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024-05-15

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精选10篇)

篇1: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校内伤害事故的原因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伤害事故的预防办法、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强对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设备场地、房屋硬件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根据学校安全工作要求,按年级和部门确定安全责任包干区,年级和部门负责人为安全责任包干区责任人。学校分别与各层面签约,做到岗位到人,确保在校学生人身安全。

三、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一旦发生意外学生伤害事故后,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及时进行救护,需送医院的立即指派人员送专科医院或大医院进行救治。、在救护的过程中及时通知受伤害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争取在第一时间做好知情人的笔录,(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调查时要有监护人在场),调查人员应 2名,记录的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员要有签名。、如属重大伤害事故,及时启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事故应急处理小组及时开展工作。

篇2: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不注意文明休息;学生自行到校外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扭伤;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预防办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三、处理程序

(一)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1、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

2、及时通知家长。

3、报告。一般事故当天内报校长室;重大事故立即报联校及有关部门,可先口头后书面,同时向有关保险公司报出险。

4、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由校长、政教主任、后勤主任、教导主任和班主任等人组成。

5、调查取证。

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应2名以上,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

(二)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l、依法调解原则: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学生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分寸。

2、一次性解决原则:

篇3: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预就业”实习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状况

“预就业”实习制度虽然具有各种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在“预就业”实习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由于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操作技能生疏, 某些学校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缺少基本的安全教育和指导, 导致学生在“预就业”实习过程中人身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也成为高职院校组织实习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

现阶段对“预就业”实习期间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及法律依据

对学生“预就业”实习目前没有专门的法规进行规范, 没有处理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的明确依据, 更没有对实习学生人身权益进行特殊保护的法律法规。

相反, 在现行法规或司法解释中, 对实习学生人身权益保护不力的一些间接规定却比较多。首先,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实习学生或者“预就业”实习学生被认定不具备劳动者的条件。既然不是劳动者, 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意外伤害的时候就无法像普通劳动者那样申请工伤认定, 致使很多学生无法得到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 不视为就业, 未建立劳动关系, 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样, 就把在校学生排除在劳动关系之外。其次, 各省、市出台的关于工伤方面的规定也把大学生实习排除在外, 如吉林省的《关于处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就认为, 在校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期间遭受事故伤害不属于工伤。再次, 地方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出台了不利于学生意外伤害保护的规定, 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保障监察、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六条规定:“在校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期间发生伤亡事故的, 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的对象。”这些法规、解释对“预就业”实习学生是相当不利的。因为实习学生的意外伤害如果不能被认定为工伤的话, 只能按照一般民事侵权进行处理, 那么只要劳动者对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 自己就要承担相应责任。而“预就业”实习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 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学生技能不过关、经验不足造成的, 一旦把“预就业”实习学生排除在工伤认定之外, 则意味着学生要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将对学生十分不利, 也十分不公。反之, 意外伤害事故一旦被认定为工伤, 则不管学生有无过错, 即使学生违规操作, 学生也可以得到全额的赔偿, 与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享有的保护一样。正由于这些不利的规定、解释, 在司法实践中, 实习中受意外伤害的学生维权艰难。据调查, 在实习过程中受到过不同程度伤害的学生, 最终决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 仅占13.9%, 而86.1%都因种种原因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1) 因此, 现阶段对“预就业”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依据及司法实践都不能令人满意。各界也广泛呼吁要加强对实习学生人身权益的保护。

“预就业”实习学生人身权益保护与意外伤害事故的防范

保护“预就业”实习学生的人身权益, 有效预防及处理意外伤害事故, 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完善学生“预就业”实习立法我国应尽快制定大学生“预就业”实习条例, 通过专门立法来规范“预就业”实习活动, 如规定最低报酬标准、意外伤害赔偿、教育培训等各项内容。在“预就业”实习单独立法之前,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第一, 由教育部出台规章, 扩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适用范围, 明确学生“预就业”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事故参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处理。这种方法较容易操作, 但在实践中较难得到司法部门的支持, 有可能流于形式。第二, 由教育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或司法部门协商, 请求出台相关的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以扩大《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鉴于“预就业”实习的特殊性, 学生实习时间较长, 至少半年甚至接近一年, 学生完全与用人单位工作人员一样工作, 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 从事实习单位的生产业务, 已经与一般劳动者无异, 建议明确“预就业”实习的学生可以适用《劳动合同法》。这种方法需要多部门进行协调, 程序较为复杂, 但效果会比较好, 有利于实施。当然, 从长远看, 随着“预就业”实习人数越来越多, 对学生实习进行专门立法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立法部门应当顺应潮流, 尽早出台相关法规, 保护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对实习期间学生人身意外伤害提供法律保护。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管理, 提供政策支持首先,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高职学生“预就业”实习的管理, 建立科学的包括“预就业”实习教学计划安排、用人单位选择、实习过程指导、实习考核、实习安全防护、实习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在内的“预就业”实习管理体系。其次, 主管部门应为高职学生的“预就业”实习提供政策支持, 如为实习学生设立意外伤害保险, 让学生在“预就业”实习过程中享有意外伤害保险的保护, 如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享有工伤保险保护一样, 平等地尊重生命和健康。我国的部分地区, 如武汉 (2) 、青岛 (3) 等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 强制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建立起实习学生意外伤害强制保险制度, 保障实习学生的人身权益。

