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2024-04-09

“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精选10篇)

篇1:“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南通市秦灶中学蔡新春(226011)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笔者认为: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教师要诚心诚意的放下架子、真正的尊重学生外,还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想办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能真正的平视教师、与教师平等相处。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请学生每周写两篇“数学周记”,教师与学生通过“数学周记”进行交流。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有不少收获,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数学周记”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教师的一颗真诚之心的感染下,学生们愿意在“周记”中表达自己对教师的看法,更愿意把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惑向教师请教和倾诉。正是通过“数学周记”,教师逐渐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

陆圆圆同学写道:“你很特别,每次上课都会对我们深鞠躬,这说明你很尊重我们。你在我们做错题时,不象其他老师一样指责我们,而是帮我们纠正错误,还鼓励我们。” 王琪同学这样说:“每次上数学课,总是很自由,没有以前那份胆怯,也没有往日的那份紧张,这种感觉真好,很快能投入到学习中去,把原来不会的学会。”

“老师,谢谢你!虽然你教我们没多久,但是你是倾听我心里话的第一个人„„”王俊霞在周记中这样讲。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错误的批评了钱进同学。在知道真相后,我在“周记”中向他作了真诚的道歉。他在接下来的“周记”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接受老师的道歉,更何况您还是校长。老师,我一定要向您学习,知错就改!”

李晓玲在“周记”中向我求救:“老师,我这次考试考的不好,回去肯定会被我爸一顿臭骂,你能帮帮我吗?”我在批语中回复:“将成绩告诉你爸的同时,还要告诉你爸:你通过这次考试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以及你以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另外,把你爸的电话告诉我,我再和他谈谈。”

二、“数学周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积极向上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前中国足球队教练米卢更是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借助“周记”,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不断的给他们以鼓励,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曹维同学在第一篇“周记”中就问:“老师,我的数学并不是很好,见到数学就怕,我能学好数学吗?”我给他这样的回答:“过去不好,那不是最惨的事,最惨的事是你不再想学好数学。你能问我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想学好数学,有了这份动力,再加上你的努力、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你一定能进步!”

胥佳贵在9月19日的“周记”中说:“今天非常热,教室就象一个大蒸笼,但我还是认真的学着。虽然满头大汗,但学有收获,心里还是挺高兴。”我回道:“吃得苦中苦,才能成就大事业。刻苦学习的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邢宁同学在期中考试前的“周记”里这样写:“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期中考试后还有家长会,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让家长失望!”我的回复是:“最重要的是为自己努力,家长和老师都会和你一起努力的。”

期中考试后,孙凯迎同学说:“老师,这次我是不是让您失望了?我会认真的查找失败的原因,在以后的学习中改掉这些毛病,争取好的成绩。”

“老师永远不会对你失去信心,因为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帮助你进步是我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

三、“数学周记”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令人终生受益。教师利用“数学周记”不断的劝戒学生改掉坏习惯,并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与小测验时,我发现学生中有抄作业的行为和作弊的行为。我遇到这种情况时,并没有象以前一样将这些学生找过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不能再这样了。而是请同学们在“数学周记”中发表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同学们分析了这些行为的诸多害处,我将这些周记一一贴在班级的交流栏内,提醒那些犯错的同学改正错误。也有一些犯错的学生在周记中作了深刻的忏悔,保证不再犯错。事实上,在这次“周记”之后,考试作弊的行为再也没有发生,抄作业的现象也得到较好的控制。

在小测验后的“周记”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自己由于粗心而失去不少的分数。我总会在这些“周记”的批语中写上这样一句话:良好的习惯要靠平时培养,只有平时认真细致的对待每一次作业,才会有考试中的细致认真。

许多学生在小测验之后的周记中还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以前做错的题目还会再错?我告诉他们:要建立《错题集》,将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平时多拿出来练练,想办法将错误消灭掉。郑云同学在一篇周记中这样说:“老师,谢谢您教的方法,正是由于我经常练我做错的题目,所以这次考试成绩还可以。”

四、“数学周记”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老师,您这一部分教的太快了,许多同学还没能理解。”

“老师,希望你能多找一些这方面的题目让我们训练,我觉得学的不太扎实。”

“老师,希望你在上午讲新课,而下午的课上最好让我们做题目,因为下午讲新课,效果很不好。”„„

以前很少遇到的这些反馈信息在周记中扑面而来,教师在收到这些最为直接的信息后,认真的加以分析,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满足学生正确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益。不知不觉中,教师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篇2:“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阅读改变人生,阅读丰富生活,阅读提升智慧。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从读书开始的,可以说没有阅读的学校就不是真正的学校。为此,近几年来濮阳县二实小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阅读目标:

通过读书丰富师生的文化内涵,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师生享受读书的快乐,体验读书幸福,开阔师生的视野,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

二、阅读保障:

(一)借助全县中小学全面启动学生阅读课程的东风,学校将晨诵、午读、暮省纳入校本课程,并聘请教育局领导和外校专家来学校进行关于读书的指导和讲座,加强了宣传和发动。

(二)学校开展了每学期向教师赠书作为放假礼物的活动和毕业生为学弟学妹捐书的活动,学校还结合教研室推荐书目,为老师和学生购进新图书,进一步充实了图书室,为师生提供了丰厚、优质的阅读资源。

