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2024-05-06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通用8篇)

篇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仪陇县福临乡卫生院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张瑞刚(院长)

副组长:许百龄(疾控科长)

成员:罗祥隆、蒋和平、唐毅,邓玉容及各村卫生站负责人

小组职责:院长负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责,副组长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具体协调工作,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保证网络信息畅通,小组成员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具体日常事务,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听从召唤,服从指挥。

二〇一四年元月一日

篇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及时准确收集,登记、报告疫情。

2.报告病种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病人。3.报告时限为甲类和乙类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非典、禽流感、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报告。乙类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报告,丙类24小时报告。

4.健全传染病登记,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不得漏登、错登、漏报、缓报、谎报。

5.遇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件要迅速启动直报网络和灾害报告系统,立即作出报告。

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制度 1.掌握0—7岁儿童及当月出生数。

2.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做到人、卡、证、册对口。

3.严格免疫制品的运送、保存与使用,用过物品要严格销毁。4.接种时要严格查对,并做到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上报。5.掌握妇女、孕产妇、0—7岁儿童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组织开展保健知识宣传。7.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搞好登记报告。8.协助上级做好妇女、儿童体检及疾病筛查。村卫生室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执业行为。

2.全面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宣教等综合服务,提高服务质量。3.强化卫生室达标建设,整体环境达到洁、齐、美。

4.坚持24小时应诊,出诊随叫随到,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上墙。5.严格医疗文书和药品管理,确保医疗和用药安全。

6.认真执行有关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制度。门诊登记及处方书写管理制度

1.接诊病人要按门诊登记表所列项目认真填写,漏项、漏登。2.认真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开具、审核、调剂、保管处方。

3.处方由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或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开具。

4.处方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项目齐全,格式规范。

5.处方用药一般不得超过7日量,急诊不超过3日量,延长须注明理由。

6.普通、儿科、中医处方保存期为1年,毒性、精神药品处方保存2年,门诊登记保存1年。

消毒管理制度

1.执行治疗时要衣帽、口罩整齐、严格无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2.治疗时要保持整洁,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

3.用具用品要严格消毒,无菌物品有效期7天,浸泡液限期更换。4.疑似传染病时要严格隔离,病人离室和所有用过物品要消毒。5.玻璃注射器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一次性注射器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销毁。

药品采购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乡村医生用药目录》,不得超范围用药。2.药品统一由卫生院采购供应,不得非渠道进药。

3.建立药品赊销台账,认真进行登记,每月向卫生院报账。

4.药品要上架,上台,入柜保管,做到防鼠、防尘,防潮,防虫蛀,严禁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药品。

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财务账册,做到日清月结。

2.医疗药品收费要严格执行限价规定,不得超收,漏收,并做到明码标价和项目公示。

3.固定资产(房屋设备)要造册登记,管好用好。4.实行药品购进、销售、库存月报账制度。卫生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1.掌握医疗、预防、保健及相关信息。2.实施信息的统计、核实与报告。3.反馈信息要及时、准确、完整。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1.门诊每日及时将垃圾送到垃圾桶,其中污染物应送到污染桶内。2.诊室内的痰盂,要盛约1:20的“84”消毒液。3.病人用过的废纸及果皮等物应放置纸篓内。

4.医疗废物应合理分类,使用黄色医疗垃圾袋包扎,做到不易断裂、渗漏。

乡村医生岗位职责

1.服从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院的行政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服务。

2.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服务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3.积极参加一体化管理和工作例会及业务学习,强化自身业务建设。4.认真规范书写,管理出访及各种登记,严格执行查对、登记、报告制度。

篇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标准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各类事件的划分[1]。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6-2008年济南市各类学校 (托幼机构) 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7起, 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49起) 的55.10%, 占学校报告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30起) 的90.00%;报告发病1 146例, 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发病人数 (1 169例) 的98.03%, 占学校报告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发病人数 (1 176例) 的97.45%;无死亡病例。其中2006年13起, 占当年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18起) 的72.22%, 发病861例;2007年7起, 占当年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16起) 的43.75%, 发病158例;2008年7起, 占当年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15起) 的46.67%, 发病127例。

2.2 事件分类

27起报告的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信息中, 除1起乙脑疫情外, 其余均是呼吸道传染病。按事件级别划分, 一般事件18起, 占66.67%;未分级9起, 占33.33%。按病种分类, 水痘9起, 发病273人, 平均发病率1.18%;流感样病例6起, 发病498人, 平均发病率7.21%;流行性腮腺炎6起, 发病95人, 平均发病率0.83%;风疹5起, 发病279人, 平均发病率3.22%;乙脑1起, 发病1人, 平均发病率1.67%。

