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课文

2024-04-15

咏雪课文(通用14篇)

篇1:咏雪课文

《咏雪》

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3)讲论文义(4)。俄而(5)雪骤,(6)公欣然(7)曰:“白雪纷纷何所似(8)?”兄子胡儿(9)曰:“撒盐空中差可拟(11)”。兄女曰:“未若(12)柳絮因(13)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14)。左凝之 妻也(16)。

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河南安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死后追赠为太傅。(2)内集:家庭聚会。(3)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速),紧。(7)欣然:高兴的样子。(8)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9)胡儿:即谢郎。谢郎,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11)未若:比不上。(12)因:凭借。(13)即:是。(14)无奕女: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就是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15)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16)也:表示判断语气。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比不上柳絮乘风飘起”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篇2:咏雪课文

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②寒雪日内集③,与儿女讲论文义④。俄而⑤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⑥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⑦。”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⑧,左将军王凝之⑨妻也。

①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②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③ 内集:家庭聚会。④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⑤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⑥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儿子。做过东阳太守。⑦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篇3:《咏雪》教学设计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 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 (1) 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并能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 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 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 关于他们的美谈, 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 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 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 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上课交流。

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初读课文 (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 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体会语感) , 结合书下注释, 疏通文意 (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

1、把握重点字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 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俄而:不久, 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 空中撒盐差可拟:差, 大致, 差不多。拟, 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 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 探究问题。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教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 “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 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 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 确实耐人寻味。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 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颖?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

1、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剩喜满天飞玉蝶, 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战退玉龙三百万, 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玉花飞半夜, 翠浪舞明年。———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 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 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

……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 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有韵味。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 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 发挥想象, 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 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 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 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篇4:咏雪课文

“洪荒之力”在此也不妨引申为巨大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力,令人惊骇的才华,这期,我们就来说说东晋时期一位有“洪荒之力”的才女——谢道韫。

洪荒之力初现:

诗歌比赛获头奖公开批评弟弟

《三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谢道韫,能吟咏”,讲的就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谢道韫的家族不简单,唐朝诗人刘禹锡诗云“昔日王谢堂前燕”,其中的“谢”,就是指谢道韫所在的谢家。这个家族的富贵豪华、历史地位已经成为过眼烟云,但是其历史功绩不可抹去,只要提到一个人物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那就是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谢安。

这个谢安,就是谢道韫美眉的叔叔,可以想象,生活在这么一个大家族里,谢美眉的压力可真不是一般,没有两把刷子都不好意思去串门走亲戚。据《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回天降大雪,谢安叔叔把谢家的儿女辈都集中到院子里赏雪,这雪也不能白赏,还得有命题作文,谢叔叔就说:“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白雪纷纷飘落,用什么比喻比较恰当呢?谢家子弟中,有个叫谢朗的,率先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好像空中撒了一把盐,这个比喻还行。盐的颗粒状和雪相似,而且颜色更相似,只不过口味重了点,晶莹剔透的雪怎么能有咸味儿呢?而且很没文艺范,不妥不妥。谢道韫则跟上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还不如说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谢安说:“这个好。”柳絮的轻盈、洁白和文艺范,当然与下雪天更配。

谢道韫读书,不只是读读皮毛,而是读到书籍里的“洪荒之力”,能领会到最有力量的那一部分。在谢家的一次读书汇报会上,大家都来谈读《诗经》的感想,谢安问:同学们,《诗经》里的诗,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首?这问题似乎容易,抓住最感性的几句来回答就行,毕竟同学们当时都是小儿女,要求没那么高,谢玄回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挺伤感的,也挺接地气的,不错。谢道韫却冲口一句:“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咏怀,以慰其心。”所谓的“吉甫”,“仲山甫”都是周朝的重臣,名臣,社稷栋梁,他们为周朝尽心尽力,高瞻远瞩,又互相鼓励宽慰,这样的诗在当时很有政治高度,在《诗经》里是最有力度的,小姑娘居然能欣赏到这个程度,真可谓有艺术气度上的“洪荒之力”。格局比谢玄大气,谢安不由地连连赞叹:高!

谢姑娘其实也挺不幸的,老爸死得早,叔叔谢安将她和弟弟谢玄拉扯成人,谢道韫作为姐姐,也主动承担了教育弟弟的责任。谢玄这小子,喜欢打扮,按现在的说法,有点伪娘风,估计像杀阡陌,成日里绫罗绸缎地到处瞎混,作为姐姐的谢道韫那可不客气了,拿出“洪荒之力”教育弟弟说:“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弟弟你成天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俗事晃悠,胸无大志,到底是你本来就没有志向,还是因为你本来就蠢呢?一番“洪荒之力”般的教训,弄得弟弟谢玄脸红脖子粗,再也不好意思瞎混,乖乖地学习,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将。谢美眉的“洪荒之力”为东晋塑造了一位人才。