(三)学校在教室走廊、内墙壁上悬挂读书格言,在学校甬道两边的展示牌上宣传身边的“阅读之星”,使师生进入校园就时时处处置身良好的读书氛围之中。

(四)学校为每个班购置了新的图书柜,成立班级图书角,师生把家中藏书存放于图书角,供全班同学借阅,实现资源共享。为给家长减负,学校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图书漂流活动。

三、阅读策略:

师生同读,共同成长。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我校老师利用早读及中午的时间和学生同读,加强学习。每天早晨7:50——8:10为学校晨读时间,诵读我们的校本教材《经典》读本。冬天1:30——2:00,夏天:2:30——3:00为学校午读时间,师生同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名著,每星期两节固定的语文阅读和数学阅读课,借助《同步拓展阅读》或师生共同搜集和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积累或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教师方面 1.读书,成了教师生活的常态。

读书活动开展以来,为了让教师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学校统一印制了教师读书笔记,命名为《教海拾贝》,其内容包括每日读书时的摘录和感悟,配发了精致的教育随笔记录本。现在我们的老师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读书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以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并在我们的教育家园博客上即时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对教师而言,阅读就是一种长期的备课,更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生命提升的重要捷径。为了让老师过上一种高雅而有品味的生活,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给老师赠书。几年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成了一线教师的教育宝典;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不知点燃了多少老师的激情;李希贵老师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虹霞老师的《创建一间幸福教室》和张卓玉老师的《构建新教育模式》等专业书籍,不断为老师们的专业素养注入鲜活的营养。

2.交流,让教师体验到了读书幸福。

在品味书香中,老师们思想观念渐渐地有了变化,行动也有了质的改变。同时我们每学期都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教师们畅谈自己读书的心得,或叙说案例,或阐述观点,或畅谈体会,言语中溢满激情和喜悦,让大家尽情地分享了读书的快乐。通过一次次的读书交流,教师感悟得以共享,收获满满。在交流和共享中,不知不觉就生长出成长的欲望。其间我校有9名青年教师获评2014年濮阳县教育阅读人物,多名教师撰写的读书随笔在濮阳县教研室博客上发表。

(二)学生方面 1.高效教学,拓展阅读。

为了高效有效教好教科书,节省时间拓展课外阅读,我校全面实施语文超越计划。我们的语文超越计划无论是课内超越,还是课外超越,都强调大量的自主阅读。所谓课内阅读,就是指用1/3的时间学完教材,用其余2/3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自由的阅读。这种阅读的基本前提是,运用我校的品牌----自主体验教学法,我们的这种教学法,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充分发动学生及其家长的前提下,让3----6年级的孩子每周达到10万的阅读量。针对不同的课型,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1+X”模式——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以一篇必修教材的文章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必修教材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运用到多篇“推荐同步阅读文章”的学习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阅读能力。“X+1”模式——“反三归一”:先选择“推荐同步阅读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1篇文章。“X+Y”模式:学完必修教材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书或一组“推荐同步阅读文章”。通过这样的课内阅读,我们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在静读中有所收获,在思考中趋向成熟,在交流中彰显睿智,在积累中逐渐成长。

2.校本课程,推进阅读。

我校还通过开设“晨诵、午读、暮省”课程来推进课外阅读。所谓晨诵,就是每天上午利用上课前的晨诵课,让我们的学生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通过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的不同形式,让学生在诗歌的陪伴下开启新的一天;而午读则是利用课堂之外、闲暇假日,让学生海量阅读,通过老师荐读、学生竞读、亲子互读的形式,让3---6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周达到10万字的阅读量,让美丽的童书滋润着孩子的童年,让他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另外,我们并不是让学生一味地静心阅读,还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把积蓄在心中的阅读情感倾吐出来,让他们在行云流水般的自由畅说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的读书交流会,让我们的孩子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让孩子们燃烧出了激情,彰显出了个性,喷射出了智慧。暮省就是在傍晚时分,学生通过记日记、写随笔、写读书笔记等形式来反思自己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记录自己点滴的收获,留下暮省的足迹。

3.亲子共读,促进交流。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亲身力行,就能大力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我校利用家长会向每个学生家长发出了“亲子共读”的倡议,目的要求家长同逛书店、同读好书、共同交流、共同沟通。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有两个家庭被评为“濮阳县书香家庭”,24个家庭被评为“二实小书香家庭”并利用学校读书节进行总结表彰。

四、阅读评价

(一)活动评价,搭建展示舞台。

以活动来检阅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保持,还能深化课外阅读的效果。因此我校非常注重将课外阅读与各项活动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如我校开展的办主题读书手抄报展示活动、年级开展的“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荐交流会”等活动。

(二)竞赛评比,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评价中,引进竞争机制,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可使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如开展“积累大赛”,看看谁积累的成语、谚语、好词佳句多;开展“读书征文比赛”,看看谁的感悟最深刻。我们校组织了大型的读书竞赛活动,如“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年级评比活动„„

我们也在每个学期评比各种读书先进:“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让热爱读书的孩子动力更足,同时激励更多的孩子也能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五、收获与反思