27起突发事件平均发病率为2.29% (0.31%~30.87%) , 77.78%的事件发病率<10%。除1起乙脑事件外 (只发生1例) , 事件持续时间最短5d, 最长46d, 平均持续18.54d。其中以水痘疫情持续时间最长, 平均24.11d (14 d~44 d) , 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17.83d (5d~46d) , 风疹15.20d (7d~29d) , 流感样病例13.67d (7d~23d) 。

2.3 地区和学校类型分布

27起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主要发生在郊区 (县、市) (21起) , 占全市总起数的77.78%;市区报告6起, 占22.22%。全市10个县 (市) 区, 除历下区外, 其余9个县 (市) 区均有报告, 报告事件发生起数以章丘市 (7起) 、平阴县 (5起) 、历城区 (4起) 和天桥区 (4起) 为多, 分别占报告总起数的25.93%、18.52%、14.81%和14.81%。

乡小学 (8起) 、乡中学 (7起) 、县小学 (3起) 、县中学 (3起) 是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场所, 分别占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总起数的29.63%、25.93%、11.11%和11.11%, 发病人数分别占发病总人数的41.71%、32.02%、8.20%和5.78%。 (表1)

2.4 时间分布

27起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的春季 (21起) , 占全年报告总起数的77.78%, 其中3月 (9起) 、5月 (7起) 、4月 (5起) 这段时期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其余月份报告发病较少, 1月2起, 6月、9月、11月、12月各1起, 10月0起, 而2月、7月、8月正值学校放假期间, 没有学校突发事件的报告。

2.5 职业分布

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发病率较高, 其中幼托儿童发病44例, 发病率7.55%;小学生发病596例, 发病率4.19%;中学生发病464例, 发病率2.14%;大学生发病42例, 发病率0.31%。

2.6 信息来源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主要由属地医疗机构报告至疾控中心 (或通过网络报告个别病例, 区县疾控中心到现场流调发现) , 占66.67%;学校逐级向疾控中心报告的只占25.93%;其他途径占7.4%。

3 讨论

济南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有下降的趋势, 但仍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的55.10%, 发病人数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发病人数的98.03%, 表明学校依然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区。事件发生主要集中在乡中小学和县中小学, 是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场所, 表明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呼吸道传染病为学校主要暴发性疾病[2], 最常见暴发的传染病为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以3~5月较多, 因此, 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应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从27起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情况看, 由学校报告的只有7起, 学校在疫情发现方面明显存在问题, 从而导致疫情在学校流行。因此, 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 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3]。学校要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和师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及时发现和隔离首发病例, 减少续发病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 强化学校责任报告人传染病相关知识及报告规范的业务培训, 进一步提高其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报告及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免疫接种工作, 增强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苗头, 及早开展现场调查,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避免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2005, l2.

[2]李铁钢, 王呜, 杨智聪, 等.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 (3) :281-282.

篇4: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2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物界自然平衡受到了破坏,因此一些新的传染病也随之出现。全球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传染病情出现此外,原有的传染病如结核病、艾滋病的患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鼠疫、霍乱爆发的危险也还没有消除。再加上公共卫生基础落后,这些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些因素都给转型中的中国带来了公共卫生管理的高危期,所以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及时地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中之重。

1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立并加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工作,但在实际应急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严重影响应急管理工作效能的问题。

1.1 基层公共卫生人才不足 现在我国的公共卫生部门,特别是基层的卫生部门普遍都存在着一种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假饱和”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一、公共卫生部门的人员数量不少,但真正接受正规系统培训的人员比例却较少,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二、我们国家城乡发展不平衡,很多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就已经决定了城乡之间公共卫生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导致了公共卫生人才过于密集到大中型城市,这就导致基层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无法吸收到专业的人才,人员学历也就普遍偏低;其实不光是人员的问题,甚至是药品、设备、检验机制都是不先进、不健全的。这就导致了我国一发生突发事件时,没有真正有效地处理人员和相应的检验设备,也就错过了最好的处理时机,从而导致更多的人员伤亡。

1.2 信息良性互动机制缺失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屏蔽信息,并不愿向公众公开。但事实上,在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今天,权威信息从政府那发布得越早、越准确,就会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信;另一方面在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下,群众通常不了解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再加上政府各部门之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互动机制,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协作,但是政府各部门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还不能进行有机的结合,缺乏有效的政府内部的协调机制,最终酿成悲剧。

2 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2.1 通过扩充人员编制等措施吸引人才 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不断地扩大,但是人员的编制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并且基层卫生系统自身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落后、以及工作人员的待遇较低等都是我国卫生系统人员无法得到有效补充的真正原因。因此,我国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对人员的引进应着眼于实际,对于人员不足、人才不足的相应的卫生单位应及时地给予应有的职位编制数,特别是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经验、有着相应的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可适当放宽招聘条件,通过考核招聘,从而真正地做到单位吸收人才,人才充实单位。

