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化学高考备考总结

2024-04-10

2017化学高考备考总结(精选6篇)

篇1:2017化学高考备考总结

2017年高考英语备考总结

教学一部英语组

苏丽梅

上个学年在我们高三英语备课组七位老师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下,顺利完成了高三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高考结束后,在认真研究了高考试题且对这一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反思后,现将我们在这一学年备考复习中的得与失总结如下:

一、回顾备考工作

第一轮复习阶段:——复习教材,点点过关。

这一轮复习重点以知识梳理为主,夯实基础。主要是回归课本,回归课本要体现“全、透、深”。全——就是要通过对高中阶段每册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从单词、词组、句型、语法、话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记住课标中要求掌握的内容。透——就是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激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深——就是在复习中补充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供学生独立完成,并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评,从而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第二轮复习——专项训练,模块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高考题型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结合高考题型,对阅读理解、七选

五、完形填空、语法填空、改错、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指导,答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综合过关。

在第一、二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以学生为主对复习的知识重新整理,查漏补缺,通过精心设计挑选的模拟试题,彻底清除学生的模糊意识,强化考点,让学生互相开口讨论加深印象。这一阶段是高考前的热身训练、实战学习阶段。运用一些模拟题,模拟时间、考场要求、答题方式等,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备考工作中的得与失 1.好的方面 我们高三英语备课组认真落实备课组工作,开好每周的备课组会议,强调备教改导考以及资料的征订、使用都统一思想、统一计划、统一步调。模拟考试的试卷的命制和审查以及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群策群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各个击破。尤其在最后的模拟训练阶段,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试题,我们备课组老师提前认真做题、精心选题,且相互交流商讨最终确定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发给学生做,这样既提高了备考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备课组内各位老师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资源共享也很重要,我们的备课组长陈老师自己整理编写的必修一至选修八每个单元的知识要点金卡供全级学生使用,效果很好。知识要点金卡上梳理了本单元的重点单词、词汇拓展、重点短语和重点句型,我们各班要求学生在早读上前半个小时认真记忆,然后花十分钟默写,老师批阅及反馈存在的问题。这样一轮下来,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极大的夯实,做题更得心应手了,进而增强了学生备考的积极性。2.不足的方面

高考词汇的复习是英语备考中的重中之重,高考大纲要求学生具备3500 个词汇量,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很多学生在最后冲刺阶段进步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没过词汇关。在这一年的备考复习中,我们大部分平行班对词汇复习的安排前松后紧,且深度不够。一周只在一、三、五背诵默写,这样整个必修和选修的词汇复习战线太长,学生背会了后面的就忘记了前面背过的,效果不是太好。高三备考中我们应该做到每天都有词汇的背诵和默写,这样可以多重复几轮,效果会更好。在复习中,不少考生还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背单词表。单词确实需要记忆,但单词表给出的都是最基本的含义,一些单词的引申含义与用法,考生都无法依靠背单词表掌握。要提高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考生就应该摒弃单纯的背单词,而是在阅读和朗诵中,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句型,来对单词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词汇复习的效率。

三、对新高三备考的两点建议

1、夯实英语基础 熟做近三年高考真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试题虽然越来越灵活,但依然注重基础性、突出实用性,依然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要回归课本,特别是练好词汇和语法基本功,才能实现在语篇阅读中将已存储知识迁移、转换、内化和升华,阅读、写作、改错等语言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尽可能情景化、语篇化。

2.重视“半开放式”作文的训练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有“半开放式”的趋势,全国二卷2016、2017年的作文题目都是如此,作文题目只给要点提示且限制的越来越少,要求学生发挥的越来越多。“半开放式”作文已经不是对所给作文内容要点的翻译和连接,而是要求学生对所给话题在一定范围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及适当的发挥,其实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了。学生首先得对所给话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运用英语语言技能完成写作。因此,我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关注时事,且能积极思考问题,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写作训练时要让学生先说,先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把这些语言材料进行有机的组合,最好再让学生有条理的记下来,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对相关词汇和句型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每周背诵一篇范文,然后模仿,运用,做好语言积累。提高高考的书面表达成绩。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完善的艺术,我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领导和同仁们对我的工作多提意见,我将努力克服不足,再接再励。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必将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勇往直前,争创新的辉煌!

篇2:2017化学高考备考总结

东莞高级中学 王绍虎

09年我校化学班228名本地生源参加高考,最高分140分,130分以上共27人,平均分115.88分,平均分首次排在全市第二,为我校升学率和全市化学均分的提高尽了微薄之力。由于各个学校情况各异,在这里只是把我校的备考做法向各位同仁做个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包涵。

一、研究考纲、考题、考点,明确复习方向

1、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依据,它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作出十分具体的规定,其考试内容涉及范围和《教学大纲》是一致的,即学什么,考什么。所以《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高考主要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化学学科而言,特别强调了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正确把握这一复习方向,认真研究这些能力要求的内涵,并结合具体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搞“偏、难、怪”试题,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可以不复习,对考纲降低要求的内容不搞拓展,对考纲要求的内容花大力气进行复习,在充分研究剖析考纲的基础上,将围绕“考什么、教什么”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主动状态。

2、研究考题

从试题的难度看:近3年的化学试题基本稳定,2007年的化学试题相对来说最易,2006、2008年难度相对较大;试题信息阅读量较大,信息容量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命题注重从试题立意、情景设置、设问等方面适度反映高中新课程理念及要求。

从化学试题的数量和分值看:2006年共27道题,其中选择题19道,63分,非选择题8道,87分;2007年共28道题(其中28、29为选做题),其中选择20道,70分,非选择题8道,80分;2008年共26道题(其中26、27为选做题),其中选择题18道,63分,非选择题8道,87分。从中可以看出,自2006年以来,题量总体趋于稳定,非选择题都是8道,只是在选择题上作适当调整,且I、II卷分值调整不大。特别是07、08年的非选择题都为3道化学实验题、3道无机综合题、1道有机必做题、1道有机选做题和1道物质结构选做题。第I卷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学生必须拿分的题;第II卷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3、研究考点

