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江西理工大学

2022-10-30

第一篇:地基处理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1999-9-30

江西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及时调查、处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江西省劳动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职工伤亡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含急性中毒)的下列事故:

(一)轻伤事故:指负伤后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不到重伤范围的事故;

(二)重伤事故: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的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丧失的事故;

(三)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至2人的事故;

(四)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的事故;

(五)重大恶性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49人以下或重伤30人以上的事故;

(六)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50人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对事故分类国家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划分。

第四条 事故按下列规定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一)责任事故:指因有关工作人员的失职或违反有关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事故;

(二)非责任事故:指由于自然因素或国内技术条件所限造成的人力不可抗拒或难以预测的事故。

第五条 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法依纪的原则。

第六条 企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伤亡和急性中毒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同时填报事故快报表;重大死亡以上事故还应报告监察部门;急性中毒事故还应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企业不得隐瞒不报、虚报或拖延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重大死亡事故、重大恶性事故报告省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特大事故还应报告国务院。

第七条 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应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损失。事故后应保护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必须做好标志、拍照(摄像)、详细记录或绘制现场事故图,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物证。事故现场的清理须经事故调查组同意。

第八条 事故的调查必须按下列规定成立调查组:

(一)轻伤、重伤事故由事故企业负责人组织本企业生产、安全、工会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调

查组进行调查;

(二)死亡事故,发生在县以下(不含县属,下同)企业的,由县(市、区)企业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会同县(市、区)有关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发生在县属以上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市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重大死亡事故,发生在县以下企业的,由地市企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发生在县属以上企业的,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四)重大恶性事故,发生在县以下企业的,由地区行政公署、省辖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发生在县属以上企业由省企业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五)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本条所称有关部门包括企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监察部门和工会等。

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的,由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九条 事故调查包括:查清事故发生经过,伤亡情况,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等,在调查结束后即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条 在事故调查中,对事故分析和责任者的处分意见不一致时,由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提出结论性意见;仍有不同意见,应报上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处理;仍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十一条 发生事故企业的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和支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证据,不得刁难和阻挠。

第十二条 凡属责任事故,应按事故原因和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分清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企业领导者的责任:

(一)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为直接责任者;

(二)对事故的发生负有决定性责任的,为主要责任者;

(三)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为领导责任者。

第十三条 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而造成的事故,应追究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的责任;

(一)违章作业或违章指挥的;

(二)发现事故征兆,既不报告又不采取措施的;

(三)擅自拆除、毁坏、停用安全卫生装置和设施的;

(四)违反劳动纪律,擅自进入其他工作岗位或动用不属自己使用或管理的设备、工具的;

(五)不按规定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或用具的;

(六)违反国家规定设计、施工的。

第十四条 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而造成事故的,应追究事故企业领导者的责任:

(一)安全工作无人负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管理混乱的;

(二)发布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指示、决定和规章制度的;

(三)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核、取证的;

(四)不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的;

(五)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不执行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规定的;

(六)在推行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中没有劳动安全卫生要求和相应措施的;

(七)在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转嫁有尘毒等有害物质危害的生产或加工的;

(八)设备超过检修、检验、使用期和经常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转或特种设备取得使用许可证的;

(九)对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事故隐患,未采取必要措施,玩忽职守的;

(十)不按国家规定给职工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有关领导或责任者从严处理:

(一)事故发生后,有意破坏事故现场,或对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故意拖延报告的;

(二)在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甚至嫁祸于人的;

(三)事故发生后,不组织抢救或抢救不力以致扩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

(四)事故发生后,不认真吸取教训,不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五)非法开采资源,无证制造、安装、检验、修理特种设备或转让转卖特种设备制造、安装、修理许可证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

(六)发生重大死亡事故、重大恶性事故或特大事故的;

(七)违反本办法规定程序,滥用职权,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报请同级政府追究事故企业主管部门、有关责任部门或企业所在地政府有关责任者和领导者的责任:

(一)发生一次重大恶性以上事故的;

(二)在所管辖的范围或企业中,同一内多次发生同类死亡事故的;

(三)有关主管部门违反规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擅自批准生产或颁发生产或安全证照,造成死亡事故的;

(四)对本地区、本系统所属企业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在接到报告后,不及时作出处理,导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

