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意外事故与处理

2024-05-02

大学生意外事故与处理(共8篇)

篇1:大学生意外事故与处理

近年来,高校学生意外事故频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特点、类型及其诱因,提出相应的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对策,以期能够对更加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此类事故有所裨益。

在当代社会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层出不穷,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人们的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可见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之重要。应当从应对突发事件的良知教育、心理教育、能力锻炼入手,着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2:大学生意外事故与处理

——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唐俊

本学期我校在政治学习中学习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此次学习深有体会。

学校是否属于学生的监护人之争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是不是只要学生在上学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

我由学习感触到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与学校事故责任承担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判断学校及教师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有无过错、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主体,依此进行损害赔偿,应是分析、解决此类纠纷遵循的一般原则。

1.意外事件。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是无法预见和不可避免的,学校及教师对事件无任何过错,不负任何责任。但如果事故发生之后,教师没有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救险,延误了治疗,造成伤害者伤情加重,就应负责,这是一种事后责任承担。

2.学生在上课期间因互相打闹而受伤害。上课期间,教师负有监督管理职责。对在此期间发生的学校事故,教师承担责任大小,要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管理职责上的不同要求并不意味着人为地降低教师应尽的管理职责。

3.学生受伤不是学校所为,但与学校场所设施管理不完善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保管、存放有关,学校要承担部分民事责任。

篇3:大学生意外事故与处理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实用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

1.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就是稳定。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将措施落实到位。辅导员要加大对稳定隐患的排查力度,要切实做好各个重点部门和部位的隐患排查;还要充分了解学生中的隐患事件,深入到学生(包括在外实习的学生)中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处理他们反映的突出问题,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特别是目前甲型H1N1流感有扩大蔓延的趋势,面临严峻的防控形势,辅导员要对学生加强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以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其次就是安全。如今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为淡薄,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上当受骗,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对其人身财产的侵害。比如,某高校自新生入学来的半年内,就已发生数起学生被骗、被盗事件,涉及金额2万多元。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学校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控力度,妥善处理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加强学校的后勤管理,办好学生食堂,加强对宿舍的管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另外,高校要针对院(系)制定必要的安全考核指标,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保证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各院(系)负责人要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切实履行职责,真正负起责任,把具体工作做好。

2.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应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安全无小事,它关系到学校的外部形象,关系到学校各个部门在管理工作上是否真正到位,也关系到辅导员的工作是否扎实有效。很多安全性事件是我们无法预料的、突发的,然而却反映了一个学校平时的管理工作水平,也反映了一个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疏于管理,或者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和整改,发生安全性事件的隐患就会大大增加。

从近几年高校里发生的安全事故来看,自杀、交通事故、溺水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在不断上升,宿舍由于使用大功率电器发生火灾的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学生财物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因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人身伤害事件也不能忽视。这些例子提醒我们,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点,虽然他们的人格特征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还不够成熟,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也没有良好的辨别能力,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更是如此。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包括网络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掌握必备的安全防范技能,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也要有重点地进行。一是抓重点学生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他们因严重违反校规校纪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比如,在有危险性的实验室,应教育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安全操作;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文明礼让,服从指挥,并注意观察场所周边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如加强节假日期间以及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毕业生离校之前等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辅导员要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它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要加大教育力度,与学生特点相结合,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原则,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安全教育活动,善于利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案件、事故开展教育。可采用召开现场会、举办讲座、张贴宣传画、播放音像制品,以案说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可结合学生特点,经常举行安全演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另外,辅导员还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取得高校各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和教育的安全功能,防止各类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二、校园意外事故处理

校园意外事故处理对于刚刚接手学生工作的新辅导员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项不可避免的且要认真面对的工作。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辅导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当它们真正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如何及时而恰当地处置才是真正考验辅导员处理具体问题能力的时候。对辅导员来说,可能遇到的校园意外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学校责任事故,即由于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的过错而引发的意外事件