高职院校提高法律意识, 保障学生及学校的合法权益高职院校应当在以下环节注意保障“预就业”实习学生的权益。第一, 学校、实习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应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签订完善的实习协议, 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在法律对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 以当事人的约定为准。因此, 学校应当与用人单位在实习协议中明确意外伤害责任分担原则。用人单位一般都要求仅对实习学生非因自身过错, 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发生意外伤害负责, 这与用人单位对正式劳动者承担的法定义务有天壤之别。如前文所述, 工伤认定不考虑劳动者自身过错, 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 而实习学生却要对自身的主观过错负责, 这将导致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因为大多数情况, 造成意外伤害的学生自身也有过错, 一旦签订了这样的实习协议, 用人单位很容易免责。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法律意识不强, 再加上现阶段寻找“预就业”实习单位时所处的弱势地位, 往往被迫接受这样的条款, 致使学生权益受到损害。鉴于学生在“预就业”实习期间主要由用人单位管理, 建议高职院校在订立“预就业”实习协议时应当把握责任分担的底线, 一定要主张“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发生的意外伤害由用人单位负责”。第二, 一旦发生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学校应当通过法律途径处理, 充分阐述学生“预就业”实习的特点, 争取在司法实践中取得法院的支持, 判令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责任。在司法实践中, 已有判例把实习阶段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认定为劳动关系, 发生的意外伤害认定为工伤, (4) 从而充分保障了学生及学校的合法权益。

高职院校应完善“预就业”实习管理, 建立规范的“预就业”实习制度首先, 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 全面负责和协调实习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加强实习管理的制度建设, 如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档案制度、建立实习管理教师巡回检查制度等;其次, 学校应当建立用人单位评估体系, 从用人单位的资本状况、人事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生产安全等多方面对用人单位进行评估, 选择规范的单位安排学生“预就业”实习。

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及安全教育减少意外伤害事故需要切实加强岗前安全知识培训,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 这是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共同责任。就学校而言, 首先要建立一个持续而又系统的学生安全教育计划并坚持实施, 对于特殊设备与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实习环境, 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应的安全教育内容。其次, 学生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前, 学校应详细说明实习要求和纪律, 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劳动安全规定, 避免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带来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危险。对用人单位而言, 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 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 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实习工作, 并根据需要推荐和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为学生实习提供安全的实习条件和环境。

学生自身提高安全意识, 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学生应当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听从指挥, 服从管理,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实习生应自觉接受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 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从根本上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 随着“预就业”实习制度的大范围实施, 对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迫切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为了构建和谐的实习关系, 有关部门应当履行职责, 尽快制定相关的实习法规;高职院校要加强“预就业”实习的制度建设和管理, 提高法律意识;用人单位应履行社会责任, 为“预就业”实习学生提供应有的人身保护。当然, 要从根本上减少意外伤害事故, 还有赖于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 对“预就业”实习学生多给予人文关怀, 妥善处理“预就业”实习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预就业”实习期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 由于缺少法律依据, 往往导致学生人身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只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主管部门、高职院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才能妥善处理实习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关键词:高职学生,“预就业”实习,意外伤害事故

注释

1 卢国伟, 常佰军:《大学生实习打工受伤遭遇维权尴尬》, 《工人日报》2008年9月15日 (第6版)

2 邹永宁:《武汉中职生实习有意外伤害保险》, 《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9日 (第2版)

3 《青岛实习生将有意外伤害保险》, 见青岛开发区人才网http://www.qkhr.com/news/news.asp?id=5716

篇4: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关键词】学校体育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教育防御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指在学校从事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体育教师往往成了“夹心饼干”,受家长的兴师问罪和学校领导批评的双重夹击。学校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消极防范措施,取消一些对抗性强有风险的跳山羊、翻单杠等体育活动。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育老师在从未有的过的压力面前,该如何面对学校体育中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呢?

一、学校体育中引发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学校体育活动范围大,中小学生的活动能力强,而他们却不具备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正确预见行为后果的能力。我们要做到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分析引起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然后再加强教育防御。

1.1 学校安全设施陈旧、损坏、质量低劣或安装不妥造成意外伤害;体育场地器材使用不当。

案例1:厦门市集美区上塘中学15岁男生王啸在体育课上课前,助跑并反手握足球门框,但因该门框上档固定不牢,导致上档塌落,当场砸中王啸头部,送医院后不治身亡,死者的父母诉至集美法院,要求学校赔偿。法院一审判决学校承担70%责任,赔偿近20万元。

上塘中学对于存在隐患的足球门框排查不到位或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所以学校要负大部分责任。

1.2 体育教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学生没有意识到事故发生的不同预见性和后果严重性引起的。 