考点是命题的导向,研究考点可以预测高考命题的趋势。近三年化学试题的常考考点主要有:化学用语、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烃的衍生物、化学实验、化学与STS(科学技术、生活、环境、能源)等。

复习备考时要力争把《考试大纲》、高考试题和常考考点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训练中。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指的是学科知识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

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键和晶体结构,物质的量及其它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等元素化合物,碱金属,镁、铝、铁及其化合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烃及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煤和石油,合成材料,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浓度计算,有关速率、平衡常数和溶度积的计算,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俗话说“基础不牢,一切徒劳”,高考复习备考时一定要降低重心,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不盲目追求考试“热点”。所以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要把落实“双基”放在首位。首先,要认真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依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逐一落实,不留盲点,进行全方位复习。与此同时,要注意每年《考试说明》中的“变化点”,这些“变化点”在高考中一般都有所体现。其次,当学生把课本知识弄懂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学实验等知识分别通过点、线、面连成知识网络,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但要注意知识的归纳不局限于某一章节,要将整个中学阶段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通过反复归纳、总结、类比、联想,既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

三、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轮要夯实基础,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我们从一开始就把重心放在第一轮上。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这一轮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约7—8个月左右,即到广一模前结束。复习资料是《高考直通车》,它选题较新,而且针对广东高考。复习的顺序是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机化学、结构选考。复习的重点放在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上,有机化学和结构选考所用时间较少。复习时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要勤于动脑、动手,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教材是最好的老师,每一次阅读教材,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运用才会更加自如。复习的措施是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分“查、讲、练、考、评”五环节进行。所谓“全”就是细致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就是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联系起来;“活”就是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就是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讲”就是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练”就是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考”就是定时间、定题量进行检测;“评”就是每考一次,及时阅卷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教师要自我反思、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我们一轮复习中每周一次40分钟的周练,主要是以复习过内容为主的滚动练习(高考模式的选择为主),每两周在周末有一次2小时套题训练(内容以复习过为主),一般每次月考前做一套套题训练。整个过程注意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做好纠错工作。对做错的题目,要进行“四查”——查引起错误的原因,查审题的偏差,查知识掌握的漏洞,查思维能力的障碍;还要进行“四归纳”——归纳试题考查目标,归纳涉及知识范围,归纳试题特点,归纳解题方法技巧;同时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

第二轮要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该轮复习的重点任务是使知识系统化、条

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复习措施一般是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和强化训练。复习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这个阶段时间较短,我们在选择题方面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化学与STS等;非选择题方面主要是:制备和探究实验、图像图表综合、无机综合(选不同金属及非金属)、有机推断等。

第三轮要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应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的三轮是与二轮穿插进行,时间是广一模之后到5月20日左右。我们在最后阶段进行考题回放和回归课本,把近三年的广东高考题及解析印发给每个学生,并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不能一味地做题,最好在做题的同时将知识点回归课本,找到“对应点”,巩固双基。

复习中,切忌就题论题,注意规律的提炼、方法的归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习题的使用取舍上,要树立“让学生上岸、教师下海”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占有最大量的资料,通过教师的精心研究、分析、比较、筛选,把一些优秀的、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推荐给学生,并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训练。我们除广州1月测试题、佛山二模、广一模和广二模、深圳一模和深圳二模题是完整训练外,其他练习都精挑细选,题源主要从各地高考题和广东省各地市的模拟题挑选,而不是随意拿一套题就练。

四、发挥集体智慧,制订翔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

研究“三考”,是为了把握命题的方向,加强“双基”教学,构建知识“网络”,抓好三轮复习,都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所以,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生源的实际情况,制订周密可行的总的复习备考计划和阶段性备考计划,计划要落实到人、落实到哪一周甚至哪一天,避免复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如某一个知识点(或专题)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弱点在集体备课时都要认真研究,以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又可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

我们09届高三化学备课组由五人组成,两位是老教师,另外三人是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其中一个是第二次上高三,两人是第一次上高三。表面上看年轻人经验不足,但他们有着自己的优势:有活力、肯钻研、专业素质高、责任性强、与学生更有亲和力,事实证明,一年来都是三个年轻人在推着我们两个老教师往前走。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们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确定下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统一;每周一次备课组内听课、研课,不但优化了教学方案,而且养成好的教学习惯,提升了个人在学科上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备课组内老师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备课效率,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路子,形成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相长。除正常的集体备课活动外,我们还经常在课余时间讨论问题,研讨教法,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不仅澄清了认识,还进一步增进了同事间友谊。

五、关爱学生,走进心灵,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整个高考的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智力因素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又要考虑到高考不仅是知识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素质高低的较量,更何况高考试题本身具有测试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特别在后一阶段,学生容易焦虑,怕考试,怕受挫折,这个时候我们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指导他们,遇到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学生没有考好,不要随意训斥、责备,这样会使学生患上考试恐惧

症。我们要主动关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培养他们积极迎考、应考的心态,严肃而科学的考试态度,提高他们自我心理控制能力,以正常的心态投入高考,使得高考时有一种平时考试的延续感、熟悉感,提高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09年高考化学科是最后一场考试,它既要受学生前3科考试的影响,同时还受先考的X科影响,这就需要老师帮他们调节好心态。比如说今年物理考试结束后考生都说简单,不少化学考生肯定有化学也会简单的心理,当他进入考场看到考题出现巨大反差时,他的心理会出现巨大波动,甚至崩溃,如果老师考前给他再次提醒可能容易、也可能难,学生有了心理准备,情况就会好许多。事实上今年考生的感觉恰好是07年的翻版,只是物理与化学互换了角色而已。另外06年与09年都是考试变化的过渡年,即教材变化或考试形式变化,绝大多数信息都认为试卷难度不大或减小,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如果教师有了06年高考的体验,09年高考心理上准备会更充分。

