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方案

2024-05-06

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方案(通用8篇)

篇1: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方案

花院卫生院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重点传染病在本辖区的发生和蔓延,保障辖区内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辖区的社会稳定,按照上级指示对重点传染病防治的要求,根据我院的人员、技术、设备等条件,重点工作要放在加强群防群治和组织宣传以及做好疫情报告等方面。现结合我辖区实际情况,制定花院卫生院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竹根滩卫生院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王珍杰院长

副组长:王娜防疫组组长

成员:王伟

高雪松

吴淑华

徐积金

李洪平

职责:负责本辖区重点传染病防控组织,协调督查等工作。

二、建立健全医疗救治制度,成立医疗救治小组,李洪平同志任组长,成员主要由临床医护人员组成。

小组职责:

1、迅速对疫情及预防控制效果作出评估;负责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会诊,制定对病人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讨论救治人员的工作指导。

2、门诊部负责对疑似病人的初步临床诊断,紧急处理、隔离观察及转送。

3、对隔离、观察人员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治和医疗观察,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同时,对可能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池物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4、建立病人及疑似病人转送制度,必要时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小组进行会诊。

5、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建立疫情报告制度,收集、整理收治病例资料,及时向庄河市疾控中心报告。

6、药品、消毒物品、应急器械及物资的准备。

7、指导辖区做好预防控制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三、疫情处理,成立疫情处理应急小组。

王娜同志任疫情处理小组组长,成员主要由公共卫生部人员组成。

1、建立健全重点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发现疫情时立即向市疾控中心、乡政府报告。

2、根据突发事件情形,启动应急系统。合理调拔人员,做好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疫情报告,现场处理等工作。

3、及时报请市防控中心派人赶赴现场,针对疫情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加强监测,防止疫情扩散,同时进行流行病等调查,及时采取监测,密切观察疫情动态。

4、指导有关科室对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同时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村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重点传染病防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免疫规划工作的能力和认识。

2、加强免疫规划管理。

3、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后勤保障。

4、规范疫情管理,设立专人管理疫情报告,并有专用电脑,保证疫情网络24小时畅通,及时准确上报。

5、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6、加强支源病防治工作。

花院卫生院

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日

篇2: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方案

为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确防治麻疹疫情传入流行,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结合我地区实际,特制定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成立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我镇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特成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由张翊婷同志具体负责全镇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卫生室、各学校、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宣传单、宣传画、标语、横幅、黑板报等形式进行有关传染病知识宣传;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宣传,以了解有关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三、工作要求

1、卫生院

负责对全地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全盘领导;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督导检查各单位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在与学校、幼托机构联系,协调安排对幼儿园查证验证工作,并与疾控中心协调有关事宜。

2、各村卫生室

安排专人负责传染病工作,认真学习有关传染病法律法规,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要求,负责本村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传染病的自查,发现传染病,按照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报镇卫生院,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并负责本村幼儿园目标儿童查证验证工作。

3、各学校、幼儿园

(1)制定完善的学校传染病防治预案,成立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健全机制,确保人员、措施到位,配合卫生院,村卫生室做好入学儿童查证验证工作。

(2)大力开展卫生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师生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意识,开展卫生知识教育,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手足口病、禽流感、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脑、疟疾等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教育学生自觉养成勤洗手、多通风、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并且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不断提高师生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意识。(3)认真做好晨检工作

学生是易感人群,春季又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各学校要严格按照传染病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制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及时发现患病学生,做好缺课记录,对因病缺课学生要做好跟踪登记,并及时报镇教育组、镇卫生院。

(4)学校一旦出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立即对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并最短时间报告镇教育组、镇卫生院,不得对传染病疫情瞒报、漏报、谎报,一经发现,严厉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成立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安排专人负责,并坚持属地管理制度。各村卫生室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围绕爱国卫生运动和防治传染病等重点,细化、量化工作目标。

2、广泛宣传,广泛动员,采取“小手拉大手”的办法,学校开设爱国卫生知识宣传课,让学生向家长宣讲,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广播作用,利用发放明白纸、制作宣传版块、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进行爱国卫生运动和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篇3: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方案

发热、腹泻是许多传染病的常见症状[4],是常用的传染病症状监测指标。在社区早期发现和识别传染性疾病,要求社区医生具备基本的传染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诊疗水平相对较低[5],建立对于发热和腹泻患者的标准化临床路径,有助于提高社区医生诊断的正确性,减少传染病播散、危重病人病情延误等的发生。

