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业

2024-05-05

休闲业(共6篇)

篇1:休闲业

《基础休闲学》 实 践 项 目 作 业

报告题目: 海滨城市休闲调研-以青岛为例 学生姓名: 张晓威 滕藤 程文阔 二级院系: 旅游与食品学院 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121班 完成时间: 2014/06/20

海滨城市休闲业调研-以青岛为例

引言

青岛市依山傍海,景色优美,天气宜人,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都十分优越,是举世著名的避暑、疗养、旅游观光胜地,可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海上都市、欧亚风情”。作为海滨城市,青岛海滨旅游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齐桓公、齐景公都曾坐船巡视游琅琊,齐景公还坐船游胶州少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五次大规模巡游到现青岛地域的琅琊台,汉武帝也曾多次来到琅琊等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滨旅游活动则出现在近代,尤其是1897年青岛开埠成为德国殖民地之后,德国侵略者在青岛建了一批服务于欧洲侨民的休疗养设施,这成为青岛近代海滨旅游的发端.凭借其独特且丰富的海滨旅游资源、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和通商口岸的交通便利,青岛很快成为国内最负盛名和最具吸引力的海滨旅游城市。本文主要从发展现状、演变过程、优势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建议与对策五个方面对青岛海滨旅游业展开调研。

一、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尤其进入21世纪,旅游已成为大众一种休闲的娱乐方式,而青岛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坚持以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为原则,以海滨风光、崂山名胜、历史名城、休闲度假为主题,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出精品,逐步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使青岛的旅游城市形象和特色更加突出。根据199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城市定性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主体功能定位为“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交通关键、国际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区域性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国家高新产业、综合化工、轻纺产业基地;旅游、度假、避暑、文化娱乐中心”。青岛旅游业正逐步发展成以沿海海滨带为主体,以滨海城市组团、旅游景区、度假区为重点,延伸辐射陆域纵深和近岸海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机整合,构成了“一线、两翼为重点,城、海、山、陆联系互动”的总体发展格局。

青岛旅游资源丰富,而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青岛的旅游业不仅是青岛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青岛的旅游服务体系也内容全面、功能完善,特别是承借奥运契机以来,万豪、雅高、洲际等国际品牌纷纷进驻青岛,使青岛的旅游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时,青岛的旅游交通服务也已做到便捷畅通。

但是青岛缺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人文资源,对国际游客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青岛虽对国内游客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因对国内旅游所产生的效益不够重视,加之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使青岛的国内旅游业出现了一种“隐性衰退”的现象。因此,青岛的旅游业亟需科学的管理、引导与调控,否则将影响青岛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二、演变过程

青岛海滨旅游的发展变迁在国内海滨旅游城市中具有典型性。临近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通商口岸的交通便利、优质的海滨旅游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得青岛很早就成为国内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也是国内少数完整经历近代以来4个发展阶段的海滨旅游城市之一。㈠、殖民地时期(1897-1922)

1897年德国侵略者以山东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胶州湾,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青岛遂成为德国殖民地。德国在占领之初意欲将青岛建设成为服务于欧洲侨民的旅游休闲度假城市。1900年德国殖民当局制定了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将青岛辟为4个区域,分别是青岛区(欧洲人居住区)、颐养区(别墅区)、大鲍岛区(华人居住区)和实业区(经济贸易区),实行“华欧分区”。欧洲人居住区规划在青岛湾畔的沂水路、江苏路、德县路一带,别墅区规划在汇泉湾畔的莱阳路、栖霞路一带,依山面海,风景秀丽。㈡、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接管时期(1922-1949)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北洋政府接管青岛。这一时期青岛海滨旅游发展总体上处在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阶段,官僚资产阶级和社会精英阶层成为海滨旅游发展的主体。海滨旅游空间布局由汇泉湾沿海岸线向东延伸,新建的海滨旅游设施主要服务于官僚买办、大资本家和文化精英们,八大关别墅度假区是这一时期海滨旅游需求形态和接待设施的典型代表。海滨休闲旅游活动仍是少数社会精英阶层的特权,普通大众在政治和经济上仍处在受压迫的社会地位,难有参与海滨旅游发展的机会和权利。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49-1978)

解放以后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普通社会大众才真正有了参与海滨休闲旅游活动的权利。但相对较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得普通百姓的海滨休闲旅游需求发展较为迟缓。大众性海滨休闲旅游活动难以开展,同事海外客源也主要以政治接待和文化以交流为主,海滨旅游的经济性质并未得以凸现。这一时期海滨辽阳院设计较为壮观,中央各部委省委投资兴建了大量疗养院,用于接待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和工人阶级的现金代表。青岛海滨旅游空间布局也进一步由城区沿海岸线向东呈带状拓展。㈣、改革开放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青岛海滨旅游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很快走出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停滞状态,国内外旅客人数快速增加。建国后青岛接待的国外旅客数量长期在较低水平徘徊。1978年以后海外游客数量长期在较低水平徘徊。1978年以后海外游客数量迅速增加。进入新世纪,青岛又在积极谋划新一轮海滨旅游转型提升,由原先较为单一的大众海滨观光向海滨度假,特色节事,商务会议,第二居所等符合驱动型海滨旅游城市转变。

三、优势特点 ㈠、优势

⑴、从2001年7月13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始,在奥运的旗帜下,青岛旅游又增加一种资本,一种将城市旅游竞争力骤然放大的资本。也是从此时,使它的旅游业开始了新的腾飞旅程。青岛市市旅游局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2002年至2006年,青岛累计投入资金206亿元,开工建设重点旅游大项目100多个。其中,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石老人观光园、崂山巨峰游览区、天泰滑雪场、金沙滩景区、石老人浴场改造工程、温泉主题公园40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这诸多项目中,人们富有远见地把握着“奥运元素”,并将其注入以“山、海、城、文、商”为特色的青岛旅游资源整合与产品开发中,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旅游特点。⑵、中国惟一的水准零点主题公园、世界上最大的海星外形建筑——银海国际会展中心、世界上首座建于海上的可机械开合的彩虹桥、奥运文化长廊、奥运会展览馆、帆船之都观光塔在这里也先后完美现身,共同组成了继栈桥、五四广场之后的青岛新的融陆岸观光和海上游乐于一体的标志性滨海景观群。