学校责任事故包括由学校设施损害和教学管理人员疏忽而造成的意外事故。前者指因学校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不完善导致的意外事件。后者是指学校教职工或学生违反学校纪律、规章制度所引发的各种意外事件,如学生违章用火、用电而导致的火灾;学生之间的玩耍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宿管人员或保卫人员未严格履行登记制度,擅离工作岗位,疏于管理,导致校外人员进入宿舍或教学楼,使学校、师生个人财产受损或暴力事件的发生。

2. 学生责任事故,即由学生本身的过错而引发的意外事故

学生责任事故主要包括由心理问题和身体原因引发的意外事故。心理原因引发的意外事故指因不良心理、情绪困扰而引发的意外事故。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都不再有在中学时的优越感,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处理人际关系或情感问题的能力较弱,使得这方面的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身体原因指学生身体患有某些疾病或突然患上某种疾病如传染病等所引发的意外事故。

3. 其他事故,包括外部环境以及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意外事件

由外部环境而引发的意外事故是指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导致学校受到损害的意外事故。从小的方面来说,外部环境可以指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由于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差而造成学生遭遇威胁、骚扰和敲诈勒索,导致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侵害;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指整个社会环境,相对于高中,大学的开放程度大大增加,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自然灾害所致的意外事故是指由于地震、洪水等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校园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加强对不同类型意外伤害事件的了解与分析,有利于意外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和发生后的有效控制管理。

虽然校园意外事故多种多样,但它们基本上都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突发性。校园意外事故大都由一系列细小事件引发、演化而来,事件发生突然,而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正因为此,处理此类事故的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二是形式多样。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某些不确定因素,使得此类事故富于变化性与复杂性,这也是大学生意外事故棘手的重要原因。三是社会影响大。正是因为高校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不论什么性质和多大规模的学生意外事件,都会不同程度地给社会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还会给人们心理造成负面效应。

总之,在处理校园意外事故时,辅导员应熟悉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和处理机制,清楚各类突发事件的规范处理程序。为此,在遇到校园意外事故时,辅导员应做到:1.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现场处理工作,防止事态蔓延;2.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应尽快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报告;3.待事态稍稍稳定之后,与相关当事人谈话,初步了解事发原因,为认定责任收集重要信息。

篇4:大学生意外事故与处理

【关键词】学校体育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教育防御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指在学校从事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体育教师往往成了“夹心饼干”,受家长的兴师问罪和学校领导批评的双重夹击。学校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消极防范措施,取消一些对抗性强有风险的跳山羊、翻单杠等体育活动。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育老师在从未有的过的压力面前,该如何面对学校体育中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呢?

一、学校体育中引发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学校体育活动范围大,中小学生的活动能力强,而他们却不具备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正确预见行为后果的能力。我们要做到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分析引起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然后再加强教育防御。

1.1 学校安全设施陈旧、损坏、质量低劣或安装不妥造成意外伤害;体育场地器材使用不当。

案例1:厦门市集美区上塘中学15岁男生王啸在体育课上课前,助跑并反手握足球门框,但因该门框上档固定不牢,导致上档塌落,当场砸中王啸头部,送医院后不治身亡,死者的父母诉至集美法院,要求学校赔偿。法院一审判决学校承担70%责任,赔偿近20万元。

上塘中学对于存在隐患的足球门框排查不到位或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所以学校要负大部分责任。

1.2 体育教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学生没有意识到事故发生的不同预见性和后果严重性引起的。 

案例2:1998年8月17日下午,某初级中学二年级某班学生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宋某上课时宣布:“为备战秋季运动会,有比赛项目的同学,这节课自由练习,其余同学自由活动。”之后,宋某就回办公室了。其间,学生张某在练习投标枪的过程中,由于动作变形,标枪偏离方向,正好扎在正在练习跳远的学生李某小腿上。后李某被送往医院,因肌腱受到损伤,不得不在医院疗养两个月,共花费医疗费6321元。李某的父母在与学校协商未果后,以学校失职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该校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7645元。