本课题旨在研究社区发热和腹泻患者的传染性和病情分层技术以及标准化临床诊疗流程,制定出发热和腹泻患者中疑似传染病者和危重病人相应的转诊机制,并研制出社区发热、腹泻症状对疾病暴发流行的早期识别和预警适宜技术规范,以实现对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合理转诊、及时治疗,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机构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

为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为社区发热和腹泻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2010年1月15日~1月22日合作进行了本次全市范围的调查。

1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城八区随机抽取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所有在职社区医生及管理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分为医生和管理者两种问卷,医生问卷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发热和腹泻患者的接诊和转诊情况、传染病确诊能力和依据等)、对传染病控制和管理工作的认识等。管理者问卷在此基础上减少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的相关问题,增加了部分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问题。

调查共发放420份问卷,回收有效医生问卷369份,管理者41份,有效回收率为98.1%。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数量在1.2~30万人/中心,平均服务人口数7.9万人/中心,日均门诊量30~998人次/日,医护人员数量6~230人/中心。其中两家中心没有实体机构只有分站,只填写了管理者问卷。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大部分医生和管理者具有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背景及本科学历;医生中59.6%有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工作的经历,平均工作年限为15.66年,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和初级为主(40.4%和45.4%);管理者中53.5%曾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工作过,平均工作13.96年,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和高级为主(69.8%和16.3%)。72.1%的管理者以医院管理为主兼做临床医疗。医生与管理者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传染病筛查门诊的设置情况

4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55.8%设有发热门诊,51.2%设有肠道门诊。有39.5%同时设有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

2.3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现状

41家机构中,38家(90.5%)机构有专人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对于本机构每月的传染病病例报告情况,62.8%的管理者表示“流感样病例”是其报告的常见病种,其次分别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和“结核病”,而“肝炎”、“麻疹”和“腮腺炎”相对较少见(图1)。有27.5%的管理者对本机构的传染病报告情况回答“不清楚”。

2.4 传染病的接诊和转诊工作情况

问卷就社区医生接诊传染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前的2周内,接诊过发热、腹泻疑似传染病病例的社区医生比例分别为22.0%和13.3%,其中分别有36.7%和30.4%的病例得到转诊;接诊过重症发热、腹泻病例的社区医生比例分别为15.4%和4.6%,其中分别有52.3%和52.9%的病例被转诊(表2)。

对于在日常工作中接诊到疑似传染病人时的转诊,社区医生中65.2%会选择将其转到传染病医院,29.2%会根据病人情况而定,5.3%会将其转到综合医院,只有0.3%会将病人留在社区医院诊疗。

*社区医生两周转诊率=两周内医生转诊总人数/两周内医生接诊总人数×100%

2.5 社区医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诊断能力现状的评价

社区医生认为,鉴别发热、腹泻病例是否为传染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是实验室和影像检查(分别为94.0%和95.9%)。分别有89.7%的管理者以及82.9%的社区医生认为本机构诊断发热和腹泻重症或疑似传染病的能力不足;对于缺乏的诊断能力,社区医生认为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能力处于第一位,分别为90.4%和92.5%。

2.6 社区医生和管理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的认识

2.6.1 对承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认识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中应承担的工作,医生和管理者认识比较一致(见表3),大多认为社区医生在健康宣教、疫情报告、配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免疫预防接种、传染病筛查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作用,医生与管理者之间的差异经检验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中作用的重要性,社区医生中65.9%认为非常重要,27.6%认为比较重要,5.7%认为一般,0.5%认为根本没用。而管理者这一比例依次为60.5%,34.9%,4.7%,0。

2.6.2 对在社区设立发热和肠道门诊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2.5%和69.6%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发热和肠道门诊,而管理者中认为必要的比例分别为58.1%和67.4%;分别有23.4%和25.2%的医生认为中心和站都应设立发热和肠道门诊,而只有16.3%和14.0%的管理者持这种看法。医生与管理者均认为发热门诊设置的必要性低于肠道门诊(见表4)。.此外,87.8%的医生认为有必要设立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热重症和传染病病例转诊机制,85.9%的医生认为有必要设立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腹泻重症和传染病病例转诊机制。

2.6.3 对目前社区传染病管理存在问题的认识

由表5可见,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的诊疗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实验室检查条件限制不能及时辅助病原学诊断”,高达90%以上;其次为“急需建立与上级医院的传染病患者转诊机制”、“急需上级医院对传染病患者诊疗救治指导及相关培训”和“需要设立传染病管理专项经费”。医生和管理者选择比例略有差异,经检验只有“需要设立传染病管理专项经费”和“其他”两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诊疗和管理中存在的困难,管理者和医生选择“人员配置不足”、“设施建设不到位”和“经费不足”的比例都较高,而“诊疗能力不够”和“管理缺乏激励措施”的选择比例相对较低(见表6)。