(一)收获 :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成长。

阅读,让贫乏与平庸远离了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了我们。阅读成了老师们最简单、最快捷、见效最快的成长方式,在勤读书、爱读书、和学生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记录。刘文利老师在她的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阅读才是真教育!阅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阅读是给学困生减负的一剂“良药”; 阅读能为师生建构丰富的智力背景;阅读是自我教育最有力的的手段。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为没有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他的精神成长是缓慢的。

(五)2班的杨宗冉曾经这样感言“阅读不一定能马上改变我们的成绩,但一定能改变我们的一生。自从学校开展了晨诵、午读、暮省的读书活动,我每周读一本书。现在,虽然我的成绩提升不太明显,但改变了我浮躁的心情,做什么事都充满了信心。” 总之,阅读,让我校的师生真正享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反思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系列的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我们也感觉到了困难和困惑。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的养成和读书效果的显现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一些教师思想观念没能够彻底转变,仍然把读书学习看作工作之外的一种负担,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缺乏系统的方法性的指导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3:“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思考、快乐的学习、充实的得到知识、美好的学习回忆.

1. 自由的思考———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身心自由.

他们能说自己想说的话, 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没有思想的桎梏, 没有传统的约束.有的是自由, 有的是坦诚, 有的是和谐和幽默.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说教, 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做一做”、“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室”等, 为学生的自由想象、师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2. 快乐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精神快乐.

他们时时为自己学习的点滴进步而高兴, 他们处处能得到教师学生的欣赏和赞美.微笑是教室内灿烂的阳光, 笑脸是课堂上永不凋谢的花朵.这里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 这里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教师时刻为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而由衷赞美, 快乐着大家的快乐!学生在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中“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 你能说他们不快乐吗?

3. 充实的吸取知识———就是让每堂课都能使学生的情感和智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每一堂课, 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敏者”学得快, “讷者”学得深, 课堂上没有无所事事之人, 没有迷茫的眼神, 没有忧愁的目光.每一张脸都是那么自信, 那么满足, 他们就像拔节的麦苗贪婪地吮吸知识的甘霖.学生在那样自由、快乐的课堂中能不充实吗?能会没有收获吗?

4. 美好的学习回忆———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心灵时时感受着美好.

课堂上, 知识的真, 数学图形的美时时在浸染着学生的心田.美的语言, 美的画面, 美的心灵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 这是美的世界.这一切美的享受在我们的课本里有着很好的体现.

二、数学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新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教师角色的改变, 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 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让课堂成为教师的天堂, 那教师应该是仁者和智者的结合.说教师是仁者, 教师应该充满仁爱之心, 爱自己的课堂、爱学生.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一切.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欣赏和宽容.像对待鲜花上的露珠一般呵护他, 宽容着每一位学生.仁者无私, 让每一位学生在爱心中健康成长.说教师是智者, 首先, 教师应该是知识渊博的, 他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 还应触类旁通, 晓知天文地理, 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其次, 教师应该是睿智的,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他还是智慧的化身.他就像一块宝石, 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教学中在承认师生平等这样的理念基础上, 认可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 他们相互交往, 各自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完成了教学过程, 他们各自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教师作为促进者, 其作用之一: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探究或讨论时, 教师要积极地倾听, 关注学生.不仅先倾听学生在说什么, 更要倾听他们活动中的感受、体验, 也就是说要关注学生的需要, 学习兴趣, 注意力, 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合作能力.关注学生的需要是教师倾听的目的, 因为学生的需要满足了, 学生进步了, 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上一个台阶, 我们教育才会成功.

三、数学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往是单向的, 封闭的, 师生之间很少有情感交流, 在新课程中, 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互动交往, 它主张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实践与对话来展开教学, 强调师生共同体验, 探索而获得知识,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需要平等的交流, 互相之间保持信息畅通.改变单一、封闭、不平等的师生交往, 建立师生互动交往, 实现师生双赢的运作过程, 为新课程的实施作着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尝试;其次, 转变师生的观念, 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课堂成为师生成长的平台.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我们知道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成为上好一堂数学课的“瓶颈”.要处理好这个“瓶颈”,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精心设置一个好的数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经历了“参与意识的产生→自主学习的启动→积极的探索与发现”三个层次, 表明学生已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 学生的踊跃参与, 自我的张扬, 则标志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它表明学生已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探究和积极讨论对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情感和良好性格逐渐养成有积极作用, 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 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活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是一个有生命的舞台,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永远处于成长中, 课堂永远处于创造中, 课堂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学习舞台, 也是洗礼、激扬与唤醒生命的创造舞台.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走进新课程,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张扬的舞台;走进新课程, 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走进新课程, 让课堂成为师生其乐融融的共享过程.”这是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理念.而要想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应具有平等、开放、互动的师生关系.

篇4:“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学习过程和结果;周记;评语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主持了我校《让数学周记伴随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创新了数学作业,同时还要注意数学学习周记的方法。在数学学习周记中,我们要求学生反思数学课上探究了什么、是如何探究的。如:

第九周数学学习周记(马文跃)

还记得上星期我们学的什么吗?想知道这星期将有什么问题向我们挑战吗?这周我们要学《圆》的第三部分:圆的面积。我们原来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这些图形都有棱有角的,而且它们还有固定的公式,可是圆的面积怎么算呢?这就需要我们一起来探索!