宋某的过失是很明显的,并且宋某所实施的是职务行为。由此学校对这起学生伤害事故承担了主要的法律责任。

1.3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准备活动与练习内容不符;组织方法不当,不符合教学原则、比赛规则或教学组织方法不合理等;运动量过大或局部负担量过大,超过了学生可能承受的心理负担;上述这些均会造成运动损伤,构成意外伤害。

案例3:1987年5月,某中学高二(1)班上体育课,教师安排学生做垫上前滚翻活动,一学生练习时突然头部垂直触地,当即呼吸急促,四肢瘫痪。学校立即派车送往医院,经诊断为中枢神经严重受损,一星期后该生不治身亡。

此案例是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或教法不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

1.4 教师和学生的情绪问题引发的意外伤害,体育教师简单化、粗暴化的教育方法或学生负面情绪带来的课堂冲突或师生冲突后引起意外伤害。

案例4:济南客车厂子弟学校一患有心肌炎初二女生,因上体育课未穿球鞋,竟被老师罚跑56圈。结果该女生在跑了几圈后,心脏病突发,经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据女孩的同学讲,同学们都知道她有心脏病,女孩的家长也说,在入学之初就对学校及所有任课老师都讲明孩子的身体情况。

体育老师在明知有其心脏病的情况下仍然罚其跑56圈,明显存在情绪问题,对此造成的伤害,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学校体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教育防御措施

江泽民同志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对中小学而言,加强学校教育防御,力求防患于未然是主动避免减少学校伤害事故的最佳途径。

1 .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教育

时时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制订“应急预案”并付于实施,定期开展应急措施的知识教育。平常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理论课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各种基本的卫生常识,普及避险、紧急情况自救及救护他人的常识和方法,如拉伤、肌肉痙挛、软组织挫伤、昏厥、人工呼吸、紧急止血等。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救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大家在突发事故前临危不乱,并且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事故的发生,将事故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2. 备课中重视设备场地器材

备课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学校的各种安全设施,特别是课前、训练前、大型体育比赛前,仔细检查场地设施、器材有无损坏、质量问题或安装不妥,场地上固定器材牢固性检查。如检查单杠双杠是否牢固、沙坑的沙地是否松软有无杂物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报学校领导做一些应急处理,如挂警示牌、拆回库房或设防护栏等,防止学生在不明情况下继续使用。

3. 上课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养成运动前作准备活动的习惯,要特别强调课外活动时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天冷时肌肉的粘滞性强,易发生运动中的意外伤害。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给学生具体明确的任务,循序渐进,给学生适当合理的运动负荷。组织教法时考虑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把保护与帮助体现在每一个教学项目中。如田径教学训练中的语言帮助、自我帮助,体操教学练习中的他人帮助等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落实到位,确保练习中学生的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情绪,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不良情绪的学生。

4.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把制定体质检查表作为体育教师重要的工作之一。体质检查表包括两部分,学校组织的定期的检查表和个人的平时体质表现。我们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要对那些特殊学生进行特殊照顾,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病、甲亢、低血糖、恐高症等区别对待,防止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三、 学校体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意外发生处理措施

由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防范意识、对抗能力、社会经验欠缺以及学校安全规范化建设等因素的制约,学校伤害事故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那么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又该如何做呢?

1. 积极面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及时恰当处理

体育课及课外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涉及伤者救治、现场秩序维护、法律责任、理赔求偿等方面的问题,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意外,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应当积极面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及时恰当处理。本人认为事故的应对原则:争取时效,救人第一,保留现场、留下证据,防止伤害扩大,并及时通知家长和领导。

2. 分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做好善后工作

按常规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在场的同学是第一见证人,老师是第一抢救人,校方是善后处理的主要负责人,家长和学生是积极配合者。可是孩子一出事,家长的各种各样的难事也跟着来了,这时体育老师要不惊不慌,冷静对待,认真研究,与学校一起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与家长沟通,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互相推诿。我们处理意外事故依据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许多家长认为学校应当承担监护责任,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教育法》第三十九条、《教师法》第八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条等法律规定是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上述法律只规定了学校的教育、管理、保护责任,并没有规定学校的监护责任。