3讨论

3.1 社区发热及肠道门诊的设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设有发热或肠道门诊的机构约占50%,同时设有发热和腹泻门诊的近40%,不同机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调查还显示,约40%的管理者和医生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发热门诊,约30%认为没有必要设置肠道门诊,医生和管理者认为设置发热门诊的必要性都低于肠道门诊的设置。对于社区传染病筛查门诊的设置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尤其是发热门诊的设立,调查中的反馈显示,在社区有限的空间设置发热门诊很难满足呼吸道隔离的分区及防护要求。这提示我们,社区发热和肠道门诊的设置尚需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探讨。

发热、腹泻是社区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病种以流感样病例、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表现出发热、腹泻症状的病例为主,且两周内接诊过发热、腹泻疑似传染病病例的社区医生占有相当比例,提示在社区进行传染病症状监测,对加强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社区传染病诊断能力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社区医生认为根据本机构目前的情况,诊断发热和腹泻重症或疑似传染病的能力不足,而90%以上认为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是最缺乏的诊断能力,这与社区医生和管理者对传染病诊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一致。可见目前社区医生在做出诊断时比较依赖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辅助手段。这提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中,应重视对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能力的建设,同时也提示社区医生需要进一步培训,以提高在在社区卫生机构有限的辅助诊断条件下,对发热和腹泻患者传染病识别和判断的能力。此外,借助专家力量研究发热和腹泻疑似传染病及重症患者的社区标准化诊断路径并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设施对于提高社区医生的传染病筛查能力也很重要。

3.3 社区传染病转诊系统的设置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医生和管理者都赞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三级医院之间的发热、腹泻相关病例的转诊机制。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传染病诊疗条件和水平有限,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之间的专项转诊机制非常必要。对于在日常工作中接诊疑似传染病人时转诊的选择,70%以上的医生认为应当转诊到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等相关医院,只有0.3%的医生认为应将病人留在社区医院诊疗。但在实际工作中,接诊疑似传染病患者的社区医生只有40%-60%做出了转诊,说明社区转诊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提示应重视研究发热和腹泻疑似传染病及重症患者的社区标准化转诊流程,并建立适合现行医疗机构运行模式的转诊机制。

随着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日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也更被关注,特别是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传染病防控“网底”,不仅有利于解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对于有效实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控制的公共卫生目标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施志勇.提升社区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几点做法[J].江苏卫生保健,2010,12(5):34

[2]蒋宇音.从预防“SARS”看完善社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J].中国厂矿医学,2003,16(6):518-5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 3576/200804/29124.htm

[4]传染病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篇4:学校传染病防控探讨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8-02

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如果出现传染病,极易造成校内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学生感染疾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近年来,各类传染病疫情在学校里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及学校管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折磨[1],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流感、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传染的主要场所[2] ,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降低学校发生传染病的几率,加强学校管理,降低学生发生感染的机率。现对学校传染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学校传染病的控制管理情况及学生对传染病的了解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学校传染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2 方法 学校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整天集中在一起学习,相互之间的接触较为密切,如果卫生设施或者卫生制度不够健全,或许是学生的卫生习惯较差,就导致学校当中容易发生传染病,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管理[3]。对此,应当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加强传染病管理,保证学校管理的秩序。

预防措施: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伴有传染病的学生,应当停课居家或门诊隔离治疗,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要定期地向学生开展各种传染病知识教育,以使学生充分地了解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如果自己出现此种症状后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形成传播感染。对于学生宿舍,学校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指导学生经常打扫宿舍卫生,保持干净、整洁和通风,以免感染疾病。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入校体检管理,为学生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在新生入校之初,要对新生进行严格体检,以填补学生的免疫空白,通过加强管理,以减少学生之间传染病的感染及传播[4]。再次,当社会上出现某种传染病时,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免疫接种管理,并尽量取消大型的聚会活动,以避免学生出现疾病感染。

控制措施:首先要做好传染病发生后的工作,当学生出现传染病时,学校应当立即将学生隔离,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同时应当积极配合疾病控制部门,针对学生疫情,实行有效解决措施,实施经常性消毒,以抑制传染病的感染。其次,学校完善学生的缺课报告制度,对于没有上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询问及核实,以保证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地发现新病人,并及早报告,对于出现疫情的学生,则要及时报告并送學生就医,同时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其他学生的安全[5]。再次,学校医务室应当配备专门的医生,当学生出现传染病后,校医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治疗,并对其他学生进行检查,同时报告上级,并发放相关传染病控制药物,以降低学生中疾病传染的几率。