⑶、青岛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众多的着名景点如同一颗颗珍珠散落在青岛的前海海滨。滨海步行道就像一条美丽的彩带,将它们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风景长卷,游人漫步于步行道上,一边是繁华美丽的城市,一边是浩瀚无涯的大海。滨海步行道的建设是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滨海步行道设计理念,同时通过规划建设使海滨风情毕显毕露,实现旅游资源再挖掘。青岛滨海旅游步行道建成后,大大方便了滨海岸线的风光旅游,促进了青岛海洋旅游的发展,使青岛整体旅游得到全面进步。以城市滨海岸线重要节点景观为核心,带动了城市滨海岸线的建设,以城市滨海岸线建设为基点,对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⑷、改革开放使青岛的旅游业冲在了改革开放的浪尖前沿,发展极为迅速。它与青岛的国民经济优势互补,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拉动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了青岛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㈡、特点

⑴岬湾相间,沙软滩平,岛礁曲折,城伴海生,海增城色。⑵山险峰秀,或旷或幽,鬼斧神工,城隐于山,山为城骨。⑶欧风建筑,衣衫延伸,造型别致,红顶石墙,精巧玲珑。

⑷宗教建筑别具韵味,市区的天主教堂、崂山的道观庙院、珠山佛寺尼庵,其建筑造型迥异,气氛庄严肃穆、空灵圣洁。⑸名人故居之密集国内罕见;

⑹民俗景点分布广、传统悠久、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⑺文物古迹遍布辖区各市、区,古朴凝重、清幽典雅。⑻东西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四、存在问题

㈠、政府缺乏长远规划,大型项目上马频繁。

近年来,青岛投巨资建设了相当多的大型旅游项目,如青岛海底世界、宝龙乐园、方特梦幻王国等,海底世界创造了日进账191万元、投资回报率200%、两年收回投资的神话。至此之后,动辄投资过亿、过10亿、过几十亿的旅游项目,在海岸一线和城市内部鳞次栉比。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投资3亿元、小珠山主题公园投资过10亿元、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总投资12亿元、排除奥帆中心因奥运而生的建设成本,为完善场馆赛后利用功能而正在追加的投资,据说将达到几十亿。无可厚非,大项目的出现,一度为青岛几十年来一直秉承的“靠天吃饭”的本色旅游,接连投下波澜“有”惊的问路石,但是,近几年的发展表明,除了从没见过大海的内地游客,会为青岛的秀色可餐惊艳,只要稍具一点旅游资历、对青岛整个城市状貌身临其境过的任何人,还是会对青岛旅游提出这样那样的挑剔与质疑。与投资额度一路攀高极不相符的,是游客的“旅游幸福感”并没有因为这种大投资而获得持久的、生动的、刻骨铭心的高回报。很多游客这样说,“栈桥一看、崂山一转、喝喝啤酒、吃吃海鲜,差不多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其他没什么吸引我的。” 青岛730公里的大陆岸线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不能简单地建满建筑,对旅游业来说,大项目是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根本。但是大项目存在高风险,一旦项目存有雷同、市场遇冷、品牌式微,势必场馆闲置,投资回报成空。

㈡、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及管理有待提高

导游是旅游业的第一线接待员,整体素质的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旅游企业的社会声誉,也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在青岛乃至全国导游队伍中,素质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层次偏低,这也使得青岛旅游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旅游投诉过多等,另外,青岛市对专兼职导游管理方面的疏忽,造成了旅游市场的混乱,从而引起诸多问题。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从业者队伍异常庞大,此现象尤为明显,旅游从业者的素质整体不高,给游客带来诸多不满,导致游客投诉过多,进而严重影响了青岛的旅游形象问题

㈢、旅游景区环境问题

自青岛进入旅游旺季,在沿海各景区就能看到众多游客尽情嬉戏于沙滩、海浪,海岸线上一片热闹景象,但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仍十分令人担忧,如旅游大巴聚集乱停现象、乱踏草坪乱丢杂物等,在沙滩上经常能看到许多吃完的玉米棒、碎泡沫、垃圾袋。如果不能解决旅游产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青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则会十分不利。此外,青岛在进行某些景区开发或者项目建设时,对景区的环境或者旅游项目周边的环境造成了造成诸如水污染、垃圾乱堆的现象,或破坏了景区的风貌、冲淡了游客游览的意境,既破坏了景区的美感又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㈣、旅游季节性明显,对外宣传不足

众所周知,青岛的旅游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还是对青岛市情“门精儿”的出租司机感受最深:“11月以后,再去极地海洋世界周围,跑几圈也拉不到一个人。极地里面再暖和,外地游客不来青岛,你项目再精彩、打折让利再狠都没用。”而对于一年四季都在青岛生活的本地市民而言,偏要在天寒地冻时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光顾,理由足够强烈吗?毕竟大家都认可,越是身边的景致越容易被忽略。但是,长久以来在世人的普遍认知中,青岛乃是消夏避暑胜地,青岛旅游大项目推陈出新的速度和青岛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频度,至今仍没能改变人们的固有思维定势。

㈤、旅游商品缺乏管理,市场十分混乱

青岛对旅游商品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对相关企业等的管理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造成了旅游商品市场秩序的混乱,高端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大量的仿造的旅游商品盛行,导致青岛旅游商品市场的整体发展落后,效益低下,而对旅游商品的创新也缺乏鼓励等,造成旅游商品市场的恶性循环,而相关旅游商品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影响了青岛的旅游经济。如在栈桥,卖低级旅游商品的小商小贩过于“活跃”,导致城管工作人员对其也无可奈何。

五、建议及对策

㈠、树立大局观念,整体意识,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青岛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应树立全局观念,做到各个方面协调统一,以已有的青岛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在整体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上,选择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或者旅游项目进行重点的开发与保护,不断创新,结合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形成青岛旅游独一无二的特色,以吸引国内外游客。㈡、政府应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意识

⑴、政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设施设备、公共景观和环境建设、交通和景区旅游集散点的休憩设施等;其次,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如加强旅游目的地道路与旅游设施标志系统、旅游客服中心及旅游资讯发布系统等;再次,改善和加强旅游公益事业,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工作,促进旅游就业、扶贫等。

⑵、政府为了维护旅游经营公平、建立合理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等而进行的管理性服务,政府应注意如下方面:首先,对从事旅游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市场准入考核及年审等,如旅行社必须有旅行社经营许可证方可营业;其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切实为游客服务等;再次,政府要协调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来开展合作,如通过旅游行业协会来进行管理等。㈢、提高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及整体素质,以吸引回头客

青岛可以通过提高旅游从业者的准入门槛,来提高旅游者的整体素质,以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对旅游旺季的专兼职导游员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以此规范导游员的行为,定期对其进行旅游培训或者举行大型的旅游专家座谈会等,以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及自身素质,尽量对游客做到服务尽善尽美,让游客满意,减少旅游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来吸引回青岛的回头客。

