强健的生命,生动形象地渲染出洞庭湖送别的萧瑟、冷清的氛围。(步骤四,点作用,1分)

2、学生根据上题总结答题步骤:(参《步步高》P122)

※(1)释字义(注意词类活用);——有时可以并入第二步,但多写不会扣分;

(2)绘图景(翻译原句,尽量用主谓结构的句子);

※(3)明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时没有特殊手法

(4)点作用(景物特征,画面氛围,表情达意)。(景—境—情)

3、【考场反馈】PPT展示阅卷中发现的典型错误答案,学生判分并分析失分原因:

3分,缺少手法分析。1分,知识性错误,仅感情沾边。

0分,太空洞,太抽象,没有实质内容,缺乏具体分析。

4、真题演练(2008 天津卷)

(找学生中四个典型答案,上黑板书写,另请两名学生代表点评。)

(学生书写时,其他学生读2013年高考必背诗歌中炼字例子。)

山 居 即 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鉴赏】前四句写作者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夕照满山,鸟鹊还巢,松树茂盛,少有人访,柴扉紧掩,环境清幽。后四句则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六、课堂小结

朱光潜《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布置作业:比较鉴赏型如何回答?

(书P122杜牧《江南春》)

七、拓展延伸 【请任选一句,鉴赏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妙处。】

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染””醉”。运用拟人手法,霜林不是自己经霜而红,是因离别而醉,更凸显出离人的愁思。)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人遇赦,飞船东下,一个“轻”字联结虚实——实写船行速度快,虚写乘舟人心情轻快——别有一番意蕴。)

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老”“肥”。形容词作动词用,风让莺雏的羽翼渐渐长成,在夏雨的滋润下,梅子熟了,果实硕大,果肉饱满。)

(电脑展示鲜花怒放的程序,播放汪峰歌曲《怒放的生命》)

八、教师寄语

篇7:诗歌炼字技巧教案

厚德学校

褚林方

一、故事导入

简述贾岛的“推敲”故事。

二、学习目标:

1、、体会古诗炼字的妙处;

2、掌握炼字类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

3、规范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三、张开智慧双眼,体会炼字的妙趣

1、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2、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袁枚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四、开启记忆闸门,回顾炼字题型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说出某句诗的某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直接鉴赏关键词)②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五、启动超强大脑,分析解题方法

示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请说出“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用的妙的原因是什么?

2、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韩愈)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做题要求:12组做第一题,345组做第二题,678组做第三题。5分钟后比谁做的最正确。答案解析:

1、“散”是散入、飘散。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撩拨着像诗人一样深夜无眠的人的情思。

2、“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结:

1、动词的表达效果: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从而增强诗歌表现

力 ;

2、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传达诗人情感。

3、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使画面富有动富有情趣感,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六、梳理思维线路,总结答题要领

炼字题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析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述景 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用

炼字题型答题格式:“X”一词是“……”的意思,……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烘托了……氛围,表达了……的感情。

七、当堂训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请分析鉴赏“独”字的艺术效果。

要求:

1、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2、书写规范;

3、时间4分钟。解析:“依”字有独自孤独之意。(析义)写出了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台的寂寞、感伤。(述景)表达了诗人形单影只、怀才不遇的感慨。(作用)

八、拓展提升:选词填空: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①摇、映

②舞、隐

③扶、失

九、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人炼字的魅力。同时,又深入学习了古诗炼字的作用及炼字类型。古人写诗“一花一叶见世界,一字一词总关情”,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积累把握这个美妙的世界,体会这份动人的情感。