2.2 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网络 当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政府的反应能力不够迅速,一方面是由于卫生系统基础设施比较少;另一方面则是政府缺乏相应的观念。信息传递得不流畅,会导致疫情发现得不及时,从而导致应急的不及时以及不全面,就不可能第一时间抑制疫情的扩散和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起现代化、网络化的全国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来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疫情做出准确的预测,对已经发生的疫情做出准确的监控。加大宣传的作用,通过电视、网络等向老百姓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当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应及时向民众发布最新消息,并正确指导人民群众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老百姓的恐慌心理。

2.3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理论建设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要想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管理机制都需要有正确的、合理的理论为指导。所以我国需要先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理论建设先完善起来,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有着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我国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就会事半功倍,就会及时、合理地解决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只有在理论建设中明确每一环节的重点,才能够在有突发的事件的时候能做到有据可循,才能够更准确的、更合理地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扩大,才能建立起真正属于我国特有的公共卫生体系。

总之,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以及部门内部之间相互配合、调整。面对越来越频繁、危害越来越大的疫情发展趋势,就目前我国的状况来说,一方面国家要在资金和政策上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树立起全民防疫的意识;另一方面卫生系统各个部门也必须要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并完善自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与此同时,政府和医疗部门还应该携手向广大群众联合宣传,多让普通老百姓投入到全民防疫的运动中来。这样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才能得到更深和更广层次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以包头市为例.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8.

[2] 刘志国.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

[3] 韩振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商场现代化,2011.7.

篇5: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我国把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种,丙类()种。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新规定,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小时内报告。

3、()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4、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各项制度,包括:传染病诊断制度、网络直报制度、登记与报告制度、()、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管理制度、()、对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等开展培训制度。

二、判断题:

1、《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的计算公式是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 /发生传染病病例数×100%。()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订正和补报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包括漏报、填卡错误、病例诊断变化、病例死亡。()

4、传染病责任报告人为公民、医务人员、社区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5、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 人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篇6: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和处理工作手册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项目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组织机构设置

1.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

3.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自查小组(含院长、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相关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组成)。

二、规章制度建设

(一)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二)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及化验室登记制度(分别制定)。

(三)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包括化验室和影像科室,制度执行情况看反馈记录,以纸质版记录为准)。

(四)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有制度、有流程图)。

(五)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

(六)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包括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录入人员职责、登陆密码账号管理规定、录入时间和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的规定)。

(七)院内自查与奖惩制度。

(八)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规定。对新上岗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知识技术培训以及对全院医生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的要点:

1.制度的题目准确,与内容相符。

2.制定此项制度的目的、目标、作用等。

3.明确该制度在哪些科室与部门执行,具体由什么人负责领导,什么人负责执行。

4.此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是怎样的。

5.要根据国家最新文件要求,及时修订制度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能照搬照抄。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和报告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1.人员和设备(专门领导负责,指定2名专/兼职疫情报告员,有专用计算机和疫情电话,保证网络畅通)。

2.相关登记簿齐全(包括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簿、化验室/影像科室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自查记录、疫情分析报告等)。

门诊日志填写要求: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

出/入院登记填写要求: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化验室和影像科室登记簿填写要求: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6项基本内容。

各种登记簿和传染病报告卡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不得缺项漏项,传染病报告卡填报人必须签名。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报告记录须保存3年,传染病信息资料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化验室登记簿、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上报信息必须一致。

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其它痕迹资料

(1)培训:通知、签到、讲义、总结、影像资料等。培训内容必须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网络直报系统相关要求、上级下发的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等方面的文件等。

(2)疫情分析报告(可到网络直报系统的监测信息反馈下

载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测月报做参考)。

(3)传染病疫情自查记录(每周1次)。

(4)传染病报告奖惩记录。

四、重点传染病社区管理

1.艾滋病(根据专业机构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

2.肺结核(根据专业机构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

3.其它重点防控传染病(手足口病、流感/人禽流感等)。社区管理工作主要包括:①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②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③流行病学调查④疫点疫区处理⑤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⑥宣传教育等。

以上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及专业机构有关要求开展,要有详细的记录并辅以影像资料。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要会正确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按照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和预警机制、处臵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评估的基本框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预案内容要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臵工作培训与演练

每年至少1次针对某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臵工作开展培训与演练,医院及辖区卫生室工作人员均要求参加,有通知、签到、讲义、演练方案、总结和影像资料。