2 结果

通过对学校传染病的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如果出现传染病,则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当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加强学生管理,降低传染病的发病几率。

3 讨论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会对大批的学生产生严重的影响,不仅会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会导致社会和家庭产生不安定因素,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措施如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学生的入学体检,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宿舍及食堂卫生管理等,传染病控制措施如完善学生的缺课报告制度,随时了解学生动向,保证学生安全,积极处理传染病发生后的工作,以免疫情继续蔓延,对学校造成更大的损害。以期通过这些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在传染病发生的第一时间,可以及时进行控制,以免疫情传播,给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总之,学校的传染病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降低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的几率,从而确保学校管理的正常秩序,减少社会及家庭的不安定因素。

参考文献:

[1] 麦浩.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26(05):36-37.

[2] 费方荣,冯录召,许真,等.2008-2010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9):691-693.

[3] 李冬梅,刘海博,甘亚弟.北京市大兴区学校托幼机构5年传染病发病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0,58(24):78-79.

[4] 胡茂红,涂正波,吴景文.南昌市1998——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64(02):56-57.

篇5: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方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镇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对防治工作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特成立防控领导,其人员组成名单如下:

组长:梁富淑(王母办副主任、王母办卫生院院长)副组长:邓国富(王母办卫生院副院长)

成员:冉启珍(王母办卫生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妇幼专干)

王建伟(王母办镇卫生院防保组长)

黄明莲(王母办镇卫生院妇产科主管护理师)王军丽(王母办卫生院内儿科医师、财会)

侯威(王母办卫生院护士)

小组办公室设在复兴镇卫生院,邓国富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全面负责制定防治方案、督查、资料收集归档及上报等工作。

二、早诊早治早报告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防保科及院长报告,由院长在2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二)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卫生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县级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由传染科医生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三)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县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五)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三、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预防传染病

(一)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二)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三)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咨询处,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地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学校、农村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四)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

1、麻疹的预防保健知识;

2、水痘的预防保健知识;

3、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保健知识;

4、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保健知识;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附件1

麻 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

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附件2

水 痘

水痘是儿童的高度急性传染性疾病,偶发于成人。以冬春季发病为主,有终生免疫力。它是由复合疱疹DNA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原发感染。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水痘传染性强。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都有传染性。

中药方剂:

连翘、牛蒡子、桑叶各9克,荆芥4.5克,大青叶15克。

瘙痒较剧,加蝉衣4.5克,白僵蚕、白蒺藜各9克。

水疱较多,加泽泻9克,生薏仁、滑石各12克。

发热重,舌苔黄膳,去荆芥、配加银花、黄芩各9克,蒲公英15克,黄连3克。

营分有热,见神烦不宁、舌绛,去荆芥,加生地12克,丹皮、赤芍各9克,紫花地丁15克;伴神昏者,另用万氏牛

黄丸一粒化服;兼抽搐,再加石决明30克,钓藤15克(后下),地龙9克。

②红豆30克,白萝卜60克,淡竹15克煎水代茶饮。附件3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多见于儿童,也偶见于成年人。一般患过此病的人痊愈后,便具免疫力,但也有少数人会再患此病。

中药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只要辩证正确,及时治疗,可以治愈。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风热外感型和热毒炽盛型两个类型,患者可根据各型的症状特点,辨证治疗。

一、风热外感型:这种类型与感冒有些相似,症见头痛,发热不高,多在37.5℃~38.5℃之间,有的还可有喷嚏、流涕,腮部肿胀酸痛,进食咀嚼均感腮部有十分难受的酸痛,舌质红,舌苔多呈薄黄,脉多浮数(即轻轻一按即可感到脉博跳动且跳动很快)。

治疗应清热解毒,透表散结。可用:薄荷5克(后下),连翘12克,土金银花15克(即本地出产的金银花),玄参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荆芥6克,板蓝根25克,牛蒡子9克,黄芩8克,黄柏6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3~4剂。

配合药物外敷,有助于提高疗效。可用黄柏粉6克,青黛粉4克调匀,加入食醋调成糊状外敷腮部肿痛处,只要皮肤不敏感,可连敷8小时~10小时。休息3~4小时换药再敷。在农村可用新鲜仙人掌去刺,洗净捣烂外敷,疗效也相

当好。若无仙人掌,也可用蓝靛外敷。

二、热毒炽盛型:除腮部肿大较为明显外,腮部胀痛明显,稍为轻触即感疼痛。进食咀嚼吞咽均感艰难,咽喉部红肿,大便硬结不畅,小便短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脉弦数(如按琴弦,且脉搏跳动快)。