案例2:1998年8月17日下午,某初级中学二年级某班学生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宋某上课时宣布:“为备战秋季运动会,有比赛项目的同学,这节课自由练习,其余同学自由活动。”之后,宋某就回办公室了。其间,学生张某在练习投标枪的过程中,由于动作变形,标枪偏离方向,正好扎在正在练习跳远的学生李某小腿上。后李某被送往医院,因肌腱受到损伤,不得不在医院疗养两个月,共花费医疗费6321元。李某的父母在与学校协商未果后,以学校失职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该校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7645元。

宋某的过失是很明显的,并且宋某所实施的是职务行为。由此学校对这起学生伤害事故承担了主要的法律责任。

1.3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准备活动与练习内容不符;组织方法不当,不符合教学原则、比赛规则或教学组织方法不合理等;运动量过大或局部负担量过大,超过了学生可能承受的心理负担;上述这些均会造成运动损伤,构成意外伤害。

案例3:1987年5月,某中学高二(1)班上体育课,教师安排学生做垫上前滚翻活动,一学生练习时突然头部垂直触地,当即呼吸急促,四肢瘫痪。学校立即派车送往医院,经诊断为中枢神经严重受损,一星期后该生不治身亡。

此案例是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或教法不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

1.4 教师和学生的情绪问题引发的意外伤害,体育教师简单化、粗暴化的教育方法或学生负面情绪带来的课堂冲突或师生冲突后引起意外伤害。

案例4:济南客车厂子弟学校一患有心肌炎初二女生,因上体育课未穿球鞋,竟被老师罚跑56圈。结果该女生在跑了几圈后,心脏病突发,经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据女孩的同学讲,同学们都知道她有心脏病,女孩的家长也说,在入学之初就对学校及所有任课老师都讲明孩子的身体情况。

体育老师在明知有其心脏病的情况下仍然罚其跑56圈,明显存在情绪问题,对此造成的伤害,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学校体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教育防御措施

江泽民同志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对中小学而言,加强学校教育防御,力求防患于未然是主动避免减少学校伤害事故的最佳途径。

1 .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教育

时时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制订“应急预案”并付于实施,定期开展应急措施的知识教育。平常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理论课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各种基本的卫生常识,普及避险、紧急情况自救及救护他人的常识和方法,如拉伤、肌肉痙挛、软组织挫伤、昏厥、人工呼吸、紧急止血等。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救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大家在突发事故前临危不乱,并且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事故的发生,将事故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2. 备课中重视设备场地器材

备课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学校的各种安全设施,特别是课前、训练前、大型体育比赛前,仔细检查场地设施、器材有无损坏、质量问题或安装不妥,场地上固定器材牢固性检查。如检查单杠双杠是否牢固、沙坑的沙地是否松软有无杂物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报学校领导做一些应急处理,如挂警示牌、拆回库房或设防护栏等,防止学生在不明情况下继续使用。

3. 上课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养成运动前作准备活动的习惯,要特别强调课外活动时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天冷时肌肉的粘滞性强,易发生运动中的意外伤害。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给学生具体明确的任务,循序渐进,给学生适当合理的运动负荷。组织教法时考虑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把保护与帮助体现在每一个教学项目中。如田径教学训练中的语言帮助、自我帮助,体操教学练习中的他人帮助等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落实到位,确保练习中学生的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情绪,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不良情绪的学生。

4.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把制定体质检查表作为体育教师重要的工作之一。体质检查表包括两部分,学校组织的定期的检查表和个人的平时体质表现。我们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要对那些特殊学生进行特殊照顾,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病、甲亢、低血糖、恐高症等区别对待,防止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三、 学校体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意外发生处理措施

由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防范意识、对抗能力、社会经验欠缺以及学校安全规范化建设等因素的制约,学校伤害事故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那么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又该如何做呢?

1. 积极面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及时恰当处理

体育课及课外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涉及伤者救治、现场秩序维护、法律责任、理赔求偿等方面的问题,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意外,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应当积极面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及时恰当处理。本人认为事故的应对原则:争取时效,救人第一,保留现场、留下证据,防止伤害扩大,并及时通知家长和领导。

2. 分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做好善后工作

按常规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在场的同学是第一见证人,老师是第一抢救人,校方是善后处理的主要负责人,家长和学生是积极配合者。可是孩子一出事,家长的各种各样的难事也跟着来了,这时体育老师要不惊不慌,冷静对待,认真研究,与学校一起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与家长沟通,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互相推诿。我们处理意外事故依据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许多家长认为学校应当承担监护责任,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教育法》第三十九条、《教师法》第八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条等法律规定是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上述法律只规定了学校的教育、管理、保护责任,并没有规定学校的监护责任。

学校体育中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我们体育教师或多或少碰到过。为了避免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许多学校缩减甚至取消了鱼跃前滚翻、跨栏、鞍马、体操等风险大的项目。本人认为,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消极做法运动伤害在所难免,事后如何处理成了“症结”,这不是体育一个学科、教育一家能解决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我们能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态度,加强教育,加强防范,也能使学校体育中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摆脱消极被动局面,进入良性状态。

参考文献:

[1]茅锐《论我国中小学未成年学生的学校伤害事故及学校教育防御》[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2]《学校不承担监护责任,只承担保护责任》[J].北京:人民学校体育,2003(7)

