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休闲园林

2024-05-24

郊野休闲园林(精选三篇)

郊野休闲园林 篇1

与西方文化不同, 中国文化倾向于对自然的美之感知, 中国文化所表现的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人与自然“浑然融化”的境界。这种美学反映在建筑上, 中国人不仅喜好充满生命意义的木质建筑, 并且要将大自然的风景与自己的居舍融为一体, 这就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园林美学。中国的园林艺术极其讲究造景, 而在造景中又必然去刻意追求一种纯自然的、生命的美感。

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 这代表着中国人的建筑审美, 这也是中国景观美学的核心思想。

中国人认为人是无限自然的有限组成部分, 因此, 在宇宙观上中国人讲求的是天人合一, 而非西方人的狭窄的孤立的人的有限宇宙。所以, 中国的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作为咏味的中心, 这和西方自希腊以来以人体作为主要对象的艺术途径迥然不同。所以, 中国古人的建筑追求的是从一房一舍去通达室外的雨雪春秋、秀美山川乃至无限的宇宙, 因此, 中国古代的建筑不仅具有生命, 而且是园林化的, 具有诗情画意。

如果借用尼采所谓原始文化形式划分中的酒神型与日神型划分形式, 那么, 中国古人则属于日神型的文化形式, 他们强调节制、冷静、理智、不求幻觉。这种特定的文化形式世代相传, 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表现在艺术形式上, 中国的艺术就没有西方艺术的那种过于雕刻的痕迹, 而是追求那种“馀意不尽”的情感和感受上的细致、微妙、含蓄、深远的意境。而西方则属于酒神型的文化形式, 他们追求感性的狂欢, 也追求理性的抗争。

因此, 在西方的历史上, 冷硬的石质建筑表达了一种西方的文化理念, 不仅如此, 从埃及金字塔到雅典卫城, 几乎所有的著名石质建筑都必须以垂直线为轴心, 并尽其可能地寻求垂直轴心的高度。哥特式教堂就是最鲜明的例证。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中厅高达48m, 而乌尔姆市教堂钟塔甚至高达161m。教会要藉此表达离弃尘土和亲近上帝的神学意图。西方文化中的这种对永恒的追求, 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在中国哲学看来, 不需上帝那样的人格神即可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只要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和谐以达到最高的心灵境界, 就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对无限与永恒的体认。

到后来, 资本主义精神将这种对建筑高度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现代化楼厦成为拜物教的最好诠释, 它们高耸在曼哈顿街区及所有的商业闹区, 而依中国文化的心理景观看来, 那只不过是一些理性的玻璃盒子, 折射着太阳的光芒, 而毫无生命感。

2 中国园林造景中的人文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是一种充满着智慧的休闲文化, 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强调人要活得自然才能恬淡, 体静才能心闲, 心闲才能通达。于自然之中寻流水之声以养耳, 网青禾绿草以养目, 在回归自然的身心自由中感知自然之美好, 生命之美好。这便是中国人的休闲之境界。

“休”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休, 人依木而休, 表明了中国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闲”在《楚辞》中释为:“闲, 静也”, “闲, 雅也, 指品质”, 代表着中国人的生活观。由此, 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生活孕育出了我们特有的精神态度和文化气质,

首先, 从审美的角度看, 休闲能够使人回归自然, 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在自然的造化之中铸造人的豁达、开朗、坦荡、虚怀若谷的品格。休闲使人在精神的自由中达到对世界的审美的生活方式, 这是中国人的生活审美。

其次, 从理论上讲, 由于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 要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那个抽象的、人格化的神, 因此, 休闲对于中国人而言, 其价值在于, 在生活的劳作与困顿之外, 在家园中, 闲适中的时光能够为人类构建意义的世界, 使人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 使人的精神得以守护, 这是中国人的生活信仰。

在西方, “标准化, 专业化、同步化、集权化”是第二次浪潮社会的重要特征。依据艺术家的理解, 工业化的标准使艺术远离我们的生活。这种理性的标准化完全剥离掉了人的自然的规定性和人性的丰富性, 使一切都沉寂在庞大的集合空间中。这种鲜明的特点也表现在西方园林中, 从法国园林到意大利园林, 都非常强调中轴线对称, 尤其是在法国园林中, 将这种严谨的气质发挥到极致, 例如中轴线贯穿全园的法国凡尔赛宫苑。

