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重点化学方程式

2024-05-03

高考重点化学方程式(精选9篇)

篇1:高考重点化学方程式

1、加碘食盐的使用。

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盐应等快出锅时,且勿长时间炖炒。

2、食盐为什么会潮解?

如何使其不潮解于食盐中常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在空气中有潮解现象。为了防止食盐的潮解一般可将食盐放在锅中干炒。由于氯化镁在高温下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镁(MgO),失去潮解性。或将食盐进行提纯,纯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没有潮解现象。

3、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元素,因而铝制饮具、含铝蓬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长期缓慢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觉察,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严重。

4、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

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

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一般将油烧至沸腾就行了,油的“生气”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为何出现“赤潮”?

近年来,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现象,也不像“黑潮”那样是海流运动,而是海洋中一种红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繁殖的生物现象。为什么浮游生物能过度繁殖呢?原来大量涌进海洋中的废水、废渣以及经大气交换进入海洋的物质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属于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剧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红装”。为了预防海洋赤潮现象,应该控制含氮、磷等废物,例如含磷洗衣粉的废水等向海洋中排放,以保持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篇2:高考重点化学方程式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正确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正确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正确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篇3:初中化学高考考查的重点(二)

“化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社会”, 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 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是化学永恒不变的主题.课改后的初高中教材都突出了这一点, 它们的思路相同, 因此考查的道理也是一致的, 初中的这些内容高考肯定会继续考.

1.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例12 (1) (2007年广东)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

(A) 氯、溴、碘 (B) 钠、镁、铝

(C) 烧碱、氢气 (D) 食盐、淡水

(2) (2007年广东)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 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 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 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 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分析:了解了海水的成分就可直接判断出食盐和淡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根据铜生绣需要的条件可考虑出多种防止铜生锈的方法: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或将青铜器涂上一层保护膜等均可.

答案: (1) (D) (2) (B) 、 (D) .

2.能源

例13 (2006年上海) 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 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 )

(A) 用木材作燃料 (B) 用液氢替代汽油

(C) 开发风能 (D) 开发地热

分析:用木材作燃料属于杀鸡取卵, 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中最不妥当的.

答案: (A) .

3.环保

例14 (1) (2007全国理综Ⅰ卷)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 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 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 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 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 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2) (2007年广东) 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法;④过滤法.其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有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分析: (1) 是属于基础性、常识性的考查, (A) 正确.过滤法处理污水, 没有新物质生成, 是物理方法, 其它都有新物质生成, 是化学方法.

答案: (1) (A) (2) (A)

4.材料

例15 (1) (2003年上海) 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 )

(A) 橡胶 (B) 蛋白质

(C) 尼龙 (D) 纤维素

(2) (2007年广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 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 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 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分析:尼龙是人工合成的, 不是天然高分子.不锈钢中含有碳等非金属元素;流通的硬币材质有的是纯金属, 有的是金属的合金;铝和铝合金的是上个世纪才开始广泛使用, 当然不可能在明代大量使用;一般来说, 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金属.

答案: (1) (C) (2) (D)

5.人体健康

例16 (1) (2000年全国) 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 )

(A) 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 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2) (2004年北京) 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

(A) 氯气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甲烷

(3) (2007年山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

(B) 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 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 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作为空气污染指数

分析:上述三例均属于基础性、常识性的考查, 是送分题, 是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答案: (1) (D) (2) (C) (3) (A)

6.安全

例17 (2006年广东) 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 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 (Na2S2O4) , 主要用于印染工业作为还原剂.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 易分解并引起燃烧, 在190℃时发生爆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 Na2S2O3+ Na2SO3+__.因此, 该化学品通常要在通风、 、阴凉处密闭贮存.发生爆炸时, 现场会扬起大量的白色烟雾, 粉尘漂浮在空中并四处扩散.尽快逃生的正确做法是 (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

(A) 用干毛巾捂住口鼻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顺风远离现场

(D) 逆风远离现场

分析:安全是大事, 本题是以安全为核心进行的设计, 意在引起对各种安全的关注, 特别是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应急处理和选择逃生的方法.

答案:SO2;干燥; (B) 、 (D) .

四、对实验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初中所学的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是高中继续学习的基础, 可以说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源头之水, 因此在高考中考查实验能力、探究能力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初中化学, 所以说掌握初中化学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无论是对高中化学学习, 还是高考都非常重要.