[3]许召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学校体育2003(4)

[4]林顺南 林元水《在“三备”中备安全》[J].中国学校体育2005(2)

[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 》2002 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2002、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青年报1986.6.30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篇5: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那么你有了解过应急预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1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外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示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诱发的原因。

二、预防办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放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三、处理程序

(一)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1、学校突发事件处理应急小组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2、快速开展抢救工作,组织力量送医院及时救治。

3、做好安抚学生(家长)等工作。

4、学校应及时了解情况,保护现场及做好收集证据材料。

5、协助相关部门作好调查处理。

6、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7、向相关部门报告。

8、调查取证,分清责任,得出结论。

(二)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依法调解原则。

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方可。

2、一次性解决原则。

学生事故的善后处理不解决户口、开学和工作等方面;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1、起草《协议书》。

《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给付补偿金。

数额小的可支付现金,金额较大的用现金支票支付;不论金额大小,家长均要出具收条。

3、理赔。

提供下列材料:

(1)《协议书》复印件。

(2)病历卡复印件。

(3)医药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

(4)凭上述材料到填写《校方责任险赔付意向书》

(5)学校帐号。

(6)平保理赔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

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2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外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诱发的原因。

二、预防办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放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三、处理程序

(一)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1、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保留车票和发票)

2、及时通知家长。

3、报告:

一般事故三天内书面报告学校和相关科室;重大事故立即报学校和相关科室,可先口头后书面。

由政教处统一向有关保险公司上报备案。

4、启动处理应急小组。

5、调查取证。

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应2名,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

(二)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依法调解原则。

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方可。

2、一次性解决原则。

学生事故的善后处理不解决户口、开学和工作等方面;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可由教育局安全办调解解决原则。

学校在无力调解学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时,可由教育局安全办介入调解解决。

(三)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1、起草《协议书》。

《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给付补偿金。

数额小的可支付现金,金额较大的用现金支票支付;不论金额大小,家长均要出具收条。

3、理赔。

提供下列材料:

(1)《协议书》复印件。

(2)病历卡复印件。

(3)医药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

(4)凭上述材料到政教处填写《校方责任险赔付意向书》,并由校办盖章。

(5)学校帐号。

(6)平保理赔地址:县人民北路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流程图:

通知家长

发生事故 送医院 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报局有关科室、保险公司备案

调查取证 协商 起草《协议书》 支付补偿金

篇6: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外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诱发的原因。

二、预防办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放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三、处理程序

(一)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1、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就近、区级或区级以上医院、保留车票和发票)

2、及时通知家长。

3、报告:一般事故三天内书面报告区青保办和相关科室;重大事故立即报区局办、区青保办和相关科室,可先口头后书面。由青保办统一向有关保险公司上报备案。

4、启动处理应急小组。

5、调查取证。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应2名,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

(二)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依法调解原则。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方可。

2、一次性解决原则。学生事故的善后处理不解决户口、开学和工作等方面;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可由区青保办调解解决原则。学校在无力调解学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时,可由区青保办介入调解解决。

(三)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1、起草《协议书》。《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给付补偿金。数额小的可支付现金,金额较大的用现金支票支付;不论金额大小,家长均要出具收条。

篇7: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幼儿在生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如遇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如:跌伤、骨折、烫伤等)时,主班教师要负责组织好全班幼儿,一方面稳定幼儿情绪,另一方面要及时打电话通知医务室做好接诊准备,配班教师则应负责在第一时间里将受伤幼儿以最佳方式送往医务室。

二、园办公室在接到班级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幼儿送到最近医院,简要通报事故情况。

三、送到医院后,首先要仔细询问观察病情及伤情的严重程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必要的应急处理工作,如:清洗创伤部位、消毒制血等,为后期的急救工作奠定基础。

四、领导小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里赶赴事故现场或医务室,同时指派专人负责及时调派人员前往事故班级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幼儿的正常活动。

五园长要配合大夫和领导小组要在最短时间视受伤幼儿具体病情做出紧急处理意见(如:送哪一家医院、是否需要及时通知幼儿家长等),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伤幼儿送往就诊地点。

六、协同有关人员勘察出事地点,查找事故原因,并及时排除造成事故的各种隐患,避免事故的再一次发生。

七、应急小组职责

1、指挥组

负责现场总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负责兴趣班、家长中事故的发生。

负责卫生保健、药品的安全、饮食安全

负责幼儿教育活动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负责设备设施的安全。

2、通讯联络组:及时了解情况,负责上报信息。

3、医疗抢救组:对伤者进行初步抢救,及时联系医院。

4、情绪安抚组:按要求及时管理、安排好本班级的幼儿,稳定幼儿情绪,防止连带事故的发生。

篇8: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将意外伤亡降到最低程度原则及其实施

这一原则是指意外伤亡事故发生后,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沉着应对, 积极主动、措施果断、科学施救, 不麻痹大意, 不掉以轻心, 尽最大的努力抢救受伤学生, 及时消除可能危害学生的安全隐患, 避免学生因救治措施不力而再度受伤害, 将意外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制定这条原则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 学校发现, 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1]二是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第八条第八款: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以后,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组织抢救工作, 致使食物中毒事态扩大的”, “应当追究学校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1]。这两个法规都指出了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救治学生, 避免事态扩大, 不能加重不良后果, 应将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如果措施不力, 使伤亡事故扩大, 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贯彻这一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树立生命第一, 救人第一的理念