㈣、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力求达到双赢

青岛旅游资源量多质高、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客源分布在空间上相互重叠,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资源和客源的双重优势,并且其他部门资金充分,旅游需求大,具有建设成为面向多方服务的,具有多种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结构和多种服务设施结构的综合旅游区的条件,应该优先开发,但也要处理好旅游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处理好充分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旅游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使得旅游全方位发展。㈤、广告促销

通常情况下,目的地品牌促销多以大众媒体广告为主,特定媒体广告为辅,因此,青岛可以选择本地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刊等进行密集式的广告促销。㈥、关系促销

公共关系是目的地品牌营销中最重要的手段,青岛政府或者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进行数次的大型公关促销活动,邀请公关专家来策划“大手笔”的公共活动,使青岛的旅游形象在相关地区产生“轰动”效应。

参考文献:

[1]江玉英.青岛旅游业分析[J].山东:山东经济,2010 [2]李东泉.从德国近代历史进程论青岛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J].德国研究,2006.[3]魏小安.新时期中国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4]王瑜.旅游景区管理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6 [5]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文本[A]青岛:青岛旅游政务网,2007-10 [6]青岛-美丽的海滨城市[A]青岛:青岛旅游政务网,2012-12

篇2:休闲业

一、临安茶楼业的现状分析

我市具有现代意义的茶楼业发端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期。1995年,天堂鸟酒廊的开张,成为临安市第一家以品酒、茗茶为主要休闲功能的休闲业;98年一品阁茶楼、老残茶艺馆、一棵树等茶楼的相继开业,临安茶楼业逐步形成。2000年后闲云堂、满庭芳、情之语、润古轩等各式茶馆、茶艺馆、茶楼、茶苑、茶艺中心骤然兴起,它们分别在锦江路休闲特色街、西苑路、黄金水岸等繁华地段开设茶座,装修豪华,设备精良,在设计格局上具有闹中取静的特色,并以此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场所。很多商界人士则把一些“上档次”的茶楼、茶艺馆作为以茶会友,商贸联络谈判的一个重要场所。近百家的茶楼先后崛起,使临安茶楼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然而我们在对临安茶楼在发展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临安茶楼也还存在一些亟需加强和提高的问题。

一是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效益参差不齐。2000年后,临安茶楼开业数量明显增多。表象繁荣的同时,存在着同一个市场层面上的茶楼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象。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行业开始细分。城区各家茶馆纷纷提升装修档次、强调品位,开设茶道表演,同时在服务质量上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推动了消费者与茶楼经营者的同时成熟,并提升了临安茶楼业的行业层次。许多茶楼开始在茶点上做文章,推出自助式茶点经营模式。有的走实惠型路线,每人15-20元的最低消费标准,也很受市民的喜爱。激烈的竞争使临安茶楼业开始经受考验,茶楼业开始分流。那些打出牌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茶楼一路走红,经营较好,如闲云堂、润古轩、老残等周末和黄金周基本爆满;而一些地段较偏、环境较差、规模较小的小茶楼经营状况欠佳;至于那些以不正规的经营手段如茶楼内打牌、搓麻将等为主的小茶楼越来越没有市场,濒临关门转业。

二是整体定位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全市近百家的茶楼中,上档次、有品位的茶楼只占15%左右,中低档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茶楼定位不高体现在装修不精、设施千篇一律、茶文化内涵不深、特色不显,导致茶楼经营主题不突出。

茶楼经营是个特殊行业,在创造商品价值的同时,又生产文化价值,承担着弘扬中华茶文化的重任。但从我市茶楼来看,除极少数茶楼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如闲云堂以徽派文化为主,润古轩以良渚陶文化为主,吴越茶楼以吴越文化为主题,在一定层面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而大部分茶楼传统文化主题不明,且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混合,定位不清,风格不太统一。茶文化的欠缺,导致消费群体中以实惠居多,而真正品茶者,追求优雅环境的消费者向咖啡屋流动,长此下去,将不利于茶楼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茶楼业经营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市茶楼中有从业人员上千人,而真正掌握茶艺、茶道者屈指可数。茶楼业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茶楼对员工培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茶楼工作人员比一般餐饮服务人员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一般服务行业的要求外,还必须了解和熟悉有关茶的知识,茶文化的知识以及各类冲泡茶的方法。但目前有的茶楼员工大都是初中文化水平,招来就上班,缺乏统一的培训,对茶的知识一问三不知,把此茶当作彼茶的笑话很多。由于现在尚未实行茶楼持证上岗的要求,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部分业主就免去了员工培训的工序,顶多找个一知半解的人来辅导一下,然而做得好的一些茶楼还是非常注重员工培训的,员工素质高,茶楼的客源自然也就多了。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业主本身素质不高。据了解一些业主开过小店,摆过小摊,看到人家茶楼生意兴隆,于是随心所欲挂出茶楼招牌,其实业主自己根本不懂“茶”为何物,只能导致经营惨淡。

四是本土茶系在茶楼中影响力较弱,缺乏我市特色。发展任何业态,必须突出自身特色。茶楼业也概莫能外,作为休闲胜地临安,其茶楼业不仅要吸引本市消费者,更要吸引外地茶客。临安系茶叶以“天目青顶”为主打产品,据对我市几家大的茶楼经营分析,天目青顶只占茶楼茶饮料中的20%左右。作为以饮绿茶为基本生活习惯长大的临安消费者来讲,本市主打绿茶——“天目青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安吉白茶、碧螺春等外地名茶,更何况外地品茶者了。

二、临安茶楼业经营与发展的思考

对茶楼业的引导、规范、发展,以贸易局为主的政府部门已做了一定工作。一是对全市茶楼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二是开展了十佳特色茶楼的评选活动,推动了茶楼业的品位上档次;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一定程度提高了技能水平。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市茶楼的经营发展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打造临安茶楼鲜明的临安文化个性。作为民族文化汇集之地的茶楼,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鲜明的个性特色。杭州茶楼的“雅”,上海茶楼的“洋”,苏州茶楼的“巧”,四川大众茶楼的“俗”,广州茶楼的茶点结合,北京的茶楼独有的京师文化特色。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塑造了不同特色的茶楼。从我市茶楼的发展趋势来看,临安茶楼应树立“风”的个性特征。领略田园之风,山林之风,吴越之风,独揽风情、风格、风味。以乡土文化为主的自然文化与以钱王文化为主的吴越文化相结合彰显临安茶楼的个性特征。从装修风格上参照本土的建筑风格,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如空山核桃壳、小竹、石头等装点山村之风;以包厢命名、布局及服务员服饰等突出吴越文化之风;以笋、土豆、红薯等茶点经营田园之风,在弘扬山村之风、吴越文化之风、田园之风中,树立临安独特的茶文化风情、风格、风味。