人是用他的整个身心、整个存在而不是单用其理性来理解世界的, 人对世界的知觉, 首先是由情绪和感情揭开的, 而不是靠概念。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完全割裂了知情意、真善美的统一。理性的、逻辑的框架只适用于僵死的、无生命的物质, 对有生命的东西用逻辑的、静态的、几何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必然“把它所有的一切本质的东西统统剔除干净”———当作无生命的东西处理, 就像玻璃罩下的死蝴蝶一样, 玻璃罩下的死蝴蝶虽然还保持着原来的颜色和形状, 但那使其飞舞成为可能的生命和运动都没有了。而在生活里, 就像在艺术里一样, 飞舞就是一切。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 西方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将理性推演到极处, 西方文明人的生活就在形式与工具中打转, 忘掉生活本身了。而中国文化则追求那种源于天地间的真实与统一, 回味与欣赏。这种深厚的人文情怀深深地印照在中国的园林文化中。中国的园林艺术实质上就是中国休闲文化的最生动的写照。

3 中国园林艺术的前景展望

画家陈丹青在他的《退步集》中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80年代,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曾煞费苦心地专门请来苏州古典园林工程队亲自施工, 仿照“网师园”一角, 建了一个苏州馆, 馆内极其细致地建有亭翼、芭蕉、小鹅卵石镶嵌的地面。陈丹青充满情感地描述到:那里, 是参观者最愿意栖息的场所, 他们满怀敬意地呆坐着, 被催眠了似的。西方人对中国的园林文化景致充满了发自心底的崇尚。

面对当今工业世界中人类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 匆忙的脚步, 紧迫的生活节奏, 喧嚣的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在挣扎中期冀着某种不同的心灵归属。越来越多的人意欲克服那种对物的无尽占有与消费的偏执, 希望在大自然的气韵中获得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安宁。

生活的安全感来自于精神上与世界和谐的宁静。要获得这种安宁, 人就必须回家, 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人只有身处在大自然的造化之中, 通过心灵的感悟, 才能将生活提升为一种“诗境”, 这是中国休闲文化的内在的艺术旨趣, 也是中国人的美学, 更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事实上, 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 人们的心灵最终是相通的。西方哲人海德格尔的呐喊“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与中国的古老智慧何其相似, 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 人类的精神家园在风籁中, 在云彩里, 在山势的起伏间, 在花草的颜色和香气里, 在水的灵动, 这也是世界未来建筑所应追求的人文价值。

在西方建筑史上, 具备这种建筑情怀的设计师, 如卒姆托, 在其代表作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瑞士展览馆的优美的设计中, 大量地使用了木材, 人们置身其间, 完全摆脱了城市的吵闹以及城市的混凝土般的生冷, 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脉络相一致。这种设计, 也许正是今天的人类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愿望的具体体现。这说明, 人类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 对大自然都有着深深的眷恋, 因为那是我们的家园。在这一点上,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由于人们的心灵最终是相通的, 所以艺术最终也是相通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 建筑学界称卒姆托代表着建筑艺术中力挽传统的潮流。从他的作品中, 可以看出那些日益丧失的东西正是建筑艺术久远的传统。

社会发展程度越高, 对休闲的文化需求就越高, 休闲的人文内涵就越丰富, 由此中国的园林艺术必然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2]陈丹青.退步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浅谈生态休闲农业园林景观设计 篇2

生态休闲农业园是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的潜力并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型产业,是利用农业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农业人文资源等,充分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休闲观光产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在以生态、健康、休闲为理念的农业景观区,设计师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通过景观打造,用艺术的手法对农业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和体验。

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所包含的对象是在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所产生的景观综合体,它包括农村的自然环境、乡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3个层面的内容,即不同地域特征下的自然景观、农村不同生活方式聚落的景观和生产性景观。休闲农业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自然资源的挖掘与提炼