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 先不要考虑受伤害学生和肇事者之间的纠葛, 不论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谁的过错、谁要负责, 暂不追究这些责任, 学校首要的任务是先抢救受伤学生。这不仅是学校道义上的责任, 也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这种救助义务是无条件的。学校校医没有把握救治的, 应立即送往医院或急救中心治疗。为了不耽误治疗时间, 学校可以先行垫支医疗费。如果未及时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 或者因胡乱处理、浪费时间导致延误治疗, 或者简单处理后认为病情已稳定而不再关心, 结果造成病情恶化, 学校将要被追究过失责任。总之, 一切都应以有利于控制伤害的扩大, 尽量降低伤害后果为原则。

2. 消除可能引发学生再度伤亡的隐患

在实践中, 常见到因处理不当使事故扩大的情形, 事故已经发生了, 但对这些发生事故的隐患, 没有立即采取措施排除, 结果使同一原因造成的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案例1:南方某技校两班学生发生持械群殴事件, 造成数十名学生头部受伤。事情起因于第一天晚上, 一班两名同学在玩耍时不小心把火机砸到二班一个同学身上, 当时, 两班各有四五名学生因此事打了一架。但当事人不服, 学校也没有及时追究这起打架斗殴事件, 没有将学生“复仇”的火焰熄灭。第二天早上, 参与打斗的学生越来越多, 有十几个学生手持铁棍, 对着另一班学生的脑袋就砸, 此时, 学校还是没有采取应急措施进行疏导, 后来发展到家长也加入其中打斗, 致使有许多学生遭家长追打。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当学校出现突发性安全事故后, 要及时处理, 消除可能再度发生伤害的隐患。这个隐患可能是环境方面的, 如危险的场地, 不安全的教学设施、水源污染等, 也可能是学生、家长等因素引起的, 如学生的暴怒、仇恨、泄愤、违纪, 家长闹事等, 学校管理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要防患于未然, 杜绝各种再度伤亡事故的发生。

3. 科学施救

要将学生伤亡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必须实施科学救治。一是救治要及时。有的学校, 学生一有伤情, 首先是通知家长, 等学生家长来了再处理, 这是错误的做法, 因为在等待家长到来的过程中, 已经贻误了救助的最佳时间, 如果学校因为延迟救助“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学校就有一定责任。二是要将受伤学生送往有资质的正规医院救治, 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案例2: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 一只眼睛受了轻伤, 经查此事学校有一定责任。本来, 这只眼睛能够治好, 但学校缺乏调查了解, 将学生放在学校附近一个缺乏资质的诊所治疗, 经庸医治疗后, 伤势越来越严重, 最后造成这只眼睛失明。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救治受伤学生一定要注意方法, 要科学施救, 如火灾发生, 应迅速疏散师生到安全区, 学校有传染性疾病出现时, 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 对心脏骤停学生, 要实施心肺复苏术, 分秒必争。总之, 救助的措施要符合医学常规。只有这样, 才能将学生的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二、快速联动原则及其实施

快速联动原则是指学校突发伤亡事故后, 学校领导要迅速行动起来, 快速启动应急预案, 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系统, 果断决策, 不仅学校内部各部门要协调配合, 而且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卫生、医院等部门也要密切配合, 作出联动反应, 在应急处理小组统一领导下, 分级负责,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制定这条原则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该法第四条指出, 一旦有突发事件, 应“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第八条指出:“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二是由意外伤亡事故的特点决定的。学校一旦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会立即引起诸多连锁反应, 处理这些问题较为复杂, 光靠校长单枪匹马解决不了问题, 需要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和信息, 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多个部门参与的能快速处置的应急管理机构。

实施这条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预案

中国有句俗语,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如果事前没有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预案, 那么, 事故发生时学校就会措手不及。所以, 要避免事故发生后的被动局面, 必须在“预”字上下功夫, 努力建立一整套相对完备、运转协调、高效的预警机制。一是制定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二是确定简捷、明快的工作流程。三是建立及时、快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 如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联系的关键人士的办公、家庭和移动电话等。

2. 科学决策, 有力指挥

学校伤亡事故发生后, 各项决策都要注意科学性, 要以减少伤亡、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目的。应根据工作需要, 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若干工作小组, 如家长接待组、案情查访组、学生稳定组、信息联络组、对外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 明确各小组工作职责。在统一指挥下, 各部门要协调配合, 作出快速联动的反应, 使应急处理措施迅速到位。校长要担任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 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掌握情况, 果断处置, 指导紧急救治, 控制事态发展, 维护现场秩序, 疏散人群, 疏导交通, 保护现场, 协助调查, 善后处理, 严防不法分子乘机起哄, 激化矛盾, 尽快消除不稳定因素, 及时将事件有关的信息、救援工作的进展、人员伤亡等情况向家长、媒体和公众公布, 避免小道消息和谣言传播, 消除恐慌心理。