计算圆的面积,我们可以把圆转换成我们原来学过的图形。让我们做个实验:在纸上画个圆,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分,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拼出来的是不是很接近一个长方形呢?我们还发现: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更接近长方形。

圆形的半径为r,那么长方形的长为πr,宽是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就是:S=πr2,学了圆,那么像光盘这样的图形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例1要学的内容了。

题意: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方法: 3.14×(6-2) 2

=3.14×42

=100.48(cm2)

答:银色部分的面积是100.48cm2

我们还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小。

其中最有趣的是怎样确定起跑线。而且我们知道了起跑线不在同一行是很公平的。

这周,我成功了!我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同学们,加油!

(评语:你在探究中总结了圆的面积公式;你在快乐中发现了圆的许多秘密;你用知识帮你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在快乐中,奋进吧!)

数学学习周记中还可以记录在实际应用时出现了哪些问题。在周记中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并从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库在不断的丰富。如:

第四周数学学习周记(马少琦)

本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起初,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其实都相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就等于这个数乘这个数的倒数。接着学的是分数除以分数,我们发现的规律是:被除数除以除数也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这一周很快地过去了,我很遗憾,我错了一个小小的题:一栋楼共有15层,楼高42米,小萍家住在6楼,小萍家的地板到地面有多高?我理解错了题意,因为题上说的是地板,不是房顶,因此我错了,我会牢牢地记住的。哎,遗憾啊!不过,谁又能避免失败呢?我想失败和成功对于我来说一样重要。我要让失败属于过去,成功属于未来。

同学们努力吧!我们的明天更美好,等着我们去创造,数学王国的秘密还有许多,再接再厉吧!这一周是短暂的,但也是快乐的,所以叫做“快乐学习除法周”。

(评语:有收获,有遗憾,相信自己,在收获中寻找经验,在遗憾中寻找教训。“神七”在太空中遨游,探索太空的奥秘;你在数学王国里遨游,探究数学的奥秘。)

学生在数学周记中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重新对认知结构进行改造或重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新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

第七周数学学习周记 (连梦菲)

转眼间,七个昼夜即将过去了。随着时间的飞逝,我们又积累了新的知识。

这周我们学习了“比和比的应用”。首先,老师带领我们在“比的意义”这一区域中“遨游”了一番。“我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州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旗。”讲到这里,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我们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想出了许多办法。如:用“15除以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还可以用“10除以1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老师让我们翻开课本看一看,噢!原来这两个数量关系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这么看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另外,在写“比”时,我们可以把“比”字记作“:”。后来 ,通过老师、课本和我们自己的研究,发现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叫做比值。根据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比的前项就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就是除号,而后项就是除数,比值便是商。这道题的比值是三分之二。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其实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使一个比的比值不变,通过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成为最简整数比。如果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整数,就分别让前项和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分数,就分别让前后项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倍数。如果前后项其中一个或都是小数,就把整数变成整数。

前面的知识只要学通了,在学习“比的应用”时就很轻松了。我们不仅学会了课本中的两种解决方法,还探究出了易懂的方法:方程。

学习了,发现了,收获了,这周还真是丰富多彩的一周。

(评语:你的周记,一环扣一环。学习中探究,探究中发现,发现中总结,总结中收获。分享你的收获,分享你的快乐。)

数学学习周记是儿童体验成功的乐园,它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欢乐、体验到成功。当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周记后,我将评语渗透在学生学习周记当中,激励他们上进,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效的落实。如:(评语:你是小老师,你是小作家,你是发现者,你是总结者。你付出了,你收获了,你快乐了。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继续奋进吧!知识无止境。)(评语:通过你的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找单位“1”或线段图。你不但总结了求倒数的方法,还总结了求倒数时应注意的问题。)(评语:你在动手画圆,动手对折圆及测量中,发现了圆的很多奥秘,又通过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后再计算,探究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形状是美丽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圆,用你课堂上探索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祝你下周硕果累累。) (评语:通过本周的学习,终于解开了你这个长跑运动员的疑惑,第二道的运动员为什么比第一道的运动员的起跑线靠前呢?又靠前多少呢?祝贺你用知识解开了你心中的疑惑,预祝你在11月份的长跑中取得优异成绩!记住:老师时刻为你加油!)(评语:一个问题,你却能探究出这么多种方法,而且你还讲解得有条有理,运用得灵活自如。你真像个小老师,又像一个探究家,你真了不起。用你的智慧和勤奋去探索数学王国的更多奥秘、去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吧!)

带着这些鼓励、学生更喜欢写数学周记了。

数学周记是教学的一面镜子,同时让学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教师改进教学的方式。它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顺应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给学生以极广阔的思维空间。它使学生敞开了心扉,在教与学之间搭建了一座彩桥,它让我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变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看到他们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把握以及教学调控能力。于是,每周我们都在认真批阅学生的数学学习周记后,写出教师的教学周记,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周教学周记