4.应急物资储备

卫生院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个人防护应急包(按服务人口每万人2套或按本单位应急队员人数配备,应急包内物品包括:N95口罩2个,防护眼镜1只,工作帽1只,一次性反穿衣1套,猴式防护服1套,医用手套3副,一次性黄黑塑料袋足量,雨靴1双,鞋套,一次性拖鞋,碘伏,一次性毛巾、香皂,手电筒等用品),以及必要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和消杀药械,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制度、物资详细清单和使用记录,并按照用品保质期要求及时更换。

六、村卫生室工作要求

村卫生室要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各项制度(见模板),建立门诊登记本并按要求详细登记,要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本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卫生院统一制定,参与病人随访、管理和相关信息日报告等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有记录存档。

篇7: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报告制度

1.为了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的 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进一步规范学校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2.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长负责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由医务室负责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及防治工作。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8种法定传染病、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4.发现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学生群体性发病等情况,学校卫生所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对疫情进行初步核实,确认后由专人按要求及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学校教职员工发现疫情不得瞒报、漏报、缓报疫情。6.疫情未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核实,学校任何部门和人员不得随意发布任何疫情信息。

7.在传染病高发及流行期间,学校各班级要建立学生缺课登记调查和晨检制度,做好记录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学生,应及时上报学校并督促其到卫生所就诊。8.一旦发现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学校要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对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做好隔离治疗、疫苗接种、预防服药、消毒杀虫灭鼠、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等工作,并及时收集上报疫情进展变化情况。

9.各院系学工组长和辅导员要按卫生部门的要求,督促患传染病的学生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未满,不得随意恢复上课。对因隔离期未满复课而引起传染病蔓延的要追究责任。

10.要加强对住校学生的管理,发现患病要及时督促就诊,并做好宿舍的消毒工作。经常保持教室、宿舍等学生聚集场所的空气新鲜,做好通风换气。

篇8: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1.1 发病率

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 (按发病日期) 统计, 2008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2008年全市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 计11 122例, 发病率为181.26/10万, 与2007年比下降6.11%。发病率与2007年相比上升的病种:艾滋病、HIV感染者、百日咳、麻疹、布病、炭疽、肺结核。下降的病种:肝炎、菌痢、伤寒+副伤寒、淋病、梅毒、流脑、猩红热、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疟疾、新破。

1.2 发病位次

报告发病例数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肝炎 (4 133例) 、肺结核 (3 419例) 、菌痢 (1 292例) 、麻疹 (1 066例) 、梅毒 (422例) , 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37.16%、30.74%、11.62%、9.58%、3.79%。其他传染病发病依次为淋病 (344例) 、猩红热 (325例) 、流行性出血热 (52例) 、乙脑 (11例) 、布病 (16例) 、狂犬病 (2例) 、伤寒+副伤寒 (2例) 、疟疾 (6例) 、HIV感染者 (41例) 、百日咳 (6例) 、艾滋病 (3例) 、炭疽 (2例) 。

1.3 死亡率

2008年全市共报告传染病死亡病例30例 (肺结核18例、乙肝6例、狂犬病2例、艾滋病2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戊肝1例、疟疾1例) , 死亡率为0.49/10万, 与2007年比下降17.05%;病死率为0.27%, 与2007年比下降11.66%。

1.4 分布

1.4.1 地区分布

全市10个县 (市) 、区报告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 (1/10万) 由高至低依次为天桥区 (262.99) 、槐荫区 (234.19) 、市中区 (219.01) 、历下区 (214.03) 、历城区 (189.41) 、长清区 (169.79) 、商河县 (150.84) 、济阳县 (143.24) 、平阴县 (137.02) 、章丘市 (114.01) 。市区 (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 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 计5 100例, 发病率为232.60/10万, 死亡22例, 死亡率为1.00/10万, 病死率为0.43%;郊县 (历城区、章丘市、长清区、平阴县、商河县、济阳县) 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 计6 022例, 发病率为152.71/10万, 死亡8例, 死亡率为0.20/10万, 病死率为0.13%。地址不详报告乙类传染病7种, 计75例, 无死亡病例报告。

1.4.2 季节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 5~9月份为发病高峰, 报告5 882例, 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52.89%, 与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有关。

1.4.3 年龄、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以20~44岁年龄组最高, 占发病总数的42.43%。男性报告发病7 397例, 发病率为237.83/10万, 死亡20例, 死亡率为0.64/10万;女性报告发病3 725例, 发病率为123.11/10万, 死亡10例, 死亡率0.33/10万。男性报告发病多于女性, 性别比为1.99:1。

1.4.4 职业分布

农民发病最多, 占发病总数的31.76%;其次为工人、离退休人员、散居儿童和学生, 分别占10.67%、10.67%、10.43%和9.39%。

1.5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情况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为4 628例, 占发病总数的41.61%, 发病率为75.42/10万, 比去年下降9.54%, 死亡6例。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4816例, 占发病总数的43.30%, 发病率为78.49/10万, 比去年上升13.74%, 死亡18例。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1 588例, 占发病总数的14.28%, 发病率为25.88/10万, 比去年下降32.52%, 死亡1例。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90例, 占发病总数的0.81%, 发病率为1.47/10万, 比去年下降16.95%, 死亡5例。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