1.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例18 (1) (1992年全国) 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 规范的操作是 ( )

(A) 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 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 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 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 滴在pH试纸上, 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 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 煮沸, 把pH试纸放在管口, 观察颜色, 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2) (1996年全国) 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 )

(A) 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 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 右盘放砝码

(C)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 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 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克

(E) 称量完毕, 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3) (2007年广东) 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

(A) 酸碱指示剂 (B) pH计

(C) 精密pH试纸 (D) 广泛pH试纸

分析:了解各种仪器的用途, 规范的进行操作是科学探究实验成功的基础.

答案: (1) (C) (2) (C) (3) (B)

2.实验安全

例19 (1) (1997年全国)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 )

(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应立即用水冲洗, 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 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酒精洗

(D) 配制硫酸溶液时, 可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 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2) (2006年上海)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 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 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图1) ( )

分析:注意实验安全, 是进行实验必须的.实验安全要考虑到实验中的方方面面, 注意实验中各个细节.

答案: (1) (D) (2) (B) 、 (D)

3.方案设计与评价

例20 (1) (2007年江苏)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 (部分仪器巳省略) ,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2) (2006年湖南)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2Na2O2+2CO22Na2CO3+ O2 2Na2O2+2H2O4NaOH+O2↑)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 用图3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①A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②填写表中空格:

③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 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

分析: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一直是中高考化学考试考查的重点, 这一点今后也永远不会改变的.实验设计要注意搞清实验原理;实验评价要注意从原理、安全、环保、经济、操作等方面入手.

答案: (1) (D)

(2) ①CaCO3+2HClCaCl2+CO2↑+H2O②

③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取出试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 木条复燃, 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4.综合

例21 (2007全国理综Ⅰ卷)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 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 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图中提供的仪器, 选择必要的试剂, 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 (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 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2) 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 (或化学式) 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 (或化学式) 是:, 其目的是.

(4)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 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

(5)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6)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分析:21题是典型的实验类综合题, 虽然是综合题, 但在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由于一氧化碳、氢气不能直接检验, 都是通过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后间接检验, 因此需要利用它们的还原性来进行实验, 当然一般都是用氧化铜作氧化剂.检验有没有水生成或有没有水存在, 一般用无水硫酸铜.在检验有没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之前必须要将原来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除干净, 除二氧化碳和水时, 要先除二氧化碳后干燥;检验的时候, 要先检验水, 后检验二氧化碳.明白了上述, 本题就可轻松解决: (1) 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 氧化铜 (CuΟ) CuΟ+Η2=Cu+Η2ΟCuΟ+CΟ=Cu+CΟ2 ⑶无水硫酸铜 (CuSO4) 检验H2O (4) (g-ab) -kj-hi-cd (或dc) -fe-lm (5) 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 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 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篇4:高考重点化学方程式

【关键词】高中教学 化学 高考试题 提炼 重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当前我国中学教育已经逐渐走出了“应试教育”的怪圈,迈上了实用性教学之路。《纲要》要求道:“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因此:一方面,要培养传授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和运用化学理论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化学基础,为其升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参加社会实践等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知识,对化学内容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要求均通过“高考”进行最后的检验,可以说,高考试题便是对整个初、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总结性评价。所以,作为一名敬业的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努力研究历届高考试题的发展过程,把握其改革趋势,从高考试题中寻求教育的灵感和方向。

一、从高考题型和考点入手,寻找教学方向

从历届高考题型来看,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综合类考题、拓展性试题等。不同的题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抽象概念具体化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的侧重点不同,这说明了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不但要注重传授学生基本技能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模式和作答习惯。从考试难度设置来讲,难中易程度考题的分数设置比例为:小——中——大,可见高考仍旧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考查。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中,单项选择题共计6个小题,总分12分;多项选择题6小题,共计24分。第二卷实验问答题(必做)共计5个题目44分;(选做)部分共计3题:每题20分。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当以夯实学生化学基础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拓展教学,不可舍本逐末,造成本末倒置。

二、化学教学重点的具体把握

总体说来,高考试题通常将化学理论知识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1.化学基本理论常识,即在化学界中被普遍认同和使用的公理性理论知识;

2.元素周期表、可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式、化合物、化学式等需要一定识记的知识要点;

3.以化学理论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步骤及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4.集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化学推演等为一体的实验考核;

5.结合以上所有知识点的综合性试题或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核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三、基于高考试题分析下的教学反思

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譬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

四、总结

高考试题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着我国化学教学在一段时间内的改革方向,标志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通过对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可以提炼出现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把握知识讲解方向,了解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继而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为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对重点知识进行把握,不但可以使教师节约更多的教学设计时间,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系统的、直观的化学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黄海旺.面向21世纪的高中化学课程——高中化学课程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1992.