第十七条 对事故企业和事故责任者,应根据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分别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江西省劳动保护条例》予以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事故审批结案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自行审批结案,并报企业所在地县(市、区)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备案。县(市、区)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可视情况进行复查。

(二)死亡事故,发生在县以下企业的,由县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批复结案;

发生在县属以上企业,由企业所在地市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批复结案,但交通、铁路、民航、化工、电力、冶金、军工行业的中央驻省和省属企业的死亡事故由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批复结案。

(三)重大死亡事故,发生在县以下企业的,由企业所在地市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批复结案;发生在县属以上企业的,由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审批结案。

(四)重大恶性事故,由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提出意见后报省政府,意见一致的,由省政府授权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复结案;意见不一致的,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由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复结案。

(五)特别重大事故,按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办理。

(六)由监察部门参加调查的重大死亡事故,其事故责任者的行政处分由监察部研究决定或提出建议,并抄告批复结案部门;由地(市)级监察部门参加调查

的重大责任事故,对责任者的处理须报上一级监察部门同意。

(七)急性中毒事故,经地(市)级以上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后,方可审批结案。

第十九条 事故审批结案前,应征求同级工会组织的意见。

地(市)、县(市、区)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审批的事故结案批件,均应抄报上一级和省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工会备案;省、地(市)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审批的事故结案批件,均应抄送下一级及事故企业所在地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工会。各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审批的事故结案批件,均应抄送抄报办理惩处事故责任者手续的企业和部门。

第二十条 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60日内向负责批复结案的部门报送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批复结案部门应在收到报告后30日内做出结案批复;事故的处理工作应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最多不得超过180日。

各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事故调查结案的管理工作,督促和监督有关部门和发生事故企业依照规定的权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事故的调查结案工作。对事故迟迟不予结案或对事故处理不公的,应提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事故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对事故结案处理的审批结论有不同意见,应在收到批复的15日内报审批部门的同级政府处理。同级政府对原审批结论有重大变动时,应征求上一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工会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 有关地区、部门和事故企业,在接到事故结案批件后,应执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分决定,并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按规定程序办理处分手续,处分材料存入本人档案,处理结果应向群众公布。对有意拖延或拒不执行的,追究企业主管部门或责任企业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当地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应定期向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处理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三条 职工伤亡事故审批结案后,由事故企业所在地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按规定办理并发给《职工因工死亡证》或《职工工伤认可证》。

第二十四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伤亡事故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附件1:

《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有效预防和依法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安排的校外活动期间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基本原则】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应当坚持安全优先、积极预防、各方配合、各负其责的原则。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公正、合理、及时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得当。

第四条【责任主体】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学校举办者、学校、学生及其监护人的共同责任。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支持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为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五条【管理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的领导,建立教育、公安、文化、司法行政、卫生计生、住建、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导,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学校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学校和有关部门维护学校及周边环境安全,协助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工作。

第六条【调解制度】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制度。

设区的市、县(市、区)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

县级以上社会治理综合治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指导、协调设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评范围实施考评。 第二章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

第一节学校预防

第七条【学校举办者安全保障措施】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的校舍、场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

第八条【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应当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能力、身心特点、民事行为能力,对学生进行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自我保护、自救方面的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面对侵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学校应当将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作为校园安全教育日,结合当地实际和季节性特点,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及突发事件、灾害事故的应急演练,学校放寒暑假前应当进行假期安全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对本条例的宣传,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学习,增强安全防范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第九条【学校安全管理措施】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以下安全管理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生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安全管理;

(二)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学生卫生保健工作;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三)保证学校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

(四)定期开展学校安全检查,设立校园安全隐患热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及时维修、排除隐患、采取防护和警示措施,并向学校举办者报告;建立学校校舍管理档案,对校舍进行登记、管理和定期检查,对确认D级危房的校舍及时拆除,对确认其他级别危房的校舍及时维修;

(五)加强实验室管理,对危险性的设施设备、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辐射材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并对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统一收集、分类贮存,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运输和处理;

(六)在具有危险性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校内施工区域外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七)建立学校门卫管理等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安排专人担任门卫和其他保卫人员,加强进入学校区域来访人员和车辆的管理,负责校园内值勤;