学校体育中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我们体育教师或多或少碰到过。为了避免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许多学校缩减甚至取消了鱼跃前滚翻、跨栏、鞍马、体操等风险大的项目。本人认为,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消极做法运动伤害在所难免,事后如何处理成了“症结”,这不是体育一个学科、教育一家能解决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我们能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态度,加强教育,加强防范,也能使学校体育中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摆脱消极被动局面,进入良性状态。

参考文献:

[1]茅锐《论我国中小学未成年学生的学校伤害事故及学校教育防御》[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2]《学校不承担监护责任,只承担保护责任》[J].北京:人民学校体育,2003(7)

[3]许召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学校体育2003(4)

[4]林顺南 林元水《在“三备”中备安全》[J].中国学校体育2005(2)

[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 》2002 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2002、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青年报1986.6.30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篇5: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伤害事故的预防办法、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强对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设备场地、房屋硬件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根据学校安全工作要求,按年级和部门确定安全责任包干区,年级和部门负责人为安全责任包干区责任人。学校分别与各层面签约,做到岗位到人,确保在校学生人身安全。

篇6:校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漫谈

某日上午课间操时,学生董XX与同学王XX等在校内打篮球,在王XX投篮董XX防守发生冲撞时,无意造成了董XX同学所戴眼镜片破碎,碎玻璃扎入眼球中。

某中学一年级学生王某,在课间活动奔跑过程中,不慎摔倒在地上,造成右手肘关节处轻微骨裂。

某校三年级学生李某拿一个纸团向其前排座位上的同学张某扔去,张某猛地回头一看,左眼正好碰在李某的铅笔尖上,几天后张某左眼失明。

-----------

近几年来,发生在校园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不断见诸各新闻媒体。尤其发生在2010年前后的校园学生遭受暴力侵犯的恶性案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造成以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这些事故都在不同程度上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效果带来了影响。本文拟从这些事故背后的法律责任和实际中的操作两个角度来谈一下校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一、从法律视角看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

法治的社会,就必须通过法律来界定校园意外伤害事故中有关 各方的责任。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就是要通过法律来判定我们在事故中的责任,这对于我们处理校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大有裨益的。

1、关于监护权。

监护权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权利或资格。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因此,确定在校学生(18周岁以下)的监护权对于区分和判定校园伤害事故的责任也是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年成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中没有规定学校或教师是未成年的监护人,这是非常明确的。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但不承担监护责任,这是没有异议的。因为在我国《民法通则》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孩子的监护权与亲属的人身关系密不可分,监护权是亲权的延伸和补充。

2、关于学校责任

学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但这并不是说学校就不应该承担学生在校意外伤害的赔偿责任了。根据现行法律,学生在校园里致害受伤,学校是否承担责任,关键看学校是否对此存在过错,而判断是否存在过错依据是学校是否适当履行了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12月4日通过)第七条: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

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四条: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学校落实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五条: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起执行)第三十二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起执行)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起执行)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起执行)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

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从以上法律条文可以看出学校对未成年人在校就读期间有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的义务、进行安全教育管理的义务、及时救护妥善处理的义务、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的义务、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义务。义务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履行好义务,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符合我国法律的立法原则和社会实际状况的。

据此我们就可以明确以下认识:

(一)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伤害或致他人的损害,学校之所以承担责任,是基于学校对未成年人照管的法定义务未能适当正确履行。

(二)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受到伤害或致他人损害,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三)即使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或致他人损害,学校有过错应当承担责任,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责任也并不当然免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仍然应当承担监护责任。

二、从实际操作看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

案例一:某中学某班级上午第四节自习课,学生江某见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已完成,便自作主张提前回家了,但横穿校门口路口时,被车撞倒,当场死亡。家长便闹到学校,认为此期间为学生上课期间,学生出校门,属学校管理不当,要求学校承担全部责任。

评析:此事故中,学校没有责任,因为学生江某属是擅自离校。“擅自离校”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又辨别力和自控力应该在校园内活动,但未经向教师请假和允许,自作主张离开学校的行为。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校应该加强监管,使他们处于教师或学校的视力范围和管理范围之内,避免出现管理“真空”状态。否则,一旦出现学社离校情况,除非学生是翻墙或者采取其他不适当途径离校,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不视为“擅自离校”。