2、不断提升茶楼管理水平。在茶楼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茶楼的有效经营管理显得越加重要。一是要抓货源管理,茶叶、茶具的品种、质量、价格都不可忽视,在经营传统品种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本土特色,推出更多口味上乘的新特茶品;二是要抓人才管理,只有具备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茶艺队伍,才能保证茶楼的服务水平,树立长期良好的形象;三是要抓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的建立靠的是过硬的品质、服务以及独特的文化理念,在树立品牌的同时,实现标准化管理,开展连锁经营模式,能够扩大影响,使品牌深入人心。四是做好茶点的文章,分析探讨客人的需求,经营自己有特色的茶点。如每到一个特定的时辰,就会有专职服务员给每位客人送上一份茶楼自制的特色点心和风味小菜,紧紧抓住茶客的喜好做文章,注意捕捉茶客的口味动向,这种服务一定很受客人欢迎。这些茶点、茶食有当地的特产,有按茶的特性选制,对茶起点缀、烘托作用,可以赢得人气,促进我市茶楼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茶楼能巧妙地将我市茶叶、笋干、山核桃三件宝结合在一起,也可一定程度提高我市土特产知名度,促进我市土特产经济效益。

3、茶楼应加强茶文化的宣传。茶楼是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茶楼在肩负倡导茶饮为国饮、推行中国茶德、推广中国茶道、普及茶文化、振兴茶叶经济的同时,也应该起到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这已日益为业内人士所共识。要承担好这样的重任,必然要以独特的文化品位为依托。需要注意的是,确立独特的文化品位主要是根据消费者实际水平和需求,营造适合的文化氛围、健康的休闲环境,并对公众消费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曲高和寡的尴尬,从而更积极有效地提高公众对于传统茶文化的认知和欣赏水准。饮茶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艺术,而且成为社会交往、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特殊形式。在经营过程中,将传统茶文化的精髓有机地结合,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4、政府应加强对茶楼的规范管理。在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杭为茶都、茶为国饮”的大杭州茶馆业发展中,我市茶楼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如何融入大杭州茶楼业,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如何练好内功,包括开业前的规划设计、员工的上岗培训、规章制度的建立、茶楼的经营管理等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又比如如何引导茶楼的规范管理,包括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度等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当前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件事情:一是要树立一批示范性茶楼。通过十佳茶楼、十佳茶艺师的评选,进一步推动茶楼向高品位高档次发展,起到示范性引导的作用。二是加强茶楼业从业人员的培训。茶楼员工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这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茶楼整体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并及时组织茶楼业主外出考察,开阔眼界,提高茶楼业主的经营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做好与旅游接轨的文章。树立“小茶楼干出大名堂”的理念,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发展茶产业。四是打击茶楼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坚决打击利用茶楼场地进行赌博等不良行为,维护茶楼业的良好形象。

三、临安茶楼业的发展契机与展望

篇3: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

工业革命之后,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居民的生活时间结构不断调整, 闲暇时间不断延长, 社会劳动时间的统一及公休制的出现, 使“真正的大众休闲文化时代开始了”[1]。闲暇、休闲、休闲消费、休闲产业等与休闲学相关的概念被更多提及。

在凡勃伦看来, 闲暇是指非生产型消费时间, 在此时间中人们进行生活消费, 参与社会活动和娱乐休息[2] 31-34。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强调, 闲暇是摆脱各种社会责任之后的剩余时间, 而且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吸收, 主要用于娱乐、休息和满足个人精神文化需要, 闲暇的本质是自由。[3]休闲是指“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和“心态”四种语境的综合。戈比 (Geoffrey Godbey) 对“休闲”的定义被广泛认可, 其定义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能使个体以自己所热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进行活动;休闲能激起内心的热爱;休闲可为个人信仰提供基础”[4]。陈来成认为, 休闲消费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里消耗休闲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过程, 这是为了满足休闲需要而自由参与的能动过程。[5]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休闲消费可分为满足生理需要的休闲消费、满足健康娱乐和精神需要的休闲消费以及满足自我发展需要的休闲消费。休闲消费主要体现在后两个层次上。城市化以及商品生产规模化为主的经济模式的确立, 为休闲消费的产业化提供了物质前提。休闲产业是指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为目标的, 以旅游业、娱乐业、体育健身业和文化传播业为主体而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6]。

实证调查[7,8]和理论研究[9]都表明, 消费与社会认同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消费分化体现阶层分化, 构建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身份认同;同时, 意识到自己处于某种阶层的认同感会引导个体消费行为。

在伍庆看来, “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自我认同, 对自己进行恰如其分的定位。在消费社会中, 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行为, 承担起了建构认同的任务。”他还从“消费对象符号化”、“消费行为内在化”、“消费主体大众化”三个方面论述了消费建构认同之可能。[9]

二、消费认同的相关研究

“休闲”消费在1899年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发表后进入学界视野。对消费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逐渐进入社会学研究领域, 并且主要有消费行为和消费文化两个主要研究范式。汪和建和朱国宏认为, “消费行为社会学”应侧重可操作化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影响这种行为的家庭、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文化等社会学因素。鲍德里亚、布迪厄和鲍曼等学者则尝试以“消费文化”为研究范式, 侧重消费的符号意义、文化建构和感受过程, 探讨当代消费社会的性质。[10,11]王宁将“认同”视作这两种范式的整合中介和“元话语”。[12]由于人们可以以社会文化因素为背景, 通过消费行为获得身份认同, 同时身份认同又会反作用于消费行为, 所以研究开始转向消费心理, 比如“认同”。学者将认同分为了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前者比如安东尼·吉登斯, 在他看来, 认同是个体的社会定位过程。他说:“一种社会定位需要在某个社会关系网中指定一个人的确切‘身份’。‘定位过程’是某种社会身份, 它同时蕴含一系列的特权和责任, 被赋予该身份的行动者会充分利用或执行这些东西;他们构成了与此位置相连的角色规定”[13]。后者比如韦克斯, 他认为:“认同是关于归属的, 即关于你和一些人的同一性, 以及你和他者的差异性。认同也是关于你的社会关系, 给你的个体性以稳固的所在感”[14]。也有学者对消费认同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研究, 比如将消费认同与经济资本、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身份认同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15]。

综上可见,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 消费品的社会意义就不再局限于其使用价值了, 无论是马克思认为的“交换价值”, 还是鲍德里亚认为的“符号价值”。总之, 消费品开始蕴含广泛的社会学意蕴了[7]20。