(八)建立学生请销假制度,对学生请销假进行登记,发现或者获知学生未到校、擅自离校、旷课的,及时告知学生监护人或者扶养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九)建立健全住校学生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措施,做好住校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护工作,对学生选择在校外住宿的,应当要求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家长签字同意;

(十)拟定标准格式的入学须知,告知学生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学校负责管理的区域范围以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和途径,并要求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如实填写其过敏食物、药物、疾病史等情况;

(十一)对监护人或者扶养人书面告知以及学校发现的有特异体质或者疾病不适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给予必要照顾,对不适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建议请假或者休学;

(十二)教职工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或者其他工作的疾病的,应当及时调离相应的工作岗位;

(十三)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习、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军事训练、文化娱乐和其他集体活动,应当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专人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组织大型活动应当提前制定安全预案;

(十四)学校选用产品和服务时应当查验产品标签、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或者服务提供者的资格证书,提供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

(十五)学校应当加强食堂等食品安全保障基础建设,添置食品贮存、加工、冷藏、食品备餐及餐用具清洗消毒设备,满足保证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做到依法持证经营;

(十六)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抢险、救助、防护措施,优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十七)其他适合本校特点和实际的预防措施。

第十条【暑期游泳安全教育】学校应当对事故发生频率高的溺水问题,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提醒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加强对学生的防溺水教育,履行监护责任。

第十一条【学校教职工责任】学校教职员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工作纪律,恪守职业道德,尊重学生人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对学生实施侮辱、歧视、殴打、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人身侵害;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或者学生遭受侵害时,应当及时进行告诫、制止、保护,及时报告学校或者有关部门,并与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沟通。

第十二条【中小学校的特别规定】除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外,中小学校还应当做好下列预防措施:

(一)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二)在学校上、放学时段,应当组织门卫和保安人员在有人员、车辆进出的校门口在岗值守,维护人员、车辆出入秩序,做好安全巡查工作;组织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在学校及校门口开展护校工作;

(三)按照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

(五)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六)建立健全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对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事项,学校应当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所在村(居)委会的沟通联系;

(七)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性艺术活动和商业性庆典活动,以及其他同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或者从事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活动;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未成年人不宜参加的活动。

第十三条【中等职业学校的特别规定】除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应当做好下列预防措施:

(一)加强对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配备责任心强、熟悉安全生产常识和风险管理的实习指导教师,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安排学生实习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

(三)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

(四)不得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劳动;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烹饪类专业学生除外)、洗浴中心和夜总会、歌厅等娱乐场所实习;不得安排学生到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场所实习。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的特别规定】除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外,高等学校还应当做好下列预防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和干预机制,对入校新生进行体检和心理健康测试;

(二)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定期对实验室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检查;

(三)与合作办学者或者实习基地签订学生安全保障协议,明确双方对学生安全保障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节部门职责

第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检查,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和完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体系,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考核监督机制,落实学校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

(二)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制度和措施;

(三)按国家规定组织编写学生安全教育教材、纳入课堂教学、指导学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建立教师安全培训制度,组织、指导教师接受学校安全工作相关培训;

(四)定期组织对学校场地、校舍、设施以及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安全检查;

(五)制定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协调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六)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交通部门职责】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校园警务室建设,规范校园警务室工作,督促、指导社区驻校民警履行职责;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内部保卫工作,构建校园内部治安防控网络;

(二)加强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工作,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及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依法查处扰乱学校秩序、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三)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校内消防工作,定期对学校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学校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消除火灾隐患;

(四)加强学校及其周边区域的交通安全,依法在学校附近设立学校标志,并在学校门前路段设置车辆禁停、警示、限速等标志标线,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维护交通繁忙路段学校出入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五)协助学校开展治安、消防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活动。

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应当加强对载运学生的车辆、船舶的安全管理,取缔无牌无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船舶,及时制止和查处超载等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督促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堂和其他教学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及时向学校通报传染病疫情等相关情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的指导和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定期对学校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其他部门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水利(水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等其他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

第二十九条【解决途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选择下列途径解决:

(一)自行协商;

(二)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请调解;

(三)向学校所在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第二节协商与调解

第三十条【协商与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协商和调解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不得违背客观事实。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双方当事人可以签订书面和解协议。