[2]王淑娟.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新课程中的化学教师[J].中国成人教育.2007.

篇5:高考化学重点知识备考资料

一.“无色透明”条件型

若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即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若“透明”,则溶液不形成混浊或沉淀(与溶液有无颜色无关)。如Ag+与Cl-、Br-、I-、SO42-;Ca2+与CO32-、SO42-;Ba2+与CO32-、SO32-、SO42-等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有混浊或明显的沉淀生成,它们不能大量共存。

例1.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Ba2+、CO32-

B.Ag+、I-、K+、NO3-

C.K+、OH-、Cl-、Na+

D.Fe3+、Cl-、NO3-、Na+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无色透明和能大量共存两个条件。答案为C项。

二.“酸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酸性溶液、PH=1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加入镁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有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SO32-、

S2-、F-、ClO-、CH3COO-、PO43-、AlO2-、SiO32-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

例2.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O32-

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2-、NO3-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pH=1(有大量H+存在)和可以大量共存两个条件。答案为B项。

三.“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碱性溶液、PH=14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酚酞呈红色的溶液、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加入铝粉反应后生成AlO2-的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有O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H+、弱碱的阳离子(如NH4+、Mg2+、Ag+、Al3+、Cu2+、Fe2+、Fe3+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

例3.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NO3-

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

D.Ag+、K+、NO3-、Na+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有OH-存在)、可以大量共存两个条件,只有B项符合题意。

四.“酸性或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能使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出现这样的条件,则溶液中可能有H+存在,也可能有OH-存在,分析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一定能大量共存(满足无论是与H+还是与OH-都不会反应)还是可能大量共存(只要满足与H+、OH-中的一种不会反应就可以)。

例4.若溶液能与Al反应放出H2,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

B.K+、Na+、Cl-、SO42-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解析:题目所给的溶液为酸性(含有H+)或碱性(含有OH-)溶液。正确选项应满足在酸性或碱性都能大量共存的条件,只有B项符合题意。

五.“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型

若题目中出现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这样的条件时,要考虑各离子组中是否存在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离子。如Fe3+与S2-、SO32-、HSO3-、I-;H+与S2O32-和S2-;MnO4-(H+)与Cl-;MnO4-(H+)、NO3-(H+)与Fe2+、S2-、HS-、SO32-、HSO3-、Br-、I-等不能大量共存。

例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O3-、Fe2+、Na+

B.Ag+、NO3-、Cl-、K+

C.K+、Ba2+、OH-、SO42-

D.Cu2+、NH4+、Br-、OH-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两个条件。A项中H+、NO3-、Fe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A项。

跟踪训练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MnO4-、Br-

B.酸性溶液Fe3+、NH4+、I-、NO3-

C.碱性溶液Na+、K+、AlO2-、SO42-

D.碱性溶液Ba2+、Na+、CO32-、Cl-

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NH4+、Na+、Cl-、OH-

B.在强碱性溶液中

Na+、K+、AlO2-、CO32-

C.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NH4+、Fe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

K+、Fe2+、Cl-、NO3-

篇6:高考化学必考重点知识点精选

1、过氧化钠的颜色:淡黄色,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2、Na2O、Na2O2: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它们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例都是2:1.

3、钠与有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钠浮在水面上,融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呲呲的声音,最后溶液变红。

4、工业上制钠: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

(1)俗名:碳酸钠:苏打纯碱碳酸氢钠:小苏打。

(2)溶解度: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

(3)相同条件下,溶液的碱性:碳酸钠碱性强。

(4)与酸反应:碳酸氢钠更加剧烈。碳酸钠慢,

(5)稳定性:碳酸钠非常稳定,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7)用途:碳酸钠:制玻璃、肥皂、纺织、洗涤剂。碳酸氢钠: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灭火器。

6、将钠投入到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在与盐的溶质反应。

7、做焰色反应时,铂丝必须先用稀盐酸洗净,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8、Na、K保存于煤油中。用多的钠、钾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金属钠着火可用沙子盖灭

9、不能使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有强碱、水解生成强碱的盐;不能使用橡皮塞的试剂有:强氧化性试剂、溴水、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篇7:高考重点化学方程式