三、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分析

自古享有“扬 (州) 一、益 (成都) 二”美称之一的成都向来被称为“休闲之都”, 这是因其具有区位优势、良好的休闲产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茶馆休闲业是以家庭或社区为参与主体, 以都市公共空间为消费物质基础, 融合当代休闲文化, 开展棋牌、歌舞等休闲娱乐活动。无论是在城区大街小巷, 还是在城郊景区或场镇, 茶馆 (统称) 已遍地开花。本文除了根据非结构性访谈记录和参与观察之外, 还采用姚建平对我国中部省份C镇的消费认同[7]和车韵飞于2003年对成都茶馆的实证调查数据[16]219-240进行分析。

1.茶馆消费体现着社会身份, 反映着社会阶层分化。

20世纪初的成都市茶馆曾被视作一种公共活动空间, 为各种公共生活提供了一个不分民族、不分族群、不分阶层、不分区域的场所[17]。成都市的茶馆现在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型的开放式、低消费的茶馆, 保留有较多的川西老茶馆的特色, 既有休闲功能又有社群聚会的信息传播功能、文化功能;一类是较为封闭的、陈设高雅、高消费的茶楼 (茶坊) , 多数提供以茶水、麻将为主的娱乐功能以及商贾活动的经济功能。茶馆的档次已经开始成为不同茶客群体的划分标准了。

现在, 高档茶楼成了商人、政府官员和其他收入较高的人议事、消遣、赌博的地方, 环境、品位、礼仪高度商品化, 使大多数平民不能认同。而多数大众化茶馆又过于粗陋, 环境脏乱、嘈杂, 靠电视、录相吸引茶客, 服务也粗放, 以前茶馆的中心人物——堂倌的风采很少见了。麻将馆虽然也供应茶水, 但焦点是打麻将, 老板也靠收麻将钱为生, 绝没有茶馆的气氛。一般中档茶馆, 如公园、河滨、寺庙等地的茶园还兼有环境尚可、服务过得去和茶客得享随意自在的优点[18]。

可见, 不同档次的茶馆中, 茶客消费群体是不同的, 茶馆消费体现出不同的社会身份。

2.通过茶馆消费形成个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

随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日益深化, 传统社会中固定的等级结构的崩溃, 导致了每个个体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在消费社会中, 定义自己“所属”位置的最好表现方式就是消费。因此, 茶馆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行为的同时, 也承担着身份建构的任务。“消费什么 (低劣的三花茶叶还是高档的毛峰) , 在哪消费 (低档茶馆还是高档茶楼) , 如何消费 (单纯饮茶聊天还是饮茶唱歌按摩一系列消费) , 决定了你就是什么 (低阶层还是高阶层) ”, 就如鲍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的本质并不是物的客观性, 而是差异的构建”, 也如泰勒提出的, 认同的一个关键要素:“定义自我意味着找到我与他人的差异中哪些是重要的有意义的”[19]。不同经济社会地位的茶客对茶馆高低档次的选择, 对饮茶以外其他项目的消费与否, 都是个体在可及的各类茶馆资源中, 主动选择已经被符号化的茶馆, 积极建构自己社会身份的消费行为。

在已有的研究中不仅对不同档次茶馆消费群体有描述, 也对成都茶馆各年龄段茶客的茶馆消费行为有描述[17], 这说明年龄也是茶客体现自己身份, 区隔与他人的标示之一。

按照任敏的理解, 出现消费分化现象, 是在于阶层分化:较低阶层居民的消费原则是“需求驱动, 价格决定”, 属于生存型消费;中层居民的消费原则是“实惠第一, 适度讲究”, 属于约束型消费;较高阶层居民的消费原则是“展现品味, 得我所爱”[20]。因此, 高阶层茶客倾向于在相对封闭、环境优雅、服务周到、项目多样、价格高昂的茶楼消费, 较低阶层茶客则倾向于在户外、人声嘈杂、服务粗劣的低消费茶馆 (茶档) 消费。

本文认为, 不能仅从茶客的消费目的 (消磨时间、结交朋友、与友人聚会、洽谈业务、看录像等) 或休闲项目 (聊天、旁观聊天、打麻将或扑克、吃饭、卡拉OK、阅览书报等) 来分析成都茶馆消费中的群体分化, 还应该考虑其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或称消费文化、消费心理因素, 比如收入、教育水平和职业, 以及审美、品味等。

可见, 茶客的阶层分化既是“等级消费”的基础, 还是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表现。

一般认为收入、教育水平和职业较能代表一个社会人的社会地位。对于社会阶层的划分, 陆学艺[21]认为, 在当代社会中, 职业的身份分类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区分,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 在收入、声望、教育、权利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因而职业的分类与社会分化紧密相关。姚建平的实证调查可以说明:在样本量为306时, 进行双尾检验的数据[7]174表明, 收入水平与消费认同心理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135 (P<0.05) ;受教育程度与个性化和身份符合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180 (P<0.01) [7]190。可见, 如布迪厄所言, 个人的经济资本 (收入水平) 和文化资本 (受教育程度) 总量都影响消费方式的选择。

囿于数据限制, 只能根据车韵飞[16]的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获得的, 关于职业这一指标的数据, 在样本量为40 (虽然样本量较小, 但是性别、年龄等都可控) 的被调查者 (茶客) 中, 茶客职业比例如表1所示。

笔者在观察中也发现, 不同茶馆消费者的言谈举止有所不同:在封闭式茶楼的消费者着装较为正式, 言谈轻声细语, 举止较郑重;在公园、河畔或是农家乐等开放式茶楼的消费者着装随意, 言谈不拘小节, 举止较随意市井。笔者的非结构性访谈调查还发现, 两类消费者对“他者”有轻微排斥, 比如:“我们不想去河边的茶铺, 太挤了, 不安逸。还有人多了就吵闹, 他们那些人扯起嗓子说话。茶楼清静, 我们 (指着同桌饮茶的另外3人) 经常来 (玩) 耍, 摆哈龙门阵[16]221

可见, 在社会化过程中, 个人首先明确“我是谁?”, 在社会中获得本体性认同 (个体认同) 之后, 还需要在社会互动中将自己归类, 将自己归入喜爱到茶楼饮茶这类人中, 与友人的互动交流中找到“所属群体”, 形成社会认同, 同时形成对“他人”的认同[22]。如果说身份建构是通过社会定位、界定自己的所属群体来实现, 那么即使对他者的存在是以一种反感或敌视的态度, 也是一种对“他人”的认同, 也是对自我身份的强化。姚建平将对他人的负面认同, 即身份区隔感定义为“对社会阶级 (阶层) 差异在消费方式中表现的主观认知和判断”。表1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不同档次茶楼 (茶馆) 代表不同消费阶层, 人们因不同的消费行为被贴上“富”或“穷”的标签了。