学生及其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请求赔付金额三万元以上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及其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向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第三十一条【调解委员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依法组织成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工作予以指导。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委员会成员由三至九名具有法律、教育、保险等专业知识或者调解工作经验的成年公民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根据工作需要,委员会可以聘任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委员的产生、调解员的聘任等事项,由司法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确定。

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工作补贴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三十二条【管辖】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申请纠纷发生地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第三十三条【受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申请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查。决定受理的,及时答复当事人;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告知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代理人从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代理活动应当出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属于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还应当出示执业证。参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活动的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不得超过5人。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或者其近亲属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四条【不予受理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

(一)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的;

(二)一方当事人提出行政处理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

(三)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四)伤害事故与学校行为无关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终止调解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五条【人民调解员】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需要,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择一名或者数名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三十六条【调解时限及鉴定费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调解终结。调解期限不包含鉴定时间。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延长期限;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调解不成的,应当书面告知双方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需要鉴定的,鉴定费用由相关当事人按责任比列承担。

第三十七条【调解协议】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一致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的,应当在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委员会应当协助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行政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纠纷当事人可以书面请求学校主管部门组织调解。

学校主管部门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指派专门人员调解,并在接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当事人起诉的,或者已经申请人民调解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节责任划分和赔偿

第三十九条【学校责任认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和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行业和省的安全和卫生标准;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和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药品等不符合国家、行业和省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教职工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或者其他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未成年人不宜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校安排学生乘坐的交通工具或者驾驶人员不符合国家规定的;

(八)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九)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患有需要隔离治疗的传染病,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

(十)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后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十一)学校教职工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二)学校教职工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三)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十四)学校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职责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

完全由学校的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承担全部责任。部分由学校的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承担部分责任。

第四十条【校方免除责任情形】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在校外发生的与学校教育管理职责无关的溺水、交通等伤害事故;

(三)学生自杀、自伤且与学校教育管理无关联的;

(四)学生突发疾病,学校及时采取救护措施的;

(五)学生在非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擅自进校或者自行滞留学校期间发生的;

(六)依法不应当由学校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监护人责任】学生监护人未尽到法定义务,疏于或者不配合学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管理、教育和保护,或者没有及时将未成年子女的身体异常情况和不正常情绪告知学校,或者已被学校书面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导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十二条【学生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实施危害他人或者自身行为的;

(二)行为具有危险性或者违反学校规定擅自租住房屋,学校、教师已经告诫并要求纠正,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第三方责任】因学校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由第三人承担法律责任。学校有未尽管理职责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四十四条【公平责任】当事人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均无过错的,按照公平原则,学校、其他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对受伤害学生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第四十五条【赔偿费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损害赔偿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损害赔偿费用的范围和标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其他相关规定,结合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十六条【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学校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保险机制,学校应当购买校方责任保险(含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

校方责任保险的保险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在生均公用经费或者专项经费中列支,禁止向学生摊派。

鼓励和提倡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学校可以为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提供便利条件,但不得从中收取任何费用。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校方责任保险承保及其理赔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权益。

第四十七条【保险机构的招标】校方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按照全省统筹的原则,依法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

第四十八条【理赔】学校对发生承保范围内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及时通知保险承保机构。承保机构应当及时参与事故处理活动,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赔偿款项。

第四十九条【理赔依据】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应当将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协议书、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教育行政部门行政调解协议书、人民法院判决书等作为保险理赔的依据,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赔偿款项。

第五十条【余额支付】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依法应当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的,由保险机构根据保险合同赔偿,不足部分由学校赔偿,学校无力承担的,由学校举办者负责筹措。学校不承担解决受伤害学生及其亲属的户口迁移、房屋调配、工作调动等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无关的事项。 第四节应急处置

第五十一条【应急预案】学校应当制定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应急处置预案,报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并组织相关应急演练。

第五十二条【禁止行为】学生及其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经劝阻无效的,学校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并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等工作:

(一)寻衅滋事,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当事人、教职工、学生或者非法限制教职工、学生人身自由的;

(二)进入学校拉条幅、设灵堂、焚香烧纸、摆花圈、散发传单、喧闹、张贴大字等聚众闹事的;