3. 内外配合, 快速联动

有些突发事件的处置单凭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有社会支持系统, 必须依靠组织化的力量才能有效应对, 当学生伤亡事故发生后, 情况比较严重, 要立即报请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帮助、支持和协助, 形成内外配合, 快速联动的应急处理机构, 从而控制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案例3:某校学生李某, 因学校提前放学回家, 路过村中一水塘, 当时水塘有薄冰, 该小孩出于好奇, 就下水塘去戏玩, 不慎跌入塘中。路人发现后迅速救起并拨打了“110”送医院, 终因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 李某的家长及其亲属要求校方赔偿50万元, 学校未答应。于是家长便将李某的尸体放置于学校门口, 并聚集近百名同乡堵住校门。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 学校一边马上向上级领导汇报, 一边随即报警, 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公安民警等多方面的劝说下, 最后家长同意将尸体运到殡仪馆。这就是内外配合, 快速联动的效果。因此, 当学校意外伤亡事故出现后, 应紧紧依靠当地政法部门和派出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三、主动协商, 争取家长理解与配合原则及其实施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突发学生伤亡事故后, 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与伤亡者家属的关系, 以诚恳的态度主动与家长协商沟通, 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协助家长及时和详细地了解事件的原因和经过, 想办法稳定家长的情绪, 消除家长的疑惑,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对于个别无理取闹的家长要依法处置。

制定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1]通过协商, 有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 有利于促进当事人在处理事故方面的合作, 既省力又省钱, 是一种解决争议的较好方式。二是实践经验证明, 做好与家长的及时有效沟通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关键环节。很多案例告诉我们, 学生伤亡后, 许多家长往往很不冷静, 如果没有得到学校的安抚和沟通, 他们往往纠集很多人到学校闹事, 对当事人实行报复。有的可能找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算账”;有的哭天喊地、敲锣、烧纸;有的狮子大开口, 要求学校巨额赔偿。家长的这些不理智行为, 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 做好家长工作是妥善处理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的关键, 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

实施这条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尊重理解家长, 妥善安置家长及亲属, 以诚恳的态度主动与家长沟通

毫无疑问, 家长和亲属得知自己的亲人发生意外事故后会立即赶往学校, 学校应本着理解、同情的心态及早联系好食宿, 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迎接和陪护。在迎接和陪护的人员中, 最好找一些既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又是与伤亡学生的家长关系较好的人, 这样可以减轻家长与学校的对立情绪。学校应急处理小组要派专人及早与家长见面,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耐心细致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沟通过程中要诚心诚意, 注意礼节, 不必急于与家长进行辩论, 对家长一时过激的言行要以理解、同情、宽容的心态对待, 尽力避免正面冲突, 对家长的感受表示理解, 要沉住气, 等家长情绪稳定以后, 要诚恳地向家长介绍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 以及学校采取的各种措施, 争取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2. 根据各种法律、法规的要求, 始终驾驭协商过程

学校出现意外伤亡事故后,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法人代表, 首先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事故的处理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以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武器。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可以找到事故处理的依据。三是要对伤害事故进行迅速的了解,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分清责任。准确辨清谁是伤害事故的责任承担主体, 然后区分自身责任的有或无、轻或重, 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如果学校没有责任的, 学校要想办法协助、指导受害学生及家长及时向第三方和保险公司索赔, 使受伤学生尽快得到应得的赔偿, 使意外伤亡学生家长得到一定抚慰。如果学校有过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应当及时理赔。因此, 分清责任是学校正确处理伤害事故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分清了责任, 才能做到确保自己的应对方式合法、合理、合情, 才能准确地驾驭协商的全过程。

3. 对协商无果、无理取闹的家长要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多数情况下, 家长尽管一时难以接受孩子伤亡的事实, 但还是通情达理的, 能够与学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 协议解决有关问题。但也存在协商失败的情况, 学生家长转入无休止的纠缠和吵闹, 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遇到到这种情况, 就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者其他有关人员,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 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或者侵犯学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 学校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 可以依法要求赔偿。”[1]对不能达成协议的, 学校应采用法律手段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四、善后反思, 教育跟进原则及其实施

这一原则是指学生突发伤亡事故处理完毕后,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学校领导要趁热打铁, 抓住事物转化的契机,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对事故的产生进行反思,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吸取教训, 用深刻的事例警示全校师生, 积极探索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 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安全制度, 把突发伤亡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制定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 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1]二是由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 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在安全问题上, 表现在防火、防盗、防骗、防干扰、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缺乏基本常识, 致使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因此, 要通过总结经验,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要把学生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健全的安全制度影响学生,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实施这条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结合学校的真实案例,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是学校要开展调查与研究, 分析突发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将突发事件处理过程整理成案例, 组织师生学习、讨论, 教育学生从事件中吸取教训,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二是要深入班级对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安排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使学生迅速摆脱内心深处的阴影, 尽快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三是要加强学生应对意外伤害策略的教育, 要通过讲解、模拟演练等手段, 让学生掌握应对伤害的策略和技巧, 以避免伤害或减轻伤害的危害程度。如学生在遭遇危险和意外伤害时, 可以有选择地向同学、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以及公安机关求助, 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探索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