本周教学了第4单元《圆》中的:1.认识圆。2.圆的周长这两部分,我放手让学生活动,通过折、画、量、算等方式寻找规律,并适时用问题引导学生探求答案,最后进行归纳和整理,使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学生运用时出现的错误:1.画圆时,没有标出圆心、半径。解决办法: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圆心和半径必须标出;2.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多算边。解决方法:先让学生指出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再计算;3.练习十五第4题,分针走30分钟,是二分之一周,走45分钟是四分之三周,有的学生运用不灵活。解决办法:让学生画出表的分针,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篇5:体验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来什地学校已有四年的光阴。四年一路走来,一路求索,跌跌撞撞,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也有过感动,有过快乐。教育家说,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我越来越同意这中说法,我感觉到课堂教学不仅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更要讲究与人沟通的艺术,毕竟教学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我一直很注重学生的参与,并且从学生的参与中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下面就简单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把思考还给学生,师生共同走进快乐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是归还时间的问题,核心应该是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专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以心智活动为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教学应该以引起和促进学生心智活动为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学是触动心灵,教学是发展智慧。”这足以看到学生有效思考的重要性。而学生有效的思考,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慢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精心栽培和呵护“,终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如在学习《河中石兽》有关内容时,我向大家展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认为分别笑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讲学家笑僧人,老河兵笑讲学家。

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我期望得到的。我在暗自高兴之余,发现又有学生举手,不等我同意,她迫不急待的站起来回答说:根据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可以得出老河兵笑的是僧人和讲学家。

我大吃一惊,这是我教学设计中没有想到的。当这个学生站起来象老师一样阐述自己想法时,一种感觉油然而生:我要向学生学习,我们的课堂真的需要一份沉静--一份思考的沉静,一份用心倾听他人发言的沉静,一份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的沉静。

二、把实践送给学生,师生共同融入生活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是语文,关键看我们能否有效的利用。如在学习了“散步”、“金色花”这些文章后,我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利用周末时间,陪同家人散步,体会浓浓亲情,写成一篇作文。我静静的品赏着学生的”作品“,强烈的感受到: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大家不但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理解课文中心,在情感、品德等方面的收获又何止少于语文上的收获!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复杂的,但学生得到的又绝非是课堂上能有的。它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最终的收获又属于每一个参与者。

三、把微笑留给学生,师生共同快乐成长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如果学生畏惧老师,则必然会妨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在课内外如果放下师道尊严,多一些微笑,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而课外也会主动与教师打交道,出现其乐融融的场面。于是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另外,在校内校外,见了学生,我也会热情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这些做法使我的师生关系大大融洽了。在学期末,绝大多数学生都给了我这样的评语:您总是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面对同学,使我们上您的课没有压力,说实在的,您的温柔、善良都让我们想进一步与您接触,成为知心朋友„„这使我非常感动,确实,我希望学生从我这里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善良、宽容、友情等等。

有人说:”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实现自身的成长,才能真正赋予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再生长,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与学生一起快乐成长!让我们以孩子的视角,去看他们的世界,就多了理解和尊重。我所理解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仅仅是一个身高上几十厘米的差别,而是老师和孩子心的距离,是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的“代沟”。“蹲下来”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站在同一个心理高度上,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把孩子看成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人。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他就会有一种被信任的感觉。任何人在被信任的时候都会自重。所以,给孩子训斥,不如给孩子平等和信任。

篇6:创建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总结

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2009-2010第一学期总结

营造一个真正的书香校园是我校一直以来所积极努力的一个目标,我们深深地知道“读书”对于一个人、一个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更知道要真正把书香校园建立起来,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好。因此,我们依照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开展了一些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们在活动中共同成长、发展。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渲染实验气氛。

首先,建立组织,形成严格的管理系统。学校建立了“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李亚芳校长为组长,教科室、相关职能处室人员及教师代表为组员的实验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制定了本学期实验行动计划,并逐月安排具体的工作,确保实验工作持续有序开展。其次,广泛宣传,形成浓烈的参与氛围。11月月3日隆重举行“新教育”实验启动仪式,组织学习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教育实验行动计划,并在学校网站上专门设立新教育栏目,广泛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意义、目的,让师生充分认识,让学生家长有所了解,营造实验的氛围,让研究工作在师生中深深扎根,在社会及学生家长中得到了认可和支持。

二、创设环境,营造书香氛围

我们很重视校园阅读环境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浓郁的书卷气。学校电子显示屏的读书宣传语“腹有诗书气自华”、“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 “与书同伴,开阔视野”、“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等格言警句,让每一位学生走进校园,就置身于读书的氛围中享受书的熏陶。11月16日“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读书节活动倡议,向全校师生宣讲读书活动的意义。

我们进行了班级图书角评比,图书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二是每个孩子自带的图书。这样每个孩子家中的图书更有价值,孩子可阅读的图书范围更为广泛。正因为“图书馆”就在身边,所以每个孩子可以随时取阅。班主任还不定期地让学生更换图书,不断充实丰富孩子的阅读内容。学生在课堂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随时从身边的图书馆中查阅。中午半小时的师生共阅时间,更是让师生陶然于书香的浸染中。学校开展活动的奖品往往也是一套精美的图书。诸如此类的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浑然一体,在客观上就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情境,营造了浓郁的阅读氛围。

三、扎实管理,成就书香师生。

1.为充分利用好早晨宝贵的读书时间,学校要求所有学生上学期间,特别是 早晨和中午的时间,必须做到到校必进班,进班必读书。除了朗读书本上的课文以外,还要在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朗读一些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各班选好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读书委员,组织班级晨读和午间阅读。同时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读书活动检查小组,由读书委员和语文教研组长组成,每天早晨和中午对每个班级进行检查和督促。

篇7: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教师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学生共同成长,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改革中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这类新课程的开发,对于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发挥独特的作用,也为师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拓展了无限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本文结合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从“资源开发、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成果共享”几方面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让这类新课程展现出独有魅力的体会。