六、回顾过程,反思问题和不足

1.一轮资料虽然新,针对性强,但题数多、难度大,复习过程中舍去的不够,导致一轮复习时间偏长,而二轮、三轮显得有些匆忙。

2.整个备考过程时间安排太紧,试题量偏多,学生忙于做题,自主消化的时间太少,基础知识遗忘率高,以致后期学生有时间也不会做归纳整理的工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

七、关于2010年的备考

2009年山东、宁夏、辽宁、福建、安徽、浙江、天津共七省市使用了六套新课程高考理综试卷,宁夏、辽宁两省高考理综试卷相同。从上述各省市化学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各部分分值比例与各地的《考试说明》的要求略有变化。另外,从上述省市化学试题的难易程度来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分值比例也基本合理。因此,2009年新课改实验区高考理综化学试卷既很好地体现了考纲的要求,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很多试题让人耳目一新,值得回味。试题坚持对常规题、热点题、主干题的考查,并不回避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试题几乎涉及了化学学科中所有重要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同时又注意考查化学学科特点。

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可能为:选择题8道,非选择题4道。其中选择题还会出现近几年广东高考试题中的常考试题,如原子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与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化学用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离子(或物质)浓度关系分析、电化学基本知识(包括原电池、电解)、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以及社会热点等方面的内容;按广东的试题特点,非选择题可能为一道化学实验题(以物质分离或研究性学习类为主),一道无机题(以工业流程类或物质制备类为主),一道有机题(以推断题为主),一道归纳性试题(以数据或图表归纳类为主,涉及计算或绘图,重点考察学生的理科能力)。

不管考试模式怎么变,高三复习还是要立足基础,回归课本,以不变应万变,做到“低起点、小坡度、渐推进、常反思”。为此,我校今年一轮依然是先从化学实验开始复习,再依次为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到2月份结束。3—5月进行二轮及三轮复习。

篇3:2017化学高考备考总结

(一) 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不回避重点内容

各套试卷主要考查了气候、天气系统、农业、工业、人口、城市、资源、环境等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突出考查了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主干知识的考查情况见下表。

1. 气候及天气系统

2. 产业活动 (工业和农业)

3. 人口和城市

(二) 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

对考生能力的测试, 是高考永恒的主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是高考命题所要达到的目标。2016年各套高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坚持能力立意, 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今年的高考试题没有直接考查知识点的原题, 所有试题都是首先为考生提供背景材料、图表等, 让学生产生新的情境, 解答新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论述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如天津卷第5题:读图1, 回答问题。

以下四图中, 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将图1中各柱顶上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 如图2所示, 曲线的斜率就是人口增长率, 这样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D。人口数量增长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 类似于物理上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还类似于数学上的函数与导数的关系。

再如浙江卷第36 (3) 题: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水土流失给河流带来大量泥沙, 所以泥沙丰富的主要原因就是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然原因:地面坡度大, 降水丰富集中且强度大, 地表物质疏松, 地质灾害频发。

人为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迅速, 人地矛盾突出。直接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 (注:人为原因是造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该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联系到水土流失的原因, 这就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 考查社会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

纵观各套高考地理试卷, 几乎所有试题的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 纯理论的试题几乎没有。国内外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 更容易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这就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 用地理学科理论来理解、剖析社会实际生活。与前几年相比, 2016年考查热点的试题偏少, 对一般的社会现象剖析偏多。

(四) 重视图文结合, 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图文结合型的题目所占的比重较大, 北京卷、江苏地理单科卷是题题有图, 这符合地理学科的特色。解答有些试题时, 只需要将图中的信息提取出来, 用文字表述即可。如:全国卷Ⅱ, 第37 (1) 题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考生只要对照图例, 认真读图即可得到正确答案:20世纪70年代 (1976年) , 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 (1987年) 面积退缩, 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 (2000年) , 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 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有些试题要求考生认真阅读图表和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 仔细揣摩, 才能获取答案。如江苏卷, 第27 (3) 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 这是因为。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考生做题时要想到气候包括两个基本方面——气温和降水, 这样就容易得到干旱原因的正确答案: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 降水少;气温高, 蒸发旺盛。干旱产生的影响, 首先要想到缺水, 还要想到河流径流量减少给河口地区带来的后果: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 土壤盐碱化加剧, 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 海岸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等。这样就得到了正确答案: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 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 生态环境恶化。

(五) 自主命题省份, 有考查本省区地理概况的试题

2013年以来, 江苏卷每年都有考查江苏地理的试题。2013年第28题, 以江苏地理为背景材料, 考查了城市化概念、特点、发展战略等知识, 共14分;2014年, 第19~20题, 考查了江苏省茶树种植条件, 共6分;2015年第29题, 以江苏地理为背景材料, 考查了城市的分类、影响地价的因素等知识, 共13分;2016年第29题, 考查了江苏的交通知识, 共13分。2016年天津卷的1~4题考查了天津地理, 共16分。2016年上海卷的17、18、22、39~42题, 涉及上海地理, 共24分。

(六) 个别试题超出了《考试说明》的要求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选修科目) 地理考试说明》只强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没有提到人口迁移的影响, 而第28 (3) 题, 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明显超出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

(七) 个别试题在答案的严密性等方面还存在着瑕疵

尽管2016年各套试卷的命题都十分成功, 但还存在着美中不足之处:

1. 有些试题答案不完整、不灵活

全国卷Ⅲ第44题,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之一:大坝建造阻隔了洄游通道, 造成部分刀鱼不能到达产卵场所进行繁殖。标准答案中, 没有这样的答案要点。