3.茶馆消费具有符号文化的社会学意义。

茶馆休闲消费不仅是一种身份政治, 更是一种符号消费。“为了成为消费品, 物品必须成为符号”[23]。

茶馆消费中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 体现了不同社会群体通过茶馆消费构建身份认同的过程。但在此, 茶叶本身已经不再单纯作为消费对象, 不再因其使用价值 (生津解渴等) 而提高其交换价值了。茶叶更多代表一种人文文化和知识, 一种修养、品德、品味。凡勃伦《有闲阶级论》中就将审美品位和社会区隔的功能联系在一起分析, 对美感的判断受到个人阶级身份的影响, 把消费品的美感与消费者的荣誉感联系起来。[2]80-130正如布迪厄所述, 消费方式的社会差异表现为一定的品味, 不同阶层/阶级的“惯习”在消费活动和文化事件中体现为品味和生活风格。在茶楼消费茶道/茶艺这一行为, 即使没有达到“炫耀性消费”的程度, 至少其本身就具有符号意义, 比如高地位、高收入、高修养、高素质、有内涵、有品位等等。姚建平就持这种观点, 他认为消费方式依然是身份维持和构建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用消费方式构建身份的过程中不再强调等级或阶级差异, 而是强调品位差异。姚建平认为, 个性化与身份符合感是“通过消费方式的个性化来使消费者获得个体所属感 (群体疏离感) , 从而实现身份维持和建构”[7]154。

综上所述, 茶馆消费作为一种休闲消费方式, 已经不再简单是经济学意义了, 还有着社会分化、身份认同、符号文化的多重社会学意义。在茶馆这一特定场域中, 无数个体通过消费在建构社会身份, 在进行个性化区隔, 在破碎的现代社会中寻找着自我认同。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休闲、娱乐为主的都市休闲产业逐渐兴起。本文以成都市都市休闲业之“茶馆”消费为对象, 在消费认同的相关研究基础上, 根据相关实证资料, 分析理解了茶馆消费认同的社会学意蕴。

篇4:休闲业

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兼网络编辑部主任于波主持“峰会”第一个环节的对话。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假日处处长沈虹认为,现在的休闲存在着多元化的特性,主导产业是文化、旅游和体育。但由此延伸出来的农业休闲、海洋休闲,军事休闲,甚至还有休闲地产业。

休闲多元化的六种方式

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副局长郑晓明认为,旅游是休闲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有多元化发展趋势,郑晓明把休闲分成六种类型,一个是传统的观光休闲,第二个是文化休闲,第三个是体育休闲,第四个是娱乐休闲,第五温泉休闲,第六个乡村休闲。他表示,近几年来南京市在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南京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山水资源和一批观光旅游的景点,打造南京旅游文化特色。

汽车休闲渐成一种时尚

上海欧亚汽车董事长谢钰在论坛上提出了房车休闲的概念,他认为汽车跟休闲产业的结合也是多元化的体现,他建议政府部门应有意识地将汽车和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引导公众正确休闲消费。谢钰说,现在汽车休闲在民间已经发展得很蓬勃,房车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块。谢钰说,“现在有一些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如果不让他们在国内用掉,转移到国外是非常浪费。我感觉中国人现在确实是有一批玩车的或者喜欢奢华品质生活的,应该让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带动汽车休闲产业。”

酒店是休闲产业的“名片”

北京国宾友谊酒店管理公司副总裁刘勇从酒店在休闲产业上的作用阐述了他的观点,酒店业无论在休闲城市当中还是旅游城市当中,都是一张名片,这个名片体现了文化旅游的内容。

篇5:休闲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步入小康社会的市民们闲暇时间又有了新的去处——休闲农庄。近几年来,休闲农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目前,吴江市的休闲农庄、休闲农家乐、采摘园等发展已成一定规模,更有不断壮大之势。随着休闲农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凸出,人们对休闲农庄的认识亦进一步深刻,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休闲农庄的发展中来。

简要来说,休闲农庄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它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与旅游景点不同的是,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以充分开发具有休闲、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发展观光农业有如下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休闲农庄的兴起有利于农业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

以往人们只是注意农业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农业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也忽视了农业在社区生活环境、人文生活方面调节身心、教化人民、协调人与自然体系的功能。观光农业具备游憩、休闲、教化、医疗、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代表了人类对300年工业化、城市化历程的一种反思和觉醒,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以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

休闲农庄的兴起,展示了生态旅游农业之路,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吴江有震泽镇金星村“农家乐”和新申农庄、平望镇山友农庄、同里肖甸湖、横扇镇、八坼苗圃等乡镇的农业即是一个典型。它们是三高农业的生产基地。园中有种养的优质蔬菜、水果、花卉、禽畜、水产品等的品种达数百个。休闲农庄开设了科研基地,通过组织培育,繁育出芦荟、蝴蝶兰、巴西蕉、龙牙蕉等优稀花卉、水果品种,既吸引了农业专业户前来学科技购良种,又吸引了游客到此观奇览胜。

(二)开发旅游农业资源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旅游农业与其它旅游活动一样,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农业,需要一整套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需要有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行业等,能带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观光农业区的度假村、饭店、餐饮、商店、游乐设施等,需要大量的服务员、厨师、售货员、保安人员、后勤人员、维修人员等。无论固定工或旺季的季节工,都可优先在区内农民中招聘,降低经营成本。旅游农业投入不大,就业成本低。而旅游农业的发展又与其它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乘数效应估算,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将产生另外三个关联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发展观光休闲农庄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结构中,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观光休闲农庄必然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

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可带动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特别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从而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达到开拓一处景观,致富一方乡亲。如观光区的度假村、饭店、商店、广场、游乐设施等公共场所,需要大量花卉,可由农民种植和供应。旅游者餐饮所需的蔬菜、瓜果、家禽、畜肉、水产等,都可由农民分工生产。观光区的农民,原有不少在农业之外从事各种手工艺品的副业生产、销售,旅游者可以参观这些农户,观赏或参与研习手工艺制作技艺,购买旅游纪念品。

(四)发展观光休闲农庄还有利于农业比较利益的提高

传统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低是人们所公认的。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十字路口,旅游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而且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成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观光休闲农庄具有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的动力机制。

休闲农庄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在选育良种、栽培、管理及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事实证明,凡实施产业化的地方,任何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