一、整合资源,共同协调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一体的新型活动课程。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及本校、本地区的资源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于2005年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申报了省级课题,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构成之一,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发展特色。但是,由于学校条件、区域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相应的课程资源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发展和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为了解决课程资源狭隘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注重师生共同协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非学科序列课程,是各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学参考书,也没有具体的教学资源。在利用教学资源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协调、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打通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领域。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我充分结合学生所学的各学科内容,把学生在各学科教材中所学到的、感兴趣的、能够体现的、想去表现的内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表现主体予以表达,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例如,我在《走进对联天地》的实践活动中,鼓励、指导学生开展调查,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1 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新年贺卡;音乐教师通过教授歌曲《恭喜发财》引导学生体会过年的欢乐情景。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不同学科的教师抓住了教材中的共同点,将其进行有益整合,不仅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新空间,体现学校(区域)特色。

广大农村是个大舞台,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设计时,我引导学生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协调家长、社区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挖掘社区资源,体现农村学校特色。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搬进社会,让学生置身其中,在社会大课堂里实实在在地了解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实施策略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我在《走进新农村》实践活动中,把学生带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示范村——健康村,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实践,走进新农村,感受新生活。

事实证明,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要将学校、社会资源整合,两者整体规划,师生共同协调,筛选资源,共享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库。这样,综合实践活动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二、活动设计,师生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设计是以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而展开的研究。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适合学生操作的典型主题进行研究,这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有收获的。但是,由于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相关条件限制,这些都很难真正付诸实施,从而造成已定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目标无法实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说,教师有效地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设计要体现师生合作。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提供多个主题让学生选择。确立的主题要体现科学性、指向性、实践性和可行性;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活动环节要清楚,措施合理,方法选择正确,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活动评价方案要具有激励性,体现师生共勉;成果展示形式具有多样性,体现成果共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八年来,每次活动设计我总是指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尽快地提炼出主题:①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里提炼主题。比如《交通安全常识》、《走进对联天地》等。②选择本地区的特色来确立主题,比如《走进新农村》、《广告知多少》等。③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整合设计主题,比如《团队活动》、《安全自护》、《班级民主管理》等。

这样,教师提供主题,引导学生从熟知的、身边的生活中发现、选择、确立研究主题,进行活动设计,学生深有感受,兴趣很浓。

三、活动实施,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这就需要活动实施时,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探究空间。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特别注重指导小组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帮助组长解决一些问题。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要学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资料收集员、活动记录员、宣传联络员等。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地发挥专长作用。

例如,我在《安全自护》实践活动中,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阅读书报、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校学生的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学校实际展开讨论,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又通过学生自由组合,成立了五个活动小组:校园安全小组、一路平安小组、居家安全小组、绿色食品小组和和谐自然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和组员根据小组制定的活动内容和已经掌握的信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对集体活动安全、上下楼梯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用电、防火安全、冬季取暖安全等进行探究。这种活动形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和精神,更主要的是普及了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事故隐患。

事实证明,由于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强点拨指导,体现了师生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堂课围绕研究的主题开展学习,活泼生动,趣味性浓。因为这样的教学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代替了教材,学生感兴趣,感到离自己很近,所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四、活动评价,师生互勉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主要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要体现师生互勉。要在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在实践操作中,设计、制作、表演、展示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

每次实践活动评价,我注重采用学生反思式的自我评价,交流式的小组互评,互勉式的师生互评等方式,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

指导教师对每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总结各个阶段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看主题确立是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选择、确立主题;引导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是否符合 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实效性;活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技术、收集整理资料、记录研究情况、遇到困难时是否指导到位;还可以邀请家长和有经验的同行进行点评,以此不断完善自己。

五、成果共享,教学相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历经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会大大激发其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最后的活动成果以什么方式来呈现、表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成果。

例如,在学生开展的《交通安全常识》、《安全自护》实践活动中,我将成果材料做成课件的形式,声音、动画与文字图片结合,声情并茂地在校电视台展示,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此外,我们也可以将材料装订成册或以展版的形式、文艺表演的途径予以展示;还可以在团队活动上展示和到兄弟学校、社区交流,形成成果共享。

在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潜心研究的兴趣;学生的观察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多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达到在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自己拥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勇于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师生互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霸主”地位。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渐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彼此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形成“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篇8:“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 多媒体教学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 以此来开阔学生视野,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但从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多媒体教学犹如电影, 学生在一片绚丽中体会到快节奏、高容量的学习感觉, 可一个片段过后, 学生连基本的书写都成问题, 很多学生虽然知道答案会是什么, 却不知过程应该如何呈现.这在数学教学中尤为明显;而年轻的教师缺乏基本的板书训练, 使得他们在一段时期内无法快速用精炼的语言来阐述教学思路,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对于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使知识结构系统化, 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着积极的作用.板书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辅助手段, 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但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 传统的板书被声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代替, 年轻教师的板书基本功水平令人忧虑, 亟待培养和提高.

二、优化初中数学板书设计,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那么如何设计数学教学的板书呢?我的经验是采用三“明”一“暗”法.