治疗时应当荡涤热毒,消肿软坚。可用:黄芩12克,胡黄连8克,黄柏6克,蒲公英32克,马勃4.5克(布包煎),生蒲黄3.3克(布包煎),夏枯草18克,柴胡6克,玄参12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每天1剂,连服3天。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方:凡未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又接触过病人者,可煎服下列中草药,每天1剂,连服3~4天。

土金银花15克,板蓝根20克,鸭跖草12克,蒲公英18克,蜜枣5枚。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如上述药物不全,可用下列药物补充,缺一补一,缺二补二,依此类推。替补药物及剂量为:大叶桉树叶18克,虎杖15克,马齿苋20克,败酱草15克)。

附件4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为1~3日。起病急骤,以高热、畏寒、头痛、乏力、酸痛等为主要表现,此时呼吸道症状可不严重。2~3日后,全身症状逐渐减退,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著,少数病人可有鼻出血、食欲不振、恶心以及便秘或者腹泻等轻度胃肠

道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流感属“时行感冒”,一般按风寒、风热、暑湿三种情况论治。

风寒证

主要有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轻按即感觉到脉跳,且有绷紧之感)等表现。

对此证可用辛温解表的方法,常用荆防败毒散:

方药:荆芥、防风、姜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15克,甘草5克。

风热证

主要有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脉搏快,轻轻一按就可感觉到脉搏跳动)等表现。

此证应予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

方药:连翘、银花15克,桔梗、薄荷、甘草、牛蒡子各6克,竹叶、荆芥、豆豉各10克。

暑湿证

主要有发热、少汗、身体酸痛、头昏重、眼痛、口中粘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脉捕快而不畅)等表现。

此证应清暑祛湿解表,常用香薷饮:

方药:银花、连翘、扁豆各9克,香薷、厚朴各6克。

以上三证的方药均应和水煎服(若嫌不方便,也可到药店买成药)。煎药时宜于轻煎,不可过煮。煎好后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吃热稀饭,米汤以助药力。出汗后尤应

避风保暖,以防复感。

此外,在流感易发的季节,尤其要重视预防。可根据时令选择以下方药:

冬春风寒多发季节: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3天。

夏日暑湿当令季节:香薷、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煮汤代茶饮。

流感广泛流行时,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生甘草3克煎服,每日一剂。

附件5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可以导致数以亿计的禽类死亡并可以传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

重者因心、肾等多种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专家认为,面对如非典、禽流感

等大规模病毒性流行病,西药对其作用甚微,并且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中药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可用于解表清热类的中成药有:连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清热解热类的有: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

清热开窍化瘀类: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

止咳化痰平喘类: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喉枣散、祛痰灵等;

篇6: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方案

根据x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全市20xx年春季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20xx年春季爱国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动员群众,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

二、活动时间:20xx年2月—5月。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2月上旬)。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2月中旬至5月中旬)。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20xx年5月下旬)。

三、活动目标:以防控春季传染病为主要任务,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开展大规模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巩固“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千村百日行动成果,继续全面清理城乡环境卫生,确保今年春季不发生传染病暴发和流行。

四、活动内容

㈠整治环境卫生,全力开展“三清”、“三改”、“四灭”。以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为重点,继续大力开展“三清”、“三改”和“四灭”活动。

⒈“三清”(清暴露垃圾、清露天粪坑、清污水)

清除暴露垃圾。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铁路公路沿线、车站、港口、机场、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全面清理农村地区的房前屋后、畜圈、村道两旁垃圾死角,建立完善农村地区“组保洁、村收集、镇(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创造条件采取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方式,规范处理垃圾。

清除露天粪坑。重点清理城乡河道、道路两侧的露天粪坑,加强粪便管理,严禁粪便流入河流,污染水源。

清除污水。清理城乡污水沟塘,低洼处污水坑要进行填埋。生活污水要定点排放,有条件村镇要将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集中排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河道清污工作,清除水面飘浮物,有效控制河道淤积。

⒉“三改”(改水、改厕、改环境)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建立农村水质卫生监测体系。取缔露天粪坑,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改造后的无害化卫生户厕。加强城乡结合部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通过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改善居住环境。

⒊“四灭”(灭鼠、灭蝇、灭蚊、灭蟑螂)

集中开展环境消杀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杀灭为辅的标本兼治方法,组织群众采取清除积水杂草、堵洞抹缝和投放药物等综合防治措施,使蝇、蚊、鼠、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㈡强化卫生监管,提高防控应急救治处理能力。