江苏卷, 海洋地理第 (1) 题: (马六甲) 该海峡南侧海岸类型以为主。标准答案为“淤泥质海岸”。这里沿海附近是沼泽地, 为冲积平原, 确实是淤泥质海岸, 但此处位于热带地区, 淤质海岸往往发育成红树林海岸, 因此我认为若考生的答案为红树林海岸、生物海岸都应该正确, 但标准答案中没有说明考生如果这样答能否给分。

上海卷第49题, 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

标准答案: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 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笔者认为答案要点还有以下部分:保护植被, 恢复天然林;修建水库, 开发小水电;发展立体农业;保护生态环境等。

2. 有的试题两个设问区别不明显

江苏卷, 第27 (4) 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的措施有。笔者认为流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就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也应该属于合作的领域, 考生很难分辨出这两小问的区别。

3. 有的图形在答题时几乎没有作用

如浙江卷第37题:根据下列材料, 完成 (1) ~ (3) 题。

材料一图5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6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 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 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 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 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 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 说出其有利条件。

(3) 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 并说明其意义。

该题中, 图6在答题时没有多大作用, 材料二就足以说明重庆的工业基础好。另外, 甲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是该区域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之一, 因为该区域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地质构造不稳定。但标准答案中没有地质条件复杂这一要点。

(4) 有连续两题考查同一知识点的现象

如江苏卷第7~8题:图7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 回答 (1) ~ (2) 题。

(1)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 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第 (1) 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面植被好, 有利于地表水下渗, 转化为地下水, 在相同降雨条件下, 河流径流量变化就相对较小;反之亦然。第 (2) 题还是同样考查这一知识点。连续两题考查同一知识点, 与高水平的高考命题不相适应。

二、对今后地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针对2016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笔者认为, 在今后地理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

地理基础知识是形成地理技能的前提, 离开基础知识, 就不可能形成各种地理能力, 因此在地理复习中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 要认真梳理基础知识, 强化知识体系,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对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规律要记忆清楚, 理解正确, 重在应用。同时要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 因为主干知识几乎年年都考。中学地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经纬网及其应用;日照图的判读;气候及天气系统;资源、能源;人口和城市;人类的生产活动及区位分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等。2016年热点试题比往年偏少, 使得猜题、押题的命中率变低, 这更要求我们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知识复习, 以不变应万变。

(二) 突出对区域地理的复习

注重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特别是人文地理部分。如结合我国水能的分布、耕地的分布复习中国地形, 结合河流水复习中国的河流, 结合气候类型和农作物的分布复习中国的气候, 结合西部大开发复习中国区域地理, 结合重要的经纬线、资源、能源、工业、农业复习世界主要八国地理特征。对高考中独立成题的知识内容, 如地图、地方时和区时, 单独以专题形式复习。

(三) 进一步提高对各类图形的解读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复习时坚持图文结合, 左书右图, 图文互换, 图图转换,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各类图形, 帮助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能力,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还要将图形分成若干类, 如:日照图、等值线图、坐标图、区域图、景观图、饼状图、表格等, 进行专题复习。对每类图的阅读要抓住重点, 掌握方法。如区域图, 要把握图中海岸线、大洲、国家、省区、湖泊和地形区等轮廓和范围;河流、山脉的形状和走向;主要经纬线穿过的地区等等。特别强调的是主要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记得越细越好 (如相差10°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 这样在考试时就可以对区域图进行准确定位, 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首要条件。

解读地理图表要讲究一定的流程。一般情况下有如下的流程:

1. 读图表名称

通过“图表名称”可以获得对图示内容的纲要性认识。图表的上下可能没有图表的名称, 但往往在题干部分已经加以说明, 需要认真阅读。

2. 看清图示

图中一般都有图例和注记。只有阅读图例和注记后, 再去读图中内容, 才能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特别注意根据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 准确、全面、有效地从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同时要注意将图表材料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 定量分析, 准确表述

根据地理事物的数字信息说明特征, 比较差异, 分析原因, 预测趋势, 定量分析, 得出定性结论。最后, 还要注意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

(四) 不断归纳总结, 形成正确的答题模板

综合题很容易拉开地理成绩差距, 平时我们要不断归纳综合题的答题方法, 总结答题规律, 形成适用于同一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对提高地理成绩, 占领高考制高点显得尤为重要。如人文地理方面的意义或效益, 我们往往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去组织答案。如南水北调有哪些积极意义?社会效益:满足居民用水需求;缓解争水矛盾;促进就业等。经济效益: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促进经济发展等。生态效益:美化环境;缓解地面下沉等。

2016年高考有不少题目就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来答题。如:

1. 江苏卷, 第28 (3) 题: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社会: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促进就业。

经济: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2.江苏卷第30题, 旅游地理第 (3) 题:厦—漳—泉西部土楼群发展旅游的意义是。

社会: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促进就业,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经济:改善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发展旅游业对环境影响不太大, 既能发展经济, 又能保护环境。

3.江苏卷第30题, 环境地理第 (3) 题, 该模式 (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 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社会:带动就业, 消除贫困,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促进当地经济 (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 的发展。

生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4. 全国卷Ⅲ, 第36 (3) 题: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赞同理由:

社会:增加当地就业。

经济: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 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 经济效益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不赞同理由:

社会:给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

生态: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 产生污染。

不赞同的理由还有:来自自然的威胁 (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 较大。不赞同理由没有经济方面的, 因为旅游业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5. 北京卷, 第36 (3) 题:概述该高速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增加就业;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 节约时间。

经济:带动相关产业, 促进经济发展。

题目只要求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没有要求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标准答案就没涉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关心时事, 重视社会热点

虽然2016年热点试题相对偏少, 但2017年高考题仍有可能增加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为切入点的试题,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内容, 联系社会实际, 关心国内外重大的时政和生存环境, 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地理事实材料, 加强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 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评价社会热点,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加强利用新情境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六) 答案表达要准确, 书写要规范