1.6 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 (按发病日期) 统计, 2008年全市共报告7种丙类传染病, 病例报告总数为5 726例, 发病率为93.31/10万, 发病率与去年比下降31.34%, 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病种分别为手足口病 (3 241例) 、流腮 (1 321例) 、其他感染性腹泻 (896例) 、风疹 (158例) 、流感 (93例)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6例) 、斑疹伤寒 (1例) 。

2 重点传染病发病分析

2.1 艾滋病

2008年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0例, 艾滋病病人6例, 死亡12例 (感染者死亡10例, 病人死亡2例) ;与去年相比, 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数是2007年的1.91倍 (86/45) , 同比上升了91.11%。

2.1.1 季节分布

1月份3例, 2月份4例, 3月份6例, 4月15例, 5月份11例, 6月份5例, 7月份4例, 8月份5例, 9月份7例, 10月份4例, 11月份13例, 12月份9例。

2.1.2 职业分布

职业以农民最多, 占18.60%;其次分别为商业服务人员、家政及待业人员、工人, 分别占9.30%、8.14%和6.98%;其他职业包括个体、无业等占29.07%。

2.1.3 地区分布

发现并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86例, 按现住址统计, 以山东省人员为主59 (60) 例, 占68.60%, 其中济南市36例, 德州市6 (7) 例, 菏泽市4例, 济宁市3例, 临沂市2例, 潍坊市2例, 不详市1例, 东营市1例, 聊城市1例, 泰安市1例, 枣庄市1例, 淄博市1例;外省市27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例, 四川省3例, 广东省1例, 黑龙江省1例, 吉林省1例, 北京市1例, 外籍1例, 山西省1例。

2.1.4 年龄、性别分布

年龄最小的3岁, 最大的57岁;20~45岁组77例, 占89.53%。男性69例, 女性17例, 分别占80.23%和19.77%。

2.1.5 传播途径

同性传播23例, 注射吸毒23例, 异性传播23例, 不详6例, 采血 (浆) 3例, 性传播+注射毒品2例, 母婴传播2例, 输血/血制品2例, 其他2例。

2.1.6 流行特征分析

2008年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86例, 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无明显的季节性。与去年报告疫情数相比有明显上升趋势, 同比增长91.11%。分析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1) 今年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量较多, 在该人群中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有所上升, 占2008年疫情报告数的20.93% (18/86) 。 (2) 今年济南市作为61个试点城市之一, 分别于4~6月和10~12月承担两轮“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调查”任务, 通过该项调查工作, 在男男性接触的人群中发现较多感染者/病人, 通过专题调查及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全年在男男性接触者共发现病例23例, 占2008年疫情报告数的26.74% (23/86) 。前两项合计占47.67%。 (3) 在外来妇女中发现的3例阳性病例, 针对其配偶及子女开展的检测结果全部出现家庭内传播。 (4) 随着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及医疗机构针对住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开展的常规检测和血液中心针对无偿献血者开展的常规检测, 通过自愿咨询检测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检测发现一定数量的感染者。

2.2 病毒性肝炎

2008年全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 133例, 发病率67.36/10万, 居传染病报告发病首位。死亡7例, 死亡率0.11/10万, 病死率0.17%, 发病率与去年比下降11.15%。其中甲肝48例, 乙肝3 543例 (死亡6例) , 丙肝296例, 戊肝99例 (死亡1例) , 未分型156例。

2.2.1 甲型肝炎

全年报告发病48例, 发病率0.78/10万, 与2007年比下降40.28%。发病主要分布在平阴县15例, 长清区11例, 章丘市7例, 合计占甲肝报告发病的68.7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 其次是工人、学生。发病年龄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性别比为2.43:1。甲型肝炎的下降趋势与济南市把甲型肝炎作为重点病管理, 注意了暴发点控制并取得明显效果有关。

2.2.2 乙型肝炎

全年报告发病3 543例, 发病率为57.74/10万, 占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总数的85.72%, 死亡6例, 死亡率0.10/10万, 病死率0.17%。地区分布:各区县均有病例报告, 发病数较多的是历城区, 天桥区, 历下区;发病年龄以20~50岁组为主, 占乙肝报告发病的70.82%, 男性报告发病2 592例, 女性报告发病951例, 性别比为2.73: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 其次为工人、家务及待业, 分别占乙肝报告发病数的38.55%、14.56%、12.93%。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和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升高, 儿童乙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及所占比例不断减少, 15岁以下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数明显下降。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受到报告敏感性的影响, 这与医疗机构报告标准不统一有直接关系, 如果报告标准相对统一, 新发病例将呈明显下降趋势。