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事故范围、损失的程度等都不尽相同, 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模式。但经验证明, 很多伤亡事故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加以避免的。一是从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夏天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 学校要在“五一”前后重点加强防溺水的教育;在放假前着重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在春天着重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在新生刚进校门时开展生活、学习、人际环境的适应教育。二是从事故发生的环境来看。学校要引导学生远离各种危险源, 如游戏机房、歌舞厅、网吧、酒吧等场所, 这些场所是学生意外事故的高发地。特别是女学生, 为防止发生性侵害, 穿着打扮不能过于暴露和性感, 不能图方便走偏僻小道等。总之, 学校要探索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 居安思危, 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3. 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制度

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校预防意识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引起的。一是学校门卫制度不严、不法分子随便出入, 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事故;二是食堂管理混乱、食品不合卫生规定, 造成食物中毒;三是校舍、场地、教育教学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四是学校教师体罚学生, 违反操作规程等等。因此, 我们应以事故为教训, 对学校进行全面的安全工作检查,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 将安全保卫职责落实到各班级、全体教职员工与各个环节, 坚决消除事故隐患与苗头, 采取有效措施防堵管理漏洞, 克服与避免出现疏于管理的过失, 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9:中学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预案。

二、可能引发校内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1、课间学生追逐打闹;

2、学生自行到校或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

3、体育活动中不慎碰到、摔倒;

4、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失修或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

5、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6、实验缺乏指导、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三、预防方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四、处理程序:

i、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1、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伤势严重的送区级以上医院),保留车票和发票。

2、及时通知家长。

3、报告。一般事故三天内书面报教育局业务科室,重大事故立即电话报局办和业务科室,事后再详细书面汇报,同时向有关保险公司报出险。

4、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一般由校长、副校长、政教主任、年部主任等组成)。

5、调查取证(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应两名,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不威吓逼供)。

ii、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依法调解原则: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学生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分寸。

2、一次性解决原则:学生事故的善后处理不解决住房、户口、升学和工作;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iii、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1、起草《协议书》。《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给付补偿金。数额小的可支付现金,数额较大的用现金支票支付,家长收到补偿金后均要出具收条。

3、保险理赔。提供以下材料给保险公司:

(1)《协议书》复印件;

篇10: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确保发生校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根据市教育局、县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与职责(一)组织与领导 组

长:张云华

副组长: 陈永保

陈小华

傅卫平

吴瑞敏 成员:全体中层干部 班主任 任课教师

小组成员将分别担任应急预案中各工作组负责人或成员,上一级行政因外出公干等特殊情况无法达到现场或不能履行职责,经授权由下一级行政(副组长)代为履行职责。

校长是应急预案的总指挥,根据事故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和发布解除救援行动的信息,各小组按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岗位责任、互相配合的运行原则,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救护工作,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向当地上级或当地有关部门通报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并提出要求支援的具体事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各项工作。

当学校在救援时用到医疗救护等其他应急救援机构时,这些应急机构的指挥系统就会与学校的指挥系统构成联合指挥。学校应急指挥应该成为联合指挥中的一员。学校的应急指挥主要任务是提供救援所需的学校信息,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当联合指挥成员在某个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则由负责该问题的联合指挥成员代表做出最后决策。

(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领导小组成员在突发事故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和落实各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和应急保障系统。

2、政治处做好预案的发放、登记、修改和重新修订,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应急预案的内容;加强对教职工安全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要识别容易出现踩踏的风险所在,重点防范,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守秩序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总务处要经常性地对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要确保走廊、楼道的畅通,照明设备正常。

5、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教学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教学安全常识的普及及教育,广泛开展教学安全和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技能。

6、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照要求积极落实教材教具、抢救物资,强化管理,保持良好的备战状态。

7、教学实验、实训场所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应的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要上墙。

8、教学实验中使用的危险品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危险物品采购专人负责,严格验收,专库保管,分类摆放,并注明明显的危险警示符号,保管室要配备相应的防火、防毒、防爆、防腐蚀器材。

9、学校区域内的特殊训练场地、各类教学实验实训设备设施、体育器械等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并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并定期检修更新。

10、微机室、语音室等要有完好的防火、防盗设施,网络布线合理、防火防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11、学校开展其他实践教学活动要有保证学生安全的方案,学生外出实习要事前进行安全教育。

12、政治处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学生干部教育,切实执行报告制度。

13、政治处要经常性地对学校保安进行教育,严格执行纪律值班制度和进出校门的规定,严防不法分子进入校内。

14、教学部门加强课堂和晚自习的管理,执行考勤制度;值班教师发现有学生缺勤要及时登记,并通知班主任。

15、值日行政履行值日工作职责,坚守学校,有事外出必须告知另外的值日行政,或请其他行政代为履行值日工作职责。

二、应急响应过程(一)接警与通知

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包括行政、教师、职工、临工、学生)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报告校长,校长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危害;在基本掌握事故情况后,首先通知德育副校长、值日行政赶赴现场。如发生有校外人员参与的暴力事件,要立刻拨打110电话报警,通知门卫封锁大门。然后通知各工作组组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值日行政和德育部门领导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处理。