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是高考对考生能力的重要要求之一。以往我们发现有些考生答题时空话连篇、语无伦次、空洞、笼统, 答案要点不全, 答题不得要领, 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同学们在答题时要学会多角度地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 答案要点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要有层次, 先主后次;②答案要简洁, 要点要完整, 不能丢失信息;③要有逻辑性, 不能相互割裂, 甚至自相矛盾;④表述要正确, 不产生歧义;⑤字迹要清楚、端正, 不能有错别字等。

篇4:化学学科高考备考心得与总结

一、研究高考信息,捕捉方向

课改在我省实行的年头并不多,所以从高考这几年出题的角度来看,试题的外在表现形式灵活度比较大,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悟出潜在的导向作用,把握复习方向。因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研究高考题。

我们组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发现,高考试题相连两年题型变化或许会明显一些,但自身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往年考得不好的知识点后续还会渗透考察。所以在年级组的要求下,在本学科组的需求下,第一学期每周两次的备课组活动都会一次用来集体备课,一次用来做或者是研讨一套大家做的高考题。这一做一研究把各省市试卷的区别、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方式、能力要求等基本理顺,把握命题方向和命题特点。这样,对于一些重点题型和知识的讲解深度及外延扩展目的性就很明确了。当大家心里对高考题相关信息有了明确的理解和把握以后,课堂上就会明确复习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作业题挖掘的尺度。课堂上融合高考信息再进行讲解,学生会更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而然也就增强了。

2.换位思考,查找不足。

在研究高考题时我们除了关注试题自身外还留意考查学生哪些非知识性错误,如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用语用字的错误、无机物化学式有机物结构式的规范书写、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实验用语如“少量多量、加水溶解、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的准确表述,等等。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既考虑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揣摩了命题人的意图,在学生会却容易处错的这些点上提示学生如何注意和把握答题技巧。慢慢的,学生在跟着老师复习的过程中,化学素养得到提高。

3.科学利用身边资源。

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除考纲和教材外,还有高考题、复习资料、网络资源、外出学习等,我们的工作经验是,在高三整个一轮复习过程中精选一本复习资料为基础,再由学科组长利用身边的其他资源平行再组一套练习题。这样既保证知识复习具有连续性,又避免一本资料覆盖面可能不够全的现象,二者相得益彰。而且在使用这些资料时都是考虑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保证下发到学生手里的篇子都会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浪费的现象。

高考复习不是闭门造车,出而合辙。所以,有合适机会时学校都会给我们创造一些合适的外出学习机会,时刻关注高考信息和高考动态,吸收一些经验回来后与本组成员分享。

二、落实工作细节,抓纲务本

1.精读教材,把握深度。

课改换了教材后,在基础年级授课时,就已经重点关心和区分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如内容有所变化、实验比重增加、研究性学习增加等。很显然,熟悉这些变化才会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才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增强复习的目的性。事实上,在复习过程中,本组成员确实一直是在边复习边研究教材内容。其实,越是到了后期复习阶段就越会发现,很多模拟题万变不离其宗,看似觉得新颖灵活的题型不太好把握时就越能从教材中找到它的身影。所以,必须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

2.落实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注重工作的实效性。

正常的备课、上课、看自习、批改作业等这些常规工作是每个学校的常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能做到怎样的精细程度则每个人不尽相同。每个教学班都要求学生有一個错题整理本,将老师讲过的值得注意引起重视的题收集起来,整理在一个本子上。这个本子我们都会阶段性地收齐,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有整理不好的同学,教师单独找出来加以提醒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日积月累,学生就学会了归纳总结,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3.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双提高。

全组成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严格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既能保证全组完成统一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又能让不同教师教的所有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没有偏差。老师们都有着丰富的备考经验,不难发现,现在的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复习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利用好课堂和学科自习提高其利用率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两节课确实需要花心思去做。一个组的成员在一个办公室,基本上每天成员们都要简单说说下一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及策略,集全组的智慧上好每一节课,准备好每一份作业,精心出好每套试卷。

4.利用每次考试,逐步提高学生能力。

高三整个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是在课堂上积累沉淀自己的知识的,在每一次考试过程中提高应试能力,并发现不足修正完善自我。所以,我们必须精心准备每一次考试,每一次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下班前必须上交成绩等。给大家的感觉就是高三第二学期的生活主要就是考试讲卷再考试再讲卷,这么说也不无道理。所以,从年级和各学科教师的层面来讲,考试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只有精心准备每次考试的各个环节,自身重视起来了,学生才会将每次的常态化考试当回事。只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才能更好地达到考试练兵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其实在整个三年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难改变,比如说知识范围,例如:分子的极性讲不讲,考纲不要求题里能见到影子,到底该如何处理;考纲解读没有能力研究只能看看上面的典型例题,从复习资料的题头处看看知识点要求;授课时及实际教学条件限制,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实验素养差,对于实验题尤其是高三复习常见的实验探究题处理起来没有日常的感性认识做基础很吃力,这方面还达不到课改要求,尽管老师们很努力,但仍留有遗憾。

篇5:2017化学高考备考总结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约25条(略)核心知识: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知识。《考试大 通过归纳、总结、类比、联想,既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

三、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打好基础、落实基础是首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这一轮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约六个月左右。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任务: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做一些各种类型的练习。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全:细致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活: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练: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考: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教师自我反思、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任务: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措施: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轮: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考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

四、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会做和会做做不对及会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所以,有人提出高考成功的秘诀是:会题做对。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怎样才能做到“会题做对”呢?这些可以通过规范训练、规范讲评,得到较好的解决。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4、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辅以跟踪补偿训练,在纠错改错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6、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最常见表现是:题干中的信息审不全;隐含的信息审不出等。会做的题目不得分或得不全,70%以上的原因是审题造成的。尝试用“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是很具实效的。