2.2.3 丙型肝炎

全年报告发病296例, 发病率为4.82/10万, 病例主要分布在市区, 占丙肝报告发病的68.58%;发病年龄以40~64岁组为主, 占46.62%;职业分布以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工人为主, 分别占该病报告发病数的32.77%、15.54%、14.86%。

2.2.4 戊型肝炎

全年报告发病90例, 发病率为1.47/10万, 发病率与去年比下降9.52%;死亡1例, 死亡率0.02/10万, 病死率1.11%。报告发病主要分布在市区;年龄分布主要在40~64岁组, 占该病报告发病数的66.67%;性别比5.43:1;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为主, 其次是农民和工人, 分别占28.78%、18.89%、16.67%。

2.3 肺结核

2008年全市共报告肺结核3 419例, 发病率为55.72/10万, 居传染病报告发病第二位。发病率与去年比上升0.59%, 死亡18例, 死亡率为0.29/10万, 病死率为0.53%。其中涂阳 (1 332例、死亡9例) 、菌阴 (1 563例、死亡6例) 、未痰检 (489例、) 、仅培阳 (35例、死亡1例) 。报告发病最多为历城区 (577例) , 其次为章丘市 (502例) 和商河县 (397例) 。男性报告发病2 211例, 女性报告发病1 208例, 性别比1.83:1。病例主要分布在20~49岁年龄段, 占该病报告发病数的47.70%。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和学生为主, 分别占该病报告数的45.42%、11.11%和10.41%。济南市加大了对肺结核疫情的报告和病人管理工作力度, 肺结核发病率较平稳, 但郊县发病率明显高于市区。其中菌 (-) 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 涂 (+) 报告病例数有较大幅度减少。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流行和集中的趋势对今后的肺结核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

2.4 狂犬病

2008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例, 发病率为0.03/10万, 病死率为100%, 发病率较去年下降84.90%。商河县和天桥区各发生1例, 分别发生在6月和12月, 病人均为农民, 男、女各1例, 年龄分别为41岁和58岁。2例病人均有犬只咬伤史, 均未处理伤口。商河县病例在村卫生室接种的狂犬病疫苗, 未完成接种程序即发病。天桥区病例未进行疫苗接种。未进行伤口处理、未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导致病人发病的原因。

2.5 流行性出血热

2008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53例, 死亡2例, 发病率为0.86/10万, 病死率为3.77%, 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去年 (0.93/10万、3.51%) 基本持平。

2.5.1 地区分布

全市各个县市区均有出血热病例报告, 郊县 (1.17/10万) 发病率明显高于市区 (0.32/10万) , 发病率最高的为章丘市 (1.89/10万) 和历城区 (1.40/10万) , 发病率最低的为槐荫区 (0.24/10万) 和平阴县 (0.28/10万) 。

2.5.2 季节分布

除9月份外, 其他各月均有发病, 发病数波动在1~8例之间, 季节性高峰不明显。

2.5.3 人群分布

14~87岁年龄段均有发病, 20~79岁年龄段发病50例, 占94.33%。男性发病32例, 女性发病21例, 男女发病比为1.52:1。发病数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农民40例、离退人员4例、工人3例。

济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处于稳步下降期。从报告病例类型来看, 临床诊断病例占71.70%, 实验室诊断病例占28.30%;临床诊断病例多于实验室诊断病例。

济南市流行性出血热冬春季发病数增加, 发病峰值高于其他季节, 表明与鼠类变迁密切相关。全市10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 但郊县发病占该病的86.79%。原因主要是人口密集、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条件差、卫生状况恶劣、人群预防接种等问题造成。提高人群防护意识, 是今后能不能有效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最关键问题。

2.6 麻疹

自济南市开展麻疹计划免疫工作以来, 麻疹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4年发病达历史最低水平, 发病率仅为0.16/10万, 但自2005年开始, 连续4年麻疹发病显著上升, 今年疫情上升特别明显, 报告麻疹发病1 066例, 位居全省首位, 发病率为17.37/10万, 为济南市1981年以来发病率最高年份。

2.6.1地区分布

发病主要分布在城区, 共626例, 占发病总数的58.72%;县区发病428例, 占发病总数的40.15%。商河县发病率最高27.64/10万 (166例) , 其次为济阳县26.48/10万 (142例) , 市中区24.67/10万 (147例) , 天桥区22.19/10万 (133例) , 槐荫区21.33/10万 (89例) , 历下区17.41/10万 (101例) , 历城区16.76/10万 (156例) , 章丘市8.65/10万 (81例) , 长清区6.72/10万 (35例) , 平阴县1.14/10万 (4例) 。其中有12例地址不详。