(三)实施打砸抢烧、封门堵路,侵占、破坏学校房屋、设施、设备等违法行为;

(四)在学校停尸或者拒不将遗体移放殡仪馆的;

(五)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学校的;

(六)制造谣言、混淆视听等其他扰乱学校正常秩序的行为的。

第五十三条【公安处理】公安机关接到学校报警后,应当依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开展教育疏导,劝阻双方过激行为,经劝阻无效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防止事态扩大;

(二)将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参与人员带离现场调查,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三)依法查处现场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五十四条【综合治理】社会治理综合治理机构接到影响社会稳定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报告后,应当协调、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做好纠纷处理工作。

学生及其近亲属和其他相关人员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接到社会治理综合治理机构要求其参与处理纠纷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指派有关人员赶赴纠纷现场,配合教育、公安等部门开展教育、疏导和劝返工作。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学校法律责任】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未落实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措施,经有关部门督促限期改正而逾期未改的;

(二)拒绝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学生人身伤害预防管理职责的;

(三)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负有主要责任且情节严重的;

(四)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未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导致损害加重的;

(五)瞒报、谎报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

(六)伪造、隐匿、转移、销毁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证据的;

(七)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形。

第五十六条【政府部门法律责任】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履行相应职责,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或者在学生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第五十七条【学生方法律责任】受伤害学生及其亲属或者其代理人以及其他人员有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部分用语的含义】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学校是指国家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

(二)学生是指在上述学校中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

(三)学校举办者,是指举办学校的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群众团体)以及民办学校的出资人;

(四)教职员工是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校的其他职工;

(五)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是指学生在校内活动期间、寄宿制学生在住校期间,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期间;

(六)人身伤害是指死亡、肢体残疾、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其它影响身体健康的损伤;

(七)校车是指依照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校车。

(八)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是指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学生和学校之间就学校责任划分、赔偿等问题产生的争议。

第五十九条【幼儿园参照适用】幼儿园中的儿童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条【施行日期】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三篇:【江西理工大学专业】江西理工大学招生网站-江西理工大学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江西理工大学专业】江西理工大学招生网站-江西理工大学分数线

一、学校全称:江西理工大学

二、学校代码:10407

三、学校性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四、办学层次:普通本科、专科

五、校址及办学地点1.校本部(一本、二本):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2.南昌校区(部分二本、专科):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六、招生科类及条件1.我校面向全国招收文史、理工、艺术及体育类考生,并且招收港澳台和华侨学生。 2.考生的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3.对按照各省(市、区,以下简称省)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可计入成绩总分的加分,录取时予以认可。 4.英语专业外语限考英语,英语高考文化成绩需达到良好以上,并需参加高考英语口试且成绩为良好以上;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外语限考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限考英语,英语和数学高考文化成绩要求及格以上;日语专业外语限考英语,英语高考文化成绩要求及格以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语语种不限,外语高考文化成绩要求及格以上。 其他专业报考外语语种和单科成绩不限。

七、录取规则1.为最大限度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我校实行“专业志愿清”录取规则。 对进档考生,先按第一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计划录取;如有未完成计划的专业,则从未录取的考生所填报的第二专业志愿中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以此类推;所有专业按考生志愿录取后,如仍有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再从未录取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2.录取男女比例不限。 考生录取后,专业一律不予更换,但可在入学第二学期结束后,根据大一学习成绩择优调整专业,也可申请“双学位”学习或辅修第二专业。 3.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含体检复查),复查合格者取得学籍,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取消入学资格。 4.中外合作办学、企业定向就业专业一律按考生志愿录取,不列入专业调剂范围。

八、艺术类、体育类录取规则1.艺术类专业:专业成绩认可生源地所在省统(联)考成绩,艺术类(美术)专业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划定的本科合格线即可报考我校艺术类(美术)专业,按综合分[综合分=专业成绩×40%+文化成绩×60%]从高

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若生源地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按其文件规定执行。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2.体育类专业: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划定的本科合格线即可报考我校体育类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若生源地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按其文件规定执行。

九、定向录取1.企业定向:面向江西省考生录取的定向单位为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统招专业同批次录取,录取后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企业承担学费,毕业后需为企业服务8年。 2.贫困地区定向:我校是教育部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遴选高校,2014年拟安排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工程管理专业面向农村贫困地区考生招生。 3.面向农村定向:我校是教育部“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政策实施高校,2014年拟安排江西省一本招生计划的5%面向江西省农村定向招生。