7、积累错题,力求做到“题不二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建好用好错题笔记(或抄或剪或贴),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每次考试或练习后都引导学生反思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③补救措施?④有何启发?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本领,它是实验的最高层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是学生最感头疼、最难得分的领域。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创新。如可先将学生熟悉的实验“改头换面”,后做陌生实验的设计,先设计能力要求较低的简单实验,后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实验。教师在讲评实验时,应着重突出实验设计的思路,鼓励大胆假设,自主创造,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要组织学生对提出的方案分析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评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题海无边,盲从必陷。双基训练,思维首选。纠正对中学实验考查的错误认识。有人认为高考实验题的设计通常不用课本上的常规实验,而是一些颇具“创新”的新实验。所以,综观近几年部分省市高考题和各地大量的模拟题,似乎很难见到课本中的原有实验。这一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走入歧途。有的教师认为不考课本中的实验,复习时敞开课本中的实验或者对课本中的实验关注程度不高,而是一味搜集大量所谓新颖的实验题,死泡题海。须知,课本中的实验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基础性内容,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典型性。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课本中的实验为本,而不能离开课本另搞一套。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讲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工作总结反思(共2篇)]篇一:2012年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2012年高考备考工作总结-学校工作总结

2011年高考我校又创新高,又一次实现了高考成绩的跨越式提升。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觉得成绩来之不易。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优化管理、系统协调、科学指导的高考备考指导思想;得益于学校依托新课改,因材施教,优化课堂,以教研促备考,优化资源整合;得益于高三全体教师团结协作,真情奉献,群策群力,努力拼搏,是西中全体师生不甘平庸,锐意进取,脚踏实地辛勤耕耘的结果。2011年我校高考成绩与xx年年相比,又有很大的突破,重点上线102人,增长25%,二本上线335人,增长26%,王宁山同学以684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区理科状元,徐洁同学以572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县文科状元,理科全县前10名中西中就有7名,文科全县前10名中西中就有9名。

2011年高考已落帷幕,现将我校高考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管理,精心部署,抓好高考备考系统工程 历经高考备考多年,与兄弟学校一样,我校在高考备考工作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2011年备考伊始,学校就多次召开高三年级科任教师研讨会,认真分析高考命题趋势,正确定位高考备考目标,落实精细备考原则,确立了“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优势在群体,关键在落实”的高考策略。要求各学科备考既要处理好基础与能力以及三轮复习之间的关系,更要深入研究考纲、试题及高考动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以扎实、精细、有针对性、有创造性为原则,切实提高备考质量。同时,各学科认真研究高考信息导向以及我校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考前训练的实效性。各学科力争在原有备考措施的基础上,启用新招,以实现高考成绩的跨越式提升的奋斗目标。

1、优化三个管理

抓好高三备考教学的管理,这是近年来西中备考的常规做法。本届高三,我们对教师、学生的管理工作更严格,更注重实效,学校制定了《年级组备课制度》《西中教学常规要求》《高考奖励方案及办法》等规章制[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工作总结反思(共2篇)]度,用制度来规范教师备考的各项工作。在复习教学的管理上,让每位教师承担一定的教研任务,坚持让不同学科的教师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专题讲座、高考信息报告会。通过转变教学观念,重点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提高备考效率。我们要求高三任课教师做好“三个统一”,即教学进度、训练、讲授内容的统一;“三个贴近”,即贴近高考目标与高考要求、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理;“三个突出”,即突出知识基础、突出解题规范、突出能力培养;“三个加强”,即加强尖子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尖子生的心理调适,加强尖子生的薄弱学科;“三个研究”,即研究考纲说明和高考信息,探求高考命题方向与特点,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三个训练”,即信息追踪的训练,纠错重组题的训练,模拟重组题的训练。在抓好复习管理的同时,我们还加强对班主任的常规管理工作,要求班主

任经常组织召开班级科任教师联系会议,交流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共同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比常规管理更难,怎样使每位学生的备考状态和学校的期望值保持一致,这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我们注重全程跟踪。从校长到教务主任,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都把高三学生的状态调控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通过状态调控,个别扶植等措施对每位高三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心理、情感等进行全过程的追踪,以保证每个班、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备考状态。我们认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除了强化“有形的管理”,也要关注那些“无形的调节”。如学生群体氛围的调控、个别学生的心态调节、学生应试心理调适等,都是关系到每个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问题,有时又很难用固定的模式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协同做好学生个体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能轻装上阵。另外,从学校领导、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都非常关注各个时段学生的情绪波动。每次模拟考试后,尤其

二、推行扎实、精细的备考策略,全方位提高备考实效

经过多年的备考实践、总结和提升,我校在高考备考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

1、打好双基,培养能力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对教材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如何才能抓好基础,培养能力,是高考复习中师生要把握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要抓知识的系统性、复习的针对性、操作的具体性和有效性,把那些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形成能力,分值相对较高的知识点作为重点、热点,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使之不断得到强化训练,综合提高,突出重点。从具体操作上讲,我们研究热点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研究《考试说明》,研究它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能力要求、试卷结构;二是研究高考试卷,研究每一项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反映。如果孤立地看某一年的高考试卷也看不出太多的道道来,但把近几年的试卷放在一起研究,就可以看出各部分知识点在命题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是研究学生答题状况,师生共同建立错题档案,分析其主要得失及形成原因,积累解题经验,掌握解题技巧,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做到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做到不随意拓宽加深,摆脱题海,避免陷入偏、难、怪的歧途。

2、立足常规,抓好分层次教学

本届高三,我们对各种分层教学要求更严格,更注重实效,并以“精细培养”为要点,对高三教学班的授课情况及学生成绩进行跟踪和检查,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精细培养”是本届备考的新策略之一。尖子班增加了对尖子生弱科的家教式课外辅导,使尖子生优势科目更强,弱科也不弱。对临界学生侧重加强其弱科的学习,让学生及时补上“缺腿科目”。对文科班数学差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并个别进行家教式辅导。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富有成效的备考策略。