严格对餐饮单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对餐饮单位、公共场所进行一次集中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防蝇、防鼠、防尘、餐具消毒、垃圾密闭收集等措施的落实。强化城乡供水水质卫生管理,对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开展一次集中消毒,并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对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切实做好疫情监测预警工作,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防控救治应急预案,加强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㈢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

以城乡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重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宣传画、小折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动物防疫法》、《x省爱国卫生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开展防控手足口病“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春季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染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教育引导群众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乱泼污水,勤洗手、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树立“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㈣大力培育典型,创建一批爱国卫生先进集体。

城区要组织开展单位卫生大清理,搞好家庭、居民区及大、中、小学、托幼机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等场所的卫生,各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并进行检查评比,使内外环境整洁有序,无卫生死角。工作不力的单位不得申报x市“卫生先进单位”的评比。

农村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落实卫生创建目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规范化管理,实现“村容整洁,卫生防病”。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作为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政府形象的重要任务,组织好、发动好、落实好、完成好,以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开展农村“清洁家园、绿化乡村”行动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㈡明确职责。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严格落实春季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的责任分工。各成员单位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区卫生事业管理中心指导抓好疫情防控、餐饮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和除“四害”等工作。区党工委办要指导抓好媒体宣传工作,把爱国卫生运动纳入文明创建活动。区建设局指导抓好乡村建设和建筑工地卫生管理。区财政局要为爱国卫生运动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区教育中心指导抓好学校、托幼机构的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疫情防控等工作。区市容局指导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区工商分局指导抓好集贸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区经贸局指导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和乡村“改圈”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㈢广泛宣传。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群众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及时宣传和推广各地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引路,巩固和提高工作成效,并要对卫生脏乱差和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曝光。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期间,区、街道要设立公开电话,认真接待群众关于环境卫生、除四害等方面的咨询和投诉、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六、检查考评

篇7: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全区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大力传播健康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病健康教育活动,利用文化宣传活动做到人人皆知,自觉行动。

二、开展广泛宣传

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中心,以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试点活动为示范,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功能为平台,倡导健康社区理念,整合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服务,群众受益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局面,全面提升我区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文艺演出,寓教于乐,宣传发动

1、组织各镇、街、园文艺演出团队开展文艺演出,将宣传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每个街道不少于两场演出。

2、各街道、社居委要支持并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社区文明、卫生创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健身运动等工作中,积极营造社区健康文化氛围,3、组织开展上门服务活动,特别在网吧、歌舞娱乐经营场所进行宣传活动,下发卫生宣传册,督促经营者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四、提供各种保障

(一)成立“行动”领导小组,落实“行动”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二)下发宣传传单,结合工作检查进行下发。

篇8: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方案

1 疫病防控技术的关键

做好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应激病、营养代谢病及寄生虫类疾病的防治。树立“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观念。

2 疫病防控技术的措施

通过净化种源, 优化环境, 完善设施, 加强管理, 增加营养和强化免疫达到疫病防控目的。

3 季节性疫病防治及管理技术

3.1 春季防疫管理技术

春季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复活的季节, 春末夏初是细菌及病毒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 因此应把兔场的消毒工作视为重点。每周对兔舍消毒1次。消毒前, 应彻底清除剩余的饲料、垫草及污物, 对兔舍的地面及墙面用清水洗刷干净, 待干燥后进行消毒。消毒药可用含碘消毒剂或2%的火碱等, 还可用喷灯或柴草燃烧的火焰消毒。

每天喂料前, 要清洗料盆和饲槽, 每周对食具消毒1次;食具洗刷干净后也可进行煮沸或用开水烫洗。间隔一定时间, 应将食具、垫板及产仔箱等放在阳光下暴晒2~3 h。

场地消毒, 春天可进行1次, 夏天应进行2次。先清除场内粪便、杂草等污物, 再用20%的生石灰或3%的火碱水或30%的热草木灰水进行消毒。

参照防疫、驱虫程序对兔只按时进行防疫、驱虫。

3.2 夏季防疫管理技术

夏季气温高, 湿度比较大, 蚊子、苍蝇多, 较易发生疾病, 所以在夏季加强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降温防暑:在兔舍的周围种植树木或藤本植物, 使兔舍通风阴凉, 当温度超过30 ℃时应及时洒水降温。防雨防潮:夏季雨水比较多, 不要饲喂带露水的青草, 在兔舍和运动场的地面上要经常撒一些草木灰或石灰类的干燥物。供给充足的饮水:由于夏季炎热, 要保证兔有充足的饮水, 为了预防应激, 水中可添加维生素C及电解多维。

夏季高温高湿, 容易爆发大规模的球虫病, 预防好球虫病至关重要。从环境上控制;加强药物预防, 小兔应从20日龄起就开始预防, 当大、小兔混养时要做到大、小兔共同预防。