十、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项目我校与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开展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试点工作,在江西省二本批次单列“职教本科合作实验班”招生代码,面向江西招收地质工程30人、工程造价70人。 学生在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就读,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由我校颁发相同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十

一、收费标准本科学费:379

5、40

25、4255元/年(汉语国际教育3565元、建筑学6900元、艺术类9200元、软件工程10000元、风景园林920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14000元或15000元/年;高职(专科)学费:500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2000元/年);住宿费根据不同的住宿条件,900或1000元/年;以上收费标准以上级下达的文件为准。 十

二、学生奖助1.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学期可获得学校综合奖学金;同时每年可参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2.学校通过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方式为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支持和保障。 3.学校还设有优秀新生入学奖,以及宝钢教育奖学金、泰豪杰出学生奖学金、钟惠明励志奖学金、晨光奖学金、东莞校友会爱心助学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资助金等18项社会奖助学金。 十

三、联系方式1.校本部:电话: 0797-831250

8、8312088(兼传真) 电子信箱:07978312088@vip.163.com网址:http://zsjy.jxust.cn 微博: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http://e.weibo.com/jxustzsb2.南昌校区:电话:0791-838583

58、83858359(兼传真) 电子信箱:

jxustnczb@163.com学校网址: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第四篇:【江西农业大学专业】江西农业大学招生网站-江西农业大学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江西农业大学专业】江西农业大学招生网站-江西农业大学分数线

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为规范学校招生工作,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是江西农业大学向社会公布招生政策及相关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学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主要依据。 第三条 学校性质及简介

1、学校全称:江西农业大学(英译为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学校代码:10410

3、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1101号

4、学校性质: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5、学校简介: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艺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5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设有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现设有17个学院,有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江西省高水平学科,7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 6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江西省特色专业9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9个。 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其中江西省示范性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有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 有在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3种。 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6,000余人,有在职教职工1500余人,有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人员110人、副高职称人员401人、博士251人。 第二章 招生机构第四条 江西农业大学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制定招生政策,编制招生计划,决定招生有关重大事项。 第五条 江西农业大学设有招生工作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学校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第六条 江西农业大学按照省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规模,根据办学条件、学科特点、生源状况和社会需求编制分省分专业计划。 第七条 经教育部核准下达的分省分专业计划,江西农业大学按照规定时间报送到各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校招生管理部门,并通过其官方招生刊物、学校网站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在录取过程中,根据生源情况,报请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校招生管理部门批准后,江西农业大学可对跨省计划内的专业计划作适当调整。 第四章 录取规则第九条 江西农业大学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教育考试院(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实施高招“阳光工程”。 第十条 江西农业大学执行教育部和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政策,以考生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文化成绩为重要依据,对考生德、智、体、美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第十一条 在招生录取时,江西农业大学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一般按照100%~120%的投档比例接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校招生管理部门投放的电子档案。 第十二条 江西农业大学录取以分数优先,即从高分到低分优先录取第一次进档(传统顺序志愿即填报学校一志愿)的考生,只有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上第一次投档生源不足时才考虑录取后续投档的考生。 根据江苏省招生录取有关政策,江苏省考生进档后的排序办法为“先分数后等级”。 第十三条 江西农业大学专业录取以分数优先,采用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进行,即对第一次进档的考生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前三分之一的考生优先满足其第

一、二专业志愿,中间三分之一的考生优先满足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之一,后面三分之一的考生专业安排依据当时各专业录取情况而定。 在无法满足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学校志愿和高考分数的顺序,并参考考生单科成绩,将考生调剂到计划未满额的专业,直至该专业录取满额;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在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在安排考生专业时,在同分条件下优先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佳和综合素质评价高的考生。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招生录取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有关政策,学校在该区实行“专业志愿清”的录取原则。 第十四条 江西农业大学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外语课程为英语。 第十五条 江西农业大学部分专业有相关要求。 英语、商务英语专业要求英语口试成绩良好以上,且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5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5分(以上英语单科成绩要求均为按满分为150分计)。 旅游管理专业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cm,女生身高不低于160cm。 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有绘画基础的考生。 第十六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