洪荒之力成熟:

敢于斥责丈夫窝囊辩论赛替小叔子解围

谢道韫姑娘长大了,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嫁入了另一个大家族:王家。王家的男子也是拔尖儿的多,列几个名字就能如雷贯耳: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谢道韫姑娘嫁过去,是给王羲之当儿媳妇。王家的公子,大多是才貌双全,嫁谁不好?不过呢,好果子挑选起来也费神。谢安叔叔看花了眼,觉得王徽之虽然有范儿,可是半夜三更冒着雪去访戴逵,居然没见着人就回来了,还美其名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这孩子有点飘,不靠谱,侄女一生的幸福不能跟他漂。王献之最好,可惜当时还是小鲜肉,年龄不般配。挑来挑去,居然选中了最差的一个:王凝之。这位公子有点木讷,才华也差点。

长辈的命令,不得不听,谢道韫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地嫁过去了,和丈夫一相处,大失所望,回娘家的时候,也顾不得面子和礼仪,当着谢家的长辈就和兄弟抱怨开来,气冲冲地掰着手指头数落:我娘家的男子,哪个不是好儿郎?叔叔伯伯里面的谢安,谢据,那都是天下英雄;兄弟里面的谢韶、谢朗、谢玄、谢渊,哪个不是响当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本姑娘还真想不到,天地间居然还有王凝之这样的窝囊废,跟我谢家的人根本没法般配,居然成了我老公,苍天啦,“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谢道韫口口声声埋怨王家公子不般配,当然也不是说一说而已,而是以实际行动来显示她过人的才华,以客观事实展示她的优越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士大夫读书人流行清谈,谈着谈着就进入了辩论,经常举行类似的家庭沙龙和派对。王家自然少不了这么一项活动。王献之也算是个高富帅里的佼佼者,除了书法学问杠杠的,辩论口才也不是吹的。然而,某一天,在王家举行的辩论沙龙上,王献之开始扛不住了,“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眼看着要理屈词穷了,如果这样下去,那王家的面子就丢大了,就在关键时刻,嫂嫂出来救场,谢道韫派丫鬟前去说:“欲为小郎解围。”我要替小叔子解围,并且通知对方:现在换选手,王献之退场,谢道韫上场。小叔子抵挡不过你们,嫂子来上阵。

当然,那时候女士要上阵参加辩论赛,是有限制的,不能在客人面前抛头露面,于是女选手谢道韫站在门帘后面,隔着一道帘子,持续而猛烈地发出她惊人的“洪荒之力”,将小叔子的理论和论据重新整理一遍,与对手继续比赛,结果扳回一局,击败对方,将大家驳得哑口无言,“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这可不是小时候的命题作文,有个好的比方就行了,在这群名士面前,得拼才华、逻辑、知识和风度,而且还是以一对多,可想当时谢道韫的“洪荒之力”是如何震惊了东晋时期的文化圈和社交圈,甚至还被史书记载了下来。

洪荒之力不老:

当了外婆还挥刀上阵与敌作战

不要怪谢道韫当初新婚后埋怨新郎不好,王凝之确实不够男子汉,当时孙恩起义,军队打到了会稽城,守卫会稽城的就是王凝之。这位老兄一不训练士兵迎战,二不发救援信,而是一天到晚求神念经,希冀老天保佑。当时已经做了祖母和外婆的谢道韫倒是临时组织军队,亲自指挥训练,看来谢家军事家的风范,还遗传了一部分给谢奶奶。

孙恩的军队打入会稽城,杀了王凝之及其子孙,当时谢道韫听说敌人入城了,居然也不躲避,叫人抬着她,手舞一把大刀,直接杀入敌阵,她发挥出令人咋舌的“洪荒之力”,为了保护外孙,还砍死了几名彪形大汉,“乱兵稍至,手杀数人”。

这位外婆的“洪荒之力”真不是盖的。她这股子力气还震慑住了强大的敌人,孙恩天不怕地不怕,居然对这位老太太毕恭毕敬,把她连同外孙送回乡下,在那里安居晚年。

谢奶奶的威名远扬,后来的会稽太守还专门上门拜访,与之清谈,会谈之后,太守感叹:“心形俱服”。谢奶奶也感叹:和晚辈辩论,爽。从这句话当中,还可以隐隐感觉,谢奶奶的“洪荒之力”还没有用完。这就是中国女性强大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才华,也是中华民族的“洪荒之力”。

(谢元鑫荐自《广州日报》)

责编:天翼

篇5:咏雪课文

咏雪,咏雪骆宾王,咏雪的意思,咏雪赏析 -诗词大全

咏雪

作者:骆宾王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篇6:咏雪课文

咏雪应诏

作者:上官仪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篇7:咏雪课文

咏雪应令诗

 