校长还要将事故有关情况上报教育局、医疗机构,通报应该包括以下信息:发生事故的学校名称和地址;通报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程度、危害;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应急行动。(二)现场应急抢救、现场保护 组

长: 张云华

副组长: 陈永保

陈小华

傅卫平

吴瑞敏 成员: 班主任、在场教职工。

1、组长在赶赴现场途中,为保不会疏漏,拨打电话通知小组成员赶赴现场。

2、发生在课堂上的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1)任课教师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受伤学生受到进一步伤害,保护好学生。

(2)按学生伤害程度决定及时进行现场处置,不能处理的通知学校医务室。(3)校医不能处理时应立即向班主任、政治处、教务处等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报告,同时要求学校派车送医院或报告120急救中心。

(4)等情况基本稳定以后,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联系,通知学生家长到医院。(5)主管部门负责人了解现场情况,并决定是否向分管副校长或校长报告。

3、发生学生踩踏事故的处理办法:(1)、发生学生踩踏时在场人员(包括行政、教师、职工、临工、学生)应首先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如果有学生受伤,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立即对受伤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处置。同时,叫旁边教师或学生联系校长,校长接到报警后,马上通知组长赶赴现场,组长在赶赴现场的同时通知抢救组成员迅速到现场。(2)、校医到达后,马上接替在场行政、教师对受伤学生进行救护处置,尽快确认伤者中哪些需要送医院救治。如需送医院救治,由校医确定送到哪一所医院,抢救小组组长马上组织人员租车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受伤人员较多时,由副组长通知本校教师动用其私人小车运送学生。(3)、在急救车到达前,校医负责受伤学生救护处置。组长通知学校门卫要确保急救车进校后有人引导。急救车到达后,组长应立刻向急救人员报告情况,派班主任和校医随车参与救治。(4)、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事故情况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地址,请家长到医院。(5)、政教处主任和在场行政组织事发现场人员调查事件发生的过程,用分隔调查形式,不诱导;并实事求是做好书面记录,被调查人员要签名。(6)、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好标记、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4、因学生课间活动或同学间矛盾纠纷引发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 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在场人员(包括行政、教师、职工、临工、学生)应首先控制事态的发展,将矛盾双方掌控后,电话或派人通知政教处。如果有学生受伤,处理办法同上。

5、发生外来人员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1)、如果伤害正在发生时,在场人员(包括行政、教师、职工、临工、)应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命令其余学生迅速回避到教室,关好门窗,不得围观。(2)、尽可能通过谈判,组织保安人员与之对峙,拖延时间,等待警察到达现场。(3)、如果绑架人员威胁杀人要求放行,要记下车牌号码,绑架人员特征,为保学生生命安全应予放行。(4)、如果凶手已逃走,学生已受重伤,在场行政、教师对受伤学生进行救护处置,抢救小组组长马上通知本校司机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受伤人员较多时,由副组长通知本校教师动用其私人小车运送学生。(5)、在急救车到达前,校医负责对受伤学生救护处置。组长通知学校门卫要确保急救车进校后有人引导。急救车到达后,组长应立刻向急救人员报告情况,派班主任和校医随车参与救治。(6)、在抢救的同时,要严格保护现场,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拨打110报警电话,等待警察到来。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事故的情况和学生被送往医院的地址,请家长到医院。

(三)联络、教育

长:张云华

副组长: 陈永保

陈小华

傅卫平

吴瑞敏 成员:全体中层干部 班主任 任课教师

1、接到校长通知启动预案后,办公室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事故报告部门、部门负责人和报告人。报告内容经校长审查同意后送交教育局。属校方责任的保险事故还要及时报知保险公司。之后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2、政教主任和团委书记、班主任分别做好教师和学生教育工作,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绝对不能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对情绪反应较大者安排心理教师进行辅导;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校长或上级部门同意,由小组统一对外发布消息。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3、政教处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负责写出书面报告。(四)家长接待和后勤支援

1、组长根据校长通知启动本组工作。

2、看望、援助、救助伤亡学生家庭。如有个别家长来访,德育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总务主任协助处理受伤害学生的善后工作,安排住院学生家长的食宿。

3、要依法调解安抚,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的原则。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学校在无力调解学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时,组长报请上级部门介入调解解决。

4、事故处理结尾阶段,起草《协议书》。《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补偿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整理病历卡复印件、医药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报保险公司理赔。

5、总务主任组织保安人员严格核查外来人员身份,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

6、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犯学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权益的,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五)事故调查

1、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及调查工作。调查事故原因,整理事故记录,形成书面报告。

2、并向教育局报告事故处理结果。对违反本预案,不履行应急救援工作的,发布假消息的,不服从应急救援指挥的人员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制度、政策、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三、责任追究

学校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在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因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经济赔偿依据责任比例分担,如果是责任人工作失职造成的,责任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永丰县恩江小学

上一篇:伙伴小学六年级作文600字下一篇:我感谢生日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