通过不同场地特征和地域特色来形成各具特色的基础自然资源,再经过景观手法和人工整合进行打造,比如台湾最有名的生态休闲项目“清境农场”,它坐拥群山之间,视野广阔,是台湾唯一的高山牧场,有着辽阔壮丽的草原,通过景观打造成一个可欣赏日出的奇景,夕阳缤纷晚霞,夜晚灿烂星河的观光胜地,因此美景蒋经国先生留下了“清新空气任君取,境地幽雅是仙居”的情怀,而更名为“清境农场”。

2交通流线的组织规划

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环境中,游览线路是人们对乡村进行认知的主要界面,也是乡村景观环境的骨架,需着重设计与重点挖掘环境意境和功能布置,力求达到四季皆有景可赏可游,初春草长莺飞,山花争妍,夏季野花遍地,深秋枫红延烧在山巅水涯,寒冬天远山积雪,耐人寻味。

3空间场所规划设计

空间是展现生态休闲农业园特色景观的有效窗口,是构成休闲农业园整体风貌的最关键要素,总体来说,乡村景观环境的空间场所从所覆盖的外围区域到内部核心景观区,从自然环境到人工要素,分为乡村风情展示空间、乡村农耕文化体验空间、乡村聚落展示空间、娱乐游览空间和健身疗养空间。

4乡村风情、农耕文化展示空间

生态休闲农业景观环境体现的本质特征在于其乡土性,因此乡村风情农耕文化展示空间应做重点设计,突出其特征性,创造更多的旅游吸引点。

5结语

现代的生态休闲农业园和提供简单市民休闲为主的农家乐相比是一种质的飞跃,它结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力发展了体育休闲、养生养老、古村落养生、自行车运动、湿地摄影观光等新型功能,游客在生态休闲农业园不仅可观光休闲、了解农民生活、体验农作的辛苦、感受乡土气息,而且可以参与主题户外活动和户外健身锻炼,特殊的季节还会推出如采莲、篝火晚会、稻田乡村节等一系列的文化主题活动,将生态休闲农业园转化为品牌、转化为项目、转化为产业将成为未来休闲旅游景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一些村落因为年轻人入城打工成为了老年村,大量城市周边的农田空荒置,农业也面临了很大程度的衰退,这样既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的和谐发展,也会造成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在这种环境下休闲农业应运而生,它既能缓解人们城市生活局促空间和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压力,也调整了农业结构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完美的融合,同时改善了农业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社会问题,成为了一个新型的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生产条件,发展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形成双赢的景观产业模式,本文通过介绍优秀的休闲农业园案例来对景观特色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休闲农业,创意旅游,景观特征,健康体验

参考文献

[1]孙艺惠.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地理,2007(5)

[2] 田彩云、郭心义.现代农业背景下京郊观光休闲农业产业提升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9(7)

[3] 唐步农.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

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研究 篇3

1 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设计

1.1 按休闲空间平面形态设计

园林景观中按休闲空间平面形态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休闲空间。点状休闲空间是由单体或者主体构筑物形成的休闲空间,它通常独立存在形成点状的特征,常见于公园中的雕塑、小型凉亭、微型喷泉等(见图1)。线状休闲空间是由两个或者若干个点状空间排列组合而成,具有带状的特征,通常可在公园中的休闲长椅、花架花廊、特色景观中可见(见图2)。面状休闲空间是由点状和线状空间组合而成的综合性休闲空间,具有疏导交通分散人流的特征,常见于公园中的广场、居住区中的休闲中心等(见图3)。

1.2 按休闲空间功能设计

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按其功能分为主题类休闲空间、休憩类休闲空间、健身类休闲空间。主题类休闲空间通常是以小型建筑、雕塑景观形成的休闲空间。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的需求,也可以起到宣传文化的功能,既提供了人们休息的空间,还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见图4)。休憩类休闲空间顾名思义就是给人们提供休息的休闲空间,既能缓解人们休闲的劳累也能让人们更好的体会园林中的景观(见图5)。健身类休闲空间在现代园林景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休闲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老年人的遛弯、年轻人的夜跑、儿童的娱乐都是健身类休闲空间的职能所在(见图6)。

1.3 按休闲空间的使用时间设计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有的城市四季分明,有的全年如春。按休闲空间的使用时间分为冬季休闲空间和夏季休闲空间。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沈阳、哈尔滨等四季分明的城市,需体现出其特有的园林景观特色,在其休闲空间的设计中加入城市气候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要扬长避短。为了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不觉得园林景观的乏味,加入具有冰雪组成的特色休闲空间(见图7)。全年如春的城市更要体现出其四季园林景观的美丽风景,让人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人们的不同色彩。例如由大面积水体喷泉等组成的休闲空间(见图8)。