3、精选习题,强化训练,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如果对于成套的模拟题,不分质量的高低,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与学生的水平实际,不结合自己的整体复习备考方案,便铺天盖地全部发给学生做,虽然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但这些能力没有形成具有预见性与针对性的合力,学生做得烦,教师改得腻,备考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怎样才能走出这种误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练习题,以“选题要精细,密度要适度,难度要适宜,反馈要及时”以及“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为原则,落实有效训练。教师要善于下“海”选题,在巧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避免面面俱到,机械重复,确保训练材料的质量。教师要探究变式,追求试题的新颖性。所选习题要有梯度、设置障碍,设置问题的新情境,从训练中提高接受新信息和应用新信息的能力。教师讲评时要讲究试题的实效性,不限于就题论题,而是就题抓考点

知识,启迪解题思路,揭示解题规律,点拨解题技巧。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真正一题一得、一题多得、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4、综合科目,实现整体均衡发展

综合科目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学科,综合科成绩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综合素质,更能体现一所学校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针对综合科部分学生偏科现象,科任教师及时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反馈信息,调整计划,改进措施。按照学科进行扬长补弱,强化提高,使之各科均衡发展。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生物科教师冉志斌等注重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主干、重点知识的网络框架,以点带面,各个击破,将跨章节的知识归纳在一起构建专题,如“蛋白质专题”“生物育种专题”等,这种复习模式对培养学生构建“知识链”,编

篇二:2012年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反思总结

2012年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反思总结

高三物理组 组长:刘义富

一、2012年高考试题分析

与2011年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相比,今年的物理试题整体平稳,难度适当,没有偏、难、怪题出现。

新课标更加注重物理模型,注重从物体的迁移能力上进行考查,基本知识和模型来源于课本,考查方式来源于生活,既符合考纲要求,又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同时,突出考查物理学的主干知识。

试题结构没有变化,淡化了力学中功和能这部分主干知识,但难度相当。有些实验题有一定新意,运用学过的原理完成实验,避开课本中的原有实验,拓展到课本以外,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及电场中运动这一题是本卷的压轴题,由过去的多问改为一问,即使做不完整只要分阶段列方程同样也可以得一定的分数。面对物理问题有没有完整的解题思路,能不能认真细心按程序去完美地解答问题,也是新课标要达到的最终目标。选修部分都是常见、常练的基础题目,学生只要合理地分配好时间,正常发挥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试题体现了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高中物理教学或复习都不要抛开课本,沉湎于题海之中。

二、我们的做法

1、及早规划,制定出合适目标

高三工作重心就是复习备考,工作中要狠抓两个要点:一是抓基础,二是抓规范,高三的一切工作将围绕这一个中心两个要点进行。夯实基础就能确保学生的得分能力上台阶,强化规范,就能保证学生在细节上不出差错,在应试能力上有较大提高。

2、把握方向、注重能力

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课改区的高考试题,从中可以了解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趋势,把握高考复习方向,突破重点、难点进行有效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3、明确难度结构特点 找出复习主攻方向

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卷难易程度的结构特点,特别是课改区的高考试卷,从中可以了解到 容易题、中档题、较大难度题的比例,从而把握高考复习的主攻方向。

4、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由于理综高考物理试题数量有限,不可能覆盖高中的全部内容,但核心内容、主干知识一定会考。因此,对同一知识点的能力考查会不断翻新变化,比如今年以理解能力的形式考查,明年可能以推理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的形式考查,或以不同的情景或不同的角度设问考查。因此,在高考物理总复习中,同学们要在透彻理解单元知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领悟,抓住主干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联系教材不同地方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提炼、整合,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高度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并且力争达到准确熟练记忆。这样才能提高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率,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提高解题能

5、方法的提炼

物理方法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对形成综合能力来说方法和知识一样重要。在在复习中要提炼物理方法,同样也能形成体系。

物理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结构和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因此,它有一些思想和方法也是最一般并且带有普遍意义[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工作总结反思(共2篇)]的,我们称其为“通性通法”。也有一些是在特殊情况下所使用的简洁方法,我们称其为“特殊的方法”。新课程区高考物理试题测重于“通性通法”的考查同时也考查某些“特殊方法”.要明确哪些是一般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即“通性通法”,哪些是特殊的方法即“特殊的方法”,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如何运用它们。综合能力的考试题,可以是在相结合的物理知识点上展开,也可以是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上展开。

5、实验能力的提升(1)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读数是高考的热点。

(2)以结合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的思想方法、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为主的创新实验逐渐成为增长点,能体现新课程思想。

(3)以考察物理模型、物理规律为主的设计性实验,是难点也是高考的发展的方向。

(4)电学实验相来是高考实验亮点,命题新、方法活、内用丰富,源于课本又有创新

三、我们的体会

严格服从并执行学校领导按排,教学才有保障,成绩才有进步。

1、搞好教研加强“两纲”的研究。即对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研究,把握好教学基调,命题基调。

2、加强对高考题的研究

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试题对比--------找变化 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外省试题--------找新意,找动态 新模拟题的研究------找策略 3、向教研要质量

每位老师认真实践“备---讲---改---考----辅-----研”教学环节,向课堂要质量,向计划要成绩,向问题要对策。

4、狠抓滚动练习,周考。

①把握命试题关 ②把握学生层次 ③把握批改关 ④把握评讲关

5、坚持三讲三不讲原则

学生不讲就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超纲的不讲。讲基础知识;讲方法;讲技巧。

6、在选修上,听取老师和大多数学生意见,大胆取舍,3-3;3-4;3-5三选一,为高考复习赢得充足的时间。

实践证明:2012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说:思路正确,命中率高,取得较好的高考成绩。

四、我们的反思

狠抓教研不动摇,狠抓教学环节不放松,狠抓课本、基础、主干............................知识是根本,培养学生能力是关键,紧跟服从领导是保证。..........................