科学的饲养管理, 使用合理的饲料配方, 做到早晨要早喂, 晚上要晚喂。

参照防疫、驱虫程序对兔只按时进行防疫、驱虫。

3.3 秋季防疫管理技术

秋季早、晚气温与午间的温差大, 每天坚持观察兔群,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同时注意防风, 保持兔舍安静, 避免兔群受到应激。

精心饲养:每天喂料要早餐早喂、晚餐晚喂, 供给充足的饮水, 并加入一定比例的电解多维以补充体内的消耗。饲料要保持干净:不要喂腐烂、霉臭、有毒的饲料, 以及带有露水、雨水的青草和树叶。保持水质优良:不饮污浊水, 以免引起家兔胃肠疾病。注意防暑、防潮:家兔的散热性能不好, 怕热怕潮, 夏、秋季之交多雨, 气温高, 湿度大, 应保证兔舍通风良好。密切观察:无病早防, 每天早、晚各观察1次, 注意兔的精神、食欲和活动状态,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制订严格的防疫制度:首先, 消除蚊蝇, 饲槽、食盆必须每天洗涤1次, 笼舍要勤打扫、勤消毒, 防止饲料霉变;其次, 高温多雨季节疾病蔓延快, 对寄生虫类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等要进行系统防治。

参照防疫、驱虫程序对兔只按时进行防疫、驱虫。

3.4 冬季防疫管理技术

冬季气温较低, 光照不足, 为了保证家兔能够顺利越冬, 防寒保暖是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另外, 备足饲料、抓好冬繁、疫病防治等环节也不能忽视。防寒保暖:家兔养殖的适宜温度为10~25 ℃, 当温度低于5 ℃时, 仔兔就容易被冻死。冬季兔舍温度, 除新生仔兔外, 应控制在10 ℃以上, 有条件的兔舍温度以15~20 ℃为宜, 且要保持舍内温度相对稳定, 切忌忽冷忽热, 以免引起家兔应激而患病。

1) 检修笼舍, 防寒保暖, 窗户要装上玻璃或钉上薄膜, 门上挂好棉帘, 防止冷风侵袭兔舍。

2) 增加垫草厚度, 提高箱温, 可以在兔产仔箱内增加一些柔软的垫草或垫物, 并经常对垫草、垫物进行翻晒或更换, 以利于仔兔的防寒保暖。

3) 采用火炉、日光灯等取暖设备来控制室温, 但兔舍门窗不易封得太严实, 应注意通风换气,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4) 补充人工光照。母兔每天应接受10 h光照, 即可获得良好的繁殖能力, 但对育肥兔则要缩短光照时间, 并在暗光且安静的条件下育肥。

除了防寒保暖外, 还应注意除湿去潮, 保持干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撒些草木灰或生石灰, 既可以除潮又有利于兔舍的消毒与保暖。冬季气温低, 家兔体内的能量消耗大, 必须增加饲喂量。一般日粮供给量应增加20%~30%, 以提高家兔自身的抗寒能力, 尤其要增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以防应激。保持日粮相对稳定, 切忌突变, 不喂冰冻饲料;保证有足够的饮水, 并要尽可能供给温水。

搞好卫生和疾病的预防工作。冬季家兔的常见疾病主要有感冒、兔瘟、便秘、腹泻和疥癣等, 针对这些疾病, 应以预防为主, 平时注意观察兔群, 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确保正常、安全饲养。

参照防疫、驱虫程序并对兔只按时进行防疫、驱虫。

4 检疫管理技术措施

应从非疫区引进兔种, 并要对一些传染病进行必要的检疫, 合格者方可购进。新购入的兔种, 应隔离观察一段时间 (一般为20~30 d) , 确认健康时方可入群饲养。

5 防疫制度及人员管理

养兔场门口应设立消毒池, 消毒池中应经常保持有消毒药液;生产区内应设立紫外线消毒室, 对进入人员要持续消毒5 min;兔舍内也应设立消毒池, 消毒池中应经常保持有消毒药液。

养兔场内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动物;养兔场食堂不得外购生鲜兔肉及副产品。 捕杀老鼠、消灭蚊蝇, 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 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消毒, 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 定期消毒。兔场兽医人员不对外诊疗动物疾病。生产人员不准随意串岗。非生产人员不允许进入生产区, 特殊情况下, 非生产人员经批准、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

6 消毒管理技术措施

6.1 进场进舍消毒

进入场区的人员、车辆, 必须严格遵照防疫制度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出售家兔必须在场区外进行, 已调出的家兔不能再送回兔场;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场区。