2 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设计对策

2.1 从物质到感知的人性化设计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始终是城市的主体,起着主导的作用[3]。人性化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求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是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4]。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休闲空间设计里首先应该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通过休闲空间颜色、落差高低、景观动静结合、材质的质感等相互协调给人们以良好的生理上的满足;注重园林景观设计中休闲空间的细节化设计,无障碍化设计、老年人设计、儿童休闲空间设计等,让人们感受到休闲空间的归属感以及对人们的尊重;其次,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气候人文特征,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设计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寒冷的城市休闲椅尽量选择木质的,并且选择在避风处,多雨季的城市要设计可以遮雨的设施这样可以让人们尽情的享受在园林自然中。同时设置公共的休闲空间,让人们自发的或者是社会性质的进行相互沟通交流,也可以进行文化宣传展示等,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最后,每个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设计都有各自城市的符号,都有不同的形式美,要融合城市的特征进行形式美的设计,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人性化的要点是衡量一个好设计的重要标准,也是休闲空间设计的首要要点。

2.2 从“猫冬”带休闲的生态化设计

“猫冬”是一个东北词汇,意思就是到了冬天由于天气寒冷,人们的愿意选择在室内活动,不愿意与大自然亲近。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冬季也愿意出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所以,既让园林景观设计发挥出她的美感,同时也让她把人们请到园林空间中来。一个城市的气候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冬季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城市,人们都不愿意出门游玩,尤其对于北方城市来说,适应北方冬季寒冷气候的生态性前提下,不仅要保护城市的特色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合理的利用这些生态环境来打造充满活力的园林休闲空间设计。进入到寒冷的冬季或者炎热的夏季,休闲空间的明显的特征就是活力降低,人流明显减少,可以通过小气候设计处理生态环境,从而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手段达到提高休闲空间舒适度的目的。在温度、湿度、风向、日照等调节小气候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气候对休闲空间的影响,增加人们休闲活动的时间和活力。

2.3 从继承到发扬的地域化设计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或因为自然景观而闻名遐迩,或因为悠久的历史而扬名国内外,或因为自身的异域风情而灿烂无比。他们拥有着自身的特征,也拥有着特有的文化休闲生活,这些都是经过时间而沉淀下来的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休闲空间设计应当秉承着这些宝贵的文化,并且不断的延续发扬着这些地域性文化。去创造一种赋予地域性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园林休闲空间,给世世代代的人们留下自己城市“记忆”符号[5]。

2.4 从单一到多元的多样化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休闲空间的多样性体现在很多的方面。一方面是休闲空间的功能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们。另一方面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根据人们的喜好可以自由的选择不同的休闲方式。通过这两方面实现了园林设计中休闲空间的多样性,从而提高了休闲空间的活力。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在很多园林设计中的休闲空间满足了这一点,比如无障碍化的设计,老龄化的设计以及儿童的休闲设计;休闲方式的多样化设计,就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休闲空间里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理解的休憩遛弯的功能,同时可以有健身、餐饮、娱乐等功能,同时也可以有参与社会性活动的空间,亲近大自然的亲水亲树空间等。更加可以根据季节性的不同进行多样化的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夏季可以设置亲水项目,例如划船;冬季可以设置冰上活动,例如马拉爬犁等[6]。

3 结论

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总结出园林景观设计中休闲空间的分类:按平面形态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休闲空间;按休闲空间的功能分为主题类休闲空间、休憩类休闲空间、健身类休闲空间;按休闲空间的使用时间分为冬季休闲空间和夏季休闲空间。针对分类阐述了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从物质到感知的人性化设计、从猫冬带休闲的生态化设计、从继承到发扬的地域化设计、从单一到多元的多样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徐雯.论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及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4):121-122.

[2]张振忠.谈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及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199.

[3]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姜磊.浅谈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及应用[J].现代园艺,2012(20):110.

[5]郭程轩.城市生态休闲带开发与规划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上一篇:我国烟草企业会计下一篇:电视文化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