作者:沈约  朝代:南北 思鸟聚寒芦。

苍云轸暮色。

夜雪合且离。

晓风惊复息。

婵娟入绮窗。

徘徊鹜情极。

弱挂不胜枝。

轻飞屡低翼。

玉山聊可望。

篇8:咏雪课文

次韵和甫咏雪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篇9:《咏雪》的教学反思

文章简短,自以为备课充分,预设环节清晰简洁,自然流畅,那天天气虽冷,外面一直飘着雨,可我心中豪情万丈,在脑中将教学过程回顾了一遍,信心十足的走进了课堂,引领学生直面文本。

师导: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有才气少年的故事。

学生纷纷举手,一学生讲述了“曹植七岁做诗”的故事。

师:同学们,其实像曹植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教学环节有条不紊,我因势利导,带着学生读准字音,默读课文注释,消灭了重点字词的意思,说了译文,去掉标点检验了学生的朗读,接着,准备评析课文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写出了……”,或“……表现了……”“……说明了……”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生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写出了故事发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生2:“俄而雪骤”说明了雪是由小到大,也写出了谢太傅出题的原因。

……

生3:“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太傅对他们的回答很满意。

生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说明谢太傅其实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为什么呢?

生5:因为文章只介绍了兄女,而不介绍兄子。

生6:“公大笑乐”写在“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后,是不是也是因为这句才大笑呢?

整堂课正向我所预设的方向发展,我将带着学生们欣赏这后一句比前一句美在哪里,我意气风发:“那么,你们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学生一阵沉默,我继续引导道:“柳絮风一吹,四处飘舞,雪花呢,也是飘飘洒洒……”我伸开双手,模仿雪花飘舞的样子,试图带动学生的想象力,可学生仍是有些茫然。我有些急了:“看过下雪吗?”学生这次倒是很整齐地摇摇头,大声回答:“没有!”我愣住了,是呀,我们青田地处江南,又是近海地区,冬暖夏凉,下雪?实在是难得一见!突然,有个声音冒出来:“看过了!好像是二年级还是三年级的时候……”同学们纷纷点头,我正暗自庆幸,谁知学生马上又因为是二年级还是三年级开始争论起来!我急忙拉回他们:“想想看,那时下雪是怎样的情景,或是回忆一下,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下雪的情景?”学生又是面面相觑。这时,一只手怯生生的举了起来:“老师,我去年到哈尔滨旅游,看到过雪!”我大喜过望:“快说说看!”“可是……”“没关系,大胆说!”学生受了鼓舞,大声地说:“老师,我觉得‘撒盐空中差可拟’更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竖起了耳朵,“因为那雪,用手抓起来,是冰晶一般的,更像盐!”

不要说学生纷纷点头,我更是意想不到——刚才这一切,都是我备课时疏忽了的问题!

天气越来越冷了,学生们继续争辩着。面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个突发事件,我该怎么办呢?

也许是天公作美,窗外居然零零落落地在雨丝中飘起了些许雪花,渐渐的,白色主宰了天空,下雪了!!

一个学生尖叫起来,其他人都来了兴致,纷纷把头朝向窗外,个个喜出望外。

我当机立断说:“同学们,那么接下去的时间,我们就去外面欣赏雪景!”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我继续说:“我们边欣赏,边思考,究竟哪个比喻更好,同时,我们也再想想,还能不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学生一涌而出,沉浸在了喜悦的气氛中……

第二天,我再次走进了教室,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眼神,心中不由一阵激动!

师:昨天,我们欣赏了雪景,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和我们昨天观看的下雪相比,速度太快,雪应该是飘,和柳絮更像,而盐只能是用落!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下落的路线太直,雪会随风起舞!

生3:我倒觉得“撒盐空中差可拟”更好,雪落在手心里的感觉,是冰的,手感和盐相似,而柳絮应该是暖的。

……

生4: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两种比喻都非常高明。从物质上分析,雪更像盐,而从感觉上分析,雪像柳絮,只不过因为两个人比喻的角度不同罢了。而且,我觉得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比喻,和两个人的性别有关系,女孩子更浪漫些,而男生比较理性,所以有盐和柳絮两种截然不同的比喻!

我不仅为和学生们为他的精彩发言一起鼓掌大笑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接着,学生们又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1:雪,像是一群白色的小精灵,漫天飞舞着,来到人间,扑进大地母亲的环抱里!

生2:飞雪,如不惧人的小蝴蝶,扇动着着翅膀,随着风,四处乱撞!

生3: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又如芦花般,在天空中飘飞!

有学生反对了:你怎么一个人把所有的比喻说完了?学生们又哈哈大笑起来!

看着学生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心想:多亏了这一场雪呀!