6.2 场区和环境消毒

每隔3~5 d对兔舍周围清扫1次, 每隔10~15 d消毒1次;晒料场和兔运动场每日清扫1次, 每隔5~7 d消毒1次。每年春、秋两季, 在兔舍墙壁上和固定兔笼的墙壁上涂抹10%~20%的生石灰乳, 墙角、底层笼阴暗潮湿处应撒上生石灰;生产区门口、兔舍门口、固定兔笼出入口的消毒池, 每隔1~3 d清洗1次, 并用2%的热碱水溶液消毒。

6.3 设备及用具消毒

兔舍、兔笼、通道、粪尿底沟每日清扫1次, 夏、秋季节每隔3~5 d消毒1次。粪便和脏物应选择离兔场150 m以外的地方堆积发酵后掩埋。在消毒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用0.5%~1.0%的敌百虫水溶液喷洒兔舍、兔笼和周围环境, 以杀灭螨虫和其他有害昆虫, 同时应做好灭鼠工作。兔舍的设备、工具应固定, 不互相借用;兔笼的料槽、饮水器和草架也应该固定, 用具用完后及时消毒;产仔箱、运输笼等用完后要冲刷干净并消毒后备用;家兔转群或母兔分娩前, 兔舍、兔笼均须消毒1次。

养兔所用的水槽、料槽、料盆、运料车等工具每日都应该进行冲刷, 每隔5~7 d用沸水或2%的热碱水溶液消毒1次;治疗兔病所用的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具每次使用后在沸水中煮30 min或者用0.1%的新洁尔灭浸泡消毒;饲养人员的工作服、毛巾和手套等要经常用1%~2%的来苏儿或2%的热碱水溶液洗涤消毒。

6.4 发生疫病后消毒

兔场发生传染病时, 应迅速隔离病兔并对其进行单独饲养和治疗, 对受到污染的地方和用具要进行紧急消毒, 病死兔要远离兔场烧毁或深埋, 病兔笼和污物要严格进行消毒, 同时加强饲养人员出入饲养场区的消毒管理。发生急性传染病的兔群应每天消毒1次。兔舍消毒应选择在晴天进行, 并做好通风工作。当传染病被控制住后, 若不再发现病兔及相应症状, 全场范围内应进行1次彻底消毒。

6.5 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选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

7 规模化兔场驱虫程序

7.1 驱虫对象

球虫病:兔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是球虫病。4~5月龄的幼兔球虫感染率可高达100%, 患病后幼兔的死亡率一般可达40%~70%, 病兔长期不能康复, 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一般体重可减轻12%~27%。

疥癣病:疥癣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可导致皮肤发炎、剧痒、脱毛等, 影响兔只增重, 甚至造成死亡。

7.2 药物选择与应用原则

选择抗虫谱宽的药物。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以免用药次数过多造成兔的应激反应。选择药效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的药物。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交替使用, 以免产生耐药性。

7.3 规模化兔场驱虫程序

全场兔群必须全部间隔7~10 d注射2次伊维菌素 (杀虫星) 或阿维菌素 (虫克星) 进行驱虫处理。

母兔产仔前10~15 d交替使用2种不同类型的抗球虫药物混料直到仔兔断奶, 同时在产仔前10~15天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注射后7~10天, 再皮下注射1次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仔兔断奶前1周左右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注射7~10 d后再皮下注射1次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防止个别带虫者混群后传染。

育肥兔断奶后2~3个月内, 连续交替使用2种不同类型的抗球虫药物以预防球虫病。

兔每次剪毛后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 预防寄生虫病的传播。

引进兔种后, 需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并交替使用2种不同类型的抗球虫药物饲喂, 隔离饲养约1个月后方可混群。

每年春、秋两季间隔7~10 d对公兔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2次。

8 规模化兔场防疫及药物保健程序

8.1 免疫程序

出生后25~27天, 皮下注射魏氏梭菌灭活苗1 mL/只;出生后40~45天, 皮下注射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苗1 mL/只。出生后55~60天, 皮下注射兔瘟灭活单苗1 mL /只。

注意事项:必须选用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正规疫苗;使用疫苗前后应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类抗应激药物;疫苗接种必须在兔只完全健康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8.2 药物保健程序

母兔配种前按千克体重分别注射1次广谱抗生素, 预防生殖道炎症, 提高受胎率。

母兔产仔后8 h内按千克体重分别注射1次广谱抗生素, 预防产后子宫炎和乳房炎, 提高仔兔存活率。

上一篇:《看浪花》教案西师版下一篇:凄美的感人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