十、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一、炼字表达效果

1、动词——生动形象,富有动态美

2、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

3、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有情趣

二、炼字答题步骤要领

1、析义

2、述景

3、作用

十一、教学反思: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篇8:浅谈古典诗歌的炼字

炼字, 就是对诗中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 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 就叫做炼字。因为汉字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所以炼字往往也是遣词造句, 运用字词的功夫。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 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 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炼字既重要, 更是难以达到的佳境。如何炼字,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炼动词。一般地说, 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充当谓语的动词。把这个动词炼好了, 就是所谓一字千金, 诗句就变得生动、形象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相传 贾岛在驴背上得句“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他想用“推”字, 又想用“敲”字, 犹豫不决, 用手作推敲的样子, 不知不觉地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前导, 韩愈问明白了, 就替他决定了用“敲”字。这个“敲”字, 也正是充当谓语的动词。因此, 炼字往往就是炼动词。

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 而“见”是无意识的, 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 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 人仿佛在自然之外, 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 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 人在自然之中, 与自然一体, 我见南山悠然, 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 与宇宙一体, 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 就成了有意所为, 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 乃至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张先的“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词少意多, 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 中间又用“破、来、弄 ”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 :云破而有月来 , 月来而有花影, 花影引出弄字, 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 从天上写到地下,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 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 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 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王勃的“雨去花光湿, 风归叶影疏”。这两句诗, “湿”言“光”, “疏”言“影”, 本身就不寻常 , 王勃写春雨 , 雨下的时间短, 雨后日出, 花上已没有雨水, 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 所以说“花光湿”, 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 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 在日光照耀下, 夜影清疏, 一个“疏”字, 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 显得有诗情, 用字尽妙于此。

贾岛的“边雪藏行径, 林风透卧衣”,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 描写人行之迹很快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 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卧”字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 意境耐人寻味。

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 少不了绘景摹状, 化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触其物, 如临其境。这种任务, 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承担的。

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枯”、“疾”、“尽”、“轻”, 都是谓语。但是, “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 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 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 诗人不说看得清楚, 而说“快” (疾) , “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 马蹄走得更快了, 诗人不说快, 而说“轻”, “轻”比“快”更形象。

贺铸的“绿净春深好染衣”, 一个“净”字, 既是对暮春时节芳菲凋尽、大自然呈现出纯净绿色的客观描绘, 同时结合全诗的意境主旨看, 又是词人超然物外、完全没有心机的纯净的心境的自然流露。 (宋《钓鱼归》)

曹伯奇的“贪夫倦听空低首, 远客初闻已断肠”, 一个“空”字既传神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 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 怕梦轻还被愁遮”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 以“轻”字描状梦魂, 化无形为有形, 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 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 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 另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 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 应疑春色在邻家”, 这是王驾写的《晴景》, 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除了易“蝴”为“蜂”, 易“应”为“却”之外, 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 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据洪迈《容斋随笔》称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 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 注曰‘不好’, 改为‘过’, 复圈去, 而改为‘入’, 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余字, 始定为‘绿’”。这里的“绿”就是形容词当动词用。这些佳话都说明古典诗人非常注重动词 的锤炼。

3.炼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 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有这样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 三竿两竿之竹”, 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周邦彦的《风入松》是一首追悼昔日情人的词, 其中“一丝柳, 一寸柔情”就是对数量词的贴切锤炼。诗人追忆昔日, 那楼前小道上的履痕足印, 花前柳下的笑语轻声, 携手分离处的黯然神伤, 都勾起词人难以消除的隐痛, 数量词“一丝”和“一寸”形成的贴切暗寓, 使这种伤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 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 , 一树早梅何处春”,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 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 同时, 一树梅花绝非早梅, 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 “几点”本身并没有奇特之处, 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 却符合生活的真实, 也使全诗气机流畅, 韵味平添。

4.炼虚词。在古典诗词中 , 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 , 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 富贵归故乡”, 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 富贵而归故乡”, 使文义大为增光, 那么, 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 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 兴冲冲地登上翠楼, 去赏春景。这时候, 作者用了一个“忽”字, 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 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 想起了丈夫, 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参考文献

篇9:诗歌的炼字及解题技巧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

知识梳理与总结

一、炼字的位置通常有其规律性

一般而言,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七言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五言如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垂”“涌”;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归”“下”;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中的“浅”“深”等。七言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宋祁的《玉楼春》“绿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等。