案例二:某天课间休息时,学生张某在座位上故意伸出脚绊倒学

生王某,造成王某骨折。

评析:此类事故在校园中比较常见。在本案中,如果学校对学生进行过相应教育,并且课桌椅的摆放足以适合人通行,虽然发生在校园内,学校也无责任,应该由肇事学生及其监护人负责。

处理校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原则,同时担负学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可以很好的解决事故发生后因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给当事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给学校教师造成被动或纠纷。制定应急预案,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第一人原则:事故发生后,在现场的教师或者是学生第一个报告的教师必须承担起事故处理第一人的责任,不能推诿扯皮,不能视而不见,必须承担现场处理的责任。

及时原则:事故发生后,学校教师必须及时救护,及时通知,及时上报。事故发生后,不管学生有没有责任,学校都必须对事故中受伤学生进行及时救护,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必要时必须及时拨打120急救,尤其对于头部摔伤或腹部受伤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外伤和内伤同时存在的可能性,不能随便搬动学生。在救护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及时通知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千万不要等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到校后再进行救护。同时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

附:XX学校校园学生伤害或意外情况的处理程序

1、课堂上违纪,不管是轻微违纪还是重大违纪,都应当先制止后课后处理的方法,坚决禁止把学生推出室外。对于不影响整体授课的个别轻微违纪,提倡采取身体语言和表情语言的方法;重大违纪适当批评后,应当允许其坐下,过后处理。确需当堂课通知班主任的应当安排班干部送到科室办公室。

2、学生未及时到校或擅自离校,要在第一时间通知询问家长。联系不上的要多次通知或者联系邻居村委告知或者亲自家访,并做好记录。

3、学生身体不适或造成伤害:首先观察询问学生伤情或痛苦状况,看是否通知医院或送医院,休克、邻近休克、出血、昏迷等要在第一时间送医院或拨打120,报告学校、通知家长,绝对不能等家长再来处理;对不需要送医院的要及时通知家长来学校接,坚决不允许让学生独自回家,不准让学生送回家,联系不上家长的,教师要亲自送回家,并告知邻居或者同村亲朋好友。

4、学生纠纷或者家长来访要求处理某某事情的,首先要安抚家长情绪,处理程序是:接待(家长反映情况、家长联系电话、家长要求)、调查(第一时间调查相关学生,让学生写出事情经过,尽量调查多名学生)、处理(按班主任-级部主任-牵头领导-分管领导-校长程序处理)。注意不能让家长与学生单独接触。

5、学生与教师发生矛盾或肢体冲突,在充分调查的情况下,一定要安定学生情绪,尽量把事情处理在办公室、校内。

(二)注意校园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由于受学生、家长素质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经常发生学生家长到学校找闹的情况。作为我们学校必须从学生利益、教师利益、学校利益、社会利益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到当事学生家长的内心感受,既要坚持依法处理的底线,又要充分兼顾学校和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我们疏通好几条校园事故的处理途径。

1、协商。当事人双方可以自愿协商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2、调节。当事双方如果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可以要求学校予以调节,或要求学校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分予以解决;

3、诉讼。调节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篇7: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预案

实验小学

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预案

为了有效地防范应对突发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

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成员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实小平安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

二、职责分工

办公室负责协调,并及时了解掌握事故处理进度,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伤害事故,分别由中教科、初教科对口协助处理;事故涉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由办公室等有关科室负责。

三、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程序

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情况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区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区教育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区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领导汇报后,迅速组织或协调有关部门及人员赶赴现场指导协助学校进行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妥善地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区教育局;重大伤死事故的处理结果,区教育局书面报告区政府和市教育局。

四、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局各单位和各部门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学生人身安全。

2、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安全。

3、加强学生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和自我保护意识。

4、学校要加强对学校的校舍、场地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限整改,不留隐患。

5、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履行安全职责,确保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6、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篇8:大学生意外事故与处理

