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学习计划

2024-05-24

唱歌学习计划(精选6篇)

篇1:唱歌学习计划

唱歌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唱歌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懂得最基本的音乐常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很大的好处。

2、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能够比较完整的演唱比较简单的声乐曲目。

二、基本要求:

1、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并填写二课堂活动签到表。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活动纪录。

三、活动时间:

利用每周一、二、四下午二课堂活动时间进行训练。

四、活动内容:

第一周: 掌握有关歌唱技巧。

第二周: 学习放松,练习歌唱正确的姿势、呼吸。第三周: 欣赏著名合唱团的表演。第四周: 学唱歌曲《歌唱祖国》等。第五周:

处理歌曲中的吸气换气。第六周:分组合唱练习。

第七周:初步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第八周: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等 第九周:处理歌曲中的跳音与表演部分。第十周:分组合唱练习。

第十一周:初步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第十二周:处理歌曲中的音的强弱,继续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第十三周:分组合唱与领唱练习。

五、活动意义: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

篇2:唱歌学习计划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得才深。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

2.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公分,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

3.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1).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有节奏,不能偷气。

(2).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一慢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篇3:唱歌学习计划

一、感悟“节奏之美”

节奏犹如人的骨骼, 在音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节奏训练不仅是音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 而且也是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的重要要素。因此, 分析并依托音乐中的节奏要素, 尤其是针对音乐中有特质且符合音乐形象的节奏要素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解决教学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执教人音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时, 面对刚进小学校门的这些孩子, 由于他们对什么都很好奇, 并想和老师、同学交朋友。所以老师用有节奏的话作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小|陈—|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们觉得非常新鲜, 也照着老师的节奏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紧接着, 老师选出名字中包含两个和三个字的学生各一位, 全班分组按“XX”和“XX X”的节奏分别念出他们的名字。在这个课堂上, 学生学得很快乐, 老师教得很轻松,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快又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歌曲的节奏和音乐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上文中提及的课堂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教学效果, 最主要还是因为老师非常巧妙地利用了这首歌曲的节奏要素, 让学生在感受歌曲“节奏之美”的同时, 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并且学生快乐的学习状态也为后面的学歌环节打下了扎实的情感和技能基础, 教学走向高效也便顺理成章了。

二、感悟“旋律之美”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是音乐表现中重要的要素之一。老师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每首歌曲的旋律内涵, 并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 那么, 学生在感受音乐课学习的乐趣的同时, 也能感悟到旋律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

音乐所描绘的内容基本都是比较抽象的, 音乐的“情节”只能依靠旋律表达出来。如执教人音版第三册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时, 老师巧妙地创设了“小马车是在往上跑, 还是在往下跑”的提问, 很好地使学生快速地把握了该歌曲的旋律, 那种对音乐美的享受油然而生, 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对上、下行旋律走向的初步感知, 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和音准问题。

三、感悟“歌词之美”

歌词是借助旋律与文学语言的双重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歌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实意的, 一种是无实意的。无实意歌词中最典型的就是———衬词。在演唱过程中, 衬词往往比有明确词义的语句唱起来更有韵味, 抓住这些特殊的“歌词”, 结合旋律走向, 加以简单的律动, 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感悟“力度之美”

力度, 即指“用力的程度”, 也就是常说的音的强弱。一般来说, 歌曲常用的力度变化形式是:弱———强———弱, 但也有先弱后强、先强后弱的……这种变化一般与乐句的节奏、节拍相一致。在演唱之前如果能够仔细地分析乐谱中的结构和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而巧设力度, 就能更好地表现音乐, 展现出更美的音乐效果。

如执教人音版第三册歌曲《时间像小马车》第一乐句“时间像小马车, 时间像小马车,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向前跑”时, 加上了渐强的力度记号, 请学生边唱边体会:这辆小马车是在由远向近跑, 还是由近向远跑呢?学生边唱边体会着, 很快就感悟到了“这辆马车是在由远处向我们跑来”。接着, 为了体现小马车快乐奔跑的音乐形象, 教师将中间的乐句处理成较强的力度。最后的乐句“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谁也少不了”, 教师让学生自行用自己的演唱将其处理成小马车远去的场景, 学生很自然地就唱出了渐弱的力度。

五、感悟“速度之美”

音乐的速度, 即音乐进行的快慢,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音乐速度的快慢和乐曲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老师能够深刻理解乐曲的内容, 并据此感悟乐曲的速度, 那一定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速度之美”。

篇4:对中学生学习唱歌的几点提示

【关键词】歌唱 基本功 声音 信心 音乐知识 风格 难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10-01