二、古人炼字尤其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和丰富多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词语

动词的使用。如:“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杜甫《绝句二首》之二)“燃”字的使用,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诗句中“浮动”一词以有形之态状无形之物(“暗香”)给人一种梅花馨香微微荡漾,沁人心脾的感觉。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化静为动;“拍”有面积,有气势;“卷”形态美,并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形容词的使用。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诗中的“老”字照应了后句中的“白发多”(即风掀起的层层白浪),以一个“老”字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波浪翻滚的样子。王维《观腊》“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两句话共有四个形容词“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是,“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特殊词的使用。如数词:“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巳《早梅》)中的“一”字,说明了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了一个“早”字。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十分别致:“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人梅花永不见。”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人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叠词。叠词作用或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中的“青青”,渲染色彩美;“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中“曈曈”状摩日初出渐明的美丽。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使用这类叠词可以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几个拟声词把琵琶演奏的声音逼真地表达出来。

表颜色的词。颜色表现心情,准确使用这类词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诗人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虚词。虚词的锤炼可以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与”“共”二字的使用;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二个“而”为诗句增色等。

三、很多情况下炼字常常与词类活用、修辞手法运用结合起来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词少意多: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再如周邦彦的诗句:“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老,长大,这里是使动用法。肥,硕大,也是使动用法。嘉,美好。清圆,指树荫清丽圆正。这几句的意思是:暖风吹得小黄莺迅速长大,充足的雨水,滋润着梅子也日渐肥硕,正午阳光下的树荫显得特别清丽圆正。一“老”一“肥”,把莺雏长大,梅子成熟写得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我们应该在熟知炼字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解读诗句,把握诗歌的精神内涵,“一字值千金,如何不用心”!

答题方法与步骤

考试题型分类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一般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句中描述景象。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③声!

[注释]:①估客:贩货的行商。

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

③鼓鼙(pi):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这里借指战乱。

(1)试简析诗歌首联“犹”“孤”的含义。

(2)诗歌颔联描绘了哪两个场景?其作用是什么?

(3)仔细体会诗歌尾联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①吹罢《小单于》,迢迢夜徂②。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③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丽谯:绘有彩纹的城门楼,后指谯楼,即城门上的更鼓楼。

②迢迢,漫漫的意思;徂,是往、流逝的意思。

③“衡阳”和下一句中的“郴阳”都是楚地名。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至衡阳而止。

(1)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试简析上片第一句中“寒”、第二句中“虚”所包含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本词结句“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明人沈际飞评说:“伤心!”这两个字确是道出了本篇的感情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评说?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为明道元年(1032)春,欧阳修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首二句语本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你能说说添一“共”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今年花胜去年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两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可惜”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竞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2)诗歌颔联描绘了估客昼眠,舟人夜语两个场景,采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

(3)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已随战乱化为乌有,但战火还未熄灭,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从而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2.(1)首句中“寒”一方面是指湖南岁暮风雨交加,气候由冷转暖,但刚进入初春季节,天气还是比较冷的,即所谓春寒时候;二是在毫无复苏希望的词人枯寂的心房里,由于被贬心里更是感觉凄凉。第二句中的“虚”字是写词人环顾所居,庭院深邃,空寂冷落,欲言无人,人世间除旧迎新的气氛,在这里一点儿也看不见、闻不到,从而道出了词人心头郁闷寡欢的况味,突出了贬谪生活的寂寥。

(2)同意。相传雁至衡阳而止,而郴阳更在衡阳以北,是大雁也飞不到的地方。这两句说,来年北上,总还有大雁可以传递书信。而今身贬郴州,却是连雁儿也飞不到的地方。诗人不说自己贬谪远地音信断绝,度日如年,而只说郴州是连雁儿也飞不到的地方。从而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他内心难以言传的苦痛。语淡意浓,余味无穷。

3.(1)首二句语本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

(2)“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是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二是说“花胜去年红”,足见去年作者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以乐景写哀情”。

上一篇: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问题的探讨论文下一篇:安徽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