一明:板书的初设.教师在备课时, 要认真思考和写好板书设计, 每节课教学流程要合理布局, 不能到课堂上走哪写哪, 前写后擦.板书分为主板书和辅助板书, 笔者一般将整块黑板分为四部分 (将一张A4纸对折再对折就形成) , 从左到右依次书写内容如下:

主板书 (第二部分) 应放在中央显著位置, 辅助板书 (第一部分) 应放在边角做为教学补充.

二明:板书的规范.数学教师板书要写规范字, 字迹要工整, 绘图要正确、美观、规范, 尽量不徒手作图 (对于刚入门的初一学生尤其要做此要求, 否则学生在做作业、考试作答时亦习惯徒手作图, 很不规范, 而在初三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徒手作图;总之应该按基础不同来对待教学作图问题) , 而正确的尺规作图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例题的条件和寻找图形内在的隐含条件.对例题的解答要清楚、准确, 有条理, 一般整张黑板从上到下分为8行比较合理, 既有助于教师的书写, 也有助于学生的观察 (防止因教师字体较小、行数太多, 后排学生看得吃力) , 做到横成线、纵成片, 横平竖直, 经纬分明.

以浙教版八下《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一) 创设情景、激趣生疑→ (二) 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三) 合作互动、交流分享→ (四) 实践体验、当堂内化→ (五) 迁移拓宽、提高素养→ (六) 师生合作、反思教学.

笔者针对 (一) 和 (二) 环节处理如下:

草稿板块 (第四部分)

板书的结构要系统,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明:板书的呈现.一般一节课告一段落时, 主要内容要完整地保留在黑板上, 其结构要与讲授的内容大体一致.若过于繁细, 则易使重点不突出, 学生抓不住东西, 造成学生思维疲劳, 影响教学效果;若过于简略, 则无法起到提纲挈领、揭示教学主要内容的作用, 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突出重点的呈现有助于学生对全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连贯的全面认识, 也有利于教师在最后阶段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整理、总结和提高.

自徐利治先生提出数学美的概念以来, 国内论述数学美一般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等进行分类.这些工作固然有意义, 但中学数学教学不应该满足于对数学美的论述, 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美,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是教师运用文字、线条、图形等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数学内容的方式, 是帮助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记录, 也是教学思维的体现,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数学美, 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 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中小学的数学课堂上.!!!!!!!!!!!!!!!!!!!!!!!!

一暗:板书的衔接语.数学教学中的一般流程如下所示:

舞台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 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 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同样, 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衔接语.有了基本流程后, 教师需要组织每一板块之间的衔接语, 以及板块内精炼而朴实的数学教学语言, 做到板书、口述相结合, 如几何图形要边说边画, 说到哪步画到哪步, 说完画完;各种颜色粉笔运用要巧妙搭配, 突出板书的层次、知识的重难点、图形的脉络及题中的数量关系等.

总之, 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 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思维, 丰富想像, 强化记忆, 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三“明”一“暗”的美观数学板书设计, 将带给学生一种美妙的学习享受, 让他们更好地领悟数学美.

摘要: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文字、图表、符号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正如王松泉教授所说:板书是反映教学的镜子;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 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 进入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板书, 可以突出重点、体现知识结构、集中注意力;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板书,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思维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体现思维程序、形成网路的板书更是开发智力的起搏器, 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篇9:“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师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301-01

微课既是一种课程,又代表一种学习模式,同时,微课还是一份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在微时代,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高度共享和高效应用,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能促进学生师生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微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相对于适用范围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程的主旨鲜明,所指向的问题就有较强的针对性,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题,微课程的内容更加精简,所以也就更适合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某个知识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

1、微课的特点。微课程的时长限定在10分钟以内微课程用来在极短的时间展示知识、经验,短则1分钟,长则10分钟,依据知识点难度和制作者的设计思路的不同而长短不一。

2、微课的制作方式多种多样。微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它的载体是视频,但微课程的录制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手机、DV、数码相机等录制微课程,也可以用PPT生成影片,还可以通过手写板、手写笔、计算机屏幕录制记录以及录音等。

二、微课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制作微课就是一个研究和学习的过程,是对教材解读及教学法思考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过讲解关的很好抓手,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由于微课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目标取向明确具体,时间严格限定,这就迫使教师要养成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效率的好习惯。制作微课的过程还是一次上课的预演,如果说得不好还可以重新再讲,这样多次的试讲,可以促使教师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还可以尝试多种的教学方法,这样就是一个教学研究的过程。而且微课制作后,教师自己要先行观看,通常还要反复修改,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改进。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录下自己的课来听、看,这样导致教学者很难站在听课者的角度进行感受,也发现不了自己教学的弱点。微课的制作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让自己可以看自己的课,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听课人,在自我反思和改进中迅速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1]

2、微课便于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的实践,更离不开教学的研究。而微课为教师之间的研究、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微课因其时间短、容量小的特点,便于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传播,还可以通知网络传播。老师们可以把录制好的数学微课放在网上共享,就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这样可以免去老师调课的麻烦,还能针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听课。这个听课还可以多次重复播放,领略其中的优点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对上课的老师给出中肯的建议。这样的教研方式让老师们在录制微课和听课过程中节约时间,能根据自己的时间作出弹性的安排。还能多次重复的观看,从中学习,方便了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微课的运用能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微课,可以是一种教学的资源。他能够让学生在家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学校课堂里,进行课前或者课中的学习。老师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微课应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这些微课资源的作用。也是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整合的过程。