一、将意外伤亡降到最低程度原则及其实施

这一原则是指意外伤亡事故发生后,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沉着应对, 积极主动、措施果断、科学施救, 不麻痹大意, 不掉以轻心, 尽最大的努力抢救受伤学生, 及时消除可能危害学生的安全隐患, 避免学生因救治措施不力而再度受伤害, 将意外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制定这条原则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 学校发现, 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1]二是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第八条第八款: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以后,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组织抢救工作, 致使食物中毒事态扩大的”, “应当追究学校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1]。这两个法规都指出了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救治学生, 避免事态扩大, 不能加重不良后果, 应将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如果措施不力, 使伤亡事故扩大, 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贯彻这一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树立生命第一, 救人第一的理念

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 先不要考虑受伤害学生和肇事者之间的纠葛, 不论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谁的过错、谁要负责, 暂不追究这些责任, 学校首要的任务是先抢救受伤学生。这不仅是学校道义上的责任, 也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这种救助义务是无条件的。学校校医没有把握救治的, 应立即送往医院或急救中心治疗。为了不耽误治疗时间, 学校可以先行垫支医疗费。如果未及时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 或者因胡乱处理、浪费时间导致延误治疗, 或者简单处理后认为病情已稳定而不再关心, 结果造成病情恶化, 学校将要被追究过失责任。总之, 一切都应以有利于控制伤害的扩大, 尽量降低伤害后果为原则。

2. 消除可能引发学生再度伤亡的隐患

在实践中, 常见到因处理不当使事故扩大的情形, 事故已经发生了, 但对这些发生事故的隐患, 没有立即采取措施排除, 结果使同一原因造成的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案例1:南方某技校两班学生发生持械群殴事件, 造成数十名学生头部受伤。事情起因于第一天晚上, 一班两名同学在玩耍时不小心把火机砸到二班一个同学身上, 当时, 两班各有四五名学生因此事打了一架。但当事人不服, 学校也没有及时追究这起打架斗殴事件, 没有将学生“复仇”的火焰熄灭。第二天早上, 参与打斗的学生越来越多, 有十几个学生手持铁棍, 对着另一班学生的脑袋就砸, 此时, 学校还是没有采取应急措施进行疏导, 后来发展到家长也加入其中打斗, 致使有许多学生遭家长追打。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当学校出现突发性安全事故后, 要及时处理, 消除可能再度发生伤害的隐患。这个隐患可能是环境方面的, 如危险的场地, 不安全的教学设施、水源污染等, 也可能是学生、家长等因素引起的, 如学生的暴怒、仇恨、泄愤、违纪, 家长闹事等, 学校管理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要防患于未然, 杜绝各种再度伤亡事故的发生。

3. 科学施救

要将学生伤亡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必须实施科学救治。一是救治要及时。有的学校, 学生一有伤情, 首先是通知家长, 等学生家长来了再处理, 这是错误的做法, 因为在等待家长到来的过程中, 已经贻误了救助的最佳时间, 如果学校因为延迟救助“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学校就有一定责任。二是要将受伤学生送往有资质的正规医院救治, 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案例2: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 一只眼睛受了轻伤, 经查此事学校有一定责任。本来, 这只眼睛能够治好, 但学校缺乏调查了解, 将学生放在学校附近一个缺乏资质的诊所治疗, 经庸医治疗后, 伤势越来越严重, 最后造成这只眼睛失明。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救治受伤学生一定要注意方法, 要科学施救, 如火灾发生, 应迅速疏散师生到安全区, 学校有传染性疾病出现时, 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 对心脏骤停学生, 要实施心肺复苏术, 分秒必争。总之, 救助的措施要符合医学常规。只有这样, 才能将学生的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二、快速联动原则及其实施