1、环境设计专业(1)江西省(专业成绩使用统考成绩)对达到江西省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文化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和专业合格线的投档考生,按照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美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2)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专业成绩使用校考成绩)凡参加江西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考试合格,达到所在省美术类专业本科文化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投档考生,按“文化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30%+校考专业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70% ”所得综合总分,从高到低分省排序录取。

2、音乐表演专业(1)江西省、安徽省、四川省(专业成绩使用统考成绩)对达到相应省音乐表演专业本科文化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和专业合格线的投档考生,按照该省规定的音乐表演专业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2)湖南省、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湖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专业成绩使用校考成绩)凡参加江西农业大学音乐表演专业考试合格,达到所在省音乐类专业本科文化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投档考生,按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分至低分择优录取。 第十七条 江西农业大学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考生的加分或降分投档等优惠政策。 对享受加分或降分政策的考生,录取安排专业时以投档分数为准。 第十八条 在同等条件下,江西农业大学优先录取获地市级以上“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的考生。 第十九条 依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江西农业大学须对考生身体状况进行复查,对不符合入学标准的按《指导意见》相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录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取与入学第二十条 江西农业大学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批次以当地招生管理部门公布为准。 第二十一条 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批准录取的考生,由学校招生办按相关要求直接向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 新生应持《录取通知书》和相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十三条 在入学三个月内,江西农业大学将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含身体)复查,复查合格者方可注册。 对不符合招生体检要求者,学校根据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凡徇私舞弊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四条 新生入学注册后,江西农业大学将依照《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修满规定学分者准予毕业,并颁发相应的本科毕业证;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第二十五条 被江西农业大学录取的考生由于个人原因提出放弃入学要求的,应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周之内,将放弃入学书面申请及《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材料寄回学校招生办。 第六章 奖学金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第二十六条 江西农业大学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特长奖学金、企业及个人设立的奖学金等。 第二十七条 在籍学生可根据本人家庭经济状况,按照有关政策向生源所在地县(区)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相关金融机构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第二十八条 江西农业大学设有专项扶困补助资金和勤工助学基金,用于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支持在校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 第七章 收费标准第二十九条 根据江西省物价部门批准,学费标准为:本科文、理类3335-4255元/年,艺术类9200元/年,风景园林9200元/年,软件工程10000元/年,物联网工程10000元/年;住宿费1000元/年。 如当年江西省物价部门有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第八章 招生咨询与录取信息公布方式第三十条 招生咨询方式咨询电话:0791-8381

3214、83867084(兼传真)E-mail:jxndzsb@126.com 咨询QQ:399926542新浪微博:http://weibo.com/jxndzsb学校网址: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邮编:330045第三十一条 录取信息通过招生信息网(http://zs.jxau.edu.cn/)公布。 第三十二条 江西农业大学工作人员对于考生咨询的意见或建议,仅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不属于学校录取承诺。 第九章 附则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适用于江西农业大学本年度本科层次招生。 第三十四条 江西农业大学以往公布的有关招生工作的

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不一致的,以本章程为准。。

江西农业大学重点专业:

江西农业大学全景地图:

江西农业大学历年分数线:

江西农业大学报考指南:

江西农业大学招生计划:

江西农业大学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第五篇:【江西农业大学排名】江西农业大学特色专业-江西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江西农业大学排名】江西农业大学特色专业-江西农业大学录取分数

线

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总面积1.6万亩,教学用地3,950亩。主校区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南昌商学院)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大学区中心,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源于1905年成立的江西高等农业学堂,经历了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时期。1962年成为江西第一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了江西首个“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培育了江西第一个超级稻新品种。1978年成为江西第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了江西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省部共管体制。学校先后隶属于提学使司(清朝),中南局,中南教育部,国务院,中国农业部,产生了江西第一个本土培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教授。2012年,农业部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协议,江农正式步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 自2007年起,学校连续5年包揽省内非211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名额,是江西省五所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被江西省列为四所核心建设重点大学。2012年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又称中西部100所),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国家第三阶梯大学行列,将得到国家财政和教育资源的全面大力支持与优

先配给。

江西农业大学招生网站:

上一篇: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下一篇: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