休闲农庄经济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农业不断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在现代农业中,技术变革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庄园农业广泛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可以超越常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震泽新申农庄既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农场,又是一个著名的农业观光农庄,是上述技术创新的一个典型。多年来,该农庄建起了以鲜活畜禽、林果花卉等高技术产品为支柱的集约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观光庄园技术创新示范功能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庄园引进或创造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会引起区域性模仿浪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农业新技术产品,建立新技术示范区,是其示范功能的基本内容。农庄通过示范培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普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产基本技能,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能基本运用现代技术、了解社会信息的新型农民。

(五)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方面和内容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是人们自觉地按照生态学规律、生态经济学规律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起来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结合而又各有侧重的高功能、高效率的知识密集型的集约化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石油农业”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

那么我国对休闲农庄有详细的规划标准,根据国家农业部颁布的《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主要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总体布局要求

休闲农庄布局必须全面贯彻遵循有关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总体布局的定

位应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农产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充分体现出提供农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的3层次功能。

(2)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园区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科普展示等多种功能需要。

(3)适当结合城郊休闲、农园生活和生产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完善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每个环节的高科技含量,配备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

(4)总体布局要兼顾软、硬件建设,而且要注重两者互相配合,以发挥建设示范作用。

(5)统筹规划,分期建设,有计划地分期实施,要有长远观点,逐步建设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2、建设内容

(1)整体环境

(2)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3)整体环境优美,树木花草(包括农作物)占陆地面积的50%以上。

(4)建筑外观、形式、色彩、材料及空间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

(5)有完善的游览系统

(6)园内无裸土,无荒地。

(7)水面无污染

(8)公共场所无垃圾杂物

3、功能分区

根据休闲农庄综合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应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功能区。规划分区大体上包括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科普展示区、特色品种展示区、精品展示区、种植采摘区、引种区、休闲度假区、生产区、设施栽培区等十二个区。休闲农庄必须划分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种植采摘区、生产区四区。

(1)入口区

用于游客方便入园的用地,大型休闲农庄一般建设两至三个入口。主入口区包括入口牌坊、入口停车场、服务建筑、导游牌、假山水池等。

(2)服务接待区

用于相对集中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此区可规划建设办公楼、游客服务中心、果品文化展示室、停车场等。

(3)科普展示区

是为儿童及青少年设计的活动用地,以科学知识教育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具备科普教育、电化宣教、住宿等功能。

(4)特色品种展示区

以各种不同的具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种植展示区,为观赏性较强品种展示空间。

(5)精品展示区

为精品农业种植区,可满足高端层次观光采摘者的要求。

(6)种植采摘区:

此区面积最大,是休闲农业园的基本用地。种植采摘区可以分为不同果品的采摘区,在景观营造上应保留农田景观格局,在不破坏农业景观的基础上规划建

设适当的园林小品和游憩采摘道路。

(7)引种区

引进和驯化国内外优良的品种,建立优良农产品品种引进、选育和繁育体系。

(8)休闲度假区

主要用于观光休闲者较长时间的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之用地。休闲农业园在合理的园区土地利用控制下可适当建设度假木屋,度假小别墅等住宿设施,延长游客在园区内停留的时间,增强休闲农业园的休闲度假功能。

(9)生产区

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区域,在园区其他功能区农产品供给量不能满足游客时可开放,生产区在景观建设、管理方面比其他分区要粗放。

(10)设施栽培区

进行农作物设施栽培的区域。

4、活动项目

(1)项目组织安排合理,休闲体验主题突出,可参与性项目不低于5项。

(2)提供丰富多样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等休闲体验。

(3)有家禽、水产养殖饲养基地,提供喂养、垂钓等休闲体验活动项目。

(4)与当地地域人文特色相结合的休闲娱乐项目及农事、节事类参与性民俗活动。

5、餐饮设施

(1)休闲农庄餐饮服务点和布局,应按照游览路线和园区实际条件加以统筹安排,凡是不靠近风景区或民俗村的园区,均宜设置餐饮服务设施。

(2)餐饮建筑除供游人进餐外,造型应新颖、独特,与乡村自然环境协调。

(3)餐饮建筑设计,应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园区景观相融合,并应符合现行《饮食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4)餐饮建筑的体量和烟筒高度不应破坏原有景观和环境。

(5)餐厅餐位数不低于50位。

(6)有传统民俗节日的特色餐饮,如月饼、年糕、元宵、粽子、腊八粥等。

(7)使用自产无公害农副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有典型农家菜、时令菜。

6、住宿设施

(1)休闲农庄的住宿服务,应根据游客规模和需求,确定接待房间、床位数量及档次比例。

(2)住宿服务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旅馆建设设计规范》的规定。残疾人使用的建筑设施,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3)床位数不低于50张。

(4)客房整洁卫生,无异味,卫生间设施齐全完好

(5)客房有冷暖空调并能正常使用

(6)卧具一律消毒处理并一客一换

7、道路设施

(1)休闲农庄外部可进入性强,到达园区的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便利。

(2)内部交通通达性强,具有独立的生产(消防)通道、观光游览道路等。

(3)有与车位需求相适应的停车场。

(4)道路网设计必须满足农业生产、农产品观光采摘、环境保护及职工生

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5)休闲农庄内部主路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小于8%,横坡小于4%。

(6)休闲农庄内通往各功能分区的道路路基宽度一般按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小于12%。

(7)休闲农庄内步游道路宽度一般按1.0~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8、水电设施

(1)有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或中水设施。

(2)休闲农庄给水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简易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

(3)给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为主。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

(4)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活、生产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洼地。

(5)休闲农庄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

(6)休闲农庄照明宜采用分线路、分区域控制,并将照明与防止消灭农业病虫害结合起来。

(7)在变电所和变压器的周围,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供电线路敷设,一般不应采用架空线路。必须采用时,线路应尽量沿路布设,避开中心园区和主要景点,尽可能不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9、景观设施

(1)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2)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景观要素和自然环境统一协调;

(3)层数一般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景观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4)亭、廊、花架、敞厅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5)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采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物的构造。

(6)休闲农庄内景观最佳地段,土壤肥沃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7)景观小品的位置、高度、体量、风格、造型、色彩要与整体环境相适应。

10、卫生设施

(1)各类场所卫生达到GB9664规定的要求,餐饮场所达到GB16153规定的要求,游泳场所达到GB9667规定要求。

(2)公厕数量与接待能力相匹配,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应达到GB/T18973-2003规定的三星级及以上旅游厕所标准。

(3)配备数量满足需要的垃圾箱,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时,日产日清,集中处理。

(4)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配备卫生消毒设施,不使用造成污染的一次

篇6:休闲业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论梁实秋的休闲观念及《雅舍小品》的休闲特质 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西方学者对“休闲”的理