教学反思:

(一)备课也要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发展和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教师已经预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形。在本课教学中,我本想利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读与说,顺势说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较之前者更胜一筹,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学生们老老实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情况——“忘记下雪时的情景了”,并且根据自己的认识,指出“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比喻更好!这样的回答符合他们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符合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我想,出现这种情况,还是由于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起的,还是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去左右学生的思维,备课时,也就没有充分的去考虑学生的学情,须知,备课也要备学生!

(二)让学生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表现的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而学生,对老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朋友关系,在中国这个特别重视师道尊严的国度里,似乎很难产生!学生往往顺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向着教师预定的目标前进,生怕触犯了教师的权威,这样,必然会限制他们的思维!本堂课的教学,原本一课时就能完成,但学生并没有按我的预设前进,他们所说的,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他们说出了真话,我想,“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何况,从学生语文积累的.角度来讲,通过第二课时对雪的再分析,取得的效果定然比我原先设计的要好!更何况,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既是如此,两节课又何妨?!

(三)就地取材,使预设与生成完美结合

在教学设计时,我原本是想通过文言文的三读“读通,读顺,读美”来达成教学目标,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把语文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上!谁知学生居然对雪没有具体的概念!当发现阅读主体的个人体验游离文本之外,我一下子没有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有点慌但却想不能阻止学生们的声音,所以继续请同学们说下去,而学生居然又说出了一个与教师预设完全不同的声音,并且完全基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预设与生成产生了偏差!幸好,一场及时的雪,使学生在有趣的观察和实践中得到更多的认识,这堂课总算是有了一条漂亮的尾巴!可是,如果没有那场及时雪呢?看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绝不能成为一句口号!

篇10:《咏雪》期末练习

课文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俄而雪骤,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练习: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5.《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篇11:咏雪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文字词。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地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得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拟它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似、差、拟、奕。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

/ 3

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的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得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俩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俩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

/ 3

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②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篇12:咏雪练习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加点字解释】

2、【注音】 韫 差可拟 柳絮

3、【填空】《世说新语》是由 时期的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 小说的代表作。

4、【古今异义词】

儿女 古义: 因 古义:

今义: 今义:

5、【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并指出是什么句式】

6、【句子翻译】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8、【文章理解】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2.“公大笑乐”,说明他可能赞同哪个比喻?

3.你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比喻好?为什么?

4.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5、你还知道哪些咏雪诗句,举2例。

《陈太丘与友期》

1.翻译原文并解释加点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世说新语》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______体小说。是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3、古今异义词

去: 委: 顾: 舍: ..

4、通假字

尊君在不:

5、“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6、.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篇13:咏雪教案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赵雪莹 学校 轩辕中学 授课班级 七五 学生人数 60 课 题______《咏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二、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三、学情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测评;

2、针对目标二,采用书面练习的方式进行测评;

3、针对目标三,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测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七、教学流程设计:(一、)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二、)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注意“互助”、“归纳”、“再现”等词语。【板书本节课的两大环节:讲论文义、再现情境】(四、)温故知新:

1、学生回顾上节课讲的文学常识填空;

2、补充:鲁迅的评价,《世说新语》分的门类,《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五、)讲论文义:【师生共同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并板书】

1、读:字音、断句。【学生齐读完后,强调“似”“差”这两个多音字】

2、译:提出疑难字词,同伴互助解决。

3、词语抢答:用我们常规的抢答方法,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并注意联系学过的知识,如:与“俄而”意思相近的“未几,无何,既而,逾时”等,与“欣然”的“然”用法相同的“莽莽然,黯然”。

4、直译接龙:一人译一个标点的句子。

5、整理归纳: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归纳本课的古今异义词、判断句、人物称呼、成语“柳絮才高”,此时学生就知道“咏絮才”的含义了。

6、拓展阅读:展示材料,老师解释“谢公、谢玄、淮上”,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再解释,最后学生直译。这则材料讲的也是谢安的故事,“俄而、至、默然、徐”等词语都是学过的,可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这则材料中谢安得到捷报都不动声色,在《咏雪》中却“大笑”,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情。(六)、再现情境: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3、看看“诗中雪”,展示几句写雪的诗句。

4、想想:历史中堪称“咏絮才”的,还有谁?【李清照】

5、评评:本节课,我们班的“咏絮才”。

八、作业设计:

A:

1、完成课堂作业;

2、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篇14:咏雪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咏雪》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构建单元整体,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

《咏雪》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并不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味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一点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2、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古文,应把疏通文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有理解文本内容,才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挖掘。而疏通文义,掌握文言实词又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我用先攻克重点实词的方法达到疏通文义的目的,解决了教学重点问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咏雪课文】相关文章: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08-15

略读课文有哪些课文08-19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课文05-15

母鸡课文04-07

背课文04-12

鸟岛课文04-25

北京课文04-25

复述课文05-04

山雨课文05-14

课文续写05-01

上一篇:校园防溺水安全演讲稿下一篇:写一则英语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