一、做好发声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把声音发好,最基本的要做到两点。首先是口腔的打开。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有好多是从农村学校升上来的,他们对唱歌没有一点基础,随意性很强。因此我在教初一学生唱歌时,总是要求他们用手顶住下巴,口腔向上抬起并完全打开,最好能把一个鸡蛋竖着放进嘴里。有学生跟我讲嘴角两边都疼痛了,我风趣地告诉他们最好把嘴两边张得撕出血来才达到要求,每一节课我都要求学生做二十次这样的打开练习,并一一检查;其次是呼吸的练习。一般的呼吸只是满足生理的需要,仅仅是把气吸到了胸腔,位置很浅、气量很少,根本不能满足唱歌的需要。我在唱歌之前总是让学生进行五分钟的呼吸练习,用双手摸着小腹部位,吸气时小腹及腰部要完全撑开并适当保持一会儿。这时我会风趣地告诉他们有没有谁把裤带撑断,如果有,我立即奖给一条好的,证明他气吸得很足。有的学生在吸气时会有明显的抬肩动作,应及时纠正。胸腔扩张,让肺部也同时充满气是必要的,也就是所谓的“胸腹式呼吸”。吸好气保持一会后,我让学生再轻轻地把气吐出来,吐时发出嘶嘶的声音,让自己听到是否均匀,并比比谁一口气吐的时间最长,吐气时小腹不能收得很快,而要很慢,要有一股反向的力量撑住它。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打开口腔与气息的练习,学生在唱歌时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声音效果。

二、学会用自然、放松的声音歌唱

学生在学会了单独的打开口腔和正确的呼吸之后,还没有能够发出好的声音。我在教学时总是要求他们用“胸腹式呼吸”吸足气后,在完全打开口腔的同时,用气息轻轻地带出有元音字母的声音。学生会疑问为什么声音变尖了,我就告诉他们我要的就是这种声音,即高位置带假声的最自然、最放松的声音。在实际中有的学生会大声叫喊,追求音量,丢掉自然地声音,必须及时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全班学生一齐发出的声音很和谐、很自然,听起来很舒服。

三、学生唱歌时要充满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好多同学缺乏自信心。全班同学一起齐唱或合唱时,一般的同学都能够用正确的、很自然的声音歌唱,而我要求他们独唱或小组唱时,有的同学就满脸通红,声音很小甚至不发声了。为了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声音发出来,我选择了一些学生中广为流传的通俗歌曲,利用卡拉OK的形式,带头学唱,激发他们的兴趣,消除恐惧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争抢着为大家表演唱,从而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把握好练习唱歌的时间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都处在生理发育阶段,处在变声期,嗓音还没有定形。因此,进行声音训练,除了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注意把握一个“度”,我在每一节音乐课上让学生开口唱歌的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有些老师,既不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又不注意把握学生唱歌的时间、强度,经常是满节课学生从头唱到结束,让学生拼命喊高音压低音,结果半学期下来,全班学生都声音嘶哑,个个说起话来都像老头一样,更谈不上唱出什么美妙动听的歌声了,严重的还将造成部分学生永久失声,贻误学生终身。

五、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当今社会,由于传播媒体(广播、电影、电视、唱片、网络)的发达及普及,初中生很容易通过这些工具,学唱许多的流行歌曲,他们往往都是纯粹的模仿,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根本不去了解词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我在要求同学们上好音乐课的同时,一定不能放松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一个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充分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也才能在歌唱时通过自己训练有素的声音正确表情达意,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

六、歌唱者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小学生唱歌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教导而进行的,他们接受外界的音乐还不是很多。而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地接受到各个层面的音乐,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高,因此很容易模仿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并逐渐形成与偶像完全一致的风格。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再优秀的歌手在演唱上都有不足之处,单纯的模仿就自然也会存在不足之处。只有在多听、多模仿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理解,学习明星们的优点,结合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各方面的优势条件,形成自己的唱法、自己的风格。

七、选择曲目的难度要适合自己

在唱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有些学生会选择难度较大的曲目,他们错误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听众信服。记得在一次中学生歌咏比赛活动中,有位男生演唱《我爱五指山 我爱万泉河》,结果是唱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脸通红,结尾高音完全是挤压出来的,让所有听的人都毛骨悚然,事与愿违,效果极差。赛后,我和那位学生进行了交流,让他选择了几首难度较小、适合他的嗓音条件的歌曲进行演唱,结果他演唱自如,轻松自然,让所有听众都听得舒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要想把歌唱好,除了要做好以上几点,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能注意到上面几点,对从小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会带来莫大好处的。

篇5:如何学习唱歌的方法

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平时走路的时候可以小声哼鸣“嗯”,一边走一边训练,这样省时,而且也不费力,对,没错,就是那个音。

2,正确的呼吸方法

吸气—呼气—再吸气—张开—张开再张开!然后深呼一口气,把腔体(是腹腔,不是胸腔)打开,再慢慢的把气呼出,可以吐“咝”慢慢吐出气来,要有一定的规律,节奏要一致,而且身体要保持住,不能放松,直到把你肺部里所有的气吐完了为止,最后再放松!还要训练快呼快出的方法,方法和以上相同,只是节奏加快而已。初学者如果每天都这样训练,肺活量也会跟着提升很多,这也是为今后的唱功打下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3,保持正确的发声方法

篇6:怎样学习唱歌的方法

1、先天性 这种通常是自己唱歌五音不全时自己听不出来,这种比较难调整,一般是生理上的缺陷。(网络上称为“失歌症”)

2、后天性出现五音不全,基本可以自己听出来。基本上就是属于没有任何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唱歌的方法技巧。

上一篇:老年大学献爱心活动下一篇:小小设计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