快速联动原则是指学校突发伤亡事故后, 学校领导要迅速行动起来, 快速启动应急预案, 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系统, 果断决策, 不仅学校内部各部门要协调配合, 而且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卫生、医院等部门也要密切配合, 作出联动反应, 在应急处理小组统一领导下, 分级负责,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制定这条原则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该法第四条指出, 一旦有突发事件, 应“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第八条指出:“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二是由意外伤亡事故的特点决定的。学校一旦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会立即引起诸多连锁反应, 处理这些问题较为复杂, 光靠校长单枪匹马解决不了问题, 需要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和信息, 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多个部门参与的能快速处置的应急管理机构。

实施这条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预案

中国有句俗语,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如果事前没有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预案, 那么, 事故发生时学校就会措手不及。所以, 要避免事故发生后的被动局面, 必须在“预”字上下功夫, 努力建立一整套相对完备、运转协调、高效的预警机制。一是制定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二是确定简捷、明快的工作流程。三是建立及时、快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 如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联系的关键人士的办公、家庭和移动电话等。

2. 科学决策, 有力指挥

学校伤亡事故发生后, 各项决策都要注意科学性, 要以减少伤亡、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目的。应根据工作需要, 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若干工作小组, 如家长接待组、案情查访组、学生稳定组、信息联络组、对外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 明确各小组工作职责。在统一指挥下, 各部门要协调配合, 作出快速联动的反应, 使应急处理措施迅速到位。校长要担任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 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掌握情况, 果断处置, 指导紧急救治, 控制事态发展, 维护现场秩序, 疏散人群, 疏导交通, 保护现场, 协助调查, 善后处理, 严防不法分子乘机起哄, 激化矛盾, 尽快消除不稳定因素, 及时将事件有关的信息、救援工作的进展、人员伤亡等情况向家长、媒体和公众公布, 避免小道消息和谣言传播, 消除恐慌心理。

3. 内外配合, 快速联动

有些突发事件的处置单凭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有社会支持系统, 必须依靠组织化的力量才能有效应对, 当学生伤亡事故发生后, 情况比较严重, 要立即报请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帮助、支持和协助, 形成内外配合, 快速联动的应急处理机构, 从而控制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案例3:某校学生李某, 因学校提前放学回家, 路过村中一水塘, 当时水塘有薄冰, 该小孩出于好奇, 就下水塘去戏玩, 不慎跌入塘中。路人发现后迅速救起并拨打了“110”送医院, 终因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 李某的家长及其亲属要求校方赔偿50万元, 学校未答应。于是家长便将李某的尸体放置于学校门口, 并聚集近百名同乡堵住校门。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 学校一边马上向上级领导汇报, 一边随即报警, 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公安民警等多方面的劝说下, 最后家长同意将尸体运到殡仪馆。这就是内外配合, 快速联动的效果。因此, 当学校意外伤亡事故出现后, 应紧紧依靠当地政法部门和派出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三、主动协商, 争取家长理解与配合原则及其实施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突发学生伤亡事故后, 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与伤亡者家属的关系, 以诚恳的态度主动与家长协商沟通, 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协助家长及时和详细地了解事件的原因和经过, 想办法稳定家长的情绪, 消除家长的疑惑,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对于个别无理取闹的家长要依法处置。

制定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1]通过协商, 有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 有利于促进当事人在处理事故方面的合作, 既省力又省钱, 是一种解决争议的较好方式。二是实践经验证明, 做好与家长的及时有效沟通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关键环节。很多案例告诉我们, 学生伤亡后, 许多家长往往很不冷静, 如果没有得到学校的安抚和沟通, 他们往往纠集很多人到学校闹事, 对当事人实行报复。有的可能找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算账”;有的哭天喊地、敲锣、烧纸;有的狮子大开口, 要求学校巨额赔偿。家长的这些不理智行为, 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 做好家长工作是妥善处理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的关键, 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

实施这条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尊重理解家长, 妥善安置家长及亲属, 以诚恳的态度主动与家长沟通