下面就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氯气的反应小结供大家参考,不断进步,学习更上一层楼。

(1)、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氯气与磷反应3Cl2+2P==2PCl3(点燃)PCl3+Cl2==PCl5(白色烟雾)

(3)、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混合气光照爆炸;卤素单质的活泼程度比较)

(4)、氯气与水反应:氯水的多重性质(Cl2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不稳定性、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5)、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6)、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工业制漂白粉)

(7)、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

(9)、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2)、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

(13)、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4)、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篇8:高考重点化学方程式

一、热点

热点指与现实的热点问题有紧密联系, 能用来指导、分析和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容易与历史、地理学科组成跨学科综合题的考点。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 无论是全国卷, 还是地方卷, 都高度关注了以下一些热点问题:三农问题;反腐败问题;结构调整问题;对外开放问题;质量、品种和效益问题;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国家主权问题;世界和平问题;社会和谐问题;社保问题;民生问题;宏观调控问题;环境能源问题;文化思想发展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与这些热点现实问题有紧密联系的考点包括:农业的地位、经营体制、入世挑战、粮食问题、发展途径、比较优势、结构调整、农业政策以及城市化进程、农民增收;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市场交易原则;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济效益;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全球化;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我国政府的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复习策略:理论知识只有联系现实的热点问题, 才能深化理解和认识;考试和解题能力也只有在应用于解决现实热点的问题过程中才能提高。因此, 我们要依据本年度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确定考点中的热点, 对未考热点要高度重视。对已考热点仍要重点复习, 但要改变思路, 更换考点、角度和题型。

二、重点

三类知识应理解为重点:一是在政治学科中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可再生的知识, 即必考考点;二是易于学科内综合的知识;三是与热点问题有紧密联系的考点, 既是前面所叙的热点, 当然也是重点。结合近几年高考命题分析, 以下考点在高考命题中所占比重较大, 应重点复习。

经济常识:重点复习与市场经济相关联的核心考点, 包括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货币流通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与手段;企业及其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我国税收的作用;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利率的调整;债券和商业保险;市场交易原则中的公平和诚实信用;消费的分类、结构、水平、制约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外汇、汇率和外汇储备、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作用和基本原则, 等等。

哲学常识:重点复习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其中, 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原问题, 强调世界的客观性, 内容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的含义及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等。辩证法研究世界的状态, 强调世界存在的状态及发展规律, 内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的统一性;坚持两分法, 防止片面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趋势等。认识论研究怎样认识世界, 强调认识世界的方法以及认识的发展过程, 内容包括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人生观、价值观研究各种关系, 强调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内容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辩证关系;人生价值的两方面以及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等等。

政治常识:重点复习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考点, 内容包括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人民政协的性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对外政策, 等等。

复习策略:一是立足学科内容, 夯实基础知识, 强化学科内综合;二是建构整合学科知识体系, 力求点透 (对每个重点考点的相关要素作透彻的分析、理解) 、线通 (对重点考点的线索全面准确把握, 要求脉络清晰) 、面全 (对重点考点所涉及的多方面内容及内在联系要全面把握, 防止遗漏) 。

三、冷点

冷点是指那些相对简单, 可命题的角度少, 或随时代发展, 对现实的指导价值不大的知识, 为选考考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 以下考点在命题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可归为“冷点”。

经济常识:货币的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扩大就业,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税收及其基本特征;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

哲学常识: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按客观规律办事;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实践的基本特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政治常识:国家的性质和职能;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民族的基本特征;宗教的本质和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反对封建迷信;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新秩序。

复习策略:这类考点每年出题的可能性有, 但不大, 一般隔几年考一次, 且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一般不会出大题。因此, 按考纲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点, 不必过多花时间分析。

四、冰点

即近几年高考从未考到的考点, 这些考点一般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不重要、零散或者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如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货币的产生和本质;纸币的产生和发展;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税收的性质;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了解国情, 立足国情;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树立崇高理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 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等等。

复习策略:复习时可按考纲要求, 略作认识和了解, 不强求记忆。总的来说, 我们要把有限的复习时间花在对热点、重点考点的掌握上, 不必纠缠于“冰点”。

篇9:重点词语与高考

(1)be anxious about sth. (sb.) 为某事或某人担心或担忧。如:

I’m very anxious about him. 我很为他担心。

He was anxious about her absence. 他担心她不来。

(2)be anxious for sth. (sb.)