2.6.2季节分布

与往年相比, 今年从1月开始就进入发病高峰, 一直持续到3月份才有所回落。今年最明显的发病特点就是发病高峰持续时间长, 从1月一直到6月发病一直居高不下。

2.6.3 人群分布

发病主要分布在7岁以下儿童和成人,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8.72%和37.34%。其中, 0岁组432例, 1岁组38例, 2岁组46例, 3~6岁组91例, 7~9岁组41例, 10~14岁组20例, 15岁以上398例。

2.6.4 职业分布

散居儿童发病最多565例, 占发病总数的53.00%;其次为农民143例, 学生82例, 托幼儿童和工人分别为50例、60例, 其他166例。

2.6.5 发病原因

2005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来, 国家要求对原来收费的一类疫苗免费, 一类疫苗补助经费由当地政府承担。但由于种种原因, 部分区县政府一直未落实一类疫苗补助经费或落实不足, 基层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部分地区预防接种工作不落实, 主动监测流于形式, 存在免疫空白。部分地区麻疹疫苗接种不及时, 导致满8月龄~1岁儿童发病。流动人口管理难度较大, 部门之间的配合有待加强。部分医疗机构预检分诊不落实, 传染源管理不善, 存在医院内感染的可能, 造成疫情扩散。另一方面, 济南相邻地市麻疹高发, 大量到济南就诊病例也造成了麻疹的传播扩散。

2.7 布病

全年报告发病16例, 发病率为0.26/10万, 发病率较去年 (0.36/10万) 下降27.78%。2008年全市3个县市区有布病病例报告, 分别是章丘市12例, 历城区、长清区各2例。34~76岁年龄段均有发病, 30~年龄组发病7例, 占43.75%。男性发病13例, 女性发病3例, 男女发病比为4.33:1。病例均为农民。加强对畜类动物的检疫和局部暴发点的处置是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2.8 疟疾

2008年全市共发现疟疾病人11例, 其中本地病人6例, 发病率0.1146/10万, 外地病人5例;血检疟原虫阳性者10例, 临床诊断1例。没有本地居民当地感染病例。本地居民国外感染4例, 本地居民外省感染2例。对报告的11例疟疾病例, 全部按照要求进行了网络直报,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济南市的6例疟疾病人分布在槐荫区、市中区、长清区、章丘市4个区县。6人中2人去过安徽, 3人非洲务工返回, 1人从缅甸返回。6例本地病人中, 年龄最小的20岁, 最大49岁。发病时间分布在7~11月, 这个时间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返回比较集中的时间。6例本地病人均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3例间日疟, 3例恶性疟, 其中1例恶性疟病人死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非洲经济建设支援力度的加大, 济南市来往于非洲和我国南方疟疾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会逐渐增多, 今后的防制、监测重点应当放在这部分重点人群上, 提高监测的针对性和防制的有效性。

2.9 手足口病

2008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 241例, 发病率52.82/10万, 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8.09%, 无死亡病例报告。

2.9.1 地区分布

10个县 (市) 区均有发病, 市区发病率 (84.28/10万) 明显高于郊区 (35.32/10万) 。发病数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历城区、天桥区和市中区, 分别为791例、756例和431例, 分别占全市发病总数的24.41%、23.33%和13.30%。报告发病率以天桥区最高126.16/10万, 平阴县最低6.55/10万, 发病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天桥区、历城区和槐荫区, 分别为126.16/10万、85.00/10万和79.58/10万。

2.9.2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报告。发病高峰在4~7月份, 报告2 795例, 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86.24%。5月份报告病例最多1 477例, 其次为6月781例、7月324例, 分别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5.57%、24.10%、10.00%;以2月份报告病例最少7例, 占发病总数的0.22%。

2.9.3 年龄、性别分布

报告病例全部在40岁以下, 发病集中在0~10岁, 占发病总数的98.03%。其中2~岁组、3~岁组和4~岁组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居前三位, 发病数分别为859例、661例和572例, 发病率分别为1216.85/10万、939.01/10万和813.60/10万,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6.50%、20.39%和17.64%。男性发病2 011例, 发病率64.66/10万;女性发病1230例, 发病率40.65/10万,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63:1。

2.9.4 职业分布

作为儿童常见传染病, 发病集中在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0.54% (1 962例) 、35.39% (1 147例) 和3.52% (114例) 。

2.10 流感

济南市今年共发生流感病例93例, 发病率为1.52/10万, 比去年下降13.14%。无暴发疫情, 无死亡病例。

2.1 0. 1 地区分布

10个县 (市) 区除商河县外均有病例报告。以历下区报告病例最多, 占全市报告病例的24.73% (23/93) ;其次为槐荫, 占全市报告病例的21.51% (20/93) 。