毫无疑问, 家长和亲属得知自己的亲人发生意外事故后会立即赶往学校, 学校应本着理解、同情的心态及早联系好食宿, 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迎接和陪护。在迎接和陪护的人员中, 最好找一些既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又是与伤亡学生的家长关系较好的人, 这样可以减轻家长与学校的对立情绪。学校应急处理小组要派专人及早与家长见面,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耐心细致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沟通过程中要诚心诚意, 注意礼节, 不必急于与家长进行辩论, 对家长一时过激的言行要以理解、同情、宽容的心态对待, 尽力避免正面冲突, 对家长的感受表示理解, 要沉住气, 等家长情绪稳定以后, 要诚恳地向家长介绍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 以及学校采取的各种措施, 争取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2. 根据各种法律、法规的要求, 始终驾驭协商过程

学校出现意外伤亡事故后,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法人代表, 首先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事故的处理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以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武器。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可以找到事故处理的依据。三是要对伤害事故进行迅速的了解,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分清责任。准确辨清谁是伤害事故的责任承担主体, 然后区分自身责任的有或无、轻或重, 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如果学校没有责任的, 学校要想办法协助、指导受害学生及家长及时向第三方和保险公司索赔, 使受伤学生尽快得到应得的赔偿, 使意外伤亡学生家长得到一定抚慰。如果学校有过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应当及时理赔。因此, 分清责任是学校正确处理伤害事故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分清了责任, 才能做到确保自己的应对方式合法、合理、合情, 才能准确地驾驭协商的全过程。

3. 对协商无果、无理取闹的家长要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多数情况下, 家长尽管一时难以接受孩子伤亡的事实, 但还是通情达理的, 能够与学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 协议解决有关问题。但也存在协商失败的情况, 学生家长转入无休止的纠缠和吵闹, 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遇到到这种情况, 就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者其他有关人员,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 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或者侵犯学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 学校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 可以依法要求赔偿。”[1]对不能达成协议的, 学校应采用法律手段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四、善后反思, 教育跟进原则及其实施

这一原则是指学生突发伤亡事故处理完毕后,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学校领导要趁热打铁, 抓住事物转化的契机,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对事故的产生进行反思,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吸取教训, 用深刻的事例警示全校师生, 积极探索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 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安全制度, 把突发伤亡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制定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 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1]二是由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 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在安全问题上, 表现在防火、防盗、防骗、防干扰、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缺乏基本常识, 致使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因此, 要通过总结经验,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要把学生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健全的安全制度影响学生,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实施这条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结合学校的真实案例,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是学校要开展调查与研究, 分析突发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将突发事件处理过程整理成案例, 组织师生学习、讨论, 教育学生从事件中吸取教训,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二是要深入班级对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安排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使学生迅速摆脱内心深处的阴影, 尽快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三是要加强学生应对意外伤害策略的教育, 要通过讲解、模拟演练等手段, 让学生掌握应对伤害的策略和技巧, 以避免伤害或减轻伤害的危害程度。如学生在遭遇危险和意外伤害时, 可以有选择地向同学、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以及公安机关求助, 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探索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

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事故范围、损失的程度等都不尽相同, 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模式。但经验证明, 很多伤亡事故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加以避免的。一是从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夏天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 学校要在“五一”前后重点加强防溺水的教育;在放假前着重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在春天着重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在新生刚进校门时开展生活、学习、人际环境的适应教育。二是从事故发生的环境来看。学校要引导学生远离各种危险源, 如游戏机房、歌舞厅、网吧、酒吧等场所, 这些场所是学生意外事故的高发地。特别是女学生, 为防止发生性侵害, 穿着打扮不能过于暴露和性感, 不能图方便走偏僻小道等。总之, 学校要探索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 居安思危, 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3. 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制度

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校预防意识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引起的。一是学校门卫制度不严、不法分子随便出入, 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事故;二是食堂管理混乱、食品不合卫生规定, 造成食物中毒;三是校舍、场地、教育教学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四是学校教师体罚学生, 违反操作规程等等。因此, 我们应以事故为教训, 对学校进行全面的安全工作检查,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 将安全保卫职责落实到各班级、全体教职员工与各个环节, 坚决消除事故隐患与苗头, 采取有效措施防堵管理漏洞, 克服与避免出现疏于管理的过失, 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上海公务员面试辅导讲义下一篇:班干部职责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