三、微课在学生学习数学和发展数学思维中的作用

1、在课堂的不同环节使用微课可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课前复习这环节中,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在新课导入的环节中,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好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结束一节课前,把一个小结的微课放给学生,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这样可让学生有系统地小结归纳知识点,化零为整,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的知识。

2、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在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而且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调节,让不同程度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3、微课让思维可视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主要的目标。微课是一个短视频,在几分钟内把一个知识点阐述清楚,并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学生所看到的教学视频不止是一个课件,而是一个动态演示过程,还有教师适时的语言旁白,讲述数学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让视觉和听觉都同时受到刺激,从而更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例如,在六年级《圆的面积》这个知识的教学时,在课前先制作好这个内容的微课,通过视频演示把圆剪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讲述剪拼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利用这微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了理解,并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是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微课在内容上,既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给老师工作指导的学习内容。在传播上,它既可以通过优盘、网络,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在应用上,既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前的预习,也可以让学生作为一节课的小结,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归纳过程。微课的应用能让教师在个人专业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让数学微课成为师生共成长的舞台吧!

参考文献:

篇10:“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两年来,我校领导班子以“教师队伍优质、教学设施先进、育人环境和谐、教育质量优良”为目标,把构建学习型校园与学校发展联系在一起,与教师专业发展融合在一起,与学生成长结合在一起,力求在营造校园学习文化氛围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一 、强化师生学习的意识,激发师生学习的热情

1、塑造“学习型教师”,激发教师学习的情感

学校以培养“学习型教师”为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观点争论、思想交流等形式,拓宽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每天学习一点、研究一点、积累一点、记录一点”的浓厚学习氛围。每学期教师撰写的随笔,通过传阅、互写感言、再交流并整理印制了《心语集》。小小的册子在教师群体中引发了深刻的感悟。一位老师这么写道:“从这本小册子上,我看到了其它老师的经验与智慧。教育是艺术,想想每位学生身后那么多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吧!做一名让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老师真是很不容易!”还有老师说:“欣赏路灯下默默无闻的电话亭。在手机满天飞的今天,依然独自守候在静静的街角,凭着简简单单的一根细线,传递着世上永恒的主题――爱,教师的爱――无声、不凡、永恒……我们要像电话亭那样坚守着我们的教育理想,传递我们无私的爱!”

透过教师们真情的话语,我们真切体味到教师们强烈的责任感,学习让教师们深深感悟到平凡师爱中的伟大。

2、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校大力为师生营造“人文阅读”、“愉悦阅读”的.环境氛围,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在图书馆低幼年级区的建设中,精心设计粉色系花园式造型,书籍排列使用封面向外的开架形式,座位呈弧形阶梯式,铺设趣味地毯,使学生获得自由的阅读感受,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情趣与欲望。

学校还举行了“为心爱的书绘制封面”、“我的童谣自己写”、“节约资源,图书共享”、“绿色图书角评比”、“图书跳蚤市场”爱心义卖等活动。同时,图书馆老师定时定点向学生推荐新书,组织学生为同伴推荐好书,建立“红领巾书屋”等等。

以上措施使学校拥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加速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和精神风貌的改变。

二 、搭建有效的学习的平台,拓展师生学习的空间

1、开展人文主题教育,提升教师群体的文化素养

两年来,学校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的开展学习活动。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每月一次的“人文讲坛”,在请专家作报告的同时,还多次将讲坛的组织工作交付某一个教师群体去合作完成,构建了一个让广大教师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如:让工会组织“你的平凡让我感动”的交流、让班主任群体组织“拨动心灵的琴弦” 的研讨、让青年团员们开展“使命与责任”的探讨、党员老师开展“把最美的歌献给党”的主题交流、教导处组织的“丰收的硕果”专题交流学习会。通过学习、研究,有效地增强了全校教师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带动了教师的自主性学习,营造了浓郁书香的校园氛围。

2、打造校本研修文化,为教师职业生活注入文化品味

学校党政联手构建每学期“一次理论学习、一次集体听课、一次专家讲座、一场读书论坛”的“四个一”校本研修模式。学校倡导跨学科听课制度,全校教师共听一节课,共评一节课,让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取长补短,优化自身课堂教学,提升不同学科教师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们在研讨与分享中提升课堂文化品味,全力打造学习型、思考型、研究型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由12位骨干、中层、学科组长组成的教学质量专题组,每月一次由校长主持召开教学专题会议,定时定点交流反馈组内成员听研讨课,随堂课及各学科质量情况,及时了解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共性或个性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由学科组长负责落实。

3、开展丰富的师生读书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两年来,我校围绕“漫卷云舒,洗涤情怀”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生读书研讨交流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师们共读《岁月如歌》、《有效教学》;交流阅读《现代教师读本――生活情趣卷、人文卷、艺术卷、教育卷、科学卷》后的感受;“美文共欣赏,心得大家谈”活动历时4周,推荐美文37篇,读后感12篇。组织师生与作家郑春华老师座谈交流,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亲子阅读”等活动,举办校园读书节,让师生流连书海,沐浴书香,拓宽信息,互动共享,读书学习成为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师生精神面貌从中得以改变。

上一篇:物业管理工作之我见下一篇:丽水市开展“三服务一满意”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