2.1 0. 2 季节分布

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1~3月及10~12月, 以1月份报告病例最多, 占全年报告病例的80.66% (75/93) 。

2.1 0. 3 人群分布

报告病例年龄以0~4岁最多, 占病例总数的45.16% (42/93) ;其次为5~9岁组, 占病例总数的25.81% (24/93) ;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最多, 占病例总数的56.99% (53/93) , 其次为学生, 占病例总数的25.81% (24/93) 。男女性别之比为1.58:1 (57/36) 。

2.1 0. 4 流感监测

全市4家流感监测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1 804例, 同期监测门诊就诊病例总数95 519例, 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为1.89%, 较2007~2008年度同期 (1.73%) 上升9.25%。

2.1 0. 5 疫情分析

2008年的流感发病疫情报告全部来自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样本阳性分离结果的流感样病例, 因此, 报告发病不代表实际发病疫情。本年度济南市流感疫情比较平稳, 较往年比没有明显的波动。

2.11 流腮

今年流腮疫情较去年上升特别明显, 报告流腮发病1 321例, 发病率为21.53/10万。

2.1 1. 1 地区分布

发病主要分布在县区, 共702例, 占发病总数的53.14%, 其中章丘发病最多, 为475例。城区发病共611例, 占发病总数的46.25%。有8例地址不详。章丘发病率最高47.30/10万 (475例) , 其次天桥24.03/10万 (144例) , 历城23.64/10万 (220例) , 槐荫20.37/10万 (85例) , 商河18.98/10万 (114例) , 市中17.79/10万 (106例) , 长清15.94/10万 (83例) , 历下9.65/10万 (56例) , 平阴4.27/10万 (15例) , 济阳2.80/10万 (15例) , 其中有8例地址不详。

2.1 1. 2 时间分布

流腮今年的发病数除了1、2月份和8、9月份的寒暑假, 其余月份一直居高不下

2.1 1. 3 人群分布

发病主要分布在2~6岁和7~15岁年龄组,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4.38%和53.75%。其中, 0岁组5例, 1岁组5例, 2~6岁组322例, 7~15岁组710例, 15岁以上279例。

2.1 1. 4 职业分布

学生发病最多876例, 占发病总数的66.31%;其次为托幼儿童237例, 散居儿童90例;其余职业分布不明显。

3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统计, 2008年, 传染病报告卡有93.93%来自综合医院, 3.61%来自专科疾病防治院 (所、站) , 1.14%来自卫生院, 此外,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防疫站) 和妇幼保健院报告的病例数分别占0.95%和0.27%。这5种类型的报告单位所报病例数占99.90%, 是主要的报告单位类型。

全市10个县 (市) 、区无零缺报现象。

2008年, 全市共报告31 393张传染病报告卡, 无重卡。审核率为100% (按照报告地区、全部病种统计) , 采用诊断时间到报告时间、报告时间到县级审核时间两个时间段来评价全市各区传染病报告卡的报告、审核及时性。报告及时率99.89%, 审核及时率99.94%。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统计, 2008年, 济南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

传染病突发事件15起, 报告发病135例, 死亡3例。

按病种统计:水痘4起, 发病84例;出血热3起, 发病3例, 死亡3例;流腮3起, 发病43例;布病2起, 发病2例;斑疹伤寒1起, 发病1例;恙虫病1起, 发病1例;皮肤炭疽1起, 发病1例。

按报告地区统计平阴县3起, 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各2起;市中区、济阳县、商河县各1起;历下区、槐荫区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职业中毒突发事件1起, 报告发病1例。

食物中毒突发事件1起, 报告发病28例, 无死亡。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信息374起, 报告中毒病例536例, 死亡20例。其中市中区82起, 槐荫区68起, 章丘市63起, 历城区47起, 济阳县41起, 商河县32起, 历下区21起, 天桥区13起, 平阴县5起、长清区2起。

2008年, 济南市在应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 时, 能够做到灵敏反应、有效防控, 及时开展对事件的核实确认、现场流调、病例搜索、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防治效果评估, 事件结束后及时做出现场工作总结和反馈。

5 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报信息

2008年, 全市共监测聚集性病例654起。

按地区分布统计:分别为商河县91起, 天桥区97起, 章丘市78起, 市中区76起, 槐荫区75起, 历城区71起, 济阳县64起, 长清区61起, 历下区28起, 平阴县13起。按病种统计: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流腮、麻疹、菌痢、感染性腹泻、肝炎、肺结核、猩红热、乙脑、布病、风疹、出血热。均进行流调并按要求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初中教师读书汇报方案下一篇:水与土的交谈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