篇6:2017化学高考备考总结

【策略一、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①狠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务必依纲扣本,夯实基础,切莫好高骛远;②加强训练:苦练书写、作图、运算、表达、实验等基本功。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快速提能。③养成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认真纠错、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策略二、专项训练,全面突破】

①题型练:对各种高考题型分别进行专项训练,掌握题型特点和其解题规律。②方法练:对各种思维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等进行专项训练,如分析法、综合法、对比法、逆向法等,以求融会贯通,熟练运用;③规范练:对主观性试题要加强模板化训练,严格标准,规范过程,一丝不苟。争取解题过程不失分;④提速练:在做对的基础上尽量做快,提高解题速度,追求解题效率;⑤满分练:对一份试卷的作答,可不限定时间,但必须要求满分(作文除外),倒逼自己对不会的问题弄明白。上述各项专练要注意多练基础题、经典题、易错题、创新题,不要一味追求高难题。

【策略三、恰当运用“题海战术”】

有人认为“题海战术”就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机械地重复练习。从哲学角度讲,量变引发质变;从心理学角度讲,适当的反复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中国自古有训:千锤百炼,熟能生巧。有教育专家认为,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恰当运用“题海战术”,但需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不要追求数量,见题就做。有的高考状元也认为:“题海战术”应因时而宜,因科而宜。

【策略四、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最具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很值得细做品味、挖掘探究。这不仅仅是分析的深入、理解的提升,更多的是对高考的自信。把近五年(至少三年)的高考真题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反复做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因为有些很顽固的题目,即使做了几遍还可能纠结不清,想搞清楚就必须下大气力,从中找规律、找趋势、找特点,分析其考点分布、命题思路、考查意图、选材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方式等。

【策略五、落实“日清-周理-月结”】

①日清: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等、不靠、不推、不拖。②周理:周末要把一周内学习的重难疑热点、易错易混点、常错常考点、典型问题、重要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③月结:月考后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可用图表方式),总结和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问题,查缺补漏,认真纠错。

【策略六、查错析错,四步纠错】

考试答卷是演练,考后总结才是提高。每次考后,要分类找出自己卷面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分析错因,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思维短板,切实解决“根本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各种问题。错误分类:①粗心大意之错:分明会做,反而做错。②似是而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应用不熟练,表述不清楚,答案不严密、不完整、不规范、不确切。③根本不会之错:卷面空白或答非所问。把典型错题记入错题本,拿出下步学习措施。

四步纠错法:①使用错题本,按照“原题+错解+错因+正解+总结”的顺序写进错题本,并注明回望日期;②在回望日期重做该题,要用“不容二错”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③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进行变式训练;④与同学交换错题本,汲取他人教训,为我所用。

【策略七、“两慢一快”,突破“压轴”】

①首先对压轴题要有正确的认识。面对压轴题要有信心、有勇气,不要见题色变或置之不理,要沉住气,啃骨头,钻到底。压轴题一般是第一问容易(占分不一定少),一定做;第二问中难,尽量做;第三问最难,争取做。

②认真审题:审题要慢,利用“六字法”。a.摆(摆出已知条件,标明关键词语)。b.提(提炼题干重点)。画(画出示意图)。c.挖(挖掘隐含条件)。d.导(由已知导出未知)。e.联(建立条件和结论的联系)。

③规范解题:从“格式、书写、表述、作图、步骤、结论”六个方面规范。若解题过程需要列出方程,务必使用常规方法和分步列式。运算求解过程要慢,书写要快。

【策略八、密切关注新闻热点】

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的新闻热点,可作为多学科命题的背景材料。“时政热点”不再是政治学科的特权,“科技创新”也不再是数理学科的专利,这也同时贴近了“文理不分”的新高考模式。例如,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给出的材料中,介绍了属于自然科学的“量子通信”和被誉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教授。那么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港珠澳大桥开通”等等都有可能作为高考的命题素材。

【策略九、回归调整,查缺补漏】

考前两周务必做到:①回归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②查缺补漏,注重通性通法,记牢吃透会用;③跳出题海,不在死攻难题,不在拘泥细节;④看错题本,做到类错不犯,熟悉高考阅卷规则;⑤考前交流,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学习或心理方面的沟通,扬长避短;⑥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进入考试状态。

【策略十、考场高分技巧】

①做题合理排序——向顺序要分。先易后难,一次做对,不怕大题得分少,就怕小题失分多;②科学分配时间——向速度要分。要速度,更要准度,做题不搞“加速度”,不钻“牛角尖”;③细节决定成败——向步骤要分。注重细节,淡化技巧,步步“踩”住得分点;④强化解题格式——向规范要分。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能力;⑤沉着认真细致——向心态要分。不紧张,不畏惧,难题面前人人平等,人难我难不怕难,人易我易不大意。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各类题型

选择题中的“坑”

⊙过量还是少量

⊙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

⊙选“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是”

⊙排序时,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

还要特别注意:

1.阿佛加德罗常数题中:

①水:常温下是液态;

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

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反应转移电子数易多算。

⑨注意选项中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2.离子大量共存:

①注意酸碱性环境;

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等;

③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离子方程式正误:

①看电荷是否守恒;

②看物质拆分中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其它一律不拆;

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

④看原子是否守恒;

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4.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

解答题中的“坑”

⊙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点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

⊙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写全

⊙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

还需特别注意:

1.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

(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

(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3)用语严谨:如pH试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表示。

2.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3.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4.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5.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6.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7.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8.mA(s)+nB(g)pC(l)+q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9.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0.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1.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酯的n元环是碳原子数加O(或N)原子数。

12.解推断题,实验题。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13.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14.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5.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

①分子式写错

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

③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以上情况发生,全扣分

④分子量算错

⑤讨论题,缺讨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

⑥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

⑦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主要计算过程、答、单位、有的题目还要写出推理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16.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结果反而出错,一样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思维定势;碰到难题决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机会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都难。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试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你应该得到这分。

上一篇:傩文化发展下一篇:第一次放风筝350字日记