解渐渐有了整体性的把握,只是把握的角度仍有不同。主要的角度包括三个方面: 2 第一章中西方休闲学概论与休闲文学 其一,认为休闲是一种“态度”,强调感觉的自由和释放,是一种主观情绪上和心理 上的产物。如瑞典著名哲学家皮普尔在《休闲:文化的基础》中,通过神圣的礼拜、节日和庆典,将休闲和文化联系起来,认为“休闲是一种思想或精神的态度”3。其 二,认为休闲是一种“活动”,是人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选择的活动。美国学者约翰凯 利认为“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的主要的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4其三,认为休 闲是“时间”。典型代表是马克思,他认为休闲是指“除了必须的工作、家庭和维持 个人生计的时间外所剩下的非义务性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5马惠娣在《休闲:人 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一书中对马克思的休闲观念做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马克思眼中 的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 间。以上三种观点虽然理解的角度不同,但从根本上摆脱了西方传统休闲理论的“二 分法”的弊端,开始重新认识休闲的价值,将休闲同工作联系起来,将人作为完整 的个体生命进行探讨。

随着休闲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学者也开始着手探讨“休闲”这一概念的内 涵。“休闲”中的“休”,我们一般理解为“休息”,从字义的角度来考察,“休”,“人 倚木而休”,人工作累了就找一棵树倚着休息。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休” 又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强调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自然和谐发展。而“闲” 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等。如在《论语·子张》中:“大德不逾闲”。“闲” 又通“娴”,寓意娴静、思想纯洁安宁。从词义的组合上可以看出,中国对“休闲” 的解释具有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天人同一”的思想、人格的修养与修 炼,又赋予生命以真、善、美的意义。从词义学的角度,“休闲”应该是过符合道德 的生活,是属于人生哲学的范畴,而并非如我们所理解的“空闲”、“休息”,“休闲”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活动,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传统思想儒道禅中,“休闲”体现出“追求生命的超越与融通”,认为“休

闲是在人的生命的自觉、烈光、创造、自由、和谐的n悦欲悦情的感官性层面,另一类则提升到了

悦神悦灵悦志悦慧的精神性高度;同时,快感的性质也不同,一是高强度、高力度 的刺激型,一是轻松舒缓、悠游自在的闲适型;另外,获取快感的方式也不同,一 是动态休闲,一是静态休闲。”9这从形式上对“休闲”进行了直观的把握。所谓动 态的休闲是指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高强度、高力度的,比如说运动一类的休闲。而 静态的休闲是轻松舒缓的、悠闲自在的休闲,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使人暂时 远离现实生活,暂时放弃了自己所谓的追求、奋斗等,处于一种无功利的状态。文学是静态休闲方式之一,因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金钱,不需要消耗太大的体 力而越来越受有闲阶层的欢迎。休闲文学是具有休闲功能的文学,它所追求的是具 有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精神世界,而非单纯的感官刺激,追求宁静、淡泊、闲适、身心舒缓,体现的是一种审美化的闲适人生。休闲文学区别于通俗文学。通俗文学 注重的是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就是说作者是根据大众的需要和口味来创作作品,一 切皆为投大众所好,因此往往以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作品呈现出来。而休闲文 学强调的是作者个人的个性精神追求,强调生活的审美化、休闲化。因此,休闲文 学具有比较高雅的文化品格,但是毫无疑问,休闲文学具有通俗文学的特征,通俗 性、休闲性,所以休闲文学是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结合体,是具有二者特点的文 学。我们不能将休闲文学和高雅文学、通俗文学相并列来划分文学,只能说休闲文 学是具有休闲功能且高雅的文学。

休闲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之一,休闲文学也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 4 第一章中西方休闲学概论与休闲文学

据不可替代的作用。I:k女H说唐代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最初被称 为“诗余"的宋代的“词”、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王维的山水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等,都是他们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n,历代帝王的历史故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事,单是北京的小吃,北京的风俗就足以让你体味很长时间。6 第二章梁实秋的休闲人生观

北京有数不清的有名的饭馆,几乎每个饭馆都会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像致美斋 的煎馄饨、锅烧鸡,厚德福的瓦块鱼、铁锅蛋,东兴楼的乌鱼钱,正阳楼的蟹,六 必居的酱菜„„这些都是北京独具特色的美食,深刻影响了梁实秋,对于这些,梁 实秋是如数家珍,再熟悉不过了。北京也有许多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小吃,烧饼有螺 蛳转儿、芝麻酱烧饼、马蹄儿、驴蹄儿等,油条有麻花儿、甜油鬼、炸饼儿等,热 热稠稠味微酸又带一点霉味的的豆汁,还有小贩卖的各种吃食,比如喊的是“面筋” 卖的却是猪头肉,薄暮时分出现的卖羊头肉,以及小贩挑担子卖的馄饨,等等,这 些都是梁实秋在老年时也无法忘怀的。特别是零食小贩的叫卖声,仍像是俨然在耳。在娱乐方面,北京更是聚集天下之所有。有京味十足的八角鼓、传统鼓曲,还 有下层社会的民间小曲,传统相声;还有变戏法的,口技杂谈,耍猴儿的,耍傀儡 子的;春暖花开放风筝,以及北京的书画、篆刻等。梁实秋曾经在《秋室杂文》中 生动地描写了听戏。特别在夏天,听戏的人“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你不随 着大家儿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皙皙的、黄橙橙的、黑黝黝的,置身其间如入 肉林。(那时候戏园里的客人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这虽颇富肉感,但决不能给人 以愉快。戏一演便是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进路。所以常视如厕如畏 途,其实不是畏途,只有畏,没有途。”¨那时候的北京有一批很优秀的演员在台上 献技,如老生余叔岩,武生杨小楼,老旦龚云甫,青衣王瑶卿、梅兰芳,小生德瑶 如,刀马旦九阵风,丑是王长林„„这些戏园的名人在当时让梁实秋充分领略了中 国国粹京剧的精粹。北京是一个永远也

//****************************************************************************// 本文档为3A学习网宣传资料,如需全套资料,请上网站---3A学习网---选择,打开百度首页,输入“3A学习网”字样即可。

//****************************************************************************//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休闲业】相关文章:

休闲观光现代休闲农业论文04-23

休闲业整合营销论文04-18

休闲社会05-21

休闲时间06-02

休闲问题06-05

休闲类型06-10

休闲论文题目05-02

观光休闲渔业05-21

休闲农庄案例05-31

休闲健身体育05-03

上一篇:高速公路收费员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村幼儿教师流动现象分析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