①为某事或某人担心或担忧。如:

He was anxious for family. 他为他的家人担心。

We are anxious for his health. 我们都为他的健康担心。

注:此用法有时可将介词 for 换成 about。如:

We’re anxious for/about his safety. 我们担心他的安全。

②渴望某事物。如:

We are anxious for a change. 我们渴望换个环境。

We are really anxious for peace. 我们确实渴望和平。

(3)be anxious to do sth. 渴望(希望,想要)做某事。如:

He is anxious to see her. 他渴望见到她。

We are anxious to leave here. 我们急于要离开这儿。

注:此用法有时可与 be anxious for sth.互换。如:

He’s anxious to know/for the result. 他渴望知道结果。

(4)be anxious for sb. to do sth. 渴望(希望, 想要)某人做某事。如:

We are anxious for him to come. 我们希望他来。

I was anxious for everything to be settled. 我希望把一切都解决。

注:该句型有时可与带从句的结构互换。如上面两句也可说成:

We are anxious that he should come.

I was anxious that everything should be settled.

2.含有account的六个重要短语

(1)by/from all accounts 据说,据报道,根据各方面所说。如:

He is a great football player, from all accounts. 据说他是个很了不起的足球运动员。

I’ve never been there but it is, by all accounts, a lovely place.

我从未去过那地方,但听说那地方很好。

(2)on account of 因为,由于。如:

He couldn’t come on account of his illness. 他因病不能前来。

On account of holiday our store will be closed tomorrow.

由于明天是假日,我们商店停止营业。

(3)on all accounts (on every account) 总之,无论如何。如:

On all accounts you must go. 总之,你一定得去。

It is best to stay here on every account. 总之,留在这儿是最好的。

(4)on no accounts 绝不,无论如何都不。如:

My name must on no accounts be mentioned to anyone.

我的名字是绝不能向任何人提起的。

I will do such a thing on no account. 无论如何我决不做这样的事。

若置于句首,句子要用倒装式。如:

On no accounts must this switch be touched. 这个开关是绝不能触摸的。

(5)on one’s account 为了某人的缘故。如:

Don’t put off the meeting on my account. 不要为了我而把会议推迟。

I didn’t tell her the news on her husband’s account.

由于她丈夫的关系,我没有把这消息告诉她。

(6)take sth. into account 考虑,注意。如:

You should take the expenses into account. 你应该把费用考虑进去。

When judging his performance, don’t take his age into account.

评定他的表现时,不必考虑他的年龄。

有时sth.较长,也可放在后面。如:

W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boy’s long illness.

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个孩子已经病了很久。

有时也可说成 take account of sth.。如:

You must take account of this fact./You must take this fact into account.

你必须考虑到这个事实。

3.add in, add to, add up, add up to的用法

(1)add in 包括。如:

Don’t forget to add me in. 别忘了把我也算上。

Would you add in these items, please? 请你把这些条款包括进去好吗?

(2)add to 增加。如:

This adds to our difficulties. 这增加了我们的困难。

It adds to my pleasure to see you here today. 今天在这里见到你我格外高兴。

(3)add up

①加起来。如:

You haven’t added the figures up right. 这些数字你没有加对。

②有意义,有道理(主要用于口语中,且主要用于否定句中)。如:

His excuse just doesn’t add up. 他的借口完全站不住脚。

What he said doesn’t add up. 他说的话自相矛盾。

(4)add up to

①加起来等于,总计。如:

The figures add up to 500. 这些数字加起来等于500。

The costs added up to 1000 dollars. 费用总计为1000美元。

②总起来看,说明了。如:

Your long answer just adds up to a refusal. 你的冗长回答简直等于拒绝。

The evidence all adds up to a case of murder. 所有证据都说明这是一起谋杀案。

4.act as与act for的用法

(1)act as (临时)担任,充当,起……的作用。如:

A trained dog can act as a guide to a blind person.

经过训练的狗可以担任盲人的向导。

表示担任独一无二的职务,其前通常不用冠词。如:

He acted as manager in my absence. 我不在时他担任经理。

I don’t understand their language; you’ll have to act as interpreter.

我不懂他们的语言,你得当翻译了。

(2)act for 代理(某人职务),代为(处理某事)。如:

Please act for me during my absence. 我不在时请代理我处理事务。

上一篇:大扫除短篇作文下一篇:蚂蚁和樟脑球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